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唐-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家哥哥,把刀放下!”程林沉声喝道。

    “苏钲!杀出去!太子殿下被人胁迫,我等杀出去,再来救太子殿下!”张巡看着苏钲怒声喝道。

    亲兵们都在看着苏钲,一时间都是有些混乱。事发仓促,大伙儿打了半天,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听了两边的话,心里更混乱了。

    张相自然是该信任的,毕竟相处了一年多。大伙儿对于张相还是极为佩服的,可是对面站着的那位,可是太子殿下!

    这个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是看着他们的首领。

    苏钲看了看张巡,又看了看后面的玄武门,长叹一声,手一松,“当啷”一声。横刀落地。

    “苏钲!”张巡怒喝一声。

    “张相,对不住了。”苏钲涩然道。低头往人群之外走去。

    亲兵们面面相觑,“当啷”、“当啷”一阵乱响。横刀抛了一地。伏击者分散开来,给苏钲让开道路。剩余的亲兵们低头不敢看张巡,紧跟着苏钲就往外走,伏击者们也并不阻拦。

    张巡被大批龙武军士卒围在中间,回头看了一眼高耸的玄武门城楼,感觉浑身发凉。

    一切的努力,都成为了泡影。大唐正在开边之时,却将要迎来一位温和的皇帝。

    张巡心中极为绝望,他向来喜欢把一切都掌控在手里,这个时候却觉得极为无力。一切都脱离了掌控,太多的计划怕是无法实现了。

    身败名裂,他并不在乎,他做的事情自己清楚,矫诏欺君的罪名是少不了的,这是必然的结局。然而这一天,来的实在是太早了。

    玄武门城楼上,李豫脸上现出激动之色,猛然一掌拍在女墙之上,长出了一口气。

    “殿下,我们下去吧!”左相李泌在边上轻声道。

    李豫点了点头。

    夹城之中,张巡脸色苍白,站在寒风中默然不语,神色极为萧瑟。人群分开,李豫走到张巡面前,怒斥道:“恶贼!你这一年多做的好事!”

    “事已至此,臣只能说一句,问心无愧。”张巡看着李豫,涩然摇头,“这天下早晚是殿下的,只是这一天到来的太早了,太早了”

    “矫诏欺众,也敢说问心无愧!张巡!狗贼!我父皇如今的样子,都是你害的!面善心黑,大奸似忠,说的就是你这等人!”李豫神情激昂,厉声大喝,“程林!为孤拿下此贼!”

    程林和几位龙武军军官走上前来,按住了张巡的肩膀,把张巡按得跪在地上。张巡也不挣扎,抬起头来看着李豫,涩然道:“张巡知罪,殿下,陛下病入沉疴,已无恢复的可能,想来不日之后你就将临朝。老臣自知必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大唐江山社稷,求殿下听我一言。”

    “自知必死,还想要祸乱朝纲么?说吧,孤听着便是。”李豫居高临下看着张巡,冷冷笑道。

    “殿下,为大唐江山社稷计,求殿下临朝之后,切勿和马仁杰翻脸,马仁杰社稷之臣,殿下须得新任他。大唐四境皆在开边,殿下临朝之后,勿要轻易改弦易辙。若能如此,大唐幸甚,天下幸甚!”张巡抬头看着李豫,一字一顿地道。

    李豫冷笑一声:“狗贼,你和马璘那恶徒果然沆瀣一气,你二人皆是国之巨蠹,孤临朝之后,定会将尔等势力悉数铲除!程林,为孤杀了他!”

    “是,殿下!”年轻校尉应了一声,松开张巡的肩膀,高高举起了横刀。

    张巡长叹一声,默默闭上眼睛。

    刀光掠过,鲜血飞溅。张巡枯瘦的身体向前倒去,头颅飞出数尺落在地上。

    李豫看着地上张巡的尸体,微胖的脸上露出快意的冷笑。李泌心中暗自叹息一声,轻声道:“殿下,张巡临死之言——”

    “老师,先皇在位之时,曾许诺右相之位为马仁杰虚悬,”李豫微微仰头,看着阴沉的天空冷笑道,“如今张巡死了,大唐右相之位虚悬,马仁杰劳苦功劳,待孤临朝之后会发一道旨意给他,让他入朝接替这右相之位,亦是履行了先皇的承诺。孤倒要看看,马少保之子敢不敢来!”

    大唐至德三年三月初,右相张巡积劳成疾,陨于上朝途中。至德天子感其苦辛,谥文忠,赠太尉,配享太庙,备极哀荣。

    至德三年三月十五,至德天子下诏退位,传位于太子李亨,自称上皇。太子李豫即位,改元宝应,大赦天下。

    李豫即位之初,以张巡故去,朝中无有可以依托之重臣故,下诏去马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称号,改任右相,使者奔赴碛西传旨,令马璘即刻入京履任。

    大唐帝国的朝局,不经意间又发生了变化,一切都显得波澜不惊。市面上依旧繁荣,捷报依旧不断传来,酒肆青楼里流传着边军健儿们的故事,一切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召马大将军入朝的圣旨贴在朱雀大街之上,倒也没有引起什么议论。马大将军入朝拜相,真正位极人臣,亦是实至名归。边军有的是骁将,带着大军继续开拓也就是了。

    传旨的使者奔出安远门的同时,长安城的一个角落里,海东青冲天而起,直冲云天。

    至德三年四月初,印度河河口。

    暮色之中,波光潋滟,夕阳倒映在水中,晃动出片片碎金。一座大城屹立在大河之畔,大城之外是一座新建的港口。

    城外密密麻麻的帐篷极为整齐,偶尔有战马嘶鸣的声音传来,安西军的战旗高高飘荡。暮光之中,一支舰队顺着河口逆流而来,距离港口越来越近。

    扶风号之上,马璘站在船头,看着岸上的象雄骑兵和安西健儿们,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杜环这小子,当真不错!”

    自巴格达登上扶风号起,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便是幼娘亦是适应了海上的颠簸,站在起伏的海船之上纹丝不动。

    南征天竺的事情极为顺利,杜环到了河口已经三个月了,顺便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市。自拉合尔直到河口,整个印度河流域已经落入了大唐手里。

    王难得已经占据了恒河流域,这个冬天也还在向南扩张,今年之内,整个天竺就将归入大唐。如今大唐的领地,从天竺直至遥远的地中海,皆是大唐的领土。

    今年之内,除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胡大的势力将被彻底铲除,大唐西征的脚步不会停下。待到征服西班牙之后,下一步就是君士坦丁堡和整个欧洲了。

    距离港口越来越近,已经可以看到站在码头上挥手的杜环。马璘呵呵一笑,听到头顶传来一声鹰鸣。片刻之后,一位安西密探走到船头,把装着情报的主管交给了马璘,然后躬身退下。

    马璘微笑着取出情报,展开之后看了一眼,长长出了口气,把情报用力攥在手里。

    “夫君,怎么了啊”杨幼娘见马璘眉头皱起,拉住了他的大手低声问道。

    “没什么。”马璘看向西北方向,握着杨幼娘的小手,声音极为温柔,“就是又改元了啊”

    (全书完)(。)

安西诗两首以及完本感言()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少年行

    令狐楚

    少小边州惯放狂

    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

    犹倚营门数雁行

    完本快三月了,一直在准备新书,完本感言及番外都没来得及写,对兄弟们说声抱歉。乐…文…大唐安西的陷落于我而言,乃是读史时之块垒,写这本书,亦是为了自己痛快,本以为写完之后便可念头通达,然而如今书已写完,准备新书之时还是忍不住想起这本书,以及湮灭在历史尘沙中的安西铁军。

    历史文就是私货的,本书也不例外。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今日新疆之问题,不单单是一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之领土”可以概括的。因为从事实上来说,并不是。自大唐天宝年间安西四镇陷落开始,数百年间西域都非汉家所有,北宋积弱,西夏契丹皆为强敌,南宋更不必说,元朝乃胡人王朝,疆域辽阔,汉人却是马牛一般,西域在蒙古人手中,却非在汉人之手。明朝强硬,天子守国门,屡屡兵入草原,征伐蒙元残余,然却未曾西进,不过守玉门关,防备吐鲁番诸部而已,西域亦未曾在汉民之手。

    今日之局势如此,最令人感慨的便是安西四镇之丢失。彼时大唐强盛,却因一场安史之乱,盛世腰斩,遽然而衰,四镇弃捐,河渭瓜沙之汉民远离中原,不得已而开始了回鹘化的进程,后胡大文明东进,儒学不兴,遂有今日之回民。回民之中,究其血统,多数亦是汉家血脉。唐时若未丢弃安西,河渭瓜沙皆在手中,瓜沙遗民不改汉家衣冠,何来今日之回族。至于南疆北疆,自天宝后便与中原分隔,疏离数百年,加之胡大文明侵袭,已是彻底成为胡大世界。今日之兵团,便如唐时之四镇,可谓英明之举,南疆北疆已无脱离中华版图之可能,然南疆暗流不断,究其原因,乃疏离数百年,与汉民已离心离德之故。

    胡大文明兴起,乃是唐初之事。于当时而言,此种文明堪称先进,成就亦属伟大。胡大文明未曾兴起之时,西域之地纵然丢弃,将来亦可轻松收复,西域胡人依然服帖;胡大文明兴起之后,西域一旦丢弃,胡大文明便可乘虚而入,因其先进性,令西域胡人发生变化,不再羡慕中原王朝,来日纵然收复,亦是离心离德。今日南疆之局面,便是此故。

    ******教不是坏宗教,中世纪的胡大文明亦堪称伟大,这些都是应该承认的。胡大文明兴起于阿拉伯人,发扬于波斯人,又为突厥人所继承,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乃至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直绵延到现在。其中突厥人在胡大文明的复兴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若无四镇之弃捐,安西仍是汉家天下,突厥人仍与胡大信徒为仇,那么整个******的历史将会改变。

    因为南疆的局面,很多人对于******怀有恶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至于我本人,身边有不少信教的朋友,不吃猪肉,酒量却好,他们与汉民混居,其实和汉民差别不大,都是可交的朋友。写这本书,并非是对******有恶意,只是探讨汉家文明的另一种走向,对于书中的主角,我是疏离的。书里的马璘走的是人屠路线,是一个重度偏执的****,对于他的结局,原本设定的乃是悲剧,后来怕被骂文青得罪读者诸君,所以选择了开放式的结局,其实在大唐皇室占据人心优势的情况下,加上马璘自身的性格弱点,马璘的结局是可以想象的。

    两种伟大的文明在西域碰撞,势必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然而由于安史之乱爆发,这种直接碰撞并没有延续下去,其实是一种历史的遗憾。书中马璘杀人盈野,杀的乃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采用的是蒙古人的手段,这是主角的身份决定了的。深层原因,乃是主角前世的经历,书中埋了伏笔,却没有填起来,说起来实在惭愧。

    关于这本书,到此就正式了结了,乱七八糟写了这些,不知道在说什么。历史太过沉重,所以新书乃是玄幻,到时候希望兄弟们能支持下。另外再次谢谢书友“隆隆书友”等各位支持过本书的兄弟,跳荡多谢了。

    新书大概五一左右发,准备时间略长,应该会不错——当然,是以玄幻的角度来看,哈哈。
35297 。
3529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