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宋朝以来,理教兴起,文臣们的权力大增。但是商人们的地位却日渐低下,商人们也成为了文臣们的钱袋子。

    商人们虽然无法反抗,却也一直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因此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代言人。

    如果将商人们的资金流通渠道控制住了,就等于捏住了商人们的咽喉。他们做生意需要通过银行,哪怕是兑换金银票也要通过银行。

    家家户户有多少钱,即便是隐瞒得了一时,也隐瞒不了长久,毕竟每一家的钱不可能一直不流通。

    朝廷现在控制住了银钱的流通,只能通过银行来流通,也就不怕那些商人们能翻天。

    所以,在银行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之前,就有大臣提议要给巡检司,户部广盈库,还有礼部主客司更大的权力,设置关卡,杜绝大额现银流通。

    不过这个提议有些太早了,朱棣直接驳了回去。

    在银行运作正常以前,在全大明的流通金银全部都换成金银币之前,现在就严格控制了金银的流通,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虽然朱棣驳了回去,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了今后大明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几年,全国的金银流通就会被限制起来。

    金银币的压铸被朝廷牢牢地把控住,银行被国家把控住,金银流通再被控制住,那么全国的经济就等于被户部和內监牢牢控制了住。

    陈瑄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了京城的红人,只要是明眼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大明银行将会成为大明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权力部门,这个部门的权力,也将比许多衙门都大的多。

    首先,大明银行对两家商业银行有监督和调查权。

    其次,大明银行掌控了全国的金银流转。

    最重要的是,大明银行虽然名义上受多个部门的联合监管,但是只用对皇上负责。

    最开始,户部和刑部,都察院,內监,锦衣卫都只是将一些边缘人物安排进了大明银行,相当于发配。

    但是现在,在许多人看到了大明银行的重要性以后,恨不得将自己的子孙都安排进去。

    陈瑄是在受到文武大臣,包括勋贵阶级的追捧之后,才从师爷的分析中真正明白了自己的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除了没有內监的铸币权,没有户部的审核权,等于银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啊。

    这可不是他最开始以为的,只是当一个大的运转官。

    以前担任漕运总督,他运的粮食,而现在,他运的是整个大明的金银。还拥有对全国现金流通的管理权,这比户部尚书的实际权力还要大。

    这个时候,他再也不后悔来担任这个银行总督了。

    当然,朱瞻基也知道这个银行总督的权力有些太大了。只是如今银行初创,必须要要给他们如此大的权力。

    只有等到银行业务正常起来了,全国的经济在受控下走向正规了,那个时候才能分权。

    要不然,现在就各方掣肘,银行的作用根本体现不出来。

    十月下旬,朱瞻基越来越忙了,不过是天天忙着应酬。

    如今数十个郡王和亲王世子们都来到了京城,不管是平辈,还是长辈,朱瞻基在面子上,礼节上必须要做到位。

    与各路亲戚要应酬一番,每一家也要给他们讲解一番出海的目的,一些不听话的也要敲打一番。

    当然,最近一段时间他也收了不少“礼”,这些礼物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些文物古董和女人。

    全大明都知道朱瞻基有钱,而且朱瞻基除了维持基本的排场,也不尚奢华。金银财宝谁都没有他多,他又不喜欢金银,那就只能送一些文墨字画还有女人了。

    朱瞻基来者不拒,不过这些文墨字画都收进了宫中,女人则大多被他分配给了未婚的将领为妻妾。

    这些女人大都姿色不俗,成为了海军未婚将领争抢的对象,也让他在海军各将领里面,又刷了一波好感。

    十一月初,朱瞻基道新江口第一舰队大营,巡阅了受训的海军各部和两万二千人的幼军神机营。

    幼军这个称号是在十月底的时候,被朱棣正式赐给了神机营分出来的二部。

    神机营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一支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扩充到了六万人。

    自从北征期间,神机营扬威之后,火器在大明军队中的地位节节攀升。

    特别是东征期间,一千多人的羽林卫火枪手,就将上万凶残的倭寇击败。后来不到三万神机营,直接攻占了倭国王宫,更是让火枪声名大振。

    解决了火枪的生产问题,大明各军卫的火枪手数量也快速增加。

    神机营在十月被拆分成为了三部,火炮营和火枪营正式分开,火枪营分成了两部。

    第一部仍然由柳升掌控,听命于朱棣,并且掌握了训练火枪手的职责。

    第二部一共有四卫,三卫是火枪卫,一卫是火炮营,共计两万两千人被赐名幼军,归属朱瞻基领导。

    幼军的都督也是由已经投靠朱瞻基的薛禄担任,掌控这支两万两千人的幼军,也让薛禄满意无比。

    而原本位于下马桥的幼军,因为人数太少,被划归羽林卫。但是却以军校的形式,成为了朱瞻基各亲卫的培训学校。

    如今的朱瞻基亲卫就有四卫,总人数一万四千人,这是明朝各大亲王,包括太子都比不上的。

    如谷王朱橞,就因为自编三卫,被朱棣严加训斥,召到京城关押了起来。。。

    哪怕是亲王,没有得到皇帝允许,就只能有一卫三千人,得到皇上恩准,才有两卫,或者三卫的侍卫。

    如今的大明,也就只有朱瞻基这个太孙,有四卫护卫。

    而幼军,虽然也有卫的后缀,实际上却是属于军。像羽林卫是护卫营,一卫三千人。军卫一卫却是五千五百人,两者并不一样。

    从性质上来说,这个幼军相当于是大明的精锐机动部队,与边军,边卫,地方卫所,护卫的只能都不太一样。

    而朱瞻基则是想把他们培养成海军陆战队,并且按照这个标准加以训练。

    其中的一卫火炮营,除了编制上没有拆开,也被分配到了各个战舰上,熟悉船上的炮兵指挥系统。

    因为火炮的数量增加,特别是精钢无缝炮筒的量产,如今大明的火炮数量也增加的极快。

    严格说起来,火炮比火枪更加容易制造,因为枪管太小,加工不易,但是同样的加工程序。火炮除了在浇铸时候更难一点,加工却更容易。

    如今火炮数量增加,各艘战舰上面的火炮数量也增加了不少。

    在新江口水师大营,不少战舰都在进行改装,每艘主力战舰上,最少增加了五门强力火炮。

    在朱瞻基出发之前,这些改装工作基本都能完成。

    而朱瞻基的出发日期也被选定了下来,定在了新年的正月十二。

    要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十二月出发最好。因为趁着北风期下南洋,他在路途中还能到东南沿海到处游览一番。

    但是朱棣最后选了正月十二,想让他在家里过年了再走。

    如今朱高炽去了北平,不在京城,朱瞻基也知道朱棣心里还是期盼热热闹闹的,就没有反对。

    有了出发时间,郑和他们安排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因为时间定下来了,各项准备工作就能有的放矢。

    比如说舰队的各种食物,像那些补充维生素的干菜,没有定下来时间,就不能确定采购的时间,如今只要把任务分发下去,在出发之前准备好就可以了。

    而且从各地购买的活猪,活羊,活驴,也都可以安排各处人马卡着时间送上船。

    十万人的出行,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需要周密地筹备。

    郑和,薛禄他们经历过多次出征之人,各项筹备工作进行的顺顺利利。朱瞻基自觉也没有什么需要他补充的,所以鼓舞了一番士气,只停留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准备回宫。

    刚回到宫中,却见到了翰林学士杨士奇带着一个年轻人候在了东华门。

    对杨士奇,朱瞻基心里没有愧意,但是毕竟杀了他儿子,所以还是一点心结,两人在过去一段时间也见过几次,却没有交谈。

    朱瞻基原本以为他心里有怨,却没有想到他这次主动来找自己,而且还是安排他的二儿子杨道来拜入幼军。

    不,现在已经不叫幼军了,而是叫羽林卫学。

    “臣长子愚鲁,粗劣,不堪殿下之教。但是次子道为人本分,也尚能吃苦,尚盼殿下能不计前嫌,收录于门下。”

    杨士奇人长得英俊,两个儿子也都不差,杨稷的脸上有一股戾气,但是这个杨道目光端正,一见就让人有好感。

    朱瞻基知道这是杨士奇在修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心缓和跟他之间的心结,毕竟这个人可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大人物”。

    走进了历史,那些只是在书上看到的人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朱瞻基才知道,任何一个能被历史铭记的人,都不是无能之辈。

    不管他们有多大的局限,或者说是缺陷,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

    能够到达如今的地位,他们每个人都有不能湮灭的闪光点和出色的地方。

    朱瞻基盯着杨道看了一会儿,才说道:“汝兄被我所斩,可有怨恨?”

    杨道见朱瞻基越过了父亲直接相问,虽然有些不习惯,但是仍然躬身作揖道:“小臣不敢,道虽为大兄惋惜,但他违反军令,乃咎由自取。殿下秉公执法,无可指责。”

    他被朱棣封为将仕郎,虽然只是很小的官,但是毕竟也是臣了。

    朱瞻基倒是不知道此节,听他自称臣,还楞了一下,听了杨士奇的解释才明白了过来。

    带着他们父子来到东华门内的咨情司衙门处,请了他们在会客室坐下。朱瞻基又问:“既然学士次子九月底就来了京城,为何今日才来寻我?”

    杨士奇叹道:“因长子不肖,士奇深以为憾。养不教,父之过,当初是我没有管教好长子。所以次子抵达京城,士奇亲自教导一段时间,然后才敢让他为殿下效力。”

    朱瞻基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学士能如此想,孤很高兴。希望杨稷的事情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只要杨道能好学上进,孤定当好生提携。”

    得了朱瞻基的承诺,杨士奇父子显然都松了一口气,轻松了不少。

    相比朱瞻基,他们更担心与朱瞻基的关系恶化。如今这个时代,要是不受帝国未来继承人的喜欢,仕途几乎无望。

    杨士奇父子达到了目的,也就不敢再耽搁朱瞻基的时间,起身告辞。

    朱瞻基也在他们走之后,准备回宫,却碰到了王彦身边的助手,司礼监少监黄四维迎面走来。

    见到朱瞻基,他陪着笑叫道:“殿下,奴婢正在寻你……陛下口谕,命殿下领宗正令,前往晋王府,捉拿晋王朱济熿。”

    朱瞻基楞了一下,问道:“难道刘进山举报是真?”

    刘进山是晋王府原长史,在朱瞻基东征期间抵京举报如今的晋王朱济熿给生母下毒,活蒸其父侍女,圈禁其兄其侄。

    朱瞻基回来之后也知道了这件事,杨章德他们去太原的时候还跟他汇报过。他当时还有些不信,总觉得言语有夸张,哪有如此丧心病狂之辈。

    但是现在朱棣命令捉拿朱济熿,说明这件事即使没有这么夸张,也差不了太远。

    虽然得了朱济熿送的四个美女,但是朱瞻基也并没有将这个远房叔叔放在心上。

    黄四维笑道:“锦衣卫办案人员正得陛下接见,根据他们调查,晋王给生母下毒,活蒸原晋王侍女吉祥,包括虐待朱济熺父子都属实。陛下大怒,遂命奴婢来寻殿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孤就走一趟,如此狼心狗肺之人,不配为朱家子孙。”

    承天门外,宗人府位列东首第一家,还排在吏部前面。

    如今的大宗正是楚王朱桢,不过他只是名义上的宗正,因为他本人常住武昌府,极少到京城来。

    整个宗正府里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朱家的子孙,却也都没有权力。主要负责人员都是內监,大权被朱棣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朱瞻基领了宗正令,带领一队锦衣卫,一队內监,再加上自己的护卫,骑马向长安坊晋王府而去。

    在他进入宗人府的时候,两个內监已经火速通知了五城兵马司,派兵将晋王府牢牢包围了起来。

    朱瞻基很清楚,其实自己出不出面都是一样的,但是让自己出面,就是为了在这些朱家子孙面前立威的。

    (今天回来有点晚,更新有点晚了,不好意思了,明天尽量早点)

第二二七章 家法() 
贡院附近的润香阁,在应天府的大小画舫里,算不上拔尖的存在,因为这里拿不出任何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花魁。

    不过这个润香阁乃是官办青楼,里面不少女子都是原罪臣妇女。虽然身份不在,但是这种落差也吸引了不少平头百姓愿意来亲近一下“官家小姐”。

    而润香阁最出名的并不是这些女子,因为朱元璋,朱棣父子喜恶善变,这些年抄家发配的大臣数不胜数,其他青楼,画舫也不缺少这样的女子。

    他们最出色的是楼中有京城最大的戏楼,能容纳近千人同时观赏歌舞,戏剧,因此引来无数豪绅,勋贵趋之若鹜。

    周王世子朱有炖自来到京城,就被好友教坊司主事卞青岩邀请到了润香阁,为润香阁编一出大戏。

    洪武二十二年冬,朱橚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太祖不久改变决定,留朱橚在首都,由朱有炖理藩事。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才获准返回封地开封。

    建文初年,朱橚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朝廷遣李景隆突袭开封逮捕朱橚,朱有炖,把他们父子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

    建文四年,朱橚与朱有炖被召到应天府禁锢。

    直到朱棣继位,与朱棣同出一母的朱橚被朱棣平反,恢复了朱橚的爵位,加禄五千石,诏他返回原来的封地,献颂九章及佾舞。

    他的弟弟汝南王朱有爋被发配云南大理,可是这种父子相残,却对周王府一家人的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父亲朱橚自幼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又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成为一代医药大家。

    他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却对中药毫无兴趣,自少年经历挫折之后,自此远离政治,一心沉迷于文学与戏曲创作。

    二十余年来,他在民间也创下了不俗的名声,成为一代戏曲大家,在民间备受推崇。

    来到京城,他也受到了戏曲界的热情欢迎,不少女子愿意自荐枕席。

    朱有炖恐惧政治,也怕沾染政治,这种藉以戏曲慰藉,远离政治的做法,还是颇受朱棣欢喜的。

    为此,他还两次受到皇上的召见,并且承诺待大戏编成,将亲自莅临润香楼看戏。

    为此,朱有炖不得不改变曲目,将原本准备上演的“香囊怨”,改成了“赏花侑觞”、“庆寿佐樽”的剧目。

    这几套戏曲都是他编剧,也只有他熟悉剧情,为了演好这出曲目,他已经十天不曾回府。

    不过在润香楼尝尽花色,倒是也不虚此行。

    “赏花侑觞”、“庆寿佐樽”是一出连续戏,为了迎接皇上莅临,他将宫廷教坊剧与民间仪式剧结合在一起。

    保留了“开喝”,“散场曲”,“打散”等搬演手法,再结合道情、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以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来营塑氛围。

    此间女子得知皇上将会来看戏,一个个也都是精神焕发,她们期待皇上因此喜欢她们的戏,削了她们的乐籍。

    所以在排戏的时候,一个个用心无比,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天的时间,但是编排的宫廷队舞和民间舞队,配合的歌乐都已经有了雏形。

    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坐在润香楼的二楼,品着一杯香茗,看着一楼大厅排练,不时纠正一下排练时候的错误,时间也过的飞快。

    不过外面忽然一对队的官兵全副武装地快速行进,让他的心情有些压抑。这不知道是哪位大臣又犯了龙威了啊!

    多愁善感的朱有炖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能想到背后那血淋淋的场面……

    王府长史荀宝山这个时候上了楼来,向他行了一礼低声说道:“世子,官兵包围了晋王府。”

    朱有炖摇了摇头叹道:“晋王一系……这算是完了。”

    他与原晋王朱济熺自幼关系亲近,但朱济熺深受儒家熏陶,思想端方,一直认为当今皇上是谋朝篡位,所以不得皇上欢心。

    这才让朱济熿得了机会,袭了晋王位,如今朱济熿再被抓,这晋王一系从此以后怕是再无影响。

    他抬头问道:“可知晋王犯了何事?”

    荀宝山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却不知,我已让人跟去打听。”

    朱瞻基率领大队人马来到了位于长安坊的晋王府,这里已经被五城兵马司围的水泄不通,在五城兵马司之外,还有不少应天府的衙役在执行疏导。

    不过应天府的百姓倒也不怕这些衙役,还谗着脸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看到朱瞻基的仪仗行近,一个个才都跪在了路边行礼,待朱瞻基过去,一个个才又起身。

    “殿下英姿潇洒,实乃人杰也。”

    “废话,这可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岂会与我等一样。”

    朱瞻基一马当先,来到了晋王府大门口,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袁标立即上前拜见。“中城副指挥使袁标拜见殿下,晋王府封锁完毕,现今正在清点人数。”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晋王可在?”

    袁标还未答话,却听到院子里面传来了朱济熿的怒喝:“尔等贱民,竟敢辱我至此,待我禀告皇上,诛尔等九族。”

    朱瞻基跳下了马,率先向内走去,却见朱济熿手持长棍,正劈头盖脸地打向一群五城兵马司的吏员。

    以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曹英为首的众人不敢还手,一步步后退到了前院里。

    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