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坦克启示录-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现在特洛德的小队也早已经更新了不止一代的装备了,其装备水平就算是在德军里面属于尖刀的47师里面都算的上是很好的,所以倒也应该不用担心英国人战车装甲上面的问题了,毕竟苏联人的IS…2在装甲上面也算是相当不错了,可是他们的‘斐迪南’仍旧能在火力对拼时较为轻松的将其击毁。

    在行进的途中,负责带领他们的人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利用电台给特洛德补充关于这次作战新发现的要点:“特洛德上尉,这次你们面对的是两个昨天刚刚调来的英军的‘萤火虫’小队。”

    “‘萤火虫’?”特洛德微微点头道道:“多谢,我知道了。”

    ‘萤火虫’坦克,这是英军的一种较为新式的战车了,虽然实际上来说这并不能算是英国人自己的产物,因为‘萤火虫’坦克的除了主炮之外的大多数部件都来源于美国的M4系列坦克。身为盟友,美国人支援给了英国人不少他们所大批量生产的M4系列坦克。

    而英国人则是发明出了性能十分不错的17磅炮,但是很可惜的是,英国现有的A23M‘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无法装载如此强大的主炮,而新一代坦克A30‘挑战者’则还没能出厂,所以这宝贝一样的17磅炮也就成了英国人看着就着急的火中之栗。

    不过呢,在物色到了美国人的M4系列战车之后,英国人决定将这二者进行组合,而其所得到的也就是‘萤火虫’坦克。(英军方面称之为S…MK。X…C型坦克,X代表型号)

    由于美国提供给英国人的M4系类坦克多而繁杂,所以相应的‘萤火虫’也有了不少的造型,其最多体现在车体上面。但是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萤火虫’,在面对此时早已经换代到如此程度苏德两军的装备时候,即使是在火力上面仗着优良的17磅炮有一战之力,但是在装甲上面的劣势却已经是被扩大到了很恐怖的程度。

    毕竟以特洛德所见过的‘谢尔曼’装甲来看,他们也就只是比德军的Ⅳ号坦克前期型号要强一点,是完全没法和现在他们所使用的战车相比的……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展示实力() 
在听完了短暂的介绍之后,特洛德稍微想了一下,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我知道这样询问有些不妥,但是你还是想问一下,贵部平时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的兵力,大约是此时的几成?”

    “呵呵,上尉此话怕是颇有些深意了吧。”那人自嘲一般的笑了笑道:“实不相瞒,如果论之前在法国之境作战时的配置,或许也只有三成罢了。当然,这还是没有将你们的兵力计算在内的结果。”

    听到此话,特洛德微微的点了点头,慢慢地说道:“恕我失礼,贵部怕是曾在敌军手下遭遇过不少挫折吧。”

    “挫折?呵呵……”那人又是笑了笑道:“既然上尉是上面钦点下来执行特殊任务的人选,那我也就不隐瞒了。上尉说的没错,我们虽然在临近的几个师里面算是战斗力保存比较完整的,但是却也没在小地方少吃亏。”

    特洛德见对方也没有遮着掩着,也就直接追问道:“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也就是兵力上面的差距,对吧?”

    “差不多,但也不完全如此。”那人有些严肃的继续说道:“虽然我们在装备上不落下风,但是在部队数量上面却完全不敌他们,而除此之外,疏于防备而被敌军重点突破也是回到莱茵防线在刚刚稍有改观的毛病。”

    “原来是这样,多谢,我已经清楚了解了。”特洛德道谢之后便挂断了联系,开始利用这最后的一点时间来思考自后的战略。

    在北非的时候,特洛德他们身处的德军相较于英法两军的部队其实也是处在数量上面的劣势,可是当时也有意军帮忙打协助,而在地广人稀的北非荒漠上面,兵力上面并不明显的差距也没能充分的显现出来,反倒是德军集中了优势兵力一再向前推进,英法两军在被连连挫败之后,终于是在埃及稳住了最后的防线。

    而在东线战场和苏军交战之时,特洛德他们一开始遭遇的北方集团军群虽然在兵力上面要多余德军的先锋部队,可是当时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其被德军击败也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可是在安德烈所在的中央集团军群快速赶回之后,战况便开始慢慢地回转,直到南方集团军稳固了切尔尼戈夫和哈尔科夫的防御而返回之后,德军的进攻计划也就宣告了名存实亡,在后续的一系列争夺之中,虽然双方互有伤亡,但是德军被赶出苏维埃的大地一事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而在现在,德军又一次面临了敌众我寡的局面,虽然比起在东线战场此地能够依靠的友军部队更多,可是相反的,部署于这里的德军部队在战斗力上面却不及东线的部队。而苏德双边关系刚刚完成破冰,达成一定的共识,在双方彻底达成利益共同体之前,德国自然也是不敢将位于东线的兵力快速撤回的。

    而比前几次更为严重的,则是这回敌人的支援速度可是要比之前几次都要快的多,虽然他们还要在另一方面顾及北欧的局势,但是相较来说,西欧明显才是他们的主战场。如果苏军给予的攻势足够猛烈,他们也不是没有可能彻底放弃北欧的战略而转而全方面投入到西欧和北非的战斗上面。而这,也确实是德国及其盟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德国虽然在与法国开战之前就开始加速生产坦克等武器装备,但是其毕竟受到了一战之后条约的禁锢,很多项目的开展相对缓慢,而生产力更是完全无法匹敌美苏两国。而反观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遭到了德军相当凶猛的攻击,损失了相当数目的兵力,可是德军所攻陷之地,却鲜有军工重镇。也就说是,苏军虽然在面临危机,但是后方在生产力方面却几乎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这也是苏军装备能快速的更新换代,并且能在数量上面完全碾压德军的第一原因。至于美国,身为远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国,加之其比苏联的发展时间还要靠前,所以在这方面则更是要领先一步了。

    (PS:此处仅仅只是指生产力,并不包括装备的水平。再者,因为当时美国远离战场,获取到的情报相对欧陆各国不知差了多少,所以在装备上面相对落后,也是情有可原。)

    特洛德觉得,虽然此次作战他们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甚至在装备水平上面也是压人一头,但是就算上面再重视他们的任务,像是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现在只是借着敌军稍作喘息之机,便才能给予如此之重创,但是如若当他们缓过这口气来,下面的战斗可就难说了。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兵力绝对差距的作战情况,特洛德已经是在思考战术了。在他看来,当初在北欧初期的战术或可继续一用,只是以美英法三国为主的联军能否会像苏联的北方集团军群那般缺少战斗力,这可也就难说了。

    “我们到了,目标就在前面了。”在特洛德还在思考的时候,领头的那辆坦克终于是停了下来,宣告了这次作战的真正开始。

    而特洛德和安德烈则是不约而同的举起望远镜看向前方,在视线的远端,一个英军的阵地伫立在那边,阵地上面包含了各种轻重武器以及之前情报之中所提到的‘萤火虫’中型坦克。虽然以特洛德和安德烈这个中队的兵力想要打上去也不是太难的一件事,但是多少也要费一番功夫。

    而之所以所他们这次任务完全是协助性质的角色,那就是此时在他们边上,也早就集结好了德军的其他部队——步兵、坦克、长程火炮一应俱全。不要说把这个阵地攻下来了,就算是将这个阵地完全碾成平地的兵力都是绰绰有余。

    至于此战之要义,自然不是打下这个阵地,而是向苏军展示德军的实力!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萤火虫’(下)() 
当然了,如果只是单纯的观摩,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让安德烈这种装甲小队过来了,而是直接选来一批官居上层的‘看客’就好了。既然是选了安德烈来当观摩的代表,那就是表示他的小队在战斗之中也是要出一份力的。而其和特洛德的小队所组成的217中队则就是要在这次的战斗之中,重点歼灭对方的‘萤火虫’中型坦克。

    ‘萤火虫’中型坦克,系美军M4系列坦克改装而来,由于改装前的型号各异,所以在防御及机动能力上面也有一些差异。不过在火力上面倒是都装备一门英军自产的17磅炮,这也是英军在战争开始之后,直到现在为止能拿出的一门真正意义上算是相当优良的主炮了,不过即使如此,其在面对苏德两国日新月异的主炮之时,还是有些略显乏力。

    但是,只要是有了兵力上面的优势,‘萤火虫’也确实不乏为一个‘歼敌好手’。尤其是在和美军自身所使用的各种M4系列相比,其在面对德军重甲战车的时候,取胜的概率就要远远上升了。加之数量上面常占有优势,所以‘萤火虫’也是总能绕到德军部队的侧翼进行偷袭打击,而17磅炮在这方面的表现倒也算得上是相当不错了。

    而讲道了‘萤火虫’,那么其所携带的17磅就是绝对不可能会被绕开的话题,毕竟‘萤火虫’的诞生就是英军对于17磅机动化的探索而形成的一个‘歪打正着’的产物。

    虽然英军的17磅炮只有76。2毫米的口径,这仅仅是比德军中型坦克常用的75毫米口径大了一丁点,而和苏军的76。2毫米炮有着一样的口径。但是这三者的威力却很难完全摆在一起相提并论,除了德军Ⅴ号豹式坦克所使用的75毫米KwK42L/70火炮之外,在这个口径上面确实已经难有与之相抗衡的主炮存在了。所以‘萤火虫’在装甲水平与T…34的装甲水平相对持平,较Ⅳ号较优异的同时,在主炮能力上面也是稳稳地压过了前两者,虽然威力不及苏军新式量产战车T…34…85那么大,但是在穿甲能力上面倒是稳稳地胜出了一头。

    (PS:在‘萤火虫’使用了脱壳穿甲弹的时候,这个差距将会更大。)

    而说到‘萤火虫’的成功,其实也并非全部都是偶然,毕竟能在有限的装备里面,组合成这样的佳作,要是光有点子没有基础肯定也是完全不行的。而‘萤火虫’自然也就是好车配好炮的结果。

    说到好车,或许大多数与谢尔曼对战过的苏德两军战士都不会认为其能与‘好车’一次挂钩。但是谢尔曼在和德军的‘军马’Ⅳ号相比之时,确实是在总体性上面胜出了一些,这更多的体现在了其的可靠性与兼容性上面。

    有别于Ⅳ号坦克升级改进的困难,谢尔曼因为有着相当大的预留改进空间和极为出色的可靠性,所以在进行改装和升级的相对Ⅳ号可是容易了很多,这也就导致了M4系列出现了极为繁多而复杂的型号。而并非美国人产物的17磅炮竟然也是可以较为顺利的装入美国人的M4里,而相对的,英国人自产的克伦威尔由于炮塔所限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至于其的改进型——A30挑战者在测试参数和量产的可行性上面也是只能看着‘萤火虫’连连叹气。

    就这样,一时间内,‘萤火虫’成了英军装甲兵的绝对宠儿。他们已经厌烦了步兵坦克的迟钝笨重和巡洋坦克的火力匮乏,‘萤火虫’这个两个国家装备组合而成的‘怪胎’,就像是一个救世主一般,让英军在反攻的一段时间里面,常常可以在德军装甲部队身上赚到之前想都没想过的大便宜。

    当然了,在看到自家的谢尔曼在英国人手里巧加改装便成了克敌利器之后,美国人自然也是有些眼馋。可是呢,家底雄厚的美国人却没有像英国人一般满足于‘萤火虫’这种程度的佳作,而是另寻他路,开创其自身新一代的战车之路了。当然,这也都是后话,与此战无关,也就暂且不提了……

    回过头来说‘萤火虫’,其超凡脱俗的火力除了17磅炮本身的优异性能之外,炮弹自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别于此时交战各国坦克所使用的风帽穿甲弹、被帽穿甲弹、风帽被帽穿甲弹,‘萤火虫’装备了一种脱壳穿甲弹(APDS),这种炮弹在出膛之后便会分解,只留下坚硬的钨制内芯向对方飞射而去。这样一来除了可以像硬芯穿甲弹(APCR)那样以较小的接触面攻击目标之外,还能将动能汇聚于一个钨芯上面,这样就可以相较于后者有着更大的穿甲能力了。

    但是这种脱壳穿甲弹(下文简称APDS)也有着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在其发射之后,内部较小的钨芯由于质量较轻,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以导致其相较于其他弹种更容易偏离目标。这也就导致了虽然APDS拥有着在远距离击毁德军坦克的穿甲能力,但是其的精准度却没能达到与穿甲能力向匹配的优异度,不得不说这确实是‘萤火虫’的一大尴尬所在。

    而除此之外的,围绕‘萤火虫’身上这门17磅炮的另一大尴尬,那就是关于榴弹方面的威力问题了——虽然在穿甲能力上面把群,可是让人遗憾的是,经过改装使用17磅炮的‘萤火虫’在使用榴弹攻击非装甲目标的时候,其效果竟然还没有未经过改装而使用75毫米火炮的M4谢尔曼要好。不仅如此,在后坐力方面,‘萤火虫’也是比M4要大不少,甚至开火的烟雾在很多时候都会遮挡视线,这让‘萤火虫’在更多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只针对于装甲目标的特意性能手。

    而这一点,倒是和安德烈曾经用过的T…34/57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投降了() 
“注意我们这次的目标,不要和友军的火力重叠了。”在开战之前的最后一刻,特洛德也不忘像是平常那样在提醒一句。这次作战不同往日,可以说是即使他们发挥失误也不可能会出现岔子的绝对稳妥的局面。但是和往常不同的是,这次作战里面却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们,不只是安德烈,德军上面肯定也会在这段时间里面考察他的可靠度。毕竟他虽为安瑟伦直接推举,但是除了打过几次较有名气的战斗之外,便也和其他小队长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安德烈呢,自然还是那个不着急的样子,至于安东也像是受其意一般比平时懈怠了许多,虽然依旧对于小队进行督促和提醒,但是不管是深度还是频率上面都有着极大的减弱。而另外一个早已经退居二线的副队长——娜塔莉亚,更是什么都没说,任由这两个小鬼行使他们的主张。

    “嘭!嘭!嘭!”在早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攻击时间之后,德军这边终于是在发射了几枚信号弹之后开始了他们的总攻,特洛德拿起话筒,沉稳的说道:“217,出击!”

    顿时间,数十辆战车以及几百人号人的步兵混编部队冲向了英军的阵地,双方的兵力之差一时间竟然达到了恐怖的一比七!而在坦克上面的的比例也有着一比四的程度,可以说这是一场无论如何英国人也不可能取胜的战斗。

    但是既然话已至此,为何英国人不提前撤退呢,而究其原因也只能说这是德军为了这个战斗不仅成功而其还能体现出效果的所使用的一点小阴谋罢了——德军并不是一起集结在英军的这个阵地附近的,而是缓缓地增派兵力,这种方法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让英国人没能在一开始察觉到他们所处在的绝对被动,而在发现德军的兵力已经数倍于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已经是身处于被半包围的状态了,除了等待援军,自然也是毫无办法。

    但是实际上就算是英军来了援军,也是很难敌得过如此之多的部队,更不要说现在德国人已经向他们发起了进攻,所以说现在的这帮英国人就算是插翅也难飞了……

    虽然我众敌寡,但是该拿出来的认真劲还是要有的,而在每一场战斗里面,特洛德指挥更是从未缺过席,他拿着话筒说道:“各车组自行短停射击,我们将保持在进攻速度上面。”

    至于在安德烈这边,其也是装模作样的让安德烈暂时听从德军的安排,当然了,安德烈说的也很明白,这是德军的安排,而不是安德烈的安排,虽然二者在行动上面完全是一致的,可是这却关乎到安德烈的面子问题。

    虽然苏军战车的速度较德军的普遍偏快,但是实际上像是IS…2这种重型坦克由于装备了更大口径的主炮,所以是需要更多的瞄准时间的,因此双方在进行速度上面几乎是保持着一致。而在火力上面,由于安德烈他们的弹药难以快速补给,所以自然是要比特洛得那边稀松了不少。

    可是即便如此,数十辆坦克加上长程火炮的组合火力打击可以说真是让英国人来头也抬不起来,虽然‘萤火虫’有着足够傲人的火力,加之APDS的强大穿甲能力,是可以在这种远距离战斗之中仍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的。可是除了APDS本身的精度问题之外,视野遮蔽已经成了英军坦克手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喧嚣的炮火轰炸之中,他们甚至没法锁定远距离茫茫连成一片的德军,只能在尘埃的间隙之中勉强寻找到一两个目标并快速的给予打击,精度什么的,可是要比使用短停射击的苏德两军还要差。

    但是呢,真正让英国人吃惊的也不只是德国人如此大动干戈的动作,而是在这样一次本应名不见经传战斗之中,苏军竟然也混在了其中。虽然他们已经知道此时苏军已经和他们在北欧开战了,但是实际上双方的战斗还处在初期水平,很明显苏军还没有拿出他们的实力。

    而现在,苏军竟然出现在了德国西部的莱茵战线上面,这可就太值得让人关注了,弄不好这可就是苏军的一个大动作了。他们也立刻将这个情报发回到了后方,并且希望后方就算不看在他们战斗努力的份上,也要是为了彻底调查这个情况而过来将他们救出。

    不过呢,很可惜的是,德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根本没有和他们墨迹的打算,在火力上面毫不保留,甚至可以堪称浪费的使用便是很明显的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了,这其中很大程度上面就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虽然对于这次战斗无益,可是大国上面的邦交,岂能是小家子气的打打闹闹能搞定的?而就是这样,在特洛德和安德烈实际上与英军的‘萤火虫’交锋之前,就已经有少量的‘萤火虫’宣告受损或是战斗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