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霸王孙策-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襄阳四门封锁,开始搜捕王氏和其子。

    城外也有大队士卒出动起来。

    照理说,霍峻投降孙策,也并不算什么特别大不了的事情。霍峻的家眷没抓到,也就罢了。可此时的刘表正在气头上,自然就搞得大张旗鼓起来。

    只是,这样的大张旗鼓,只能是适得其反,搞得襄阳城里人人自危。

    却说车队出城之后,很快便沿着大路,往鹿门寺而去。

    鹿门寺,始建于东汉初年。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习郁奉令于鹿门山上立神祠,又刻二石头鹿夹神祠语于道口。

    据《襄阳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鹿门寺的香火很是兴旺,每年都有不少人家前往寺中上香。

    以蒯氏、蔡氏、黄氏、庞氏、王氏为首的荆州世家,更是鹿门寺的常客。这鹿门寺的主持,行一大师对各家香客更是礼遇备至。

    却说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之后,庞家的车队,终于到了鹿门山下。

    鹿门山乃是襄阳城外赫赫有名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鹿门书院就在山上。鹿门书院可不简单,庞统曾经求学于其中,孙策的军师徐庶也曾求学于其中。孙策的两个姐夫也是鹿门书院的学生。而诸葛亮此时也正在鹿门书院学习。

    相比于秣陵书院带有浓重的功利气息,鹿门书院的确算是山野隐逸之地。

    不过,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鹿门书院的隐士和学生们,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方法以求入仕罢了!

    一切都顺利的很。

    进了鹿门寺之后,王氏和儿子很快在密碟的护卫下,换上了另一辆马车,往襄阳港口而去。到了那里,他们将会顺流之下,沿着汉水,往江夏郡而去。

    却说鹿门寺中,庞统与主持行一大师,正聊得开心。

    二人本就关系默契,而且庞统极为喜爱寺中的斋饭。再加之祖母,也就是庞季的母亲向来是笃信佛教,所以庞统每月都要陪祖母来上几次。

    两人泡着清茶,品酌着聊得真好,却突然有一个小沙弥在门外说道:“禀报主持,黄承彦黄先生到了!”

    庞统一听,心下微微一愣,脸上却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样子。

    庞统对于黄承彦这厮,向来没什么好感。

    为老不尊,邋邋遢遢,成天就是向荆州的青年才俊们推销自己的女儿。可是你又不愿意让大家知道你女儿什么样子,大家怎么敢娶?要知道,襄阳一代一直盛传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乃是一等一的丑女,头发枯黄却稀疏,身材矮小,肤色又黑。

    更为重要的是,黄承彦是蔡瑁的姐夫。

    而庞统对于蔡家,向来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41、庞统偷听() 
行一和尚之所以能立足鹿门寺,就是因为他和荆州各大士族都有交情,能够左右逢源。同样的,行一和尚与黄承彦的关系也是不错。

    听闻黄承彦来了,行一和尚给庞统告歉一声,向外走去。

    庞统轻哼了一身,撇撇嘴。既然老主持出去了,庞统也不会在房中干等着。于是乎,庞统便也出了房门,在庙里晃悠了起来。

    至于庞统的祖母,则和一群庞氏女眷,在庙中上香。若要回城,也得到了晌午吃过斋饭才能成行。

    当庞统在鹿门寺里晃悠时,王氏已经和儿子,顺利到达襄阳港,上了一艘庞氏的大船,顺汉水直下而去。

    黄承彦乃是荆襄名士,黄氏家族乃是一等一的士族。黄承彦其妻为蔡瑁长姐,不过黄氏和蔡氏的关系却并不算多好。

    黄承彦是蔡瑁的大舅子,刘表是黄承彦的连襟。

    所以,黄氏家族在荆襄一代的关系是错综复杂。

    黄承彦此次来鹿门寺,是陪着女儿黄月英和外甥女蔡姝一起来的。蔡姝就是蔡瑁的女儿,马上要嫁给刘表次子刘琮为妻。

    至于为什么要来鹿门寺,这原因倒也简单。

    蔡姝马上要嫁做人妇,心中忐忑不已,自然想要和表妹月英一起散散心,顺便乞求佛祖保佑。毕竟,蔡姝嫁给刘琮虽然是家族联姻的成分居多,可蔡姝二八年纪,正是充满了幻想的时候。对于婚后的生活,蔡姝还是极为憧憬。

    鹿门寺的面积很是不小,楼堂建筑精美,庙中绿茵遍布。

    庞统并不知道黄承彦来做什么,也不关心。

    只是,庞统走着走着,忽然听闻不远处有两个女子在窃窃私语。

    因为绿荫遍布,有大树遮挡,走路轻巧的庞统并未被人发现。

    庞统听音,正准备走人,毕竟他可没有偷听的习惯。

    然而,当庞统听到两个女子之间的互相称呼时,突然就好奇了起来。却道为何,原来一人被称作月英,一人被叫做阿姝,两人恰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和蔡瑁的女儿蔡姝。

    “阿姝,我听说吴侯年少英武,风流倜傥,不知道比你家琮公子如何?”黄月英在蔡姝身旁,促狭的说道。

    蔡姝闻言,却也不恼,显然两人是开玩笑惯了,关系极好。

    只见蔡姝想了想,缓缓出口说道:“月英你又打趣我了。吴侯天下英雄,岂是他能比得了的!”

    庞统闻言,心中暗笑。这蔡姝还算有自知之明,以吴侯之英雄,天下谁人可比?

    黄月英听了,也附和着说道:“吴侯虽然英雄了得,可也听说他风流好色,妻妾众多。”

    庞统听了黄月英这话,心中暗暗鄙视,男人的妻妾越多,越是能够证明男人的能力,毕竟在这个时代,女人也是一种资源。

    不过却也能理解。都是小姑娘嘛,哪个少女不怀春,不希望自家心上人只有自己一个女人?

    也不知道两女在想些什么,良久无言。

    过了好一会儿,蔡姝又说道:“月英,姑父为何要对外宣扬你貌丑呢?”

    庞统一听,心中轻咦一声,这倒是有趣的紧了。

    蔡姝的艳名远扬,世人多知蔡瑁女儿是个少见的大美人,要不然刘表也不会让次子娶其为妻。

    事实上,蔡氏女多貌美。

    如蔡瑁的大姐,也就是嫁给黄承彦那位。还有蔡瑁的小妹蔡玉,也就是刘表的后妻。两女都是少见的美人。

    从理论上讲,黄承彦虽然邋遢,却也算英俊。再加上蔡氏也很美,黄月英也不该是个丑女。

    黄月英闻言,沉默了下来,哪个少女希望被人到处宣扬为丑女呢?还不是父亲那个老不修,非要找一个不看重容貌的好女婿。

    只见黄月英,撇了撇嘴,轻声说道:“哪里有阿姝美呢!”

    蔡姝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两个不一样的。”

    黄月英明白,蔡姝的意思是说,两个人的美,不是一种类型。

    “月英,你说吴侯会不会打到襄阳来?”蔡姝突然有些紧张兮兮的问道。

    黄月英想了想,认真的答道:“你说呢,上一次不都到了宜城县嘛?”

    蔡姝闻言,叹了口气,心中有些哀怨的说道:“若是吴侯真的占了荆州,我为琮公子之妻,岂不是为家族取祸?”

    黄月英看着蔡姝这样子,心下也是难以名状。

    若是孙策真的全据荆州,蔡家恐怕真是不妙。甚至连带着黄家也会出问题。

    庞统在一旁听着,心下也是暗赞,两女不愧是士族贵女,对于这形势竟也看得分明。可怜蔡瑁却还妄想着借刘琮上位,有强敌在外,上位又能如何?

    不过想想也能看的分明。

    嫁蔡姝给刘琮为妻,是刘表的命令。况且蔡家与孙策早已势同水火,极难挽回。

    心下叹了口气,庞统也不再继续偷听了,随即缓缓转身离去。

    只剩下黄月英和蔡姝,还在那里坐着,自怨自艾。

    襄阳城内,州牧府中,刘表刚刚发了大火。对于霍峻家眷的逃跑,刘表极为不满。他认为是军中有人通风报信,有人背叛了自己。

    发怒过后,刘表回到后院里。

    整个州牧府正在张灯结彩,侍女僮仆们在洒扫庭院。刘琮要娶妻了,州牧的二公子要娶蔡军师嫡女为妻,这可是荆州的大事。

    刘表回到房中,却见蔡氏正在挑选首饰。刘表知道,这是蔡氏在为自己的儿媳妇,也是侄女准备见面礼。

    刘表见了,开口说道:“夫人,婚礼准备的怎么样了?”

    一身红裙的蔡氏,轻轻点了点头,缓声答道:“都差不多了!”

    刘表嗯了一身,又转身走了出去。

    蔡氏看着丈夫的身影缓缓消失在眼前,心里说不出的难过,还有一股子怨恨。

    作为名士蔡讽的女儿,蔡玉一直是蔡家的掌上明珠。

    一直到刘表入荆州,刘表发妻早亡,兄长蔡瑁将幼妹许配给刘表为后妻。也因为此事,整个蔡家都感到对不住蔡玉。

    蔡玉原本已经认命,毕竟刘表对其也算不错,小事上一向言听计从。

    可是,不久前刘表那狠心的一推,让蔡玉的心中充满了怨恨。

    女人往往都是不理智的,正如蔡玉对刘表的恨一般。蔡玉想要报复刘表,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就总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42、倒霉蛋寇封() 
刘琮结婚的事情暂且不提,却说孙策已然到了长沙郡。

    长沙郡乃是荆州内的大郡,人口仅次于曾经的南阳郡。在刘表分割南阳郡之后,长沙郡的人口一跃成为荆州之首,超过百万。

    南郡、襄阳郡、江夏郡的人口都在五六十万左右,章陵郡约莫有人口不足二十万。

    除了长沙郡外,零陵郡人口也达百万之巨。

    桂阳郡人口与襄阳郡相仿,在五十万之上。

    只有武陵郡是个异数,地域最为广大,人口却最为稀少,不足三十万人。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武陵郡内汉民虽少,异族却是颇多。五溪蛮,又称武陵蛮,与山越人相似,不服王化,时叛时降,据山以自守。

    孙策自武昌宫南下,直入长沙郡,过下隽县,至罗县。

    罗县城外,夯实的土路上,孙策在亲卫营的护送下,缓缓行进着。

    如今已经进入了早秋时节,天气虽然还很热,可凉风已起,长途行军倒也不算累。孙策策顶盔掼甲,策马在前,手中提着九曲霸王枪。而凌统也全身甲胄,手提双剑,紧紧跟随在一旁。

    后面,是四个身材高大的骑卒,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并列而行,手中各自都高擎着一面大旗。

    其中,有两面是红底黑字的“吴”字大旗,剩下两面则是红底黑字的“孙”字大旗。

    四面精制的大旗,迎风招展,显得颇有气势。

    训练有素的亲卫营士卒们,披坚执锐,驱马而行,结实的皮甲上,镶嵌着的护心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步伐一致的马蹄,踏在坚实的土地上,那声音,整齐而让人心颤。

    虽然,不过区区五百人,可那声势却仿佛有千军万马一般。

    当孙策快要看到罗县的城墙之时,却突然有些不悦的皱起了眉头。

    原本孙策以为,前面黑压压的一大群人,只是往来行人罢了。

    可是,越走近,孙策越觉得有问题。

    原来,这群人全部跪伏在地,似乎是在专门等着孙策前来似的。

    “公绩,你去前面问问,他们是什么人?”孙策对身边的凌统说道。

    凌统应了一声,打马而去。

    孙策横举九曲霸王枪,队伍缓缓停下。

    而凌统也到了那群人身边。

    看着约莫四五十号人齐刷刷跪伏在地,凌统颇为疑惑。前面两个人,一老一幼,显然是领头的。看衣着打扮,也是富贵人家。

    “尔等是何人,为何在此拦路?”凌统骑在马上,扬起马鞭,高声喝道。

    那打头的年长者说道:“在下乃长沙刘氏族长刘泌,有冤情特来求见吴侯,求吴侯做主!”

    凌统皱了皱眉头,拿起鞭子,指着一旁的少年说道:“这是何人?”

    “禀将军,这是在下外甥寇封,乃罗侯之后,寇氏嫡子。”刘泌恭敬的说着。

    凌统看着寇封坚毅的神色和目光,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我回去禀告主公,你二人暂且等着!”

    说罢,凌统很快打马而回。

    “公绩,可打探清楚了?”孙策看向凌统问道。

    凌统拱了拱手,说道:“回禀主公,是长沙刘氏族长刘泌与罗县寇氏寇封,前来伸冤,求见主公!”

    “寇封!”孙策听了,有些惊讶。

    真实的历史上,寇封乃是大耳贼的义子。

    可惜大耳贼太不地道,最后将其赐死。有这事情,也可以看得出刘备的虚情假意。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原本刘备无子,因此过继刘封为义子,想要让刘封来继承家业。

    可刘封过继之后,刘备有生下了阿斗。

    然后问题来了,亲儿子好,还是义子好?刘备当然还是选择了亲儿子。

    可刘封以性格刚猛、气力过人、英勇善战而闻名。年纪又比阿斗大不少,军中也有自己的势力。万一刘备死后,刘封不服,这可如何是好。

    然后,就有了赐死刘封。

    赐死刘封这件事上,诸葛亮和刘备是各有计较。

    诸葛亮劝刘备除掉刘封,是害怕阿斗掌权之后,自己背上一个残害先主义子的恶名。而刘备除掉刘封,则是为了给亲儿子铺路。

    有些事情,不能想的太细。

    总之,刘封就是个悲剧。从阿斗出生的那一刻起,刘封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这对刘封是不公平的。

    此时的刘封,才刚刚十二岁。孙策觉得自己有责任改变这个倒霉蛋的命运。

    “走,看看去!”孙策拍马向前。

    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刘封的命运,还为了拉拢长沙士族。

    罗侯寇氏,这在长沙郡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若非寇氏分裂,长沙黄氏也不可能成为长沙首姓!

    当然,如今长沙黄氏有黄忠撑着,恐怕寇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拍马都赶不上。

    孙策甚至可以预料到,以黄忠为首的长沙黄氏和以黄盖为首的零陵黄氏,很快就会混成一团,认亲,恢复往来,都是可以想象的。

    打马到了近前,孙策跳下马,将九曲霸王枪递给身后的亲兵拿着,大步走上前,扶起了刘泌和寇封二人。

    “刘泌(寇封)拜见吴侯!”两人拱手说道。

    孙策笑了笑,指着那约莫十一二岁的年轻人,笑道:“你就是寇封?”

    那少年,点了点头,说道:“我是寇封,请吴侯为我做主!”

    “哦,你有什么冤情?”孙策问道。

    寇封看了舅父刘泌一眼,刘泌点了点头,鼓励寇封说下去。

    只见寇封沉声开口,缓缓说道:“家父乃罗县寇氏家主,不幸为族中奸人所害。家父死后,族中叔伯夺我家产,将我赶出祖宅,封不得已之下往临湘投奔舅父。得知吴侯巡视长沙,今日特来请吴侯做主!”

    孙策点了点头,他也不会去管寇封说的是不是真的。

    不过据他估计,八成是真的。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家有良田美宅,却去投奔舅父。那八成是在家中被叔伯侵占欺凌了。对于有些人来说,钱财面前,亲情算个屁?

43、进击的寇封() 
寇封是个人才啊,重要的是够忠诚。

    原本刘备招他回成都,就是为了杀他。孟达劝他投降魏国,寇封确是不肯。一直到自裁之时,才悔不听孟达之言。

    可以说,寇封对于刘备是有感情的。

    要不然一个性格刚猛果决的武将,何必为了是否投降而犹豫不决。

    只可惜大耳贼为了给自己亲儿子铺路,也就毫不犹豫的干掉了养子。所谓的“先主为之流涕”,以孙策估计,八成是陈寿不愿诋毁旧主罢了。

    虚伪之人,虚情假意,泪水越多,也就越不值钱。像刘大耳这样,泪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简直就是奥斯卡影帝。

    可这也说明了,刘备的感情太假!

    孙策觉得自己不仅有责任改变寇封这个倒霉蛋的命运,而且孙策还要亲自培养这个倒霉蛋。

    他要让这个倒霉蛋为自己的儿子保驾护航!

    “请吴侯做主!”寇封再次跪下,以头捶地,数次而不停息,声音咚咚直响。

    孙策想了想,开口说道:“抬起头来!”

    寇封闻言,挺胸抬头,只见额头上已然血红一片。

    此人性格刚猛果决,可见一斑啊!若是用的好了,一定会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我给你100骑兵,你可敢前去报仇?”孙策一字一字的说道,眼睛注视着寇封面上的表情。

    寇封闻言,心下大喜,连忙说道:“有何不敢!多谢吴侯成全!”

    刘泌见此,却是大骇,毕竟外甥只是十二岁的少年。

    “吴侯,不可啊!”刘泌刚刚开口,就被孙策挥手打断,说道:“吾当初十二岁时,已经随父征战了!”

    孙策饶有兴趣的看了寇封一眼,对身边的凌统说道:“公绩,给他挑100骑兵。”

    公绩看了看地上跪着的寇封,心下暗叹这下子运气好,随即领命而去。

    刘泌一边担心外甥的安危,一边又为外甥能够得到孙策的青睐而感到高兴。

    孙策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给寇封100骑兵,让他去报仇。

    一来,孙策是要了解这件事情,结恩惠于寇封。

    二来,孙策则是要试一试寇封的胆量。

    很快,100名精锐的亲卫营骑兵便被凌统调好了。

    孙策看向寇封,点了点头,寇封起身,向孙策抱拳行礼,随即转身而去,跃马而行。

    百名精锐骑兵,紧随寇封身后,朝罗县东部驰去。

    罗县是个大县,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土地肥沃。罗县寇氏作为少有的世家大族,自然占有大量的土地。

    据说,整个罗县里,一多半的土地都是寇氏各房的。

    而罗县里,有一半的百姓都是寇氏的佃户。

    由此可见,寇氏在罗县的势力之大。

    寇氏各房,主要盘踞在罗县东部,这一带就是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