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体现之一。
当然,如果没有孙策的默许,马日磾也不可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而孙策之所以要默许,也是为了让吴郡四姓收敛一些。
当顾雍出任临海郡郡丞,以及朱恒和朱治领兵劫掠日南郡之后,吴郡四姓明显多了些小动作。
虽然无伤大雅,不过孙策还是觉得自己给出的甜枣让他们有些得意忘形了。
没办法,谁让孙策缺乏人才呢?
在这个时代,文化和知识终究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或者说,当21世纪时,天朝也只不过是基本消灭了文盲而已,而这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
孙策从不奢望像后世那般。
孙策只希望能够出现一批寒门士子以抗衡势力庞大的贵族世家。
这是两个天然对抗的阶级。
当然,为了避免寒门士子成为新的贵族世家,只能祭出科举制这个大杀器。
现在推行科举制,还为时过早,而秣陵书院,就是孙策的试验场。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2月18日,前太傅马日磾之女,马妍,嫁与讨逆将军孙策为妾。
当日,整个秣陵县城都沸腾了。
秣陵县内的百姓,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婚礼,络绎不绝的嫁妆,人数众多的侍卫僮仆,不绝于耳的喜乐。
只有那些跟随主人从吴县迁来的家奴僮仆,他们还记得,上一次顾氏嫁女的情形,也就是如此一般了。
这当然是孙策的默许。
不过是纳妾而已,何须如此?
孙策并不需要去马府迎亲,毕竟只是纳妾,孙策可以默许婚礼的盛大,却不会逾越应该恪守的礼仪和规制。
扶风马氏绵延数百年,乃是老牌的世家豪门,其底蕴要比吴郡四姓强得多。
当然,迁来江东的马日磾这一支,与依旧在扶风的马氏,还是差上不少。
马日磾的大手笔不在于嫁妆里有多少金银,多少布匹,多少僮仆,而在于马日磾拿出的那十几大车书。
这些书,可是极为珍贵的竹简孤本,保存完好,极有价值。
当然,马日磾之所以愿意拿出这些书,也和纸质线装书的普及有些关系。
自从纸张的普及,和纸质书的流传之后,马日磾便开始了抄书,将那些保存完好的竹简孤本,抄在纸上,装订成书。
有了纸质书,把那些竹简孤本当做嫁妆,送给孙策,马日磾也就不是那么心疼了。
马府中,马妍穿着色彩斑斓,富丽华贵的锦衣喜服,正准备坐上马车。她丝毫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初第一次看到孙策时,马妍就已经芳心萌动。
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孙策年少风流,文武双全,再加上事业有成,放在现代,那就是标准的高富帅+官二代。
高富帅+官二代,那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抢手货。
坐在马车里的马妍,心脏砰砰直跳,脸色微红,梳着的随云髻,好看极了。两只小手扭在一起,似乎颇为紧张。
马车前是开路的侍卫和僮仆,数十个艺人,一边走一边奏乐,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马车后是紧跟着的嫁妆车队,连绵数条大街,有好几十辆牛车拉着。
孙策只在将军府门口等着,穿着锦衣喜袍,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过了一会儿,踩着吉时的车队终于到了。
八个穿着红色裙装的侍女搀扶着一身盛装的马妍走下马车,护着她来到了将军府门前。
孙策微微一笑,走上前去。
侍女们识趣的让开一条通道,给孙策过去。
“跟我走!”孙策轻声说着,伸出了手。
当马妍拉住孙策的手掌时,心里觉得,自己以后似乎有了一个坚实的倚靠。温热厚实的宽大手掌,紧紧握住了马妍娇嫩的小手。
孙策就这样拉着马妍,走进了将军府正堂。
在这里,马妍需要拜见吴夫人和顾滢。
先后行礼完毕,马妍又向吴夫人和顾滢这个正妻一一敬茶。
吴夫人看着身材丰腴的马妍,心中早就乐开了花,要不是顾忌着顾滢这个正妻在场,她都要忍不住好好嘱咐马妍几句了。
嗯,没办法,吴夫人这做母亲的,可不管自己的儿子有多少女人,他只在乎自己的儿子有多少后代,所谓的开枝散叶就是如此。
至于顾滢的想法和感受,吴夫人心里并不是很在乎。当然,面子上还是要顾忌一下的。毕竟顾滢这个正妻已经生下了嫡子。
有儿子的正妻和没儿子的正妻,那可完全不一样。
敬茶礼毕,马妍便被送进了洞房,也就是马妍日后居住的院子里。
孙策当然不能急着入洞房,他还要招待一下府中的宾客。
不过,以孙策的身份地位,也没有几个宾客敢灌孙策的酒。况且,就算是灌酒,对于孙策这种千杯不倒的独特体质来说,也是无所谓。
不过嘛,灌酒的人可要好好想想,万一耽误了自家主公入洞房,被主公记在心里,那可如何是好?
好在大家都是聪明人,没过多久,孙策便应酬完毕。
带着一身微微的酒气,孙策往后院走去,身前是两个引路的侍女。
不一会儿,孙策便到了马妍的院子里。
这小院,布置的倒也精巧,整个院子里种满了竹子。
原来是孙策听说马妍特别喜欢竹子,因而专门派人在院中种下。
小小的竹林旁边,有一道溪水穿过,水上架着一座竹桥。竹桥边,立着一座水车,缓缓的转着。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87、三大工程()
孙策挥挥手,让两个侍女退下,自己一人踏上了竹桥,向屋子走去。
屋子里,灯光闪烁着,似乎隐约能看到一个女子的身影,坐在床榻之上。
笑了笑,孙策推开了房门。
床上的女人,听到房门被推开的声音时,身子明显的一抖,看起来,似乎是很紧张的样子。
女人珍贵的初夜,就要在今晚献出,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孙策掀开女人的红盖头,笑着缓缓说道:“妍儿,你真美。”
没有交杯酒,也没有更多的话语,孙策的动作,已经代表了一切。他急切的想要和这个女人合二为一,他想要进入到女人的身体。
激烈的吻,仿佛让人窒息一般。
喜服被撕扯着扔到一边,诱惑的喘息声和呻吟声此起彼伏,两具充满了活力的年轻**,在床榻上翻滚着。
整夜的巫山**,让门外的侍女也羞红了脸。
当第二天一早,晨光透过窗子,照射到两人身上时,孙策缓缓睁开了眼睛。
刚刚破瓜的马妍,依旧睡的很熟。
昨夜的疯狂已经消散,新的一天开始了。
当马妍睡醒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孙策陪她吃了些饭食,便去处理公务,而下体有些肿痛的马妍依然在卧床休息。
孙策来到将军府正堂,看了一会儿公文,处理了几件小事之后,却见凌统走了过来。
“公绩,什么事?”孙策开口问道。
“回禀主公,马太傅求见!”凌统拱手说道。
孙策点了点头,起身说道:“随我一起迎接太傅吧!”
将军府外,马日磾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任谁都看得出,他高兴极了。
“岳父大人前来,策有失远迎!”孙策离马日磾还有好几步远时,便拱手说道。
只见马日磾哈哈一笑,说道:“伯符,老夫可没有惊扰了你的清梦吧!”
孙策看着马日磾哈哈大笑的样子,有些无奈的说道:“**一刻虽值千金,却也不能耽误了公务啊!”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将军府正堂而去。在马日磾的身后,跟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约莫有十四五岁的样子。
堂上,孙策命侍女看座上茶。
那少年躬身站在马日磾的身后,眼神看起来颇为灵动。
孙策见这清秀少年,心中微微一动,开口向马日磾问道:“岳父大人,不知这少年是?”
马日磾闻言,接口答道:“哦,这是我新收的学生,伯符你看如何?”
“岳父大人新收的学生,想必是不差的!”孙策笑着奉承了一句。
马日磾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他叫做胡综,字伟则,汝南郡固始县人,与其母避难江东。我观其灵动早慧,因而收其为弟子。”
孙策听到马日磾这话,心里就是一惊。
胡综没跑到自己手下做门下循行,却成了马日磾的学生。
这倒是有趣的紧!
不过,孙策虽然有些惊奇,却不甚在意,甚至还隐隐有些欣喜。
至于原因么,当然是孙策不需要担心胡综和孙权搞到一起了。
孙策与马日磾又闲谈了一会儿,马日磾很快便告辞离开。
马日磾倒没有说什么正经事情,其主要目的想来是要把胡综引荐给孙策,起码先混个脸熟。
从某种程度上讲,马日磾已经开始为马妍的日后布局了。
要知道,马日磾来江东之后,可从未收过徒弟,甚至那些求见的年轻士子也从来不见,而如今竟然开始收徒了。
更重要的是,马日磾一收就收了个历史上东吴的重臣为徒,这眼光不得不说是毒辣的很,到底是官场浸淫数十年的人物。
孙策喝了几口浓茶,想了想,决定去城外转上一圈,视察一下秣陵书院、岐黄书院和秣陵斗兽场的工程进度。
秣陵书院、岐黄书院和秣陵斗兽场,是秣陵城的附属建筑,也是奠定秣陵城文化中心地位的重点工程。
在孙策的规划中,这三大工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孙策既然决定了临时视察一番,很快亲卫军侯凌统便安排好了出行的护卫。200亲卫护送着孙策出了将军府,往城外而去。
出城往东,夯土路面上,200骑兵掀起了滚滚烟尘。
约莫前行十数里,便到了紫金山边上。
紫金山,就是钟山。
秣陵东郊的钟山,自古以来便是江东四大名山之一。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因而称之为紫金山。
孙策之所以把秣陵县当做治所,当然是因为南京的帝王之气。
如今的秣陵,后来的建邺、建康、江都、南京。
不管名字叫什么,这里的帝王之气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为什么说这里有帝王之气,除了长江的滚滚江势,便是因为钟山上时常萦绕着的紫云。
所谓紫气东来,说的可不就是这一祥瑞?
而孙策寄以厚望的三大工程就在钟山之中。
钟山北麓,小半座山都被秣陵书院划入其中,可见其规模之大。孙策跳下马,抬首望去,自山脚至半山腰中,上千台阶直通,两边的松柏树苍翠欲滴。
一个巨大的牌坊,立在山脚处。
“秣陵书院”四个大字,正是孙策的亲笔,这四个行书大字,倒是颇有神韵,不过是有些对不起王羲之了。
秣陵书院的工程进度也还可以,差不多完成了七成左右,亭台楼阁遍布台阶两旁,从山脚下可以看到不少工人正在干活,想来秣陵书院很快便可以投入使用。
孙策没有上山去仔细察看,而是到了钟山西麓,这里是正在修建的秣陵斗兽场。
可以这样说,秣陵斗兽场的修建难度要远远大于秣陵书院和岐黄书院。
基本上,秣陵斗兽场的规格式样就是仿造罗马斗兽场那样。其建筑难度可见一斑。
好在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聪明才智,再加上有马钧这样的天才匠师,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秣陵斗兽场已经初成规模了。
孙策相信,自己明年新年之时,就能够坐在秣陵斗兽场里,观看激烈的人兽相搏了。
离开了秣陵斗兽场,孙策来到了视察的最后一站,岐黄书院。
岐黄书院,位于钟山南麓,占地同样十分广阔,半座山都被书院给占用了。
准确的说,岐黄书院已经基本完工了。
甚至连学生都已经招收的差不多了,华佗这位山长大人,为了筛选学生,可是费了不少劲。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88、岐黄书院草药香()
“岐**院”四个大字,龙飞凤舞,刻在高大精美的牌坊上。
这意味着,走过牌坊,后面的所有建筑都属于岐**院。
岐**院的山长华佗,此时正在山上巡视,因为下个月书院就要正式开始上课了。已经遴选完成了的1000学生,陆续开始入住书院。
秣陵书院和秣陵斗兽场,孙策都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
可是岐**院,孙策却要仔细的视察一番。
一来,岐**院马上就要开课了,他孙策作为书院的始作俑者,不来了解一下,肯定说不过去。
二来,岐**院的第一批学生,是全部供应军队的。换句话说,这一批1000学生,毕业之后,将全部进入军队供职。
岐**院从一开始,就是为降低战场上士卒的死亡率而准备的。所以,第一批学生进入军队供职,也是应有之意。
孙策跳下马,抬头望去,整齐的上前级台阶绵延而去,一眼望不到边。
台阶两边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平台上修建着庭院楼阁。
这些庭院楼阁,有学生的宿舍,有教师的居所,有授课的厅堂,还有储藏各种药材的仓库。
孙策带着凌统诸人,拾级而上,一股淡淡的草药馨香扑鼻而来。
整个书院,似乎都萦绕在这股淡淡的药香之中,一点也不刺鼻,反倒是颇为好闻。
已经得到消息的华佗,正从山上往下赶。
从山脚下,往上看去,一个小黑影健步如飞,走在台阶上,如履平地。
这人不是华佗还能是谁?
说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可一点儿也不像。
没过多久,五十多岁的华佗便赶到了孙策这边。只见一袭白袍的华佗,脸色微红,稍稍有些气喘,不过看起来精神状态很是不错。
“属下拜见主公!”华佗躬身行礼道。
孙策笑了笑,扶起华佗,口中连说:“元化不必多礼!”
在华佗的引领下,孙策诸人又缓缓往山上走去。华佗时不时的指着周围的建筑,给孙策一一介绍。
中医,被分为内、外、儿、妇、骨等几科,这一次的1000名学生,将会主修外科与骨科,毕竟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救治战斗中受伤的士卒。
两人一边走,一边谈着。
“主公,那边是储存草药的地方!”华佗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空地说道。
孙策放眼望去,华佗指着的地方,面积很大,有不少穿着黑色衣袍的人不知道正忙着做些什么。
“他们在做什么?”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
华佗笑了笑,说道:“回禀主公,他们是书院的助教,正在整理草药。”
孙策点了点头,随华佗走了过去。
“这是田七,这是散瘀草,这是淮山药,这是穿山龙!”孙策指着竹斗笠里的草药,如数家珍般的说道。
华佗有些惊讶的点头道:“想不到主公对这些草药也有所涉猎!”
孙策微笑着说道:“这些都是活血化瘀止痛的药。”
孙策当然知道这些草药,因为这些大部分都是后世云南白药中的成分。作为孤胆特工,常备云南白药可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淡淡的草药香,闻起来煞是熟悉,可不就是和云南白药的味道有些像嘛。
“对了,元化,我之前和你说过的沸水高温消毒,酒精消毒,你感觉怎么样?”孙策突然开口问道。
华佗听到这里,面色肃然,向孙策拱手说道:“主公真是大才,我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些方法确实有效。”
顿了一下,华佗继续说道:“尤其是包扎伤口之前,先以酒精清洗,后以沸水煮过的麻布包扎,效果奇佳!”
随即,华佗又皱了皱眉头说道:“可惜的是,酒精的产量不高,且价格又高,实在是不够实用!”
孙策闻言颔首,他不懂什么医学知识,可这些简单的急救常识还是了解一些的。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抗生素消炎药,但是通过这些简单的消毒方法,总算是可以稍稍降低一下感染的几率。
至于酒精的问题,孙策也没有办法。
归根结底还在于粮食的产量较低,因而酒的产量低,所以导致了酒精的价格高,且产量低。
在华佗的引领之下,孙策又相继视察了书院里的学生宿舍,学生食堂,还有上课的地方。
学生宿舍修建的十分整洁,四人一间屋子,空间大小适当。
学生食堂也不错,很是干净宽敞,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同时进餐。
而上课的地方,则是一个巨大的讲坛,看起来书院中主要是以大课的形式来进行授课。
等到一众人等视察完毕,天色已将近黄昏,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晚风习习,还感觉有些阴凉。
华佗自从书院遴选学生开始,就一直住在书院中,今天也依旧不回秣陵。
所以,孙策依旧在凌统和200亲卫的护送下,往秣陵城赶去。
紧紧裹了裹身上的大氅,当城门关闭的最后一刻,众人才堪堪进城。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阵阵马蹄声,在秣陵城中的青石板路上,嗒嗒作响。
不一会儿,众人就回到了讨逆将军府。
府外的灯笼很是明亮,几个亲卫打开大门,跟在孙策身后,大步走进府中。
在紫金山视察了小半天,孙策现在是饿极了。
厨房很快便送来了各色饭食,美味的羊肉羹,爽口的小菜,顶饱的胡饼,让孙策和一众亲卫大快朵颐。
吃过晚饭,孙策便去了顾滢的院子里。
孙策必须承认,顾滢虽然年龄不算大,不过这大妇的气度还是有的。
看着孙策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给家里领,顾滢说不气恼是假的,可作为孙策的正妻,他又要保持应有的气度,起码不能让人说她善妒。
更何况,说实话,以孙策如今的地位,这些女人,倒也不算多。
顾滢虽然年幼,可也知道该如何抓住自家男人的心。
包容他,关心他,只要男人的心在她这里,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