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了俘虏,整个天竺震惊,共有五百八十多座城池和村落向王玄策归附。

曾派兵帮助阿罗那顺的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不附体,急忙派人前来谢罪,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同时送上牛马万头,财宝和兵器若干。

总算是花钱买平安,王玄策认为尸鸠摩认错态度较好,没有再追究,就此退兵,带着披枷带镣的阿罗那顺一行回国述职去了。

或许,在这里数据更能够直观地体现王玄策的能力:

王玄策军数目:一万左右;

先后击败敌军总数:十二万以上;

杀敌数:五万以上;

俘虏数:三万左右;

灭国数:一国。

王玄策,一个小小的右卫率长史,几乎是赤手空拳地组建了一支军队;没有花国家一分钱,除了自己和蒋师仁外不要国家一个人,没有做多少准备,数次击败数量远超自己的敌人,杀伤和俘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几乎以一己之力消灭了一个国家,并使天竺臣服于大唐。奇迹!空前的奇迹!他之所以没有像西汉陈汤将军那样出名,恐怕只差了一句类似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吧。

然而英雄无人识。王玄策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回国后只是被封了个五品朝散大夫的闲官,正史几乎没有多少关于他的文字。究其原因,一是唐朝认为天竺来头不大,比起突厥、高句丽来说,重要性差了不少,灭与不灭意义不大;二来王玄策擅自以大唐的名义向各国召集军队,有伪造命令的过错,存在危害国家安全与冒犯皇权威严的可能,不足以为后人效法。就这样,这位一代奇人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正史记载寥寥无几,但是王玄策还是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中天竺国行记》。只可惜该书已经失传,只剩一点点残存的文字流传至今。也正因如此,这段战史的资料实在少得可怜,无法让人完整了解其全过程。

但是奇迹就是奇迹,相信任何人在知道了王玄策的这一段传奇经历后都会为之所激动,甚至外国人也不例外。《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日本著名小说家田中芳树在偶然读到这段资料后也惊叹不已,并花费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以此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天竺热风》。而王玄策也获得了“史上最强外交官”的光荣称号。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请让我们向这位英雄致敬!他所受到的不公待遇,并不能抹杀他为国家横扫敌军,光耀异域的绝代风采。历史已经证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终究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第四十八章 最后的岁月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长安城中出了件大事。

这件大事与一个人、一本书有关。

首先来说书。书的性质类似于《推背图》或《诺查丹玛斯预言》,据说内容是预知未来将会发生的事。只是,与后两者不同的是,这本书没有作者,没有署名,民间管它叫做《秘记》。

《秘记》的内容不少,但是引起皇帝李世民注意的只有一句话:“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这可不得了了,岂不是说大唐要三世而亡?

而同一时期,官方的星相学家——太史,在占卜的时候也得到了上天的预示:“女主昌”。

这不能不使得李世民大为担忧和反感,原本准备派长孙无忌扫平高句丽的事儿也暂且搁下了。他整日忧心忡忡地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女主武王”抓出来干掉,以保住李家世代相传的大业。

但是仅凭占卜的结论和民间流传的一本语焉不详的“妖书”,实在是无法确定行动的目标,亟须上天给与进一步的提示。

天子的请求嘛,上天自然很快回复。没多久,李世民便基本圈定了本案的重大嫌疑人——左武卫将军,负责守卫玄武门的李君羡。

李君羡“暴露”自己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日,李世民召集各将领在宫中举行派对,喝了酒,要行酒令。这些本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要说也只能怪李君羡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因为如果那天行酒令没有输的话,他或许就不会死。

那天行酒令的规则是,输家要公开自己的乳名。

而如果那天他没有输,那么天下除了他老爹和老娘外,基本不会再有人知道他的乳名。

再如果他事先看过那本《秘记》,并提高警惕的话,他便不会老实地说出自己的乳名,而只要胡乱诌一个“狗大”、“猪二”之类的糊弄过去便可以了。

可惜,上面的那些假设都没有成立。李君羡行酒令输了,他挠着头,很不好意思地向大家宣布,自己的乳名唤“五娘”,一个标准的女孩儿的名字。

然而,一直牵记着“女主武王”的李世民,听到的是“五娘”,脑子里蹦出来的,却是“武娘”。也就是说,李君羡的乳名是“姓武的女人”。

在大家伙一片嘲笑声中,老大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一言未发。

但是很快他便张开嘴大笑了起来:“你这算是什么女人啊,长得这么雄壮矫健!”

大家伙儿听了,更是放怀大笑起来。一个武将的乳名居然这么娘娘腔十足,简直是太搞笑啦!于是,宴会的气氛也越发轻松欢快起来。

只是,此时老大李世民的心里却一点儿也轻松不起来:五娘、武娘、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的爵位)、武安(李君羡的老家)人,还是玄“武”门的守将。莫非女主武王说的便是此人?不行,这等危险人物须尽快除去!

很快,李君羡便被解除了中央职务,外放华州做刺史去了。

可怜,即便如此,李君羡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相反,他以为外放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职务调动,于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地生活,一样地继续信奉佛教。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有个叫员道信的奇人,通晓各类佛门法术,且不食人间烟火,简直就是神仙下凡。虔诚的佛教徒李君羡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与神仙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位活神仙请到了府上,奉为座上宾,早晚与他讨教法术。

虽然这纯属个人宗教信仰,但是李君羡并不能充分地享受人权,他早已属于重点监控对象了,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嘿嘿,正愁没机会呢,你李君羡倒自己创造条件来送死,那可就怨不得别人啦。

于是很快便有御史参上一本:李君羡结交妖人,企图谋反!

见到奏章,李世民大喜:此人果然心有异志,当及早除去!至于他以前的功劳么,再多也抵不上他企图夺我大唐江山的罪恶!砍了!

于是,没有行政复议,没有复审,没有上诉,有的只是刽子手和明晃晃的大刀。

然而,李君羡死了,李世民却还是无法安心。为安全起见,他又特意向专家请教。

要说这位专家,来头可是相当的大,尤其是在野史、小说和电视剧中。

他的名字唤作李淳风。

李淳风时任太史丞,是名出色的天文学家。幼年时期,他即博览群书,以其天文、历法的知识渊博出了名,阴阳学更是他的强项。而做官之后,重新设计、制造了浑天仪、修订了历法,并参与了《晋书》等史籍的编撰工作。应该说,此人在不少学科方面均有着很深的造诣,绝非那种没事就去找袁天罡斗法的江湖术士。

召科学家李淳风前来,原因只有一个:预言中所指“女主武王”之事,到底还会不会发生?

这件看似不过是简单占卜的事儿,却冥冥中牵涉着无数人的生死。

对此,李大科学家的回答是:

臣已上观天象,下看历数,反复验证,发现此事已不可避免。那人目前已在陛下宫中,三十年之内,便会登基称帝,拥有天下,李氏子孙将会面临一场灾祸。

这一回答对于当事人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三十年之内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大唐江山就要落入他人之手,子孙后代也有可能被悉数杀光。若是如此,我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徒然为他人作嫁衣裳耳!

不过到底是刀光剑影中走过来的人,李世民很快便从李淳风的回答中看到了丝希望——“那人目前已在陛下宫中”。既然范围可以锁定,那就好办。

“把宫中可疑之人全部杀光,先生以为如何?”

听到这句杀气四溢的问话,李淳风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但是很快他便送上了自己的科学判断:“上天的旨意,人是无法违抗的。既是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之人,应该不会轻易被除掉。陛下所言杀尽疑似者,恐怕也无法伤害到此人,反倒会令无辜者白白送命。”

听到这里,李世民几乎没有勇气再听下去了:“那……到时候大唐就……”

“陛下,再过三十年,那人年事已高,老人往往会比较仁慈,制造出的灾祸还会相对小一些。倘若一味杀人,纵使侥幸能把那人处死,上天还会再降生另一个人来制造灾祸。三十年后,那人正值年轻力壮,心肠不免更加狠毒,到时只怕陛下的子孙们会一个不剩啊!”

子孙不会死绝,这也许已是不幸中的那么一点点万幸了。既然杀光嫌疑者也不能避免这场灾祸,那么唯有祈求上天保佑,希望我李世民的子孙能不辱祖先荣光,像夏朝的少康一样,也来个中兴吧。

轰动一时的神秘预言案,就此寂静无声了。

可怜了李君羡!

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位神秘人物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需要指出的是,预言书以及李淳风的占卜和事实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

预言说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但实际上却是四世后: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接下来才是武则天。当然,或许会有朋友说李显和李旦都是傀儡,不能算作真正的皇帝,要从实质来考虑。那么清末的慈禧也可以勉强算做女皇了?这一点,恐怕不少朋友不能苟同吧(一家之言,做不得数)。

李淳风说三十年之内这位神秘人物就要登基称帝。可事实上,从说这话的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到武则天登基的690年,可是过了足足42个年头哦。

而武则天,这位出生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的四川美人,此时已在宫中度过了十二个寒暑。她的头衔,从她十四岁进宫之后就一直没有晋升过——才人,一个仅比普通宫女地位高一点的低级别小老婆。

坦白地说,我一直认为这事的后半截过于戏剧化,更像小说而非历史。

一直以来,对于此事众说纷纭。有说是确有其事的,也有说是武则天掌权后为了神化自己编造出来的。总之,各有各的理由。

对于历史上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往往喜欢去探究,并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却始终觉得难以下笔。

现在不少人都在研究易经等书籍,据说可以推算未来之事。我对于《易经》几乎没啥认识,但是世上确有许多难以解释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我们还涉足不深的领域,现有的科学知识未必就能完全解释得了。

一直以来有句口号叫人定胜天,看上去人类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可以在地球上无所不能地创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确实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却在用实际行动不断报复和提醒贪婪的人类。面对诸如地震、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频爆发,人类显得是那么地手足无措,只有这个时候人类才会收起狂妄,体会到自己的渺小。自然界有着自己运行的规律,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都必须遵循它的游戏规则。

即使是在人类自以为基本掌控的领域,也概莫能外。Discovery频道曾经播出过一个关于太阳的纪录片,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些概念:太阳在核聚变,地球上的生物依赖于太阳能,石油是古生物在地下埋藏的产物,燃烧石油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带来温室效应。

这些,是个中学生都知道。不过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片中一位科学家的话。他说:石油实际上说白了是通过某种形式储藏的数百万年前的太阳能。整个太阳系有其自身的均衡条件,很久以来这个均衡都未被打破。然而现在,人类由于过于自信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短期内试图更多地占有这些储藏了几百万年的能量,破坏了这种均衡,而温室效应便是均衡被破坏后的结果。

有句话说的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明”,不仅在人文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也同样适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信什么、不信什么皆有判断。正因如此,我对于李淳风推演预言一事不做评价,相信各位都有自己的看法。

既然天命不可违,那么还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吧。

在李世民看来,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灭了高句丽。于是军队继续集结,同时他还下令在四川地区大量砍伐木材,用来制造军舰。

这两件事要说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却惹得川中地区鸡飞狗跳,一片怨声载道。

对于当时的四川人民来说,国家正规军队集结与自己干系不大,可是造船这事却实在是要命。因为这事儿纯属国家强迫你无私奉献:砍树、运送木材和造船统统不给钱,连饭钱都不管。至于有没有免税倒不是很清楚,不过以贞观年间的税负水平来说,造船的负担应该是远超过皇粮国税的。

更何况,四川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少非汉民族的百姓也被征来干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于是那些原本就不怎么信奉孔子和孟子的人们纷纷扔下了柴刀,拿起了砍刀。

有人武装反抗,政府自然是要镇压的。于是,甘肃一带的驻军被调了过来。

一时间,天府之国内打得是乱七八糟,昏天黑地,难解难分。

打归打,船还是要继续造的。由于当时四川人并不擅长此道,造船的质量和速度都不能令人满意。中央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一项新的命令下发了:鉴于四川之人不擅造船,兹命令由精于此道的潭州(湖南长沙)人士代工,以减轻当地民众负担。

只是,减负实质上是一句空话,因为潭州人代工可不是学雷锋,他们是要拿工钱的,而同一份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工钱由四川人出。

老百姓们本就已不堪重负,实在是拿不出这些钱来。可是地方政府奉了上方严令,要迅速推广这一做法,自然是雷厉风行、不带折扣地向民间征收,以至于穷人卖屋卖地再卖儿卖女都无法应付。更糟糕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囤积居奇,导致物价飞涨,民怨沸腾,社会秩序严重不安。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再来个官逼民反,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李世民很快便得到了汇报。经调查研究,中央再次作出调整:潭州人代工的钱全部由政府承担,地方不得再向老百姓进行摊派。

唉,虽然实际意义不是太大,但总归是心理安慰吧。

这头李世民是一心一意想要对高句丽再次发动全面战争,可是朝中不少大臣对此都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反对上面这种急于求成,不顾地方实际承受能力的做法。

老臣房玄龄,在撒手人寰的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此事。他希望自己的最后一谏能够让皇帝改变心意。

一代良相房玄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不过这时的李世民和房玄龄都不在长安城中,而是在皇帝的新建行宫之一——玉华宫内。

李世民自东征归来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而太医们开出的药方似乎收效也不大。于是乎李世民作出了寻求“金丹”来解决问题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金丹这玩意儿的威力基本只限于神话传说中,普通人指望用它来治病或强身健体恐怕只是内心的美好心愿罢了。可是,曾经嘲笑过前人迷信丹药的李世民晚年也开始迷恋上这玩意儿了,身体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了,还有很明显的副作用:体内虚火旺,容易着急上火。

这时候,之前修建的各处行宫就成了李世民最爱去的地方。而当房玄龄病重的消息传来,与之相处半生且同病相怜的皇帝陛下立刻下令接房玄龄同来行宫修养,并安排专人日夜伺候着。

然而,感情虽然深厚,但是李世民东征之心已经无人能够改变,即使是老房,也不例外。

带着百般的无奈和惆怅,一直心忧国家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在当年的七月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文昭。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说来令人感慨:众多官员的力谏都无力改变他东征的心意,而他的身体情况却成功地遏止了他前进的动力——他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根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为出征做出全面的部署和积极的督促。既然老大都不再时刻关注此事,本来就不咋起劲的下属们正好也就应付了事。东征的准备工作在实质上停了下来,而四川的局面也逐渐安定,恢复了往日的情形。

第四十九章 长河落日

尽管对金丹等“仙药”还抱有一定的希望,但是李世民还并不糊涂。长期未见好转的健康状况使他意识到,自己恐怕已时日无多。他并不怕死,也不会一味地追求长生不老,唯一另他放心不下的只有一人。

太子李治。

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比谁都清楚。李治继承自己开创的局面,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能力是有的。问题关键在于他在朝中威望不够,如果有功勋元老不买账甚至心生叛意,那就可能大大的坏事。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安排。

问题可能会出现在谁的身上呢?

长孙无忌,知根知底,应该不会。既然长孙无忌不会,他的死党褚遂良自然也不会。

剩下的老一辈人物中已经所剩无多,尉迟敬德等老一辈武将早已归隐多年,不问世事。李靖年事已高,这个老江湖对任何事都一问三不知,也不拉帮结派,应该不用担心。至于外族将领如契絆何力等人,一向耿直,明人不说暗话,只想着为国尽忠,对政治并不关心,同样可以排除。

其余的文官还没有能够在地位、权势和能力上超过长孙无忌的。所以,即使有人有心,长孙无忌也完全可以压得住。

看来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慢着,好像还漏了一个人,一个能人。

李世眅!

不过一想到李世眅,李世民脑海中首先反映出来的却是一幅幅温情的画面:

当年李世眅突发急病,李世民也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偏方,说是胡须的灰可以治疗此病。于是李世民当即把自己的“龙须”剪下烧成灰掺入药中,让李世眅服下。

这是何等的礼遇!皇上乃是天子,是真龙的化身,随便打赏一下都是莫大的荣幸。此番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