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众人对孙策的安全异乎寻常的重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过年后,便是进军吴郡的时刻。此时,孙策的个人安全绝对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南方的风是带着一股湿意的冷,让人无法忍受这种潮湿的冷。

    青山顶上的孙策还好,至于陈冰,即使外面穿着一件火红色的狐皮袄,依然冷得打颤。孙策轻叹了一口气,也很快变成了白雾,摇了摇头,再望一眼江东,便搂着女人向山下走去。

    孙策并未回庄园,而是去了竹城,竹城已经按照孙策前生记忆中的样子铺上了地暖,所以要比庄园暖和些。

    进了竹城里,孙策刚刚坐下,脱掉大氅,便有侍从端来了热气腾腾的羊汤和香喷喷的胡饼,孙策很快便吃了起来,一旁的陈冰一副小女人的姿态,幸福的看着自己的男人。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1月,孙策于江都犒赏全军。1月末,周瑜,鲁肃至江都。

    2月初,孙策于江都誓师,讨伐严白虎。

    孙策封程普为忠武校尉,黄盖为昭武校尉,韩当为扬武校尉,朱治为宣武校尉,各领2000别部。

    孙策封徐盛为虎步校尉,领侍卫司亲军虎步营。

    孙策封周瑜为陪戎校尉,领侍卫司亲军陪戎营。

    孙策封鲁肃为讨逆将军府仓曹从事,辅助张昭处理后勤军需之事。

    (今日第一更,求收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1、毗陵城 一() 
徐盛的虎步营由其原本所属的侍卫司亲军组建。

    周瑜的陪戎营则由这半年来陆续招募的新兵组建,同样归属于侍卫司亲军序列。

    江都由宣武校尉朱治和江都县令陈端留守,其余各部兵马全部南下吴郡。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2月15日,孙策大军乘三层楼船10艘,二层楼船30艘,其余艨艟,走舸等数百过江。

    扬武校尉韩当领本部500骑兵并1500步卒为大军先锋。孙策领虎步校尉徐盛,陪戎校尉周瑜,昭武校尉黄盖及其余侍卫司各将为中军。主簿恒阶,从事祭酒张纮,功曹秦松,参军吕范皆随中军而行。忠武校尉程普领本部2000军士为后军押运粮草,长史张昭坐镇后军督粮草后勤事宜,仓曹从事鲁肃为张昭之辅。

    吴郡北部的丹徒和曲阿二县并未为严白虎所占据。孙策出师有名,且名震江东,这两处县令也是心思通透之人,如此乱世,自然向孙策表示了效忠。

    孙策便命二人依旧为县令,又下令侍卫司军司马孙河领本部千人驻守两县。

    这一日,扬武校尉韩当领本部先锋初至毗陵。

    毗陵县是一座大县,约莫有近两万户百姓,县城位于长江南岸,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往来商贸颇多。

    如今镇守毗陵县的乃是严白虎之子严兴,严兴此人勇猛无谋,贪财好利,且脾气暴躁。

    毗陵县令名叫王伟,字光正,人如其名,因而与严兴矛盾颇深。王伟乃是大汉朝廷正儿八经任命,秩千石的县令。而严兴不过是形如叛逆的严白虎之子,汉贼自然不能并立。

    不过严白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去管理这些县,否则绝不会让这些自己极不放心的人继续做县令,王伟就属于让严白虎极不放心的人之一。

    严兴当然不会给王伟好脸色看,虽然有勇无谋,不过有他老子配给他的狗头军师,倒也把整个毗陵县控制的严严实实。四座城门都由他手下的四个军侯严密控制着,剩下的县衙,武库,粮仓也各有军侯领一曲兵士把守,当然,严兴自己身边也随时有一曲亲卫。说起来严白虎倒是颇为喜爱自己的儿子,每个曲都是满编500人,也就是说整个毗陵县有4000兵士。

    韩当刚刚领兵至毗陵城下,正准备让步卒开始干活,为后续的中军把大营扎起来。

    却不料,那严兴竟然率兵冲杀出来,用那狗头军师的话来说,这叫做,敌营未稳,可一鼓作气冲杀之。

    好计策!不过韩当作为一员老将,随从孙坚南征北战,自然不是冒失人。

    韩当亲率500骑兵迎着严兴冲杀过去。

    如果孙策在此,一定会感叹严白虎太溺爱儿子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竟然给儿子一下配了500骑兵。

    要知道孙策自己一共也就韩当手下这满编的500骑兵而已。

    韩当挥舞着大枪冲杀过去,只见迎面之人,浓眉环眼,阔口方鼻,身材高大,一看便知是个猛汉。

    不过韩当久经沙场,自然不惧严兴这个初出茅庐的菜鸟。

    严兴武艺还可以,与韩当武艺约莫在伯仲之间,一百个回合之内怕是难以分出胜负,不过韩当可不会跟他一直这么单挑下去。

    长期的训练让韩当手下的1500步卒反应极为迅速,而韩当也一直把这1500步卒当做工程兵加弩兵来用,如今看来,效果还真不错。

    1500步卒放下手中的铲子、锤子等土木工具,快速拿出背负的弩机,列阵上弦。

    嗡嗡的射声不断响起,无数弩箭向严兴军中怒射而去。严兴军后部的骑兵纷纷落马,不少步卒还未冲杀过来便倒地而亡,端是可惜。不过战争从来都不是仁慈的,这终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好在严兴虽然有勇无谋却不是傻子,敌人早有准备,密密麻麻的弩阵自己根本无法冲杀过去,只能退兵了事。

    留下数百具尸体,严兴狼狈而回,这个狗头军师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被严兴骂了个狗血喷头。

    黄昏时刻,能够容纳整个前锋和中军的大营已经建好,而孙策的中军也缓缓而来,迈着整齐的步伐按顺序进入各自划定的营中驻地。

    孙策骑着一匹红色的西凉马,一身甲胄,红色的大氅披在身后,看着令行禁止,形容有序的大军,脸上也浮现了一丝微笑。一旁的张纮和周瑜也是暗暗点头,如此强军,想必吴郡唾手可下。

    约莫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大军才完全入营,而饭食也早已准备好。

    军中饭食极为简单,宗旨就是管饱,至于味道,营养,你以为是在21世纪吗?

    米粥和胡饼就是士兵们的晚餐,说起来,孙策手下的军士待遇可要比其他军阀强得多,起码管饱。

    孙策与诸位文官武将在自己的大帐中一同进食。

    军队是一个纪律严明、上下有别的等级社会。平常训练可以和士兵们吃穿同住,但行军作战时,却要保持上级的威严,保证令行禁止。因此,孙策和众将自然不会和士兵们一起吃饭,而是单独在大帐中开小灶,顺便讨论军情。

    行军作战,将军们也不会吃山珍海味,饭食同样很简单。

    每人除了一碗米粥和三四张胡饼外就是一碟咸菜,一盘羊肉,再加一条咸鱼罢了。

    整个大帐中,除了在营中警戒的孙辅、孙河、孙海和徐琨,所有的人都到了。

    文武之别很明显,孙策右手下方是以韩当,黄盖,徐盛,周瑜为首的一众武将,左手下方则是张纮,恒阶,秦松,吕范四位文官。

    孙策拿起一块胡饼,将羊肉和咸菜夹进去,一卷,便咬了起来,其余众人看到孙策这吃法也是有样学样。

    不一会儿,众人便各自风卷残云般消灭了好几块胡饼。

    孙策喝了一口米粥,开口说道:“义公将军,说说今日战况吧!”

    韩当放下筷子,说道:“回禀主公,今日我部先锋初至毗陵城下,与敌首严兴于城下交战,我军骑兵伤亡48,步卒无伤亡,敌军骑兵伤亡82,步卒伤亡218。共缴获皮甲256副,环首刀108把,圆盾37面,长矛149支,无损战马26匹!”

    孙策点了点头,比较满意,对秦松说道:“文表,给韩将军记功!”

    “将受伤无法恢复的战马杀掉,和死马一起熬汤,明日大军饱食攻城!”孙策淡淡的说着。

    “义公将军,可了解城中消息?”孙策又继续问道。

    “回禀主公,敌军守将为严兴,乃是严白虎之子,此人有勇无谋,不足为虑。县令为王伟,与严兴不和,也不受严兴信任!”

    孙策摸了摸下巴,问道:“义公将军对这王伟可有了解?”

    韩当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第二更,求收藏!)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2、毗陵城 二() 
孙策正在皱眉间,却看见一边的秦松似有所得,随即开口问道:“文表,可是认得这王伟?”

    秦松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回禀主公,松昔日为富春县令时曾与王伟有数面之缘!”

    “哦?说来听听!”孙策对王伟此人很感兴趣。

    “王伟,字光正,益州巴郡人,为人方正,善于用人,治理毗陵多有政绩,昔日松曾与其一起拜见太守盛宪!”秦松缓缓说道。

    孙策点点头,命众人各自回营,自己则带着徐盛,周瑜二人开始巡营。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月亮已经升起,孙策正准备回大帐休息,却见一侍卫司亲军向自己跑来。

    “启禀主公,帐外有一人自称是毗陵县令王伟,求见主公!”

    孙策轻咦一声,转而与徐盛,周瑜相视而笑。

    “带他前来大帐!”孙策说道,转而与二人向大帐走去。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中军大帐中,孙策看着眼前之人,面露微笑。

    只见这人身高七尺,皮肤略黑,一身白色的儒衫上有不少的泥印和灰尘,看起来有些风尘仆仆,不过精神倒是很好。

    “你便是王伟?”孙策好奇的问道。

    王伟面色一正,躬身行礼道:“下官毗陵县令王伟见过讨逆将军!”

    孙策点点头,示意他起身,说道:“王县令不必多礼,却不知王县令从何处而来?”

    “下官身为毗陵县令,自然是从毗陵城中而来!”

    孙策双眉微挑,开口问道:“是为求和,还是为乞降?”

    王伟面色一变,厉声说道:“将军此话何意?本官乃是大汉朝廷任命的毗陵县令,岂会对严白虎一介盗匪俯首帖耳?”

    孙策闻言一喜,看来有戏!不过面上却不露分毫,开口说道:“既然如此,王县令是如何从戒备森严的毗陵县城中出来的?”

    “本官自有办法从城中出来,只是没有想到闻名江东的孙策也不过尔尔!”王伟有些不屑的说着,那样子仿佛一言不和便要转身而走似的。

    孙策笑了笑,起身拱手说道:“先前是策无礼,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王伟面色稍霁,这才点了点头。

    王伟正要说话,却听闻身后有大帐布帘被掀起的声音,扭身一看,却是秦松到了。

    孙策朝秦松点点头,秦松意会,笑着对王伟一拱手,说道:“松与光正兄一别,已是数年,光正兄安好?”

    王伟看了看秦松,面色平稳,心中却有那么一丝嫉妒。

    如今天下大乱,是个明眼人就看得出,大汉已失其鹿。乱世对于那些不安于现状的人来说是机遇和挑战,而王伟恰恰就是那种不安于现状的人。

    择一明主而事之,或助其偏安一隅,或助其一统天下,这是所有不安于现状之人的选择。在王伟看来,孙策算是个明主,而严白虎不过一贼寇耳!

    所以,王伟来了。

    “严白虎残暴之人,严兴不学无术,吴郡百姓水深火热,盼王师久矣,伟虽是毗陵县令,却无法保境安民,过得自然不好!”

    顿了顿,王伟又继续说道:“想必文表兄在讨逆将军幕府做功曹从事,过的自然是极好的!”

    对于这不疼不痒的讽刺,秦松毫不在意,依旧笑眯眯的说道:“既然光正兄过得不好,何不与我同为主公效力?”

    这边秦松话音刚落,孙策也是说道:“光正可愿助我?”

    此时,王伟自然笑眯眯的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伟深夜潜出毗陵县城,便是为了向主公献上一份大礼!”

    “光正,快快请讲!”

    却见王伟微微一笑,缓声说道:“自严白虎起兵据有吴郡,僭称东吴德王,伟便命人在县衙中开挖地道,地道直通城西一处小树林中,有此地道,主公取毗陵,轻而易举!”

    孙策听罢大喜,随即问道:“严兴在城中有兵几何?如何布局?”

    王伟一笑,说道:“城中有八曲兵马,共4000人,八曲兵马各自分布在四处城门,县衙,武库,粮仓及严兴住处!”

    孙策点点头,随即下令道:“传诸军主将,张祭酒,恒主簿,吕参军来大帐议事!”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众人纷纷赶到。

    孙策眼见众人齐至,面色一肃,大声说道:“今夜毗陵王县令冒险出城,为我军献上奇策,今夜便是夺城之时!”

    孙策抚剑起身,正色道:“诸将听令!”

    “命侍卫司虎步校尉徐盛,侍卫司军司马孙辅、徐琨各领本部随王县令从地道入城,切记不以杀敌为目的,首先抢占武库,粮仓!”

    “谨遵主公之令!”四人齐声说道,领命而去。

    “命侍卫司陪戎校尉周瑜,领本部兵马于城南处埋伏,切不可让严兴跑了!”

    “谨遵主公之令!”周瑜领命而去,跃跃欲试。

    看着孙策孙策有条不紊的发布着一条条命令,张纮暗暗点头,原本还担心孙策会强行让入睡的兵士起床作战,却没想到,孙策直接让今夜警戒巡逻的几部兵马出战。

    毗陵县城中,严兴的宅子靠近南门,这让严兴对县令王伟十分不满,好几次都想将王伟赶走,自己住到位于城中央的县衙里,不过总是被自己的狗头军师给拦下来。

    此时,严兴还在厅中饮酒作乐,厅里烛火通明,数十个侍女在厅下歌舞,严兴本人也是左拥右抱,不时在两个女人身上搂搂亲亲,虽然今天出城作战失利,但男人一世,不就是要及时行乐嘛!

    不过严兴还算听自己这个狗头军师的话,没有把在各处把守的几个军侯都叫来一起作乐,毕竟现在是战时嘛!

    所以整个大厅里,也就严兴再加上他身边的亲卫军侯和狗头军师三个人在作乐,人少,这乐子也做不起来,所以严兴颇有些闷闷不乐。

    闷闷不乐的还有一个,自然就是严兴的狗头军师咯。

    作为一个狗头军师,他自认算是比较合格了,起码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帮着严兴这个大棒槌掌控整个毗陵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天一次作战失利,便被骂的狗血淋头,真是让人伤心。

    不过自己也是多嘴,干嘛要给这个大棒槌献策?严兴的狗头军师在心里默默想着。

    (第三更,求收藏啊!!!求支持!)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3、毗陵城 三()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

    原本明亮的月亮已经藏了起来,似乎是不愿意去看即将到来的血与火!

    西北风吹着,不算凛冽,在野外却仍旧能感受到一丝寒意,将士们身上的甲胄无法驱赶走无孔不入的寒风,手中的兵器也带着一股子冰凉。

    县衙里静悄悄的,把守在县衙的军侯已经入睡,只有五十士卒被命令守夜,其余士卒也早已进入梦乡。

    后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是一座四角亭。

    此时后花园里黑漆漆一片,若是有人恰好在后花园中,便会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

    假山上,亭子里,石桌突然转了个圈,露出一个黑窟窿,紧接着从黑窟窿里跳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壮士卒!

    原来,这里便是地道的另一端。

    这地道从城西外的一处小树林直通县衙中的假山,约莫有3里路左右,也不知道这王伟用了多久时间,多少人才完成了这条地道。

    徐盛,孙辅,徐琨和王伟四人都陆续从地道中钻了出来,士卒也出来了将近500人,都满当当的挤在后花园里。

    徐盛作为官职最高的虎步校尉,当仁不让的开始下达命令。

    “徐司马协助王县令迅速解决县衙内外的敌人!”徐盛手扶腰间长刀命令道。

    徐琨与王伟脸色一正,同时说道:“下官遵命。”

    有王伟这个县衙的主人引路,训练有素的侍卫司亲军自然很快便解决了距离后花园最近的敌人,许多士卒还在睡梦中便不明不白的去见了阎王。

    徐琨手持一把环首刀很快便冲进了一间花厅,这花厅乃是军侯休息的地方。

    这军侯警惕性倒是挺强,徐琨带人赶到时,他已经起床披上了皮甲,手中也拿起了一把长剑,七八个卫士很快与徐琨带来的侍卫司亲军战成一团。

    徐琨双眉一挑,手中环首刀向那军侯狠狠劈去,那军侯虽然警惕性不错,不过毕竟刚从睡梦中惊醒,反应便差了些。

    只见徐琨手中的环首刀一劈一挑,那军侯的长剑已经脱手,扎在了一边床上。

    徐琨轻笑一声,这一声笑听在那军侯耳中却显得分为狰狞可怕。

    手起刀落,一条血箭喷出,洁白的墙壁仿佛被画上了点点梅花,血腥无比!

    面对出其不意且训练有素的侍卫司亲军,严兴手下如盗匪一般的乌合之众自然被大部剿灭,剩余百人也跪地投降。

    徐盛手拄长刀,端坐在后花园四角亭中的石凳上,显得颇为镇定。

    看到王伟和徐琨前来复命,徐盛点点头,很是满意。

    此时整个县衙中已经尽是从地道中钻出来的侍卫司亲军士卒,约莫已经超过了千人。

    看着挤在一处的士卒,徐盛心中微微有些恼火,这地道实在是太小了,县衙里也装不下四千将士。

    城外虽还有上万士卒,为了防止发生营啸,却无法出兵与自己里应外合,所以若要攻打武库和粮仓,至少也要有两千人,否则根本无法应对城门各处的敌军。

    过了一会儿,仿佛在做剧烈的思想斗争似的,徐盛咬了咬牙,命令道:“孙司马、徐司马,各自领兵500攻打武库和粮仓,士卒们各点火把,高声呐喊,务必要造成我大军入城的声势!”

    孙辅和徐琨闻之一愣,相互对视一眼,有些不明所以,咱们人少,不是应该偷袭么?如此大张旗鼓,敌人岂不是早就有了防备?

    二人正要开口,却见王伟在旁拍了拍手,笑着道:“将军好算计!严兴军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