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阵法师穿越日常-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上,吴涯求见。”亲卫入内禀告。

    “正好,让他进来。”汉生应了一声。

    北戎军力会师以来的些日子吴涯都因为伤重休养未曾参与军事讨论,汉生的本意是将吴涯送回王城养伤,吴涯却不愿意,坚持要留在军中与将士们共进退,几番请求之下汉生无奈同意了。

    近几日吴涯好不容易伤势稍减,便直接来找汉生了。

    “给吴将军备一把椅子。”汉生吩咐亲卫,吴涯道谢以后缓缓坐下,想必之前的精光外露,大病初愈的吴涯显得老了许多。

    “多谢王上,末将如今已经伤愈,愿继续为王上带兵迎敌。”吴涯开门见山,抱拳一礼。

    汉生沉吟,没有直接答应他,“将军已经为北戎付出不少,此番离赣关失守实非将军之责,如今我北戎将士士气高昂,晋军连连败退,孤早已说过,将军完全可以放心回王城养伤。”

    一来的确目前此次晋军的失败已经可以预料,虽然目前离赣关还是在晋军手中,但是重新收复也就是时间早晚的事,二来射手给吴涯带的伤实在不是特别容易痊愈的,虽然吴涯气色已经无恙,精神却大不如前,以后身体状况肯定比不上巅峰时期。

    “吴涯乃北戎之将,以马革裹尸为荣,在国家危难之时正应挺身而出,不愿就此在王城老此一生。还望王上成全!”

    吴涯直接单膝跪倒在地,再次抱拳重重一礼。

第二零九章 得胜还朝(上)

    吴涯态度依然坚决,和之前汉生数次的劝解一样,没有效果。

    汉生开始犹豫了,目前的晋朝北戎之战的局势大体明了,毕竟金甲大戬士的战力摆在这里。

    原本吴涯病重之时,兵马全部由乐进之子乐飞暂代,如今军令已下,吴涯若留在军中,便显得有些尴尬。

    在吴涯看来,最合适的方法便是由他替汉生带领两万金甲大戬士进行最后的收尾,汉生则与大公子一道回到王城,这才保险一些。

    可惜吴涯并不知道金甲大戬士的种种,唯有汉生亲自在战场上,才能控制这批战争机器,汉生与这些金甲大戬士距离越远,对这些金甲大戬士的控制就越低,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回王城。

    之前虽然莲心与乐飞曾与金甲大戬士一同战斗过,却同样也是受汉生的控制,况且当时却只有三千之众,如今是足足两万人。

    汉生有些犯难,若按照常理的确是吴涯提出的方法最合适,可眼下现状如此,对于汉生而言,最有利的办法就是吴涯回到王城,只是如何回去,商朝是否同行,宫中如何平衡,这又是一个问题。

    王后与吴涯的关系,说起来亦是复杂,尤其是已故的惠美人与王后的水火不容,大将军府与丞相府之间,也隐隐有对峙之势。

    汉生正头疼,神屋的声音传来,“你想想那个褐色盒子里的那些帛信。”

    神屋这么一提,汉生眼前一亮。

    褐色盒子里的那些帛信,以及之前提到过的惠美人与大将军府的种种故事,以及之前和平南侯的事情,让她顿时有了思路。

    汉生自然知晓,陈近南是前北戎王留下的耳目,与襄侯和耳卫关系匪浅,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情报自陈近南手中传来,但是同样不可小觑的还有大将军府,以汉生对吴涯的了解,此人心思细密,带兵亦是稳健之风,从不会让自己陷入陷阱,除了这一次的意外。

    只有像平南侯那种蠢货,才会在与人通信时留下如此多的证据或者把柄。

    吴涯断然不会出现如此疏漏,但是那些密信依然源源不断传入了北戎王的寝宫中。

    这足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吴将军一心为国,孤答应你便是。”汉生最终还是同意让吴涯留在军中。

    准了吴涯所求后,汉生将乐飞找了来,将乐飞手中的兵权重新交给吴涯,转而让乐飞带领五千北戎新骑兵和五千金甲大戬士,之前的军令任务不变,骑兵依然是以游击战为主,金甲大戬士则可以有多重用途。

    而吴涯的两个儿子,则让汉生找了个理由打发回了王城。

    吴涯也明白汉生的意图,并没有反对,反而态度和汉生一致。

    离赣关收复的过程比汉生想象的更久,但是还是在一个月之内便解决了战斗,收复离赣关之时,所有的北戎军全部欢呼雀跃,为首的吴涯与乐进以及一些年轻将领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包括离赣关边军在内,全军解了酒禁,大醉三日。

    除了,金甲大戬士。

第二零九章 得胜还朝(下)

    不过没有人意外。

    这一只近乎冷酷的军队可谓真正名声大噪,不止是北戎,包括晋军都为这只军队的惊人战斗力胆寒。

    几乎每一场有金甲大戬士参战的战斗,伤亡比都超过了一比十。

    而且据少数幸存者带回去的消息,北戎这一群金甲大戬士,仿佛永远也杀不死,甚至有一些被砍掉脑袋的士兵,死后依然能够凭借身体本能战斗,直到彻底失去战力,才会倒下。

    关于金甲大戬士的一些传言开始传开。

    这是一群战争机器,不说话,不喝酒,不吃不睡,冷静,精确,高防御,杀伤力极强。

    他们几乎什么都不做,除了杀人。

    晋军此番大败以后,肉痛不已之下,也彻底打消了吞并北戎的念头,不得不派军前来商量求和一事。

    关于求和一项,汉生欣然同意,不过并未亲自商谈求和一事而是独自回了王城,另外派遣了使者与晋朝使者洽谈,奉命从王城中来的正是公输端与陈近南。

    一场大战下来北戎仍然剩余六万兵力,去掉一万五千的金甲大戬士,还剩四万五千,对比晋军接近三十万的战损,简直是大捷。

    剩下的五千金甲大戬士当然不是阵亡了,尽管在战场上都掩藏地很好,金甲大戬士在后期基本上独立出战,且清点尸体一类的事情皆是自己解决,并未动用其他军队或者后勤人员,五千枚重新化为金豆的金甲大戬士也被汉生小心收好,等待下一次使用。

    “这些金豆子反正已经失效了,你收起来再重新修复耗费的灵体更多,你又是何必。”神屋不由劝道。

    汉生道,“这件事情我暂时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若是任由这些金豆散落在战场上,被有心人发现端倪总是不好。”

    神屋无言,“此事本来就藏不住,会阵法的并非只有你一人。撒豆成兵虽然罕见,总归有人知晓,尤其是晋朝当年那批人,比如和南宫秋水一样辈分的老怪物,还有那个一直没有再出现的射手。有见识的阵法师都知晓,晋朝不可能不知晓。那些个老东西,哪有一个简单的。”

    说起久违的几个名字,汉生神色一动,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巨墨门的悠久历史,想来也有几个神秘人物在背后。

    算算时日,如今与晋祥三年相比,也不过相隔三百年而已。

    汉生有一种直觉,这个射手与巨墨门肯定是脱不了关系,她却隐隐感觉到此事与潘芷云有关,但是针对的人并不是她,也不是北戎。

    晋末朝前推三百年,晋朝还算强盛,如今在位的晋宣帝虽然是个败家子,满心开疆扩土动辄与邻国开战,胜仗的确没少打,只是扩充的疆域少得可怜,钱也没少花,几乎把前几任晋帝攒下来的继续打了个精光。

    他的儿子晋武帝倒是雄才大略,不论文治还是武功,都远超如今在位的晋帝。

    除了一段与南海观音宗弟子的孽缘,可谓完美。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如今汉生关心的,还是眼下王宫里的事。

    还朝以后,汉生几乎第一时间召了定北侯商斌前来上书房。

第二一零章 商讨联姻(上)

    商斌一如既往的稳重,这一次回来汉生觉得他比以前更加长进。

    半年前看上去还是小孩子模样,如今已经长高了一截,虽然商斌如今也才九岁,不论是谈吐还是行止都渐渐脱离稚气,倒是真有一些王室公子的气势在了。

    战争给人的成长始终都很大,包括十一岁的商朝,除了个子猛长之外,跟在汉生身边参战以来,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多了一分军人的坚毅气质。

    自己的二位公子,都很不错。

    商斌缓将汉生出战的数月以来王城中发生的事务向汉生汇报,口齿清晰,条理分明,所奏对之事皆有章可循,一切看上去风平浪静。

    原本应该是由辅佐商斌监国的公输端来向汉生转述,不过公输端此刻与陈近南正在前往离赣关与晋朝使者商谈的路上。

    晋朝这一回诚意倒是给得十足,丞相亲自前来议和,所以汉生派出公输端也是理所应当。

    一万禁卫重新归了征南侯手中,交接也相当顺利。

    这些天内王城整体相安无事,就连陈近南送入宫的秘密帛信也没有记载什么特别的事,唯独一事,就是王后与公输端的联系变频繁,其他并无异常。

    战事结束,北戎面临的压力骤减,汉生也很是满意,见二位公子虽皆已封侯却仍然同住在公子府,大笔一挥直接下令为二位公子在王宫在开府建衙。

    至于费用,尽管目前是记在户部的账上,不过汉生已经将它自动划到该由陈近南解决的事中,只等议和归来。

    自汉生回来以后,王后依然如往常一般端庄安静,却又和以前不同了,对汉生似乎比之前…冷淡了些。

    原本久别重逢,汉生准备安抚一下王后,王后虽也如同以前一般谢恩,神色也一如往日,汉生却直觉感到王后这一回并不是太在意她是否归来,这让汉生略有费解。

    “北戎十三陵中,我的陵墓也该开始筹划修建了。”

    除了每日批奏折,汉生每日空闲时间都在兴致勃勃按照穿越来北戎之前,在墓地中见到的陈设与规划画出一幅图交给襄侯,尤其标出了石室以及石门的设计。

    画好石门中间的龟壳,汉生忽然愣了愣神,画石门四角的四条蛇之前开始疑惑。

    她已经知道石门上的龟壳代表的是神屋,可是石门四角上的无花果树和蛇又是什么?

    汉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是勉为其难地将无花果树与四条蛇画下来,然后在石室内棺材上方的天花板长了一只眼睛。

    这只眼睛,又代表了什么?

    汉生一联想到那只眼睛,心中忽然生出一股诡异的感觉。

    当晚汉生做了个梦,梦到了很多人。

    他们从地底爬出来,也不动,只是静静看着她。

    第二日一早,汉生照例上了朝,如今朝中大体平和,没有出什么乱子。

    停战以后兵冶司的进展不如以前那般突飞猛进,还是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不再每日昼夜不停歇制造军械,主要的钱都投入了几项新兵器的冶炼,还有就是防具的锻造。

第二一零章 商讨联姻(下)

    李司曾经来求见过汉生,意思是想要研究金甲大戬士身上金光闪闪的盔甲,前来征求汉生的同意。

    汉生当然没有同意,只是给了他几卷新的防具兵器锻造图。

    回师以后,金甲大戬士这只功劳最大的军队被汉生安排回了他们的大营,从此再没有出现过。如同消失了一般,众人反倒对这一支无往不利的神兵更为好奇。

    尤其是当汉生对这只军队没有任何的战后封赏,除了乐飞之外,也没有任何金甲大戬士军中的将领得到晋封,引得传闻四起。

    其他军中传来的小道消息称,金甲大戬士乃天降神兵,乃北戎王梦中所得,因北戎危难特来相助,自然与凡人不同。

    也有好事者不怕死悄悄探入金甲大戬士所在的营区,却一无所获连半个人影都不曾看见过,又传出一个传言说,金甲大戬士是和镇墓湿奴一样的存在,王上修炼秘法用尸体所炼制,杀伤力惊人。

    这些消息总是在民间传得飞快,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直传到了王宫中。

    汉生听完以后哭笑不得,不得不命人抓了几个造谣的,渐渐将谣言平复下去。

    “战力太显眼了也不是好事。”汉生一边在上书房批阅奏折,一边叹息道。

    “王上何苦在乎那些闲言碎语的,那些人就是太闲,给他们多找点事做就不会议论了。”莲心在一旁侍候笔墨,笑道。

    他看得出来汉生并不是真的烦恼,也并不畏惧流言,只是多多少少有些不便。

    至于晋朝那边,金甲大戬士的事情经过这一战,想必也心知肚明。

    晋朝对于议和的态度如此友好,特意派遣晋朝丞相前来详谈,未尝没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边牧与大凉州冲突渐起,时不时便打上一仗,频率比北戎还要频繁,这也是为何晋朝此战惨败后不打算再与北戎起刀兵的缘由。

    北戎苦寒之地,疆域相对晋朝狭窄不说,再往北上便是更为荒芜数千里无人际的冻土,千里冰封冷到不行,别说人烟了,就连树木和活物都少,比边牧以西的大荒漠更为恶劣。

    即便是雄心壮志想要开疆扩土的君王,也不会将目光放在这一片土地上。

    晋朝哪怕此战大胜,北戎就此灭国,也就到此为止,不愿再行北上。

    好在这一仗打赢了。

    可以说这一战,至少为北戎争取了三十年的喘息之机。

    双方和谈的进展同样源源不断从离赣关传往王城,汉生手中正是一卷刚传回来的奏折,由公输端所上。

    洋洋洒洒一大卷,大意就是,晋朝与北戎虽然有了一次不算愉快的冲突,但是事出有因。

    现在仗也打完了,矛盾冲突就让它们过去,从此愿与北戎交好。

    为表示诚意,还愿以嫡亲的三公主与北戎的大公子结为姻亲。

    汉生冷笑一声。

    姻亲?

    醉翁之意不在酒,明摆着的事。

    尤其是,晋帝如今嫡亲的三公主今年十三岁,比商朝还大两岁。

    汉生洋洋洒洒写下一封回信交给莲心,由信使千里传书送回离赣关。

第二一一章 王宫之变(上)

    回信的内容大意是,公子尚且年幼,不宜太早成家,她本人倒是挺喜欢美人的。若晋帝不介意,不妨成人之美。

    而这封信送出仅仅半日,王后便来求见了。

    “妾身见过王上。”王后进入上书房后,依旧端庄向汉生行了礼,汉生也如同往日一般亲切地将她扶起身来。

    表面不动声色,汉生却能够明显感觉到王后心情的不悦。

    妩心已经奉了一杯热茶递到王后面前,王后潦草抿了一口,视线回到汉生身上,正欲开口。

    汉生提前开口了,“孤与王后也有数日未见了,今日王后前来求见,不知有何事?”

    王后顿了顿,果然不出汉生所料地问起了议和之事,不过只字未提联姻二字。

    汉生心下了然,故作不知,兴致勃勃与王后说起了休战议和以后的规划。

    主要提起的是国馆的建设,兵冶司的研究,与新兵的训练,绕着圈子就是对联姻的话题只字不提。

    二人聊了好一会儿,汉生依然一副极为耐心的样子。

    到了后来王后脸色有些不好,一直在犹豫,咬着牙欲说还休。

    最终还是王后开了口,“王上,妾身听说,晋朝有意与北戎结为姻亲。”

    汉生反问,“不知王后从何而知?”

    王后一笑,温言道,“妾身听父亲说的。”

    汉生点点头,“难怪,丞相大人正是主持战后议和之人。”

    然后说道,“不错,晋帝有意将一位公主许给征南侯,不过孤已婉拒了。”

    王后笑道,“说起来朝儿如今已经十一岁,也已经开府建衙,的确是时候定下一门亲事了。”

    “王后是觉得孤应该答应此次联姻?可是晋帝的公主已有十三岁,比朝儿还大两岁,不大合适吧。”

    王后道,“大两岁而已,毕竟是我北戎与晋朝之间的姻亲,又是嫡公主,晋帝的亲女儿,身份与朝儿倒也相配。若是因此耽误和谈进度,岂不误事?”

    “王后有心了,照此说起来的确不失为一桩好事,不过既然结为姻亲,晋朝嫡公主若与孤为妃也未尝不可,亦不算委屈了她的身份。”汉生缓缓道来。

    王后这才大惊,“这。。。”

    堂堂晋朝公主嫁入北戎,虽是嫁给北戎最尊贵的王,终究是为人妾室,远不如嫁给一位公子为妻,未来还有可能当上王后。

    晋朝怎么可能会同意,说不定还会恼羞成怒。

    “王上三思!如此回应,很可能会引起晋朝不满。”

    “孤身份尊贵,他能有何不满?就算晋朝恼羞成怒,”汉生更为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气定神闲,“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王后看着汉生的神情,满脸不可置信。

    这还是那位温润的北戎王吗?

    是她属意多年的心上人吗?

    “晋帝若是不满,大可派兵再来攻我北戎,孤何惧一战!”

    随后语气又缓和下来,“至于朝儿的婚事,孤自会留意,包括斌儿也是。”

    王后停顿良久,才一字一句道,“王上既然已下定决心,妾身也无话可说。妾身。。。告退。”

    王后白着一张脸离开了上书房,一路上魂不守舍。

第二一一章 王宫之变(下)

    妩心送了王后离开上书房,殿内又只剩下汉生一人。

    “你这样可算是与王后撕破脸了。”神屋从龟甲戒指中显形,看着汉生道。

    “早晚的事,无所谓。”

    “这倒是,不过,你当真要娶那晋朝的公主?”神屋的语气陡然变得八卦起来。

    “当然不是。只不过是试探一下王后的反应。”汉生愉快地喝完整杯茶,这才让妩心从殿外入内将茶杯撤走。

    “你就不怕万一晋朝同意了?”

    “不会,主持和谈的人是公输端。”汉生很笃定,伸了个懒腰。“想必你也看出来了,王后原本的意图可并不是促成这桩联姻。”

    神屋道,“是啊,没想到你说了那样的话。反倒将了王后一军。”

    汉生这才轻叹一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夫妻之情与舐犊之情之间若有抉择,终究难为情。”

    神屋也叹,“但也可见,王后对你还是有情的。”

    “无情比有情好,至少决断的时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