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明道:“你问问牛皋他们怎么说?”
李逵问牛皋:“黑小子,你说下雪了该不该训练?”
牛皋一扬眉毛,道:“下雪了你能不吃饭吗?”
“不能不吃。”
“那不就是了,吃饭就得训练。”牛皋道。
负责执勤的华雷已经带着本部士兵把校场上的积雪打扫干净了,王进已经开始训练史进、石秀、陈达、杨春他们了。
“刘唐、牛皋你们各自带队伍进行雪地行军训练吧,注意保暖和安全。”朱明命令道。
“是。”
两人各自集结了队伍,开拔出营地。蒙古马对这种积雪基本可以无视,只是为了怕滑到,速度变慢了。步兵则不然,踩在雪里根本走不快,好在士兵有牛皮的冬靴,也不怕弄湿了。
朱明皱眉道:“士兵都行走都不容易,更何况百姓?”
旁边朱武道:“哥哥又想起来了什么?”
“这场大雪来的很好,保证了明年麦子的丰收,可是道路上积雪也会影响商旅行走。”朱明道。
朱武道:“这好办,想来时文彬也会考虑到这点,让他发动百姓去清扫积雪。”
“不然,百姓的眼睛都是亮的,直接发动百姓不可取,还是咱们先打扫,等咱们打扫开了再发动百姓。李逵、朱然、朱彰呢。“
“在,在,在。”三人道。
“立刻换装,各拿铁锹跟我进城就清扫积雪。”朱明命令道。
“是。”
“朱先生也一起去吧,看看咱郓城的雪景。”朱明道。
李逵、朱然、朱彰三人集结了三百人,很快换好了铁锹等装备。焦挺也带了四个亲卫,保护着朱明和朱武。一行人赶奔郓城,打扫积雪。
果不其然,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的确影响了郓城县的交通,尤其是城里。虽然说郓城县城规模还是那么小,但是商业的繁荣增加了许多的外来人口,来往的马匹、马车在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人一踩道路上就变的更加光滑了,偶尔可以看见有人摔倒。
李逵、朱然、朱彰各自负责一段路,然后开始清扫积雪。朱明和朱武也打扫了有一炷香的时间,这时候时文彬到了,他带着长随还有几十名衙役,就连许久未见的朱仝也来了。
“朱团练也来扫雪了,我们这刚刚把县衙里的雪扫出来就上街来了,没想到还没有朱团练来的早。”时文彬道。
朱明说:“积雪太深,不清扫影响行走,时县令来的正好,刚好发动一下百姓,一起清扫。”
“正有此意。”时文彬道。
百姓们一看,朱团练和时县令都扫雪了,小老百姓还有啥说的。一个个拿出家里的工具,走上街头开始清扫道路上的积雪。县城虽然小时三万人还是有的,发动起来了也有一万五六,人山人海的。人多力量大,积雪虽然多,但是架不住人多,小半天的时间就把城里的积雪清扫干净了。
李逵等人带领队伍,又组织了三千余青壮年浩浩荡荡的开出城去,准备打城外交通要道上的积雪呢,但是发现已经有人打扫了,原来是附近村里的百姓,一个个拿着铁锹、扫把打扫的热火朝天的。
许多人都是参加过民兵训练的,看见李逵都叫:“李都头来扫雪了。”
李逵笑道:“是不是看俺平时玩板斧,就以为俺不会扫雪了。”
“不是,不是。李都头扫雪也是厉害的很,一个顶好几个。”众人道。
“哈哈,你们这觉悟是高了,知道下雪出来扫雪了。”李逵大笑。
众人道:“扫了雪不仅仅方便别人,更方便自己,这点道理咱们老百姓还是懂的。有朱团练和时县令为咱们郓城百姓做主,这小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哪个还愿意偷懒,不愿意出点力气呢。”
城外主要是清扫交通要道,作为团练朱明的作用是带头,朱明和朱武等人清扫了一个多时辰就在城里走访一些新兴起的作坊,主要是木器、纺织、编织等等。这些作坊大小不一,生产技术也不是太先进,主要是以手工业为主。比如一家用竹子生产茶叶筒的作坊,就是全手工生产的,原来是杭州开店的,后来南方花石纲闹的厉害,没办法才般到了郓城。
郓城这里没有乱收费,交通运输各种也都便利,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克扣工人工钱,哪个敢乱来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总体上来看郓城的经济发展还是很快的,虽然到年了,但是有些作坊订单多,不得不进行轮休,加班赶活。
走访了五六家,天已经快黑了,街上都掌灯了。
焦挺的肚子,咕咕咕的叫了起来。
朱明道:“焦挺这是饿了啊。”
焦挺一笑:“是饿了,天冷饿的快。”
朱明道:“想必朱先生也饿了吧,不如咱们找个地方吃了饭再回去吧。”
因为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街边上很多的饭店都歇业了。一行人只好直奔晁家楼,自家饭店吃的好,还不用花钱何乐而不为。
张光业刚好也在,看朱明来了迎了上来。
“庄主、朱先生、焦都头,你们来了。”张光业道。
“嗯,来了。老张,不用客套了,先安排一桌饭,老规矩四菜一汤,少来点酒。”朱明道。
张光业说:“今天这客人有些满,楼上包间全满了,要不我去给他们商量一下,换个包间来。”
朱明笑道:“哪里有东家给客人换坐的,这大厅里就挺好。”
小二很快给朱明等人上菜、上酒。一盘大鲤鱼、一盘切羊肉,一盘烧鸡,一盘粉条白菜。热气腾腾的,都是加了量的,堆积的如同小山一样。
朱明、朱武、焦挺,另外还有四个亲兵,七个人就吃开了。
正吃着,朱明就注意到旁边桌子上有个人高马大的汉子,看那块头得有一米九,古铜色的脸庞,一双大眼睛。一双手很大也很粗糙。
点了两个菜,一壶酒,边喝酒边叹息,闷闷不乐的。
朱明看看朱武,朱武自然明白朱明啥意思,当即起身过去道:“打扰这位壮士,在下朱武。”
这人看有人打招呼,虽然不高兴,可是也不能拒人千里之外,抱拳道:“在下真定孟康。”
朱武笑道:“原来是孟康兄弟啊,看似你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情啊。相请不如偶遇,既然遇到了就是缘分,何不过来和我们一起痛饮几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大家一起说说,说不定能有什么办法呢。”
孟康道:“好,一起喝酒。”
说着孟康把酒菜都移了过来,跟朱明等人坐一桌。
朱明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造船大师,孟康啊。”
孟康很吃惊:“我孟康籍籍无名之辈,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
“哈哈,在下郓城朱明,早就听说孟康兄弟最善于制造大小船只,别看现在籍籍无名,但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朱明道。
孟康笑道:“怪不得几位看起来如此彪悍,原来是朱明朱庄主,在苏杭一带就听商人说起过庄主的大名。雨中伞,雪中炭,端的是人人称赞的汉子。我先干为敬。”
说罢,孟康连干了三杯酒,酒一下肚,孟康的话也就多了起来。
朱武问:“孟康兄弟是真定人,因何都要过年了还在郓城。有什么困难不防说一下,只要能帮忙的,我们一定尽力。”
孟康叹息道:“我老家是真定人,带着手下几十号老乡以造船为业,虽然不敢说技艺多么精湛,可是大小船只大多还是会造的。去年年初,朝廷开始从江南调运花石纲,花石巨大,用车马运输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用大船运输。就这样我就带着几十号兄弟赶奔健康府,制造大船。原本一切都好,制造的船只质量很好,能装下很多的货物。可是谁知道,今年那船厂新来了个提调官,这提调官一门心思贪污钱财,处处让我们偷工减料。船在水上航行,不比别的,偷工减料一旦遇到风浪那可就丧生水底了,我据理力争了几句就被他给记住了。从今年开始处处给我小鞋船,经常挤兑我。本来想一走了之,奈何这厮扣着我手下几十人一年的工钱不发,因此只能受这提调官的鸟气。”
对于孟康的才能朱明是很清楚的,善于制造船舶。
朱明道:“你那手下几十号兄弟技艺如何?年薪多少?”
孟康道:“都是熟练工匠,一个三十人就可以同时开工大船五艘。原本说话一年五十贯,实际一年能给三十贯就不错了。”
朱明道:“实不相瞒,我在郓城也有一家造船厂,专门制造飞鸟船和蜈蚣船的。只是刚刚起步,工匠也不多。我看不如这样,我出两千贯,你把欠兄弟们的工钱都发了,然后带人来我这里,你的年薪就按二百贯算,手下熟练工匠按八十贯算,如何?”
孟康很吃惊,没想到朱明一见面就想让他来郓城这的造船厂。
第一百五十九章:造海船()
孟康道:“这个我得回去和他们商量一下,哥哥的为人我是知道的。可是健康造船那是官办的,为押运花石纲造大船的。虽然我这样的工匠不入流,但是就怕提调官向上峰汇报,管理花石纲的不是别人,正是蔡京蔡太师。”
朱武笑道:“孟康兄弟无须多虑,既然提调官排挤你就恨不得你早点离开,咱工钱也不要了,那提调官巴不得多高兴呢,这么点小事情他们是不会向蔡太师汇报的。更何朱明哥哥现在也有个官身,郓城团练,别看官职不大,但是实际执掌郓城,就算在整个济州府也是实力派的人物。”
孟康当然不了解这些,一听朱武这么一说,也是很吃惊,没想到印象中的朱明就是个一庄之主,现在变成一方霸主了。
朱明道:“你那三十个兄弟在什么地方?”
孟康道:“在天涯大车店歇着呢。”
“何不请来同饮?”朱明道。
孟康起身要去,朱武道:“不用这么麻烦,不如咱们过去吧。”
原来还是朱武想的周到,普通工匠一般很少来大酒楼这样奢华的地方,来了反而感觉不舒服。
朱明等人的饭菜也吃的差不多了,众人起身赶奔天涯客栈。
原来那提调官故意刁难,一直拖着不发薪,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三才给了大家两个月的工钱,大家思乡心切就租了一条船沿河北上,走了六天才到郓城,刚好天降大雪,船家也不愿意继续往北了。孟康带人只好上岸走陆路,刚好下午在郓城休息。孟康心中烦闷,安顿好了工匠们独自一人来到了城里溜达,刚好走到这朱家楼门口,伙计看他牛高马大的一副身躯,就告诉他如果能耍几趟刀就有免费的酒菜吃。
孟康一时兴起,就耍了几趟刀。按规矩是四菜一壶酒,可是孟康这人脸皮薄,白吃东西也不好多要,只要了两个菜,一壶酒,没吃多一会就遇到朱明了。
朱明听完笑道:“孟康兄弟不必如此,这酒楼平常是赚钱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关照生意,酒楼才赚了钱。赚了钱理应再给五湖四海的兄弟花出去。每年招待的江湖朋友数以百计,再说四个菜一壶酒也不值几个钱,只是想让困难中的朋友吃顿饱饭而已。”
孟康感动的差点纳头就拜,有几个人愿意把到手的钱再花出去。
天涯客栈属于中低档的大车店,孟康带来的三十名工匠住的大通铺,每个房间十人。当然天涯客栈虽然价格便宜,但是条件比其他的大车店好了不少。床上铺了厚厚的稻草编制的床垫,采用的新式棉花被褥子,很是暖和。
众人见孟康来了,纷纷打招呼。
朱明问:“你们吃饭了吗?”
“还没吃呢,辛苦一年就赚了那么点钱,家里都指望这点钱呢。”众人道。
朱武道:“客栈有酒饭价格也很便宜,我家哥哥请客,大家放开了吃吧。”
天涯客栈的灶房终日里炖着饭菜,今年郓城鸡鸭鹅大丰收,天涯客栈的厨子更偏好铁锅炖大鹅,大鹅很肥,一只活鹅十来斤。三十个人炖了三只大鹅,放上萝卜粉条,香喷喷的菜就端上来了。伙计还上了五坛子米酒。
朱明道:“到了郓城就算到家了,大家吃好喝好,喝好吃好。”朱明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都是些造船的工匠,干力气活的人饭量都大。这一通猛吃,三只大鹅居然没够,又炖了三只这才吃饱,馒头还吃掉了一百多个。酒足饭饱,大家一个个喝的眼睛通红。
孟康道:“我对不起大家啊,今年一年也就拿了两个月的工钱,看样子就算明年接着干也未必能拿到多少工钱。这位朱团练也有开的船厂,想让大家留下来造船,一年八十贯钱。”
众人有的道:“那提调官故意克扣,不给钱也怪不得你。”
“只是我们不去了那拖欠的工钱恐怕永远都要不回来了吧。”
孟康道:“朱团练说了,愿意补上咱们要不回来的工钱。”
众人很心动,朱明一招手,让焦挺从外面抬进来一箱子银子。里面是整整齐齐的大银元宝,一个五十两,白花花的晃眼。
“愿意留下的,每人五十两现在就发。不愿意留下的每人十两,算是路费。”朱武道。
众人道:“我们是跟着孟工头出来的,孟头你说句话,去留都听你的。”
孟康道:“朱团练如此厚待,咱们做工匠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大家都是干这一行的,就都留下来吧。”
“好,好。”众人高兴道。
朱明也很高兴,北宋的造船工艺可是很先进的,要开发海洋,大力发展海商贸易,单单靠一个叶春还不够,还需要孟康这样的高级工匠的加入。
“欢迎孟康兄弟。”朱明道。
孟康纳头就拜:“感谢哥哥仗义,不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给兄弟们交代了。”
朱明伸手把孟康扶起来,发现孟康衣衫单薄,当即解开身上的羊皮披风给孟康披上。
“天寒地冻,穿暖和点,切莫伤风。焦挺,你去军营让宋万调拨三十件羊皮袄过来,别让大家冻着了。”朱明道。
孟康等人再三感谢,朱武道:“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看这情况不仅仅山东下了大雪恐怕河北也是大雪,想赶回家过年恐怕来不及了,天寒地冻赶路不容易。不如就此住下,等春节后天气放晴朗了再行回家看望如何?”
孟康道:“理当如此。”
没说几句,就谈到了海船。孟康道:“哥哥目前造的什么船?”
“目前船厂主要是正在打造轮式蜈蚣船,只需八个人踩动飞轮即可快速航行。还有就是飞鸟船,这是做商船用的。把飞鸟船加了铁皮,做的更加坚固作为军用,叫做飞鹰船。”朱明说。
孟康道:“蜈蚣船作为内河船,不管是商船货运,还是战船表现都很好,由于它吃水浅,各种性能都很优越,但是作为海船,蜈蚣船只能作为辅船,跟随大船队,要知道海风一起可是很大的,蜈蚣船吃水浅经不起风浪,容易造成伤亡,所以哥哥要想出海还是需要更大的船。”
“噢,依你之见要选用什么船型好呢?”朱明问。
“福船。不是孟康夸口,不论是大福船还是小福船,没有不会造的,可有一样得舍得好木材好材料。不如这样,能否让我去郓城船厂看看呢。”
朱明道:“好吧,距离此间并不远,明日一早过去吧。”
孟康道:“现在天才刚黑没多久,我这人有个毛病,一工作就什么都忘记了。不如现在就赶过去吧。”
“好,咱们现在就去。”
当即朱明命令亲兵打起灯笼火把,带着孟康和四个工匠随行赶奔郓城造船厂。
过年放假,造船厂里只不过有几十人,但是看单单看堆积如山的木料就知道这是个大船厂,正造着的飞鸟船也有十多艘。
“哥哥真是大手笔啊,光这些木材也值不少钱吧。”孟康感叹道。
朱明笑道:“这没多少,今年一共砍伐了将近十万棵木材。还有七万棵树木正在阴干中。”
孟康看了许久,参观了轮式蜈蚣船,发现改成轮式的的确很好,方便了很多。
朱明道:“这个造船厂总共有工匠三百多人,由叶春主持。孟康兄弟是想过来做个副手,还是想另外开辟一处船厂呢。”
孟康道:“一切听哥哥安排。”
朱明看了看朱武,朱武微微的点头。
朱明道:“那就让孟康兄弟另开一处造船厂吧,专门制作大海船,只是船坞要建在登州一处港湾。而且也不会弄这么大的规模,我再调配给你一百人,加上你现有的三十名工匠,一共一百三十。专门打造大型福船,可有困难。”
“哥哥放心好了,造不好船,孟康提头来见。”孟康道。
孟康这人果然是造船的行家,一看见船就走不动了,非要研究蜈蚣船的轮式设计,踩踏了一下发现很省力气,很快就发现了轴承的设计和普通的轴不一样。
朱明和朱武也不去打扰孟康,朱明问:“朱先生为何要让孟康单独开一处船厂?”
朱武道:“孟康此人技术应该是很不错,但凡技术好的人多半有几分怪脾气,这点叶春也是这样。孟康和叶春要是在一个船厂里难免会摩擦,还不如早早的分开来的好,去登州开个登州船厂,专门造大船。郓城这片小地方已经装不下咱们了,就兵力来说再也没有发展的可能性了。”
朱明深以为然,许昌和时文彬不同。朱明能控制的了时文彬,但是控制不了许昌,能做到知府的没有一个傻子。他让朱明编练一千多士兵,为的也是给他撑腰。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担心朱明兵力过多,不把他这个知府放在眼里。因此朱明的郓城团练再也没有增兵的可能了。所以朱明现在急需出海寻求更多的发展,海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孟康摇着头过来,朱明问:“孟康兄弟因何摇头叹息。”
“我发现蜈蚣船上的水轮很好,装到福船上也是不错的,可惜福船太大,轮子定也大,哪里有这么大的驱动力去驱动水轮。”孟康道。
第一百六十章:慈幼小学()
朱明对孟康道:“不碍事,你就按照你的想法把大水轮安装到福船上面,一边一个就行。风帆也照常安装。”
“那水轮用人力驱动?”朱武问。
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