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在交付前付款。
甘古特给出的理由也很直接,即花旗之前是按照已经签署的采购合同,以提前交付的名义为扶桑提供现有的f…22a。因为存在国会授权的问题,所以在扶桑支付款项之前无法交付战斗机。此外,除了第一批援助的f…35a可以采用先货后款的方式购买外,第二批f…35a同样得首先付款。
在田中俊提出扶桑当局无法在短期内筹到购买战斗机的款项时,甘古特给了两个不算建议的建议。一是拿扶桑当局持有的花旗国债进行抵押,由花旗银行提供贷款,而且花旗当局会尽量为扶桑争取一个较为合理的利率。二是购买性能差一些的战斗机,比如花旗空军正在做退役处理的f…15c与f…16c,关键是价格低廉,即扶桑只需要支付相当于进行退役报废处理的费用就能获得这些还勉强能用的战斗机。以甘古特的意思,购买一架f…22a的钱足够买下几十架f…15c,或者更多的f…16c。如果扶桑有足够的飞行员,那么几十架f…15c的战斗力肯定比一架f…22a强得多。
甘古特这么说,显然跟他不了解军事有关。
当然,在众多扶桑内阁成员看来,花旗在这个时候要扶桑用现金购买军火,简直就是敲诈。只是,在宫本三郎看来,花旗此举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花旗当局已经对扶桑能否取得这场冲突的胜利产生了怀疑。让扶桑花钱购买军火,显然与甘古特无关,肯定是特鲁尼的决定,因为特鲁尼本来就是个商人。
站在商人的角度,如果认为投资的风险太大,所要做的必然是设法保值。
问题是,扶桑哪来那么多钱?
即便不算花旗先交付的二十架f…35a,采购二十架f…22a与二十架f…35a需要大约一百亿绿币。短期之内,扶桑当局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如果拿手里的花旗国债去抵押,需要国会批准,内阁没有这个权力。此外,考虑到花旗银行采用的评级方式,抵押贷款的利率肯定高得吓人。
事实上,连付清由花旗先交付的二十架f…35a的款项都是个天大的问题。
一句话,没钱。
在这个问题上,山口友雄说得很清楚。用于冲突的特别拨款已经花光,政府未必能够获得银行贷款。如果拖到明年,那么预算赤字肯定非常吓人。考虑到已经遭受的损失,明年也未必有足够拨款来维持军备。用山口友雄的话来说,如果不顾一切的维持军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超过冲突本身。说得更严重一点,哪怕打赢了冲突,在经济上付出的惨重代价也会让胜利失去意义。如果扶桑由此一蹶不振,在今后几十年内陷入困境,打赢冲突又有什么价值呢?
显然,战争就是烧钱。
对于捉襟见肘的扶桑当局来说,肯定比不过华夏。别忘了,扶桑用于冲突的主要武器装备几乎全靠进口,特别是各类作战飞机,而华夏在冲突中使用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实现了自给自足。很明显,自行生产与在国内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肯定比进口便宜得多,而且不会受其他因素限制。
只是,山口友雄也承认,无法接受华夏当局提出的停火条件。
虽然他一直反对通过冲突解决与华夏的矛盾,认为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但是做为兼任财务大臣的副首相,山口友雄首先考虑的依然是扶桑的核心利益,而华夏提出的停火条件显然对此构成了威胁。
山口友雄提出应该跟华夏当局进行更深入的接触,毕竟只要能谈,那么以什么方式开启谈判、以及以什么方式实现停火都可以商量。
只可惜,山口友雄的意见显然没有受到重视。
华夏不愿意停火,扶桑没有理由单方面停火。
,
第八十一章 潜艇猎杀()
当位于编队左前方的“卷波”号发生爆炸的时候,大桥平治吓了一跳,而且下意识的朝空中看去。只是,繁星密布的夜空中没任何异常现象。紧接着,大桥平治就意识到袭击不是来自空中,而是来自海面之下。也就在这个时候,位于编队右前方,跟“卷波”号并驾齐驱的“大波”号发生了爆炸。
两次爆炸在发生之前都没有任何征兆,表明袭击两艘驱逐舰的是潜艇发射的鱼雷。
没错,就是鱼雷!
只是,发射鱼雷的潜艇藏在哪里?
此时,第三护卫群正沿着与领海线平行的方向,由西南向东北航行,而“卷波”与“大波”在编队最前面。
做为以反潜为重的通用驱逐舰,在任何时候都会处在编队前面,以便掩护反潜能力偏弱的防空驱逐舰。简单说,在发现敌人的潜艇后,通用驱逐舰就能够立即使用装填在垂直发射系统里面的火箭助推反潜鱼雷发起攻击。如果敌人的潜艇离得较远,则可以派反潜直升机前去猎杀。
敌人的潜艇在编队前方?
大桥平治没有迟疑,立即给在空中巡逻的反潜直升机下达了命令,全部去编队前方搜寻敌艇。同时,大桥平治还联系了附近的反潜巡逻机,让反潜巡逻机把搜索范围扩大到编队前方二十千米之外。
二十千米,差不多是华夏潜艇携带的重型鱼雷的最大射程。
此外,受到声纳探测能力限制,常规潜艇很少在二十千米之外发起攻击,毕竟没有哪个艇长会随意挥霍宝贵的鱼雷。要知道,常规潜艇的载弹量一般在二十枚左右,而且鱼雷是潜艇用来对付战舰的主要武器,所以每条鱼雷都很宝贵。为了提高命中率,潜艇艇长在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鱼雷。
还有,潜艇主要采用伏击战术来对付水面舰艇,特别是舰队。也就是说,在发射了鱼雷之后,那艘潜艇肯定会转向逃跑,绝不会留在原地。要知道,等反潜巡逻机赶到,投下大量声纳,就算隐蔽性最好的潜艇也有可能被发现,然后会被无情的击沉。伏击已经得手,为什么还要留下来等死?
一举击中了两艘驱逐舰,还是通用驱逐舰,对一艘常规潜艇来说,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战果了。只要这艘潜艇的艇长还有那么一点理智,肯定会见好就收,绝不会愚蠢的认为靠一艘常规潜艇就能够消灭一整支舰队。要知道,在潜艇诞生后的上百年里,一艘潜艇消灭一整支舰队的战例只有一次,而且是在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由一艘日耳曼第二帝国的潜艇一口气击沉了四艘大不列颠帝国的巡洋舰。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还是那四艘巡洋舰没有反潜能力。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不但再也没出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大部分时候,潜艇往往沦为反潜战舰的猎物。
如果那艘潜艇埋伏在编队前面,也就是北面,那么在偷袭得手之后就会转向逃跑。
其实,在大桥平治看来,那艘潜艇很有可能在冲突爆发之前就已经出港,而且就在东海北面某处活动,因此才能及时赶到冲绳诸岛附近,而且避开了被反潜巡逻机严密封锁的宫古水道。
正是根据这个判断,大桥平治对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做了安排。
只是,就在反潜直升机气势汹汹的朝编队前方杀去的时候,位于编队左侧的“涟波”号与右侧的“凉波”号相继发生爆炸。与“卷波”号、“大波”号一样,这两艘驱逐舰的爆炸点也是在舰体下方。
毫无疑问,击中两艘驱逐舰的依然是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
根本没等大桥平治反应过来,“涟波”号与“凉波”号又再次发生爆炸,两艘驱逐舰再次被鱼雷击中。
这下,大桥平治慌了。
从“卷波”号中雷起,到“凉波”号第二次被鱼雷击中,还不到三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第三护卫群里反潜战力最强的四艘通用驱逐舰全部被鱼雷击中,而且全都失去了作战能力!
伏击第三护卫群的是一艘潜艇吗?
要知道,华夏海军的常规潜艇最多就只有六具鱼雷发射管,而在任何时候,潜艇艇长绝对不会一次发射六条鱼雷去攻击海面上的战舰。关键就是,重新装填鱼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至少需要几分钟,有的潜艇需要十多分钟。如果在此期间遭到攻击,特别是敌人潜艇与反潜战舰的攻击就无法还击。做为一名理智的潜艇艇长,至少要留下一条鱼雷,在战场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海面上有反潜战舰、海面下有敌人潜艇的时候,还会留下两条鱼雷,以便在关键时刻能用来保命。同时把发射管里的鱼雷全都射出去,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敌人手上,把一切都押在了运气上。
此外,如果是一艘潜艇,那么在发现了有七艘驱逐舰的第三护卫群之后,未必会贸然发起攻击。要知道,除了“金刚”号没有携带反潜直升机之外,第三护卫群里的另外六艘驱逐舰都有很强的反潜作战能力。更何况反潜直升机就在编队附近巡逻,还有几架反潜巡逻机在远处徘徊。
伏击的潜艇不止一艘,而是好几艘,至少有两艘。
这个时候,飞到编队前方的反潜直升机投下了声纳浮标,其中两架还先后投下了航空反潜鱼雷。
此时,大桥平治也反应了过来,下达了减速转向的命令。
敌人的潜艇就在前方,冲上去未必能帮上忙,反到有可能遭到鱼雷攻击,毕竟对逃不掉的常规潜艇来说,在被击沉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剩下的鱼雷全都用上,力求再击沉几艘战舰。
当然,大桥平治已经想到,遭到潜艇伏击,或者说没及时发现潜艇,以及潜艇发射的鱼雷,就是因为速度太快了。
在遭到攻击之前,第三护卫群的航速超过了二十四节。当时,大桥平治担心的是反舰弹道导弹,也就让编队保持了较高的速度。简单的说,如果“标准3”无法击落射来的反舰弹道导弹,那么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及时收到预警,并且赶在导弹落下来之前的十多分钟内跑出导弹的打击范围。
只是,如此快的速度,让战舰上的声纳全都成了摆设。
别说拖拽线列阵声纳,即便是舰壳声纳,也会因为高速航行产生的巨大噪音而无法正常工作。
通常情况下,在执行反潜任务的时候,编队的航速不得高于十八节。只有在反潜直升机发现了潜艇,并且需要追击的时候,反潜战舰才会高速航行,不然就得保持低速,让声纳正常工作。
在旗舰“足柄”号完成转向的时候,“涟波”号与“凉波”号已从海面上消失了。
这两艘通用驱逐舰属于“高波”级,标准排水量不过四千多吨,最大排水量也才六千吨出头,比“足柄”号整整小了几圈。在被两条重型鱼雷击中,而且都是舰体直接中雷,不沉才是怪事。
理论上,一条重型鱼雷就能击沉一艘标准排水量在五千吨左右的驱逐舰。
“卷波”号与“大波”号的情况也很糟糕,虽然还漂浮在海面上,但是随时都有可能沉没。
只是这个时候,大桥平治也管不了那么多。
敌人的潜艇还在,他拯救不了那四艘驱逐舰,而他能做的只是尽量保住剩下的三艘驱逐舰,特别是两艘宙斯盾防空驱逐舰。
当然,大桥平治没有绝望。
随着四架p…1反潜巡逻机火速赶到,局面开始变得对第三护卫群有利。
如果说反潜直升机受航程限制,难以长时间的搜索、跟踪与攻击能够在海面下藏匿数日的潜艇,那么反潜巡逻机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更重要的是,一架p…1能够携带十多条反潜鱼雷,以及上百个声纳浮标,能随意攻击任何可疑目标,不需要担心用光鱼雷,猎杀潜艇的效率比反潜直升机高得多。
哪怕发起伏击的潜艇有两艘,现在也不用担心了。
按照大桥平治的了解,当p…1以双机编队行动,采用“搜猎”战术,即一架负责用声纳浮标搜索潜艇,另外一架负责用鱼雷攻击潜艇,对常规潜艇的猎杀概率几乎为百分之百。连扶桑海上自卫队的“苍龙”级潜艇都无法逃脱,更何况华夏海军那些性能比“苍龙”级差得多的常规潜艇。
就像反潜直升机一样,四架p…1赶到之后,两架首先降低高度,在最有可能存在敌艇的海域上空投掷声纳浮标。
此时,执行反潜任务的还有四架第三护卫群派出去的反潜直升机。
要不了多久,会有更多反潜巡逻机赶到,而且部署在岸上的反潜直升机也正在赶来。别说伏击第三护卫群的是常规潜艇,哪怕是华夏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也绝对无法逃脱。这个时候,大桥平治反到希望伏击第三护卫群的是攻击核潜艇,因为这不但能够减轻他因为指挥不力所承担的责任,还有可能让他成为第一个在海战中击沉攻击核潜艇的舰队指挥官,由此名留青史。要知道,从来没有一艘攻击核潜艇被反潜力量击沉,而历史上那些沉没的攻击核潜艇无一例外的都是被自己搞沉的。
显然,大桥平治想得太美好了。
,
第八十二章 必死觉悟()
伏击第三护卫群的确实是潜艇,也确实是常规潜艇,不过没有几艘,只有一艘,就是莫希谚的377艇。
虽然有一张在二十多年前绘制的海底地形图,但是在“黄泉路”上,377艇花掉的时间依然比莫希谚预计的多了两个小时。不是说海底地形图出了问题,而是二十多年来,这条航线上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莫希谚不怕死,只是绝对不希望因为一头撞上海底浅滩而葬送掉全艇官兵。
377艇从“黄泉路”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凌晨了。
必须承认,莫希谚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就在他找到一处适合377艇潜伏的海底洼地的时候,第三护卫群出现了。
在被动声纳发现七个高速航行的目标之后,别说莫希谚,377艇上没有一个人相信竟然有如此好的运气。用聂平秋的话来说,当时比中了彩票一等奖还要兴奋,因为那七艘战舰就是送到377艇嘴边的肥肉。关键就是,七艘战舰的航行速度实在太快了,根本无法发现藏在附近的潜艇。
要知道,对潜艇军官来说,最了解的就是声纳的工作方式。
虽然快速航行对主动声纳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大部分时候,不管是潜艇、还是反潜战舰都不会使用主动声纳寻找目标。不止是因为主动声纳的作用距离比较短,还因为主动声纳会暴露自身的存在。潜艇只有在发起攻击之前,而且是在被动声纳无法获取发射鱼雷需要的火控数据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主动声纳。至于反潜战舰,只有在确定了潜艇的大致位置之后才会用主动声纳进行精确探测。简单说,搜索阶段用不到主动声纳,只有在威胁明确之后才会使用主动声纳。
当然,第三护卫群里的七艘驱逐舰都没使用主动声纳。
在只用被动声纳的情况下,第三护卫群以超过二十四节的速度航行,那基本上就成了聋子。
此外,幸运的地方还不止如此。
接触的时候,第三护卫群的七艘驱逐舰就朝377艇潜伏的地方而来,没有减速,也没有任何防备。虽然声纳探测到了反潜直升机发出的巨大噪音,但是那几架反潜直升机全都在第三护卫群西北方向上活动,而377艇在第三护卫群东北方向上,因此在发动攻击前,不用担心被反潜直升机发现。
反潜直升机集中在西北方向上,其实也可以理解,即第三护卫群东南就是冲绳诸岛。
莫希谚没放过送到嘴边的肥肉,让六条鱼雷做好了准备。
因为是常规潜艇,载弹量有限,所以377艇携带的都是反舰/反潜两用鱼雷,没有携带专门的反潜鱼雷。事实上,常规潜艇也很少被派去执行反潜任务,一般不会携带专门的反潜鱼雷。
只是,莫希谚也没有仓促下手。
很简单,海面上有七艘驱逐舰,而且其中至少有六艘具有很强的反潜能力,即便是没有携带反潜直升机的“金刚”号也有反潜鱼雷。更重要的是,377艇只有六具鱼雷发射管,一次最多只能发射六条鱼雷,最多只能攻击六艘驱逐舰。即便不考虑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的威胁,剩下的那艘驱逐舰都能干掉377艇。别忘了,驱逐舰自诞生之后,主要使命就是对付潜艇。如果算上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那么377艇在攻击得手之后,恐怕连逃命机会都没有。
对此,聂平秋等军官也有清楚认识。
只是,莫希谚考虑的不是如何才能在攻击之后溜走,而是如何才能在被敌人的反潜力量击沉之前干掉所有敌舰。
用莫希谚在事后的话来说,做为潜艇艇长,特别是常规潜艇的艇长,得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觉悟。如果没有这个觉悟,那么在攻击的时候必然会畏首畏尾,也必然会错过最有利的攻击时机。在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那么做为一名艇长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在被敌人干掉之前给予敌人最为沉重的打击。
简单的说,就是在最佳的时机、以最佳的战术发起攻击。
落实到行动上,就是需要耐心。
在第三护卫群逼近的时候,莫希谚等待了几分钟,直到侧舷阵列声纳能准确判断出敌舰的位置,以及七艘敌舰的型号。
第三护卫群采用的是反潜编队,不过没有严格遵守反潜战术。
五艘对377艇威胁最大的通用驱逐舰,两艘在前面开路,两艘在两侧掩护,另外一艘留在了最后面。单纯从战舰的排列看,是典型的反潜阵容。问题是,以如此快的速度航行,什么队列都没有用。
接下来,就是攻击战术。
七艘驱逐舰的速度很快,发出的噪音非常巨大,而且距离越来越近,因此用不着使用主动声纳,侧舷阵列声纳就能获得用来控制鱼雷发起攻击的火控参数。在攻击的时候,还会将艇首对准敌舰,用安装在艇首的柱型声纳发挥作用。简单的说,不用为获取控制鱼雷的火控数据发愁。
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攻击的顺序,简单说就是先打哪几艘,后打哪几艘。
别忘了,377挺只有六具鱼雷发射管,一次最多只能发射六条重型鱼雷,而鱼雷的再装填时间在十分钟以上。为了保险起见,一般会用两条鱼雷攻击一艘战舰,确保在一条鱼雷脱靶的情况下,另外一条鱼雷依然能够重创敌舰。事实上,就算用一条鱼雷攻击一艘战舰,同时只能攻击六艘敌舰。
如果以敌舰价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