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阵法师穿越日常-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太医明显与妩心已经是老相识,且经常为王上号脉,见妩心发问,他迟疑良久道,“王上兴许劳累过度,只是从脉象看来,脉搏有力平稳,并无大碍啊。”

    江太医的回答让妩心稍微安心,却又有点不安,“王上既然无碍,何以吐血后昏迷不醒?”

    “这。。。大约是近日琐事劳累,心绪不宁所致,且先为王上开一副补血安神的药。”

    江太医如实回答。

    “有劳江大人。”

    莲心入内,妩心见他走来悄声问道,“需要禀告王后吗?”

    “此事瞒不住多久,迟早是要禀告王后的。”莲心看了一眼正在帛书上写安神药方的太医,神色复杂道。

    “可是王上几日前曾明确吩咐过,若出了事,须得瞒着王后。。。”妩心犹豫。

    “纸包不住火,太章宫里的事外头多少双眼睛盯着,王上一向勤政,日日早朝批奏折从来不断,若是在太章宫不醒,极限也就瞒两日。”

    莲心也知道,汉生与王后之间一直隔着一层什么,坠马醒来以后王上曾反常地对王后有过亲近,却还是如往日一般,渐渐疏离。

    “王上既然有此吩咐,想来对此事早有预料,既然没有进一步的准备,想来不会昏迷太久。”妩心分析道。

    王上既然吩咐过,身为奴才便只能遵守,何况她二人还是王上最信任的宫人,日后固然瞒不住也罢,只要有醒来的一天,但凡知晓他们二人未曾听命,下场可想而知。

    “咱们只管做好咱们的,等王上醒来便是。”

    莲心思路快速闪过,之前因为汉生骤然昏迷而暂起的慌乱消失,逐渐恢复往日的镇定。

    汉生眼前是一片混乱,仿佛来到一个深深的墓室下,她在空中飘着,却见到了自己的身体躺在棺中的模样。

    石棺中的她穿着银色盔甲,地上散落的是一把百炼刀,正是兵冶司为她新造的那把。她的额头上还有一块已经结了血痂的伤,像是撞上石棺的棺盖所致。

    这一幕,莫名让她觉得有些荒谬。

    忽然,她看见一个骷髅扑向了她的“身体”。

    汉生本能想要去阻挡,直接冲了过去挡在骷髅之前,却没有任何效果。

    骷髅直接穿过空中的她,跳入了石棺,一直手骨已经碰到了她的脸颊,想要刺破面部的皮肤。

    汉生似有所悟,飘过去,躺在石棺内,将自己的身体与石棺中的身体重合,尝试着移动。

第二零零章 往生之法(下)

    汉生的身体与是石棺内躺着的躯体完全重合,在姜欲划破她皮肤时,一拳打过去将她的手骨打散。

    汉生睁开眼睛,记忆却很模糊。

    之间一群黑影一般的东西冲入了石室,瞪着猩红的大眼睛,如狼似虎一般扑向姜,对着她的骨头狠狠啃了上去。

    姜挣扎不及,也没有得到汉生的鲜血,盲目挥舞着自己的手臂试图驱赶这些影子,甚至来不及捡起自己的手骨重新拼接完整。

    这一个个的都太邪门了。

    姜心中暗恨一声,想着脱身之计。

    原本在墓穴中,不死的她颇有一些优势的,只是这个诡异的北戎王石室中,她的力量被大幅度削弱。

    年稷尧不知道用和阵法召唤出来的一堆怪物本就让她感到一阵阵危险恐慌,原本想用汉生的血来给自己迅速补充能量,偏偏汉生又在最关键的时候醒过来。

    原本以年稷尧和汉生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轻易将她的骨架击散,却硬生生有了如今的效果,姜心中一阵哀嚎,死倒是不至于,只是对目前的情况有些无所适从。

    汉生看着四周,双目无神甚至透着一丝茫然,这是一个明亮的石室。

    一个手臂流血的小女孩在重重黑影的环绕下走了进来,见到汉生呆立坐起的样子却是一愣,很快给出一个笑脸,“师父,您醒了?”

    师父?汉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先一步做出反应,喊出一声“稷尧。”

    话音一落,汉生头脑忽然涌入大量的信息,接踵而来关于晋朝的记忆以及北戎的记忆如同两股汹涌的河水汇聚在同一条原本就拥挤的河道,堤坝被瞬间摧毁。

    汉生脸色骤然苍白起来,额角的疤痕疼痛发作更为明显,最终,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王上醒了!”妩心发出一声刻意压抑后的惊喜呼声,让意识朦朦胧胧的汉生睁开了双眼。

    妩心的声音不是很大,莲心听得却很清楚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满脸发自内心的笑容入内迎接汉生。

    汉生缓了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

    看着眼前熟悉的两张脸,汉生情绪一下子舒缓过来,“孤睡了多久?”

    莲心回复,“一日半。”

    汉生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四肢和脖子,江太医已经拿着诊箱前来为汉生号脉。

    “那还好。”汉生松了一口气道,将手伸出,让太医细细切脉。

    “王上既醒来,便已无大碍,微臣为王上开两服补身子的药,一日服一剂即可。”

    太医细细切了两回脉,反复确认以后十分谨慎地给出结论,同样面露喜色。

    妩心与莲心闻言,原本发青的眼圈下也露出笑意。

    “既无事,摆驾,孤去上书房批奏折,躺了一日余,想必要处理的事不少。”

    说着汉生从床上起身,她想起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

    “王后娘娘,您不可擅入。”太章宫门口传来一位内侍焦急又略有惊恐的声音。

    “吾王有恙,本宫身为王后,理当前来探望,你一个小内侍,竟也敢拦我?”

第二零一章 一梦轮回(上)

    王后的声音不似以往那般平易近人,面对这些宫人内侍时,多了一分疾言厉色,显得格外威严。

    内侍苦着脸也不敢拦,跟着王后的步子一步步来到寝殿门前。

    王后深吸一口气准备推门而入时,殿门却自内向外打开了。

    正是汉生穿着寝衣,外面简单披了一件黑色长袍,亲自开了门。

    汉生似笑非笑看着王后,“是孤不好,得王后如此挂念。”

    王后的表情出现了一瞬间的不自然后瞬间恢复如常,盈盈下拜,“王上恕罪,妾身见王上昨日整日未出太章宫,如今前朝战事紧迫,挂念心切才擅闯王上寝殿。”言语殷切透着担心。

    “关心则乱。”汉生笑着扶起拜倒在地的王后,拉起她的手,没有丝毫生气的模样。

    王后小心看了一眼汉生的神色,放下心来。

    “孤正欲往上书房,王后可欲同去?”

    汉生丝毫没有邀请王后进入太章宫寝殿的意思。

    果然王后想了一下,勉强笑了一下便拒绝了,“王上既然无碍,妾身便心安了,不打扰王上处理政务,先告退了。”

    汉生脸上的笑意不变,目送王后出宫后,在莲心的陪同下回太章宫换衣服穿戴整洁后,去了上书房。

    果然是堆积成山的奏折,汉生有些头大,还是耐着性子坐下,按部就班看起来。

    只是仪态不如以前那么笔挺,批着批着就开始斜倚着靠椅,一旁侍候笔墨的莲心眼观鼻鼻观心,视而不见。

    效率一点也没有减慢,御案上满满的奏折全部批阅完毕,花了不到三个时辰,甚至速度比平时还要快。

    聚财庄的钱毫不犹豫全部投入军费,新兵的训练也提上日程,兵冶司的新兵器研究暂时停了下来,汉生让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现有武器的制造上。

    诸多繁杂之事,汉生今日处理起来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果断,几乎不多加思考。

    莲心静静退出殿外将批阅完成的奏折带走,妩心在殿外静候,上书房内只剩下汉生一人。

    汉生在自己座位上伸了个懒腰,懒洋洋地看着御案左面墙上挂着的北戎边境图,摸了摸从太章宫出门前特意在左手小拇指戴上的龟甲戒指,“北戎此战胜负只在五五之间。晋朝若要派兵,绝对不止二十万。艰难啊。”

    话题虽然沉重,语气却显得很轻松。

    “那也没法,国力所限,你只能尽自己所能了。北戎之于晋朝,五成胜率已经不小了。”

    “我要继续制作‘撒豆成兵’,确保此战能胜。”

    神屋惊讶,“你不要命了?”

    “若要回去的话,我目前能想出的最快办法好像只有死。做一万个撒豆成兵尚有十五年寿,那我便做两万个。”汉生托腮。

    无人见到汉生此刻的动作,若换了妩心或者莲心,定会惊讶他们的王上竟然会做出这样扭捏如女子的姿态,戒指里的神屋自然也无从得知。

    “你说呢,龟壳子?”

    话音才刚落,汉生清晰感觉到受伤的龟甲戒指一震,熟悉又雀跃的声音传来,“汉生,你恢复记忆了?!”

第二零一章 一梦轮回(下)

    “惊不惊喜?”汉生轻笑了一声,清晰感觉到神屋的愉悦心情。“所以你要帮我。”

    “我如何帮你?再者,你何以如此笃定只要你身死,便能回到过去?”神屋道。

    “只是猜测,我刚才吐血昏迷之时,见到了一具奇怪的骨头架子想要吸我的血,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姜。”

    “那又如何?”神屋耐心问道。

    “如今的我,并非是在幻境,也并非是在现实。那么我在哪呢?”汉生反问道。

    神屋凝神思考,“应是八部轮回。”

    “或者说似乎过去的历史。”汉生沉吟,认同了神屋给的这个解释。

    “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只是我暂时还不知道改如何面对这样的结局,或许我死了便是结局。”汉生道。

    “不论是晋史还是北戎的史籍,都未曾详细记载这一战。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依据晋史中所书,大败于北戎的战役只有一次,损失是十万之众。说明这场仗赢的应该是晋朝。”神屋道。

    “那在我恢复记忆之前,你为何不告诉我?”汉生有些无语。

    “正如你所言,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就如同你来之前的北戎王,或许在那一次狩猎坠马遇刺时便已经死了。”

    “既然我来到这个时空,一定不是偶然。而且北戎十三陵内,姜带我来的这个墓,是我身为北戎王的墓。”

    “与姜何干?”神屋不解。

    “我将其视为命运的安排。”汉生道。

    “姜既然能够千年不死,能够念念不忘来到这个墓,我猜我也不会死。或许,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还原这一段历史。”汉生想了想,给出自己的答案。

    “个人之见而已,你何须赌这么大。若并非你所想,岂不枉死?”神屋皱眉。

    “你说那个小书房是《八部轮回》的第二层,是么?”

    汉生忽然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神屋猝不及防,“嗯”了一声。

    “那为什么我见不到你?我记得以前,每一次我进入《八部轮回》时,都能见到你。”

    汉生声音悄然变高,问道。

    神屋语塞,自知失言。

    汉生摸了摸手中的戒指,叹道,“其实那里是第三层,是不是?”

    “你好像有事瞒着我。”汉生抚摸着手中的龟甲戒指,轻声道。

    “我没这个必要。”神屋亦是心平气和。

    “你一定有事瞒着我。”汉生这一回语气很笃定。

    神屋再一次沉默。

    “出来吧,不要再藏了。既然我都知道了,你又何须隐藏。”汉生叹了口气。

    龟甲戒指散出一阵蓝色雾气,一袭青衫的男子出现在汉生眼前,弯弯如女子般婉约的柳叶眉很是好看,正是神屋。

    “你瘦了不少。”汉生看着显形的神屋,评价道。

    “嗯。”神屋并未对这个问题多做纠缠。

    “所以接下来,你要帮我一起制作撒豆成兵。”

    在神屋略带无奈的点头中,汉生露出一抹诡计得逞的笑容,“在这之前,你先告诉我,到底瞒着我的事到底是什么。”

第二零二章 大战一场(上)

    秋收过后,果然不出汉生所料,离赣关外告急,大批晋朝军队来犯。

    汉生即刻点兵,浩浩荡荡的七万大军前往离赣关,与离赣关的守卫共计十二万人马。吴涯与其子共领兵七万,乐进共领兵五万,迎战晋朝大军。

    汉生以及二位公子坐镇北戎王城。大公子商朝嚷嚷着想要随军一同去前线打仗,被汉生断然拒绝。

    战况进行得很焦灼,探得敌情以后,离赣关的军队愕然发现,晋朝此番前来北戎的军队有足足三十五万之众。

    斥候传回晋军情况以后,原本就很紧张的情势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不安。

    打了几场小仗,双方都很谨慎,各有胜负。

    秋日里干燥,北戎的风又格外干冷些,汉生嘴角已经起了泡,但她没有心思搭理这些。

    汉生苍白着一张脸,看着每日流水一般从前线传来的战报,并不是很满意,这些战报比干燥的天气更让人上火。

    今年秋收几乎所有的粮食全部投入了这场仗。

    按照汉生的计算,换上新式斩马与北戎刀的北戎兵,对付三十万以内的晋军不成问题,然而目前虽打了几场仗,伤亡比始终还是和以前以往,维持在一比二,北戎损失了兵力接近一万,晋朝则是不到两万。

    唯一的短板就是,北戎的骑兵太少。汉生仔细分析了伤亡率,得出了这个结论。

    其实以北戎离赣关一带的地形来看,骑兵作战能够发挥的优势不小,只可惜整个北戎的马匹数量实在有限,十二万兵力中,仅有三万是骑兵,包括这一年以来招募的七万新兵,全部都是步兵。

    为此汉生也做出了相应的办法,将《太乙画箴》中的一部分适用于步兵用的阵法记录下来转给吴涯以及乐进。

    后者收下时脸上明显带着惊喜,前者看完以后则是淡淡一笑接过谢恩,不过这已经是半月以前。

    如今的吴涯与乐进正在中军大帐中与诸将商议军事,盯着已经滚瓜烂熟的沙盘上的地形。

    “晋军在离赣关附近各城镇拉成一条战线,自西而东如新月之势欲合而为之,且兵马数量众多,尤其是平岸以西一线,我北戎若要守住离赣关,必得突围才好。”一名副将发表自己的意见。

    另外一名副将指着沙盘上的离赣关,以及离赣关以南的平岸一镇,出言道,“平岸屯兵数最多,此处突围并非佳处。朝西一线同样兵马众多,东线地势较低兵马却不如西线密集,不如从西线下手。”

    陈郑东一笑,“这好办,咱们从西线突围杀过去,末将愿为先锋!”

    吴涯不做声,乐进同样在想些什么,几位副将和将军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等待他们最后的决策。

    乐进开口,“晋军不可能不知地形,明明朝西一线对北戎突围有利,如今晋军形成合围之势却刻意未在西线放置重兵,此事蹊跷。”

    吴涯道,“西线如今所探出的兵马有多少?”

    “据斥候回报,朝西一线平野、郄泽、原丹三镇共有十三万晋军,步兵十一万,骑兵二万。”

第二零二章 大战一场(下)

    十三万人马在西线,意味着东线的人马不少于二十万。力量相对之下的确悬殊。

    和汉生一样,吴涯与乐进对最近的几场小战的伤亡率同样有些不满意。

    毕竟北戎的战力想对以前已经强了不少,虽然一些新兵的经验不及离赣关的老兵,在新型斩马与北戎刀的加持之下也能发挥不弱的战力。

    唯独令人不愉快的就是,每一次上战场时,晋朝都能够摸准北戎的用兵策略,且准备充分。

    吴涯所带的兵并未采用汉生给他的兵阵图,还是按照常规的阵营来应战。在原本的阵营已经训练得比较熟练时,骤然变换新阵,士兵的熟练度会大大降低,在人数已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吴涯更赞同稳扎稳打的策略。

    乐进倒是对新阵法比较期待,也在手底下练过几次,如今几场不温不火的小摩擦下来,有些跃跃欲试。

    “吴帅,东西两线晋军兵力都不算少。咱们或可分兵,按照兵力多寡,我负责西线,你负责东线。”乐进开口,目光注视着吴涯。

    吴涯知道乐进的心思,乐进虽然久在王城担任兵部尚书,带兵打仗同样是一把好手,特点是灵活多变,与他风格迥异。

    乐进指着离赣关西的青羊城道,“我带兵前往此处。”

    青羊城与西线距离最近的平野镇仅百里之遥,有风吹草动的话能够及时反应,与离赣关距离也很近方便互通有无。乐进并未打算贸然深入,与吴涯不约而同的选择相对谨慎的防守方式。

    这样也好。

    趁晋军合围之势形成前,北戎的防御线也要相对做好,离赣关原本的一些防御工事已经相当扎实,关内城内铁桶一般。东线西线以内虽也作了相应准备,却不如离赣关重兵镇守。

    吴涯想了想,同意了乐进的意见。他们二人迟早是要分兵的,不出意外的话他会镇守在离赣关。因为晋军的目的也很明确,虽是合围之势,最终破关直取王城的关键,还在于离赣关。

    商议结束后,乐进毫不含糊带着自己的五万兵马进驻西线的青羊城,再一次侦查完了敌情后开始据守不出,按照汉生给他的兵阵中其中一个“铁锁阵”操练起来。

    此外,几乎每日每夜每时都在加固城中的防御工事,短短半个月就将小小的青羊城变得同样坚固无比。

    此番分兵动静不小,晋军自然也有办法知晓,派兵日日在青羊城门口叫骂。

    可不论晋军如何叫骂,乐进所在地军队始终龟缩不出,足足半月下来,晋军的骂声难听到乐进底下的几个副将都颇有微词。

    原本北戎便是以武力为荣,何尝如此憋屈过?若不是看在乐进过往的不败战绩上,早就嚷嚷起来。

    晋军倒也谨慎,骂得虽难听,却没有任何攻城的举动,象征性的放几把箭例行在青羊城门口叫骂了半个月。

    “将军,咱们虽是固守青羊城,是不是也是守太久了?晋军叫骂实在难听,底下的兄弟们都憋着气呢。”

第二零三章 等待时机(上)

    一位副将看了看乐进的神色,小心翼翼道出,近日以来北戎军队士气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很多士兵都期盼着一战,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