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方式。
罗家军本来就是精锐中的精锐,最善于这种集团冲锋,而驻扎洛阳,进行的那一个阶段强化训练,效果也非常显著,军队的组织性、协调性,包括每个士兵的身体素质,都大为提高。
训练的效果,在战斗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一千长枪手,十个人一“什”,十杆长枪,齐进齐退,象是一排活动的枪阵,向前冲击,一排排长枪,互相配合,左右呼应,你进攻我掩护,你冲击我策应,一排排的长枪就组合成了一系列可怕的杀人武器,一浪浪向前滚动,把敌方士兵给绞杀在机器的杀戮下。
血肉横飞。
一般训练程度差的军队,是根本挡不住罗家军这样的“战争机器”冲击的,动作不协调,队形不熟练,配合不默契,便一下被冲散,冲成单兵作战,在一浪浪的枪阵冲杀下,相当于单位面积上以寡敌众,如何能取得优势?
这就是精兵与普通兵的区别。
枪阵侧面,是刀阵。
罗家军的长刀手,在洛阳集训的时候,全部换成了陌刀,这一个革命性的效果。唐朝的陌刀,是举世闻名的,拿着陌刀的军队,曾经杀败了突厥,杀败了吐蕃,杀败了回纥……可以说,陌刀在当时就相当于现代的“原子弹”。
其实,并不是陌刀有多重,据考古辨别,陌刀也不过十几斤重。这很正常,士兵们并非人人是大力士,你让他拿着个五十斤重的大刀去打仗,能不能抡动还是问题。
重要的,是陌刀非常锋利,据考证,唐朝陌刀的铸造相当复杂而耗时,要将当时最好的精铁,千锤百炼,多次锻打,折叠回炉几十次,才能打造出一把精致锋利的陌刀,因此造价相当昂贵。
这么说吧,当时一把陌刀的价钱,几乎相当于一匹战马。
但是这样费时费力的结果,在战场上得到了回报,它的作战效果是惊人的,相当多的文献记载,士兵们拿着陌刀,一起砍落,常常将敌人连人带马,砍为两段……
……
罗家军的长刀手,全是优中选优的士兵,武功好,身体壮,动作敏捷……这其实就是一支“特种兵部队”。
士兵们举着贵重的陌刀,象一群出笼的猛虎,冲上前去,十把陌刀一排,向前砍杀,登时造成了一种可怕的、令人惊骇的效果。
淮西兵迎上来的时候,不论是枪手还是刀手,遇到罗家军的“陌刀阵”,产生了一种“以卵击石”的效果,陌刀举落间,立刻就是一阵血肉迸裂。
枪杆刀柄,遇到陌刀,往往就砍折了,陌刀直接砍过,再砍到人的身上,马的身上,一刀斩下,遇到什么便切断什么。
一片人马仆地,一片惨叫哀嚎。
……
卧牛山下,一片惨状。
尘烟滚滚,人喊马嘶,刀枪乱晃,几万人马往来冲杀……不断有人马扑倒在地,响起一阵阵惨叫,被大刀砍下的头颅乱滚,残肢断臂乱飞,血流满地。
这情景,看在董重质的眼里。
他心里象是着了火一样。
没想到啊没想到……
虽然久闻罗家军的威名,但是,仍然想不到罗家军的战斗力竟然会爆成这样,那些可怕的长刀手,人人就象小老虎一样勇猛,每一次长刀成排地落下,必定就造成灾难性的效果,自己手下这些士兵……根本就挡不住啊。
但是,此时只能硬拼。
董重质两眼血红,带着几十名亲兵,大吼一声,冲上去。
他举着长矛冲向那个罗家军的女将。
……
此时,周香玉正举着一杆铁鞭,杀得兴起,她自己的短棒,砸邢达的时候扔掉了,便顺手捡起了邢达那杆铁鞭,觉得还挺顺手,便呐喊一声,举鞭杀入敌阵。
当董重质挺矛冲过来的时候,周香玉正把一个骑马的小校,一鞭从马上抽打下来。这时,在周围的万马奔腾,厮杀呐喊中,她察觉到一阵异样的举动,抬眼看去,只见一员大将,身后旌旗飘摆,一群亲兵护卫,杀气腾腾,象是平地卷起的一阵旋风,朝自己冲过来。
呀,厉害。
当周香玉看到举着长矛,一身杀气的董重质时,从对方的旗帜、阵容、气势上,一眼便判断出,这一定是敌方的主将。
哈哈,大个包子来了。
第248章 活捉娘子军()
周香玉举着铁鞭,驰马杀了一溜胡同。
她运鞭如风,手疾马快,大青马冲开淮西兵的阵势,就象一把尖刀,挑开了敌阵,不断把一个个敌人打下马来。铁鞭所到之处,往往敌兵便一哄而散,不敢对敌。
这个“黑不溜秋的姑娘”杀得敌人望风披靡。
董重质看得真切。
他怒吼一声,挺长矛便拍马冲上去。
周香玉识货,她虽然不认识董重质,便是凭着对方这员大将的气势、身后的旗帜、跟随的亲兵……能够判断出,这是对方的主将。
这一下,这姑娘就更加兴奋了,敌方主将来了,大概是老董吧?哈哈,那就来吧,咱们较量较量。
她一挺铁鞭,催动大青马,迎上前去,也不打话,举起铁鞭抡了个半圆,劈头盖脸便砸下去。
“呼,”铁鞭带起一溜黑风。
董重质来得更快,身子往马鞍上一伏,手里的铁矛闪电般地刺过来。人和马,几乎成了一条线,就象一只离弦的箭,疾射而出。
好快。
“沓沓沓,”两匹战马错身而过,枪与鞭,均使空了,都没击中对方身体,两个人走了一招,便暗暗赞叹,对方的躲闪、出击都迅捷无比。
“好,”周香玉赞了一声,把马一拨,回身再举铁鞭,
董重质也圈回马来,挺枪接战,但是忽然间,周香玉将马头一拨,朝另一个方向冲过去。
嗯?
原来周香玉眼观六路,她发现离自己几十步外,自己手下那群女兵,正被一伙优势的敌兵给包围了。
此时卧牛山下的战场,局势大乱,双方士兵往来冲杀,绞在一起,根本就没有阵线,一队队一群群,形成一个个战斗的旋涡,罗家军战斗力强,一排排刀阵枪阵,往往便象“扫荡”一样,杀出一片血胡同。
但是,淮西兵人多势众,占了人数上的优势,杀了一批,还有一批,一群群地往上涌。
双方杀得难解难分。
周香玉那些女兵,各举刀枪,冲入敌阵,很快引起了淮西兵的注意,有些人高声喊叫着:“娘子军,娘子军……”
自古在战场上,娘子军并不罕见,但毕竟属于凤毛麟角,这些女兵一上,登时引起大批敌兵的好奇,一群群怪叫着迎上去,杀向女兵。
“活捉娘子军……”
一阵阵怪叫着,淮西兵蜂拥而上,很快便有大批兵马,将女兵们给包围了。这也难怪,人,往往都有点“欺软怕硬”的心理,战场上见了女兵,那还不想欺负一下?
女兵,好欺负。
周香玉一见,如何能忍?她瞪圆了眼睛,舍了董重质,拍马便冲过去,大青马冲了几步,正好遇到草上飞带着一队长刀手杀过来,周香玉叫道:“草上飞,跟我冲。”
“好。”
周香玉拍马驰到那些包围女兵的淮西边跟前,不由分说,挥起铁鞭,横三竖四就是一顿乱砸。
“你奶奶的,是不是觉得女兵脑袋软?”
铁鞭象是一条黑色的游龙,盘旋飞舞,沾着的便是一声惨叫,打在敌兵的兵器上,盔甲上,一片噼噼叭叭之声。
铁鞭硬砸开一条胡同。
血肉飞溅。
淮西兵惊慌失措,纷纷乱叫:“黑姑娘来了,快跑啊……黑姑娘来了……”
刚才周香玉打死邢达的场面,历历在目,好多士兵一见“黑姑娘”驰马赶到,立刻魂飞魄散,转身便逃。
就象火烧了马蜂窝,一哄而散。
这时候,草上飞带着刀手们杀到了,他大喝一声:“哪里逃,老子给你们点新鲜滚刀肉尝尝。”手持短钩,纵马冲上去,短钩一摆,左一个,右一个,连着把好几个淮西兵抹了脖子。
长刀手们排成阵势,向前冲杀,大刀抡起来,一片眩目的光影,正在逃窜的淮西兵,根本挡不住这样的攻势,有的人被砍断,有的马被倒,一片惨叫。
刚才那股“活捉娘子军”的嚣张气势,顿时冰消瓦解……
……
且说董重质,见周香玉突然拐马而走,正要提长矛追上去,就听耳边一声呼喊:“哪里走。”
“哗……”一阵马蹄声。
回头一看,只见一员白袍小将,挺一杆长戟,疾冲过来,这小将年纪不大,却是浑身上下透着精神,白衣白马,在战场上犹如一道飘动的白去,横移而至。
“郭乐,”董重质叫了一声。
他久闻“白袍将”的大名,在罗家军,这是仅次于罗子骞的二号人物,传说他打仗几乎不败,手里一杆画戟,神出鬼没,攻城拔寨,骁勇无敌。
如今……他来了。
“董重质,哪里走。”郭乐手里画戟一晃,驰马冲上前去。
应该说,从战斗一开始,郭乐挥兵杀向敌阵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寻找董重质。
战场上,双方主将面对面,并不总是出现,大军接战,千军万马混乱冲杀,主将,一般是坐镇中军,进行调度指挥,但是郭乐并不想在后面观望,他是战场上冲杀出来的战将,习惯于挥戟杀敌,以身为表率。
偏偏董重质也是这样的人,没有坐镇“指挥位置”,而是身先士卒,当了“陷阵先锋”,这俩人都亲自冲上去了。就这么着,双方主将在前线冲撞到了一起。
一般来说,武将,总是盼望着自己能够战场建功,杀死敌方大将,以证勇武。
画戟与长矛,直接面对面了……
……
董重质上下打量郭乐。
这个大名鼎鼎的“白袍将”,一身英武之气,人与马,形成一股完美的契合体,一举一动,都看出敏捷干练。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混乱惨烈的厮杀场上,郭乐显得不慌不忙,无比沉着,那种气定神闲之态,透出一股满满的自信。
这是最可怕的。
他自信能胜过我五万大军?
这让董重质心里涌过一阵惶惑。战场上的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判断,来源于舍我其谁的那股气势。
这……这大概就是罗家军无往不胜的缘由吧?
“董重质,投降吧。”
郭乐挺起手里的画戟,朝着董重质高声叫道。
董重质怒从心起,两眼一瞪,长矛往前一顺,催马便朝着郭乐冲过去。
第249章 画戟断长矛()
郭乐一摆画戟,斜向一钩。
画戟这种兵器,用法颇为复杂,既能竖着刺,还能横着劈,又能斜着钩,锁住敌方兵器,因此甚是难练。
眼见董重质这一矛,来得迅猛,郭乐将马一带,斜着去钩对方的矛尖,一下将攻势化解。
“噼噼叭……”
戟和矛,瞬间撞击好几下。
倏合倏分,两匹马咴咴一叫,向两旁跳开。
一招之间,便知深浅,两个人都是久经战阵,尤其是董重质,他从年轻时候东挡西杀,一杆长矛刺落过无数敌将,现在人到中年,阅历极丰,他从郭乐出戟的速度、力量、角度上,已经看出,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
不光是臂力、腰力、速度均是上乘,而且一杆画戟使得圆润如龙,进退有度,让人惊叹。
俗话说,鞭怕直,枪怕圆,意思是说,长鞭这类软兵器,本应甩出来是圆的,但若是练得出神入化,将软鞭使得直,那就表明使鞭人的力道直达鞭稍末端,伤人更甚。而枪则相反,枪戟等长兵器,若是使得圆滑,打破了“枪挑一条线”的框框,可以随时掌握变换攻击方向与角度,更加让敌人防不胜防。
郭乐年纪轻轻,把画戟使到这程度,有点让人惊异。
不过,这也难怪,武学同别的事物一样,素质有时是天生的,他就这么高明,你有什么办法?否则,他是如何扬名天下的?
……
郭乐将马一拨,画戟象一条游龙,平胸直刺。
白袍白马,象一片白云,“忽”地飘过来。
这是一招“中平刺”,看似最简单的一招,实际极为实用,刺敌之距最短,速度最快,讲究“戟如箭”,闪电般一闪而至。
战场上,是没那么多花哨的,能够一击致命,绝不会用第二招,象“刀枪对练”套路里的那种打法,姿势优美,花花哨哨,若是用到战场上,那是找死呢。
董重质用的是矛,矛法里也有这种“中平刺”,自然知道厉害,看郭乐冲得猛,长戟一闪而至,赶紧策马躲闪,同时手里长矛一抖,矛尖幻出好几个尖头,迎着画戟而去。
双方的动作都是极为迅猛,看上去眼花缭乱。
郭乐的长戟一下刺空,同时,董重质的矛尖,拦架长戟的同时,“呲愣”一下,插入了戟上横档的空隙里。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快,戟矛相交,已经缠在一起。
郭乐反应更快,右臂上扬,长戟一斜,狠狠往下一按,同时嘴里大喝一声,“嗨——”
矛尖,此时还插在戟尖旁侧的横档内,董重质的本意,是想用力一绞,将戟夺下,他的算盘是:郭乐毕竟年轻,他有自己膀子上的力气大吗?
但是郭乐抢先发力,占了先机。
董重质的手臂一下被矛杆带起,形成了“拉弓”之势。
董重质嘴里也是大喝一声:“嗨——”两臂较力,劲力下沉,横着去别戟身,这样,就形成了双方力气的较量,但郭乐发力在先,抢先使力,戟身纵向压下,占了便宜。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
长矛的杆断了。
戟也好,矛也好,枪也好,杆都是木头的,用的是多年生硬杂木,轻便而结实,至于传说中的“铁杆枪”,或许有,也极其罕见。
枪杆一丈来长,若用铁杆,那得多少斤重?就算拿得动,也失去了灵活机动的优势。因此,别说是枪矛,即便是长刀,杆柄也是木头的。
象罗子骞那杆常用的“两头矛”,也是木杆上安了两截矛尖……
郭乐动作敏捷,抢先压下,一下将董重质矛尖压断,这就等于夺下了敌人的兵器,立刻抢得了优势。
董重质也够敏捷,矛杆一断,立刻右臂一抽,将半截断矛抽出来,当作短棒使用,朝着郭乐劈头砸下。
郭乐长戟一晃,侧身躲闪,董重质把手一撒,就象刚才周香玉使“撒手棒”一样,半截矛杆,朝着郭乐甩过去。
郭乐瞧得仔细,哪里会被砸着?长戟上扬,“叭”的一下将这半截矛杆打落在地上。
这一系列动作,都是迅捷无比,两个人都是高手,断矛、抽矛、掷矛……一气呵成,在别人看起来,就如眼花缭乱的一整套动作,等到反应过来,半截矛杆早已落地。
……
趁着郭乐击落矛杆的功夫,董重质拨马便跑。
武器一失,算是败了。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因素,让董重质不得不逃了。
他在和郭乐对阵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并没有放弃整个战场。
此时,卧牛山下万马奔腾,喊杀声响彻原野,一队队士兵,列阵厮杀,趟起的尘烟,直上云霄,战况激烈,不断有人马仆地。
罗家军勇猛善战,而淮西兵人多势众,双方杀了个难分难解。
本来,董重质是有充分信心的,凭着自己兵力上的优势,在这样的平原地带展开野战,就算是磨,也能把对方给磨垮了。
因此,在混战开始的时候,虽然罗家军骁勇,但他并不担心,就算你罗家军个个是老虎,终究也有累了的时候,到时候,就要看我的了。
可是……
有点不对劲。
董重质发现,战场边角处,发生了混乱。
离着自己三里开外,自己的淮西兵在败退,在逃跑,有一只兵马,正在从旁侧增援上来,杀入了本来难分难解的战团。
战场上,就怕这个,你这里正打得如火如荼,突然敌人增援了,加入了生力军,一下子就会使战局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双方正咬牙较力的时候,这样的增援,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效果。
怎么,罗家军还有援兵?
这可坏了。
……
见到这番情景,董重质不得不逃啊,别说他没打过郭乐,就算是胜了,也得立刻转身逃掉。
那股生力军来袭,眼看着气势汹汹,兵强马壮,看上去足有好几千人,从战场侧面突然袭来,猛然间便把自己的阵势冲乱了。
淮西兵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一处乱,处处乱,整个战场,均被震动。
而罗家军则是声势大振,士兵们象打了鸡血一样,抖擞精神,杀声震天,猛冲猛打。
董重质头皮发麻啊……
特么的……坏了。
第250章 打仗与书法()
“杀——”
那只从侧面杀上来的生力军,呐喊着,排成整齐的队列,象一片汹涌的海浪,向前滚滚杀到。
正是激烈战斗的卧牛山战场,顿时掀起一阵波涛。
两方正杀得难分难解,其中一方忽然有生力军增援,这种效果是能够扭转战局的。它带来的,不光是兵力与力量的对比变化,更重要的是参战士兵心理上的变化。
淮西兵,本来就被罗家军冲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仗着兵多将广,才能互有攻守,形成“顶牛”态势,现在,侧面这一增援,立刻瓦解了士兵的斗志。
“罗家军增援啦,罗家军增援啦——”
惊慌失措的乱喊叫声中,一片片的淮西兵,拖枪拽棒,开始溃散。
原来的阵形混乱了。
一处乱,处处乱,士兵们乱跑乱逃,卧牛山下方圆十余里的战场,都被震动了……
……
这只增援上来的队伍,是柳公绰率领的。
柳公绰手下,只有五千兵马,按照事先的战斗部署,他和郭乐等人商定,先由罗家军出战,在战斗胶着的时候,他再从旁边给予突然一击。
这个策略很好,但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罗家军必须把敌人死死缠住,双方斗个精疲力竭,才最管用。
也就是说,你得以寡敌众,还不能让敌人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