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433艇跟随那艘“弗吉尼亚”级向西航行的时候,突击编队完成了补给作业,护航战舰获得了充足的燃油。
此时,撤回到阿拉伯海的第四舰队已经转向南下。
虽然突击编队只有两艘003型航母,搭载了两个舰载战斗机大队,但是花旗海军上下没有任何人敢小看这支舰队。
003型是华夏的第一种核动力航母,也是花旗海军的“福特”级之后,全球第二种采用电磁弹射器的航母,更是“伊丽莎白女王”级之后,全球第二种采用了“综合电力系统”的航母。虽然在舰体设计上,华夏海军比较保守,沿用了002型航母的造型,满载排水量控制在八万五千吨左右,只算得上是大型航母,但是得益于电磁弹射器与“综合电力系统”带来的好处,003型航母的作战能力已经超过了“尼米兹”级,仅次于“福特”级,为全球第二强。事实上,003型与“福特”级的差距并不大,比如在出动舰载机的效率上,两者都能达到每天二百四十架次。
真正的差距,体现在舰载机上。
可以说,“福特”级拥有的,003型都有。重型隐身战斗机、多用途战斗机、电子攻击机、舰载预警机、舰载运输机与反潜直升机,003型一样不少,而且003型还搭载了花旗海军现在没有的舰载反潜巡逻机。
在两支舰队中,突击编队拥有二十四架j…20,第四舰队只有十二架f…39。虽然第四舰队拥有七十二架f…35,突击编队却没有这种类型的舰载战斗机,但是突击编队拥有七十二架j…15b,而第四舰队只有四十八架f/…18e/f。此外在电子攻击机方面,突击编队拥有十六架jd…15b,而第四舰队也只有十八架e…18g。从作战能力上看,突击编队的制空能力要稍微强一点,而第四舰队的优势是打击能力。问题是,f…35的对海打击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承担制海任务,能够携带反舰导弹的f/…18e/f又不太多,甚至比突击编队的j…15b还要少二十四架。
显然,如果两支舰队对决,第四舰队肯定占不到便宜。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即第四舰队本来执行的就是对地打击任务,也就搭载了足够多的f…35。
至于华夏海军的突击编队,明显是冲着第四舰队来的,自然要以对海作战为主。
当然,真要打起来,突击编队也占不到便宜。
可以说,两支舰队的战斗力在伯仲之间。如果交战,那么决定胜负的将是双方指挥官的能力,以及飞行员的素质。
问题就在这里,花旗海军没有童兴武那样的将领,更缺少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要知道,在冷战结束之后,花旗海军独步全球数十年,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甚至没有一个国家的海军有资格做花旗海军的对手。数十年来,花旗海军执行的任务全都是打击地面目标,而不是对付海上的敌人。
这样的海军,有能力打赢一场海上战争吗?
第五十四章 顾虑重重()
对这个问题,唐纳德少将连一点自信都没有。
其实,早在五年前,也就是东海冲突结束后的那一年,当时还在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任职的唐纳德就向海军司令部提交了一份报告,强调了华夏海军的展度,希望高层能够重视这个强大的对,并且以此进行军事改革,即调整海军的任务重点。用唐纳德的话来说,就是“让海军回到海上”。两年之后,华夏海军的远航舰队完成环球航行,唐纳德再次提交了一份类似的报告,明确提出华夏海军已经成长起来,是一个不能小觑的重量级对,花旗海军必须立即进行改革,从次要任务中解脱出来,增强在远海的作战能力,回归传统,以制海作战为主要任务。
唐纳德的这两份报告都受到高层重视,也才有了后来的f…39a重型制空战斗,已经多种针对远海作战的新式战舰。问题是,花旗海军的转型度实在是太慢了,根本跟不上华夏海军的步伐。
华夏海军在三年之内完成了两艘oo3型航母的建造工作,还打造了两艘o55a型核动力驱逐舰,八艘o54b型远洋护卫舰,四艘o95型攻击核潜艇与数艘支援舰。同一时期,花旗海军又在做什么?两艘已经建造了三年的“福特”级连下水都没做到,第五阶段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迟迟没获得拨款,cg…x与ddg…x项目始终在延迟,前者连第一阶段的选型都没完成。在华夏海军建造了数十万吨战舰的时候,花旗海军获得的只是几艘性能早已落后的“伯克”级驱逐舰,还有几艘在正规海战中根本没有价值的lcs。虽然花旗海军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即f…39a,但是华夏海军早就获得j…2oc,而且数量比花旗海军的f…39a多得多。
用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华夏海军在飞奔,而花旗海军在打瞌睡。
只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绝不是说花旗当局不重视海军建设。
从本质上讲,这也是特鲁尼坚持推行《减税法案》,让花旗再工业化的关键所在,即没有庞大的制造业做基础,别说海军,所有军兵种都一样。当然,海军建设把这个问题体现得淋漓尽致。
打造一支强大海军的基础是庞大、完善的造船业,花旗海军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跃居全球第一,靠的就是由战争带动的造船业。到大战结束的时候,花旗造船业的实力过了其他国家的总和!只可惜,在此后几十年里,花旗自废武功,把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民用造船业荒废掉了,只保留了军用造船业。相对的,华夏从上个世纪九零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了全球最庞大、也是最完善的民用造船业,并且在本世纪初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华夏着打造“世界级”海军时,根本就不存在造船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扩充海军舰队对建造民用船舶的影响是微乎其微。花旗呢?在准备跟华夏展开海军军备竞赛的时候,花旗海军还在为本国造船能力犯愁。拿航母来说,花旗只有两家民营造船厂拥有建造级航母的能力,而且都只能同时造一艘,华夏有三家造船厂能建造级航母,而且都能同时建造两艘。
当然,在造舰费用上,那更是天壤之别。
虽然华夏当局从来没有公布各种战舰的建造费用,但是根据华夏出口的战舰,特别是潜艇与护卫舰能大致判断出,华夏建造大型战舰的费用仅相当于花旗的一半,甚至更低。不止是华夏造船工人的薪酬比花旗的低,还与各个系统与设备的采购价格有关,甚至跟建造战舰的特种钢的出厂价格有关。别忘了,华夏一直是第一大钢铁生产国,而花旗本土的钢铁业早已衰败。拿建造一艘十万吨级的级航母来说,只是采购特种钢材,花旗付出的费用就相当于华夏的两倍。
可见,花旗当局不是不想壮大海军,而是没有那个能力,或者说没有那么多钱。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恰好证明了特鲁尼的战略眼光,不然他也无法获得军方的大力支持。
当然,华夏海军与花旗海军的区别,不止体现在造舰度上,还体现在作战思想,以及官兵的素质上。
花旗海军正在进行艰难的转型,而华夏海军一直以远洋作战为展目标。
可以说,不管是航母、还是驱逐舰、乃至潜艇,华夏海军这些年重点打造的战舰,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远洋作战,也就是冲花旗海军来的。目的极为明确,那就是跟花旗海军争夺制海权。至于什么“区域控制”、“由海到6”、“战区封锁”全不是重点,或者说暂时不在华夏海军的考虑范围内。
很明显,华夏海军的志向是在大洋。
花旗海军呢?
官兵素质上的差别,其实更加巨大。
在冷战结束之后的几十年里,花旗海军一家独大,统治了所有海洋,在海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对。为了挥价值,也为了获得国会的拨款,花旗海军搞了几十次改革,每一次都增加了不少内容。简单的说,几十年来,花旗海军一直在打酱油,从各个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的对那里获得存在感。上到海军上将,下到普通水兵,花旗海军已经遗忘了跟红色舰队展开对抗的峥嵘岁月。不管是战略层面上的战争计划,还是平常的演习与训练,花旗海军强调的都是如何秒杀那些根本就没有资格做对的对。至于跟势均力敌的对交战,也是近几年才得到重视。
这一点,从舰载航空兵的编制上就看得出来。
在f…14d全部退役之后,花旗海军在几十年里都没有装备真正的制空战斗,因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在f…39a服役之前,花旗海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是f/a…18e/f,f…35c承担打击任务。如果不是华夏海军以惊人的度崛起,恐怕再过二十年,花旗海军都得靠老掉牙的f/a…18e/f打天下。
此外,在对海打击弹药上,同样得到了体现。
在华夏大力展重型音反舰导弹、高音载具、反舰弹道导弹的时候,花旗海军用来打击海面目标的主要武器却是“鱼叉”反舰导弹。别说华夏搞的那些充满时代感,极为时髦的反舰武器,连“战斧”的反舰型都被撤了下来。至于这几年启动的几种先进反舰导弹的研制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肯定不多。再说了,就算能够顺利完成,恐怕也要十年八年之后才能装备。
说得难听一点,如果真与华夏舰队交战,唐纳德就只能派f…35c用射程只有几十千米的炸弹去对付华夏海军的战舰。
用炸弹去攻击航母!?
唐纳德不敢去想,也没人能想像那种场面。
面对来势汹汹的华夏舰队,唐纳德很清楚,通过积极主动的出击掌握制空权,也就是压制对的舰载航空兵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让对起进攻,那么第四舰队恐怕连进行反击的会都没有。
问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华夏舰队至少有二十四架j…2oc,而唐纳德里只有十二架f…39a,其中两架的动出了问题,未必能及时修复。虽然拥有几十架f…35c,但是在正规空战中,这种连f…35a都不如的多用途战斗显然不是j…2oc的对。更何况,要想压制华夏舰队,就得让战斗飞到华夏舰队上空,对华夏舰队构成威胁,到时候面对的不止是j…2oc,还有数艘驱逐舰与数艘防空能力并不弱的护卫舰。华夏舰队完全可以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先在防御作战中消耗掉第四舰队数量不多的重型制空战斗,然后出动j…15b战斗起进攻,而第四舰队到时候拿来防空的就只有f…35c与f/a…18e/f。
靠这些战斗,能够顶住华夏舰队的进攻?
所幸的是,未必会打起来。
很简单,到来的只是两艘oo3型航母,两艘oo2型航母至少落后了一天。如果华夏真的想跟花旗干上一场,那两艘oo2型航母就不会拖在后面,因为用四艘航母对付只有三艘航母的第四舰队的胜算更大。
此外,唐纳德收到的命令也很明确,拖住华夏舰队,不让华夏舰队进入波斯湾。
再过两天,由三艘“福特”级为核心的第六舰队就会赶到。唐纳德要做的,也就是坚持两天,严格的说是一天,即华夏舰队要在一天后才会进入阿拉伯海。虽然不太自信,但是唐纳德相信,坚持一天还是没问题的,毕竟华夏海军的另外两艘航母也要晚一天到达,只要控制住态势就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在第四舰队回到阿拉伯海,并且向南航行的时候,唐纳德就没再关注其他事情。
因为航母携带的弹药已经耗光,大部分舰载的出动量达到维护保养周期,所以就算留在阿曼湾,第四舰队也无法继续执行打击任务,必须撤下来进行补给,已经让舰载战斗做维护保养。
至于率先登上波斯岛屿的那些6战队,同样不在唐纳德的关注范围内。
第四舰队已经按照计划完成了支援6战队登6的作战行动,在撤下来之后,空军与6战队自会为登6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别忘了,6战队也有一支航空兵,而且装备的是性能不算差的f…35b战斗。
问题是,足够吗?
第五十五章 开赴前线()
在唐纳德密切关注华夏海军特混舰队的时候,甄必胜回到了第二司令部。
其实,他也只去了一天,没有耽搁多少时间。
“怎么样,还顺利吧?”秦齐楚一直留在第二司令部,在甄必胜回来之后,他立即赶了过去。
“还算好,路上没遇到什么麻烦。”
“部队呢?”
“在我回来之前就已出发,如果路上不出什么问题的话,十二个小时之内就能到达阿巴斯港。”
“只有一个营?”
“足够了。”甄必胜淡淡一笑,他知道秦齐楚在想什么。“只是去给花旗大兵制造一点麻烦,再说了,指挥这支部队的是于战江。”
秦齐楚愣了一下,这才说道:“是他的话,问题就不大。”
于战江是谁?根本不用甄必胜介绍,早就出名了。
在去年举行的“红旗2024”全军兵种联合对抗演习中,这个三十岁出头的炮兵少校一战成名。
整场演习中,红方都处于不利地位,始终受到蓝方压制。在离演习结束还有十二个小时的时候,于战江指挥的野战炮兵突然出现在了距离蓝方司令部不到十五千米的地方,在十五分钟内“摧毁”了蓝方司令部。在随后的十多个小时内,红方利用蓝方参演部队失去统一指挥的机会扭转了局面。
只不过,蓝方参演部队对演习结果提出了质疑。关键是,一个野战炮兵营的上百辆战车根本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过蓝方防线,出现在距离蓝方司令部十五千米的地方。对一支深入敌后的炮兵部队来说,只要被发现了,就肯定会被歼灭。事实上,于战江指挥的炮兵营确实在演习结束前被“全歼”。
问题是,于战江是如何突破蓝方的防线的?
很简单,于战江花了一天时间“征用”了一百多台重型拖车,还拆掉了自行火炮上的附加装甲,把重量降低到拖车能够承载的范围内,最后做了必要的伪装。因为这些拖车全都是临时征用的民营车辆,所以在进入演习区域之前没有被蓝军发现,而且利用高速公路绕过了蓝军的正面防线。最后的一百多千米,于战江丢下了所有的勤务车辆,只带了三十多辆自行榴弹炮与相同数量的弹药补给车,在四个小时之内疾驰上百千米。炮击开始前,他用一架花几千块买来的民用无人机获取了关键信息,即蓝方司令部的准确位置。因为他一直没跟红方司令部联系,也没有获取后方的情报支持,所以在炮击开始之前,蓝方根本不知道这支炮兵的存在。
严格说来,于战江确实“违规”了,甚至有“作弊”的嫌疑,因为临时“征用”民营车辆不在演习规定的范围之内。只是,也没有人提到不能征用民营车辆,更没有人强调不能使用民用无人机。用演习裁判长的话来说,在战场上,没有人知道敌人会使用什么手段,也没有人能约束敌人使用的手段。
演习结束后,于战江连升两级,由少校破格提拔为上校。
“当然,问题也很突出。”甄必胜看了秦齐楚一眼,才说道,“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就算得到波斯陆军全力支持,对拉热克岛上的花旗陆战队的威胁也不是很大。我的意见是,同时在胡齐斯坦省那边进行佯动,牵制敌人的空中力量。如果能够夺回拉热克岛,不但能振奋军心士气,还能让花旗推迟发动地面进攻的时间。”
秦齐楚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我也在考虑。我的想法是,反其道而行之。”
“什么意思?”
“阿巴斯港那边的战斗,按照佯攻来打。简单说,让敌人认为波斯陆军在阿巴斯港那边的行动其实是在为胡齐斯坦省的兵力调动做准备。”秦齐楚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现在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花旗大军很快将借道两河国发动地面进攻。虽然拉热克岛扼守霍尔木兹海峡,但是在战争期间,波斯当局显然不会指望继续出口石油。战略上,胡齐斯坦省的重要性是拉热克岛的上百倍。能够夺回拉热克岛,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波斯陆军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边,而会趁此机会调整胡齐斯坦省的兵力部署,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地面战争做准备。如果我们把阿巴斯港那边的战斗当成佯攻来打,就不会受到敌人重视,说不定还能收到更好的结果。”
甄必胜沉思了一阵,才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到时候,敌人自然会盯住胡齐斯坦省。”
“这样的话,我们得有点耐心。”
甄必胜点头答应了下来,没再多说什么。既然是佯动,就得首先开始,然后再根据情况对作战行动做出调整。
此时,阿巴斯港北面的塔罗姆。
只休息了两个小时,部队再次出发。其实,就算这两个小时,也没有休息到,因为需要在到达阿巴斯港之前做好战斗准备。按照要求,所有车辆要换上波斯陆军的涂装,所有官兵得穿上波斯陆军的制服。虽然波斯陆军提供了帮助,但是很多事情依然要于战江带来的官兵亲自动手。
很简单,波斯陆军的官兵不会操作这些性能先进的主战装备。
出发前,于战江见到了前来提供协助的阿拉木上校。
说是协助,其实主要是提供后勤方面的支持。受到空运能力限制,于战江他们没有带上多少弹药。如果战斗持续下去,就需要由波斯陆军提供炮弹。至于战车需要的燃油,以及数百名官兵的日常生活物资,更得由波斯陆军提供。为此,波斯陆军派来一个步兵营,专门负责协助于战江他们。
从塔罗姆到阿巴斯港,不到一百五十千米,于战江他们用了八个小时才走完。
幸亏是在夜间,如果是在白天,会有更大的麻烦。
让于战江担心的,就是那架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活动的,波斯陆军在此之前派往阿巴斯港的三个炮兵营全都遭到轰炸。
为了保险起见,于战江把部队分散,以排为单位,跟随运送物资的车队南下。
虽然仍然十分醒目,但是按照阿拉木的说法,在此之前,敌人很少轰炸前往阿巴斯港的运输车队。主要是,在阿巴斯港往北的公路上聚集了大量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