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习马战,焦挺学的是小擒拿,更合适近身格斗。”
李逵这才释然了,知道朱明不是嫌弃他。
休息一日天亮启程,朱明忽然问:“焦挺,这里是汤阴县,那内黄县在什么地方?”
焦挺道:“沿着路往前走,几十地就是了。”
“那你有没有听说有个叫岳飞的孩子,也就是七八岁模样。”朱明问。
焦挺摇摇头道:“我在内黄县卖艺过,不过没听说过什么岳飞的小孩。”
朱明一拍脑袋,这个时候岳飞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娃娃,如何能有人知道。“那一个叫做王明的员外可曾听说过。”
“这个我知道,他庄上我去过。”焦挺道。
朱明道:“去他庄上。”
王家庄很好找,又有焦挺带路很快就到了。
朱明找人个老人问:“岳飞家在什么地方?”
老人道:“村口那个破草房就是,不过你要找他还得等吃中午饭的时候,现在岳飞和他娘正挖地呢,岳飞家没牛,到现在了高粱还没种完。”说完老者摇头走了。
朱明让杨雷去附近镇上买了三头母牛,中午时候朱明安排李逵和史进在村外等候着。朱明、杨雷、焦挺三人下马牵牛直奔岳飞家。
三间茅草屋虽然简陋,但是很整洁,篱笆的围墙上面爬满了各色的小花,院子里种着一些青菜,还放着几个石头垒成的凳子。
一个八岁左右的小男孩,看有人来也不怕,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朱明等人。
第七十六章:幼年岳飞()
这小孩比同龄人干瘦些,一身洗的发白的衣服上面打着补丁,旁边还放着刚刚打来的柴火,很显然他刚刚打柴火回来,旁边的草棚里飘着袅袅的炊烟。
“小孩,这是岳飞家吗?”朱明隔着篱笆门问道。
“我就是岳飞,你们是谁。”小岳飞问。
朱明道:“在下郓城朱明,找你家大人。”
岳飞朝草棚里喊:“娘,娘,有人找你。”
很快草棚里走出来个女人,不过才二十六七岁的模样,一身的粗布衣衫,腰间还系着一件围裙,朱明没想到岳飞的母亲还如此的年轻,想想也就释然了,在大宋女孩十七八岁结婚生子太常见了。
“请问你们是?找我有什么事情,我是岳飞的母亲姚氏。”姚氏说,显然这个女人是个读过书的女人,彬彬有礼。
“在下郓城团练朱明,听闻小岳飞爱学习,你又无力供养,今天路过此地特来送来耕牛三头,你好好养着,将来可以供给小岳飞上学。”朱明把赊母牛,还三头牛犊的事情详细的给姚氏说了一遍。
牛就在门口放着,三头成年的母牛,其中一头肚子已经很大了,显然快生了。岳飞家在这个村里只有不到二十亩的地,质量很次,在没有化肥的年月牛耕是整地增加产量必须的过程。每年翻地姚氏都手上起泡,如今突然有人说要赊销给自己三头牛,还不用还钱,只需要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还九头牛犊就行了。
姚氏道:“朱团练,这个事情我听庄上的做生意人说,只是在郓城才有。你就不怕我们不还吗,毕竟郓城距离这里好几百里。”
朱明笑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信守承诺,我相信你们母子的为人。”
旁边小岳飞道:“肯定会还的,岳家没有不守信的人。”
当即姚氏让朱明立下两张字据,各自画押,每人留下了一份,就这样岳飞家就有了三头牛。
朱明等人谢绝了姚氏等人留下吃饭的邀请回去继续赶路了。
姚氏和岳飞顾不上吃饭搭建牛棚,割草喂牛。这么多年的苦难,姚氏忽然感觉终于结束了,有了牛自家的地就会丰产,牛还能给人耕地拉车,多少都是些进项,熬个三五年还清了小牛犊,以后再产了牛犊就是自家的了。小岳飞更是高兴活蹦乱跳,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了。
不过也有些不好的传闻,村里一些长舌妇嚼舌头说姚氏勾搭的野男人,这才换来了三头牛。这些姚氏自然不放在心上,寡妇门前是非多,任由他们说去吧。
一路上众人对朱明帮助小岳飞家的事情赞口不绝,只有焦挺史进有些不解,史进道:“哥哥既然想帮助这个孩子为何不直接把牛给他,或者把钱给他们,那样岂不是更好。”
“史进你出生在富贵人家,不了解贫困人家的苦难。如果一下直接把牛给他们,他们就成了村里的中等人家,在思想和心理上就会不思进取,那样反而会害了他们。这就是俗话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朱明道。
旁边李逵嚷道:“史进焦挺,你们是不知道,需要帮助的人是很多的。哥哥虽然财富很多,但是也有限的,坐着吃,山都能吃空。”
“那叫坐吃山空。”杨雷道。
“用你管,就是坐着吃,山都吃空。既然那么多人需要帮助,哥哥就需要更多的财富,把牛赊账给他们,他们就会好好的养,等小牛断奶了就会还回来,这样哥哥就能拿牛犊去帮助更多的人了,你们明白了吧。”李逵解释道。
焦挺和史进明白了,对朱明的作法佩服的五体投地。江湖上的好汉做一件好事要么就到处炫耀,要么就记在日记本里,现在看来跟朱明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通过赊销马、牛、毛驴、鹅苗等等会带动一个地方的生产力,让一成千上万的农民富裕起来。
两天后,朱明等人回到了离开快一个月的郓城,一切依旧,只是水泊梁山里到处都是游水的大鹅。
步兵护卫队兵营地,吴用在门口迎接朱明,一脸乐呵呵的。
“哥哥,一别半月余还顺利否。”吴用道。
“顺利,很顺利。你们和王进回来的还行吧,王进呢?”朱明问。
吴用详细的做了介绍,原来那天王进和吴用上了船,阮小二下令立刻回航,一路上也没费什么劲就到了芦丛村码头,然后转乘马车来的了护武装军营。王进老年有心疼病,吴用安排朱家村医馆开药治疗,然后从新建的村落里单独安排了一个院子,挨着李逵老娘、和牛皋老娘,这样王进的娘也不至于孤单。
王进一进营地就见刘唐率领五十名轻骑兵正练习呢。
这五十名骑兵虽然不多,但是精悍。人人带着头盔,身穿简易铁甲,前面四块铁板,后面四块铁板,有牛皮绑住内衬着布,防护力比鱼鳞甲还强悍。武器是人手一把长枪,枪杆长两米,枪头长三十厘米,这是主站武器,还配备一把马刀,这是朱明让汤隆仿制的六五式骑兵刀。
王进眼睛毒辣,很快就注意到这带着护手的马刀了,问吴用:“吴先生,这马刀能让我看看吗?”
吴用道:“当然可以。”
“刘唐,过来一下。”吴用把刘唐叫了过来,“这是哥哥从请来的教头叫做王进,王教头想看看你的马刀。”
刘唐不敢托大,他知道朱明为了去请这个教头费老劲了,当即翻身下马,敬礼道:“王教头好,我是轻骑兵都头刘唐。”
王进对这种把右手伸到脑袋上这种军礼还是很好奇的,当然出于礼节也不好问,只好抱拳回礼。
“刘都头好。”
刘唐解下佩刀递给王教头,王进拿过一看这刀和朱明送自己的唐刀一个档次的,上等好钢打造,刀身狭长,上面开有血槽,重量轻不过二斤,手柄上带有护手,加上牛皮刀鞘也不过三斤多一点点。
“好刀。”王进忍不住叹道,“刘都头手下骑兵都装备这种质量的刀?”
刘唐道:“制式完全一样,都是用精钢打造,锋利程度相差不大。只是将官的刀都是铸刀名匠汤隆铸造,普通士兵所用为汤隆督造,就这么点区别。”
王进挥舞了两下,感觉非常棒,提议道:“能否给我找匹马,我试试这刀的实战能力。”
“哥哥早有安排,马匹请王教头自己去选。”吴用道。
吴用陪着王进去了马厩,这里备用的军马还有一百多匹,主要是以蒙古马居多,少量关中马。王进选了一头栗色的关中马,个头高大,腿粗劲大,算得上一流的战马,配备好马鞍,又给王进取了骑兵刀,一个士兵递过来一把精钢的芦叶枪,重四十斤,拿在手中颤巍巍的,一尺长的枪头雪亮,上面深深的血槽散发着寒气。
“好枪。”王进深深感叹,这种枪在东京空也只有少数的将官能用得起,至于制式配备的长枪不提也罢,负责采购督造的军需官明里暗里不知道吃了多少回扣,造出来的武器能好了才怪。
当王进跨马再来到校场的时候整个人焕然一新。
刘唐也暗暗吃惊,看来果真有两下子。
王进把长枪左手握着,右手抽出马刀加快马速,往前面冲去,那里是一排六个稻草人,每个相距十米。王进快马冲过来的时候,手中马刀一挥,稻草人的头就飞了,如是六下六个稻草人的脑袋就掉了。
“好。”刘唐和众轻骑兵欢声雷动。
这边的欢呼声惊动了不远处正带兵练习骑射的牛皋,这家伙骑着大黑马提着双锏就过来了。
远远的就问:“刘唐哥哥,你们这是玩什么呢,那么高兴。”
刘唐道:“哥哥请来的新教头,正演示武艺了。”
“这教头教什么?”牛皋问。
刘唐摇摇头表示不知道,牛皋又问吴用:“吴先生,这教头教什么?”
吴用道:“朱团练的意思是教诸位教头的教头,不用教普通士兵。”
牛皋眉头一皱:“这王教头比朱明哥哥还厉害?不行,我要跟他比试,赢了才能教我。”
吴用刚想拦住牛皋的时候这家伙飞马就过去了,牛皋来到王进对面道:“新来的王教头,我是牛皋,骑射教头。听说朱明哥哥要安排你教授我们本领。”
王进道:“正是如此。”
“我不服气,有没有胆量和我战战,赢了我就服气你。”牛皋道。
王进暗想,这朱明手下都是一帮猛人,这个使双锏的黑大个本领不凡,如果赢不了他,如何才能当好教头,想到这里道:“你力气大,但是马上功夫还欠火候。”
牛皋嘴巴都撇到一边去了,两人当即动手。
牛皋用一对双锏,王进撇了骑兵刀用长枪。马匹交错,战到了一处。
吴用喊道:“两位点到为止,莫伤和气。”
旁边战鼓手敲响了巨大的战鼓,咚咚咚咚的声音振奋人心。
打起来王进也是吃了一惊,这牛皋马上功夫最起码能到二流的程度,力气大双锏沉重,偶尔砰一下砸芦叶枪杆铛铛响,显然又经常和高手切磋武艺想要赢他不容易。
第七十九章:校长()
朱明道:“地上一摊大粪,奇臭无比,自然会引来蝇蛆无数,路人纷纷说苍蝇讨厌,有人拿苍蝇拍子接连拍死了无数苍蝇,苍蝇没了,拍苍蝇的人也获得了掌声高高兴兴的回去了。你说这苍蝇还会不会在来?”
“自然回来,大粪还在。”王伦道。
“这不就得了,打苍蝇不仅仅要打苍蝇,更重要的是清理大粪。”朱明说。
王伦一脸的不信:“落草为寇都是贪官污吏逼迫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这才铤而走险,你有能力改变?”
“我自然是没能力改变这个大环境,但是在我济州郓城水泊梁山一带是可以的,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有饭吃,人人有衣服穿。原来的一百多水匪全部教育回家打渔了,又发放了鹅苗,让其放牧大鹅,虽然不是什么大生计,总归是有条活路,有双鞋穿。老百姓都穿上鞋子了,谁还会想着落草?”朱明道。
旁边杜迁道:“江湖传闻朱团练大义之士,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劝课农桑发放了上千头的牛马,难道这些都是真的。”
朱明没有回答,旁边阮小五道:“谁耐烦骗你们这些鸟人。”
王伦道:“成王败寇,既然落到朱团练手里就请随意处置,只是这杜迁、宋万、还有手下喽啰都是我沿路花言巧语骗来的,又未曾打劫客商,还请朱团练从轻发落。”
朱明道:“这话说的还很中听,此地并非讲话的地方,统统带回去。”
朱明一声令下,把小喽啰的兵器全部下了,身上挨个的搜了确保没有任何武器,这次赶鸭子一般赶到了战船上面。至于王伦、杜迁、宋万三人只是没收了武器,请他们上了一条宽敞点的船舶。
阮小五指着梁山岛山上满满当当的参天大树说道:“哥哥,打造战船需要的木材何不从这三座岛上砍些下来。”
朱明有些不舍得,道:“此三岛屿风景秀丽,砍伐了树木岂不是显得有失美观了。”
“造船一般用大树,咱可以只砍伐一人合抱粗细的,低于这个标准的一律不砍。更何况这树很快就能长起来。”阮小五说。
“好,从明日开始,步军和水军操练之余就来这岛屿上砍树,只直径超过半米的大树,低于这个标准的一律不得砍伐。”朱明道。
王伦杜迁宋万三人连同喽啰一律押回了主营地,朱明有安排,并没有为难这些喽啰,一律管饭食,清水。至于王伦等人三人则分开看住在帐篷里,房间里有笔墨纸砚,有书籍,只是不能出去而已。
一直过了三天的早上,朱明才过来见王伦。
“怎么样,还过得习惯吗。”朱明问。
“还好,这三天里没有担惊受怕,反而安稳了。”王伦说。
“其实早该看你来了,只是事情太忙,一直没顾上。走吧,跟我去转转。”朱明说。
朱明带了王伦,焦挺等五个亲随跟着,一行人骑马回来了朱家村,这是朱明自己的一片水稻,五百亩水稻,插秧二十来天了,长势很好,绿油油的。稻田里纵横交错的鱼沟,如果仔细看里面游荡者无数小小的泥鳅苗。
“你看看这稻田如何?”朱明问。
王伦道:“农人勤劳,打理的井井有条的,很好啊。”
“你仔细看看,看这稻田和别人的稻田有什么不同。”
王伦先是看到了纵横的鱼沟,然后看到了稻田里游动的泥鳅,这些泥鳅看到有人来匆匆忙忙的往泥土你钻。
这时候一个负责稻田养鱼的技术员,带着个文书,两人两人仔细观察着泥鳅,偶尔还会用小网子捞上来仔细看看,有什么重要问题就让文书随手记在本子上面。
王伦道:“你这稻田里养着泥鳅。”
“不错,今年整个郓城发展了一万多亩,明年鱼苗充足即可整个济州的稻田都发展,最少二十万亩稻田养鱼。每亩稻田平均能产七八十斤鱼,单单这一项就能增产一千多万斤鱼,济州府很小,总共也不过几十万人,大家都有吃不完的鱼了。”朱明笑道。
王伦说:“这是个好办法,如果当年我老家也有人推广这种方法,家里也不至于饿死。不提伤心往事了,你让我看这些做什么,我可是不会稻田养鱼。”
“你没看见那个技术员都还带着一个专门写字的文书啊,会读书写字是很重要的,只有那些个莽夫才会认为读书没用,甚至看不起读书人。现在村里的学校还在建设中,不过立马就到雨季了,工期要后延几个月,得中秋节后才能启用。但是我立刻就需要一个识字班,不需要让他们会读诗书,也不用字写的多漂亮,但是要认字,会记录一些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作更好的开展。”
“你是想让我当个老师,教授大家识字。”王伦说。
朱明点点头:“识字班太阳落山才开课,有六间教室,上课的也有二三百人,六个老师,但是学文高的就你一个,所以你来当个校长,年薪五十贯,如何?”
王伦没有立刻回答,问道:“我等落草,你这么私下里安排不会有什么隐患吗?还有杜迁、宋万等人如何处理。”
朱明道:“你等才到一天就被抓了,还没有人管这些鸟事,所以你们不用担心这事。杜迁此人精通算数,做个管军队粮草的库管。至于宋万则安排做皮甲生产的主管。现在队伍总共不过八百人,这两个职务算是清闲的职务,薪水还不低。至于喽啰愿意回家的就让回家,不愿意回去的就安排到铁厂挖矿,表现良好的话可以在这里定居,分配房子。我朱明不是圣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不会去斤斤计较,只要能过得去,总会给大家留条活路。”
王伦鼻子一酸,自己是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四处碰壁,无人理会,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里反而有人欣赏,王伦噗通跪倒在地:“王伦多谢朱团练,王伦愿追随哥哥。”
“王先生快快请起,咱不兴这个。”朱明把王伦扶起来,“走,咱们去识字班看看去。”
识字班的学校只是朱家村的一个空闲院子,房主去了县城居住,因而就空下来了,朱明稍微做了改动,正房改成三间教室,配房改成三间教室,倒也宽敞明亮。
“这墙上挂着的黑色木板是做何用?”王伦问。
朱明从旁边拿出一支粉笔,在黑色的木板上面写了两个字,黑板。
“这个就叫黑板就行了,用这个白色的石膏笔在上面写字,这样听课的学生更容易记住。写满了,拿毛刷擦掉即可。”朱明道。
“很好的主意,哥哥居然能搞出这么古怪的东西来。”王伦说。
“识字班你好好打理,争取三两个月能让一批大人认识三五百个字,等小学建好之后我就把小学校长的职位安排给你,到时候会有十多个先生,二三百个学生。如果小学校长你做的好,我就把整个郓城的小学都交给你管,我打算让郓城七到十三岁的孩子全部强制性上学,最少读三年书。”
王伦吃惊的问:“我对郓城不熟悉,但是一个县如果适龄儿童都上学怎么也得三五千人。虽然老百姓都喜欢孩子读书,但是读书就得花钱,恐怕没那么多学生来上学的。”
“不然,学校免收学费,免费赠送书本。对于贫困生甚至可以提供免费的住宿和吃饭。”朱明解释说。
王伦说不出的吃惊:“这得多少钱,恐怕以哥哥的财力也难以办到。”
朱明微笑不语。
王伦这么一伙想要落草水泊梁山的山贼就这么被瓦解了的无影无踪了,王伦安排为识字班的校长。杜迁掌管库房,宋万负责皮甲制作,都是重要的差事,三人都是感恩戴德。当然这些安排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