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纯对这种既定事实的事情当然不会反对,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笼络督马含这件事是朱瞻基的个人行为,想要金纯帮忙,就必须要把一切前因后果都告诉他。而朱瞻基并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个工于心计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战争,金纯这个老顽固也不一定会同意。

    考虑了一番,朱瞻基决定让解缙来办这件事。

    解缙现在虽然官职不显,但是要说大明朝在境外比较有名的名人里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许多外国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书是谁,但是绝对听过解缙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师,以后朱瞻基当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师。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现在官职不显,是朱棣故意压制,留到以后辅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担任太师,一部尚书也是跑不了的。

    当朱瞻基把这件事跟解缙一说,解缙二话不说,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他这个人性格虽然有缺陷,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属于情商比较低,智商却非常高的那个类型。

    勾心斗角他不行,安排一件事给他做,他肯定不会坏了事

    何况,他还有一个精明能干的侄儿,一个做事靠谱的儿子帮他。

    朱瞻基不相信,以他的名望出马,这件事他还能做不好。

    来到霍洛岛两天,朱瞻基一直在忙于应酬。虽然苏禄国的所谓王爷,官员,不过是跟部落首领,部落长老一样的职位,但是他们毕竟控制着几百个小岛,将近两百万百姓的大型势力。

    想要控制整个南洋的各大势力,每一家都不能疏忽,因为在任何一地的相关决策,都会有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地区。

    朱瞻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他虽然依旧摆着大明皇孙的架子,但是在态度上,却主要以亲和为主。

    至于架子,那都是内侍,礼部的官员们,自然而然地架起来的。

    这些南洋的土人也就认这一点,真要没有一点架子,那是丢了大明的脸面。

    就比如,几十个御厨用精湛的手艺,做出了十几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根本不用显摆,这些美味佳肴就让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土人们觉得白活了。那精美的瓷器,讲究的礼仪,都让这些土包子自惭形秽。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让他们感觉到了差距。

    舰队的到来,贸易也随之展开。

    苏禄国什么都缺,他们以制盐、酿酒、织布、捕鱼、采珠及商埠税收为其经济来源,大明的瓷器,铁器,茶叶,丝绸,都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货物。

    他们能够拿来交换的主要是金子和铜锭,还有鱼干。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那在大明难得一见的巨大珍珠和玳瑁。

    玳瑁在苏禄国也是难得一见,但是珍珠就多了。三王就向朱瞻基进献了一颗重达七两的巨大珍珠,更难得的是,其圆无比。在这个时代,可谓是无价之宝。

    当朱瞻基忙着应酬,贸易团队忙着交易的时候,解缙也开始了行动。

    不过,他也没有直接出面,因为他在苏禄国,因为名声太响,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对象。所以他把这件事交给了侄儿解祯期出面联络。

    解祯期父亲是解缙的哥哥解纶,母亲是欧阳修的后人欧阳婉。其父一代,父亲,叔叔,姑父,一门三进士,到了他,其书疏隽自喜,不失门风。

    其文采风流不输长辈,自然也是解家最器重的后代。

    他原本是看不上官场的蝇营狗苟,自有一股傲气,一心想要走清流。但是朱瞻基不重文采,甚至直接当他的面说文章做的再漂亮,也不过是云中月,雾中花,不堪其用。

    在朱瞻基拿出了几何,拿出了标点符号,甚至直接说出不懂统计,不懂计算,不可为官的话之后,他也放下了架子,开始认真研究起这些学问来。

    他本就聪明,这一研究,就发现了算学其中自有规律,甚至开始为之着迷。

    如今在应天府,他可以算是推广算学最积极的年轻一代。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解祯期很清楚想要得到朱瞻基的重用,就必须按照他的那一套来行事。要不然,自己以后最多也就是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当一个国子监的教授。

    他明白,想要得到朱瞻基的重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务实。

    所以,他现在也能放得下身段,了解民间疾苦,学习为官实学。南北方土地亩产,各地水利,干旱,风俗,人情,特产,这些是他最关注的,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清高地卖弄文采。

    因为有解缙的帮助,他能看到许多对其他人来说难以查阅的资料,这也让他比大多数人都更能全面了解大明的情况。

    这次太孙下西洋,他本来要准备明年的春闱,但是他主动放弃了这次的春闱,想要跟随舰队到海外来见见世面,知道大明以外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南洋的异国风情没有让他失望,这秀美的海岛,壮观的大海,都让他的眼界和心胸比以往宽阔了许多。

    看到这些蛮夷的生活艰辛,他也真正体会到了身为一个大明人,是多么的幸福。

    督马含这个所谓异国的王子,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一个稍微富足一点的乡巴佬。

    不过他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表达出来,在督马含的面前,永远是一副温文尔雅的从容不迫形象。

    而在督马含的眼里,大明的太孙充满了一种神秘莫测的强大气势,这种气势让他心生畏惧。

    而解祯期这样的儒生,则代表了大明的文化,这种先进文明带来的崇拜,更是让他自惭形秽。

    在解祯期的有意攀交之下,只是一会儿时间,他就将自己腰间的金刀,当做友谊的见证,送给了解祯期。

    他们两个年龄相近的人的交往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怀疑,在其他人看来,他们的友谊似乎也能代表大明与苏禄国的友谊。

    在这样的氛围下,解祯期邀请督马含到他所在的船上做客,也就没有任何人怀疑。

    而督马含这个时候,也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解缙,知道了太孙想要扶持他,成为南洋霸主的计划。

    针对他来说,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根本没有想过拒绝,如此好的机会,他要是错过,那他不是傻了?所以就直接答应了下来。

    在霍洛岛待了几日,朱瞻基终于安宁了下来,没有了那么多的应酬。

    不过这个时候,商队还在跟苏禄国贸易,椰子也还在收购。还有一支船队,向东方行驶,前往吉马刺朗国贸易。

    朱瞻基就假装无聊,想要寻一处秀美的海岛,去游玩一番。

    然后,督马含立即推荐了位于三宝颜外海不到五里地的一座小岛。因为这个岛上除了密集的椰林,然后还有粉红色的细腻海滩,哪怕是当地人,也认为这个海岛的景色无与伦比。

    被督马含抢了先,西王和侗王也就不好拆台,他们也不能昧着良心说那里不美,而侗王就是想要竞争,他的老巢离这里也有些远了。

    所以只是准备了一天,大批的舰队就护卫着朱瞻基的旗舰,前往两百里外的三宝颜。

    这座在后世被称为圣克鲁斯岛的小岛,一直是菲律宾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岛上粉红色的细腻海滩,每年都吸引了无数人来这里旅游。

    不过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旅游这一说法,整个华夏历史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徐霞客。

    这个海岛虽然美,但是不会有人专门来这里游玩。

    这里距离东王的老巢三宝颜只有四里地,舰队抵达三宝颜以后,就完全封锁了这一片海域。

    一艘平底沙船,载着朱瞻基和他的嫔妃,以及宗室们登上了这个安全的小岛,然后画地为界,一边留给男人游玩,一边留给女眷们也能自由地享受一番大自然的馈赠。

    而在这个时候,督马含才能以地主身份,为朱瞻基服务的名义,单独拜见了朱瞻基。

    蓝天,白云,椰林,沙滩,不管是六百年前,还是六百年后,这种美丽的景色永远不会改变。

    在椰林中间的一顶大帐篷里面,朱瞻基接见了这个已经见过多次却一直没有机会单独聊天的督马含。

    帐篷里面其实非常简单,只有几排红木椅和几张拼起来的红木长桌,上面放着各种水果和点心。

    不过这个时候,被收拾出来了一块空处,上面铺开了一张东南亚的海岛图。

    “拜见太孙殿下……”

    朱瞻基盯着跪在沙滩上的督马含故意等了一会儿,给了他一定的心理压力,才说道:“起来说话。”

    在朱瞻基的面前,督马含完全没有同样身为王子的自信,就连他的父亲也要跪在对方的面前,他就更没有资格说不。

    虽然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看上他,但是他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帮你吗?”

    “小王不知。”

    “过来说话。”

    督马含来到了长桌前面,然后就看到了一张绘制了苏禄国周边各岛的地图。这地图比他们自己绘制的要精密的多,不过他也没有太多惊讶,在他看来,大明就是要比他们有才华的人更多。。。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太孙为什么会给他看这张地图。

    朱瞻基拿起笔,将苏禄群岛,棉兰老岛在内的一大片区域圈了进来,然后让他靠近一些。“大明并没有太多精力来管理南洋各个海岛,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来。但是,能做主的人太多,对大明来说也不是好事,我们更愿意什么事都只跟一个代理人来沟通。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督马含看了看地图,这个圈里面包括了吉马刺朗等部落的庞大疆域。他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殿下,为什么是我?”

    朱瞻基笑了一下,俯视着比自己矮了一个头的督马含说道:“因为我看你顺眼,就这么简单。”

    听到这句话,督马含更能够感受到朱瞻基的强势,而且这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正又这个能力。

    在他看来,大明的舰队可以直接把南洋所有的势力全部扫光,只是他们不想这么做而已。

    朱瞻基当然不会这么做,他还需要这些土人成为大明的苦力,他们这些部落成为大明的商品倾销地。

    打打杀杀只会留下仇恨,浪费精力还得不到长久的好处。

    督马含再不迟疑,单膝跪拜,抱拳说道:“吾愿听从殿下号令。”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张地图你收下,这是为你圈定的势力范围,今后不管是的手下有多少人,都不能越过这个界限。但凡在这里面,有谁不服从你的命令,你都可以用刀剑来对付他。”

    看他欲言又止,朱瞻基又说道:“既然让你出头,自然少不了对你的支持。解祯期那边会跟你好好分说,你有什么要求也可以直接跟他提,能帮上的,我都会帮你。”

    督马含离去之后,当日下午又乘船过来,带来了各种海鲜和鱼,以及各种食物,不过他再也没有机会跟朱瞻基单独见面。

    但是,当他看到大明舰队给他提供了五百把长刀,五百根长矛,还有各种药物的时候,这一切让他满足无比。

    有了这些武器,他相信他能扫平整个棉兰老岛。

    朱瞻基并不在乎他能不能成功,能成功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成功,他就大不了再换一个代理人。

    在这片土地上,现在想要当大明代理人的,数不胜数。

第十三章 渤泥国() 
“殿下,妾身从来都没有这么开心过,跟你在一起,真好……”

    还有些娇憨的马欣靠在朱瞻基的身上,丝毫不顾自己有些稚嫩的身体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岛上现在除了朱瞻基再也没有别的男人,那些宗室嫌岛上不好玩,被督马含带到三宝颜去热情款待。就连内侍们,都被朱瞻基给赶走了。

    这里除了沈黛儿,其他女人都被朱瞻基调教好了,连温泉都一起泡了,还做过各种羞人之事,所以在这个没有其他人的海岛上,仅穿亵衣,根本不算什么。

    马欣自小父母宠爱,家境甚好,从来没有吃过苦。到了宫里,她的年纪最小,不争不抢,朱瞻基对她另眼相待,也没有人敢欺负她。

    所以虽然身处后宫,但是难得保持了纯真的心态。

    朱瞻基也只穿了一件小衣,露出了粗壮的大腿和健硕的身体,躺在了一张躺椅上。他笑着望向了刘承徽她们,问道:“你们呢?开心吗?”。。

    刘承徽笑着说道:“自古以来,女子出嫁就不得随意出入家门,一辈子就只能活在后院里。妾身等人还有幸能跟着殿下远赴万里游玩,以前实在是不敢想。”

    朱瞻基笑道:“我也知道礼教约束甚大,特别是对你们女子。以后有时间,就多带你们到处走走,看看,不至于拘在宫里。”

    这个时代的女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她们只能活在男人为他们划的框框里面,根本不敢逾越一步。

    他坐起身来,笑道:“休息够了吗?谁愿意去陪我一起戏水?”

    几女都有些不好意思,只有马欣攀着朱瞻基的手臂说道:“殿下,妾身还没有学会游水呢?”

    朱瞻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笑道:“好,我再去教你游水……”

    朱瞻基大踏步地抱着马欣踩着粉红色的沙滩来到浅水处,然后一把将她丢了下来。

    马欣一下子掉在半米深的海水里,身上的亵衣被打湿,在身上印出了一个美丽的弧线。

    她嬉笑着用手泼着水,跟朱瞻基打起了水仗,开怀地大笑着。

    沈黛儿有些扯了扯身上的亵衣,才有些惊讶地轻声问道:“刘承徽,殿下平日一直如此亲和吗?”

    刘承徽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殿下血脉高贵,却平等待人,我们都要珍惜这份福分。”

    剩下的几女都比她的身份要低,听到她的说教,一个个都连忙正身应下。

    虽然这个海岛风景秀美,但是朱瞻基不可能在这里一直玩下去。时间对他来说是奢侈的,而这样的放松机会,对几个女孩子来说,更是奢侈的。

    在岛上只是过了一个夜,第二日,就又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返回霍洛岛。

    他们这次一来一回,加上玩了两天,就是五天时间过去了,舰队也该启程前往渤泥国了。

    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虽然整个舰队的行踪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但是五百把刀,五百支铁矛的头,跟其他的货物一起转运下去,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三月十四,船队即将从霍洛城出发之际,渤泥国第二批的迎接人员抵达了霍洛城。

    让朱瞻基有些意外的是,来迎接他的竟然是个女人带队,竟然是如今的苏丹王妃黄元丽。

    当舰队浩浩荡荡地向着渤泥国航行的时候,朱瞻基叫来了张谦和周航,开始认真询问关于如今渤泥国的详细情况,这一问,才知道自己一开始想的岔了。

    如今的渤泥国与后世的文莱国并不是一回事,后世的文莱国只有一小块地方,但是现在还包括了文莱北部,属于大马的大片区域,包括后世东马的首府亚庇。

    而亚庇,就是渤泥国的华人王爷的据点,如今的渤泥国,跟苏禄国一样,都不止一个王爷,并且两个王爷不分大小。

    而这一切,还要从三十多年前说起。

    在以前,虽然早就有了渤泥这个名字,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属于一个部落,或者说是一个地域名称。

    渤泥国的势力一直不大,所在的婆罗洲北部地区,在以前一直属于满者伯夷国控制。

    在抵抗元朝的过程中,满者伯夷实力受损,当时的渤泥王马合谟沙才又有心复国。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起渤泥国的华人王爷黄森屏,也就是死在应天府的那位渤泥国麻那惹加那。

    黄森屏初名元寿,字昌年,号熙春。祖籍福建泉州鲤城区熙春铺市曹巷竹西,父亲叫黄良辅。

    洪武八年时,黄森屏初任鹤庆守备。由于腾冲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黄森屏重兵驻守,并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因黄森屏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升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

    因为当初与监军太监的矛盾,黄森屏后来与朝廷有了隔阂,率领家族以及乡党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避乱航海南渡抵达婆罗洲。

    他们沿着婆罗洲的北岸想要寻找一处没有大型势力的无人区,最后在婆罗洲东北角的山打根地区上岸。

    当时在山打根西北的地区是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南受满者伯夷的控制,经常被要求向其进贡。东则常受苏禄苏丹国不时的侵扰,并不是一个安定的地区。

    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力量求援。马合谟沙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的称号,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一字并肩王”。

    为了笼络黄森屏,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公主的称号,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

    在黄森屏和华人军队的奋战之下,苏禄入侵被遏制,渤泥国避免了灭亡的命运。

    此后的三十年间,两股力量亲密无间,发展迅速。华人由东部的山打根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后世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

    永乐元年,马合谟沙去世,儿子哈桑继位,由黄森屏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监国摄政,所以文莱史一般不把哈桑当成第二世苏丹。

    永乐五年,哈桑因病去世,有两年大空位期。在这两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永乐六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麻那惹加那的名义亲率50多名亲威、部下回到中国朝见进贡。

    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