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朱瞻基来说,海军初建,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三大舰队的第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六分仪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有了这个行船的利器,大明舰队在大海中的行动,第一次不用再受到夜晚的影响,行船的精确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通过这次的三军联合行动,大明水师也对整个东海海域,包括朝鲜海域的水文情况有了详细的记录。

    这些水文记录对于今后大明海军的行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现在控制了整个海军的人事和指挥大权,但他在海军的威望,却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这种海军力量的质的飞跃,这种带着整个海军胜利的节奏,才是他真正确定自己威信的过程。

    “殿下,杨千户求见。”

    朱瞻基看了看下首坐着的郑和与京城来的特使马琪,笑道:“宣……”

    不背着郑和接见杨章德,也是因为朱瞻基对郑和现在是越来越信任了。

    虽然这次出征,朱瞻基一直在各方面压制着郑和,这是因为郑和的仁爱之心。

    但是现在战事结束了,屠杀之后需要安民,这个时候,郑和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朱瞻基要返回京城,但是现在已经攻打下来的济州岛和对马岛他当然不会放弃,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坐镇。

    不论是安抚两岛的民众,还是与朝鲜和东瀛两国打嘴官司,郑和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常年四海纵横,郑和整个人有一种大气的雍容,如今越发不屑在宫中的蝇营狗苟。

    距离下一次出海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郑和也愿意留在对马岛这里主持大局,所以他跟朱瞻基也算是一拍即合。

    这让特使马琪格外羡慕,他跟朱瞻基暗示了好几次,但是朱瞻基根本不愿意留他在这里主持大局。

    对于马琪,此人常年担任镇守特使到处跑,朱瞻基了解不多。

    但是光凭他在交趾担任采买期间,虐杀交趾平民,与朱瞻基心目中的好官黄福水火不容,朱瞻基就对他印象大减。

    朱瞻基虽然不重视个人的人品,但是最重视个人的能力,只是依靠溜须拍马就像身居高位,在朱瞻基的面前根本行不通。

    杨章德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先向朱瞻基抱拳行礼,他又跟郑和,马琪,还有朱瞻基身边从不离身的一清子和玄真行礼。

    以前他从来不重视这些礼节,但是现在他却发现了,如果他想要一步步地向上爬,朱瞻基身边的所有人,他都需要维护一下关系。

    他也知道了郑和可能将会作为主将留守对马岛,他也想留在对马岛建功立业,那就必须要巴结好这位主将。

    “殿下,今日收到线报,有民众在御岳山区发现了宗氏家族的一众人等。如今大军封锁了对马岛水域,那些人插翅难飞。不过一日未抓住这些人,一日不会心安。所以臣想请令,前往御岳山剿匪。”

    朱瞻基点了点头笑问:“我过两日便会返回京城,杨千户此番出去,就不及赶回,此时可是想要留在此地?”

    见朱瞻基主动挑明了这个话题,杨章德单膝跪地禀道:“臣虽想伺候殿下左右,但是也想要建功立业,才不枉大丈夫一生。”

    他也知道了朱瞻基的秉性,知道这个殿下心思深沉,偏偏却喜欢简单一点的干才。所以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想要争取到这次的机会。

    朱瞻基点头说道:“锦衣卫在岛上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协助海军管理好岛上的倭寇,并且安抚当地民众。庄敬此人孤另有任用,所以也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好这些倭寇,这个担子你敢否接下?”

    杨章德大喜过望,连忙应道:“臣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朱瞻基这才笑着跟郑和说道:“郑总兵看此人可用否?”

    郑和笑道:“殿下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杨千户勇猛无敌,行事果断,臣也自当重用。”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此番回京,我自会与皇祖父提议,将总兵剥离内臣之列。如今海军都督一职只有刘江一人,右都督之职,我可是非常属意总兵。若能得皇祖父之允,今后刘江都督主内,总兵主外,这才是我大明海军崛起之契机。”

    郑和一下子被惊呆了,他惊讶地望着朱瞻基看了半晌,才突然反应过来,双膝跪拜了下来,老泪纵横道:“和若能得此侥天之幸,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为阉人,其实是被世俗所不容的一批人。上愧对父母祖先,下午传宗接代之能,就连死后,都不能埋进祖坟,只能随便找个寺庙和荒山野岭埋骨。

    朱瞻基如果将郑和剥离内臣之列,安排进武将的行列,那么今后就不是内臣,而是真正的武将。

    虽然他没有传宗接代之能力,但是却能从名声上刷洗自己身上的耻辱。然后他只需过继家门之侄,就能重立香火。

    但是此举并不容易,因为内臣和武将不是一个系统,郑和的名气再大,也只是皇室的内臣,众将听他的命令,是看在皇上的份上。

    而将阉人直接任命为大将,不知道会遭遇多少反对的意思,哪怕海军是朱瞻基一手组建,大权在握,想要让其他人认同郑和的身份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琪也被惊呆了。内臣虽然可以领兵,可以当主将,但是他们自身是没有任何权力的。

    而要成为了武将,郑和不仅可以授勋封爵,还能成为真正的国之柱石啊!

    这一刻,他的心里满是嫉妒,不过他只能笑着恭喜道:“郑太监,属下恭喜了!”

    郑和老泪纵横,完全失去了思维的能力,看着朱瞻基想要说什么都觉得不合适。

    他知道这位太孙深得皇上喜欢,又一手控制了海军,这个计划还真的很有可能成功。

    可是他更怕这只是一场梦,所以根本不敢想象如果皇上不同意,或者众将反对,那就空欢喜了一场。

    朱瞻基也知道这件事很难,难的不是说服朱棣,而是他在跟整个世俗的认知作对。

    不过他实在太喜欢郑和这样的一代帅才,他是这个时代少数能睁开眼看世界的人。

    虽然他是一个阉人,但是朱瞻基更想让他变得比原本的历史中更成功。

    他比马汉早了五百年就提出了海权论,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现在,朱瞻基只想让他变成一个真正的时代巨子,成为大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范。

    朱瞻基亲手扶起了郑和说道:“总兵不必如此大礼,孤只是不想明珠蒙尘。孤前几日也看了总兵撰写的海权一说,孤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一番。若总兵成书,孤定当让整个大明海军士兵人手一本,让总兵成为海军不可替代的大都督。”

    郑和激动地站不直身体,深深鞠了一躬说道:“臣……领旨!”

    虽然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但是朱瞻基却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这两个字对朱瞻基说出来,也就是他已经真正地臣服于朱瞻基了。

    杨章德这个时候也才从震撼中清醒了过来,他对殿下如此不按规矩出牌担心不已。

    这可不是简单地给郑和换一个职位,而是真正挑战世俗认知啊。将一个阉人封为朝廷将军,还是大都督,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这是殿下需要担心的问题,他这个时候顺势跟郑和恭喜道:“小臣恭喜总兵大人!有殿下相助,总兵大人必定心想事成。”

    郑和知道杨章德一直是朱瞻基的心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比对方高得多就倨傲。他深吸了一口气,缓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今后我等共同为大明效力,为殿下效力,自当手足相望,同心协力。”

    能跟郑和成为盟友,杨章德为之大喜,连忙鞠躬说道:“小臣定当以总兵大人马首是瞻!”

    十二月初九,杨章德率领一百羽林卫火枪手,五百水师第一舰队大刀手,离开了尾崎浦,前往北部山区。

    与此同时,庄敬肩负着朱瞻基的任务,率领十二艘快速战舰离开了对马岛。与他同行的除了早田左卫门和两百倭寇,还有整整三千水师士兵。

    对马岛和济州岛现在都已经在大明的手里,虽然距离明年正式实施计划的下半部分还有一些时日,但是宣传工作已经可以做了。

    这些人前往东瀛,一方面是给室町幕府施压,更主要的还是要让东瀛各大名知道现在的局势,拉拢人心。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前期谈判,向那些有亲属参与倭寇的大名家族索要赎金。

    为了保证岛上的局势安全,朱瞻基留下了足足三万人的舰队,有这样大规模的军队,足以应对所有的敌人来袭。

    而他将率领五万多人的舰队,只留下了四日的口粮,准备离开对马岛。

    除了这五万人,船队还将带回一万多人的俘虏,这些人将被带回应天府用来展示武功。

    而那些女人,则将会被发卖,或者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如今的大明人口还不多,需要大力发展人口。

    整个对马岛上,原有的一万五千民众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人,其中一半还是营妓。

    大明对营妓的管理有着细致的规定,规定了葵水期间可以歇息,平日每天也最多只接待十人,保证她们的营养和长期服务能力。

    对这一点,朱瞻基并不想改变。

    战士们每天训练,又要面对生与死的战争,自然在这方面的需求比较旺盛。

    营妓的存在可以让他们有一个缓和情绪的渠道,对于军队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一万多俘虏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全部装上船,期间也有一些不听话的,全部都被毫不犹豫地处死。

    十二月初十,大军离开了对马岛。大军沿直线行驶,另派出了十艘船只绕到了济州岛接上了高乙德一行人。

    这个时候,留守的大军才解除了对济州岛和朝鲜之间的封锁,高乙德一家都前往大明了,这个时候,再封锁也毫无必要了。

    哪怕这个时候朝鲜知道了详情,也来不及再反对。大明实际控制了济州岛,再打嘴官司也不怕。

    十二月十三,三大舰队在北风的欢送下,抵达了长江入海口,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返回驻地,只有第一舰队逆流而上,带着俘虏返回京师。

    而在长江沿岸,得到了消息了民众们已经在自发地欢迎大军。大明海军在太孙的带领下又打了大胜仗,清剿了倭寇,不少曾经受过倭寇侵袭的民众,都在河边焚香叩拜,感谢朱瞻基这个太孙。

    朱瞻基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民心可用啊!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六四章 凯旋() 
十四日晚间,回师的第一舰队抵达了应天府外的新江口水师大营。

    大军在水师大寨休整一晚,就连朱瞻基也没有下船,只等第二日天亮,返回阅江楼码头进行欢迎仪式。

    为了迎接太孙率领水师的大胜,整个朝堂内外被全部动员。

    外朝以礼部尚书吕震和兵部尚书方宾为首,内朝以司礼监大太监王彦为首,武将勋贵以后军大都督,黔国公沐晟为首,前往码头恭迎太孙回朝。

    虽然人还在新江口水师大营,但是朱高炽和太子妃张氏的使者就已经率先抵达了水师,竟然是首次代表亲族出面的胞弟朱瞻墉和庶弟朱瞻。

    他们两人一人生于永乐二年,一人生于永乐三年,今年不过才十四岁,十三岁。

    首次代表亲族迎接朱瞻基,两人都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出了丑。

    见了越发威严的朱瞻基,亲弟弟朱瞻墉就不说了,那个朱瞻被誉为宫中小霸王,现在也老实的不得了。

    见他们听话,乖巧,朱瞻基也权当不知道他们干的坏事,一人赏了一把精铸的倭刀,让两人喜不自禁。

    对于这些亲族,不管朱瞻基爱也好,恨也好,都不能有任何逾规的行为。

    亲族在这个时代,是最紧密的关系,除非他们造反,朱瞻基是打不得,伤不得,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维护好这层关系。

    让人将这两个弟弟安排到了自己的豪华卧室去休息,朱瞻基却没有时间睡觉。

    今天晚上,他就要跟礼部,内廷的众多官员商谈明日的庆祝程序。

    打了大胜仗回来,不仅要在朝廷内各部记功。还要祭天地,祭祖,任何程序都不能出一点差错。

    第二日天刚明,水师大寨就供应了热腾腾的肉汤和松软的馒头,所有的水师功臣,一个个故意穿着上阵杀敌时候被鲜血染红的旧军装,将自己打扮的凶神恶煞一般。

    今日不仅朝廷诸位大臣会来迎接,他们还要押送俘虏到午门表功,在那里接受朱棣的巡检。

    这对任何一个士兵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值得他们一辈子吹嘘的。

    朱瞻基这个时候只休息了不到一个时辰,又被叫了起来。他倒不用特意换上染血的战袍,真要他这个总指挥杀敌,这样的机会今后恐怕都不会有了。

    虽然只是休息了一个时辰,但是朱瞻基年轻,冷水一洗脸,一会就恢复了精神。

    他比那些士兵还要可怜,除了几个白面馒头,连肉汤都只有一小碗。

    今日他是主角,整个仪式都围绕着他进行,喝多了汤,要是上厕所,都没有时间。

    两个小家伙看着朱瞻基只能吃馒头,故意把肉汤喝的哗哗响,还一直偷笑。

    朱瞻基故意说道:“你们两个年纪也不小了,明年出征,你们就跟着我一起出征吧。瞧你们那身小排骨,就要到军中好好锤炼一番。”

    朱瞻傻眼了,朱瞻墉跟朱瞻基亲一点,也没有太多的顾虑,闻言说道:“太孙大兄,母妃刚让父王为我安排了宋礼为师,怕是不能从军了。”

    “宋礼?”朱瞻基楞了一下问道:“是母妃安排的?”

    宋礼身为工部尚书,要是安排给朱瞻基当老师,还名正言顺。安排给一个普通的王子当老师,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朱瞻不屑地说道:“大兄别听他自吹自擂,宋尚书学以致用,有经世之才。如今他每旬去下马桥授课一天,教授天下水利,地学,所以母妃特意安排我们那一日也去听课。”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地学,水利非比儒学,可学以致用,并造福世人。你们当好好去学,以后去了封地,也能为当地民众排忧解难。”

    这不是开玩笑的话语,朱瞻基这样教导。两个弟弟立即束手站起,向朱瞻基长揖说道:“谨遵大兄教诲。”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我与你等都是兄弟,却因事务繁多,少有相处。待这些时日忙完,我也自当将自身所学传授你等。孤不望你们都能出类拔萃,但亦不可堕了我朱家的门风。”

    两人又连声应是,朱瞻墉小心翼翼说道:“大兄,我们都羡慕你的身边有两位武艺高超的师傅,布置是否可让两位师傅也传授我等强身健体之学。”

    朱瞻基看了看后面的一清子和玄真两人,问道:“你二人意下如何?”

    一清子说道:“殿下,老朽如今已经习惯这种生活,还想跟殿下四处见识一下大明以外的世界。”

    朱瞻基知道他的功利之心更强一些。他现在有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有了两个孩儿,自己的家族在四川和陕西还有一大家子,都指望他这个太孙面前的红人。

    所以,他肯定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身边,去培养一帮无权无势的王子。

    但是玄真却颇有些意动,说道:“殿下,自上次北征,臣对杀戮一事一直习惯不了,更愿意留在京中,享受一些平静的时光。不过臣有一师弟,此人武艺高强,身世清白,也有心于殿下效力,可接我一职。”

    玄真身为太孙护卫,更是武当山与朝廷之间的联络人,他个人虽然怕了杀戮,却不能断了跟朱瞻基之间的联系。

    所以他虽然想离开,却也要继续安排一个武当高手来保护朱瞻基。

    如今大明有好几项耗费巨资的工程,其中一项就是修建武当道宫,金顶。这几年,已经耗费银钱超过三百万两。

    入籍这个时代,没有修建长城的耗费,没有修建新北平的耗费,郑和下西洋一直没有亏钱,大明的财政还是非常健康的,所以不在乎这些耗费。

    但是修建武当山,对武当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不愿现在工程就停工。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玄真道长以后就在他们面前多费一些心思了。至于你的师弟,且让他过来,让我试试他的身手。”

    朱瞻基对玄真也有些失望,去年在草原,因为看到杀人就吐的天翻地覆,实在有些不符合他这个高手的定位。

    一个不敢杀人的高手,身手再高,又有什么用!

    两个小家伙却非常开心,玄真的大名享誉寰宇,天下谁人不知道朱瞻基的身边有两个大高手。能得名师教导,不说成为一个大高手,只要能比其他人强一些,就足够他们开心的了。

    辰时一到,驻守的大军就缓缓出动,逆流而上。

    被押在中间的三十几艘装着俘虏的船只,今日也给那些已经饿了四五天的俘虏吃了一顿饱饭。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人都被集中关押在黑乎乎的船舱里。没有食物供应,只有一条水槽,每天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凉水。

    饿了几天,每个人都没有了反抗之力。现在不给他们吃点东西,他们根本没有体力忍受今日的劳累。

    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里地,但是一直到巳时,船队才抵达了阅江楼码头。

    朱瞻基乘坐的座船太大不能靠岸,十几艘平底沙船串成了一串,形成了一道浮桥。

    朱瞻基率先从船上下来,走向欢迎的人群。

    当他一上岸,迎接的文武大臣全部以跪拜来迎接朱瞻基,并且在朱瞻基的身后摆出了正规的皇帝仪仗。

    朱棣派出了自己的皇帝仪仗来迎接朱瞻基,这也是在确定朱瞻基的正统身份。虽然朱瞻基觉得稍微有点过,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当然不会说出来。

    幸亏朱棣想到了这一点,没有让朱高炽来迎接。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