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玉种田记-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这么多的茅草,开发起来真是有难度呀。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精力和金钱能开发好啊。”杨师爷心里更是叹息,心里都要快放弃了,不自觉又开始埋怨这皇帝,要不就不要赏赐,赏赐了这么多地,居然是荒地,此等居心,昭然若知。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时候,几人速度放慢,就怕一不小心,咕噜咕噜滚下去,那才叫好看。

    到了山脚下,和玉往荒地里面走,被李坤一把拉住,说道:“和玉姑娘,还是李坤在前面吧。”意识到自己拉的是和玉的胳膊,李坤赶紧放开手,脸上有点不自然。

    一想到自己没什么武艺,万一掉进沼泽泥潭之类的,反应慢,爬不出来,可就完蛋了。不管怎么样,这些人对在野外行走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前面可以很及时的发现各种问题,让他们在前面也好。

    “那就麻烦你了。”和玉说着,便站住,李坤一跃走在前面。

    虽然是踩在茅草上,但和玉还是能感觉到脚底下的松软,蹲下来,扒开上面的枯草,抓起一把土。和玉有点想哭了,典型的黑土壤同和玉印象中的一样。手里面的黑土,随着和玉手指搓动,从指缝中洒下来,随着风,散落在不远处的枯草上。

    看着和玉略有失态的杨师爷,族长何文清纷纷抓起土。族长何文清可以说侍弄田地已经几十年,杨师爷也是精于农事,但对于手里的这么黑得土,还是第一次看到,所以没有和玉那么激动。

    “玉儿,这黑土有什么特别之处”杨师爷迫不及待的问道。

    和玉两手拍拍,笑着回答说道:“义父,这黑土就是很多植物腐烂之后,混合在土里,长年累月,经过很多年的沉淀融合形成的。这是最肤浅的解释,大自然很是深奥,不是我们人类一句两句就能解释清楚地。相信玉儿,这些土地的肥力,不是一般的土地能比得上的。一看这荒草的势头就知道了。”

    族长何文清,略有明白,借接着问道:“玉儿,这是不是有点和我们现在田里准备的沤肥差不多啊?”

    和玉给族长何文清一个赞许的眼神回答说道:“差不多吧,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搞的那个沤肥是人工的,但这是天然自己形成的。”

    “老夫也明白了。”杨师爷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

    “我们再往里面走走,你看,那边有块树林,我们去看看,这些树木不知能不能盖房子?”和玉指着远处的一片茂密的树林说道。

    “那我们先去看看吧。这开发起来,首先就要盖好房子,把一些基本的设施弄好,要不然就算有人过来开荒,没个住的地方,也是个大事。”杨师爷想到玉庄开发的时候,和玉在那边早早盖好了很多房屋。

    一行人走向树林,这距离也不近,足有几里地,深一脚,浅一脚的,费了不少时间才走到树林。离熟练不远处,李坤说道:“各位在这边等一下,李坤去里面探查一番。”

    对于李坤的谨慎,杨师爷点点头,这三皇子派来的人就是不错,以后要在三皇子面前多多美言几句。一路上李坤的表现很是出彩,事无巨细。

    这个树林不愧是小树林,方圆不过一里地,李坤使着轻功,在林子里来回穿梭几次,没发现什么危险的动物,才放心让一行人靠近树林。

    这些树木粗的一人抱不过来,有的却只有手臂粗细。砍倒一颗稍微粗一点的树木,看看纹理,试了下硬度,完全可以造房子。

    “玉儿,你看那边,也还有一片树林,仔细看看远方,这树林都是零零星星的,不愁没柴火喽。”族长何文清笑着指着远方。

    本来大家以为只是有茅草,现在有了树木,就好多了,不需要从别处弄木头盖房子,这可省了很多人力。要知道光一个寒岭,爬上来就够喝一壶的了,再运木头,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二百一十一章寒岭县县令

    二百一十一章寒岭县县令

    眼看着已近正午,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就地取材,不愁没柴火。简单的弄了点吃的,就开始准备再往里面走走。临走的时候,和玉仔细交代一定要把火弄灭,最后还是不放心,拿出喝的水,再浇一遍。

    经过了好几片树林,终于看到有一些水汪,有哗啦啦的流水声。一行人过来仔细看看,原来有几个小小的泉眼,泉水不停地往外面流,越积越多,汇成一个小溪,流往低处。

    顺着小溪一直往前走,看到还记挑这样的小溪,汇聚到一条大的湖里。

    “义父,这就是寒岭湖吗?”和玉指着不远处的水面,惊喜问道。

    杨师爷摸摸胡子,好像是在回忆以前的东西,听见和玉的问话,回答说道:“这还不是真正的寒岭湖,这只是支流。”

    对于这些地方,面积巨大,只要有水,什么问题都不是大问题。这些都和自己脑子里的资料差不多。其实和玉只是想来看看,到底是不是黑土地。

    天色不早,还得赶回去,要不然天黑之前赶不出去。和玉说道:“义父,伯伯,我们回去吧,天色不早了。看了这些,和玉心里有底了,回去再商量吧。出来大半天,蛮冷的。”

    “那好,这些荒地大体是这样,回去再说。”杨师爷回答说道。

    一行人加快回去的步伐,因为实在是太冷了。像和玉这样经常坐在马车里,难得在外面冻了这么长时间,真有点受不住。

    来到寒岭的山脚下,和玉开始腿抽筋,还要爬山。但是没办法,就算再高,也要爬,要就是在这边等死啊。这时太阳偏西,估计再过半个时辰就会落山。

    “和玉姑娘,我们要加快步伐,要不然天黑之前赶不回去。”李坤也注意到时间问题,看着和玉已经露出疲态,上前说道。

    “好,那我们再加快步伐。”和玉点头称是,雪莲干惯了活,比和玉的状况好多了。和玉咬牙加快步子,不想拖后腿。翻过山岭之后,塔扬已经下山了,天色开始满满便下来,但是依稀还能看到前面的路。

    一行人上了马车之后就开始前进,趁着能看到路,打马快速行走。但天色完全黑下来,和玉一行人还是没有赶到昨晚住的农家。

    好在细心的雪莲想到了可能会赶黑路,在马车上放了一盏灯,就是靠着这盏灯,一行人才依稀能看到路,跌跌碰碰的回到农户。

    雪莲下了马车,就开始帮大家准备晚饭,首先烧了一锅热汤,暖暖身子之后才开始做饭。和玉不忍雪莲这么劳累,也动手帮忙,大柱,何诚打下手。从没指望这些侍卫会做饭,不是看不起他们,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人家会武功,没必要苛求人家也会做饭呀。吃完晚饭之后,已到深夜,大家睡下,明天再说和玉的决定。

    第二天起来,腰酸背痛腿抽筋,出了那些舞动弄枪的侍卫,其他人都是差不多,很是疲惫劳累。

    “义父,我已经知道大体的情况,这片土地,玉儿有自信开发。就是前期阶段的投入是在太高,还有就是这边一点基础设施都没有,全部要盖。玉儿准备以树林为基地,开始造房子,这样可以就地取材。”和玉缓缓地说出自己的决定。

    “那有的地方离水源很远怎么办?”族长何文清问道。

    “我们不仅可以用小溪里面的水,也可以用地下水,挖井不就行了。刚才玉儿抓了一把土,这土里水分很足,预计再挖个三尺深的坑,里面都可能渗出水,所以水源不是关键。”和玉说着昨天自己的发现。

    要想开发,首先要给开发的人安排好住的地方,冬天就是一个字“冷”,夏天的时候,蚊虫绝对不少。所以盖房屋是第一步,有了这个,才能进一步下一步的工作。

    “这样就好办了。不如这样,今天到最近的城里,看看有没有专门盖房子的人?要是有合适的人,我们可以委托官府监督,先把房屋盖起来。到时候我们再把大量百姓迁过来,开发土地。”杨师爷想着一行人要赶回清水县,来回时间很长,要是能找到合适的人帮助,先把房屋盖起来,不失为一件好事。

    “谢谢义父,还是您想的周全,现在就出发。”和玉一听杨师爷的提议,很是激动,是啊,留下谁,都不好对家里人交代,还是委托当地人盖房子吧。

    “那好,我们今天就过去城里看看。”杨师爷已经习惯了和玉的急性子,摇摇头,笑着说道。

    到了最近的县城,一行人分成两拨,大柱,何诚等一拨人去找盖房子的老把式;和玉,杨师爷,族长何文清这一波人来到县衙。

    经通传,这寒岭县县老爷在的,一听说向阳州府人士求见,传递王知州的信件。就算消息在闭塞,这位县老爷孙某也知道这向阳州府的一把手是王蹶子。所以一听到通传,立即让下人把人迎到客厅,自己换了正装,出来会客。

    “想必这位就是孙大人吧,本人是向阳州府王知州的师爷杨某,今天特来拜访,如有打扰,多多见谅。”杨师爷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进来,再加上服饰,杨师爷便猜中这是孙县令。

    “杨大人,不必多礼。不知来到孙某这边陲之地,有何贵干?”孙县令抱拳给杨师爷行礼说道。

    “这是我们家老爷的亲笔书信。”杨师爷呈上王知州的信件。

    孙县令接过信,打开来仔细研读,看完之后,笑着说道:“这王蹶子还是老样子,想当年我们算是同年为官。现在王兄深得帝宠,老夫还是个边陲县令,真是比不得啊。”

    在座的都听出这孙大人语气里的酸味,好在这杨师爷来的时候,查过此人的底细,这人除了有点小心眼,其他地方还算是个好官,就是因为得罪了小人,又没有王知州那样的才华,所以在这个地方一呆就是好多年。

    “孙大人过谦了。杨某长话短说。这位就是去年改良千亩荒田的和玉姑娘。皇帝为了嘉奖和玉姑娘,赏赐了寒岭以北的土地。我们已经到了寒岭以北去看了,那片土地是可以开发的。”杨师爷娓娓道来昨天的见闻。

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

    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

    这孙县令不是傻子,对于去年朝廷大事,还是知道一些的,尤其是一些利国利民的大事。平日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寒岭县很是贫穷。就算这孙县令有着经天纬地的本事,也无从下手,令人称道的是这寒岭县的治安还不错,民风淳朴。对于外来侵扰,防范的比较紧,百姓除了日子过得紧巴点,其他方面还好。

    一听说杨师爷说这位就是改良荒田的和玉姑娘,不由地上下大量和玉。对于这种探寻的目光,和玉已经习惯了,所以带着笑意,任孙县令打量。

    “今日有幸见到和玉姑娘真是三生有幸。”说着这孙县令就要给和玉见礼,和玉是一介布衣,自己的土地又是在人家的管辖范围,再加上人家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哪敢做大,受人家一礼,赶紧起身还礼:“您这是折煞和玉了,我们一行人冒昧叨扰,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和玉姑娘哪里话,老夫也收到公文,得知寒岭以北的土地已经赏赐给和玉姑娘。心里想着你们不会过来,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过来了。你们想让老夫做什么,尽管说。老夫早些年就想开发那边的荒地,但是一无所获。要是借和玉姑娘贵手,能开发成良田,这也算是功德一件。”孙县令很是期待一举成功,所以很是慷慨地说道。

    一听这话,就能感觉出这孙县令的确是个重视功绩的人,但这不影响他为人比较正直,所以和玉对其没有反感,反而有点欣赏。相比较有一个“刮地三尺”贪官来说,孙县令真的好得很多。

    “功德谈不上,但既然这些土地是和玉的了,和玉会尽最大努力去开发,真正做的物尽其用,种出庄稼。”和玉真诚地说道。

    “孙大人,我们远在清水县,来回要很长时间。现在前期阶段,要盖一些房屋,我们没有人手,所以想请孙大人帮忙张罗,至于工钱,我们绝不会亏待做工的人。我们会付一半定金,另外一半,等房屋建好了,我们会全部支付。希望孙大人中间做个保人,从中监督房屋盖得质量。不知孙大人,方便与否?”杨师爷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

    孙县令听了杨师爷的话,没有立即答应,而是沉思一会。和玉见孙县令这样,看来这人行事谨慎,可堪重用。这样的人对于财富没有多大追求,但对于功德,名誉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要是这孙县令同自己合作,自己得到良田千顷,他能得到功绩,这算是双赢,希望这孙县令能够想得通。

    “此事问题不大,那和玉姑娘准备雇佣多少人盖房子呢?”孙县令自然能够想明白中间的好处,便爽快地问道。首先这盖房子得需要人手,平时很多百姓赋闲在家,正好有个活计,补贴家用;另一个就是寒岭以北自古都是荒田,开发成功了,有自己一份功劳,还能增加寒岭县的赋税,再者,往最坏的方面想,就是没开发成功,自己也算是提供了帮助,尽了自己本分,于外于内自己都谈不上失职。

    “前期盖房子,就地取材,以树林为单位,盖房子。和玉利用这两天功夫,好好合计一下到底要盖多少房子,具体细节,再仔细详谈。”和玉想着现在前期盖房子,要统筹规划一下,不能就这么仓促就定下来,所以很是慎重地回答说道。

    “那好,那老夫就等和玉姑娘的消息,这边我先和县城里的几家盖房子人,先通通气,省得仓促,安排不过来。”孙县令沉稳地说道。

    “那就有劳孙县令了,我等先行告辞。”杨师爷起身拱手相谢,一行人告辞。

    李坤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来,到底是边陲小城,简陋的不行,但总比住在村落里面好一点。到了客栈,和玉就开始想着写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这么多土地,一时半会开采不完,和玉虽然想一蹴而就,但现实是不可能的,生产力水平这么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有限,不能冒进,只能根据实际出发,才能更合理的开发这块**女地。

    和玉想得入神,寥寥草草得吃了晚饭,便又回到房间继续写,直到深夜才有点眉目。实在太累,****睡觉。

    第二天,和玉同杨师爷,族长何文清关在屋子里,商量和玉写的计划书,就一些细节问题开始讨论。和玉从不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每有动作,都会和年长的人商议,宁可做前多费事,不愿事后多操心。最后决定,盖三百间房子,三间房屋为一户,附带一个小厨房和远在。就以树林为中心开始盖房子,就地取材。

    至于之前孙县令问雇佣多少人,三人拿不准,因为不知道这边盖房子的效率。好在现在已经有建筑队的雏形,把自己的要求和他们说说,约定的材料标注好,让他们把工钱核算在里面,直接报个价。这样省得和玉还得派人去买一些材料,丁丁卯卯的,也烦死人。反正和玉准备预付款百分之五十,等验收房子的时候,要是材料和房屋质量和约定不符,那后面的百分之五十,和玉是不会照数给他们的。要是房屋盖得很好,不仅分文不少的给,还要多给一笔奖金。这不是最后一次盖房子,这只是前期阶段的一个小工程罢了,后面还有很多房子要盖。

    商量好这些,和玉便让李坤派人给孙县令送上拜帖,明天会去拜访,商量具体事宜。第二天,收拾妥当,便来到孙县令住处。

    “和玉见过孙大人。”和玉上前一个万福,笑眯眯地说道。

    “和玉姑娘无需多礼,这几位就是我们寒岭县城专门给大户人家盖房子的老把式。你和他们说说这到底需要盖成什么样的。”孙县令坐在主位上,很是客气对和玉说道。

    看来这孙县令真是做实事的人,想得蛮周全的,和玉原打算同孙县令见过面之后,再同盖房子的人好好谈谈,没想到被孙县令直接请过来。当着孙县令的面,直接了当的说明,比自己单独和他们说,省事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这里不是清水县,大家对自己不信任,这些人大多都是看在孙县令的份上,才过来的。

二百一十三章强调质量

    二百一十三章强调质量

    “各位前辈,和玉想盖这样的房子,周围的配套设施,有栅栏,一个村落最好有一口井,这样吃水方便,不需要跑很远去挑水,还有。。。。。。”和玉拿出昨天画得草图,和几位“建筑队”开始讨论,怎样能把房屋建得结实,耐用。

    “这些都不是难事情,我们会按照商议的结果,盖房子。对了和玉姑娘,你知道的,这寒岭也是个说高不高,说矮也不矮的山头,但要是运一些家具过去,还真是难事,这些房屋盖好之后,不准备打一些家具吗?”“建筑队”的吴老板是个中年汉子,一脸的精明相,想到家具的事情,便直接说道。

    和玉心里一惊,自己总感觉少什么东西,光盖房子,没家具,怎么住人啊。和玉想着这床,就不用木头打了,就弄成炕,冬天可以烧火,夏天铺上凉席,照样睡着很舒服,炕上面,弄几个小柜子,放在炕头,留着放一些被子,衣服或者一些零碎的衣服;桌子,椅子,衣柜也不能少,还有一些农家一些常用的家具也不能少。

    “还是吴老板想的周到,那这家具的话,既然不好搬,那可不可以请几位老板,请几个木匠去打一些家具,不知有没有合适的人?”和玉心里非常感激这些老实的人,笑着说道。

    “这你可问对人了,我们这些人常年盖房子,修房子,经常也需要一些木匠搭把手,认识不少做家具的木匠,到时候找几个人过来,也不是难事。”另一个蔡老板回答说道。

    “那好,几位稍等一下,我画一下基本的家具,不足的地方,大家再帮忙看一下。”和玉说完,便拿起旁边的笔墨纸砚开始画炕的形状和位置,还有一些椅子,和凳子,规定一家配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四个小凳子。

    这个蔡老板拿着和玉画的简图,桌子,椅子这些都不用说了,倒是这大炕,有点不明白,指着问道:“和玉姑娘,这不是床吧?”

    “蔡老板好眼力,这不是床,但和床是同一个作用,都是用来睡在上面的。因为这寒岭地处北面,冬天非常冷,就拿现在来说吧,房间里面放了火盆,晚上还冷得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