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让他欣喜的是,这一次跟外交部和通政司有了密切的关系,又跟汉萨同盟建立了业务往来,今后他一定能成为大明最耀眼的商人之一。

    “今后的一些时日,你在科隆就是以交际为主,我们需要你以奢华的气派吸引整个北欧的贵族的青睐,让人人都想跟你建立紧密的关系。在跟他们的交际过程中,注意旁敲侧听如今这个白人联盟的组成,查清楚究竟是哪些势力在背后支持了这次的联军。”

    听了通政司范学的交代,蒙特问道:“我们不是已经查的差不多了,汉萨同盟,立陶宛公国,基辅公国,匈牙利都参与进来了吗?”

    范学摇了摇头说道:“这些不过是大众消息,如果仅仅是为了知道这个,我们在克里特岛就能探听出来。我们需要掌握的是,究竟是谁在中间串联,有哪些人主导,他们联合起来的利益关联是什么,资金如何筹措,武器又如何付款,战争的获利究竟如何分配。

    只有知道这些,我们才能有目的性地进行分化和针对,击破对方的联盟。所以,接下来你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如果可能,我们还希望你能到汉堡,柏林,甚至立陶宛那里去一趟。”

    蒙特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能知道帝国的目的,但是,作为一个商人,如果我滞留欧洲不会去筹措货物,难道不会引起怀疑吗?”

    范学笑道:“有外交部的支持,回大明装运货物,难道就非要你回去吗?在我看来,只要蒙方回去就可以。你留在欧洲,混入欧洲的上层社会,而今后,你的商队会越来越大。”

    蒙方和蒙正都喜形于色,蒙方高兴的是自己终于可以独当一面,而有外交部的支持,他相信回大明采购货物,一定能非常顺利,如果能从内务府拿到一些紧俏货物,对他们的生意大有好处。

    而蒙正却是从自己的任务方面着想,开口说道:“父亲,你留在欧洲,我留在欧洲才能变得更加理所当然。你在欧洲各国之间洽谈贸易,而我留在欧洲利用纨绔子弟的身份结交各国的年轻人。他们可没有那些老狐狸精明,许多情报,都能从他们的口中套出来。”

    他又望向范学说道:“范司长,除了吃喝玩乐,我想将足球运动也在欧洲推广起来。大明的足球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了全民运动,但是欧洲没有制造足球的技术,所以还没有流行。如果我将足球推广开,肯定能够在欧洲树立属于我的独特形象,这对于我在欧洲的发展,是有积极好处的。”

    范学看了看几个下属,他们小声商议了一番,纷纷点头说道:“这的确可以促进蒙正在欧洲的名声,而且从纨绔形象之外,增加他的魅力。”

    范学道:“那好,将这项计划也列入你的任务之中。你想好从哪里开始发展了吗?”

    蒙正点了点头说道:“先随我的父亲在欧洲到处走一圈,至于我如果在欧洲扎根,我认为最合适的地方还是米兰。那里位于欧洲的中心,经济还算发达,适合当做基地。”

    范学点了点头,也认可了蒙正选择的这个地方,但是蒙正的身份问题,却是一个难题。

    在欧洲的阶层也非常分明,一个平民,即便再有钱,也很难进入贵族的世界。

    如果想要让蒙正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给他安排一个贵族的身份。只有这样,他才能更轻易地进入贵族的层次。

    可惜的是,因为蒙特的荣誉勋爵的名声已经传开,现在再给他安排一个其他的身份不合适。

    要不然,只要说蒙特是个伯爵,自然会比现在更受欧洲贵族的青睐。

    范学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如今给你父亲安排一个贵族身份已经晚了,但是你却可以。几天之后,你就随船队离开,对外宣传是,你需要回大明继承你姑姑给你留下的一个爵位。通政司这边,也会尽力说服陛下,为你册封一个爵位,所以需要你亲自回大明一趟。”

    蒙特如同做梦一般,一下子站起身来,抓住了范学的手臂说道:“此言当真?”

    范学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敢保证!但是以我所见,陛下对情报工作非常重视,为了配合通政司的行动,即便一个正式爵位难得,蒙正荣获一个荣誉勋爵应该没有问题。”

    蒙特激动地颤抖不已,望着蒙正说道:“这次回大明,你要用心办事,为大明效力。如果真的能够获取陛下封爵,今后每次贸易盈利,我都会给你留下一成,作为你在欧洲的经费。”

    大明的正式爵位,只有军功才能获得。除此之外,就只有荣誉爵位。像那些文官,哪怕因为劳苦功高,获封公爵,也只是终身爵位,子孙无法继承,更没有封地。

    此前为了这个爵位,哪怕让他献出家产,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而黄挺承诺了一个低等爵位,这个爵位可以传给蒙方。要是蒙正也能获得一个正式爵位,那就代表他们蒙家脱离了移民的身份,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明人。

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 
二月十三。宜安葬。

    朱瞻基的六十六岁万寿节过去四日,而福国公黄渊的葬礼在应天府举行。

    这次的葬礼朱瞻基亲自主持,追封福郡王,以郡王之礼葬于钟山,并且配享太庙。

    这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个臣子的顶端,再也没有什么荣耀可以相比。

    当黄挺手捧父亲牌位,将之供奉在皇城内的太庙正殿,更是引得无数的文武百官艳羡不已。

    大明开国九十五年,如今才是“第三代”皇帝,能配享太庙的大臣不到三十人,配享正殿的更是只有十一人,而黄渊是第十二人。

    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

    一般的皇亲都不够资格,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就是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此后这些大臣也能享受皇帝亲自祭祀,只要后辈不是犯下谋逆大罪,基本都能保证富贵荣华。

    就连黄渊的妻子芸娘也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能如此恩遇,一贯云淡风轻的她,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不止。

    次日,午朝之时。朱瞻基召见了从南洲归来的其他黄氏族人,各有嘉赏。最后,黄挺顺利继承福国公爵位,三代以后递降。

    不过,如今的大明的爵位和职司已经在有意分开,黄挺虽然现在变成了福国公,但是他的职司依旧是外交部副部长。

    黄轩这个外孙朱瞻基也没有忘记,征询了黄家的意见之后,将他调入了下马桥化学研究院任职。

    对黄家来说,黄渊的去世如同天塌了一样失去了一个支柱,但是对大明来说,这也不过是一件小事。

    生活依旧继续,秦淮河畔的青楼里,依旧灯红酒绿。

    对整个大明来说,如今本土蒸蒸日上,南洲安宁,东洲祥和。西洲虽然有一些战争,那不过是大明的军队在欺负人。

    朝政清明,让朱瞻基最近也省心了不少,现在他最关注的,还是西域与白人的交锋。

    说实话,朱瞻基并没有把欧洲的白人当一回事,没有了东洲的资源,他们局限在欧洲那疙瘩儿,这个时空是别想发展起来了。

    朱瞻基故意留着他们,不是因为慈悲,只是为了给大明留一个外敌。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华夏人的内斗能力,如果大明没有外敌,自己人绝对会打的脑浆迸出来。

    留下一个没有多少威胁的欧洲,不仅有了一个练兵的机会,更能让所有人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思想。

    所以,他是不会去费力灭了欧洲各国的,不管是从战术上,还是战略上,都不划算。

    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文明需要竞争,需要继续发展。

    没有了外敌,朱瞻基丝毫不怀疑大明会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在太多了。

    在那样的环境下,不论政治,法律,文明,还是经济,科技,都会停滞不前。

    战争的爆发,往往会全方位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的发展是那种跃迁式的发展。

    像后世,世界的工业,电力,科技,医药等等,无一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奠定的基础。

    世界上的飞机,汽车,枪支,包括工业技术的奠基,都是那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到了计算机时代,才算是又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是后来的科学家们变笨了吗?

    不是,只是因为没有了竞争的压力,生存的压力。

    现在因为东方对西方的压制,朱瞻基丝毫不怀疑欧洲人会积极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增强自己的力量。

    朱瞻基是期盼他们这样做的,只有这样,才会让大明的科学家们紧张起来。

    如今的大明虽然在一些应用科技,应用工业方面发展的很迅速,但是这是建立在朱瞻基的有意拔苗助长上面的。

    大明的工业和科技发展还非常不均衡,能造汽车,是因为朱瞻基要求的,能造蒸汽式拖拉机,柴油发动机,是因为大明的太多土地无人耕种。

    但是有了如此的技术储备,却没有人能想到去造坦克。

    大明现在的火枪储备已经从连发枪到了ak47式的半自动步枪,这是朱瞻基严格要求下,才发展到这一步的。

    但是因为没有朱瞻基的要求,大明军队对火炮的期待不高,所以,如今的大明火枪制造技术已经到了二战后期,但是火炮制造技术,却连一战时期都没有达到。

    这还只是朱瞻基关注的方面,而在整个工业领域,这种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更加严重。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气缸合金耐高温,这个在后世都属于高科技的问题,因为朱瞻基懂得铝合金的应用,在气缸,活塞,活塞环的制造方面,已经能保证稳定。

    可是在一个小小的橡胶油封方面,大明就保证不了质量。

    因为一个小小的油封问题,如今大明的汽车,飞机质量就不能保证,飞机经常出问题。

    幸亏现在是螺旋桨飞机时代,即便是飞机有一些问题,也能紧急降落,要不然,不知道会出多少事故。

    这也不是那些技术人员不钻研,而是因为整个工业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许多短板的存在。

    人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储备基础,你跟一个古人说电视机,他能明白是什么东西吗?

    不过总体来说,因为有了这种不均衡的发展,大明的各行各业有了明确的目的,所以整个工业体系的填充,还是非常快的。

    但是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今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朱瞻基的积极推动下进行的。

    大明如今的整个社会需求,还达不到后世的发展需求,文化知识储备,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都还需要加强。

    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朱瞻基虽然知道该往这个方向发展,要让社会的需求与人们的追求相结合,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他能知道的就是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提升社会的需求与国民的追求境界,他只知道应该扩大内需,引领社会趋势。

    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方案,他其实也不过是个半瓶水。

    所以,他要留着欧洲的白人,让他们变成一条鲶鱼,不至于让这个世界变成死水一潭。

    这是外部环境,在内部,除了加强教育和宣传,他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继承人的培养方面。

    二月十五,大朝会上,朱瞻基正式颁布了《大明军队换装条例》,从三月开始,大明的所有军队将会换装连发枪。

    而原有的超过五百万支燧发枪,除了一小部分发放给地方民兵和衙役之外,将会全部运送到大明本土以外,或者卖给大明的藩国,或者发放给东洲,南洲,西洲的百姓,让他们能够不需要军队的保护,继续保持对当地土人的优势。

    与此同时,原本那些没有持枪资格的商船,商队,这次也被放宽了规定。凡是没有案底的大明百姓,都能申办持枪证。

    这条规定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枪支泛滥,会让百姓变的难以管教。

    朱瞻基当然知道后世的美国是什么样的,但是他想试验一番,如果百姓的手里有了枪支,那些贪官污吏,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乡绅,会不会老实一些。

    因为阶级的存在,哪怕如今的朱瞻基再强调吏治,一些欺压百姓,不把百姓当人看的官员和乡绅依旧很多。

    枪支的普及,或许会从源头上解决一些问题。因为人人的手里有枪了,那些欺压百姓的人就要掂量一下了。

    当然,如果影响实在太坏,朱瞻基相信他有能力届时再进行禁枪。毕竟,如今大明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而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也没有几个活腻歪自己想要找死的。

    四十年来,朱瞻基想要推行的政策,还没有推行不下去的。虽然许多人反对,但是最终还是在议会得到了通过。

    议会里面的武将不少,他们对大明的军队实力很相信,认为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军队都能解决问题。

    那些文官们虽然有一部分不愿意,但是不敢违逆朱瞻基的旨意,最终以刚好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了这个条例。

    二月十六,朱瞻基接见了外交部长红海候马随和副部长黄挺,询问了关于欧洲各国之间人事和亲戚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

    红海候马随是曾经的苏伊士总督马欢的幼子,此人从小随父亲驻守苏伊士。在马欢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从年轻时代一直在海外发展,所以他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眼界。

    马欢六十四岁向朱瞻基告老还乡,朱瞻基擢升他为红海公,家族世袭红海候,三代以后方才递降,以示褒奖。

    马欢在正统二十六年过世的时候,马欢的长子已经早夭,并且没有留下后代,次子,三子都是庶子,所以最小的马随继承了爵位。

    马随在是正统十九年回国之后,就进入了外交部工作,在外交领域迅速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正统三十二年,原本的外交部长陈诚以八十高寿过世,马随以绝对优势被朱瞻基任命为新的外交部长。

    这些年来,大明在外交领域硕果累累,南洋诸国,西域诸国对大明言听计从,马随的功劳不可湮没。

    所以,黄挺虽然是黄渊的儿子,是朱瞻基的女婿,但是马随这个外交部长的位置,依旧稳如泰山。

    黄挺跟朱瞻基汇报了他这次前往欧洲的工作成绩,对奥斯曼与欧洲的关系,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因为火枪的出现,原本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在这个时空面对欧洲却没有多大优势。

    不过,他们现在依旧占据着君士坦丁堡,只是略微处于下风。

    欧洲人心不齐,加上大明给他们的威胁太大,也并没有跟奥斯曼死磕的想法,目前保持着微妙的均衡。

    在提到用蒙特作为暗线,想要进入欧洲上层阶级的计划之后,朱瞻基对这项计划表示了赞赏。

    他也承诺,如果蒙特真的立下大功,不会吝啬一个正式的爵位。

    最后,他跟马随说道:“郑宏一事,虽然未遂,但是也凸显了朝廷对边关的一些政策的不足。朕有心改变目前的职衔继承制度,爵位可以继承,但是今后的职衔将会与爵位分开。

    这项制度会触及各地边关世家的利益,不利稳定。所以,今后外交部要加强对边境地带部落和国家的干涉,维护各地稳定。”

    马随身为一个老外交人员,当然明白朱瞻基的担心是什么。

    就像河中地区,那里虽然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地盘,但是大明在那里的总人口也不过百万。

    这些人,还比不上当地的一个大部落,像吐鲁番国,目前的人口就有百万。而蒙元人后裔,也超过了五百万,乌兹别克人,总人口达到了八百万,而波斯人各族更多。

    这些人与郑家的关系颇深,郑家不稳,他们虽然不敢直接造反,但是难免也会在背后玩一些小动作。

    马随点了点头说道:“由于内务府的贸易直接卡住了他们的咽喉,臣以往并没有过多向河中地区布局。如果臣要加强干涉力度,还望能得到宁阳侯的协助。”

    “准奏。”

    宁阳侯陈润是朱瞻基曾经的幼军提督陈懋的次子,娶的是朱瞻基的大女儿朱雪。

    其兄长陈晟狩猎落马变成残废,也无后裔,陈润在陈懋过世之后继承了宁阳侯的爵位。

    陈晟当初是被陈懋当武将培养,而陈润走的文臣一途,在正统六年,还中了二甲进士。

    成为驸马都尉以后,他被朱瞻基安排进了当时刚组建不久的内务府。当时的內监人数还多,文官们的内务府远远比不上根深蒂固的內监。

    陈润当初是不乐意的,不过在朱瞻基不增加內监以后,大部分內监逐渐老去,死去,文官们掌管了内务府,陈润手里的权力变的越来越大。

    如今他是皇室的大管家,掌管的财富,比户部还要多。

    除了资金,他还掌管着大明最大的衙门内务府,手下正式吏员就超过五万,超过十万户。

    马随躬身答礼,刚准备说话,却听见殿门口的李亮颤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身体不太好了……”

    马随只觉得耳朵里一阵轰鸣,不顾礼仪地回过头去,瘦小的李亮匆忙跑了进来,神情慌张。

    龙椅上的朱瞻基却依旧很平静,冷声道:“什么情况?”

    “太子殿下今早醒来就有些不爽利,吃过早膳又回了房躺下,可是刚才内侍才发现,他是昏迷了过去,如今太医正在诊治……”

    朱瞻基道:“还在宫中诊治什么,快送到医院去。”

    坐在朱瞻基膝下的朱见深这个时候站了起来,面向朱瞻基说道:“皇祖,孙儿恳请护送父王去医院。”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每逢大事有静气,不要乱了分寸。去吧……”

    出了这样的事,朱瞻基也没有了议事的兴致,打发了马随和黄挺出去。“明日郑宏就会被押解到京,你们也参与进对他的公审,从他口中了解更多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