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幼娘凝视着兴胡女子,轻轻点了点头:“如此……多谢了。”
兴胡女子落落大方的一笑,也没有再走大门,直接顺着院墙便翻了出去。
杨幼娘默然良久,重新打起精神。开始打理郡王府的日常事务来。她也暂时不再去找流言的源头,看这个样子这位兴胡女人和夫君他们已经知道是谁在捣鬼了。眼下刚把那二三十位女子送走。扶风郡王府正该保持平静,这样才能避免有心之人起疑心,好让她们从容离去。
虽说已经抱定了赴死之心,可是刚才那个兴胡女子的一番话,还是让她安心了许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自然不会选择死亡,她还想多陪着她的男人一些时间呢。
……
陛下依旧没有音讯,长安城内表面上依然平静。对于马大将军功过的讨论却是更加的激烈,每日都会有文人因为意见不同而大打出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从太子殿下的谕旨里读懂了一些东西,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更加的激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太子殿下的意思是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换句话说,也到了兔死狗烹的时候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来的史册之上,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功臣名将能够得善终的,向来少之又少。
好在陛下是少有的仁君,太子殿下又是至孝之人,在长安城的人们看来,太子殿下自然不至于诛杀功臣,然而寻个由头削官夺爵之类的事情怕也是免不了的。
北征各路大将之中,最可能倒霉的,大伙儿公认将会是马大将军。不管是支持马大将军者还是反对马大将军者,都是认可了这个事实,明白马大将军将会从大唐权力巅峰之上跌落下来。这也难怪,马大将军权势太重,太子殿下心存忌惮也是正常,能够落个富家翁的结局,这已经是难得的恩遇了。
而第二个被公认将要倒霉的,经过长安城人们的一番议论之后,也是很快达成了共识。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这几年在东北战场是百战百胜,将东北二虏几乎灭族的少年将军李璟。
李璟麾下多是两京子弟,他也是长安百姓们的骄傲,虽然马大将军也是长安子弟出身,然而由于手下都是碛西军汉,所以长安百姓们在感情上甚至更倾向于李璟一些。然而客观分析之后,大伙儿都认为李璟这次要倒大霉了。有人甚至断言太子殿下可能不会对马大将军如何,可是根基不稳的李璟下场一定不会好。
原因很简单,李璟虽然得陛下喜爱,称为我家英物,然而他却有一个极为尴尬的身份,他是章怀太子的后人。以陛下的风格胸怀,自然可以看着他建功立业,而太子殿下却没法看着一个血统高贵的皇室子弟在边境之上手握重兵,因为那对于他的权力将是最为严重的威胁。
长安城的百姓们都极为惋惜,然而却是没有办法。太子再仁德,也不能看着章怀太子李贤的后人手握重兵。那些家中有子弟在平卢军中的,则是开始担心自家子弟,希望自家子弟不要卷到这件事情之中,遭受无妄之灾。
当然此时太子李亨和张巡的注意力都还没放到李璟身上,他们看着的还是马璘。李璟相比于马璘,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根本无法对大唐江山社稷构成威胁。而且李亨现在的首要目的还是找回他的父亲,暂时也没有称帝的打算,既然暂时不准备进位登基,他这时自然没有对李璟下手的意思。
对于这些关于李璟的议论之声,张巡和李亨都是没当回事。不过李璟事事都是学的马璘,在长安城里也养有不少的门客,所以这等议论传出之后,立马就有门客将太子谕旨的内容和人们的议论结合他们自己的判断写成密信,派人倍道赶往平卢交给李璟。至于密信最终能给大唐帝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局,此乃后话。
……
龙武军校尉老万带着属下刚到红崖驿,还没有正式进入碛西便遇到了王明允,之后便带着王明允的手书往回赶,所以回来时花费的时间并不算长。
回途路上逐渐的遇到了后续的六队使者,老万跟他们讲述了王明允发现的事情之后,让他们自行选择回长安还是继续去庭州,这些使者们却都是乖角,没有一个愿意继续前往庭州的,全部都跟在老万他们后面,陪着老万一起回长安报信。
这六批使者的领头校尉都是老万一样的老油条,手上功夫是有些,可也没达到王明允那样的地步。他们在长安都是有家有口,向来极为惜命,自然不肯以身犯险,况且跟着老万把情报送回长安城,亦算是大功一件。
这样老万穿过河西走廊之后,一起回来的长安子弟也就达到了三四十人。一路上也有家伙倚老卖老,想让老万把密信交给他们保管,老万哪里肯理会他们,逼得急了直接就拔出了刀子,摆出一副拼命架势,那些家伙才不言语了。
开玩笑,没了这密信不单是没有功劳,没有按照太子旨意前往庭州可是大罪,事关身家性命,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王明允是他先遇到的,这封信自然就是他的,其他的人跟着沾点光也就是了,想要夺他的首功怎么可能?
一路上风尘仆仆马不停蹄,自从加入龙武军之后老万还没有这么辛苦过。到最后两条大腿都是磨得不成样子,衣服沾到血肉上都揭不掉。不光老万是这样,其他长安子弟也都是这样,虽然是骑兵,可他们哪有过这样拼命的经历。然而为了功劳,大伙儿都是咬牙苦撑。
终于再次看到了长安城巍峨的城墙,老万终于是松了口气,感觉双腿不听使唤,险些掉下马来。勉强在马上稳住身形,伸手去怀里一摸,王明允的手书还在,这才松了口气。
伸手把汗水在脸上一抹,让自己看起来更狼狈些,其他几十个长安子弟皆是如法炮制。他们本就极为辛苦,这般一来看上去更是辛苦了几分。老万一马当先,一群人一脸痛苦之色的坐在马背之上,拼命催动战马向着长安城奔了过去。
……
“竟然一人杀死数十名波斯武士,波斯人身高体大,也不是好相与的——这个王明允是什么来头?”监国太子李亨放下密信,看着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道。(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五章 惊心()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躬身道:“殿下,王明允名为王洵,乃是开国功臣王蔷后人,也算是龙武军中少年才俊。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这次居然立下奇功。”
李亨点了点头:“功臣之后有此等人物,亦是我大唐之幸事。——波斯人作乱之事,你怎么看?”
王明允虽然骁勇,可奖赏也只能等他从庭州回来再说,所以暂时也就不再议论。倒是波斯人作怪一事,说起来极为蹊跷,毕竟在他眼里,波斯人向来谨小慎微,从无逾越之举,此番这般大胆妄为实在是非比寻常。
陈玄礼刚好却是知情之人,躬身道:“殿下,如果老臣猜得不错,这些人应是波斯寺余孽。”
“波斯寺余孽?”李亨皱起了眉头,“什么叫波斯寺余孽,陈卿此话何意?”那边在场的户部尚书张巡也是看了过来。
陈玄礼神色肃然,沉声道:“殿下,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殿下还记得去年醴泉坊波斯寺的那场大火么?”
李亨点了点头:“自然记得。醴泉坊波斯寺是当年俾路斯所建,也是长安城里一大名胜,我亦去游玩过数次,听闻去年遭了大火,里面的人一个都没跑去来,说起来甚为可惜。然听陈卿话里的意思,此事似是另有蹊跷?”
陈玄礼正色点头:“的确是另有蹊跷,内中原委,我只知道个大概,真正完全知情者,也就只有陛下和高将军了。当日醴泉坊波斯寺大火之后。我便带着大军赶到了那波斯寺。殿下。如今内库之中财帛如山。其中有超过五百万缗钱,便是当日我奉陛下旨意,在波斯寺废墟地下起获的。”
“什么!”李亨闻言,脸色猛然一变,“陈卿,果有此事?”
五百万缗钱,绝对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在他眼里波斯寺不过是个胡商聚集之所,供奉火祆主神阿胡拉的地方。听闻陈玄礼在波斯寺地下起获超过五百万缗钱的钱帛。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五百万缗钱……波斯寺聚集这么多财富,这是要干什么?
陈玄礼肃容道:“殿下,这是什么时候了,老臣怎敢打诳语。想我大唐岁入亦不过三千万缗钱多一些,一个小小的波斯寺,竟然在地下窖藏了超过五百万缗钱的财物,当日陛下和殿下现在一样,亦是极为震惊。”
“波斯寺的秘密,乃是高将军的人发现的,最后取得这笔财富的却是老臣。大火中发现了数十具骸骨。原本以为波斯寺的那些家伙已经一网打尽,以后再也无法生事。现在看来,当是有些余孽逃了出去。殿下,看来这些家伙依然是贼心不死啊,这次拦截老臣部属的事情,多半就是他们干出来的。”
“波斯寺……陈卿,这些事情,你为何不早和孤说!波斯寺那些家伙,都是干什么的?我大唐向来对他们不薄,他们暗地里积蓄财富,究竟是为何?”李亨拧起眉头,低沉道。
陈玄礼恭敬道:“殿下,非是老臣故意隐瞒,当日陛下亲口告诉老臣,说波斯寺已经不存在了,老臣哪里会料到波斯寺还有余孽存在。至于波斯寺的目的……殿下,波斯寺烧毁那一夜,陛下亲口告诉老臣,说若是波斯寺能够成事,大唐已是处处糜烂,遍地烽烟!”
“陈老将军,你是说波斯寺的人想要造反?”户部尚书张巡闻言脸色猛然一变,忍不住插言道。那边李亨听了,一时间亦是惊呆了。
陈玄礼点了点头,想起那个夜晚天子和他说的话,依然是心中发凉。
“殿下,陛下当日告诉老臣,波斯寺的目的正是要造反,欲要倾覆我大唐神器!”
“而且他们也不是想想而已,近百年来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做这件事情。其中最为接近的一次,便是在数年之前。陛下告诉老臣,若非是平原太守颜真卿和右相杨国忠立下奇功,提前诛杀了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安禄山就会反了。安禄山手握十几万精锐边军,又有波斯寺雄厚财力支持,雄武城中财帛堆积如山,一旦举兵南下,将是什么样的局面不问可知。”
李亨和张巡闻言,不由得又是大惊失色。陈玄礼的话句句如刀,每一句都是骇人听闻。他们何曾想到会是这样的状况,安禄山居然真的是谋逆之人!
深吸了一口气,李亨坐直了身子看着陈玄礼喝道:“陈卿,你是说颜真卿和杨钊皆是忠臣,安禄山真是反贼?”
陈玄礼点头:“这些事情,是安禄山死在长安城之后,陛下令丽竟门暗中查清楚的,也就是在查这件事的过程中,丽竟门才发现了波斯寺极为强大,也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安禄山和波斯寺合谋欲要造反,此事千真万确!”
“殿下,安禄山大奸似忠,乃是大大的反贼,陛下说杨钊在这件事上不无私心,却也算得上为国除奸,至于平原太守颜真卿和静塞军使高文远……他们是首先站出来诛杀国贼之人,事败之后双双自裁,当真是我大唐之好男儿,如今却不得不被看做叛逆,着实令人扼腕。”
陈玄礼的每一句话,在李亨和张巡这对君臣耳中听起来都如同惊雷一般。
数年之前……彼时马璘刚刚崛起,安西军怛罗斯打败之后正在恢复元气,安禄山深得陛下信任,雄踞河朔手下十几万骄兵悍将,若是当真举兵南下,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
若是安禄山举旗造反,安西军远在天边,远水救不了近火,北衙禁军不堪一用,这个谁都知道,安禄山一旦举兵南下,整个中原当真是烽火遍地处处糜烂的光景。
好一点儿的是当时吐蕃已经被马璘击破,大唐已无防秋的压力,有安西雄兵在,安禄山最终还是难以成事,不过中原大好河山,怕是免不了被叛军打得破破烂烂。
这等光景,简直都不能想象。二人谁都没有想到,原来就在数年之前,大唐居然暗中发生过这般的危机!
现在能够在长安城安坐,还真是多亏了颜真卿高文远还有杨国忠这些人了。
“陈老将军,我有一事不明。”沉吟良久之后,张巡皱眉道,“听老将军这话,这群波斯奴和安禄山竟然是勾结颇深。然那安禄山父族是康国胡人,母族却是突厥后族阿史德氏,乃是一个杂种,为何会和波斯寺这些狗贼勾结在一起?殿下,微臣说句不敬的话,就算是安禄山成事,于波斯寺这些狗贼有什么好处?这些波斯奴绝不可能白白为人做嫁衣,他们想要得到什么?”
李亨点了点头,也是看着陈玄礼。
陈玄礼苦笑道:“尚书这话,便是老臣当日问过陛下的。据陛下所言,安禄山和波斯寺沆瀣一气,乃是各取所需。安禄山自来野心勃勃,仗着手中兵强马壮,欲要窥伺神器,却没有足够的财力。而波斯寺一直想要造反,他们却不是想要当皇帝,而是想要在中原之地毁弃名教,发扬火祆。”
“据陛下所言,那安禄山是康国胡人后代,信的便是拜火教。他在东北胡人聚居之地以拜火教领袖自居,吸引了大量信奉火祆的九姓粟特胡人为其效忠。波斯寺那些波斯狗贼所信奉的亦是火祆,手里有着祆教圣物,自是与安禄山一拍即合。”
“丽竟门探查出来的情报是,这些狗贼以大量财物襄助安禄山,条件乃是待到安禄山为中国主之后,废弃名教,禁绝佛道,以火祆为国教,强令天下之人信奉之!”
“陛下当时便说,波斯寺这些狗贼当真是打得好算盘,却不知天下亿兆百姓自来信奉的便是儒释道三教,哪里是能以人力改变的?”
张巡闻言怒不可遏,猛然一掌拍在地上,怒道:“竟想另立国教,波斯鼠辈焉敢如此!”
李亨亦是脸色阴沉,眼中杀意闪烁:“我大唐待波斯遗民甚厚,此辈不感恩戴德倒也罢了,竟然存着此等心思,当真是死不足惜!”
显然这一刻,君臣二人对波斯寺都是动了真怒。
陈玄礼慨然点头:“殿下说的不错,那些狗贼正是死不足惜。——殿下,陛下当日告诉老臣,为了让安禄山起事,这些狗贼给安禄山送去了大量财富,皆是藏在范阳雄武城中。后来天佑我大唐,那安禄山死在了长安,雄武城里那些财富就又被他们偷偷运走了。据丽竟门得到的消息,当初运到范阳城的财富价值便超过了五百万缗钱,后来安禄山刚死在长安,那笔财富就又从范阳消失了。”
李亨哼了一声道:“那笔财富,便是醴泉坊波斯寺着火那晚,陈卿你起获后存入内库的那一批了。”
“正是。”陈玄礼点头,“陛下当时跟我说,最可惜的是颜真卿和高文远两位忠臣,若非他们果断发动,陛下当时依旧信任安禄山,当日之局面已是不可想象。”
“陛下说颜高二人有功于社稷,乃是忠臣。静塞军的儿郎们也是好样儿的,陛下已经知道真相,却依然是只能把他们当做叛逆。安禄山这等乱臣贼子,却依然是配享太庙,子孙在长安城里富贵度日。陛下身为天子,有些事情却是也无可奈何。”
李亨默然。(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孤,不信!()
张巡叹了口气道:“陛下也有陛下的难处,毕竟盖棺论定,再改已不容易;且安禄山死去之时还未举兵,兼之大唐承平日久,让天下百姓知道曾有这样一桩祸事险些发生,反而不是好事。——后来陛下没有继续追究静塞军反叛之事,以往微臣还觉得奇怪,现在也知道是何缘由了。诛杀叛逆毫不惜身,彼等才是我大唐的忠良啊。”
李亨点了点头,也是一声叹息。
那一战之中,静塞军健儿折损大半,高文远和颜真卿从容赴死,如今二人还被当地百姓当做圣人祭祀。说到底是皇家对不住这些忠直的臣子,然而这件事情,他也没法去做改变什么。
今日陈玄礼所说之事,实在是令人心惊肉跳。盛世大唐,万国来朝,大唐这么多年一直安稳,谁能想到暗地里居然曾有过这么大的危机。
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思索良久,李亨才逐渐平复了心情,复又睁开眼睛看着陈玄礼道:“陈卿,知道这些事情的,还有那些人?”
陈玄礼道:“这些事情是丽竟门查出来的,丽竟门应该有些人知道。陛下只和我提了一些,也没有涉及细节。不过应该还有一人知道,那便是马璘,马仁杰!”
“马仁杰?”李亨微微皱眉。
“正是。”陈玄礼点头,“陛下告诉我,早在丽竟门和高将军查明事情真相之前,那些参与伏击安禄山的静塞军将士们不管生死,家人暗地里都得到了一百五十缗钱的抚恤。而私下给钱的便是马仁杰。后来逃入山中躲避的那些静塞军士卒也是逃到了安西。也是被马仁杰纳入部下。马仁杰如此做。自然是知道安禄山确是反贼了。”
“陛下说,马仁杰毕竟是马少保之子,忠臣之后,私下里抚恤静塞军这事,虽是不改游侠儿习气,却是让人看清了他的忠心。”
“马仁杰!”李亨长吁了一口气,缓缓靠在了椅背之上。
这些日子,他和张巡每日里议论的便是此人。他们都相信马仁杰的忠心。却也在以最大的努力来防范此人。
而如今,陈玄礼的一番话,却是为马仁杰的忠心添了一些佐证。
“陈卿,安禄山要造反之事,马仁杰是如何得知的?”
陈玄礼摇头道:“这个老臣不知,陛下当日也没说。不过杨国忠颜真卿高文远皆能确定安禄山欲反,马仁杰能够知道也是寻常。至于他是安禄山死前才知道,还是死后知道的,这个老臣并不清楚,陛下也没和我多说。”
李亨缓缓点头。马仁杰的一些手段。他也是有所耳闻。毕竟不是寻常之人,能够知道真相也是正常。
当初安禄山一事。长安百姓皆是信杨钊的话,认为安禄山确是叛逆。杨钊令边令诚刺杀安禄山,却被马仁杰救下,时候人皆以杨钊为忠臣,杨钊被贬剑南时万民相送,而马仁杰却是被斥为奸相,小人。
然而暗地里却有这等事,显然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