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陈步乐献图给武帝时,前线局势却直转而下。
匈奴的探子侦察到一支数千人的汉军深入浚稽山,而且是一支步兵队伍。且鞮侯单于听了之后大喜,区区数千人的步兵,岂可挡得住匈奴铁骑的冲击?这是一次全歼汉军的极佳战机。
机不可失!
且鞮侯单于当即率三万骑兵,昼夜奔驰,抵达浚稽山,将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在两座山之间的冲积地带。
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李陵没有惊慌,镇定自若,他当即下令,将辎重车围成一圈,作为军营,然后率领这些江湖勇士出营,排成战斗队列。前排战士一手持盾,一手持长戟,后排战士刚把强弩拉满弦,引而不发。
李陵对战士们说:“鼓声一响,前排的兄弟们就奋勇上前搏杀,听到鸣锣声后,马上撤回营中,改由后排的弓弩手出击。”
匈奴人见汉军既没有战马,人数又少,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且鞮侯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只要咱们的骑兵一拥而上,马上可以踏平汉军的大营。”
骑兵的冲击力要远远强于步兵,而且匈奴人多势众,一阵猛冲,肯定会冲垮汉军的阵型,且鞮侯单于是这样打着如意算盘。但是战局却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由武林高手、剑侠刀客所组成的荆楚勇士兵团,个个身怀绝技,匈奴骑兵凭借高头大马,向汉军防线发起强大的攻击。荆楚勇士们以盾牌组成坚强的防线,匈奴骑兵竟然打不开一个缺口,勇士们以惊人的臂力手持盾牌,顶住了快速奔跑中的战马的巨大冲击力,决不后退半步,然后以右手的长戟猛刺向匈奴的战马,前排的战马纷纷倒毙,匈奴骑兵人仰马翻,只得进行步战格斗。
荆楚勇士们以一挡十的格斗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霎时间,在汉军阵列前沿,匈奴人尸横遍地。且鞮侯单于见状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见过哪支军队的战斗力如此之强,忙下令大军压上去。
李陵见状,鸣金收兵,前排的荆楚勇士听到军令声,有序地向后撤退,后排的强弩射手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匈奴军队进入射程范围后,千弩齐发。这次汉军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连弩。连弩第一次出现在人类战争史中,连弩也许是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改进弩,类似于现在的自动步枪,可以自动将矢装填进箭槽中;也可能是可以一次发射多箭的改进弩,无论是哪一种,其威力比传统型的弩机威力要强好几倍。李陵手下多奇材,连弩有可能是李陵军中的某位奇材所发明,也可能是李陵发明的。李陵之所以敢在武帝刘彻面前夸下海口,大概是因为拥有连弩这个超级秘密武器的原因。
连弩齐发,匈奴骑兵纷纷中箭,人仰马翻,战场上一片混乱。且鞮侯单于何曾见识过如此威力的强弩,大惊失色,匆匆鸣金收兵,向山上的营寨撤退。
李陵抓住战机,果断命勇士们出击,那些匈奴骑兵落马者纷纷被这些武林高手所斩杀。
此役,匈奴兵团损失惨重,阵亡数千人。
李陵初战告捷后,不敢恋战,下令全营开拔,徐徐撤退。
匈奴以骑兵对步兵,紧紧咬住李陵兵团不放。且鞮侯单于对汉军凶悍的战斗力心存余悸,不敢贸然再次发动进攻,急调匈奴左、右部骑兵前来助战,匈奴的兵力增加到八万人,十数倍于李陵兵团。
李陵兵团且战且退,向南走了好几天,这几天里,匈奴骑兵不断地发起骚扰式的进攻,匈奴人知道这支兵团勇士们的厉害,所以也不进行肉搏战,只是在远处与李陵兵团展开弓箭对射,几日下来,汉军的伤员不断地增加。
伤员成为困扰李陵的大问题。李陵下达命令:身受三处箭伤者,可以坐在辎重车上;身受两处箭伤者,充当驾驶;身受一处箭伤者,裹创再战。
比士兵受伤更严重的事情,是士气的低落。李陵意外地发现,这支五千人的步兵队伍中,居然还有不少随军出征的女人。李陵大怒,原来士兵们白天行军打仗,晚上就与这些女人鬼混,第二天就没精打采了。
这是怎么回事?李陵下令将所有的辎重车打开,仔细搜查,竟然搜出了一群女人。原来在军队出发前,当时在边关地区,有不少被流放的女性,她们的丈夫都是江湖大盗,被政府捕杀,妻儿流放到边关。李陵的部下都是江湖武林高手,虽然武艺超群,但是纪律性就差一些了,所以许多人在边关地区与这些女人相好,出关时,偷偷将女人藏匿于车厢内。
李陵着手整顿军纪,将所搜出的女人们全部斩首(唉,发点粮食让她们逃跑不是更好吗?),并且向士兵们重申军队的纪律。
第二天,李陵决心以一场胜利来挽回士兵们的士气。他亲自率领军队,对匈奴尾随其后的追兵反戈一击,匈奴人没有想到逃跑中的汉军居然还有反击的力量,猝不及防,被汉军射杀三千人。
此战得胜后,李陵率军折向东南,又行军四、五日,到了一片芦苇沼泽地带。时已深秋,从蒙古高原上刮起西北风,匈奴人在上风向,李陵的军队在下风向。匈奴人就借着有利的风向纵火焚烧芦苇丛,火势向东南方向蔓延。
李陵兵团被迫改变行军路线,向南边的山区挺进。
匈奴骑兵很快又追上来了。李陵兵团沿着山麓撤退,且鞮侯单于纵马登至山顶,向下眺望,发现了李陵的踪迹。单于派自己的儿子率领骑兵沿山麓追击。
李陵不愧是防御战大师,在山麓步兵的阵形无法展开,匈奴骑兵战据绝对的优势,因此李陵果断命令军队撤向树林中。
匈奴骑兵进入树林后,在林木之间,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无法发挥出来,而李陵兵团躲在树林后,以强弓劲弩反击,骑着高头大马的匈奴人反倒成为狙击的极好目标。树林一战,匈奴人又损失达数千人之多,还有一些被汉军所俘虏。
此时的且鞮侯单于开始出现动摇了,他对部下说:“这真是汉军中的精锐啊,我们已经追击了十几日了,仍然无法消灭。汉军日夜引诱我们靠近中国的边塞,莫非是汉军有大阴谋?设下陷阱让我们钻进去?”
匈奴诸位裨王纷纷议论道:“单于引兵亲征,以数万之众,围攻数千人的汉军,如果不能将其全歼,徒令中国人瞧不起咱们了。从这个山谷,再往前行四五十里地,就是平地了,如果我们无法在山区消灭汉军,到时再撤退也不晚。”
单于点了点头,下达命令:“各路大军,不分昼夜,采用车轮战,务必拖住汉军,将其消灭在这片山地之中。”
匈奴人的死缠烂打,压迫得汉军喘不过气。
在接下去的一天里,李陵兵团与匈奴骑兵大小数十战,即使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但是身怀绝技的荆楚勇士们仍然显示出惊人的战斗力,又斩杀匈奴人二千余人。
两天的时间,匈奴人伤亡达五千人以上,相当于汉军的总人数。且鞮侯单于心灰意冷,准备放弃对李陵兵团的追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生改变了单于的决心。
李陵兵团有一个军侯,名叫管敢,被兵团的校尉欺辱,心中愤愤不平,便逃跑投降匈奴人,管敢向匈奴单于和盘托出李陵兵团的窘境:“兵团现在外无援兵,而且箭矢即将用完,现在只有李陵与韩延年麾下各八百人,建制比较完整,其余各部伤亡惨重,只要单于使用精锐骑兵猛攻李陵与韩延年,只要李陵兵团的箭矢用尽,只能束手就擒了。”
且鞮侯单于大喜过望,速令骑兵再度追击汉军。
李陵兵团凭借脚力转战十几天,早已是疲惫不堪了,所以只能沿着山谷行进,以节省体力,如此一来,在地形上便居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匈奴骑兵纵马上山,从山下往下进攻,箭矢如雨,汉军一边从山谷向山上仰射还击,一边向南撤退。这一日匈奴人的攻击的猛烈程度,远远超出以前,李陵指挥军队殊死抵挡,就在这一天,汉军所有的箭矢全部用尽!
汉军陷入绝境!
李陵下令将辎重车丢弃,轻装前行,此时的兵团还有三千余人,在连续十几日的作战中,与匈奴人的损失相比,汉军损失并不算大,然而现在却到了燃尽最后一滴油的地步了。
弩兵含泪将强弩毁坏,手上没有兵器了,便持着车的辐条作为兵器,一路退向鞮汗山的峡谷。
匈奴骑兵凭借速度优势,从两旁进行包抄,登上山顶,从山上将巨石推向峡谷。唉,纵是一群江湖高手、武学奇才,也抵挡不住从山崖上落下的巨石,瞬时间尸横遍谷。而且,巨石也把李陵兵团后撤的路堵死了。
傍晚时分,红日的余晖消失在山谷之间,李陵清点了伤亡人员,然后独自一人走出大营。左右欲跟随,李陵一摆手说:“诸位勿跟从,大丈夫到这个地步,现在剩下的惟一生路,便是潜入匈奴人的营地中,生擒单于。”
众战士目送李陵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崇山之中。
等待的时间好漫长,过了许久,夜幕笼罩着群山。李陵终于返回营中,众将士一拥而上,李陵长长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已经战败了,现是死路一条了。单于大营防守严密,根本无懈可击啊。”
李陵一位部下说:“将军何必求死呢?将军此役威震匈奴,想当年浞野侯赵破奴将军兵败被俘,后来逃回中国(赵破奴是在前一年,即公元前100年逃出匈奴的),皇帝仍然优待他,更何况是将军呢?”言下之意,李陵可以先投降,以后找机会逃回中国。
李陵摇摇头说:“阁下不必说了。我不死,非壮士也。”便下令斩尽旌旗,把军中的值钱的东西都掩埋于地下。
李陵集合残兵,扫视众将士,然后长叹了一声:“唉,如果每人还有数十支箭矢,便可以突出重围。可是现在我们没有武器了,只要等到天一亮,必定成为匈奴人的俘虏,所以必须要连夜突围,从现在始,军队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各位均是身怀绝技的勇士,必定能有一部分人可以杀出重围,回报汉朝天子。”
说罢李陵涕泪长流,这支江湖高手组建成的战斗力超强的兵团,最终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啊。
李陵被围困之处,离汉军边境遮虏障只有一百余里,可惜的是此处的情况无法传递给百里之外的汉军。
众将士每人携带两升的粮食与一片冰块,相约如果得以突出重围,便在遮虏障会合。然后军队分散开,战士们三三两两,几个人为一组,趁着夜幕的掩护,分道突围。
李陵与校尉韩延年率十余名勇士,向南突围。匈奴人发现了汉军突围的企图,数千骑兵出动追击。校尉韩延年力战而死,韩延年是韩千秋的儿子,韩千秋在十三年前(前112年),率二千人特遣队入南越,全军覆没,韩延年也步其父后尘,光荣战死沙场。
李陵麾下十余名勇士在匈奴数十倍于己的优势兵力下,奋勇作战,全部战死。
匈奴骑兵将李陵团团围住,李陵原本已下必死的决心,但是在最后关头,他并没有选择一死。我们不知道李陵在那个时候,想了些什么,也许是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是一位军事奇才,他有极高的军事素养,他(或他的部下)改进了传统的弩机,研制出连弩;他精于绘制军事地形图,并且在作战中往往可以凭借有利因素阻击敌人;他开创了以少量步兵击败大量骑兵的先例,他是杰出的战术家,他以五千步兵,却杀伤了匈奴一万多骑兵,这是何等伟大的战果。
然而李陵被他的年轻意气葬送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武帝刘彻面前夸下的海口,就不会有这次孤军深入。他对于自己的军事才能过于自信,自信到认为可以五千步兵扫平匈奴,这就近乎天方夜谈了,所以在投降匈奴前,李陵说了一句话:“无颜面以报天子陛下了。”
李陵兵团五千人,最后死里逃生的只有四百余人,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可都是荆楚勇士,中国好男儿啊!
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武帝刘彻发了半晌呆。这这这……怎么回事呢?先是赵破奴全军覆没,然后是李广利大败而归,幸赖赵充国之力,才避免全军覆没的下场,但紧接着刘彻寄予重望的李陵再度全军覆没。
刘彻的失望达到了极点!
又过了数日,前方传来准确的情报:李陵已经投降匈奴。
刘彻由失望转而变成愤怒了!士兵们都战死了,为什么作为主将的李陵却投降了?李陵,你太贪生怕死了!没错,赵破奴也被俘虏过,但那是被俘,你李陵是投降,是变节!
李陵投降引发了一场冤案。
当时所有朝廷官员,齐声讨伐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司马迁说:“李陵率领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戎马之地,对抗匈奴数万精锐骑兵,使匈奴人伤亡惨重,救死不暇,匈奴以倾国之兵追击围攻,转战千里,直到矢尽路穷,士兵以空弩对抗白刃,仍然顽强苦斗,李陵得部下的效死,即便是古代名将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
如果司马迁就说到这里,可能还不致于惹祸上身,但是缺乏政治敏感的司马迁居然说道:“李陵之所以不求一死,乃是因为他想找到合适的机会,返回中国,报效朝廷。”
司马迁说得对不对呢?有可能是对的,也许李陵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李陵投降是事实,司马迁这样说,乃是为投降行为做辩护,虽然不无道理,但在汉匈两国正在生死决战的关头,如果说李陵投降是为了曲线救国,那么势必打击士气,每个人投降后都可以自称要曲线救国了。
司马迁没有想到这番话会带给自己终生的耻辱,武帝刘彻听得勃然大怒,下令将司马迁处于腐刑。刘彻后期暴戾无度,喜怒无常,司马迁所说虽然过于梗直,但李陵力战而降,终究不是出自内心,所以司马迁说的也是人之常情,即便语言有失,也罪不致此,这是一桩千秋冤案。
刘彻虽然暴戾,但是却不糊涂,过了一段时间后,刘彻心生后悔,悔当初没有给李陵提供援兵,致使李陵孤军深入,刘彻叹道:“唉,李陵出发时,我就下诏要强弩都尉路博德率领骑兵前往接应,没想到路博德这个老狐狸竟然使出奸诈手段,不肯出兵。”
其实刘彻还是怪错人了,路博德固然耻于居李陵之下,以委婉的方式拒绝出兵,但真正命令李陵孤军深入的不是路博德,正是刘彻本人。
刘彻仍然十分爱惜李陵的将才。在李陵投降一年多后,刘彻命令公孙敖率领骑兵深入匈奴,这次出征的目的,便是解救李陵。
然而公孙敖这名老将,沾了卫青的光,成为军界的不倒翁,其实并没有什么军事才干,这次深入匈奴,仍然是无功而返,但他对武帝汇报的一番话,却要了李陵一家人的命。公孙敖对武帝说:“我在匈奴抓到了几个俘虏,根据俘虏的供词,原来是李陵投降后,就传授给匈奴人防备汉军的战法,所以我这次出征,一无所获。”
公孙敖这名庸将,倒会把自己无功的责任推到李陵身上。喜怒无常的刘彻听罢又是一阵暴怒,下令族诛李陵的家人,李陵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全部被斩首。
远在匈奴的李陵得知这个噩耗时,惨叫一声,当场吐血晕死过去。
李氏家族,为汉家奋斗数十年,却成为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李广与李敢之死,前文已详述,李陵家人被诛杀后,李敢的儿子李禹被人告发,密谋逃亡匈奴追随李陵,也被捕杀。
李陵从此心念俱灰。
过了不久,中国的使节到达匈奴,李陵满腔悲愤地对使节说:“我身为汉朝将军,率五千步兵,横行匈奴,只是因为没有援军,以致于落败,我有做什么对不起中国的事,以致于皇帝要诛杀我的家人?”李陵言罢,声泪俱下。
使节见之亦动容,对李陵说:“只因为公孙敖将军称李少卿(李陵的字)教授匈奴人防备汉军的战法。”
李陵悲怆地说:“教匈奴人兵法的是李绪,不是我!”
李绪原本是中国的塞外都尉,后来战败投降匈奴。
李陵一腔悲情,心中十分怨恨李绪,倘若不是李绪,也许自己不致于家破人亡。李陵派人刺杀了李绪。
李绪因为向匈奴人传授兵法,因此受到单于的重用,同是降将,李绪的地位在李陵之上,所以李绪被刺,匈奴的太后(大阏氏)极为震怒,要杀死李陵,但是单于却非常爱惜李陵的才华,所以把李陵藏到北方。
过了一段时间后,大阏氏去世了,单于才把李陵接回匈奴的王庭。李陵在中国的亲人被武帝杀个精光了,他已经心灰意冷,与朝廷恩断义绝。单于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了李陵,封李陵为“右校王”,与“丁灵王”卫律均地位尊崇。
匈奴在经过卫青、霍去病的轮番打击之后,仍然可以崛起与汉帝国相抗衡,甚至略占上风,这与匈奴单于且鞮侯的英明是分不开的。且鞮侯单于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象李陵这样曾令他吃过大苦头,并杀死匈奴一万多骑兵的汉将,竟然可以委以兵权重职,推心置腹,又把女儿嫁予他,这与武帝刘彻后期多疑猜忌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也是匈奴反倒在军事上占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李广利之死】
李陵兵败后,武帝刘彻意识到匈奴的实力仍然十分强大,必须要动用更强大的兵力对匈奴展开进攻。
天汉四年(前97年,李陵兵败后二年),武帝动员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开始一次大规模的北征。贰帅将军李广利统帅的六万名骑兵、七万名步兵,从朔方城出发;强弩都尉路博德率一万名骑兵,与李广利兵团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从五原出发;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从雁门出发。汉军共计动用了二十一万的庞大兵力,进攻匈奴。
匈奴人探知汉军来势汹汹,且鞮侯单于下令将匈奴的牲畜、财物统统北迁到余吾水的北岸,并亲自统率十万名骑兵,在余吾水南岸迎战李广利兵团。
李广利兵团在人数上占据优势(汉军十四万,匈奴军十万),然而与匈奴骑兵交战十余日,无法取胜,只好撤退。
游击将军韩说未能搜索到匈奴人的主力,一无所获。
公孙敖遭遇到左贤王部的阻击,抵挡不住,落荒而逃。公孙敖战败回国后,将失利的原因推卸到李陵身上,使李陵家庭遭到灭顶之灾。
在这后几年里,汉帝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混乱,武帝晚年多疑与猜忌,屡兴大狱,这些大狱,很多是以巫蛊事件形式出现。
巫蛊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巫术,就是将小人形木偶埋在土里,祭祀攘灾。巫蛊原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