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世界-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那是今后的事情。

    在过去几天里,童兴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由他提出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几乎全部被总参谋长采纳,很多还远远超出他的预期。虽然雷天雳是空军上将,但是他显然把海军放在了首要位置上。

    对此,童兴武也是无比感慨。

    在晚宴上,童兴武为此特意找雷天雳多喝了几杯,算是赔罪,因为在会议上,他多次抨击雷天雳,认为雷天雳偏袒空军。比如在秦齐楚提出加快推动h…20项目时,童兴武就多次表示反对,认为这会压缩海军的装备预算。

    当然,童兴武也找秦齐楚喝了几杯。

    只是,他没有喝尽兴,主要是赵耀国只提供了两瓶白酒,一桌一瓶,喝完了就没了。

    在知道这是赵耀国自己掏腰包请客之后,童兴武等将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元首一向节俭。

    其实,童兴武不知道,这还是赵耀国就任国家元首以来第一次私人宴请。

    当然,也是最后一次。

    在过去的十年间,除了逢年过节跟亲朋好友聚餐之外,赵耀国从来没有宴请过外人,更别说是位高权重的官员与将领。至于举办国宴,招待来访的外国贵宾,以及在春节前举办的迎春宴会,那算不上私人宴请。

    吃饱喝足之后,一众将领去了花园。

    元首府的花园很大,不过栽种的全都是一些很常见的花草,看上去单调一点,而好处是不需要过多的投入。

    这个时候,童兴武才知道,赵耀国不只是请他们吃饭,还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当然,他也在暗自庆幸,幸亏每桌只有一瓶白酒,要是再来几瓶,喝高了的将领恐怕连话都说不顺溜了。

    此外,来到外面,冰冷的夜风立即让众人清醒了过来。

    现在是年初,首都的夜间气温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虽然已经半个月没有下雪了,院子里很干净,还点了一堆篝火,但是寒风依然刺骨,别说是年近七十的赵耀国,就算是童兴武与秦齐楚这样的壮年军人都有点吃不消。

    元首到底在想什么?

    让大家在寒风中醒醒脑?

    疑惑归疑惑,只是赵耀国与雷天雳已经就座,童兴武等将领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他们都是军人。

    要是连一点寒风都受不了,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军人?

    想当初,当代华夏的缔造者,那些伟大的先驱,穿着单薄的秋装就翻过了大雪山,现在的华夏军人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怎么样,大家都吃饱了吧?”赵耀国的兴致很不错。“到外面来,我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华夏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就跟我们现在面对的自然环境一样,寒风凛冽,不过温暖的希望之火正在熊熊燃烧。”

    在赵耀国说这番话的时候,雷天雳拨了几下篝火堆,让火势变得更旺。

    “此外,我请大家来,不是要跟大家谈军队的建设规划,是要谈未来,谈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谈我们的希望与出路。虽然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但是做为华夏的捍卫者,我相信你们会迎难而上,而不是知难而退。在这里,我是你们的长者,是你们的朋友,而不是你们的首长。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有什么顾忌。”

    这个话题确实有点沉重,一时之间没有一名将领开口发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三章 翻天覆地() 
一年半,不算长久,变化却是翻天覆地。

    在这一年半内,最受关注的肯定是华夏的那座“聚变核电站”。只不过,除了在第一次报道中提到了“聚变”之外,华夏官方媒体说的都是“新型核电站”,没有了“聚变”,而且实际并网发电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为此,花旗新闻媒体对华夏当局大加鞭挞,认为华夏当局故意散布虚假消息,误导全世界的科研机构。为了证明那不是所谓的聚变核电站,花旗新闻媒体还罗列了很多证据,包括发电能力,以及分布式散热系统。简单说,那只是一座采用了新技术,将反应堆安放在地表之下的裂变核电站,还带有试验性质,根本不是华夏当局吹嘘的聚变核电站。

    至于在波斯援建的核电站,在进行了一年的施工之后,并没有什么起色。

    虽然按照规划,这座核电站要五年才能建成,而并网发电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但是波斯当局对工程拖延已经感到极度不满,伊万国更多次向波斯当局提出,愿意提供技术更加成熟的方案。简单的说,就是让波斯放弃跟华夏合作,投入伊万国怀抱,利用伊万国提供的技术建造核电站。

    在跟华夏多次交涉无果之后,波斯在半年前开始跟伊万国谈判,为重新启动裂变核电站建造工程做准备。

    对此,花旗当局立即终止了跟波斯在各方面的谈判与协商,着手拟定针对波斯是制裁方案。按照花旗国务院发表的公告,只要波斯重新启动裂变核电站的建造计划,花旗就不会继续遵守当初做出的承诺。

    虽然波斯跟伊万国的谈判还在进行,但是中东已是战云密布。

    更要命的是,之前积极推动谈判的其他几个国家,即高卢与大不列颠,现在表现得都很冷漠。

    从本质上讲,这与华夏有关。

    一年半的时间,足以证明华夏有没有在可控聚变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而西方科研机构给出的结论都一样,即华夏还没有掌握商用聚变技术,更别说建造商用聚变核电站,而华夏取得的成就最多只是解决了几个技术难题,离商用更近了一步,因此在短期内,绝对不可能实现商业应用。

    说得直接一点,高卢与大不列颠,甚至是所有的西方国家都认为受到华夏玩弄。

    要知道,这绝对不是可以拿来开玩笑的事情。

    在半年前,也就是“新型核电站”并网发电,花旗等西方国家通过该电站的分布式管道散热系统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散发出的热量断定这只是一座采用第六代超高温气冷堆,而且主体结构在地下的裂变核电站的时候,花旗已经在可控聚变领域追加投资一千亿绿币,还要继续投资上万亿,以高卢、日耳曼为首的欧洲集团的科研投资也高达上千亿欧币,后继投资更庞大。

    也就是说,短短一年之内,西方国家在可控聚变领域的科研投资超过两千亿绿币。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同一年,花旗联邦当局资助的其他科研项目的总投资还不到两千亿绿币,其中包括军事项目的一千三百亿。也就是说,花旗用在可控聚变技术上的经费,相当于全年科研经费的四成。

    这个比例,在欧洲更高。

    以花旗为首的西方国家卯足了劲,要在可控聚变技术领域赶超华夏,在投入了巨额资金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

    对花旗来说,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因为不管是不是骗局,只要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投入了海量资金,花旗就得跟进,绝不能落后。如果耽搁了几年,等到华夏取得突破,再奋力追赶就太晚了。

    可是对众多欧洲国家来说,这却是个严重的问题。

    别忘了,在花旗的减税法案的影响下,包括高卢与日耳曼在内,欧洲各国的财政十分紧张。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海量投入的情况下,却在毫无意义的地方浪费上千亿欧币,那感觉肯定很不好受。

    更让高卢等欧洲国家气不过的是,华夏充分利用了这一年时间。

    受到可控聚变技术即将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影响,在过去一年半里,特别是在最初的一年间,国际油价高台跳水,从每桶八十五绿币跌到了不足四十绿币。在此期间,华夏不但跟众多石油输出国签订了长期协议价格,还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石油,其进口量同比增长接近三成。按外界估计,华夏只是在石油进口上就节省数千亿绿币。更何况,华夏进口的石油已经超过了本国正常消费量,即很大一部分进口石油转为了战略储备,以此抵充高油价时所造成的损失。

    显然,这还不止是低价进口石油那么简单。

    通过这一年的疯狂采购,华夏储备的石油已经达到了日常消耗一百二十天的水准,离标准安全线,即一百八十天所差无几。此外,只是从储备量看,华夏已经超过花旗,成为全球第一大战略储备国。凭借如此巨大的储备,华夏在国际油价上有了更高的发言权,即通过调控进口来影响国际油价。

    从长远来看,华夏在国际油价上获得的话语权所带来的好处,那就不是用几千亿绿币能够衡量的了。

    在欧洲诸国看来,华夏通过欺骗手段,获得了不应该得到的好处,而欧洲国家却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其实,华夏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所作所为,变相证明了“可控聚变”是个谎言。

    很简单,如果华夏真的具备让可控聚变进行商业应用的能力,就应该大力建造可控聚变核电站,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鼓励汽车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汽车快速充电站,而不是进口更多石油,更不是想方设法的增强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毕竟石油很快会变得一文不值。

    华夏依然在大量进口石油,还在设法加强议价权,表明可控聚变技术还不够成熟。

    要知道,华夏在过去一年半里,用来购买石油的资金高达数千亿绿币,而这些钱可以建造数十座核电站。

    当然,石油依然是战略资源,依然是头号能源。

    在过去的半年内,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五十,每桶超过六十绿币,而且还会继续上涨。

    虽然华夏的石油进口量已经开始降低,但是包括欧洲国家在内,所有的西方国家都认为油价还不够高。

    当然,这肯定跟舆论宣传有关。

    说得简单一点,在花旗新闻媒体的鼓动下,西方世界把华夏当成了公敌,即华夏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不惜通过虚假宣传欺骗全世界,在其他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的时候,华夏却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这里面,关键不是谁受了损失,也不是谁得了好处,而是华夏的虚假宣传。

    煽动民众情绪,通过舆论宣传来引导民意,以及给某个国家帖上“邪恶”标签,本来就是花旗新闻媒体的强项。

    大规模的舆论造势,更主要的是为了掩盖真相。

    在指责华夏搞虚假宣传的同时,花旗并没终止在可控聚变领域的科研投资,反而在去年加大了投入,将科研经费由一千亿绿币增加到了二千五百亿,暴涨百分之一百五十。高卢等欧洲国家也一样,非但没有让那些被新闻媒体说成是浪费的科研项目下马,反到大幅度增加了科研经费。

    如果说,高卢等欧洲国家没得选,哪怕盲目跟进,也不能输掉未来。

    那么,花旗就不是没得选了。

    其实,在华夏公布了消息之后不到三个月,花旗的顶级科学家就联名向白宫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花旗当局没有公布,不过就在此后不久,特鲁尼签署了第一份旨在加强可控聚变技术研究的行政命令,并且在当年财政预算中拨款一千亿绿币,让数十个相关科研项目上马启动。

    这份报告的内容只有一点,即由周自强提出的“驻点脉冲持续点火”模型,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主要的依据就是,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的模拟演算表明,该模型具备实现可控聚变的必要条件。

    做为一名精明的商人,特鲁尼立即嗅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

    哪怕只有具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行性,但是只要实现了,就无法用价值来衡量。说得更直接一点,这是一场决定国家未来的竞赛,而且华夏已经先一步出发,花旗唯一的选择就是奋起直追。

    问题是,能够追上吗?

    如果说,在一年多前,特鲁尼对此还抱有一线希望,毕竟花旗的基础更加雄厚,科技实力也更强大。哪怕华夏抢跑,只要花旗投入足够的资金,就一定能够追上,说不定还能反超华夏。

    只是,在过去的半年里,特鲁尼发现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不管是华夏当局的所作所为,还是华夏官方时不时透露的一点点信息,以及各个情报机构获取的消息,无一例外的证明,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是一丁半点,而是十分巨大。

    可以说,华夏在可控聚变技术上离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就差最后一步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四章 悔之不晚() 
这方面的线索与证据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去年,在赵耀国参加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总结报告中就明确提到,华夏将在未来二十年之内,逐步建立以新型核能为主的能源体系,相关的基础建设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逐一实现。半个月后,新任国家元首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了新型核能的意义,要求各个部委密切合作推进“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确保各个项目能按时完成。接下来,在新年度财政预算当中,华夏当局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的专项拨款达到二点五万亿,占到中央财政预算的百分之十,跟国防预算持平,仅次于社会福利保障上的投入。

    二点五万亿华元,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华元与绿币的汇率为六点二,二点五万亿华元相当于四千亿绿币,而花旗联邦当局同一年度在可控聚变领域的总投入还不到两千亿绿币,其中还包括一千亿科研经费。如果按照购买力计算,华夏投入的这二点五万亿华元相当于八千亿绿币。更何况,这里面并没包含科研费用。

    可以说,单纯在投入上,华夏就相当于花旗的十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能说明问题。

    三个月之后,华夏当局批准了两家国营能源巨头,即华油与华化的融资计划,通过政府担保的方式,为两家能源企业从银行获得了超过八万亿华元的贷款,让它们能在十年之内完成对现有加油站的改造工作,并且新建三千家汽车充电站。在这些项目完成之后,华夏国内的汽车充电站将超过两万座,快速充电桩超过一百万,基本上实现全国无缝覆盖,满足“电动交通战略规划”提出的最低需求。

    得到大力发展的还有电池产业。

    早在赵耀国时代,华夏国营的“大华能源”就率先在电池领域发力,计划在十年之内新建五家电池工厂,达到年产锂电池十亿千瓦时的规模,实现在车用锂电池市场达到百分之三十占有率的目标。只不过,这还是个“小目标”。在大华能源去年提交的十五年规划中,把锂电池的产能目标提高到三十亿千瓦时。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达到三十亿千瓦时,而且全部用在电动汽车上,市场占有率依然是百分之三十,那么十五年后,华夏的电动汽车产量将突破二千五百万辆。从那个时候算起,华夏将在二十年内淘汰所有燃油汽车!

    其实,华夏当局一直在鼓励汽车生产商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

    到目前为止,华夏当局已经发放了二十二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牌照,准确的说是生产资格证,有二十二家企业获得了在华夏生产、推广与销售电动汽车的资格,而且其中的十九家是华夏本土企业,只有三家合资企业。因为华夏当局已经停止发放牌照,所以按华夏的法律与行政法规,那些没有获得牌照的企业今后无法进入华夏市场,也就不可能从这个即将诞生的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上获得半点好处。很明显,华夏当局不再发放牌照就是在保护本土企业。

    在相关的技术上,华夏也已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仍然拿至关重要的电池来说,虽然至今没有人研制出性能更好的电池,但是华夏的一家民营企业已经开发出一万安低压快充技术,理论上能在十分钟内为一辆续航历程达到五百千米的纯电动汽车充满,而两万安低压快充技术已经在开发当中,更强大的四万安低压快充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显然,在暂时无法大幅度提高电池性能的情况下,快速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得到推广普及的关键。只是从充电时间上看,如果能够在五分钟内为一辆续航距离达到一千千米的电动汽车充满,那么电动汽车在使用的方便性上就能跟燃油汽车媲美,甚至更加突出,也就更容易获得消费者接受。

    从现阶段来看,华夏当局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大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力度。

    其实,这完全可以理解。

    一直以来,交通对石油的依赖度最高。拿华夏来说,每年消费的十四亿吨石油中,超过一半用在了交通运输上。包括各种货运车辆在内,华夏每年由车辆消耗的燃油折合近六亿吨原油。如果车辆不再使用燃油,而是靠电能驱动,那么华夏还需要进口石油吗?虽然石油在很多领域依然不可取代,比如化工,但是华夏本国也有油田,而本国生产的原油足够满足化工等行业的需求了。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推广与普及电动交通工具,特别是电动汽车,华夏今后不再需要进口石油。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等于摆脱了进口能源造成的束缚。

    当然,关键不是制造多少电动汽车,也不是生产多少锂电池,而是电,准确说是电从哪里来?

    要知道,早在本世纪处,华夏就在电动汽车领域加大了投入,也诞生了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比如华夏的dyb公司就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只是以公共交通工具,也就是电动巴士为主,所以没有花旗的特斯拉出名。此外,dyb还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锂电池供应商之一。

    只不过,在赵耀国之前,华夏一直没有在国家电网、汽车充电站等能够加快电动汽车普及度的基础设施上做太大的投资。也正是受到基础设施匮乏限制,电动汽车在华夏的普及度极低。

    为什么?

    很简单,没有电!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残酷,却又很现实的问题。

    清洁能源就那么几种,除了核能之外,太阳能、风能与水能都是有限的,而且受到地理与气候限制。如果大肆建造火电站,经济上根本不划算。煤电站的污染极为严重,即便价格低廉也不能无限制的发展。烧油与烧气来发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