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港口,层层防护,沟渠纵横,借助地理优势,组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今日的港口彩旗招展,码头上人潮涌动,应该是欢迎的人群。

    王景弘站在朱瞻基的身边,介绍说道:“自永乐二年,郑总监选定了麻喇迦作为我大明舰队的南洋落脚点。这十几年来,已经将此地建成了南洋最坚固的水寨。最外围以木栅栏为界,中层建有五米城墙,然后是瓮城,最后才是内城。

    内城共有仓房四十八座,共计四百八十间,每一座仓库都有水渠隔断,有木桥相连。从南洋收购的粮食,木料,铜锭等物,都会在此转运。

    仓房区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断巷,易守难攻。

    港口区则以战舰为首层防护,中有浮木火弹,预防水攻,后有三十六门火炮,可覆盖攻击港口区水域。第四舰队麻喇迦水寨共五千五将士,并家属计近两万人。”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家属何以为生?”

    “南洋贸易利润不薄,一应俸禄全额发放。其家眷在旧港有田,可聘当地土人种植,衣食无忧。”

    朱瞻基又问:“可有家眷从事贸易?”

    王景弘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应该是……有的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大明最重要的物资转运点,要是没有人做生意还不正常了。

    何况,分的地在旧港,现在人却都集中在麻喇迦,肯定是有利可图。

    只要不是因私废公,损公肥私,朱瞻基对这种行为并不厌恶。

    李亮踩着小碎步快速地走了过来。“殿下,快到岸了,请先去更衣。”

    朱瞻基嗯了一声,又看了一眼这个水寨说道:“这是我大明耗费巨资修葺的官厂,如今却成为麻喇迦抵抗暹罗的依靠。我大明啊,就是宁愿亏了自己,也不愿亏了他人。”

    一众将领和随从,相互之间看了看,都不确定朱瞻基心里的真实想法。

    麻喇迦水寨与旧港水寨,这是大明最南方的根据地。自建立旧港宣慰司之后,就有两支舰队来到远离大明万里的异国他乡。

    因为远离大明,在大明海军全部都改制以后,只有这里,依旧保持着原有的编制。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换防的思维。每一个军队的布防,确定以后,几乎就是生生世世留在这里。

    所以这些军人的家属都会一并被安排过来,在此落地生根。

    沿着旗舰甲板上的城墙上沿,朱瞻基从船头来到了船尾。青梅,绿竹,并一帮女官就开始各司其职,忙碌了起来。

    有人专门负责给朱瞻基洗脸,有人负责梳头,有人拿来龙袍,有人给他穿鞋袜。

    只是一会儿工夫,就把朱瞻基打扮一新。

    马欣来到了朱瞻基的面前,福了一福,轻声问道:“殿下,我们是不是要在麻喇迦停留多日?”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麻喇迦和旧港,你们喜欢哪里,就在哪里多住一些时日。这里是南洋的中心,周边各国都会在这里与我大明贸易,会耽搁一些时日。”

    她笑着说道:“当然是殿下去哪里,我们也跟着去哪里……”

    朱瞻基还要前往南洲,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他内心里其实是不想带她们一起去的。

    过了爪哇,那边的航线就不是熟悉的路线,危险不少,不管是暗礁,还是暴风雨,都会影响舰队的航行速度。

    而且现在去探寻南洲,肯定也会跟当地的土人发生纠葛,小规模的战斗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想想她们都是自己的女人,如果把她们丢下,她们内心会更惶恐,也就不再提起。

    不管风里雨里,她们都宁愿跟着自己一起,而不是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南洋。

    突然间,外面传来了阵阵鼓乐,这整齐的节奏,雄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港口。

    这是驻军欢迎朱瞻基到来的声音……

    “我先登陆了,随后李亮他们会安排你们下船,你们且先安顿下来,晚上我再去看你们。”

    刘承徽走到了马欣的身后笑道:“殿下大事要紧,妾身会照顾好马良媛和其他姐妹的。”

    身穿明黄龙袍,头戴冠冕的朱瞻基重新出现在甲板上,一众内侍和护卫摆起了多达数百人的仪仗。

    岸上的百姓和欢迎的士兵们看到这个阵势,立即欢呼了起来。他们知道,马上就能看到太孙殿下了。

    朱瞻基扭头问黄渊:“郑和他们什么时候能抵达?”

    郑和他们的右路军虽然行进的距离更近一些,但是不管是在交趾,还是真腊,包括暹罗,贸易的份额都要大的多。

    而且他们的舰队在暹罗湾遇到了一次暴风雨,为了躲避大风,又耽搁了些时日,所以现在落在了朱瞻基他们的后面。

    “天亮时分接到了传令,他们的前军已经抵达淡马锡,郑总监与朱总兵全速前来,怕是要到晚间才能抵达。”

    “大军的驻扎地安排好了吗?”

    “殿下不必担忧,整个麻喇迦海峡到处都是我大军的驻扎地。”

    船上的帆已经落尽,现在完全是依靠惯性在缓缓移动。操纵舵盘的数百水手全力摇动船舵,让旗舰缓慢按照预定的方向调整。

    船上的水手们在水线上支出了一个个顶棒,这些顶棒在靠岸的时候会先触及陆地,进行一次缓冲。

    而在岸上,士兵们在岸边丢下了一捆捆的稻草,同样是进行缓冲,防止损坏到船体。

    余先抵达的小船上的羽林卫的护卫们迅速登陆,占据了这个港口的各个角落,布下了重重防护。

    旗舰终于靠岸了,首先被安排送下船的就是朱瞻基的龙辇,还有十六匹骏马。龙辇只需要八匹马,但是还要预备着有马生病,或者是精力不佳。

    当朱瞻基头戴冠冕,身穿龙袍出现在了舷梯上,岸上无论百姓,还是将士,纷纷跪下,磕一个头喊一声:“恭迎太孙殿下。”

    第一声还不算整齐,但是有将士们的引导,那些百姓们也跟上了节奏。第二声和第三声就变得整齐了起来,这雄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麻喇迦。

    岸上有一群身穿异服的麻喇迦人,领头的也身穿大明王爷冕服,不用想就知道,他们是获准来迎接的麻喇迦王族和官员。

    朱瞻基的脚终于踏上了麻喇迦的土地,内侍们也都手举仪仗旗,紧跟在朱瞻基的身后。

    众人又是三叩首,然后在内侍的众声齐呼下平身。

    郑和他们还没有抵达,这里最高的首领是第四舰队参将安乡伯张勇。他率领第四舰队麻喇迦水寨指挥使刘进,旧港水寨指挥使杜聪,站在欢迎队伍的最前方。

    张勇出身将门世家,其父张兴为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从朱棣起兵,立功众多,累迁都指挥同知。

    张勇英武谋略不逊其父,靖难之役时张兴尝单骑追敌,被数十南兵重创,伤重不任战。张勇代替其父任指挥使,并最终获得大胜。

    张兴永乐元年被封安乡伯,但是永乐五年就去世,随后张勇袭爵,永乐七年调高州府广州湾水师参将。

    在大明设立旧港宣慰司后,张勇任大明旧港总兵。辖制旧港,麻喇迦两水师,并节制麾下三卫所,可谓是大明最南军政第一人。

    朱瞻基来到张勇身前,他又待再拜,朱瞻基连忙扶住了他笑道:“张爱卿无需多礼,且为我介绍一番我大明勇士。”

    人群的后方,众人围着一个身穿大明金绣龙衣的瘦小老头,看着远处那个比常人高出了半个身子的大明太孙殿下。

    这个瘦小老头就是麻喇迦的苏丹拜里米苏拉,他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但是依旧控制着整个麻喇迦,并在这个小国有着无上的权威。

    麻喇迦建国已经二十年,从最开始三个村子的地盘,如今已经成为了半岛南方最大的势力。

    虽然北方还有暹罗咄咄逼人,但是有大明的支持,麻喇迦的地盘还是在慢慢地扩大着。

    其他人都对朱瞻基的到来惊喜不已,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大明的皇太孙殿下,竟然会亲自来麻喇迦。

    太孙驾临,肯定会万众赏赐,他们又要发一笔小财了。

    可是拜里米苏拉却总是有些心神不定,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一辈子浮浮沉沉,曾被灭国,又东山再起。大明的皇帝都见过了两次,什么事没有见过?

    他总感觉,大明的太孙亲自来南洋,这南洋的天恐怕是要变了。

    若是没有大的企图,这位太孙殿下何须冒着风险来南洋?。。

    且行且看吧……,他叹了一口气,率领众人迎了上去。

    待与众将士见礼完毕,一个个将士都是满含激动的泪水,朱瞻基还真有一点三胖的感觉。

    这个时候,他看到拜里米苏拉率领麻喇迦的王族与官员们迎了上来。

    朱瞻基表面上依旧对拜里米苏拉非常客气,与众人见礼之后,还亲自将拜里米苏拉请上了自己的龙辇,一同向内城行去。

    拜里米苏拉年轻的时候也只有一米六左右,现在更是只有一米五不到。窝在龙辇那宽大的龙椅里面,完全不成比例。

    跟朱瞻基相比,他的身材小了一半,气势更是不能比。

    龙辇只有八根柱子支撑,四面通透,朱瞻基一面跟百姓挥着手,一面跟拜里米苏拉闲叙。

    “到了南洋,才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以麻喇迦为例,百姓着装就千奇百怪,有些女人竟然只露出两个眼睛。”

    拜里米苏拉笑着说道:“麻喇迦乃东西南北交汇之处,各色人等皆有。这些蒙面女子,皆是大食人士,信仰绿教……”

    朱瞻基打断了他的话问道:“王爷也信仰绿教?”

    拜里米苏拉笑了笑说道:“绿教乃西洋多国的国教,鄙人妻子乃亚齐公主,亚齐国乃绿教之国,鄙人也多受其影响。”

    朱瞻基哦了一声,说道:“可是孤记得,麻喇迦与亚齐都是我大明属国吧?”

    拜里米苏拉不动声色地回答说道:“当然,我麻喇迦与亚齐都是以大明皇帝陛下为尊。”

    “可是我大明的国教是道教啊……”朱瞻基看着他笑着说道:“我瞧王爷身上穿的也是我皇祖父赐予你的金绣龙衣,这可是我大明的王爷冕服。王爷身为我大明的王爷,麻喇迦作为我大明的属国,却不信仰我大明道教,偏要信西域小国的绿教,岂不是不明是非?”

    拜里米苏拉心里的不详预感更加强烈了,但是他还是笑道:“殿下多虑了,这信什么,跟我麻喇迦与大明的关系并无影响。我麻喇迦是大明属国这一点,并无疑问。老朽对上国忠心耿耿,愿为大明守南门。”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麻喇迦如今有百姓多少?官员多少?”

    拜里米苏拉松了口气,在朱瞻基的面前,他感觉比在朱棣的面前还要难受。“百姓如今有三万余人,官员超过百人。”

    他以为难堪的时候已经过去,可是朱瞻基的随后一问,一下子让他如临深渊。

    “那会说我大明话,写我大明字的人有几何?”

    朱瞻基的脸上虽然还在笑,但是拜里米苏拉却已经感受到了朱瞻基你内心的恶意。

    可是这个问题不回答也不行,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我麻喇迦百姓久慕天朝文化,但根源还浅,如今只有二十余人能担当通事之责。”

    朱瞻基的笑容不变,轻声叹道:“名义上是我大明属国,却不说我大明话,不写我大明字,不守我大明礼,这算什么属国呢?看来是我大明对这些属国太优待了,忘了该怎么做。”

    拜里米苏拉连忙说道:“殿下,这是老朽考虑不周,今后定当督促国民习上国文字,守上国礼。”

    “这样就对了。”朱瞻基笑的格外灿烂,说道:“孤这次带了不少文人墨客,还有我大明孩子进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当在麻喇迦普及。从今往后,任何不是我大明文字的书籍,全部销毁,任何人不得在学……”

    拜里米苏拉立即知道缓兵之计行不通了,他再也坐不住了,拜倒在地。“殿下……使不得啊!”

第十六章 兼爱天下() 
让拜里米苏拉想象一万次,他也不能想到。这位大明的太孙殿下,来到麻喇迦,竟然是要拿麻喇迦的语言好文字作为大变的开端。

    他想过这位太孙殿下年轻气盛,让家人在他面前一定要毕恭毕敬。

    他也想过这位太孙殿下虚怀如谷,对他这个老朽的亲王礼遇有加。

    他更想过这位太孙殿下盛气凌人,让全国的国民一定要百般忍让。

    这位殿下的“丰功伟绩”,早就随着东瀛的王室一股脑被抓到应天府,传遍了整个南洋地区。

    他各方打听过这位殿下的为人,经历,兴趣,爱好,还从各国寻来了多位年幼的美少女,就是想要讨好这位殿下。

    但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位殿下并非只爱好武事,他到南洋的第一把火,竟然是要挖整个南洋的根基。

    从此以后不得习他国语言,不得写他国文字,只是要把整个南洋都变成真正的大明啊!

    南洋地区除了土人,就是来自西亚的阿拉伯人。他们从唐朝开始,开始向南洋的各个岛屿迁移,至今已经五百年了。

    这五百年来,原本还有一些学习梵文,信仰佛教的小国,全部都被绿教徒和印度教徒消灭。

    从满者伯夷灭掉三佛齐之后,现在大半个南洋都是以绿教为国教,只有少数还信仰印度教的小国在艰难生存。

    但是这位大明皇太孙,竟然首先就是要挖各国的根基。

    朱瞻基一只手轻扶住了拜里米苏拉,依旧露出着似笑非笑的笑容。在拜里米苏拉的眼里,这是恶魔的微笑。

    “王爷何须如此,究竟为何使不得?”

    拜里米苏拉暗吸了一口气,冷静了下来,说道:“南洋各国都是大食人后裔,土人为主,大多信仰绿教和印度教……”

    朱瞻基平静地说道:“孤并不会干涉你们的信仰,这一点大可放心。”

    朱瞻基当然知道,宗教信仰在后世都是一个火药桶,更别说现在这个时代了。

    这一点靠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想在这方面动手,只会让有同样信仰的人联合起来,坚决反对大明。

    拜里米苏拉很想直接反驳,如果杜绝了所有人的学习渠道,这宗教信仰就是不变又有何用?人们连经书都看不懂了,谁还会信它?

    可是他不知道这样说出来,会不会得罪朱瞻基,所以脑子里飞快地转着,想着对策。

    跟随在龙辇旁的张勇这个时候说道:“殿下,到了下榻之处。”

    虽然麻喇迦是大明在南方最重要的港口,物资转运地,但是面积也并不是很大。从港口到为朱瞻基准备的下榻之所,也不到两里地。

    朱瞻基率先站起身来,向拜里米苏拉伸出了手。“王爷不必多虑,我大明之文字,文学,才是这个世界上一等一的知识,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今后贵国民众都学成大儒,就是到我大明为官,也无不可。这个话题我们稍后再说。请……”

    拜里米苏拉明知道这话是扯淡,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总不能说大明的知识体系不行吧!

    他像吃了一团屎一样郁闷,这个时候也只能伸出手,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来,暂时不提这个话题。

    不过他的内心里还在谋划着,该如何劝说朱瞻基放弃这个“馊主意”。

    他也不能确定,朱瞻基到底是偶然起兴,还是有备而来。

    他在心里暗叹,不管是什么样,这日子要难过了啊……

    因为心里有了忧虑,这顿饭他都吃的不是滋味。看着朱瞻基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还只能压抑住内心的担忧,来奉承对方。

    他并没有注意到,在宴会大厅里有不少内侍都在密切注意着他,他的任何一点小动作,都没有逃过这些久经训练的咨情司的人员的眼睛。

    虽然大明现在并没有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对通政司,锦衣卫,咨情司这些间谍机构,或者说侦查机构来说,任何反应也都能分析出大致的轮廓。

    这里锦衣卫的人不好露面,但是咨情司的内侍们并没有人在意,在这些南洋人看来,认为内侍全部都是侍候朱瞻基的。

    孙林就坐在朱瞻基与拜里米苏拉两人的侧后方,大厅里杯觥交错,却似与他无关,他那张死板的脸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情。

    像他一样的人还有不少,这些都是朱瞻基护卫,所以孙林一点也不引人注意。

    而他的视线几乎一直落在拜里米苏拉的身上,只是因为拜里米苏拉跟朱瞻基在一个角度,所以就连拜里米苏拉也不认为这个内侍是在盯着自己。

    与此同时,随着舰队过来的锦衣卫,通政司和咨情司的人员,在当地的士兵的带领下,骑马巡阅了整个内城,包括麻喇迦港口附近的各个村落。

    既然要拿麻喇迦来开刀,朱瞻基当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最少每个村子的人口组成,民族信仰,要全部都调查的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做到精确动刀。

    他不愿意因为这件事闹的不可开交,这对正在积极筹备西征的大明会有重要的影响。

    更主要的是,朱棣这个战争狂正在筹备攻打帖木儿国,在自己要是把沿途各个补给国搞的怨声载道,会降低他在朱棣心中的地位。

    所以在这两年,他也只会在麻喇迦,旧港这两个地区进行儒家推广。旧港现在就是华人当政,推广儒学是理所应该。

    而麻喇迦完全依靠大明发展起来的,光享受大明带来的好处,却一点也不想付出,怎么可能呢?

    除了推广汉语,汉字,朱瞻基还有一个釜底抽薪的计划,那就是建设新加坡。

    麻喇迦的位置虽然重要,但是相比新加坡来说,其实是说不上好。

    如今的新加坡经历了屠杀,那里简直变成了一个鬼地。麻喇迦的势力还没有发展到那里去,而在本地势力最大的暹罗,对这个最偏僻的地方,根本也不重视。

    那里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又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才是东南亚的中心,不管是向东南西北,都不用绕路。

    麻喇迦现在的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