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阵法师穿越日常-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足足三个时辰过去,穿着银色盔甲拿着百炼刀的汉生躺在北戎王石棺里一动不动。

    这一晕真是够久的了,也不知道何时才能醒过来,年稷尧盯着汉生紧闭的双眼以及被石棺撞青的额角,幽幽叹了口气。

    看了一会儿没有任何动静,年稷尧回头,不理会石室大门四角依旧骚动地吐着蛇信子的四条蛇,出了石室门,余光扫过一动不动的姜,按照之前的步法走到墓室边缘,借着昏暗的灯光继续打量着墓室内的三幅壁画。

    第一幅壁画,城墙,高台,天上飞行的人,地上消失的人,底下埋葬的人。

    死人当真能够复活吗?

    除了等待汉生苏醒,年稷尧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个问题。

    石室中,石棺内。

    忽然。

    汉生原本松弛的右手紧紧攥了起来。

    手指压得都有些发白。却无声息。

    与此同时,石室外。

    原本被铁钉板压得血肉模糊的姜鲜血在迅速干涸,被铁钉与尖刀刺破的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变干。

    

    只是一晃神的功夫,汉生额头的疼痛感消失。

    “你怎么了?”神屋的声音再一次传来,听着声音的来源,仿佛是在汉生的门外。

    “无事,刚才看一幅字看入了神。”汉生回答,想了想,又道,“你是在门外吗?我若允许你进来,能做到吗?”

    汉生朝着那扇门走去,试图用手将门打开,无奈左右摆弄了好一会儿,门死死的扣着,就是无法打开。

    “可是这门打不开。”汉生努力了一会儿,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打开,只好放弃。

    “看来暂时还不行。等你能够多看几本书的时候,大约就能见到我了。”神屋苦笑了一声。

    “好吧。”汉生重新回到书桌前的座位坐定,打开第二张纸。

    第二张纸上没有字,而是一幅简单粗糙的画。

    画上的内容是一个长方块,和一把伞。

    这个长方块是什么?

    汉生探究了很久,才看出来是一个石碑,碑上无字。

    无字碑?

    看完这一张纸,汉生身体上倒是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只是纸上的内容让她有些不解。

    此外抽屉内就没有别的东西了,遍看整个书桌,没什么不同。

    紫毫毛笔和她在上书房时所用的一模一样,黑墨与砚台亦平平无奇。

    接下来,看来只有书架了。

    “果真要随手翻一本书?若是一本对我无益的书呢?”汉生琢磨着。

    “不会。念由心生,你拿到的书,必是你需要的。”

    “但愿如你所言。”

    汉生果真随手抽了一本书,打开。

    《兵冶》两个大字窜入眼帘。

    汉生皱皱眉,表情哭笑不得。

    “被你说准了。”

    汉生潦草翻了翻,《兵冶》一书,最前面讲解的冶铁成钢,还有武器锻造,甚至最后还附上了一张矿藏分布图。

    图文并茂,极为详尽。

    汉生清晰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加重。

    果真是好东西。

第一九二章 斩马利刃

    “此书,孤能否带出去?”汉生不自觉间,对自己的称呼都变了。

    “这是你的意识海,自然是不能的。不过你可以把它背熟,等出了意识海以后,再默写下来。”

    汉生略遗憾地点了点头。

    背诵虽然费时,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确是一等一的重要。

    “你无需担心费时,你在书房内呆三十个时辰,在外只会消耗一个时辰而已,你有大把时间。”

    神屋仿佛知道汉生所想一般,适时地给出了讲解。

    “那还好。”汉生心里松了口气,更为喜悦。

    汉生将《兵冶》放在书桌前,忽然像是想到什么似的,重新起身来到身后的大书架子旁,找了一个稍高的角度,抽出另外一本书,打开。

    “竟无字?”汉生一页页迅速翻完整本书,却一无所获。

    整本书上,一个字都没有。

    “这便是了。看来我的猜想还没有完全错。”

    神屋听见汉生的嘀咕,说道。

    “你的什么猜测?”

    “你目前的状态只能看到一本书,虽然这个书房的书很多,却不是一次性就能看完的。”

    神屋很耐心地为汉生解释。

    “原来如此,那孤先把这本《兵冶》背下来。”

    汉生悻悻将那本无字的书放回书架原本的位置,自己回到书桌之前坐定,一手翻开《兵冶》,另一手执了紫毫毛笔,蘸了墨后在宣纸上疾书。

    这是她背书的习惯,写一遍让自己加深印象。

    “其实你不必如此,汉生。你本就过目不忘,看一遍就行了。”

    “既然你说我曾失忆,那边说明我的记忆也没有那么可靠。”一边说着,汉生已经在纸上很快画出了第一页的内容。

    神屋不做声了,似乎被汉生的理论说服。

    四个时辰转瞬即过,汉生揉了揉自己发酸的手腕,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心满意足看着一共写下的数十张宣纸,脸上不自觉露出笑意。

    “可以了。神屋,孤如何回去?”

    “你的确该休息了。闭上眼,想象出刚才那副卷轴的样子,然后想想自己离开即可。”神屋一步步指导。

    “对了,孤只能看见这一本书吗?如何能够看更多的书?”

    “看你的造化了,天机难测。”神屋给出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果然再一次睁开眼,汉生便出现在自己寝殿的书案前,时候才过了一刻钟不到,莲心和妩心仍守在殿外。

    汉生伸了个懒腰,背完一整本书有些疲乏,她该睡觉了,便唤了妩心入内,伺候洗漱就寝。

    疲惫时的睡眠质量总是很高,汉生一觉睡得极沉,险些迟了第二日的朝会,心情却很亢奋。

    下朝以后汉生直奔上书房,将又成了一堆的奏折扒开一边,让莲心找了一堆空白的竹简。

    汉生执笔想了想,执了紫毫毛笔,在竹简最前端落笔:炼钢。

    她将昨日所记下的《兵冶》中关于矿石冶炼的部分一字字写下来,奋笔疾书一个时辰方才停笔。

    足足二十卷竹简。

    汉生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越看越欢喜。

    她唤来莲心,“将这些带去给李司,你亲手交给他。”

    莲心瞅了一眼,正巧看到最头上的《炼钢》二字,弯着身子问,“王上是否留档?”

    汉生这才反应过来,这数卷竹简由她亲笔所写,这类重要的卷宗一般而言不会直接拿给臣下,而是会有专门识字的内侍转抄一份后再交给臣子。

    她想了想,“先拿给李司,告诉他先用着,让他过阵子给孤还来。”

    莲心应诺,抱起二十卷竹简下去了。

    目前交给李司的部分,只是《兵冶》一书的三分之一,汉生打算将其一分为三,一为《炼钢》,只写冶铁成刚的部分;一为《刀兵》,专门写武器锻造的部分;一为《矿脉》,记录北戎乃至整个中土的矿藏分布。

    目前最用得上的,是《炼钢》和《刀兵》。

    看完《兵冶》所书,孙三平的炼钢试验的路子是对的,只是目前没有掌握好的是火力与往铁水里加矿粉的比例,因此只需要稍作调整便好。

    《刀兵》部分,描写了各类兵器冶炼之法以及制造图,以及哪些刀兵适用于战场,其中一种名为斩马的刀颇得汉生欢心。

    斩马是双刃长刀,刀型弯曲如月成钩状,连同刀柄共重二十五斤。书中详尽介绍了此刀对于骑兵所造成的伤害,不论是骑兵或者步兵都很适用,尤其是骑兵,加速冲刺时一刀挥砍下去,不论是砍人还是砍马腿,都极具杀伤力。

    由于刀身轻薄,且双面开刃,唯有练出钢来,才有可能造得出这样的刀。

    北戎三万铁骑,若全部配上这样一把斩马,那杀伤力。。。

    汉生一阵激动的同时,仿佛心中又有一个念头在反对,反对杀戮。

    “刀兵大凶之器,百姓无辜,何必多造杀戮?”这个念头刚刚出现,便被汉生很快压了下去。

    “大凶之器又如何,能保家国便是国器。”

    北戎若要在晋朝打压之下求生,唯有自立自强。

    军事力量强一分,她的底气便足一分,北戎的底气便足一分。

    汉生振奋了一下精神,另外摊开一个空白竹简,又开始奋笔疾书。

    这一次她没有完全将整本《兵冶》的内容全盘复制,而是选择了几种她认为比较实用的刀具,又记录下北戎几个较大的矿藏点,仅仅半个时辰便写完,即便只是摘录,依然洋洋洒洒五大卷。

    看着倒是有些费力。

    若是北戎也有宣纸可用该多好。

    汉生上了心,打算改日问问工部尚书,手底下手否有能人能够发明纸张。

    第三日早朝,李司上奏,炒钢技术研究成功,孙三平亲自为王上打造了一把新的百炼刀献上。

    新百炼刀极为锋锐,汉生命人执新刀与旧刀对拼,旧刀三击而折,新刀丝毫无损。

    汉生欣喜,让李司专职负责兵冶司,为兵冶司总管,孙三平为兵冶司副总管,各赏银三百,北戎的铁矿资源半数交由兵冶司掌管使用。

    当日,又让莲心跑了一趟,将之前所写的后五卷竹简传抄版交给李司。

第一九三章 公子之争

    半个月后,李司早朝时上奏,兵冶司新造一种能斩马腿的长刀,名为斩马,极为锋锐耐用。

    汉生大喜,当朝宣布兵冶司从兵部独立为兵冶部,与六部并重,由李司担任尚书,孙三平升任侍郎,

    自此兵冶司名声大噪。

    随后就是春末的国馆大考与年考。

    大考是北戎各地学子欲往国馆入学时必须参加的考试,年考则是已经在国馆求学的学子,三年期满学成后所参加的考试,两个考试皆是一年一度。

    年考除了意味着学子们能够拿到国馆的毕业文书,名次同样决定了是否能够成为国家的官员。

    大考与年考都分为两榜,文榜与武榜。

    每年国馆新纳三百学子入学,其中武馆二百人,文馆一百人,大考放榜后,榜上有名者即可入学,前三十位为甲榜,后二百七十位为乙榜。

    年考榜单则比大考要小许多,武榜取二十人,文榜取十人。

    两个榜单都会由汉生过目,尤其是大考的甲榜与年考榜单出现的学子人名,汉生都会看一遍。

    今年的两考的题目都很有意思,比如文试部分,陈近南在大考与年考上出了一道一模一样的题。

    “农、工、商、矿诸学,皆用以富国利民,今上以兵冶为重,试详言其得失利弊。”

    汉生看着这个题目,不由失笑。

    这个陈近南倒真是个妙人,兵冶一事或许朝野有少许人反对,终究不敢发声,这些人的意见也不算重要。

    想要知晓北戎青年们对兵冶一事的看法,这群年少的学子的答案便是最好的入口。

    包括文试其他的试题,也皆是他与国馆祭酒共同议定,都很切合时政要点。北戎并不避讳学子了解朝政之事,毕竟这群人是北戎朝堂的未来,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卓越的能力是必要的。

    大考与年考的榜单已经送到了汉生的上书房。

    汉生打开榜单,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大考甲等榜单中,刘墉赫然在榜上,名列第五。

    “此刘墉与孤上次国馆所见,可是同一人?”汉生问莲心。

    莲心躬身,“正是。”

    汉生哦了一声。

    刘墉的底细她早已经让莲心调查清楚,土生土长的北戎人,身份家世都无比清白,为人口碑才干倒还不错,只可惜晋朝的谍子。

    “既然他要进国馆,便如他所愿。把线放一放,诱饵养肥了以后,说不定能钩上一条大鱼。”汉生道。

    莲心躬身称是,眼角的皱纹因为笑容显得更深。

    妩心入内,给汉生呈了一个蓝色的香囊,说是王后亲手为她和二位公子各做了一个,春末夏初最适合戴,今日正好送来。

    “王后心思细巧。”

    汉生赞了一句,收下香囊,随手佩戴在身上。

    “准备一下,孤去一趟公子府。”

    汉生忽然想起,王后前两日又一次有意无意提起过的二位公子的课业,便动了念要来看看,一路也没有乘坐轿辇,直接走着去了。

    “斌儿,就你一个人在吗?你大哥呢?”

    汉生进入公子府大门,首先进了商朝所住之处,发现空无一人,便来了商斌的房间。

    虽然二位公子下了学,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用午膳的。

    汉生进来的时候,商斌正在书房的桌案前,拿着一支笔在帛书上写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见了汉生,欣然搁下笔前来行礼相迎。

    “儿臣见过父王。王兄策马去了,此刻不在府内。”

    商斌跪地规规矩矩给汉生磕了头,抬起头不疾不徐说道,看着汉生的眼神亮晶晶,孺慕之情满满。

    汉生笑着将他一把抱起,到书房前的椅子上坐下,让商斌坐在腿上。

    “来,给父王说说你今日都学了些什么。”

    商斌这才笑起来,扬起小下巴颇为得意道,“儿臣会写策论了。”

    “哦?斌儿如此厉害?快给父王瞧瞧。”

    商斌一骨碌从汉生腿上滑下,从书房后的架子上掏出一个木盒,盒中放了接近十卷写得满满的竹简。

    他将这些竹简拿出,放在汉生面前的书案上。

    “父王请看,便是这些了。”商斌小小的声音传来,笑得眉眼弯弯。

    汉生打开一看,映入眼帘四个娟秀小字,“兵冶要略”。

    原本只是笑着随意看看的汉生不自觉被这四个字吸引住,开始细细看起竹简。

    商斌则趁着汉生看竹简的功夫,悄悄对身边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

    小内侍心领神会,斜觑了一眼汉生后,悄无声息退出了房间,朝外飞奔而去。

    汉生认真看完了所有十余卷竹简,问商朝,“这十余卷,全是你自己写的?”

    商斌用力点头拍了拍胸脯,“全是儿臣自己想的。”

    “你为何会想到这些?”

    汉生看着商斌的眼睛问道,她很不希望商斌是在骗她。

    “父王曾下令设兵冶司,那时儿臣便有所感,兵冶一事原属于工部管辖,父王却下令在兵部增设兵冶司,由李司掌管,得父王如此重视,必然对我北戎很重要。于是儿臣开始关注兵冶一事,尤其是父王亲征以后,我与大哥在王城内等待父王那段时间常常见到战报传来,更感觉兵力于国的重要,陆陆续续写下一些见解。”

    “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你比朝中许多大臣要强了。”汉生见商斌目光坦诚,语气沉稳,不由赞叹。

    “父王过奖了,儿臣才疏学浅,这只是一些笔下空谈,儿臣只愿多学些真本事,有一日能够为父王分忧。”说着商斌似乎想到什么,连忙补充,“儿臣这些皆是课余所写,太傅所教课业不敢耽误,儿臣已学完了《列国传》,太傅新教了《大学》。”

    “好孩子。”

    汉生笑得欣慰,摸了摸商斌的脑袋,商斌低下头,显得很谦虚。

    汉生又四顾看了看房间内的陈设,商斌的书房布置得十分简单,除了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景,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占地最多的是书案后满架子的竹简和帛书,再就是不远处的一个小榻,小榻上还有一床锦被。

第一九四章 捉襟见肘

    见汉生盯着小榻望,商斌颇为不好意思的说,“有时候儿臣看书看得晚,懒得回房便歇在书房。”

    “你这孩子,读书虽好也要注意身体,你还年少,可不能熬坏了。”

    “儿臣记住了。”商斌低头轻声道。

    “你这房间也忒俭省,不像是公子派头,倒像是穷书生。”

    “大战在即,能省则省嘛。”商斌悄声嘀咕了一句,尽管声音很小,汉生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

    “哦?你何以见得大战在即?”汉生饶有兴致地问。

    “儿臣猜的,离赣关的人马未还朝。”商斌给出理由。

    “你还小。”汉生笑着拍拍商斌的肩。

    二人闲谈了一小会,一个小身影风风火火入了书房,正是满身大汗的商朝。

    “舍得回了?孤前来看看你们,倒要等你有空来接见了。”

    汉生看了一眼商朝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有人报信后急匆匆跑回来的,起了调笑的心思,故意不冷不热来了句。

    果然一顿话下来,商朝吓得不轻,连忙跪下磕头道,“父王息怒,已然下了学,儿臣…儿臣只是…”

    “王兄见父王亲征以后,对父王在战场上的英姿很是敬仰,决心好生修炼武技日后保家卫国,是以下了学便去练习骑射。”

    商斌已从汉生怀中离开,朝前去和商朝并排。

    商朝见商斌为他说话,连连点头附和,对商斌报以一个感激眼神。

    “是啊是啊,正是斌弟所言。儿臣是去练骑射了。”

    见两个公子都紧张起来,汉生这才将脸上的严厉之色收起,露出一丝笑意,“行了,起来吧,久跪伤膝。”

    商朝如蒙大赦一般,在商斌的搀扶下站起身来,看着汉生,仍有些惴惴的。

    “朝儿,今日孤来考考你的课业。”

    汉生说完这句话以后,商朝稍微松了的一口气又提了起来,变得支支吾吾。

    。。。。。。

    “岂有此理,你学学你弟弟,你比斌儿提前入蒙,如今他早已学完《列国传》,知其然与所以然字字详熟,再看看你!这几日好好将文章读通,孤还要来考你!”

    汉生一双眉头皱得紧,将手里的竹简一丢,明显对商朝的对答很是不满。

    读书文章相比起来,商斌优秀出商朝太大一截了。

    一时间房内气压有些低,汉生看着抓耳挠腮的商朝和低头不语的商斌,心中有了底。

    她没有再说话,直接回了上书房。

    春耕过后便是紧锣密鼓的征兵,北戎已经征了新兵五万,且还在进一步招兵买马。

    晋朝姗姗来迟的使者与陈郑东在平岸进行交涉,双方在汉生的授意下暂时达成和解,北戎象征性赔偿了晋朝一些铁矿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