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朱瞻基千叮咛万嘱咐,但是一个工匠在将底火与弹壳组装的时候,还是引爆了子弹。

    还好的是,子弹头直接穿透了他的小腿,弹壳崩起来让他瞎了一只眼睛,命倒是保住了。

    朱瞻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事故不仅没有让他们害怕,反而每个人都激动不已。

    只是用手撞击,子弹就有这么大的威力,说明这种子弹的威力远远超过现有的火枪。

    因为之前的火药枪,即使对着人打,子弹也不可能穿透身体,只会把弹丸留在人的体内,让人痛不欲生。

    而隔了一百米之后,基本上打不死人。

    但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立即就有研究员询问朱瞻基,这种新枪的射程有多远。朱瞻基给了他们一个八百米的数据,让所有人惊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在原本的历史中,毛瑟898的射程就有八百米,如今的火药比当初的更纯,朱瞻基对八百米的射程还是有信心的。

    当然,有效射程能够达到四百米,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当两百发手工制作的子弹被全部制造好,朱瞻基就迫不及待地拿着两支枪,到羽林卫学的靶场进行了试验。

    手枪的试射非常顺利,因为只有五十米的射程,并没有发现哪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子弹出膛稳定,虽然因为没有黄油,只有植物油润滑,显得有点涩,但是朱瞻基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长枪的试射,第一发就让朱瞻基皱起了眉头。

    第一发子弹,他试射的是两百米的距离,明显可以感觉到枪口的震动太大,弹道不稳。

    虽然子弹最终上靶,却偏离靶心,差点脱靶。

    李亮的马屁声随之而来,还安慰朱瞻基,说两百米距离能上靶,已经很了不得。

    又试了一枪,这次依旧是这个问题。

    朱瞻基登时知道,这是膛线的问题了。

    他对毛瑟这种枪的膛线是多少早已经忘记,只是因为经常玩博莱塔,所以记得博莱塔的膛线是六条,然后右旋,缠距250毫米。

    所谓的膛线,也叫来复线。来复线旋转的程度,称为缠距。

    如果须要愈长的距离来完成30度的旋转,称为慢;较短者称为快。

    例如说在2寸之内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内完成一圈的慢。

    缠距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能使弹头稳定,不稳定的弹头除了沿着目标线旋转,还会翻跟斗,产生靶纸上产生锁眼现象。

    朱瞻基不知道毛瑟这种长枪的膛线缠距,只是稍微比手枪的要长一点,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这种枪管已经生产出来了几十条,再用其他的缠距试试,总能找出最合适的缠距。

    将这个问题跟几个工匠一说,他们立即就忙着去重新加工。

    朱瞻基留下了长枪子弹,将短枪子弹全部带走,又吩咐李亮。“统计一下,应天府有多少公侯伯爵在京,三日后让他们都来羽林卫学鉴赏新枪。另,将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的四品以上官员也全部叫来。”

    朱瞻基这倒不是为了卖弄新枪,而是因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就会引发战场形势的变化。

    手握大刀长矛跟敌人作战,是一种阵型,用火铳跟敌人打仗,又是一种阵型。

    现在有了更好的武器,以后的大规模换装,军队的指挥理念也要发生变化。

    只有这些将领们接受了新的战争方式,这种方式才能普及开来。

    要不然,光是武器先进,不一定能打得过小米加步枪。

    正准备回宫,却见几个身影快速地跑了过来。

    朱瞻基注目望去,却是几月未见的刘万。

    他一路小跑,距离朱瞻基还有五步远,就跪在了地上。“殿下,奴婢回来了。”

    朱瞻基看到被晒黑的他,笑道:“几月未见,小白脸变成大黑脸了。不过,现在看起来倒也有些英气了。”

    旁边的李亮摸了摸自己白嫩的脸,心中暗道:“真是失策,原本为了形象,专门蓄白,却没有想到,殿下更喜欢英气一点。也许是殿下有胡须,所以更喜欢有胡须的。可是,没了蛋蛋,奴婢长不出胡须啊!”

    见到许久没见的刘万,朱瞻基的心里也非常开心,毕竟这也是从小跟自己一起长大的玩伴。他把手枪和子弹递给了他道:“起身吧,给孤拿稳了。回宫再好好问你这几个月你究竟做了什么。”

    刘万

    (这两天要走亲戚,每天我尽量保证六千字。)

第九十章 技术封存() 
重新设定膛线的缠距,对于已经拥有了加工工艺的大明来说,并不困难。无非就是调整枪管递进的转速,就能得到不同缠距的膛线。

    当天晚上,工匠们就已经重新车了几根枪管,然后连夜进行了淬火处理。

    第二天下午,朱瞻基又来到羽林卫学的靶场,将几种不同缠距的枪管依次试了一遍,确定下来了最合适的一根。

    长枪的缠距比手枪要重要的多,手枪射程有限,关键的是初速与动能。

    但是长枪除了初速,还有最关键射程以及子弹旋转度,旋转的程度,也决定了子弹的精度。

    试验出了最佳的膛线设计,这支长枪才算是完全定型。

    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弹道的弧度,确定枪支的准星。

    任何枪支,子弹的弹道也是带有弧度的。枪管口的准星,都是根据弹道的弧度,进行计算以后,然后才会进行定型。

    对一个外行来说,只需要三点一线,就能准确地将子弹射到目标,但是对枪支设计师来说,准星的调整,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

    而这个时候,全京城的勋贵与将领们,也都得到了消息,殿下又研发出了更新式的武器。

    对于一个不了解枪械的人来说,火铳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厉害的武器。

    任何一个经过训练的新兵,经过最多三个月的培训,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火枪手。

    而火枪的威力虽然略有不足,射程跟长弓差不多,但是因为覆盖面大,使用方便,远比一个优秀的弓箭手更容易形成威胁。

    一把威力强大的弓箭,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制成,而一个优秀的弓箭手,更是需要多年的训练。

    火枪的出现,让大明士兵的身体素质与那些草原民族的差距已经消失。

    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一个虚弱的大明士兵,就能打死数倍于自己的骑兵,壮汉。

    这几年,大明之所以能够牢牢守住北明山,让草原部落不敢再反复造反,靠的就是火枪那无法抵挡的威力。

    再厉害的骑手,再厉害的射手,面对大明的火枪,都失去了威胁。

    特别是大明发明了铁丝网之后,这种可以随意转运,布置的带毛刺的铁丝网,让草原人引以自豪的机动能力都失去了。

    曾经的草原恶狼,只能像一个温顺的绵羊。

    在听到朱瞻基弄出了新式的武器之后,威力远远大于过去的火铳,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

    可是当金阔亲眼看到这把枪的威力的时候,却跪了下来,请朱瞻基封存这把枪,并且将技术封锁。

    在名气上,金阔远远比不上王彦,郑和他们这些从永乐朝初期就驰名中外的七大太监。

    但是,他却是朱瞻基手里最值得信赖的太监。

    从朱瞻基小时候的照顾,到去宁波帮朱瞻基主持贸易,现在帮朱瞻基当大管家,金阔一直做的非常不错。

    他的命运跟朱瞻基紧紧绑在了一起,绝不会有二心。

    现在,朱瞻基的身边,除了李亮不是金阔的人,咨情司的孙林,刘万,他们都是金阔的徒弟。

    这种休戚相关的关系,让金阔总是全心全意为朱瞻基着想。

    他的理由就是这种枪的威力远远超过了如今的安保能力,这会让朱瞻基以后在公众场合的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

    朱瞻基弄出火枪的目的,是为了让大明的武力更强大。但是现在,这种火枪的普及,对大明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倒会形成威胁。

    以普通火铳来说,因为用火药发射五六颗铅弹。这种火药威力不够强大,密封也不够好的火铳,射程最远也就两百米,而且一百米后几乎失去了致命性。

    所以朱瞻基不会怕有人暗杀,以他的能力,一百米外的暗杀,几乎伤及不了他,而拿着这种长火铳,几乎也很少能靠近他一百米之内。

    但是这种新式的火枪,采用的八毫米弹头,射程达到八百米,四百米以内就有致命的杀伤力。这也意味着,如果有人想要暗杀他,将会很难防范。

    金阔认为大明火器已经无敌于天下,这种超出了防范能力的火枪,是不该出现的。

    既然普通的火枪就已经让其他国家无法抵挡,已经是站在所有武器顶端的存在,他何必弄出这种对自己有威胁的武器呢?

    他虽然一直为了华夏复兴这个伟大的目标在奋斗,但是在内心里,他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他也从来没有把其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的崇高精神,所以所以推广这种火枪的想法,变的犹豫了起来。

    这天晚上,朱瞻基在书房独处了一个时辰。最终决定,新枪照常展示,但是普及,再推迟一段时间,最起码等朱棣回来,看看他怎样看待这种新武器。

    朱棣虽然是个最大的战争贩子,但是他在政治与军事之间的分寸把握,还是比较有手腕的。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就非常重视新武器的开发,火炮,火枪,在他的手中都发扬光大。

    但是到了朱高炽,朱瞻基上台之后,火器的研发得不到重视,火枪的制造越来越差。

    如何在稳固统治与增强火力这个矛盾中掌握平衡,朱瞻基不可能求教别人,只能求教于他。

    有了这样的想法,朱瞻基就直接传令,将这次参与新枪,特别是子弹制造的工匠,全部圈禁起来。

    在朱棣回来之前,他们将会暂时失去自由,不能离开下马桥农庄。

    虽然没有新火药,没有底火,他们也制造不出有威力的新枪。但是这种加工工艺本身,就是最大的秘密。

    有了这样的想法,剩下的一点雷酸汞,就被朱瞻基全部安排生产圆头的手枪弹,这把十五世纪的博莱塔手枪,是他在这个世界不受威胁的最犀利武器。

    而这把枪的弹道,精准度还需要再调整,需要大量的子弹来练习。

    下马桥,羽林卫学。

    “李子风,你消息灵通,前日殿下还说让所有人观摩新武器,为何今日却又封锁靶场啊?”

    “这我可不知道……”十五岁的李子风还有着少年的张扬,忍不住又低声说道:“既然殿下要保密,肯定有保密的理由。想想我们应天府有多少……最少有数万他国使节吧,要是让他们学了去,岂不是我大明大患。”

    与他说话的是武康伯之子徐勇,小家伙深以为然地说道:“这应天府的夷人实在太多了,除了东瀛和朝鲜小娘子之外,我认为殿下该把那些夷人都赶走。”

    另一个小家伙不屑地说道:“你懂个屁,殿下难道没有你懂?只有让夷人见识了我大明的繁华,才能让四夷归心。光靠打,你打的过来吗?”

    徐勇怒笑着搂住了对方的脖子,冷笑着说:“赵方,几日没练,你胆子见长啊!”

    李子风连忙掰住了他的手说道:“别欺负赵方,他身体不好,你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赵方是忻城伯赵彝之后,当初他祖父赵彝任徐州指挥使,因为杀运丁,盗军饷,被革职流放。

    恰巧他重病没有来得及医治,落下了病根。

    其祖后来在吕梁遇地龙翻身,大灾救人无数,得以官复原职,恢复了爵位。不过他这身体却一直比寻常人虚弱一些。

    但是赵方虽然身体不好,却是聪明伶俐,诡计百端,是他们之中有名的神算子。

    徐勇本就是跟他闹着玩,松开了他的脖子笑道:“任你计谋多,也要李子风来救你。”

    赵方不服道:“有本事你跟李子风打,欺负我这个病秧子算什么。”

    校场那边突然传来一声枪响,这种枪响比寻常的火枪要低沉一些,然后就听到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这些小家伙一个个也不说话了,好奇地盯着校场的方向。

    李子风叹道:“也不知道新枪是什么样子的,要是能让我打两枪就好了。”

    其他人也都是连连点头,一个个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

    而在校场那边,隔着两百米,朱瞻基一枪正中靶心,子弹穿过了一寸厚的木靶,留下了一个孔洞。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勋贵,将领都咋舌不已。

    如今的火枪,只有五十米以内有杀伤力,超过一百米,即使打中要害,也只能伤,死不了。

    不过因为是铅弹,这铅弹进了体内,是个要死八个,还有两个命大的,也要残疾。

    所以如今的火枪威力,已经足够厉害了。

    但是这种火枪,虽然只是一颗子弹,但是似乎,打到人身上,就会没命啊!

    而且,距离远了一倍。

    不,还不止一倍。

    朱瞻基打了一枪,就有羽林卫的护卫扛着靶子回到了人群处,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射击的效果。

    有人夸枪好,也有不少人夸朱瞻基的射击准。

    朱瞻基挥了挥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又说道:“有话稍后再说,再来试试三百米和四百米的距离。”

    前方的人群立即散开,让出了一个扇形的空地,但是他们一个个的脸上都带着疑惑。

    这三百米,四百米,一个人形的靶子,看起来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真的能打中吗?

    但是朱瞻基看起来很有把握,自然没有人这个时候触他霉头。

    又是一声枪响,众人能够清楚地看到,三百米外的那个靶子应声而倒,虽然没有完全倒下,但是也能确定,子弹打到了靶子上。

    藏在地沟里面的护卫立即起身,扛起了靶子,就往回跑。

    这一次,子弹虽然打在靶子上,留下了一个孔洞,但是子弹并没有完全穿透。已经变形的子弹与木屑混杂在一起,张辅伸手摸了一下,却被烫了一下。

    他忍不住啧啧称奇道:“虽然三百米外没有穿透,但是也能在人身上打一个大洞。而且还有高温,显然只要中弹,绝无幸理。”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让人举旗,瞄准了四百米外那几乎被准星完全挡住的靶子。

    昨日他已经试验了多次,两三百米中靶不难,但是四百米外,完全要靠感觉了。昨日练了一下午,十枪最多也就能上靶五枪。

    一拉枪栓,退出了一个弹壳,李亮没有让别人捡,亲自捡起来,放在了他特意准备的一个口袋里。

    众人心里的疑惑很多,因为朱瞻基连发了两枪,都没有装弹,而是射击完了以后,只是拉了一下后面的枪机,就又继续射击。

    难道说,这枪可以先把多发子弹装进去吗?

    不懂枪弹分离的众人,只会觉得很神奇。

    这种长枪,不能说仿造哪一种型号。因为这是朱瞻基借鉴了很多种长枪的样式,制造出来的。

    装弹方面,他借鉴了毛瑟,一次可以装弹五颗,每射击一次,手动退出弹壳,然后才能继续射击。

    这一次,他不是只射一枪了,枪膛里还有三颗子弹,他一次性全部射击了出来,才让护卫扛回了靶子。

    这次的三枪,他表现的还不错,应该有两枪上靶。

    看到朱瞻基放下了长枪,一帮勋贵立即就忍不住上前来想要仔细观察一番。

    但是李亮的动作更快,在众人还没有来得及靠近的时候,就直接用一个布袋,将长枪装了进去,抱在了怀里。

    众人皆愕然,杨章德跟李亮的关系亲近,忍不住说道:“李少监,这是为何?”

    成国公朱勇笑道:“李少监,殿下让我们来见识新枪,这怎地又收起来做甚?”

    李亮嘚瑟地说道:“如此凶器,当然要保密。只有等到陛下准许,才能让你们过目。”

    众人的视线都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孤的主意。这凶器威力巨大,四百米,甚至一里地外都能致人死命,不可不防外人学会。”

    所有人脸上都是一头黑线,这把人都喊过来了,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又把枪藏起来,这不是调戏人嘛!

    要不是朱瞻基是太孙,众人恨不得将他暴打一顿。

    连张辅都忍不住摇了摇头,抱拳问道:“殿下,既然如此,为何今日又把我等全部叫了过来?”

    “英国公稍安勿躁,孤自有道理。”

    一个护卫扛着靶子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其他人将三个靶子插在土地上,让众人围观。

    第三个靶子上面,光洁的木板上面有两个已经变形的子弹打出的凹坑。虽然没有穿透靶子,但是威力依旧不小。

    朱瞻基这才又说道:“诸位可以看得出来,这新式火枪威力巨大,若是流传出去,今后各位的安全就难以防范。所以,此等凶器绝不能任意流传出去。

    但是,新武器的出现,加上如今火枪已经普及开来,那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我大明如今的战术,已经跟不上武器的发展。

    今日唤诸位过来,也是我给诸位出的一个题目,那就是如何行军布阵,才能发挥新式武器的最大作用。”

    众人这才明白了过来,但是一个个眼睛盯着李亮怀里抱着的枪支,心痒难耐。

    他们都是战场上打拼了半辈子的人,看到这样一种武器,不研究透,哪里按捺的住啊!

    张辅点头说道:“靖难之时,两军对垒,主将需要殚精竭虑地排兵布阵,在战场上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自永乐十二年,火器大规模应用,特别是殿下远征东瀛,采用散兵阵,三段击之后,这两种阵型就成了如今我大明将士的常用阵型。但是,现在是敌人没有火枪,我大明才能百战百胜,若是他国也有了火枪,如今的阵型确实落后。”

    朱勇笑道:“英国公此言差矣,那些蕞尔小国,哪有火枪……欧罗巴!”

    郑和点了点头说道:“我曾随殿下出海到欧罗巴,那里虽然小国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