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知道计划不会出错,可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烦躁,说不出的感觉。怎么说呢”秦风想了一会儿,道:“嗯,这么来说吧,以前我到深山老林中练习武艺,每当老虎、豹子、野猪等凶猛的野兽即将出现时,就会有这种感觉。而且,一旦产生这种直觉,就从来没有失误过。所以,我才会如此的不安。这是一种警兆,好像冥冥中暗示着什么一样。”

    薛仁贵霍然而起道:“将军,您说的这种感觉,末将也曾有过,而且一模一样,末将以前也到深山老林去历练,猛兽出现之前,也是这般,而且一如将军所言,从来没有出错。看来,肯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疏漏了。”

    苏定方笑道:“会不会是因为这次多了太子殿下,由于太子殿下太过尊贵,所以将军紧张了吧!末将想来想去,都没有丝毫差错,我们这边是断然不会出纰漏的,除了我们之外,也就李尚书,李尚书是不可能会泄漏军情的。”

    “我明白了!”

    秦风脑海中灵光一闪,瞬间大悟,他霍然站起,想到了不安的缘由:“并不是战术上出现了问题,也不是李尚书那里也错,而是朝堂上可能出现的内部争锋。我们出发之前,我已经写信给了圣上,圣上是武将出身,收到我的书信及计划后,一定会找心腹大臣商议,如果有人存心泄密,在时间上绰绰有余。”

    他想到了长孙无忌,想到自己成亲前夕,他为了让长乐嫁入长孙家尤不死心,尤在派出长孙涣去讨好长乐来着,而且,长孙冲是长孙无忌最重视的儿子,自己不但“抢”了他最爱的长乐,而且,也因为自己,长孙冲的前程几乎毁于一旦,所以说,长孙无忌还真有可能做出泄漏军情之事。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人会泄漏军情,就是那种不希望李承乾登基,不希望李承乾活着回去的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难保不会发疯干些不可预计的事情。

    突厥算不到他的计划,但却不会坐视他夺得乌蒙部落数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战略物质,若他们得到自己意图,百分之百不会坐视不理。

    “就知道这莫名的不安不会没有缘由的,竟然是这个!”

    “将军(老大),你想到了什么?”苏定方、罗通、薛仁贵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

    “我们不会泄漏秘密,但是有人会。”秦风沉吟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近来风头太盛,而且,我十七岁就让圣上封为与十二卫并列的虎贲大将军,依此下去,我的存在已经威胁到某些人的利益,已经夺了一些人的光芒,所以,有人不希望我活着。”

    苏定方沉声道:“将军年纪轻轻,却登上了别人一辈子也无法到达的地位,诸位将军虽说了功勋卓著,但毕竟那是内战而来的。可将军不同,你扬名于域外,所有的功绩都是来源于突厥,所以,全国上下,稍有民族心的人都会赞不绝口,放眼大唐也就只有数人可以比及了。大将军才以十九岁的年龄便取得如此功绩,别人由妒生怨是很正常的,而且,将军一而再再而三深入大草原,已经夺了很多人的风头。有人不想将军再立大功,是很正常的,而且,此行若是失败了,太子殿下的安危都无法得到保障,到时候,遭殃的不仅仅是将军,而且还会连累到秦大将军,就算我等也逃不了罪责。”

    “此人下了好大一盘棋啊。好厉害好狠毒的手段。”受苏定方的提示,罗通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只听他道:“这不仅仅是针对我们这么简单,而且对方也把秦伯伯、程伯伯、尉迟大将军、房杜、杜相算计于其中。”

    “言之有理。”

    秦风冷声道:“真是好手段啊。这是要将圣上的心腹大臣一网打尽的征兆啊。我们一旦出事,有可能就会死亡,即便是圣上不会迁怒于长辈们,可长辈们心疼子侄,又负疚于圣上,恐怕下半辈子都不好过,而且,杜相的身体十分不妙,恐怕最先承受不住双重打击的就是他了。我想,我知道是谁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96章:李承乾的努力()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谁?好狠毒的心肠。”罗通大怒道。

    秦风深吸一口气,语若寒冰道:“还能是谁?既得圣上信任,又巴不得我死的人,除了长孙无忌还能有谁?”

    “长孙无忌?”

    苏定方、罗通、薛仁贵相顾骇然。

    秦风冷哼道:“除了长孙无忌,我从来没有得罪任何大臣。也只有长孙无忌才有对付我的理由;第一、长乐嫁我之前被他视为儿媳,若非我横插一脚,恐怕长乐还真嫁和长孙家去了;第二、长孙冲因为刺杀我而臭名远扬,而长孙冲又是长孙无忌的长子,是他花尽心思培养的接班人,也因为我再无作为;第三、长孙无忌贪恋权势,为了相位不惜明里暗里算计房杜二相,而我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他的未来;第四、长孙无忌需要一个对他言听计从的太子,从目前来看,有自己想法的太子殿下明显不符合他的要求,综合以上四点来说,他有泄密的理由。”

    苏定方忍不住动容低呼:“若是真的,可就麻烦了。”

    秦风此即亦不得不说道:“希望我这次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以目前的局势来说,若突厥全力到来,以他手中的两万兵是很难全身而退的,更不要说歼灭乌蒙部落了

    乌蒙部落的兵力明显高于唐军,要是再加上将他恨之入骨的颉利可汗,结果还真不好说。

    仅有的两万士兵,怎么可能对付得了警觉的乌蒙部落与有可能存在的颉利大军。

    如果颉利可汗不出兵还好说,以一万虎贲军及士兵昂扬的一万边军,对付乌蒙完全不在话下,可一但颉利出兵超过三万,唐军就有全线崩溃的危险。

    “将军,怎么办?”

    苏定方、罗通、薛仁贵眼睁睁看着秦风,等待着他的命令。

    “不管怎么样,还是过了今夜再说!”秦风沉着脸,过了一会儿,唤来李穆,让他率领三百亲卫军连夜出去巡查,让他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乌蒙部落的情况。李穆心细如发,若是乌蒙的营帐有所变化,根本瞒不了自幼就在突厥人群里长大李穆。

    “大将军,要不要与太子殿下说?”薛仁贵问道。

    “不行!”

    苏定方、罗通异口同声的反对,相对于农民出身的薛仁贵,他们二人的政治觉悟可高明了不止百倍。

    秦风点头道:“仁贵,长孙无忌不但是朝中唯一的正一品大臣,而且还是皇后娘娘的哥哥、太子与长乐的舅舅,同时也是圣上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即便真是长孙无忌干出这么事情,我们无凭无据的告他的话,反而落得满身的不是。这是不智之举,而且,这只是我的直觉,一切等斥候探听到消息回来再说,但愿是我多虑了。”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是最早追随李世民的那一批人,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以长孙无忌的处事风格,他要陷害一个人,根本难以发现破绽。无据而上奏,实是在不智之举。薛仁贵是平民出身,且又是十几岁的少年郎,犯上这等低级的错误也是情有可原。

    “末将惭愧!”薛仁贵面红耳赤。

    秦风安慰道:“当官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时间去积累,以后,当你列入朝班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人心就是战场,古往今来,很多英雄横刀立马、笑看生死,即便是敌人也竖指称赞,但是,他们没有死在敌人的剑下,往往死在了从背后刺入的那把剑下,很多时候‘自己人’才是最可怕的。”

    “每一件大事,表面看来,虽然轰轰烈烈,光明正大的,可是暗中,却不知有多少阴谋的勾当,奸狡的诡计,辛酸的血泪,只是你若不深深地去体悟发掘,你便难以察觉。”

    “所以说,当你到了某一个高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敌人越来越多,有来自于敌人的,而更多则来自于自己的同僚,因为英雄往往是小人的目标,往往是他们名震天下的垫脚石。”

    大家知道秦风是借机点拨自己,故而一个个听得格外投入,特别是苏定方心有戚戚然,当初还在汉东军的时候,不正因为如此而受人敌视的么?也因为秦风这一翻话,让三人心中对未来有了一定的戒备与警惕,也正因为这一翻话,使得三人得以安享晚年,当他们白发苍苍之际,再聚于大唐某处的时候,感慨万端。

    秦风见大家神情肃穆,哑然失笑道:“情不自禁,大家别放在心上。”

    “多谢将军(老大)提点,金玉良言,此生难忘。”苏定方、薛仁贵、罗通却十分认真的拱手一礼。

    大家收拾情怀,又回归了眼前之事,苏定方肃然道:“将军,我们应该怎么做?”

    “等斥候的消息,你们现在回去后,让大家打起精神,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

    “如果,真中了我之所料,突厥大军压制的话,后军改为前军往朔方方向撤离,定方兄,由你与程处默、尉迟宝庆率领边军护送太子殿下先行撤离,我率领虎贲军负责断后。消息一旦送达,我会飞马派人前往朔方,让李尚书接应大家。”

    “大将军,还是由我率领边军断后吧。”苏定方俨然反对,并主动请缨。

    “老实说,我对边军的战斗意志心中没有底,毕竟荒废了太久,一旦大战来临,我担心他们一触即崩,到时候不但断不了后,反而影响到我虎贲军,那麻烦可就大了。”

    “这是命令、也是军令。”见苏定方还欲再说什么,秦风加重了声音。

    “喏!”苏定方尤为不甘。

    “即便是十这大军,又如何?说不定我还能打他一个以少胜多与未可知。”

    “哦?”

    三人眼眸大亮,迫不及待的问道:“将军(老大),可是有办法了?”

    “暂时保密。对了,我们多余的马匹、牛有多少?”

    “马匹七千余,牛一千左右,羊有两万只出头。”这一路上,他们也掠夺了一些小部落,集少成多之下也有一定的收获。苏定方暂时充当大管家,对于缴获品是了然于胸。

    “好,我明白了。你们先行准备吧!免得到时乱了方寸。”

    “喏!”

    待三人走后,秦风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了强坚范,如果中了自己所言,让他脱离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往朔方请李靖出兵接应。

    交待完毕,秦风只身前往李承乾的军帐,让秦风意外的是李承乾的军帐中灯火依旧通明。

    李承乾自幼锦衣玉食,平时虽有打猎、骑兵,也粗通君子六艺,可训练、玩乐与上战场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这长途奔袭下来,这家伙也苦尽了苦头,两只大腿内侧都磨起了水泡,并破了一层皮,可他也带种,愣是一声不吭的跟着大军到了这儿,秦风给他送药的时候,他还信誓旦旦的说只有吃到了苦头,才会明白你军人的不容易,要是安然坐在马车、骄子里,他也就不会来了。

    得!得!得。

    与李世民一个款式,都有点小受的思想。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如此硬气的李承乾,包括秦风在内的主将们对于当朝太子殿下无不另眼相看。

    秦风穿过了回廊。来到了李承乾军帐外。

    军帐外面站立着四位身材魁梧的壮士,身带唐刀,做护卫状,见他到来,也未阻拦,他们认得秦风,知道他的身份。

    秦风掀帘而入,正在写写画画的李承乾见是秦风,便打趣道:“秦大将军,忙完了?”

    “忙完了。大舅哥在写什么呢?”秦风有些好奇的问。

    李承乾道:“写行军的体会。”

    “哦,你每天都写?”秦风有些惊讶。

    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道:“你曾经不是说过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一路过来,每天都有新的感想,便记了下来。”说到这儿,他感慨道:“我总算知道赵括为何会输得那么惨了,因为兵书上的有些知识根本就是不符适宜,要是我将兵书奉为经典,一字一句的运用到行军打仗中来,肯定也是赵括一样的下场。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现在我总算明白这个道理了。”

    “兵书非常有用,至少能够让我们后人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再好的兵书也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如果照本宣科就惨了。按图索骥的故意中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在学习与做事的过程中,死板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确实是经常见到的。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李承乾虚心受教,并道:“妹夫是一军之主帅,事务繁忙,权当我不存在就是了,我一介闲人,你不用管我的,免得耽搁正事。”

    秦风看了李承乾一眼,久久不言,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他发现李承乾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他为人至孝,待人真诚,还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老实说,秦风觉得目前的李承乾具备太子应该拥有的品格。(。)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297章:斥候回归()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承乾的优秀是历史公认的,史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李世民非常喜欢他。

    李渊病逝,居丧期间,李世民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六月己丑,朝臣恳请李世民上朝听政,李世民应允,不过“细务仍委太子”,之后李世民每每外出巡幸时,都是由太子李承乾留京监国。

    由此可见,李承乾是非常出色的,只是李承乾随着年岁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开始叛逆起来。于是李世民“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然而这些谏臣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一味的进谏是否能够将承乾已经出现偏差的行为纠正过来?因为通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共同点——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却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颖达更是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至于结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历史上的李承乾之所以变成后来那样子,并走上了谋反这条不归路,除了足疾而变得多疑的本身内因,那些毫不留情面的大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以为史书是刻意美化李承乾的形象,但真正与他相处之后,秦风才发现李承乾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储君。

    “明天或者会撤回中原。你与苏定方、程处默、尉迟宝庆他们率领边军先行。”

    “出变故了?”李承乾机警的询问。

    “我怀疑突厥人正在前方等着我们自投落网,同时,也怀疑有人泄漏了咱们的行踪,故而,不得不中途改变计划。”

    “查出来了没有?”李承乾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是哪个王八羔子干的好事?”

    “目前还查不出来,也没有证据,只有等明天斥候的消息来了再说。”秦风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推测以及临行前的准备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但是,怀疑长孙无忌一事是断然不会说出来的。

    “针对我的是吧?”蓦然,李承乾如泄了气的皮球,有些呆滞的自语。

    “或许是你,或许是我。”秦风说到这儿,笑着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锋芒毕露,或许惹人生厌也未可知,毕竟,无论是科举、武举,还是吏治都是我提出来的,恨我的人多不胜数。”

    “不管针对已经不重要了,一切等明天再说。消息确实后我就离开。”李承乾目现睿智之光芒,笑问道:“妹夫,我答应得这么干脆,你不会因此而认为我怕死吧?”

    秦风打了一个响指,笑着道:“最明智的选择,我老实说吧,你留下来也只是累赘。想必你也是如此想的。”

    李承乾无语的盯着秦风,就算你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也不用明说吧,这也未免太伤人自尊了吧。

    秦风轻咳一声,一本正经道:“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说谎。”

    “好吧!我承认你是天下间最最诚实的人。”

    李承乾苦笑的问:“我让大家去准备,做事随时撤离的准备。对了,乌蒙部落共计十三万余人,能够上战场的青壮就有数万之众,若是再加上颉利可汗的兵马,你一万虎贲军少说也要面对六七万控弦之士,少了边军你就只有一万人了,应付得下来么?”

    “兵在精而不在多,老实与你说吧。对于边军的决死之心我还心存余虑,要是他们在战场上一哄而散,那就全完了。”

    李承乾沉吟道:“你的兵力太少了,我把五百禁卫留给你吧,他们都是跟随父皇南征北战的玄甲军,是精锐中的精锐。关键时刻可做利刃之用。”

    “不了!”秦风拒绝道:“玄甲军号称天下第一军,我不怀疑他们的战斗力,可是,他们的战法与虎贲军不同,虎贲军的战术恐怕发挥不出他们尽有的实力。而且,你也需要他们,我们不敢保证回军途中没有敌人。”

    “也罢。就按你的安排来定。”李承乾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道:“如果真要撤离,你让人通知我一声即可。”

    “保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