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召唤,仿佛也使人民改变了面貌,使他们摆脱了个人生活琐事的羁绊。前方和后方的情况都以特殊的方式说明,俄罗斯人的灵魂深处受到极大震撼,他们开始咆哮了,苏联各族人民已抖擞精神,投入战斗,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谢尔巴科

  夫在内,尽管工作负担很重,但不怨天尤人,不惊慌失措、目光短浅。

  谢尔巴科夫善于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倾听”莫斯科的声音,并且当即做出决定,以资响应。他从通讯社的报道中得知,动员的第一天,拥有几百万人口的莫斯科,竟没有一个应征者不去或者迟去征召站报到,而且还有成千上万不在征召之列的人也前去报到,此时,他懂了:这将是全民的战争……于是,党中央就收到了一份由谢尔巴科夫署名的报告,提出市委关于建立志愿民兵部队的建议……

  莫斯科党委并没有发出号召,难道不是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首都和州的几十家根本不是军工厂的工人们就开始生产迫击炮、自动步枪、炸弹和炮弹了吗?汽车制造厂则大力生产越野汽车、救护车、火炮的部件和铸件以及雷管。有一百多家工厂生产什帕金系列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后来被前线称做“佩佩沙”。“战土”、“迪纳莫”、“车床铸件”等工厂以及硬合金联合企业,自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月起,就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主妇、女学生代替开车床的男工,这种倡举难道不应给予支持吗?……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得知,正在前线的丘马科夫将军的家属向银行捐献了贵重的祖传珍宝,还希望隐匿姓名,但终于被无孔不入的电台记者喋喋不休地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这一义举使他欣喜若狂,心都要跳出来了。后来他又得知以丘马科夫一家为榜样的有成千上万。许多人索性把金银首饰,把钱或公债券装入信封投进邮筒里。有些人捐献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打字机乃至缝纫机……

  谢尔巴科夫还上书党中央,提议建立“人民国防基金”,这件事也办到了。

  此刻,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又开始对着一串数字沉思默想起来。由于战争,莫斯科人口已锐减一半,但却向国防基金会捐助了一亿四千二百余万卢布现款,一千五百克白金,约八千克黄金,半吨白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的目光离开那一页日历,看了一眼角落里的大钟。约定接见诗人瓦西里·列别捷夫-库马赤、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雅斯诺夫和军事工程师列奥舍尼亚的时间要到了。雅斯诺夫领导着莫斯科市苏维埃属下的一个工作组,主持构筑莫扎伊斯克防线,列奥舍尼亚负责这项工程的施工,向各地段负责人分派任务和监督工程质量。而歌词大师、优秀诗人列别挺夫-库马赤是谢尔巴科夫亲自邀请来的,为的是让诗人参加他们关于这个防御工程的讨论,也可能和他们一起去莫扎伊斯克一带。几天前,莫斯科市苏维埃派了两万名莫斯科市

  民去参加构筑工事,而现在又有五万职工待命出发。需要去看看他们的劳动情况,他们的风餐露宿生活,以及他们坚毅的精神力量。如果必要的话,要鼓舞一下士气。可能,列别捷夫-库马赤又有了创作新歌曲的灵感……但是,国防委员会今天要检查莫斯科防空区防空指挥部的工作,也就是说,要检查他的工作。

  谢尔巴科夫身为中央书记,为了莫斯科的防空万无一失,曾花了不少心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按了按电铃。他的助手克拉皮温走进他的办公室。他身材瘦削、修长,表情爽朗,但又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克拉皮温同志,”谢尔巴科夫对他说。“尽快通知雅斯诺夫、列奥会尼亚和列别捷夫-库马赤,我们今天的会改在另外时间。去不去莫扎伊斯克,到晚上再说。”

  “好吧,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克拉皮温转身要走,但在门口处又停下来,笑着说:“可列别捷夫一库马赤已在这里了,他正在走廊里给秘书们朗诵诗呢。”

  “唉,可惜,时间太少了!,谢尔巴科夫惋惜地说,看了一下表。

  “我向他道个歉吧。”克拉皮温建议。

  “不,请他进来呆一分钟。他是非同一般的诗人,全国都在唱他写的歌……”

  列别捷夫-库马赤走进办公室,他额头很高,笑盈盈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你好,亲爱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谢尔巴科夫站起来迎接诗人。列别捷夫-库马赤和作曲家亚历山大罗维奇合写的《神圣的战争》,从敌人入侵的最初时日起,就成了伟大卫国战争中风靡一时的歌曲,成了这场战争的颂歌…… 

第九章
 
  克里姆林宫的避弹所没修好以前,大本营和最高统帅的办公室就设在基洛夫大街三十七号,这所古老的宅第和“基洛夫”地铁车站入口相连。旁边是国土防空第一军指挥部和航空人民委员部的房子。抗击敌机昼间空袭莫斯科的图上作业演习,就在斯大林的办公室举行。

  谢尔巴科夫在大本营接待室里看到了航空工业人民委员沙胡林、他的两位副人民委员杰缅季耶夫和雅科夫列夫,空军司令员日加廖夫空军上将,红军炮兵主任沃罗诺夫上将,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员斯贝托夫上校等。十七时整,朱可夫大将来了,过了一分钟,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委员们也来了。斯大林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同时邀请大家也随他进去。当人们在长桌的一边落座的时候,朱可夫向站在门口的沃罗诺夫将军点头示意,随即有一些携带大卷地图和表格的人匆匆走进办公室,他们是莫斯科防空区司令员格罗马金将军和他的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上校,防空第一军军长茹拉夫廖夫将军和他的参谋人员,歼击航空兵第六军军长克里莫夫上校和他的助手。多数军人都显得拘谨,向斯大林投以敬畏的目光,他们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近处看到斯大林的。

  谢尔巴科夫看到斯大林心情不佳,心里有点懊丧。本来一切应该恰好相反,应该先摆好图表,然后再请领导同志进来。但这次演习由朱可夫主持,显然他不便先于斯大林走进最高统办公室。

  斯大林在室内的空地方踱步,在军人们摊开各种图表的当儿,不时停住脚步,仔细观看这些图表。首先吸引他注意的是用彩色铅笔绘制的莫斯科周围的环形通信线路图,这条线路上有几个辅助通信枢纽。

  “如果德军轰炸我们的中央电报局,我们确实能保持同前线和后方的可靠联系吗?”斯大林问,但又不是向在场的那个人发问。

  “没问题,斯大林同志。”朱可夫满有把握地回答。“环形线路和新通信枢纽可以保证市内市外各个方向的通信。我们检查结果表明,通信线路是可靠的。”

  斯大林的目光转到钉在一块薄板上的地图上,上面是莫斯科防空区和防空第一军的战斗序列。有两个红圈围着莫斯科。大圈半径一百二十公里,在这个范围内,我歼击机应起飞迎击敌机。第二个圈从莫斯科市中心算起纵深三十到四十公里,这个地区由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掩护。尔后,斯大林站在空袭莫斯科的可能路线图和高炮连、歼击机机场部署图前,沉思默想。

  他没有再提任何问题。谢尔巴科夫觉得,斯大林对这一切,总是放心不下,甚至在按捺着怒火。接着又白白浪费了点时间,因为桌上已放不下防空第一军作战处处长带来的图表了。这位处长叫库利雅诺夫,他高个儿,宽肩膀,健壮如牛。空军的图已根本没有余地可放,克里莫夫上校不安地看了看同格拉西莫夫和格罗马金一起坐在角落里的朱可夫。就命令自己的助手把图摆在地板上。

  一阵展开地图的沙沙声过后,办公室内的所有人都静待演习开始。斯大林对克里莫夫上校和茹拉夫廖夫将军说.

  “让我们看看,克里莫夫同志,你们的歼击机团,而您,茹拉夫廖夫同志,你们的地面武器,怎样去抗击敌机对莫斯科的昼间空袭。”然后向格罗马金少将点点头说:“可以开始。”

  格罗马金是年仅四十二岁的炮兵将军,他善于明确而凝炼地表述思想,但外貌有点农民味道。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整了整束着皮带的军服,开始说话。这时,他的农民味道顿然消失了。

  “先说说关于莫斯科防空的原则……”听格罗马金说话的语调,令人觉得,他已身临其境,看到了莫斯科防空的全局。“这些原则的基础是环形梯次防御,而以西和南两个方向力量最强。防空区的外缘在雅罗斯拉夫尔、上沃洛乔克、大卢基、斯摩棱斯克、奥尔洛夫、梁赞和高尔基城。由防空第一军指挥部实施对首都防空部队的全面领导,它的指挥部设有防空区指挥部作战组、对空情报总哨、通信枢纽以及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指挥人员。他们各自通过设在第一军指挥部的设备指挥所属部队……我现在宣布各部队进入一号状态……我和格拉西莫夫上校代表攻方,茹拉夫廖夫将军和克里莫夫上校代表守方……”

  格罗马金将军话音刚落,莫斯科防空区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上校开始宣读事先准备好的数据,操作人员迅速标在地图上,构成一个战役战术情况。

  演习开始了。茹拉夫廖夫将军粗队而凝重的声音响彻办公室。然后是克里莫夫上校定下决心和下达命令,根据他的命令,远方某地机场的歼击航空兵第六军所属大队应凌空起飞……

  谢尔巴科夫坐在国防委员会委员们身旁,好象他自己现在也在肃穆的考场上应试,由于担心名落孙山而深感惶惑不安。他觉得,斯大林关心的与其说是瞬息万变的军事演习的过程,倒不如说是要看看茹拉夫廖夫将军和克里莫夫上校对这些情况作何反应。他好象在悉心研究他们的性格、才能和思维方式,用他自己的尺度去衡量所见到的和所了解到的一切。但是,斯大林的脸上除去凝神深思而外,别无任何表情。他那眯缝着的眼睛里隐含着什么呢?在这紧张的时刻,他的眼睛忽而闪出火花,忽而象阵风中的野火在燃烧,忽而烟消火灭,象是蒙上了一层灰烬……斯大林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似乎想尽力在坚信和疑虑之间求得平衡。

  谢尔巴科夫既有一定把握,也有不安。他真想披肝沥胆,向斯大林坦诚进言,这些军人完全可以信赖。丹尼尔·阿尔先季耶维奇·茹拉夫廖夫将军是高级炮兵专家!他参加过国内战争,尔后又进军校深造,他曾先后任列宁格勒第二炮兵学校和梁赞炮兵学校校长,为培养重炮指挥员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在防空第一军的岗位上,也是大展才华,表现出色的。……

  茹拉夫廖夫那张坦诚的脸和炯炯有神的目光,给人以好感,能使人油然产生信任之情。当他笑的时候,好象他全身都在笑,他为人善良,谈笑风生。而当他聚精会神,定下决心的时候,他的脸变得严肃用u毅,他的眼光就显得更锐利,凛然不可侵犯。

  至于克里莫夫上校,那就更不用提了!空军各军的参谋人员和指挥员,只消他有半句暗示,就能心领神会。他是空中的权威,就是说,是个杰出的人才。

  但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也感到了令他不安的因素。斯大林目前接触的是他所知甚少而又不熟习的一个领域,而且由于要照章行事,他无法透彻而具体地了解这场活动。报告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又从新的方向和另一个高度上出现了又一批假想的德国轰炸机群……又是报告、决心、命令……一切都明确、稳妥、有条不紊。然而,这毕竟是彩排。“首场演出”又将如何呢?这些将校军官都能胜任他们所担任的命色,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而如果有人演技不佳,又有谁可以来代替呢?如果他们不能胜任,莫斯科又将如何呢?

  有时,斯大林向朱可夫大将投以疑惑的目光。这位总参谋长眉头紧蹩,城府很深。他的话音就象经过精密仪器测量过的一样,平缓而严厉,不容打丝毫折扣。他是否想象得出,这场室内的对抗演习会有真正的效果吗?

  抗击空中假设敌的演习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解除空袭警报后,朱可夫大将简明扼要地作了总结,认为演习参加者基本完成了任务,他又用低沉的声音问斯大林:“斯大林同志,您有什么指示吗?”

  斯大林以微带责备的眼色望了朱可夫一眼,然后又看了看谢尔巴科夫,似乎总参谋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对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发问。因为是党中央责成他负责莫斯科的防空事务的。斯大林开始慢条斯理地点烟斗。看来,他在思考什么。他把熄灭的火柴扔到桌上那压住地图翘起一角的铜烟灰缸里。然后,他用若无其事的语调说:

  “斯大林同志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天晓得,也许,一切都应当这样做……”他沉默片刻,转而又对格罗马金将军说:“明天,您让我们看看抗击夜间空袭的情形……”

  参加这次演习的人谁也没有料到,明天会有不测风云,计划将要落空…… 

第十章
 
  当莫斯科基洛夫大街三十七号最高统帅办公室里业已空荡无人,参加和观看图上作业演习的人们带着轻松感各自回到“栖身之处”的时候,希特勒大本营和柏林的一些军事机关,却在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相当多的文武官员已得知,戈林向元首报告过,遵照他的命令,凯塞林元帅已准备就绪,定于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夜,即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苏联国土整整一个月之后,派遣其特别航空群以雷霆万钧之势,空袭苏联首都。按照法西斯第三帝国统治者的设想,莫斯科应当夷为废墟,化作焦土。

  这天晚上,戈培尔亲自向柏林各报的全体编辑人员交代,要留出头版头条,以便刊登紧急重要新闻。柏林广播电台播音员也在预作准备……

  希特勒大本营仿佛凝聚了整个德国的急不可待和幸灾乐祸的感情。盛满冰块的银质小桶里已放好一瓶瓶法国香摈酒,侍者们把夹有鱼子酱、火腿和鲑鱼的面包分放到盘中……酒杯里斟满了烈性酒、白兰地、罗姆酒、威士忌、杜松子酒和甜酒,混酒器里是光彩夺目、五颜六色的鸡尾酒。德国由于对欧洲的劫掠,正处于沃甘 肥的时代……已经拟好了向希特勒、戈林和空军部致敬的演讲词和祝酒同,给凯塞林的贺电和颁发给首次空袭有功者的奖章也已准备就绪,给有功人员家属的感谢信也已赶印了出来……

  法西斯打击莫斯科的铁锤已高悬在空中:满载炸弹、燃烧弹和照明弹的最新式的重型轰炸机大队,按指定时间已从布列斯特、巴拉诺维奇、博布鲁伊斯克、杜宾斯卡亚等地机场起飞。它们编成四个梯队飞向目标,每个梯队又分成若干机群。沿途有黄火、探照灯导航,在我国境内,则按照潜入的敌特发射的信号弹和顺着通往莫斯科的交通干线飞行,每隔三十至四十分钟一个梯次。所有的轰炸机都走一条路线:明斯克、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亚兹马、莫斯科,各机群的任务是:在接近莫斯科时,改变航向,从不同方向冲进市区,轰炸预定目标……

  第一梯队有五个机群,共有七十架飞机,在离首都二百一十公里处被我勒热夫——瑟切夫卡一线的各对空情报哨发现……

  当晚十时,中·H·布拉诺夫中士、红军战士H·H·谢尔巴科夫和H·B·斯米尔诺夫发现了敌机,并报告了对空情报总哨……后续梯队的一百八十架德国轰炸机,尚未发现……

  在莫斯科,扬声器里传出了播音员沉着而严峻的声音:“公民们!注意!注意!空袭警报!……”随后,城市上空就响起了警报器的尖叫声,人们都觉得,刚才还星光闪烁的夜空,突然变得吉凶莫测,大难临头了。所有的人在精神上早就有所准备,而当空袭警报真的传来时,又好象大为震惊。由于这压倒市井喧

  嚣的刺耳尖叫声,人们心烦意乱,寒颤不止,这寒意迅速传到双腿,以致走路都不爽利了,防空掩蔽部和消防站也显得太远了。

  凡是有年幼子女未撤出莫斯科的人;在发出警报的最初瞬间,一想到自己的孩子,顿时感到不寒而栗……

  起初,整个城市都惊呆了。就连手拿电筒执勒的民警也惊呆了,忘了要维持交通秩序。汽车停在了十字路口。街上的行人停住或放慢脚步,每个人都在想:该到那儿去呢?跑回家去?还是到就近的防空掩蔽部?人行道边的石柱、橱窗和围墙上,到处都标示着防空掩蔽部的地点。

  不过,这种惊慌局面很快就过去了,大街上的情景就象快速放映的电影。人行道上的人们开始各自东奔西跑,小汽车穿过人行道时发出刹车的尖叫声。民警吹着刺耳的笛声,在空袭警报呼号声中,消防车发出尖叫向消防队保障的目标疾驰而去。出入口和大门口处,有一些人戴着帆布手套和拿着大铁钳,还有一些腰系白围裙,臂戴红袖标的清扫工人,其中有些人给那些懵头懵脑的人指示防空掩蔽部的地点,另一些人向一帮孩子们大发其火,因为这些孩子要顺着消防梯爬上屋顶。

  不过,多数人觉得,这不是真正的警报。他们心里想,决不会炸到这里,这里是莫斯科啊……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谢尔巴科夫准备夜里去莫扎伊斯克看看,他一直在等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雅斯诺夫的电话。这是在发出空袭警报之前。

  电话铃响了。他拿起听筒,但听到的不是雅斯诺夫,而是莫斯科防空区司令员格罗马金将军的声音:“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来了!”从格罗马金的话音里听得出有一种被压抑的激动情绪。

  “谁来了?”谢尔巴科夫没听慌。

  “德国轰炸机。大规模的空袭。我已命令国上防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为什么不发空袭警报?”谢尔巴科夫好象此刻已跃入云端,鸟瞰着整个莫斯科,预感到亲爱的城市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一股恶浪一样的张惶失措情绪向他袭来,心上就象压上一块石头。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我正为这事给你打电话。按规定,应当由地方防空主任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