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唐-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点子还真多,这是第一个新式铜镜吗?”

陈达明回话道:“启禀公主殿下,这个确实是第一个新式铜镜。”

灵昌公主昂首道:“子书,这第一个铜镜我可要了,你没什么意见吧?”

王子书心想:你这不是自问自答吗?他苦笑道:“当然,只要公主喜欢,想要多少有多少!”

灵昌公主笑道:“油腔滑调!”她又说道:“跟着我来吧,咱们一起去找丽妃娘娘。”

…………

自从丽妃感动李隆基之后,李隆基空闲时间,都会在卧春宫渡过。李瑛是李隆基长子,又被册封为了太子,他自然会对李瑛万般呵护,现在三人正在卧春宫嬉戏,高力士来报,说王子书和灵昌公主在外等着见驾。

李隆基一听,看着丽妃笑道:“哦?想不到这两人又走到了一块儿,看来只有王爱卿能制住灵昌啊!”他对高力士说道:“传!”

李瑛一听王子书来了,急忙跑了出去。丽妃脸色已经好多,再加上胭脂修饰,又恢复了往日华贵淡雅之气。她看着李瑛笑道:“看来太子和王子书还真是有缘,想想之前太子很是内向,就算是李亨王子来了,都很少言语,但对王子书却是情有独衷。”

李隆基打趣道:“哈哈……这王子书确实不凡啊!不止是太子,就是灵昌现在对他也是一见如故,奉若知己,朕知道,他这一来,定有什么事情!”

王子书刚来卧春宫就见到高力士站在宫门外,心里已知道李隆基现在定在这里。而陈达明一说要见皇上,吓的呆在原地,死活不愿进宫,在王子书强拽硬拉之下,才把他拉进内殿。

王子书、陈达明和灵昌公主一一拜见丽妃娘娘、李隆基和李瑛。李隆基看着陈达明说道:“恩?你是?”

王子书见陈达明一声不啃,急忙小声说道:“陈老板,陛下问你话呢!”

陈达明是被吓坏了,低头说道:“草民鉴香坊陈达明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点了点头,又对王子书说道:“王爱卿,今日有什么事找朕啊?”

灵昌公主一步一跳,走到李隆基身旁,拉着他的胳膊,娇声笑道:“父皇,今日子书来不是找你的,而是为了找丽妃娘娘。”

李隆基向丽妃看去,丽妃诧异道:“找我?”她心里对王子书心存感激,笑道:“子书,你有什么事?说吧!”

王子书斜眼向陈达明看去,见他脸颊都冒出了冷汗,全身好像还在哆嗦。他暗自摇了摇头,又对丽妃说道:“娘娘,我和陈老板共同研究出来一种新式铜镜,想进驻工本坊。”

丽妃娘娘点了点头,说道:“恩!工本坊确实都是一些江湖上的艺人,他们有的会做胭脂,有的会做金簪,也有做铜镜的,宫里用的家具陈设,大部分都出自工本坊,你所说的新式镜子又和其他镜子有什么不同吗?”

王子书向灵昌公主使了一个眼色,不幸却被李隆基发现。灵昌公主小脚微移,来到丽妃旁边,把那把铜镜递给丽妃手里。李隆基好奇心起,不禁又凑了过来。

丽妃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更显得年轻,而且比起其他铜镜确实都有过人之处,丽妃娘娘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李隆基笑道:“陛下,您看呢?”

李隆基也极喜欢这个新式铜镜,摸着两撇小胡,笑道:“现在你叔叔赵攀在工本坊当的是大总管,素来已严著称,而且工本坊里面规矩众多。不偷不窃,秘方不露,不私不算,只论手段。这可是你叔叔提出来的,只要赵攀那里过了关,朕这里自是不在话下。”

王子书笑道:“太好了,越严越好。”

丽妃把玩着手中铜镜,左照照右照照,笑道:“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铜镜,叔叔那里肯定会答应的,真不知道子书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灵昌公主看丽妃娘娘爱不释手,急忙夺了过来,秀眉一挑,努着嘴说道:“娘娘,这是子书制造出的第一个铜镜,你万万不能夺人之美!”

丽妃娘娘和李隆基不禁都笑出声来,王子书现在真想找个封儿钻进去。李隆基看着王子书,点了点头,说道:“王爱卿,朕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王子书笑道:“陛下,莫不是臣的《三国群英志》,陛下答应印刷了?”

李隆基和丽妃相视一笑,说道:“哈哈……你不说朕还真忘了,朕今晚就让弘文馆连印三十万册,发放全国,你看如何呀?”

“谢陛下!”王子书说道:“敢问陛下,还有一个好消息又是什么?”

丽妃说道:“姚相国已经回朝,陛下明日就打算册封姚相国为中书令兼兵部尚书。”算起来,姚崇也该回朝了,王子书和这姚崇也算是故人,心里也不由一阵激动。丽妃又对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陈达明说道:“陈老板,你做这个铜镜已有几年?”

陈达明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回娘娘,祖上三代都为铜镜工匠。”

丽妃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怪不得有如此手艺。”

“这都是王大人之功劳,草民只是出点体力。”陈达明谦虚道。

李隆基拍手道:“好,说的好!赵攀那里公私分明,你放心,朕敢保证,就你这铜镜,朝中无人能及,你肯定能进工本坊。”

王子书看到时机成熟,立刻抽身而出,说道:“陛下,这铜镜是造福天下百姓之物,希望陛下能让陈老板在宫外也能买卖铜镜,这样全国百姓肯定都会感谢陛下洪恩。”

李隆基说道:“恩!这本来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宫中制出的好些生活用品,朕都会让他们带到宫外再行买卖,让百姓也能用上好些的东西。更何况这铜镜是每家必备之物,朕又怎么会反对呢?”

王子书说道:“臣在这里替天下百姓多谢陛下。”他看李隆基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如果没有什么事,小臣就先告退了。”

李隆基摆了摆手,说道:“去吧!”

王子书临走之时,不由想灵昌公主看了一眼,见她眼中充满了不舍和失望,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就象是一只受伤的小鸟,乖乖的站在那里。秀眼迷离,娥眉微翘,顾盼神飞之间,王子书心中有了一丝隐痛。

当王子书和陈达明走出午门,陈达明才算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说道:“憋死我了,今天我居然见到当今天子了,泉下父母看到,定会为我骄傲的。”

王子书开玩笑道:“是啊!与其说是见天子,不如说是听了几句声音。”

陈达明苦笑道:“能听听声音,我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他又对王子书说道:“子书,你为什么要把铜镜制造房移至宫里呢?”

王子书笑道:“第一,皇宫手人多,效率高,而且技术比较起来,更加先进一些。第二,宫里最是安全,如果你想开全长安城最大的铜镜坊,必须要皇宫撑腰才行。如果开在外面,这么大遗产有谁不眼红,定会有人逼抢秘方,当那时,我们就算是功亏一篑了。”

陈达明点了点头,说道:“王公子考虑还真是周全,我就想不到那些。那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王子书笑道:“等,等时机!”

说完,陈达明跟在王子书身后,迷迷糊糊的穿进了人群。

第二卷 冠剑功盖国 第⑾章 【会伏蜇,云雨未遂】

长安城中最有名的书铺当属涉录斋,这里是由李隆基亲自下令建造的书铺,为的就是百姓可以多读一些书籍,涉猎知识应与皇宫一般。这样的书斋也为之后的丽书院打下了基础。

今日涉录斋不同于往日,远远望去,只见铺门外站着许多人,就象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移近一看,才知王子书正在铺中签名售书,正是他的第二本书《三国群英志》。书铺周围也和往日有所改观,之前墙壁之上均挂着各种名人字画,现在却换上了新式的铜镜。

之前王子书写的那本《玄奘西游传奇》在长安,乃至全国都引起很大凡响,算起来已有几年,百姓心中早已期盼已久,希望能再看到王子书的新作。李隆基批准《三国群英志》之后,王子书就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消息一出,三日时间,大街小巷都已知道王子书新书会在涉录斋亲售,而且还会在扉页签上自己名字。

一是王子书自身本来就有“神童”和“状元”两大金子招牌,二是这个签名售书在长安百姓眼里极是新鲜,三就是王子书所写题材轻松有益,少了那种沉闷之气,更能迎合大众口味,三利齐举,百姓自然相当捧场,顿时街巷四空。

所有百姓商贾喜获王子书亲签书籍,心里已是乐不自胜,这时又看到四周陈列着大小不一的新式铜镜,骤然眼前一亮,不禁上前打量一番。随便拿起一面铜镜,都感到手感轻盈,镜面清晰,比之前铜镜不知好了多少倍。

陈达明并不清闲,王子书在旁售书,而他则是忙着向百姓介绍新式铜镜和加以宣传全鉴香坊,说整个长安城只有鉴香坊才有新式铜镜出卖。一天下来,两人都已疲累不堪,但成果颇丰,新式铜镜凡响空前,前途定会一片大明。

“王公子,哦!不,是王大人。”陈达明笑道:“多亏王大人能想出一个此等妙法,才使鉴香坊有出头之日啊!今日百姓对新铜镜凡响甚好,问这问那,我忙都忙不过来,看来以后鉴香坊生意定会再上一层。”

王子书伸了一个懒腰,说道:“陈老板,现在又不是朝中,没有什么外人,你叫我子书就好。如果单靠制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陈老板手艺,新铜镜也不会这样广受欢迎。”

陈达明看王子书少年成名,但却心不高气不傲,极是平和,心想:此人面貌俊郎,才华横溢,但却半点架子都没有,怪不得能有今日之成就。他又拱手说道:“那陈某还是叫你王公子吧!”

王子书笑道:“好!恩恩恩!”他抬头看着漫天繁星,说道:“秋夜沉凉,需有美酒!陈老板,走,今日我来做东,我们去采星楼暖暖身子。”

陈达明脸色一变,说道:“万万不可,要说吃酒,该陈某请公子才是。”

“哈哈……好,那我就不客气了,陈老板请。”

两人并肩来到采星楼,要了一个雅座,问店小二点了一些小菜和两瓶女儿红。过了一会儿,酒菜端了上来,陈达明起身说道:“王公子,这一杯酒陈某敬公子,多谢公子出手相帮,助陈某完成祖训。”说着,仰脖而进。

喝了几杯,王子书看着陈达明问道:“陈老板,你三代都以制造铜镜为生,在长安城中也算有些名气,但我看长安城内有很多店铺,比起鉴镜坊规模,大了很多,这却是为什么?”

陈达明叹气道:“王公子有所不知,要论技术,不是陈某狂妄,全长安城都比不上鉴香坊,但若论交际网脉,鉴香坊就不免见肘,所以生意一直做不大。”

王子书疑道:“陈老板,那除了鉴香坊,长安城中最有名的铜镜坊又是哪里?”

陈达明说道:“要说规模和名气,当属明月坊最为厉害。”

王子书在长安从未听说有个什么明月坊,它那么出名,那为什么张姝和江采萍不去那里买镜子呢?他看着陈达明问道:“陈老板,明月坊的老板是何许人也?”

陈达明看了一下四周,移到王子书耳边说道:“明月坊老板叫谢海,听说此人生意做的很大,全国都有他的分店别号,其中和江南联系甚密。”

王子书点了点头说道:“江南女子甚多,而且由于地理因素,各个长的秀丽脱俗,自然对铜镜要求也很高,看来这个谢老板有雄厚资产做为依靠。”

陈达明接着说道:“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他和朝中达官贵人也有联系,最大靠山好像是一个叫姜皎的大官儿。”

王子书冷笑道:“原来如此,姜皎现在管的就是关口货物,定是收了好处,这个谢老板的铜镜才能顺利运到全国各地,想必税收也少了很多,也难怪他会发财。”

陈达明真想不到王子书鼻子这般敏锐,瞪着大眼睛说道:“这些内里猫腻,陈某不知,但听王公子一说,确实有些道理。”

王子书喃喃说道:“他们这一里一外配合的可真是默契。”他又看着陈达明笑道:“陈老板吃好了吗?”

陈达明点了点头,王子书接着问道:“陈老板可知道谢海家在什么地方吗?”

陈达明说道:“之前去过一两次。”

“好,我们这就去会会这个老狐狸。”

…………

“就是这里?”王子书指着眼前一个大宅问道。

陈达明说道:“就是这里,不会有错,王公子,你看屋檐之下不是有‘谢府’字样吗?听说那就是姜皎所题。”

王子书冷笑道:“哼……真想不到这个谢海,卖个铜镜居然能挣这许多银钱,而且我也没想到这个姜皎还有这般大的面子。”

两人并肩来到朱漆大门前,王子书扣响门环。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头伸出头来,上下打量一番,问道:“你们找谁啊?”

王子书拱礼道:“哦!老伯,麻烦您通报谢老板一声,就说弘文直学士王子书前来拜会。”

老头一听是王子书,笑道:“你就是王子书?哈哈……好,好好!你等着,我这就去禀报老爷。”

王子书看了陈达明一眼,苦笑道:“想不到我这名字在长安还有些用处。”

过了一会儿,那个老头走出来,笑道:“王大人快快请进,老爷在正厅等着您呢!”

王子书笑道:“有劳老伯。”

王子书刚一进门,就见院落之中都种植着大树,地上却无一片落叶。想想夏天,这里肯定绿树成荫,确实是个避暑的好地方。穿过石卵小径,王子书和陈达明就来到***通明的正厅。这时,一个五六十岁的胖老板急忙迎了出来,身上穿着红色金丝袄,头戴圆形八角帽,一脸肥纹,眼睛好像快要挤在一块,此人真是明月坊老板——谢海!

“哈哈……不知王大人光临寒舍,谢某有失远迎啊!”谢海对王子书说道。

王子书笑道:“王某不约前来,不适之处,还望谢老板多多海涵。”

“王大人这是说的什么话。”谢海看见了王子书身旁的陈达明,脸色不由一沉,又变脸笑道:“原来陈老板也来了!王大人,外面秋凉,快快移步至内厅一坐。”

进入大厅,王子书身上暖了很多。环顾四周,墙壁都有精品搭配,显得甚是奢华。谢海让奴仆端上三杯茶水,笑道:“王大人,谢某听说你最爱江南碧螺春,而且还把此茶引到了外蛮吐蕃,真是一大壮举啊!谢某也极爱江南碧螺春,你尝尝怎么样?”

王子书喝了一口,赞道:“恩!正是正中姑苏的碧螺春!”

谢海笑道:“王大人果然好眼力,此茶正是我托朋友专程从姑苏城中带来的。”

王子书旁敲恻隐说道:“看来谢老板不仅在长安生意红火,就是在江南也有您谢老板一席之地啊!”

“王大人过奖了。”谢海说道:“谢某只是一个卖镜商人,勉强糊口,不象大人著书立作,那是千秋之功啊!现在又位列朝堂,再加上王大人年纪尚轻,前途无量啊!”

王子书心想:怪不得这个来家伙能结交上姜皎庄严的人物,原来这嘴上每天吃蜜啊!姜皎这些人最喜欢趋炎附势之人,谢海这老头正好投其所好,找对了靠山。他又向默默不出声的陈达明看去,想想上次带他进宫情形,暗忖:相较之下,陈老板为人内向谦和,不免也就落了下风,自然无法与其竞争。

王子书笑而不语,谢海喝茶之时,一双小眼睛不住偷瞟二人,这时笑道:“今天谢某还听说王大人又出了一本新书,在涉录斋亲售,凡响不错。”他又向陈达明看了一眼,接着说道:“而且,王大人还和陈老板联手制造出一个新式铜镜,其身轻盈,其面平滑,百姓十分喜爱,真是可喜可贺啊!”

陈达明说道:“这都是王大人的功劳,我只是出了一些体力而已,说不上什么联手。”

王子书放下茶杯,笑道:“想不到谢老板消息挺灵通的吗!”他一双锐目一动不动的盯着谢海,说道:“不瞒谢老板,今日我和陈老板来到贵府,就是想和谢老板谈一下关于新铜镜之事!”

陈达明直到现在还不知道王子书为什么会叫他来谢海家中,更不知道王子书要说些什么。谢海神经一动,心想正式话题这才刚刚开始,看着王子书说道:“哦?不知谢某有什么地方能为王大人效劳的地方吗?”

王子书说道:“恕在下直言,现在市场大部分铜镜,由于是由本铜铸造,镜身会相当沉重,一些女子想要出门携带,就甚是不便。而且,镜面也极是容易滑损,长时间用下去,就会出现镜面不清,成象不实。总的来说,这种铜镜弊病太多。而新式铜镜,本身轻盈,镜面平滑耐用,不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家居而用,都极轻便,甚受百姓欢迎。所以,王某认为……”

谢海不是听你来做宣传的,他只想知道重点,问道:“所以怎样?”

王子书站起身子说道:“所以王某和陈老板想联手收购您的明月坊!”

此言一出,陈达明惊出一身冷汗。想想这新式铜镜才正式上市,百姓凡响虽好,但要经历一番磨练,想要一下子就吞并了明月坊,不免有些哽喉。

谢海呆了一会儿,并未发怒,反而大笑道:“哈哈……王大人真会说笑。谢某虽做的是小本生意,但也自认在这铜镜行业没有什么对手,你现在一来就说要吞下我的明月坊,是不是有些小瞧了谢某!”

王子书笑道:“王某知道谢老板在朝中有姜皎姜大人做的靠山,但是您却不知,这新式铜镜是陛下亲自受批,由工本坊打造。而且,新式铜镜优点众多,不消多时,百姓定会放弃老式铜镜,选择更好的新式铜镜作为家用。到那时,谢老板只怕会得不偿失啊!”

谢海冷笑道:“王大人此言未免有点武断了吧!”他站起身来,指手画脚道:“我谢海的明月坊在很多洲县都有分店别铺,江南的明月坊更是独具熬头,视霸一方,凭一个小小初出茅庐的新式铜镜就想打败我谢海,王大人,儿戏了吧!”

陈达明实际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的确他也想把谢海扳到,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有些时候,不是说你铜镜优点多,就可取而代之,除了质量,还有就是要有足够的资本和后台靠山。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谢海比自己都要高出许多。陈达明心里七上八下,新式铜镜还没上市,却和谢海结了梁子,细细想来,未必是件好事。

王子书心里自有主张,他不会打没把握的仗:“谢老板,王某问一句,您那位在江南合作的伙伴,是不是一个叫孙君为的人?”

谢海适才还一脸得意,听到王子书这句话之后,两双眼睛迷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