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虽远必诛-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刘邦皇帝的天赐良机?

其实谜底不难揭晓,只是历来的历史学者,囿于陈平“密计”的神话,所以反而没有看到事实真相。

请看《资治通鉴》在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高帝逃离山登后)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刘邦白登山突围后,汉军的主力兵团(周勃的兵团)也已经到达了平城。

再看《汉书》“周勃传”记:“(周勃)后击韩信军于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

这则资料清楚地写了周勃所统率的主力兵团在硰石战役之后,向北继续追求八十里,然后又攻破楼烦三城,最后到达平城。而且〈周勃传〉中明显提到,汉军到达平城时,已经跟匈奴骑兵交锋了。

真相昭然若揭!匈奴撤围,根本不是陈平所谓的“密计”,更非赵兵团的失约,而是冒顿已经得到情报,汉军主力大部队已经到达平城,而白登山,就是在平城的地界内!

汉军主力的前锋已经与匈奴骑兵交火了。

这意味着汉军主力部队,马上可以对匈奴军队发动进攻!

而此时,匈奴骑兵面对白登山的坚固的防御工事,猛攻七昼夜,依然无法突破守军的防线。一旦汉军主力投入战斗,匈奴军队将遭遇内外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匈奴已经是动用倾国之兵,再无战略预备队可以投入,一旦被强大的汉军反包围,匈奴不仅将赌上军队的命运,还要赌上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这种严重的后果,冒顿即便是战争赌徒,也不敢轻易以整个民族的命运来进行一场旷世豪赌。

这里非常有必要提及的是,有些历史书籍,写到刘邦的白登之围时,错误地认为汉军的三十二万大军被四十万的匈奴骑兵所围困。这是天大的误解!

被围的汉军,只是其中一部,虽然没有具体的人数记录,但绝不会超过十万人。

冒顿非常的明智。虽然匈奴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把贪功急进的刘邦先锋部队围困在白登山,使这位大汉天子惊惶失措了七天七夜,但冒顿心中却是明白,匈奴根本没有战斗中占到一点便宜,久攻不克的白登要塞,反而有可能使汉军主力在外围对匈奴军队实施反包围,迫使匈奴进行决战,这对匈奴绝对是不祥之兆。

以退为进!冒顿这一招,下得太漂亮。

当冒顿下令撤围一角时,他取了一场心理战的决定性胜利。

刘邦落荒而逃。

因为落荒而逃,所以成了失败者。

虽然汉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不逊色于匈奴的军队,但最后的落荒而逃,便背负上失败的心理。

白登之围,成为大汉帝国长久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畏惧匈奴的情绪从皇帝漫延到了普通的士兵,直到数十年后,卫青与霍去病对匈奴反击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汉帝国才恢复军事大国的心理优势。

【三、和亲之议:无奈的女色外交】

刘邦从白登山逃命回来后,想到了还被关押在牢狱中的娄敬。

哎,当初要是听了娄敬的劝告,就不会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就不会有白登山的惊魂七日了。

刘邦赶忙把娄敬释放了,对娄敬致揖谢道:“当初不听先生的话,以致于被困平城,还让您坐了几天牢,委屈先生了。”封娄敬二千户家,并擢升为“建信侯”。

娄敬因祸得福,并且得到刘邦的信任,在皇帝眼里,他是个有智谋、有主见的人。

白登山战役后,冒顿继续对汉帝国发动进攻。

匈奴军队侵入代国,代王刘喜是刘邦的哥哥,这个阿哥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因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居然也混了个封王,匈奴军队杀过来,刘阿哥一看傻了眼,不知所措,索性落荒而逃。

刘邦非常生气,把阿哥的封王撤了。

匈奴的气势嚣张,对汉帝国边境不断地骚扰,刘邦心烦意乱。

在帝国内部,异姓王一个接一个地造反,欲攘外必先安内啊。

怎么办?

突然间他眼前一亮,想到一个人:娄敬。

娄敬不是足智多谋吗?说不定会有好主意。

娄敬面对汉高帝刘邦侃侃而谈:“第一,不能用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现在汉帝国初创,天下刚刚安定,百废待兴,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兵,经历多年的战火,早已是精疲力竭了qi書網…奇书,现在要休生养息,不可轻启战火。第二,不能用仁义感化。匈奴是化外之人,冒顿杀父妻母(匈奴风俗,父死,子续娶庶母),这种野兽行径,不是靠仁义可以感化的。现在只剩下一种方法,只是怕陛下不同意哩。”

刘邦一听急了:“你且说来听听。”

娄敬不慌不忙地答道:“如果陛下把长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再送上丰盛的嫁妆,以大汉帝国长公主的身份,冒顿势必会将其立为皇后,那么以后生下的儿子,也势必就成为匈奴国的太子。这样冒顿就成了陛下的女婿,以后的太子,也就是陛下的外孙了。试想想外孙又岂能跟外祖父作对呢?这样一来,可以不胜而令匈奴臣服。”

刘邦听了之后大喜,连称:“好计谋啊,好计谋!”

娄敬又补充说:“不过和亲使命重大,如果要嫁,一定要嫁长公主,不可以随随便便找一个皇族女子或者皇宫中的美女冒充,要不然被匈奴单于发现的话,就不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这样一来,和亲的使命就没法完成了。”

刘邦点点头,又沉思了一会说:“这事我得跟吕后商计一下。”

吕后气得肺快炸开了,面色铁青。

她心里早把娄敬骂得个狗血喷头了:娄敬啊,你这个小人,只靠张利嘴博得功名,又是加官,又是封侯,这样你还不满足,还想离间刘家的父女之情,居然想把皇室尊贵无比的长公主下嫁到荒无人烟的匈奴,作野蛮人的妻室。天下人都知道,鲁元公主可是有未婚夫了啊,未婚夫就是赵王张敖,你娄敬是装疯呢?还是卖傻?居心何在?我……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骂完了娄敬,又骂刘邦:死贼,娄敬是外人,可是你刘郎呢?你可是鲁元公主的父亲啊,居然也听从外人胡说八道什么和亲之议,要把女儿嫁到蛮荒之地,你怎么就不心疼,你的心就不是肉长的吗?你可是至高无上的大汉帝国的皇帝啊,皇帝的女儿,没有享受荣华富贵,却要做你政治的工具和牺牲品。苦命的女儿啊……

想着想着,吕后泪水涟涟。几日没有进食了,身体削瘦了一圈,肝肠寸断。

恁是刘邦铁石心肠,也抵不住吕后日夜哭泣与哀求。

刘邦长叹了一口气:“我这样做,也是为大汉江山的千秋基业着想啊。罢罢罢,鲁元公主和亲匈奴一事,不再提了。我另选其他女子出塞就是了。”

吕后这一听,停止了抽泣,赶忙问道:“陛下此言可当真?”

“君主无戏言!”刘邦将皇袍的袖子往后一甩,挺胸北望,一派君临天下的架式。

最后物色的和亲人选,既非皇族女子,也不是宫中美女,而是一名民间女子,可能是由于出身卑贱,史不载其名。当然,对外还是宣称她是长公主鲁元公主,经过一番的包装,就把冒牌公主用盛大的车队送往匈奴。

护送和亲车队的,正是向刘邦提出该政策的娄敬。娄敬心中嘀咕:早说过,要和亲一定要长公主才会达到效果,可是皇室居然吝啬到派出一名民间女子,不用说,这迟早是会露出马脚的,这也意味着和亲政策的失败。

这位冒牌的鲁元公主去了匈奴后,就没有下文了,既不晓得她在寒冷的草原上,如何服侍冒顿单于,也不晓得她最后的归宿怎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没有被册立为冒顿的皇后,她的儿子也没有被册立为匈奴太子。这意味着娄敬设想的以姻亲关系来羁縻匈奴的设想,从一开始就不切实际。

冒牌的鲁元公主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和亲时代。

这是无奈的女色外交。

这是刘邦在内忧外患之下无奈的选择。

代价换来和平。从和亲这一年始,匈奴侵入汉地的次数大大减少了,汉匈两国的边境基本上恢复了旧日的平静。

公元前一九五年,一代雄才汉高帝刘邦去世。

刘邦去世前,曾衣锦还乡,在父老乡亲面前,刘邦慨然击节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隐隐透露出对帝国边疆的忧患之心。

铁娘子吕后成为帝国实际的控制者。

当鲁元公主被刘邦指定作为和亲使者嫁到匈奴时,作为母亲的吕后终日痛哭流泣,泪水涟涟,但这丝毫不意味这个女人是软弱无力的。

吕后是个足智多谋的女人,与后世的武则天、慈禧一样,对权力充满渴望,意志坚强,有着高超的统御群臣的本领,象韩信、彭越这些一代名将,都是直接死于吕后之手;另一方面,她阴鸷毒辣,手段令人发指,当吕后大权独揽之后,马上置情敌戚夫人于死地,先是将她髡钳为奴、勒令舂米,在心理是折磨一番后,采取更残酷的手段,将这位刘邦生前最宠爱的美女,砍断手足,挖出眼珠,熏聋两耳,药哑喉咙,扔进厕所中,称之为“人彘”,直至她哀号而死,凄惨之声,久久萦回在大汉帝国的深宫。

然而,这位铁腕女人,居然被匈奴冒顿单于戏弄了一番。

公元前一九二年的春天,匈奴的使者带着一封特殊的信来到大汉的皇宫。

使者递上信件。吕后吩咐左右接过信件:“念。”

一名侍臣展开信件,信不长,侍臣一眼扫过,顿时头上大汗直流,口中嗫嗫,半晌没读出声,手指禁不住的发抖。

吕后觉察到异常,厉声喝道:“为何不念?”

侍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直嗑头:“微臣不敢念。”

吕后心中一惊,料想这封信件必有不同寻常之处,否则一个区区侍从怎么会违抗圣命?便指着侍臣道:“将信呈上来。”

侍臣用发接抖的手呈上信件,脚底不稳,差点摔倒在地。

吕后展信一看,脸色一下子青了下去,只见信中写道:

“我是孤独寂寞的君王,出生在湿地草泽之地,成长于广阔原野、牛马成群之乡,多次到达中国的边境,希望能够到中国游览。陛下现在孤身一人,寂寞独居,我们两人,身为一国之主,彼此都不快乐,没有什么可以自娱自乐的,不如你就嫁给我,正好可以互补,不知意下如何呢?”

吕后看后,羞怒交加,气血倒腾,堂堂大汉帝国的国母,居然受此淫亵与戏弄,一怒之下,将来信撕个粉碎,掷在地上,然后缓缓地说:“速召文武百官进殿。”

吕后无端受辱,还在气头上,恨恨地说:“匈奴来书,欺我太甚,我拟斩杀来使,发兵讨伐匈奴,不知众意如何?”

话音刚落,一位大将站了出来:“臣愿意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杀他片甲不留。”

众人一看,原来是吕后的妹夫,大汉帝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樊哙,此人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众人便纷纷应声,说樊将军是北扫匈奴的最佳人选,此番出征一定会大胜而归等等,正当马屁声四起时,只听有人大声喝到:“樊哙当斩!”

众人吃了一惊,樊哙满脸怒容,吕后也大感意外。

只见一人大步流星走到吕后跟前,气宇轩昂,正是中郎将季布。季布可不是寻常之人,他是当时一位偶像级的人物。汉代社会仍然延续着先秦的武士传统,对江湖义气十分的推崇,而季布正是以江湖义气而闻名天下的豪杰。时人言:“得黄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以一言九鼎而闻名,所以当他喝到“樊哙当斩”时,众人一片肃静。

季布向吕后行礼后,不慌不忙地说道:“樊哙大言不惭,罪当斩首。当年高皇帝以三十二万的大军,北征匈奴,尚且受困平城,七天七夜,樊咐身为上将军,不能解围。现在樊哙居然大言不惭,将兵十万欲横扫匈奴,这岂不是欺君之罪。如今,多年战争的创伤尚未平复,樊哙又吹牛来谄谀主上,难道是想动摇天下的根本的?”

季布语惊四座。满朝文武大臣听后,心里都想:“你季布胆子也忒大了,樊哙是吕后的妹夫,你却一点情面也不留,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吕后怒气冲冲地宣布退朝。

过了几日,吕后的怒气渐渐消退,也觉得季布的话虽然说得狠了些,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时,樊哙也意识到自己吹牛吹过头了,自己虽然是屠狗英雄(樊哙原来职业是屠狗),有攻城野战之功,但对于兵略却不是擅长,而大汉帝国的名将,如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又纷纷被诛杀,而今,高皇帝刘邦也去世了,就凭自己一个屠狗英雄,能够扫平匈奴吗?

樊哙为自己的夸夸其谈向吕后负荆请罪。

吕后毕竟是女流之辈,现在连最信任的大将樊哙都认为讨伐匈奴不可行了,自己心里更没底了。

怎么办?忍一时风平浪静,只有忍了。

吕后差人回复冒顿单于一封信,这封信,极尽谦卑,大失国体,尽失大汉帝国的尊严,这封信是这样的:

“单于还记得老身,赐我书信,令我诚惶诚恐,可现在我已经年迈气衰,头发跟牙齿都开始掉了,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的。我想单于一定是误听了别人的话,要跟我这样的老太婆结秦晋之好,单于您这不是在污辱自己吗?老身反省一番,自以为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单于的事,您还是放我一马吧。我私底下送给您两辆马车,还有八匹好马,还望笑纳了。”

这封回信,极尽谦卑,媚态百出,自取其辱,威严扫地。

不单这样,吕后又祭出了“和亲”的法宝,还挑选了一位年轻美丽的汉族女子,准备嫁给冒顿,以防行为古怪却为实力超强的匈奴单于心血来潮又来戏弄自己这个老太婆。对于吕后送出的厚礼,冒顿单于当然是笑纳了。

吕后有手腕,有权力的欲望,却无雄才大略,这次被匈奴冒顿单于大大戏弄了一番,还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成为大汉帝国史上的耻中之耻。

第二章 绥靖政策

【一、汉文帝下错了一步棋】

从刘邦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来,到吕后一朝,汉帝国与匈奴汗国基本上处于和平状态。历经战争苦难的人民,终于看到了一丝幸福生活的曙光。

但是勇悍成性的匈奴人,似乎惟有战争,才可以激起他们的武士精神。

吕后去世后,刘恒接任了大汉帝国的皇帝,他就是汉代最伟大的君王之一:汉文帝。

剽悍的匈奴人,对于中国的美女与丰厚的赠品,并没有感恩戴德,娄敬不是早说过吗:“匈奴是化外之人,不足以言仁义道德。”

刘恒继任皇帝,匈奴人不但没有上表道贺,反而磨刀霍霍。文帝三年(公元前一七七年),匈奴人对汉帝国发动了一次试探式的进攻,看看这位新上任的皇帝,究竟是烫手的山竽呢?或者只是个软柿子呢?

匈奴军队在右贤王的率领下,从河南地(河套以南)向汉帝国属地上郡发动进攻,匈奴骑兵所到之处,杀戮掳掠。平静了多年的边境,硝烟再起。

消息传到首都。刘恒震怒:汉帝国的土地,绝不可任由异族的铁蹄所践踏。

曾经追随高帝刘邦讨伐匈奴的名将中,现在还剩下周勃与灌婴两人,此时周勃已经被刘恒免职,而灌婴则升任帝国的宰相。

灌婴自然成为讨伐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了。

灌婴是汉帝国的开国功臣之一,年轻时是卖丝缯的商人,后来追随刘邦南征北战,颇有战功。灌婴曾与匈奴军队交过手,汉高帝刘邦当年北征匈奴时,灌婴就是先锋部队的将领,在武泉、晋阳等地,三次击败匈奴的骑兵,并斩杀一名匈奴的将领。可以说,灌婴是现役汉军中,对匈奴作战最有经验的将领。

一支庞大的步、骑兵部队迅速集结,共八万五千人,由灌婴担任总指挥,浩浩荡荡,开赴边关,准备与匈奴骑兵血战一番。

但是狡滑的匈奴骑兵无意于汉军决战。

匈奴是个游牧的民族,居无定所,而汉族则是农耕民族,这就使得匈奴人可以来无影、去无踪,采取奇袭,让汉帝国边境居无宁日,以此来消耗汉军的实力与斗志。

匈奴右贤王得到消息,汉军八万多的人马开赴前线,他哈哈笑道:“汉军企图与我决战,我偏不打,咱们躲得远远的。集结一支庞大的军队,可不是容易的事,师出无功,徒然耗费物资,不必开战,拖垮汉军便是。”

匈奴人一溜烟逃走了。

曾经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人围困了七天的灌婴把八万大军开到前线,又找不到匈奴人的影子,心中很是愤恨,就象一个大力士握紧拳头,却找不到打击的目标。

刘恒面对匈奴入侵时断然回击的态度,使冒顿单于意识到,对大汉的领土,只可骚扰,不可觊觎。

但是冒顿单于准备玩一次心理上的进攻。

冒顿不仅枭勇,而且是心理战的高手。在白登山下,他使用过心理战术,使得刘邦自以为吃了一次大败战;在吕后专政时,他又再次使用心理战术,以书信的方式,对吕后进行了一番污辱戏弄,使得吕后最后不得不摇尾乞怜。

这次,他仍然以书信作为心理战的武器。

一封来自大漠匈奴王庭的信到达了皇帝刘恒手中。

刘恒展卷一读,只见信中写道:

“前些时,皇帝提及和亲一事,两国皆大欢喜。可是汉帝国边疆的守吏侵侮我右贤王,右贤王没有向我请命,就听从手下人的计谋,与汉帝国的守吏相对抗。这样一来,便撕毁了两国君王的盟约,破坏了两国兄弟般的情谊,所以我便处罚了右贤王,命令他西向攻击月氏王国。

赖上天福佑,兵强马壮,得以夷灭月氏王国,月氏人非死即降,完全平定。楼兰、乌孙等二十六个国家,望风臣服于匈奴,草原上引弓控弦的骑士们,现在都成为一家人。北方全部平定,至于南方的中国,我们愿意收起武器,休养士卒马匹。至于汉匈边境冲突这一不愉快的事,就此了结,恢复两国往日的盟约,使边疆百姓得以安定。皇帝阁下如果不想匈奴人接近贵帝国的边界要塞,就请下诏书,让边界的守吏与百姓远离。”

这分明炫耀兵威!

这分明是恐吓与威胁!

匈奴人在北方辽阔的草原、戈壁、沙漠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冒顿利用与汉帝国和亲休战的几十年时间,全力向西扩张,势力直抵西域与中亚,兵锋所至,无不望风投降。

大汉帝国是在战火中浴血诞生的,岂可令匈奴人气焰嚣张!

外柔内刚的刘恒,以不卑不亢、义正辞严的语气,给冒顿回复一信:

“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