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起火,还得逼着自己大义灭亲。

    李毅办事雷厉风行,事情定妥后,他便赶往蔡府。如今是毛脚女婿登门,准岳父当然要隆重迎接。

    不过李毅是蔡家的常客,两人又是忘年交。李毅想起老倔头的脾气,未曾开口心中就有些发憷,为了说话方便,还是手谈更加稳妥。准翁婿聊了一会,二人能够涉及的话题也不多,李毅便直截了当,摆上棋盘与蔡邕对弈。

    随着蔡邕年老,他的棋力逐年下滑,李毅忙于征战、巡视等,围棋水平也不如从前,两人偶尔切磋几盘,倒也杀得难解难分。但此次由于李毅心不在焉,计算上难免出现纰漏,连下两局都是中盘告负,蔡邕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第三百九十五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醉翁之意不在酒,李毅正发愁无法开口,见老爷子春风满面,他见时机不错,便微微一笑道:“董贼肆意妄为、祸国殃民,讨贼刻不容缓,我与文苑、水寒不日便要离去。只是董贼挟持天子,投鼠忌器,无法尽全力攻之,此次出兵任重道远,恐回兵遥遥无期!文苑、水寒经营些产业,如此撒手不管,她二人也是心有牵挂,为了二将一心逃贼,李毅大包大揽,自作主张答应了她们的请求。又不能交给管家梁伟,就只能麻烦琰儿了!”

    当初李毅打破士农工商的条条框框,对各行各业一视同仁,便遭到了蔡邕的反对。但那时是大势所趋,加之建平工商业蓬勃发展,令蔡邕再无法开口。但让他的宝贝女儿舍本求末,蔡邕把头要的如同拨浪鼓一般,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一字一顿的道:“琰儿从小受宠,见她天资聪慧,又敏而好学,在我的纵容下,涉猎诗书颇多。女子重在修德,老朽牢记圣人教诲,不敢越雷池一步,琰儿的德、言、容、工无可挑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琰儿绝不可被世俗侵扰!”

    李毅弄了个烧鸡大窝脖,好在他有心理准备,也只是闹了个大红脸而已。李毅自知口才不佳,不敢与蔡邕辩解,他与蔡邕又下了一盘棋,便告辞离去了。

    “碰钉子了吧!”看到李毅阴沉着脸,于冰与张英相视一笑道:“哥哥也无需气馁,你走之后,我们便预想此路不通,便又想出一条对策。这一次换姐姐出马,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想你那未来的岳父定会被瞒过去的!”

    看着二女胸有成竹的样子,李毅转忧为喜,他微微一笑道:“早知道能曲线救国,我又何苦去找这个没趣呢!”

    张英微微一笑道:“想娶人家的女儿,还不想听几句谆谆教导,天下哪有这等美事?”张英开了句玩笑,便匆匆的离去了。

    望着张英的背影,李毅好奇心起,他忍俊不禁道:“你们打了什么鬼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于冰微微一笑道:“也不是什么高明的计策,只是瞒过蔡老先生,由姐姐直接去找琰儿,她十有**会应允。只要琰儿答应下来,这件事就成功了大半,接下来由王芳前往蔡府,随便找个由头,便可将账单带给琰儿。”

    蔡琰对英儿的印象始终很好,她去蔡府那便是板上钉钉了。王芳身为李府的管家婆,年龄不比琰儿大多少,把传信的工作交给她,那也十分妥帖。李毅想罢点了点头道:“听起来是天衣无缝,瞒过年龄越来越大的蔡先生,应该不成问题。”

    果然过不多时,张英便笑盈盈的回来了,她微微一笑道:“我把全盘计划如实相告,琰儿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了,看起来她也是不甘寂寂无闻,如今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她便不肯放过了!看来我们的眼光不错,昭姬这个帮手定会不错的!”

    岁月如刀,时时刻刻催人老。张英、于冰均三十出头,军政事务缠身,没日没夜的操劳,鱼尾纹不知不觉的爬上了二人的眼角,张英的极其微细,于冰的已经十分明显。女人最在乎的,便是自己的容颜,虽然两人都是女扮男装,可青春永驻,依然是张英和于冰的梦想。

    由于远离现代,没有形形色色的化妆品,两人只能回归自然,用果蔬敷脸。用应季的蔬菜瓜果,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久而久之,二人便生了研制美容化妆品的想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毅也想妻子能容颜不老,一经提出便得到他的支持。

    既没有经验,也不懂技术,不过纯天然润肤液,做出来还是及其容易的。只要把所选植物挤压成汁,在分装入容器,这就是最初级的天然护肤品。单一植物营养成分不够齐全,若是数种搭配在一起,又恐引起皮肤过敏等意外状况,怕弄巧成拙,只能通过试验,确定对肌肤没有副作用,才敢擦用涂抹。

    于冰、张英将试制化妆品的任务,交给了王芳,二人轮流把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制,王芳逐渐掌握了,摸索开发新产品的思路,将化妆品的手工作坊筹建起来。经过试生产,多人试用后没有副作用,如今已有几个品种投入正式生产。

    定期赠送护肤、化妆品,便是王芳与蔡琰接触的做好理由,就算蔡邕神机妙算,他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儿已经做下了伤风败俗之事。

    已到了春暖花开之时,讨伐董卓不能再拖下去了。

    春、夏、秋三个季节,容易起大的风浪,特别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台风,在没有天气预测的时代,必须人为进行规避。深秋至初春,不可能有热带风暴产生,便是最好的航海时节。经历了阳乐惨败,太史慈虽遭到打击,却更加成熟稳重,他又招募些人马,将水军定额补足,在中平六年秋,率领着船队远赴南海。

    太史慈这一去,数月还未返回,不知中间出了什么变故,冬季没有毁灭性风浪,李毅水军所乘吨位数百的船只,配备着先进的武器,就是遇到不测,身经百战的太史慈,也足以应付。因此三人对太史慈十分挂记,却并不为他即几千将士的生命担心。

    缺少了太史慈,赵云再跟随远征,辽西的防卫令人堪忧。李毅只好将管亥调至辽西,但建平又一次陷入兵少将寡的尴尬境地,对贾诩与素利这组黄金搭档,又是一次严峻考验。不过令李毅欣慰的是,范亮坐镇松辽平原,协调着四郡守兵,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初平元年二月十八,正逢清明时节,李毅点齐两万骑兵,多备干粮、熏肉、烤肉、以及大量牛羊肉干,奶酪等便携带,不易**的食品。更带足马匹,为的是断粮之时,宰马解决燃眉之急。未料胜先料败,把一切困难解决在未发生之前,李毅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建平。(。)

第三百九十六章 群芳争艳谁是翘楚() 
赵云与樊娟婚后多年,两人感情至深,樊娟骑着马,送了赵云一程又一程,直到大军踏入幽州,二人才洒泪而别。

    张英知道樊娟一人在家,难免孤单寂寞,她曽叮嘱蔡琰,希望她有闲暇时间,过赵府与她相谈。蔡琰知书达理,她一口答应下来。而蔡邕这一次也大开绿灯,睁一眼闭一眼,任蔡琰任意出入蔡府。

    李毅此次出兵,是打着辽西郡守的大旗,因此他暗中是赵云的主公,明里两人却要颠倒过来。由于是无后方作战,李毅轻装前行,进军速度每日均过百里。

    这一次又要烦劳甄家,李毅早早派出信使,骑快马送信,让甄家准备迎接大军。

    自黄巾之乱后,与甄逸一别便是六年,这数年的时光,甄家发生了巨变,二公子甄俨娶了妻室,二小姐甄脱也已经远嫁他乡。甄俨的岳父也是毋极富商,两家门当户对,结了亲属于强强联合,这更有利于其日后事业的发展。

    而甄脱夫家却是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她的老公公是当朝重臣杨彪。杨彪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人,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颍川太守、南阳太守、永乐少府、太仆、卫尉、太中大夫、司空等职,现接替黄琬任司徒。

    杨彪乃忠直之士,他曽揭发黄门令王甫勒索各郡财物七千余万的贪污行为,使其遭受诛杀,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其子杨修字祖德,他天资聪慧,学识渊博,乃当世著名才子,登门提亲者当然的络绎不绝,几乎将杨家的门槛踏平。甄逸独具慧眼,看准了这个轻男俊才,便花重金托黄琬、王允为媒,与杨家结成亲家。

    甄脱带走了丰厚的嫁妆,就算皇帝嫁女,也不及甄家之场面,沿途看客无不唏嘘赞叹!

    大公子甄豫、大小姐甄姜远在建州,甄家只余下甄俨、甄道、甄荣、甄尧、甄芙。见几个年幼的弟妹逐渐长大成人,李毅不禁感叹:这真是岁月催人老,一代新人换旧识。

    李毅等在甄家逗留数日,除了与甄逸老爷子叙旧外,又检验兄弟姐妹们的功夫练得如何。甄俨得太史慈真传,其马上步下均十分了得,上阵杀敌绰绰有余。甄道、甄荣虽为女流,但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两人功夫都不同凡响。十岁的甄尧、八岁的甄芙,这兄妹俩年龄虽轻,扎根基的功夫,也是拿得起来放得下了。

    看到甄家儿女进步神速,三人心中暗喜,盘算着如何壮大建平的实力,不能再令甄脱远嫁之事发生了。除了甄荣、甄芙、甄尧年少,甄俨、甄道可都是重点监视的对象,无论如何也要抢在他人之前,将兄妹俩带回建平。

    自从甄豫成了建平的顶梁柱,李毅三人便将甄家看成了,为其培养输送人才的摇篮。尤其甄家的基因优异,众兄弟姐妹均聪明伶俐,虽说性情各异,其共同之处是文武兼修,尤其是甄家女子,各个出落得姿容绝代,乃当世所罕见。

    因于冰为甄家调理膳食,使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合理,对甄家儿女身体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甄家儿女的适量运动,使众弟妹都受益匪浅,而且越是后来者,其潜力就越大。甄俨比他大哥高出了半头,而十岁的甄尧已经堪比张英,其潜力巨大,不出意外定是一员猛将。

    与蔡邕初次拆招落败,但李毅并没有灰心,甄家五女三男,如果不给女子更大的施展空间,只有甄俨和甄尧可用。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是当务之急。但男权至上的思想已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扭转的,只有采取温水煮青蛙策略,一点点的触探大男子主义的底线。

    如今蔡琰正一步步走向政坛,只要她成功闯过这条红线,后来人便再无阻力。看着甄家三个女孩子练武,李毅等不禁想入非非。

    不想风风火火赶到毋极,却得不到众位诸侯的响应,各路大军都是雷声大雨点稀,行动缓慢互相观望。接到各地传回的情报,李毅愤然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些阳奉阴违之徒,嘴里假仁假义,说得个冠冕堂皇,到了他们报效朝廷之时,却都做起了缩头乌龟!若知道与这等不堪之人为伍,我们又何必趟这浑水?”

    不但是李毅沉不住气,于冰也感到大为不妥,如此舍家撇业,身处异乡全要借助别人。虽说与甄家交情过密,也不能赖在毋极一动不动啊!于冰皱着眉头道:“看这情形,没有个一年半载,各路诸侯实难聚齐!我两万大军人吃马喂,所消耗的粮草巨多,与其向甄家张嘴,还不如打道回府呢!”

    张英微微一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二位都保持冷静,在出兵之时,我便料到又此一难,但早出兵是为了摆足姿态,至于什么时候与董卓的西凉军交锋,那是数月之后的事情。我们早些出兵,更是为了备下充足的军粮!”

    “在毋极乃至中山一带,就地筹备粮草?我们并没带那么多钱,就算建州的家底有这么多,也不能为了毫无意义的战斗,把百姓的血汗钱,全部用作无谓的消耗吧!”

    由于连年战乱,致使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大面积的良田荒芜,所生产的粮食减至黄巾之乱前的一半,但汉政权为了支持剿贼大军的粮饷,以及填满日益糜烂的官员**,要加倍征收赋税,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于冰掌管军需物资,她最清楚毋极附近的粮价,其是建平价格的数倍,更高出松辽平原十倍不止。若是用建州的府库,买冀州的粮食,那真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深洞。

    张英摇了摇头笑道:“赔本的买卖,咱们当然不会做!冀州荒芜土地甚多,别说两万将士,就是二十万,恐怕也无法耕种这么多荒地!扫平黄巾军时,我们在毋极威名远播,再由甄家出面,周边的父母官,应该没有理由将我们拒之门外吧!”

    闻张英之言,李毅恍然大悟,他一拍桌案道:“这么简明的策略,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第三百九十七章 赵子龙请命争先锋() 
“我们手握两万铁骑,周边的几个小县,谁敢说半个不字?就是逼着他们筹集粮草,又有谁敢当面拒绝?”于冰得报诸侯杀官催粮,她才有如此一说,不过能够自力更生,李毅军便不会把负担强加给那些苦不堪言的百姓了。

    杀官催粮以孙坚为甚,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他在镇压黄巾军时作战悍猛,常置生死于度外,屡次击败黄巾军。更在与汝颍的黄巾军一战时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全部呈报给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其后又在平叛边章、韩的在凉州之乱中建立功勋,被朝廷拜为议郎。长沙人区星反叛,又为孙坚所平,其官职升为长沙太守,并被封为乌程侯。

    孙坚手下有四员大将,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接到讨贼檄文;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祖茂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四将跟随孙坚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沙场老将。

    因孙坚西征边章、韩遂之时,见董卓扰乱军纪、傲慢无礼,便建议张温依军纪将其斩首。张温未听取他的意见,反而重用董卓,致使孙、董二人产生罅隙。

    此次孙坚接到讨伐董卓的檄文,他欲擒拿董卓,以泄当年之愤。便招募大军,一路北进。

    长沙距离洛阳甚远,在行军途中,孙坚行事跋扈。孙坚兵到荆州后,他先逼死曽轻慢过自己的荆州刺史王睿;行到南阳时,又杀掉了不肯供粮的太守张咨。

    甄逸等毋极头面人物出动,与新市、九门、真定、下曲阳、汉昌等几县协商,得荒芜田地数十万亩,李毅便将将士化整为零,前往各地屯田。此时正逢春耕季节,而李毅军延续着良好的军屯习惯,这种自力更生,秋收后又能按照收收获的粮食多寡,得到一定的奖励,将士们都积极投入到春耕生产之中。

    这种带有一定的奖励,是李毅所独创,这也是借鉴分田到户,民众的热情被激发,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建州连获丰收。而军屯的兵士干劲较差,同样的土地,距离城池又近,在一群壮汉的侍弄下,收获却明显低于百姓。为了提高军屯收获,李毅也把军田分配到个人手中,并设立了奖赏机制。果然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士们都甩开了膀子大干,秋后进行结算,扣除奖赏屯田兵将的粮米,所得粮食增加了三成,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赵云乃是常山真定人,为了照顾他,李毅把他的将士分至真定。赵云官拜辽西太守,封为乐亭侯,可谓衣锦还乡,真是风光无限!赵家庄的父老乡亲,见赵云出息了,都来给他贺喜,而村中青壮,更是羡慕赵云的威风八面,求他参军入伍。赵云真是应接不暇,邻里乡亲的,他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这十几个热情奔放的小伙子,其中便有他的远房弟弟虎子与铁蛋。

    虎子、铁蛋太俗气,赵云为两个弟弟起了新名,虎子叫赵虎,铁蛋为赵铁。这两个孩子大的十八,小弟赵铁才十六岁。但这也比赵云当年闯素利大营,还要大上一岁。叔叔、婶子将两个弟弟托付给赵云,他感到了深深的压力。

    为了增强赵虎、赵铁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赵云亲自教授他们武功。虽然两位弟弟的天资不如自己,但在赵云耐心的指导下,功夫进步神速,在他人看来,有一日千里的感觉。

    种子都播入地中,接下来也等待十天左右,粮种才能吸收水分,发芽破土而出。

    身为终于大汉的臣子,赵云每日都在为小皇帝刘协,如何遭董贼欺凌而忧心忡忡。这与李毅三人,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李毅是无官一身轻,汉帝遭受董卓摆布,那是他必须经历的劫难,小孩子坐上龙椅,当然要受大人的控制了!他之所以恨董卓入骨,是因为此贼鱼肉百姓,把穷人当畜生一般对待。

    如今刘宏暴毙,李毅所发的誓言已然破解。于冰想利用出兵讨董的机会,弄个一官半职的,也就不虚此行了。

    张英与于冰的想法大体一致,只是她谋划的更深远些,欲借机谋求幽州,为一统天下做好准备。那便需要多歼敌,用战功换得幽州牧。

    “我军来到冀州多日,却在毋极按兵不动,赵云深受皇恩,心中难免惴惴不安,望主公体谅云忠君之心,令云领军进兵洛阳!”赵云终于沉不住气了,他赶往毋极去见李毅。

    “董卓盘踞京师已经近年,他根深蒂固,除了数万西凉精锐,还掌控着十余万京师兵马。子龙只有五千人马,如何与二十万大军抗衡?群雄信誓旦旦,要将董贼置于死地,他必然重兵防守各个要塞,而且我家多以智取胜,从未尝试过攻坚战。不能采取偷袭,又无粮草支撑,子龙如何破敌擒贼?”

    赵云请战另有深意,他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引发李毅冲动,从而全军进兵司隶。但李毅无动于衷,令赵云哑口无言。见未能引起李毅的共鸣,赵云只好作罢,等待秋后粮熟,大军再无后顾之忧,那时李毅再无理由按兵不动。

    见赵云要打退堂鼓,张英微微一笑道:“现各路人马均为到达前线,我两万人马与敌二十万大军对阵,即使粮草充裕,也有孤军深入之嫌!不过也不是无法一战,如今董卓实力大增,其在朝中说一不二。而关东诸侯恐董卓势大,均不敢轻举妄动,皆在按兵观望。其西凉守军,必有骄娇二气。子龙可借董军大意之机,对其发动突袭,但一击得胜后,仍需引兵退回真定,否则必被西凉兵马所困!”

    赵云闻言大喜,他抱拳当胸道:“多谢文苑兄指点,云定牢记于心,一击中地后,立即撤出战场。”

    真定至董卓军控制的前沿近千里,往返及寻找战机,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于冰需要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