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唐-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也同样是欺君之罪么。

    ……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林甫死后不久,便被杨国忠构陷,落了个欺君之罪,然而天子毕竟是仁厚天子,还是念些旧情,李林甫虽被剥夺了身后令名,对于李林甫的子孙却并未赶尽杀绝,像李岫兄弟姐妹都只是夺官流放了事。

    然而历史是历史,现在毕竟是有了自己这么个不确定的因素,马璘不敢保证李岫回长安后还和原来的历史上一样,仅仅是被流放远郡,所以自然不敢冒险让李岫回长安。

    更何况他对李岫有过承诺,更何况李岫的弩匣和箱弩都对他极有吸引力。所以无论如何他不能让李岫离开安西,哪怕得罪了杨国忠也不在乎。

    得到封常清的支持,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下来了。三日后,边令诚要离开安西,再一次要求马璘把李岫交给他带走。

    既然得罪第一次,就不怕得罪第二次,反正已经撕破脸了,还有什么好说的。马璘不仅不肯交出李岫,甚至连惯常该有的送给传旨中官的礼物也没有准备。边令诚气白了脸,却是发作不得,又想着杨国忠还在京中等他复命,只好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安西城。

    看到这只苍蝇终于走了,马璘心里舒了一口气。知道边令诚回京后必然不会罢休,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马璘甚至考虑过在路上把边令诚干掉,后来想想没什么意思,中官死在安西境内也是麻烦,也就没有付诸实施。

    元戎弩的制造立刻开始,由于构件太过复杂,所以每天只能成功组装出三五把来。后来工匠们渐渐熟悉了工艺,废品率便大大降低,这样每天的产量也就稳定在了五把。

    再多暂时已不可能,李岫对于工艺的要求极为精细,能够制作出合用陶范的便只有方大叔一人。方大叔毕竟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大的精力,这已经让老人家足够劳累了。老人家是马家作坊的宝贝,缺了他很多东西都没法做。事实上自从重心转移到制作元戎弩开始,作坊里很多需要精细模具的商品已经不得不停了下来。

    因为制作元戎弩,马家作坊的利润率大减,就算是按五百缗钱一把供给安西军,所得利润甚至不够给工匠和下苦人的例钱,完完全全就是赔本买卖。

    高芊芊心中郁闷,却明白这件事情有多重要,无奈之下只好把重心放在了龟兹市上,放在了马家商行的各个铺子里,想要用这里的盈利来弥补作坊的亏损。

    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这个冬天的安西极为平静,天山北麓的部落也没有叛乱的。朝堂之上的争斗风雷激荡,却影响不到万里之外的安西。

    往皮山镇运送物资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停顿。封常清亲自主持这件事情,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安西府库里的钱帛已经花干,段秀实掌管的财帛也是流水般的花出去,堆积在皮山镇军营里的物资越来越多。

    等到安西军有了六百把元戎弩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天宝十二年的五月。哥舒翰那边有信使过来,陇右军收取九曲之地的行动即将展开。而安西军兵发羌塘的时候,也终于是到来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发羌塘() 
“吐蕃地分五如六十一东岱,然上下象雄十东岱并不在其中。象雄虽已被吐蕃灭国,却和苏毗地位相若,算是吐蕃之藩属。”

    “这一战,我们的目的是牵制吐蕃军力,减少哥舒将军在河源的压力,同时寻求在象雄故地站稳脚跟。陇右兵多,我们兵少,我们不是主力,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事有不谐不必勉强,能进则进该退则退,这一点大家务必谨记。”

    皮山镇军营之中,安西新军的少壮派将校齐聚一堂,围在巨大的沙盘周围,马璘站在沙盘边上,指着沙盘上的高原侃侃而谈。

    “若有机会,我带着大伙儿一直杀到逻些也不是不可能。若没有机会,一仗不打退回来也没什么。记住,我们大伙儿不是去和吐蕃人拼命的,是去占便宜的。咱们的命比吐蕃人的命金贵,犯不着跟他们以命换命。”

    田名远韩武李安等人皆是死死盯着沙盘,眼中已经满是杀气。看到众人这个样子,马璘心里叹了口气,知道刚才的话怕是白说了。

    这些杀才们从来都是打硬仗的主,沙场上一刀一枪怕过谁来,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带皱眉头的,安西军的名声从来就是打出来的,不战而退这样的事情那是想都不用想。

    “将军,不就是吐蕃人么,有什么啊。南山羌人和吐蕃人也是同族,咱们这都已经杀了好几万了,看上去再凶狠的角色,老子一陌刀下去还不是要掉脑袋。高原上的吐蕃人难道就比南山羌人脖子硬么,老子还不信了!”

    说话的是韩武,他是跟马璘一起从飒秣建杀回来的,说话随便惯了。他那从飒秣建带回来的粟特婆娘刚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如今也是后继有人,几个月没动刀枪,早就已经手痒了。

    “是啊将军。听说象雄人也就几万人,比南山羌人多不了多少。咱们大军一到,那还不是望风归顺。哪个敢不归顺,老子就杀他娘的!”又一位杀才嘿嘿笑道。

    “打下了象雄,咱们就直奔逻些!抓住那个没良心的赞普,老子就要问一问他这亲戚是怎么走的,当外甥的老是到舅家偷偷摸摸算怎么回事!”

    将校们哄笑起来,马璘苦笑着摇了摇头。

    军心可用,这是好事。不过吐蕃在高原上立国已有百余年,哪里是那么容易击败的。五千安西新军兵发羌塘,能够摁下一个钉子站稳脚跟已是不错,一举灭国想都不用想。南山羌人一盘散沙,高原上的吐蕃人虽然也只是部落联盟,却毕竟是有个赞普作为号召。上了高原之后,少不得有硬仗要打。

    为了这次的出兵,他可以说已经是做了万全的准备,不过事到临头,他却变得更加谨慎。

    这五千换装完毕的安西新军,是他这一年多的心血,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有所闪失,踏足河中的梦想就立马要化为泡影。

    这次攻击的是吐蕃,但他眼里死死盯着的依旧还是河中。占据象雄,便是为了隔绝吐蕃西进的道路,保证唐军铁骑踏足图兰低地的道路畅通。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吐蕃早晚是中国的囊中之物,而进军河中的机会一旦失去,便再也不复存在。

    “大伙儿各自回去准备吧!都演练了这么久了,上了高原该如何做自己心里都清楚。记住一句话,咱们是去占便宜的,不是去和吐蕃人拼命的。”见这些杀才明显不走心,马璘无奈摇头,最后交待了几句,挥手赶走了这些厮杀汉。

    杀才们一哄而散,各自去整顿自己的部属。马璘也走出帅帐,大步走出了军营。军营门口,早已聚集了大量的兴胡商人,正围着段秀实和杜环乱纷纷的问着什么。

    “都护大人来了,让都护大人跟你们说吧。”世家子杜环的声音依然是那么大,兴胡商人们看到马璘,立马围了过来。

    马璘纵身一跃,站到了一匹骆驼的背上,看着这些兴胡商人道:“诸位都走过白石滩?”

    “回都护大人,老汉走过七八次了,闭上眼睛都能过去。”一个紫髯老者大声地道。

    “我也走过三五次,道路熟得很,跟那里的吐蕃人也有些交情。”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走白石滩的季节,我正准备要去那边。”

    兴胡商人们乱纷纷的答道,一个个脸上都有着兴奋之色。其实段秀实和杜环都跟他们说过要他们做什么了,他们只是有些不太相信而已。被安西军抓到军营里,原本以为是要遭殃了,没想到却是天大的好事。

    “既然诸位走过白石滩,那就好。”马璘点了点头,环视众人温和笑道,“大军就要兵发羌塘,这我也不瞒你们。我要说的就是参军刚才和大伙儿说过的,凡是大军应用之物,你们只要能送过白石滩,那边自有我安西军的人接收。干草,马匹,牦牛,帐篷,谷物,肉干……什么都要,运到那里之后会有人给你们开具收据,回安西后凭着收据来这里领取钱帛,价格是安西市价的五倍。就在这里领,你们能送去多少,我安西军就买多少。各位若是信得过大都护府的信誉,就请早些开始。运去多少我们就要多少,价钱一分一毫也绝不克扣!”

    马璘说完,兴胡商人们立马炸开了锅,一个个兴奋得满脸通红,有几个兴胡老汉直接就激动得晕了过去。

    什么是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了!万能的光明神,终于开眼了么?

    他们都是一些小商人,往常都是在安西各地行商赚取差价,几十匹西州大练几斗干葡萄往往就是他们全部的货物,小本经营极为辛苦。毕竟安西粟特人极多,不是哪个粟特人都能成为大商人的。

    平时从于阗往西州贩卖货物,这么远的路程也就有三成的利润,安西大商人太多,小商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白石滩难走,不过为了赚取利润,资本不足的兴胡小商人们有时也会选择这条道路,去和白石滩后面穷困的吐蕃人交易。走这条路虽然能有一两倍的利润,可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而如今大都护府开出了这样的条件,这简直就是令人疯狂!大都护府的信誉在安西那是铁打的,这么高的利润,绝对值得拿命冒一次险了!

    没有哪个兴胡商人不梦想着富足,而眼下这就是机会。走一趟白石滩,就是五倍价格,四倍利润,这样的生意上哪去找?

    马璘看着商人们高兴的样子,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钱。这一次兵发羌塘,他本就没有准备让健儿们吃苦,完全就是要用如山的钱帛来堆出一场大胜。

    长行坊运送物资效率低下,长行坊的兄弟们在安西军中身体本就相对来说弱一些,让他们翻越冰达坂运送物资实在为难。兴胡商人为了利益性命都能不顾,又熟悉吐蕃境内道路,这件事情交给他们来做最好不过。

    至于财富,这几个月在于阗南山扫荡羌人,羌人的牦牛马羊都发卖出去,集聚的财富是足够的,支撑半年没有问题。半年的时间,胜负应该已经分出来了。即便到时没分出胜负,府库里的瑟瑟还有不少,大不了发卖就是。真到了不够用的时候,少不得就要把手伸向高芊芊的口袋了。

    河源那边的胜负完全不用担心,这一战是哥舒翰的封王之战,哥舒翰就是此战后获得郡王爵位的。有哥舒翰在河源吸引吐蕃主力,这边只要能坚持稳扎稳打,获胜应该不成问题。

    兴胡商人们获得了马璘的保证,议论了一阵之后便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准备了。

    这些都是于阗国本地的兴胡,消息扩散出去之后,肯定还有很多别的地方的兴胡闻风赶来。

    有着这些人供应物资,大军进军羌塘便完全可以轻装,从而也就能携带更多的军械。

    安西军密探营过半人手已经过了白石滩,正在白石滩外的山谷等待。等到兴胡们运送一些物资过去之后,大军便可即刻出发,翻越桑株达坂进军羌塘。

    ……

    几个时辰之后,驻守在前往桑株达坂山口的唐军士卒眼里,便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兴胡商队。牦牛驮马上装满了物资,跟在边上的兴胡商人笑得嘴都要歪了,一个个乐颠颠的走入了山中。

    看到这一幕,唐军士卒们皆是极为振奋。等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兵发羌塘的时候终于是到来了。建功立业的时机,终于是等到了。

    十日之后,安西新军大队人马出现在了山口处。战马全身都包裹着厚厚的棉毡,马背上一把把钢弩油光铮亮。

    马璘站在山口,深深吸了一口气,胸中瞬间也是溢满了豪情。

    看着眼前这五千如狼似虎的安西健儿,他的忧虑已经抛到脑后。

    松赞干布灭象雄时,有这样恐怖的军队么?松赞干布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手里有这样一支钢铁之师,难道还做不到?

    马刺轻轻刺在马腹之上,青海骢低鸣一声,便是向着山内驰去。战士们紧紧跟上,大军快速进入山中消失不见。(。)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偏师() 
马璘带着安西新军踏上古道的同时,疏勒城外,一支唐军正沿着丝路中道而行,浩浩荡荡的向葱岭守捉的方向而去。

    这支唐军有七千人,为首的是安西老将李嗣业,副将为西羌胡将荔非元礼。

    ……

    马璘组建安西新军,完全是以跟他从飒秣建杀回来的安西健儿为班底,新军的将领都是安西军中的少壮派,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便于指挥。安西老将们都没有在新军中得到位置,心中要说没有不满是不可能的。

    此次兵发羌塘,马璘亲自出马领军,只准备动用手上的五千新军健儿,封常清留守皮山镇供应军需。原本马璘并不准备让安西老将们参与此战,不过李嗣业等人极力请战,马璘最终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让李嗣业带这一支偏师以为策应。

    这七千唐军亦是安西汉军中的精锐,马璘给他们的任务是沿着数年前西征小勃律的路线赶到小勃律,增加归仁军的实力,从侧面给吐蕃以压力,呼应安西新军在狮泉河流域的行动。

    归仁军是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后所建,驻地就在小勃律。吐蕃要从西北入安西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过白石滩后翻越几道冰达坂,最后出于阗南山入安西,也就是马璘此次进军的路线。这一条路线道路难行,路程却不长。另外一条,便是自小勃律入葱岭南麓,向北穿越群山,最后从葱岭守捉处入安西。这一条道路路程极长,绕道极远,反过来走就是高仙芝攻小勃律的道路,也就是现在李嗣业和荔非元礼进军的路线。

    翻越冰达坂经白石滩的道路难行,也容易封锁,于阗国为唐之毗沙都督府,于阗王室对于大唐极为忠心,兼之于阗附近有安西军重兵布防,吐蕃已经很多年没能从此道入安西了。吐蕃要入安西,便只剩下了小勃律一条路线。

    正是因为如此,小勃律才被称为大唐“国之西门”,大唐和吐蕃为了控制小勃律数十年间反复争夺。最近的一次便是天宝六年高仙芝攻克小勃律,在此地置归仁军。

    在原来的历史上,怛罗斯之战后安西军实力下降,被迫全面收缩,小勃律很快就被吐蕃人再次占据。马璘自河中带回数千安西健儿,却是改变了归仁军的历史。与原本的历史不同,安西军依旧兵强马壮,吐蕃人自然就不敢擅动,是以如今归仁军依旧牢牢地控制在安西军的手里。

    为了加强归仁军的力量,马璘原本已经选派三千安西退役老兵单独成军进驻小勃律了。而这一次,李嗣业和荔非元礼又带去了七千精兵,小勃律的唐军数量将会达到一万三千人左右。归仁军和之前派去的老兵都不算在四镇两万四千汉军数量之内,所以现在安西四镇留守汉军还有一万二千人。

    李嗣业这七千精兵依旧是传统的安西军,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兵骑兵皆有马匹,长行坊提供补给,配备有大量强弓硬弩。安西新军换装之后,只保留了八牛弩,元戎弩和骑弩三种硬弩,其余的老式制式硬弩如伏远弩等全部替换下来了,这一次全部拨给了李嗣业。是以李嗣业这七千精兵远程武力之强大,也是远超原来的时候。

    这样的一支军队进驻小勃律,从侧面威慑吐蕃人绝无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这些百战精兵上了战场依然是一支虎狼之师。

    ……

    七千悍卒在古道上浩荡前行,腾起漫天黄尘。

    “将军,都护大人不让我们为主力,却让我们为偏师,未免太看不起我等了。”荔非元礼催动战马赶上了前面的李嗣业,皱起眉头道,“这等建功立业的时候,偏偏不让我们上场。靠那些黄毛小子,能打什么仗。”

    李嗣业呵呵一笑,眯眼看着前方道:“元礼别这么说。都护大人对此战极为重视,这一战乃是势在必得。以五千虎狼之师取象雄之地,若囊中取物耳。我等年纪大了,也该看着儿郎辈挣取功劳了。我那孩儿就在都护帐前效力,如今已经是校尉独领一团,都护大人对得住我,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将军不过四十余,正是壮年,真的甘心么?反正我的血还是热的,也不想就此安闲度日。”荔非元礼沉声道。

    李嗣业微笑道:“元礼,想要建功立业,也不是不可以,都护大人不愿我们损耗是体恤属下,不过我们这一次也不是没有机会。这一次跟某家出来,肯定不让你空手而归,瞧着就是了。”

    荔非元礼皱眉道:“将军此言何意?莫非此战都护大人还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

    李嗣业指了指前方,笑道:“越过葱山,便是何地?”

    荔非元礼道:“河中。”

    “都护最想收取之地是何地?”李嗣业又笑着问道。

    “亦是河中。这个大伙儿都知道。”荔非元礼疑惑道,“收取河中,不是下一步的事情么?现在都护大人是要夺取象雄故地,将军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李嗣业催动战马向前跑去,瞬间脱离了大队,荔非元礼目光一闪,便即跟了上去。

    眼见离大军已经远了,李嗣业勒住战马,虚挥了一下马鞭笑道:“河中之地乃是都护大人心头禁脔,便是高大将军主边安西时,亦是早有收取河中之心。奈何葱山阻隔,道路难行。阻我安西军收取河中者,非是大食,实乃吐蕃。”

    “欲入河中,最快捷之法是从葱山南道经护密这条路。然此地僻近吐蕃,吐蕃虎伺在后,若我安西军从葱山南道入河中,吐蕃随时可断我归路,我军即成孤军,必然失败。”

    “是以都护大人此番才要先占据象雄,为的不是象雄之地,而是为了阻挡吐蕃西进之道路。只要占据此地,和小勃律连成一片,进军河中便不虞成为孤军,我大唐铁骑随时都可踏足河中。”

    荔非元礼点头,这些安西军人人皆知,根本就不是秘密,却不明白李嗣业为何要说这些。

    “元礼觉得都护此去羌塘,有几成胜算?”李嗣业又问道。

    荔非元礼想了一下,道:“靠着弩箭之利,至少有九成。”

    李嗣业大笑:“正是如此。都护大人有九成把握,所以才不想我等出动耗费粮草。我亦是安西宿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