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孙膑兵法-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庠鸺嗍刂钊耍税阉钦读耍砼杀鹑思嘌壕谑凇>谑诔隼矗勺爬嵫厶镜溃骸拔揖┫鸵隽耍业氖谆共恢湓诤未αǎ 痹苡植惶已裕阎页嫉弊鞒鹑耍灾聊鸪纱蠡觥2懿倭毂剐校釉芤淮τ熬卣⑽剩懿偃萌嘶卮穑骸敖娣蠲ノ诔不ち浮!痹醇亲约旱钠旌牛簿筒换骋闪恕AΓ济俺剖墙娴谋坏阕璋济挥小5酱镂诔玻咽撬母恕2懿倜罹坑貌莅言谥芪У慊穑诮D藕俺迦搿U馐保居谇砀蘸椭诮韧昃疲砦栽诰校胶吧μ鹄次剩骸拔裁葱郑俊被盎姑凰低辏缫驯荒庸惩系埂T祉踉驼灶T肆父栈乩矗竿蜕匣鹌穑泵η袄淳扔Α2芫杀ú懿伲肭蠓直艿校懿偃慈弥诰芰ο蚯埃仍舯礁埃倩赝方诱健2芫龈稣瘸迳保皇奔洌鸸馑钠穑ㄑ堂钥铡m酢⒄远簧彼溃艿牧覆萑簧盏簟2懿倜烁钊ゴ居谇淼亩鞘肿悖υ诼砩希呕卦苡校允拘呷琛T芪疟ǎ被鸸饴欤朗俏诔渤鍪铝耍泵φ偌奈涔僭鄙桃椤V诮湍笔恳饧灰唬苡置挥兄饕猓缓梅直卸赫拧⒏呃来迩П砣ソ俨苡媪煲煌蛉寺砣ゾ任诔病6芫鄙⒋居谇淼牟肯潞螅阉堑囊录灼旌湃岬绞郑懿偃貌恐诎缱鞔居谇淼陌芫卣W叩狡÷罚鼋婢怼=嬉晃适俏诔舶芫敛换骋桑砭凸U帕伞⑿眈彝蝗怀鱿郑蠼校骸敖姹鹱撸 苯娲胧植患埃徽帕烧队诼硐隆U拧⑿矶舜觳芫呀娴谋绷耍峙扇嘶驯ǎ骸敖嬉焉鄙⑼迪诔驳谋怼!痹苄乓晕妫辉倥杀佑ξ诔玻辉霰俣伞U拧⒏呃廊スゴ虿苡辛寺穹蟀芏耍直徊懿俅颖澈笊崩矗缓枚崧诽油选4居谇硖踊卦艽笳芫党鍪怯捎谒砭贫荒艿值校旁斐闪苏獯未蟀埽艽笈奔窗汛居谇碚读恕D笔抗寂抡牛呃阑乩炊灾ぃっ魉闹饕獯砹耍闱老认蛟芙餮裕苊镎拧⒏叨嗽缬薪挡苤模獯瓮迪欢ú换崧袅ΑT懿环智嗪煸戆祝砩厦巳フ俣嘶卣首铩9寂乱跄北徊鸫智老扰扇巳ザ哉拧⒏叨怂担骸爸鞴蹦忝牵 苯峁呃郎绷嗽芘扇サ娜耍驼乓黄穑盗瞬懿佟2懿倜舜罂庞樱远舜蠹用憷庹盼⒍纪ず睿呃牢⒍澈睢6舜笙玻源怂佬乃匚懿傩ЯΑT苁チ诵碡⒄拧⒏呃溃诔擦覆萦秩簧展猓幕袒獭P碡安懿偎偎俪霰拧⒏呃狼肭蟪涞毕确妫懿偻狻U拧⒏呃赖毕热ソ僭苡骄煺降教炝粒鸥髯允毡苷郾淮蟀搿\髫窒壮鲆患疲⒉家パ裕挡懿僖直ゴ蛩嵩妫ぁ⒗柩簦暇耐寺贰T芤惶殖跃ε拢砩戏直ゾ取2懿俚弥鼙⒓幢职寺罚黄氤逑蛟芫T艿木缫衙挥卸分荆奔此纳⒈继樱2怀删T芰锥祭床患芭希龃┳诺ヒ戮蜕下硖优芰耍挥行《釉性诤蟾妗U帕伞⑿旎巍⑿眈摇⒂诮脑贝蠼毂糇贰T芗奔泵γΧ珊樱训赝肌⑹樾拧⒊嫡取⒔鹨⒊穸腥既恿耍龃虐税俣嗳死潜诽尤ァU庖徽蹋芫彼涝送蚨嗳耍苫裎奘蠡袢ぁT诮苫竦氖樾胖校幸慌切矶己颓跋卟芫幸恍┤擞朐馨抵形慕岬氖樾牛懿俚拇尤酥髡诺愣孕彰丈保懿偃此担骸暗笔痹芮看螅叶疾荒茏员#慰銎渌四兀堪颜庑┦樾湃可盏簦宦刹辉僮肪浚 闭庖痪俅耄蟮萌诵摹
  官渡大战本是袁强曹弱,兵力是十比一,而结果却是袁绍全军覆没,曹操大获全胜,确实堪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细细分析,在战略、战术方面,可以给人以许许多多启发,其中,自然可以很好地领会孙膑在本文所论述的战术原则。 
强兵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从内容、文例和字体看,不象是孙膑兵法的本文,但它记述了齐威王与孙膑之间关于富国强兵的问答,内容重要,故列为上编之末。估计本篇可能是后人抄附在《孙膑兵法》书后的。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之教□□行之教奚……'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孙子曰:“富国。”威王日:“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1),至于…… * * *……将胜之,此齐之所以大败燕(2)…………众乃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楚人(3)反…………大败赵(4)…………人于齧桑而擒氾皋也(5)。
  ……擒唐□也(6)。
  ……擒□病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威王、宣王用孙子(膑)、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可参考。
  (2)齐败燕,当指公元前三一四年齐宣王伐燕事。
  (3)齐败楚,疑指齐与韩、魏等国伐楚取重丘之战(参看注 (6))。事在公元前三○一年齐湣(min民)王初立时。
  (4)据《竹书纪年》,魏惠王后元十年(齐威王三十二年,公元前三二五年)齐败赵于平邑,俘赵将韩举。
  (5)“人”上一字尚余残画,似是“宋”字。据史书记载,齐湣王十五年宋为齐所灭。此处所记可能是灭宋以前的某次战役。齧(nie镍)桑,今江苏沛县。
  (6)“唐□”疑即唐昧。《史记·楚世家》记怀王二十八年 (公元前三○一年)“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取我重丘而去。”唐昧,他书或作唐蔑。如果“唐□”确系唐昧,则此简与上文“大败楚人”一简所记当为一事。 
  ' 原文'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 有' 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 有教' 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之教□□行之教奚。。' 孙子曰': “。。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 王'。。孙子曰:“富国。”威王曰:“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至于。。”
  ' 译文'齐威王问孙膑:“。。齐国的许多谋士对我讲强兵的策略,各有各的主张。。。有的人提出施行仁政,。。有的人让我把粮食发放给百姓,有的人主张保持安定,。。”孙膑说:“。。这些都不是强兵的最紧要的策略。”威王问:“。。”孙膑说:“富国!”威王说:“富国。。积蓄起比我以前更雄厚的国力,比宣王更雄厚的国力,借以战胜诸侯,
  ' 解析'这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问答的方式,论述强兵的战略。作者借威王之口,提出了人们对强兵问题的各种主张,诸如施仁政以得民心、散发粮食以得民心、保持安定,由于原文残缺,虽无从知道还有些什么主张,但从行文关系,可以看出,所有当时的各种主张都提出来了,孙膑一一予以否定,最121 后提出“富国”二字,明确而肯定地指出,唯有“富国”才能“强兵”,“富国”是“强兵”的唯一正确途径。孙膑使用排他法对自己的主张进行论证,把其他主张一一排除。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论证方法,可以给人以深刻印象。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就用同样的论证方法,既批驳了亡国论,又批驳了速胜论,最后得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的结论。古今中外强兵的办法多种多样,但以不同的办法造就的军队,维持其强大的时间和最终的结果,也不一样。秦国是历史上强极一时的军事大国,秦始皇横扫六国,把全国归于一统,其武力之强大,一时之间,无人能比,他的军队强大是建立在残暴和掠夺的基础上的,在进攻赵国一役,竟然杀死40 万降兵;在灭掉六国之后,他把金银财宝、美女都抢回秦国;他怕反抗,把全国的铜、铁器全都收缴熔化;他强征民工戍边和修造阿房宫,稍有延误就加以杀害。。他的种种举措虽然求得一时强大,但是,他死后不久,秦国也就灭亡了,他想把江山万世相传,结果仅传到二世就完了。西楚霸王项羽,带领“八千子弟兵”,英勇作战,很快强大起来,后来在巨鹿与秦国大将章邯决战,一举战胜秦军九路人马,声威大震。后来项羽收降了秦国三员大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及他们带领的20 多万大军。由于楚军许多将士过去吃过秦军欺压的苦头,而且秦军投降的军兵衣甲、武器都比楚军好,所以楚军上下都对秦军有仇恨、嫉忌和不信任感,担心带他们去打关中,秦军可能叛变而使楚军吃亏。结果项羽杀心大起,趁秦兵熟睡之机,指挥楚军收缴了秦兵的武器,随后又把20 多万秦兵全部活埋了。项羽表面看来消除了一个隐患,可是,从此以残暴出了名,秦军再遇楚军时都拼死抵抗,使得楚军进军缓慢,结果刘邦的军队抢先进了长安,并最终击败了项羽,刘邦登上了帝位。项羽坑杀秦军,本想扫除障碍,结果不但没有壮大自己,反而自食恶果。
  成吉思汗曾被称为一代天骄,蒙古铁骑确曾令各国军队望而生畏。但蒙古贵族是把他们的强大建立在残暴镇压和疯狂掠夺的基础上的,他们所到之处杀人无数,在征讨欧洲时,还曾以割下人耳作为报功的凭据,真是前所未闻。他们强占大批农田,扬言要把世界变成蒙古的牧场。他们的疯狂掠夺和压榨,造成各族人民生活贫困、痛苦,因而激起人民的强烈仇恨和反抗。尽管他们在中国大地上连菜刀都作为非法“武器”而加以收缴,但仍不能阻止人民的反抗,强大的蒙古帝国终于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期内灭亡。历史证明,以暴力和掠夺强兵不会维持多久。唐朝的前后历史对比,亦可说明什么是正确的强兵之路。唐太宗登基以后,重用贤能,轻徭薄赋,让全国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并实行睦邻政策,因此,在贞观年间,百姓富足,国力大增,也达到强兵的目的,偶有外族犯边,都能很快平定,所以四夷归服,边境安宁。当时到长安入朝的各族使者就达数千之多,四邻诚心归服,共推李世民为天可汗。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正确道路。然而在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期间,由于内部争斗,统治者奢侈腐败,挥霍民财,因而国力急剧下降,这时四邻入侵连续不断,唐廷不能正确处理,本可化解的,也要以武力对付,甚至有的边防将领为了邀功请赏,故意制造事端,引发战争,连年战争又进一步加重了百姓负担,使得国力更加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到武则天统治的后期,突厥骑兵在中国华北大地四处侵扰,唐军竟无力抵挡。高宗、武则天这段历史证明,民贫必然国穷,国穷必然兵弱,后来李隆基继位,重用姚崇和宋璟等贤德良才,多方整治,关心百姓疾苦,吏治清明,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良机,全国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唐朝第二个盛世。张说升任兵部尚书后,更奏请裁减边防部队士兵三分之一,对国家的兵役制度实行大的改革,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实行兵农分开,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同时又增强了兵力。由十镇节度使镇守边疆,执掌兵权,虽有四邻入侵,都能很快击退,唐朝的兵威,再次远震塞外,重现四境安宁。后来唐玄宗晚节不保,沉迷酒色,重用奸人,使得国家重新陷入深渊,出现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一蹶不振,晚唐时期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唐朝就此灭亡。唐朝两盛两衰的历史经验值得人们深思。正如本文所述,唯有“富国”,才能“强兵”,只是“强兵”的办法不同而已。 
十阵
  本篇论述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
  十阵(1)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2),有数阵(3),有锥行之阵(4),有雁行之阵(5),有钩行之阵(6),有玄襄之阵(7),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剸(8)也。圆阵者,所以槫(9)也。
  疏阵者,所以{口犬}也。数阵者,为不可掇(10)。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11)也。
  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12)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13)。玄{羽襄}之阵(14)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
  水阵者,所以伥固也。
  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15),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口犬}也。重□其□,将以剸也。居阵在后,所以…… '圆阵之法'……(16) '疏阵之法',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
  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17)。故必疏钜间(18),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19),数而不可军(20)者,在于慎。车毋驰,徒人毋趋(21)。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22),或进或退,或击或{豕页}(23),或与之佂,或要其衰(24)。然则疏可以取锐矣(25)。
  数阵之法,毋疏钜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变□□□,甲恐则坐(26),以声坐□,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27),笲之而无间,{车反}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
  锥行之阵,卑(28)之若剑,末不锐则不入(29),刃不薄则不剸,本(30)不厚则不可以列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31)。然则锥行之阵可以决绝矣。
  '雁行之阵',……中,此谓雁阵之任(32)。前列著{有雍}(33),后列若貍(34),三……阙罗而自存,此之谓雁阵之任。
  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35)必钩。三声(36)既全,五彩(37)必具,辨吾号声(38),知五旗。无前无后,无……玄{羽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羽非}{羽非}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槪龢}啐啐(39),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面不屈(40),终日不拙。此之谓玄{羽襄}之阵。
  火战之法(41),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之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面衍以{艹外},三军之士无所出泄(42)。若此,则可火也。陵猋蒋{艹外},薪荛(43)既积,营窟未谨(44)。
  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譟敦兵(45),以势助之。火战之法。
  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蓯柤贰辑□绛皆具。进则必遂,退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46)。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往则遂,敌来则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阵而□(47)之,规(48)而离之。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豕页}(49),示民徒来。水战之法也。七百八十七(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疏,稀疏。
  (3)数,密集。
  (4)锥行之阵,前尖如锥的阵形。
  (5)雁行之阵,横列展开的阵形。
  (6)钩行之阵,左右翼弯曲如钩的阵形。
  (7)玄襄之陈,掘后文所述当是一种疑阵。
  (8)剸(zhuan专),截断。
  (9)槫(tuan团),借为团,结聚。
  (10)掇(duo多),疑借为剟(duo多),割龋(11)决绝,突破而切断之。
  (12)接射,疑指用弓矢交战。
  (13)虑,计谋,图谋,指作战的方针、计划。此句之意疑谓钩行之阵宜在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
  (14)玄{羽襄}之阵,即玄襄之阵。
  (15)方,疑借为旁。薄中厚旁,意谓方阵中心人少,周围人多。
  (16)据上文,此处当有论圆阵的简文。“圆阵之法”四字据本篇文例增补。
  (17)是,疑借为示。以上二句意谓用旌旗和兵器以显示威武。
  (18)钜,借为距。疏距间,加大阵列的间隔距离。
  (19)蹙(cu促),迫促。
  (20)军,包围。
  (21)徒人,步卒。趋,疾走。
  (22)丑,类,群。数丑,几个小群,指几个小型的战斗单位。
  (23){豕页},意义不详。银雀山所出其他竹简中或用作刚毅之毅,疑即《说文》毅字异体。
  (24)要,通“邀”。参看《陈忌问垒》注⑩。
  (25)意谓疏阵可以用来袭取敌人的精锐部队。
  (26)坐,指军阵稳定不动。
  (27)辱,借为衂(nu女去声),挫折。
  (28)卑,借为譬。
  (29)未,指剑端。不入,不能突破。
  (30)本,指剑身。
  (31)鸿,大。
  (32)任,作用。
  (33){有雍},疑借为{豸雍}(yong雍),兽类,形似猿。
  (34)貍,野猫。
  (35)左右之和,指军阵的左右两翼。
  (36)三声,指军中金鼓笳铎的声音。
  (37)五彩,指各种颜色的军旗。
  (38)号声,号令之声。
  (39)槪龢}(ke磕)啐啐(zu卒),疑指士卒鼓譟之声。
  (40)徒,步兵。屈,穷荆“徒来”之语见《孙子·行军》:“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卑而广者,徒来也。”
  (41)此节文字分前后两段,自此以下至“坐行而北”为一段,说明防御火攻的方法。
  “火战之法,下而衍以{艹外}”以下为另一段,说明火攻敌军的方法。下文“水战之法”也分两段,前一段似说明防御敌人自水上进攻之法,后一段似说明自水上进攻敌人之法。
  (42)无所出泄,无处逃脱。
  (43)薪荛(rao饶),柴草。
  (44)营地整治不周密。
  (45)敦,劝勉。意谓鸣鼓喧譟,以激励士卒的斗志。
  (46)招,箭靶。
  (47)此字有残损,可能是“歹”宇,也可能是“支”宇或“丈”宇。
  (48)规,疑借为窥。
  (49)津,渡口。 
  ' 原文'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也。圆阵者,所以也。疏阵者,所以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也。重□其□,将以也。居阵在后,所以。。' 圆阵之法'。。' 疏阵之法' ,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矩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