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常惠的复仇】
劳师无功,宣帝派人调查五位将领的得失,结果发现田广明畏敌不前,田顺慌报战功,非常的气愤,下令严查,将二人逮捕下狱。田广明与田顺二人畏罪自杀。
汉军斩获甚微,然而乌孙大军此役却大获全胜!
乌国军队获得空前胜利的功臣,正是常惠。
常惠是太原人,出身寒微,然而志向高远。天汉元年(前100年),武帝下诏征募出使匈奴的使节,常惠抱着大丈夫应立功于绝域的信念,慨然应募,追随苏武出使匈奴。这次出使的结果是苏武、常惠等被匈奴人扣押囚禁了十九年之久,常惠出发时还是一个年轻人,回到祖国后,已经是个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十九年的囚徒生涯,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一般人早就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击垮,但对于英雄来说,苦难是意志力磨砺,苦难让常惠更加成熟,他要以自己强烈的进取心来挽回流逝的时间。
常惠持节抵达乌孙国,乌孙王见汉使前来,先是热情,继而是失望,因为常惠没有带来援军,而只有十数名的随从。
乌孙王叹了口气说:“现在匈奴人多势重,阁下只带这十数人前来,似乎不足以支援我国啊。”
常惠对乌孙王说:“大王勿虑。皇帝遣我前来,乃是邀大王共同出击匈奴,皇帝已在边境集结十数万大军,只待与大王约定日期,便可以立即向匈奴腹地推进,大王则率五万精兵杀入匈奴境内,必可以大破匈奴!”
乌孙王听了大吃一惊,忙说道:“唉,我要是有实力反击匈奴的话,也不必向汉帝国请救兵。去年匈奴大军入侵,一战取车延,再战取恶师地。我国要是能自卫以保国土不失就谢天谢地了,哪里敢想着去进攻匈奴呢。”
常惠答道:“现在形势发生变化了。中国兵团五路齐头并进,匈奴必定会抽调最精锐的骑兵以防备汉军。匈奴人对自己的实力自视甚高,对乌孙军队根本不放在眼中,这可是匈奴人的弱点,中国有句话:骄兵必败。匈奴人的骄气,一定想不定乌孙大军敢于越过边境线,将战火燃烧到他们的地盘。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这乃是致胜的法宝。”
乌孙王听了常惠一席话,也不禁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了,要是乌孙果真可以击败匈奴,这可是一个做梦都不敢想的伟大勋业啊,这个美妙的前景,让乌孙王激动了。
激动的不止是乌孙王,还有常惠。从被匈奴政府扣押囚禁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可常惠却等了三十年,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了!
匈奴这些年国内权力斗争越演越烈,内耗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军事实力,现在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乌孙大军出击匈奴,正面是匈奴右谷蠡王的地盘。右谷蠡王原本是前任单于狐鹿姑提定的接班人,不料因为卫律矫诏,痛失单于的宝座,心中极其怨恨,便拒绝参加匈奴最高级别的龙城会议,在自己地盘上称霸一方,匈奴单于拿他没办法。
常惠与乌孙国王指挥五万大军,直逼右谷蠡王的王庭。左谷蠡王率军迎战,不料乌孙军队极其悍勇,匈奴骑兵竟然不是对手。看来右谷蠡王只顾着争权夺利,却忘了训练军队,其麾下的匈奴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而匈奴最精锐的单于麾下的骑兵,现在正远遁到北方寒冷的地带,以躲开汉军精锐的攻击。
乌孙人被匈奴欺负久了,所有人多年的怨气在刹那间爆发了,乌孙骑兵惊奇地发现自己突然变得如此强大,他们尽情地挥舞长刀,劈向匈奴人。
这一战,乌孙军队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果,斩杀与俘获的匈奴军队竟然多达四万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伯叔辈的长老、单于的兄嫂,还有匈奴的小王、犁汙都尉、千人长、骑兵军官等,除此之外,还俘获了牛、羊、马、驴、骆驼共计七十万头。
这是漠北之役以来,匈奴损失最惨重的一役!
这一仗的战果,只能用“惊人”二字来形容。
常惠参与指挥了这场决战,他是惟一一位受到宣帝刘询封赏的中国将领,一战受封长罗侯。在匈奴十几年的囚禁生涯,没有熄灭常惠的万丈雄心,英雄不死,再度归来,以一场极辉煌的胜利,来补偿在荒凉囚禁地所荒废的光阴,将心中久积的怨气浊气一清而空。生命未息,奋斗不止,英雄当如是!
我们记住了常惠,但不能忘记张骞。张骞在数十年前提出的“断匈奴右臂”的伟大战略计划,终于开始显现其巨大的威力,对匈奴开始了致命的打击,这证明了张骞是何等的远见卓识,他是一位巨人,凌驾于众人之上,眼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宣帝刘询以乌孙军为奇兵,打出一记漂亮的左勾拳,这记左勾拳,将匈奴这个庞然大物打倒在地。
匈奴的噩运才刚刚开始。当噩运缠身时,老天爷也不帮忙。
吃了败仗后的匈奴,岂可甘心失败。
这一年的冬季,气急败坏的壶衍鞮单于提数万精兵,猛攻乌孙国。这是匈奴最精锐的部队,乌孙国战士奋起抵抗,但还是难抵匈奴的疯狂攻势。
乌孙军队主动后撤,匈奴骑兵没有抓到乌孙的壮丁,只是俘虏了一批老弱伤残。
这一年的冬季十分的严寒,壶衍鞮单于很难在这种天气之下,继续作战,只好先撤回国内进行休整,以待明年的春季卷土重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匈奴人的后撤道路变得如此的艰难,天上飘下大雪,仅仅一天的功夫,积雪厚达一丈(有点夸张),天寒地冻,道路被大雪封死了。大军被困在雪地之中!
寒冷与饥饿开始无情地吞噬着匈奴勇士们的生命,一路上遗弃下无数倒毙的尸体。在自然界的威力面前,人有时显得多么渺小,生命显得多么脆弱。匈奴人在经历着李广利曾经历过的死亡行军,出征时数万人马的大军,最后生还都只有数千人。最精锐的匈奴骑兵,在雪地之中死亡超过百分九十。
重创之后,又是一次重创。
等等,等等,请耐心读下去。跟后面发生的故事相比,前两次重创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匈奴人的噩运接二连三。
虎落平阳被犬欺!匈奴的精锐骑兵在大雨雪中伤亡惨重,而匈奴四周的几个平常看匈奴人脸色的小国,开始张牙舞爪地扑上来了。
首先是匈奴北部的丁令国(位于中西伯利亚平原地区),见到匈奴军事力量遭到重创,立即纵兵南下;其次是匈奴东部的乌桓国,乌桓骑兵席卷匈奴的东部地区;乌孙国也瞧准了机会,再度发兵进攻匈奴的西部。三面受敌,曾经剽悍无敌的匈奴,遭遇到冒顿单于以来最狼狈的局面。
三个国家分别从北、东、西三面发动入侵,匈奴人疲于应战,连战连败,损失数万名骑兵,更严重的是,匈奴人的牛羊等牲畜被掠去无数。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这些牲畜就是匈奴人的命根子啊。
牲畜被夺,匈奴全国陷入严重的饥荒,全国饿死的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三,牲畜的数量锐减一半以上(匈奴人疲于奔命,牲畜驮着重物迁徙,活活累死)。匈奴控制下的属国纷纷背叛,国内盗贼纷起。
中国政府也派出三千人的骑兵队伍,攻入匈奴南部,匈奴岂有能力抵挡!在遗下数千具尸体之后,匈奴人逃得远远的。
这一年(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是匈奴由盛而衰的关键一年。
之后几年,匈奴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秩序,逐步缓解了国内狼狈不堪的局面。
而在中国,在雄才大略的汉宣帝的主政下,汉帝国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宣帝刘询流落民间的非凡经历,使他比其他皇帝更深刻地了解到民间疾苦,他励精图治,整饬官吏,扭转了武帝后期官吏残暴、官逼民反的局面,这是汉帝国政治最清明的时代。
到了地节二年(前68年),运气不佳的匈奴人再次陷入灾难之中。
匈奴壶衍鞮单于病逝,其弟左贤王虚闾权渠继单于位。这时,中国政府考虑到匈奴已经没有实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便把边境外的军事据点撤除,以减轻边境人民的负担,这也是向匈奴新任单于表态,中国无意进攻匈奴。
虚闾权渠单于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中国在匈奴疲弱之时,发动突然袭击,但宣帝刘询正致力于内政,对匈奴只是采取防而不攻的策略。战争已经是匈奴人所无法承受的,虚闾权渠单于又想到了中断了许久的汉匈和亲。
不自量力的权臣左大且渠极力反对和亲,反倒自告奋勇,与呼卢訾王各率一万名骑兵,在中国边境线上以狩猎为名,企图借中国撤除边境外军事据点的时机,偷袭中国。
但是接到情报的宣帝刘询,马上命令加强戒备,出动五千人的骑兵,在边境线外巡行数百里,匈奴人终于不敢南下。
紧接着,又一场可怕的大饥荒席卷匈奴,这只饥荒很可能起因于一种在牲畜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使得匈奴的牲畜大量死亡,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国性的饥荒。再强悍的人,也抵挡不住缺乏粮食所带来的饥饿,这次对匈奴人的打击是致命的,其严重的后果,超过了三年前的那次饥荒,全国饿死的人与牲畜,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至此,匈奴再无实力与中国相抗衡。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匈奴对西域小国还有相当强的控制能力,而此时,汉帝国的势力也向西域渗透。西域这片广阔的天地,是帝国勇士们表演的舞台,舞台的架子搭好了,该轮到谁上场了呢?
第七章 国威万里
【一、奋斗在西域的勇士们(上)】
天山将西域分割成两个部分,北侧有准噶尔盆地,南侧有塔里木盆地,这里分布着三十六个国家。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汉与乌孙两国和亲,李广利二征大宛,汉帝国的威名远播西域。
李广利征服大宛之后,汉帝国政府经常派遣使节出使大宛。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傅介子持节出使大宛。这次傅介子出使西域,还肩负另一件使命。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楼兰国是汉帝国由河西走廊进入西域的第一道门户,因为楼兰国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汉、匈两国都把楼兰国作为争夺的对象。自从赵破奴击破楼兰后(前108年),楼兰国便臣服于汉帝国,但是匈奴人一来,便又倒向匈奴。楼兰国就采取这种“墙头草,两边倒”的政策。
楼兰国王把儿子安归送到匈奴作为人质。楼兰王病逝后,匈奴人抢先一步,将安归送回楼兰国,立为楼兰新国王,由此楼兰与匈奴的关系更加密切。汉帝国在立楼兰王一事上被匈奴人抢得先机,便派出使节前往楼兰,命令楼兰王安归前往帝国首都长安朝拜皇帝,以示归附汉室。但楼兰王安归拒绝前往。
在楼兰国与汉帝国之间,有一片沙漠,称为白龙堆沙漠,沙漠一片荒凉,水草稀少,楼兰国对汉帝国的义务之一,就是作为汉使节团的向导,并为使团提供淡水和粮食。由于汉使团出入西域的人数与次数极多,楼兰国不堪重负。
楼兰王安归是亲匈奴派,在匈奴人的唆使下,竟然数次派兵帮助匈奴人截杀汉使团,这件事,汉帝国一直不知道楼兰王有参与。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是亲汉派,受到王兄的排挤,在国内呆不下去,便逃到中国,向昭帝刘弗陵告状。
昭帝刘弗陵无意发动战争,正好此时傅介子将出使大宛,便命傅介子先入楼兰,当面向楼兰王责问截杀汉使之事。
傅介子是一位勇士,他到了楼兰国之后,厉声向楼兰王质问为何协助匈奴人截杀汉使团。楼兰王心中大恐,知道这件事无法抵赖,便向傅介子谢罪,并且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除了楼兰国之外,西域的龟兹国因为击杀汉帝国在轮台的屯田校尉赖丹(赖丹是扜弥国的太子,扜弥国原本臣属于龟兹国),傅介子也到龟兹国向龟兹国王问罪,龟兹国王不敢与汉帝国作对,也向傅介子谢罪。
当傅介子从大宛返回时,途经龟兹国,发现了匈奴的使节团正从乌孙国返回,傅介子大喜,正是他表现勇气与果断力的时候了,他命令手下的兵吏拦截匈奴使团,把匈奴人杀得片甲不留。
傅介子回国后,便向大将军霍光建议:“楼兰与龟兹这两个国家,反反复复,如果不诛杀他们的国王,恐怕不足以惩戒其他西域的国家。请大将军准许我前往龟兹国,刺杀他们的国王,以示汉帝国的威严。”
霍光想了想,对傅介子说道:“龟兹国太远了,你先到楼兰国试试吧。”
傅介子率领一队卫士出发了,还带了不少金币,扬言这些金币是要赏赐给与汉帝国友好的国家。到了楼兰国境内时,楼兰国王上次被傅介子厉声责备了一顿,心中十分不爽快,不愿意召见汉使团。
傅介子就假装要离开楼兰国的样子,一路向西而去,快到楼兰国的西部边境时,傅介子故意把金币掏了出来,弄得叮当响,然后对楼兰国的翻译说:“我所携带的这些黄金与绵绣,可都是要赏赐给西域诸国的,你回去禀报国王,如果国王不愿意接受汉帝国的这些赏赐,那我可要离开楼兰,前往其他国家了。”
翻译一听,即忙回去向楼兰王禀报,极力在国王面前说汉使的黄金是何等的多。
楼兰王一听,天下还有这等便宜的事啊!黄金珠宝,不要白不要!好,就去边境走一趟。看来金钱的魔力还是蛮大的,自古皆然。
傅介子诱使楼兰王前来的目的达到了,他摆下酒席,盛情款待国王,并把金币摆放在案台上。楼兰王窃窃高兴,心中琢磨着饮过这席酒,这些金币可就是他的了。
大家都兴高采烈,喝得醉熏熏的。傅介子一看时机到了,就在楼兰王的耳边说:“皇帝有些话,要我私底下对大王讲。”
楼兰王一听,就摇摇晃晃地起身,跟着傅介子进了帐篷中。
“皇帝说——”傅介子故意把声音压低,楼兰王忙把耳凑上前,就这会的功夫,从身后闪出两个彪形大汉,手持利刃,双刀齐下,插进楼兰王的后背,洞穿前胸,只听“啊——”的一声惨叫声,楼兰王即刻断气。
楼兰王的这声惨叫声,把外面喝得醉熏熏的楼兰官员给震醒了,大家心头一颤,酒意醒了八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这……这……出什么事了?
就在此时,傅介子大步走出帐篷,把手一举,大家吓呆了,傅介子手上的,正是楼兰王的人头,席下一片惶恐惊叫声。
傅介子厉声道:“楼兰王勾结匈奴,截杀汉使,罪不容赦。我已奉天子之命,诛杀楼兰王,更立尉屠耆为国王。汉朝大军马上就抵达楼兰,各位不得轻举妄动,否则将导致灭国的下场。”
楼兰官员们吓得是魂飞魄散,只得唯唯听命。
亲汉派的尉屠耆顺利当上楼兰国王,这样,汉帝国重新控制楼兰,改楼兰国为鄯善。
傅介子捕杀楼兰王,威震西域,昭帝刘弗陵授予他“义阳侯”。
傅介子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位威震西域的使节。但傅介子本来想刺杀的目标,并不是楼兰王,而是龟兹王,但是这种偷袭的手段,可一不可再,所以他没有机会再得手了。
龟兹国与汉帝国的矛盾,前文有提到,下文将详述。
李广利二征大宛得胜后(前102年),在班师回国的途中,经过龟兹国。扜弥国当时臣服于龟兹,赖丹是扜弥国的太子,当时正在龟兹国充当人质。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李广利把赖丹带到了中国。
赖丹在中国的表现很好,又是西域人,所以被武帝任为为轮台屯田校尉,赖丹任劳任怨,在屯田校尉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轮台就位于龟兹国的东边,汉帝国的屯田部队在这里开荒种田,引起了龟兹国人的不安。
龟兹国王听从姑翼的建议,派人把赖丹杀了。因为害怕汉帝国的报复,龟兹国王上书皇帝,说他们杀死赖丹,纯粹是与赖丹有过节,并不针对汉帝国。
汉昭帝刘弗陵得知后非常生气,因为赖丹虽然是西域人,但却是中国正式任命的官员,所以派傅介子抵龟兹国(前77年),当面责问龟兹国王。只是此时汉帝国奉行休生养息的政策,暂时不想在西域大动兵戈。
六年后(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常惠出使乌孙,率领乌孙军队大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取得了惊人的战绩。
大捷之后,常惠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龟兹国。
常惠上书宣帝刘询:“龟兹国曾经杀死汉帝国的屯田校尉赖丹,至今元凶尚未伏诛,请准许臣讨伐龟兹国。”
可是刘询并不打算在西域大打出手,没有批准常惠的计划。此时,大将军霍光却秘密派人告知常惠,准许他便宜从事。霍光的意思是,汉帝国政府不会出兵,但你可以想方设法弄些军队,解决掉龟兹国。
常惠心领神会。当时跟随常惠前往乌孙国的有五百名汉兵,靠这五百名汉军要解决龟兹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常惠这个人有魄力,有办法,他以汉帝国使节的身份,派出副使,调动七千名乌孙国的士兵,从北面发动对龟兹的进攻;调龟兹国东部的焉耆、危须、渠犁等国共计二万名士兵,从东面发动进攻;调龟兹国西部的姑墨、温宿等国的军队二万人,从西面发动进攻。
这样,常惠竟然调集了四万七千五百人的庞大军队,从三面对龟兹国同时进攻。
龟兹国王大惊失色,原本他以为路途遥远,汉军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个赖丹而出动大军西征。没想到他遇到常惠这样聪明的对手,将外交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夷制夷,是常惠的取胜法宝,这也成为汉帝国未来管理西域的主要手段。
常惠的大军兵临城下,合围龟兹。常惠派人进入龟兹的都城中,向龟兹国王问罪。龟兹国王对汉使谢罪说:“这是先王被贵族姑翼所误导才发生的悲剧,先王已经去世了,这个罪责不能由我来承担啊。”龟兹王也派一名使节前来见常惠。
常惠想了想,说:“既然是这样,我也不追究龟兹王的过错了,把元凶姑翼绑了交给我处置,这样就饶了你们。”
龟兹王不敢违抗,乖乖把姑翼交给了常惠,常惠下令将姑翼斩首,然后从龟兹国撤兵。
凭着傅介子与常惠的非凡的才能,汉帝国以最微小的代价重新控制了楼兰国(改名为鄯善)与龟兹国。
至此,汉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力不断增强,但是位于西域最东部、与匈奴交界的车师国,却反反复复,时降时叛,成为汉帝国控制西域必须拔除钉子。
车师国位于楼兰国的北面,与楼兰国一样,是进入西域的咽喉通道,这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