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赛儿出了皇宫,依旧觉得有些魂不守舍。三年前,她觉得自己还能看清这位殿下的心思,但是现在,她在他的面前根本没有一点分辨的念头。

    似乎这位殿下,说出来的话就是公理。

    他才比自己大一岁啊,竟然如此的深不可测,难道真的是天望所归吗?

    身为一个宗教的高层,她却比一般人更清楚,所谓的神都是骗人的。越是了解,也越缺乏真正的信仰。

    可是这位殿下,却无法不信仰。

    唐赛儿离去之后,坐在朱瞻基身后记载的史官也将今日的君臣对话记录的非常详细。

    解缙看了一遍记录下的内容,向朱瞻基问道:“殿下,这唐林城不过是一边陲小城,前年还没有这个地方,为何殿下去如此重视?”

    朱瞻基笑道:“解师看看着地图,如今不费我大明一兵一卒,只是耗费一点武器,我大明就开疆万里,有比这更好做的生意吗?”

    解缙摇了摇头道:“殿下身为一国储君,怎可像商人一般言利。这疆域虽大,却是极寒地带,连粮食都难以产出,要之何用?何况,如今我大明为此要调兵千万,开销不菲,实乃得不偿失。”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若那里有矿呢?现在唐林城周边陆续发现金矿,谁能知道,那片冻土之下,究竟掩埋这多少财富!”

    跟一个传统的文人来讨论这些问题实在有些愚蠢,在他们的心里,除了春秋大义,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他又问道:“孤的继位诏书写好了吗?”

    “臣已经写好,只等礼部确定下来殿下的年号了。”

    历史上的朱瞻基,年号是宣德。这个年号相比许多皇帝的年号,并不显眼,只能说中规中矩。跟朱棣的永乐年号比起来,差了不少。

    但是朱瞻基对此并不在意,什么年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间,能给百姓带来什么,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改变。

    “年号一事,让礼部报给皇祖父来选,孤以皇祖父的意见为准。宣……”朱瞻基看了看面前的清单。“宣瀛洲侯朱真觐见。”

    随着一声声的号令传了出去,片刻之后,等在殿外的朱真就被引进了谨身殿。

    朱真躬身参拜,“殿下,臣接到圣旨,内心惶惶。这东洲臣也只是道听途说,才略有了解,只怕会误了殿下大事。”

    朱真被封瀛洲侯,封地在东番,也就是后世的湾湾。

    第三舰队驻扎宁波,统管自长江口以南到福建的海域。朱真身为福建人,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开拓东番。

    这个东洲总督,对别人来说是肥差,对他来说,却是鸡肋。

    虽然去东洲能主镇一方,但是他现在身为第三舰队总兵官,已经是主镇一方。

    而且,他的家乡是福建,封地在湾湾,他自然是想留在家乡,为家乡建设出力。

    去东洲固然能收获不小,但是要误了几年东番的发展,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殿下既然让他去东洲,他就必须要去。

    朱瞻基说道:“东洲地域辽阔,比我大明本土还要大不少。如今那里百废待兴,却也不能操之过急。海军作为第一批移民,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主持,孤左思右想,还是认为你过去最合适。坐吧……”

    “臣义不容辞。”朱真坐在了左手的位置上,才又问道:“殿下,圣旨里面并没有说明,臣这总督,究竟要不要携带家眷前往,今后是否会留在东洲。”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你已经是我大明瀛洲侯,孤在南洲为你朱家已经划分了一块地盘,自然不需你移民东洲。那东洲,也不会分封宗室,勋贵。”

    朱真长舒了一口气,他来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让他留在东洲不回来了。

    那边虽然好,但是距离大明太远了,想要回来一趟都要几个月。

    有些人想着开土拓疆,但是他更舍不得大明这个安乐窝。

    如果只是过去主持几年,这对他来说倒也不难接受。

    他正欲说话,朱瞻基又说道:“你去东洲,虽然要测绘东洲地形,安抚四方土著,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但是,最主要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套规范的秩序。

    大明的海军将会封土立业,他们在南洲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当地土著对我大明的顺从。这方面,你一定要严格执法,严防官逼民反之事。”

    “是!”

    “其次就是要注意调节士兵的服役积极性,第一年,我朝廷还会为他们发放俸禄,以后就不会再发。但是,朝廷既然已经给每人分了几十里的土地,还给他们调拨土著仆役,这就是最好的福利。

    所有人的命运跟我大明是连在一起的,由不得他们偷奸耍滑,只顾得自己地盘上的利益。每人轮流服役执法,这是不能松动的国策,若有不遵,就剥夺一切福利,贬为贱户。

    我这里有一份内阁制定出来的服役制度,你拿回去好好揣摩揣摩。在东洲建立起来了这套完善的评检制度,容不得丝毫马虎。你要是想回来,就必须把这套制度深入人心。”

    东洲跟大明不同,那边不仅没有严格的制度,还因为大明人相对土著高高在上,一个普通士兵过去就能当上人上人。

    这个时候,许多人肯定会开始惜命。打仗,服役就不会太用心。

    但是朱瞻基要在东洲建立起来藏兵于民,并且不容军阀,豪强存在的环境,就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朱真这个心恋故土,不愿意出去,却又有一定能力的将领再合适不过。

    他只要在那边干的不差,用几年时间建立起来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回来以后,不管是晋升公爵,还是擢升高位,朱瞻基都不会吝啬。

    他回来以后,他也不会在那里留下尾大甩不掉的局面,今后他的儿子们过去,很容易就能接管起来。

    跟朱真细说了一番在东洲执行大明士兵高人一等的政策重要性之后,朱瞻基将他打发了出去,让他去跟制定这套制度的杨荣讨教。

    而杨荣,也将会是这次前往东洲的副帅,他对政策更精通,却在军队缺少影响力,所以还需要朱真过去镇守。

    他们一文一武,再加上內监的监控,朱瞻基才能放心。

    这东洲,在朱瞻基的心里重要的容不得半点闪失!

第一四六章 婚事() 
长安坊。杨宅。

    这座两进的小院子当初是纪纲送给杨章德的,但是现在,已经不符合杨章德的身份了。

    但是杨章德并没有想过要搬家,依旧住在这里。

    只是苦了那些锦衣卫的下属,每日他们来汇报工作,就只能在院子里等待。

    去年的时候,杨章德让人在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带顶的窝棚,直接占据了一大半的院子面积,才让那些下属免去了风雨之扰。

    劝他换一个大宅子的人很多,当上锦衣卫指挥使之后,身为这个暴力机关的主官,他完全有条件去住更大的房子。

    他的老丈人李景隆就不止一次提出愿意把原来的曹国公府的后花园跟西院“卖”给他,但是他不为所动,依旧甘之若饴地住在这里。

    而且在公务之外,他也少了许多寻花问柳,走马章台之事。近几年一直细心研读各种兵书,还向李景隆求教甚多。

    他很清楚,自己的职位已经升到了顶点。

    锦衣卫这个系统是大明官场的另类,原本属于京卫,负责皇宫的守卫,但是在朱元璋的手里,变成了一个融情报,侦查,甚至是断案的综合机构。

    权力很大,但是他们上限很低。杨章德可以年纪轻轻地做到指挥使,但是他一辈子也就是个指挥使,不可能有上升的空间。

    在他之前的塞哈智就不说了,那是纯属于过渡的指挥使。塞哈智之前,纪纲能做到权倾朝野,但是最后免不了要背井离乡。

    虽然他现在在东瀛当逍遥伯爷也很不错,但是他能度过危机,靠的是殿下大度。

    有纪纲这个前车之鉴,杨章德当然自己应该做些做些什么。

    往文官那边靠是不可能的,文官们也不会接受他这个专门针对他们的走狗,所以他就只能向武将这边靠。

    像纪纲一样,在战场上立功,获得封爵,也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财富。

    他不怕朱瞻基会不用他,只怕自己不符合朱瞻基的要求,所以才会一直充实自己。

    锦衣卫在他的领导下,少了几分阴邪,多了几分堂堂正正。

    而且,如今锦衣卫的自我约束性也比较大,在朝中恨他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无论谁提到他,都不能否认,他做事堂堂正正,将锦衣卫管的井井有条。

    李景隆虽然在建文帝的时候,对付朱棣兵败如山倒,但是这个人的军事能力还是有一些的。

    他虽然被誉为当世赵括,但哪怕就是赵括,在军事理论方面的才华,也不逊色名将。

    何况,他还不仅仅会赵括的纸上谈兵。洪武十九年袭爵曹国公后,他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一个能被朱元璋看重的人,又怎会只是个草包。当然,他上了战场之后的决断能力,的确是差的不行。

    他打仗不行,但是当个军事老师,还是绰绰有余的,并且他对这个杨章德女婿也是指望颇多,自然倾囊相授。

    今天的杨宅,除了值守在门口的玄寂,也就只剩下了四个锦衣卫守在门口。

    杨章德今日回来之后就宣布闭门谢客,锦衣卫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庆祝他的得意弟子二狗子从羽林卫学毕业。

    二狗子不仅在六月的毕业考核中名列第一,受到了太孙殿下的亲自接见,授正六品昭信校尉。

    而且,进入海军实习,他们一帮学员兵在老兵的监督下,独自驾船抵达了东瀛北方的虾夷岛,完成了考核任务。

    才是刚满十八岁的二狗子可是这帮学员兵的主官,这次顺利完成了实际操作考核,他要是被授官职,最起码也是正六品武官。

    谁都知道,羽林卫学的状元,比武状元更受重视,因为他们一个个不仅要考核武技,文韬武略更是重中之重。

    一个羽林卫学的状元,各军都会争抢不休。

    虽然锦衣卫早就把二狗子当做自己人,但是在二狗子考上头名之后,也都认为,将二狗子留在锦衣卫,有些不合适了。

    这样的人才应该是以后开土拓疆的将领,封公封爵的勋贵,而不应该留在最高只有三品的锦衣卫。

    客房内,二狗子的弟弟三宝,妹妹妞妞,正逗着杨章德的三个孩子在玩。

    李晴儿这些年给他生了三个孩子,除了大宝已经七岁,还有一子一女。

    因为二狗子的原因,三宝和妞妞也受到了杨家的重视,妞妞跟着李晴儿带孩子,实际上,是跟着李晴儿学认字,学管家,管账。

    这个时代的女孩子,是没有上学资格的,长辈要是不识字,她们也几乎没有识字的机会。

    而三宝因为二狗子的出色,去年也被杨章德送进了羽林卫学,反正对他来说不过是轻而易举,要是能学出来,将来又会多一臂助。

    杨章德对二狗子这个拖油瓶,一开始是很不满意的,即便是教他习武,习字,也不过是因为朱瞻基的关系。

    但是随着二狗子成器,他对这个弟子越来越满意,现在甚至比对自己的亲儿子大宝还要好。

    二狗子故作沉稳,却又忍不住得意地说着他们这九百学员兵,用三艘老式战舰,完成了对虾夷岛以及北方诸岛的探寻和绘制任务。

    谈到得意之处,忍不住眉飞色舞,露出了一丝属于年轻人的朝气。

    杨章德迟疑了一会,忍不住说道:“子风,虽然为师知道要想前程远大,进海军是最好的,但是这次,为师却另有考虑。”

    二狗子楞了一下,看了看杨章德的脸色,正容道:“弟子的一切都是师父给的,自然愿意听师父安排。哪怕就是让我去守城门,弟子也别无二话。”

    杨章德摇了摇头叹道:“为师这几年一直研读各种文韬武略,唯望能走出另一条路来。如今殿下想要分封南洲,开发东洲,这是为师的一次好机会。

    南洲如今各家勋贵皆会派出精锐开发,朝廷各级官员,也都指望能分上一些功劳。

    而东洲那边现在殿下却一直不动声色,为师身为指挥使,自然知道的比其他人多一点。

    殿下对东洲的重视,要远超南洲,所以南洲会分封,东洲却不会。

    可是东洲也要开发,更要将东洲千万土著都纳入我大明的子民,所以不分封,就要依靠官员管理。

    如今瀛洲侯朱真,还有大学士杨荣将会被派往东洲,另有內监负责监督。但是依为师看来,这里面还缺少一个直接监控机构,以及串联文武之间的平衡机构。所以为师想跟殿下进言,前往东洲。

    但是你师娘体弱,大宝他们还小,我要是去了东洲,最少也要去三四年,怎能放心她们?”

    二狗子看了一眼用仰慕目光看着师父的师娘,又看了看几个孩子,内心的失落登时一扫而空。他抱拳说道:“若殿下能允了师父前往东洲,徒儿定当留在应天府,替师父照顾好师娘他们。”

    杨章德开心笑了起来,对二狗子的表态还是非常满意的。他话锋一转,以一副为老不尊的一起说道:“其实留你在京城,为师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你的婚事。你今年也十九了,可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你这婚事一直没有解决。留你在京城,也是为了送你一个好姻缘。”

    二狗子登时大羞,看着笑起来依旧那么美的师娘,心中在想,不知道是哪家的女郎?有没有师娘这么好看?

    他们家是普通人家,虽然有杨章德这个师父,但是杨章德也改变不了他的家世。

    他现在前途远大,普通百姓家的女郎,显然是配不上他的。但是真正的大家小姐,也不一定能看上他的家世。

    这个时代,门当户对的观念,很少有人会突破,婚姻往往是家族之间的联姻。

    等了半天,也不见二狗子相询,杨章德忍不住暗骂他不开窍,却又羡慕他的好运气。“你就不想知道为师想要给你攀哪户高门?”

    二狗子低头道:“一切任凭师父做主。”

    虽然有心想要吊一下他的胃口,但是这件事事关重大,不仅感情上需要二狗子心甘情愿配合,也关系到后面一系列的安排。

    所以杨章德摇了摇头叹道:“你小子真是天降好运,殿下看上你了啊!连为师现在都嫉妒你了。”

    二狗子啊了一声,还没有会过来意思,但是李晴儿却是玲珑心思,稍一思索,就惊喜道:“难道是嘉兴郡主?”

    看到杨章德点了点头,李晴儿也忍不住为这个徒弟开心。二狗子这七年来被李晴儿看着长大,虽然是徒弟,但是李晴儿年纪也不大,都是当他弟弟一样。

    现在听到殿下竟然有心将嘉兴郡主许配给他,这可是一步登天啊。笑道:“瞧这小子,高兴地傻了吧!”

    二狗子的心还没有转过来,或者说不敢去猜真是这么好的事情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看着师父,师娘的笑意,他忍不住回想起了去年在太子殿下葬礼上,看到的那个娇弱身影。

    那以后,他们一帮学员还经常说笑,说到谁要是娶了公主,那可是一步登天,现在这个好运竟然落在了自己身上。

    大明与前朝不同,以往历朝历代的公主,都是尚驸马。但是因为太祖出身低微,所以大明立朝以后,特意改了这个规矩。

    只有大明朝的公主,是真正的嫁出去,而且嫁出去之后,几乎没有了公主的特权。

    在后世,朱瞻基看过明朝的公主下嫁的趣闻,那个时候看是趣闻,但是现在关系到自己的亲人,那就是难以接受的了。

    在朱瞻基之前,公主们大多是下嫁勋贵阶层。像朱瞻基的姑姑们,妹妹们,嫁的都是勋贵。

    但是土木堡之后,勋贵阶层几乎被一扫而空,公主出嫁的规矩没变,但是变成了只能下嫁平民。

    文官们美名其曰是不怕担心外戚干政,实际上,就是他们已经控制住了皇室的,不会允许出现自己的对手阶层。

    所以到了明代中后期,文官们自己不娶公主,并且制定娶了公主就不能从政的规矩,逼着公主们只能嫁给普通老百姓。

    于是,民间男子争当驸马爷,成为明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皇室被文官们封锁和民间脱离,皇家高高在上,如何了解驸马爷,如何挑选驸马爷,成了一个大难题。

    历史上,不乏皇室被骗婚的新鲜事,而且大多数时候,皇家也只能自吞苦果。

    明弘治,民间有个大款叫袁相骗婚,依靠贿赂就差点娶了一个公主。

    嘉靖六年,皇室为永淳公主招选驸马。通过太监、女官的极力推荐,皇室选定了一个叫陈钊的男子,可是这个陈钊是个妾生子。

    嘉靖皇帝大怒,推迟了婚期,又亲自主持全国海选,想要临时挑一个合心意的驸马。

    经过千挑万选,终于挑中了一个叫谢昭的男子。这次,嘉靖皇帝可不敢再轻信人言,非要亲眼审查驸马人选。

    谁知亲眼一见,嘉靖皇帝狂怒不已,原来这个谢昭天生秃顶!奇丑无比,显然,这个丑八怪不知他使了多少手段,才得以蒙混过关。

    长得丑不是什么大的过错,而且婚期不等人,嘉靖皇帝只好自吞苦果,准许女儿永淳公主下嫁给谢昭。

    大婚那天,全国震动,如花似玉的永淳公主竟然许配给了一个秃顶的丑八怪。

    最离奇的是万历十年,万历皇帝的亲妹妹永宁公主要选驸马。一户姓梁的富豪,儿子病入膏肓,却想用公主来冲喜。

    他们贿赂了大冯保,结果就被选中了。婚礼当天,那个驸马拜堂时候就流鼻血,公主却被太监们送入洞房。

    那个姓梁的不能人道,结婚不到一个月就死了。而永宁公主就只能守寡,没几年也郁郁寡欢地去世了。

    朱瞻基虽然已经改变了大明的命运,如今绝不会出现土木堡之变了。但是,他也担心,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