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乔恩…斯图尔特的不断点名,现场的大银幕上,也连续出现了五个人的身影。
和去年的内定相比,今年的五个人,显得更加的‘淡定’。
《玫瑰人生》虽然也是传记片,并且讲述的是法国著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但玛丽昂…歌迪亚,毕竟是个法国人;《柳暗花明》讲述的是一对相濡以沫,扶持了五十多年的夫妻,但朱莉…克里斯蒂,早就拿过影后了;《伊丽莎白2:黄金时代》,虽然是一部不错的传记电影,但和前作相比,差的太远;《萨维奇一家》只是一部不错的家庭喜剧,劳拉…琳妮就算演的再好,她也只会是陪跑的。
事实上,自从江火参与奥斯卡之后,和她有关的三届,其实都是呈碾压姿态。
而在奥奖提名之前,最佳女主角的赌城赔率,就一直为空。
所有人都相信,这个奖项,不会出现意外。
而当乔恩…斯图尔特打开信封,装模作样的瞧上一眼后,他自己,都笑了起来。
“看来很多人的选择,和我相同嘛。”
“如果我没算错的话,你今年才二十三岁?第三年轻啦……”
“不过,你的作品票房,倒是第一了。”
“看我干什么?上来啊?斯嘉丽…约翰逊。”
612现在,我说的算()
“哇……真的颁给她了。”
“天呐!我们都没有猜错,真的是她!”
“这是奥斯卡八十年来最大的‘黑幕’吧?主持人颁奖之前就已经公开自己的选择了。”
“不!这是实至名归!这是斯嘉丽该得的!”
“你们看到了吗!她在和江火拥抱的时候,埋在耳畔的嘴巴动一下,不知道在说什么!”
“竟然是真的不知道凯特…布兰切特会怎么想,这是她第二次冲击影后失败了吧?”
“她好美,和六十年前的玛丽莲一样,我之前也曾幻想过,玛丽莲有一天会登台领奖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六十年。”
“这是学院第几次被江火绑架了?真的是难以想象啊!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她们就想着要拍这部电影,这种眼光,也难怪她们的身家会上蹿的这么快了……”
“她才二十三岁?竟然这么年轻?若是这么算的话,她十八岁的时候,就和江火拍《蝴蝶效应》了?天呐!这真的是一个容易犯罪的年纪!”
当大银幕上的剪影放至最大,斯嘉丽起身与周围好友拥抱庆祝时,现场的嘉宾们,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掌声,在热切的气氛中,即便知晓早已内定的她,依旧表露出了惊讶与激动,虽然这座奖杯,属于意料之中的奖赏,但那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根本就无法击穿她多年的夙愿当年她决定,要跟随母亲,进入这一行时,拿下最高的认可,便是她努力的方向。
而为了这一切,她和母亲吵过架,她被影迷逮着骂,她尝试了大量类型,和不同名导合作过,但最终,她放弃了所有的关系,选择了一条在家人看来,十分愚蠢的道路。
选择江火,不过是想把她当跳板罢了。
和华纳一样,和摩根…弗里曼一样,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样……
最初的她压根不觉得,江火会在某一天,捧起象征着北美娱乐圈最高荣誉的小金人。
对于这些生活在北美洲的美国人来说,和有实力有票房的江火合作,其实是拿奖的最快方式,因为不可磨灭的种族歧视,能够让他们收获到更多的选票。
但,随着和江火的不断接触,斯嘉丽才发现,自己因为入圈多年而产生的功利心,在江火的面前,简直丑陋到了极点江火明白这一切,她比谁都清楚,自己选择了一个没有通关可能性的地狱级副本,可即便如此,她依旧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哪怕
这个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斯嘉丽到底是什么时候才真正爱上江火的?
或许是《百万美元宝贝》,没有拿下金球奖的那天晚上吧。
那夜,那车,那人,让她感觉到,自己的掠夺行为,到底有多么的可耻。
这也是当她得知,江火想要找个人来分担《无间行者》的注意力时,主动打电话给妈妈,恳请她帮忙的真因,因为她发现,有的时候,人比奖,更重要。
实际上,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一击必中。
她甚至不敢想,自己能够在三十岁之前,拿下这个奖项。
对于她而言,随波逐流的商业或许是真正的宿命,就像是玛丽莲…梦露一样,即便你再努力,你的容貌,也会成为你得奖的累赘。
当某一天,江火告诉她,长得越漂亮,越能得奖时,她其实并没有把这一切,放在心上。
在她看来,这只是江火哄骗自己的情话罢了,即便她就吃这一套。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她发现,江火所承诺的一切,竟然全都是真的时……
她不知道用何种言语,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登台,拥抱,查看手卡,接过奖杯。
当她想学着自由女神一样,举起小金人,向世界播撒自己的喜悦时,那沉甸甸的手感,令她气喘不能,本充斥着激动笑容的面庞上,挂下了两行清泪。
她,哭了。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哭,她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早已知晓事实的情况下哭。
因为创下了记录?
没有啊,她只是第三年轻。
因为冲奥片票房第一?
没有啊,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冲着江火去的,她比谁都清楚。
在那些业内人士、影迷以及八卦群众看来,这尊小金人,是她应得的,可她明白,这一切,都是那对姐妹,在背后捣鼓的。
激活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让玛丽莲…梦露重生?
那种灵魂共鸣般的演技突破,让影评人目瞪口呆?
传记片的票房记录,让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
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以及对舆论的完美把控?
抱歉
这些和她都没有关系。
剧本,是江月找的;
电影,是江火手把手教她拍的;
运作,是基于google和facebook的大数据库的;
风向,是资本推动的;
只有最后决定拿奖的人脉,才是她的……
从头到尾,她就只干了一件事情。
听江火的话,拍好这部电影。
和其他的女演员相比,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
酒会,不用参加;赞助活动,不用参加;人情往来,爱做不做;时尚话题,爱听不听。
她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剧本,她不用担心找不到投资方,她不用担心没人执导,她不用担心别人无法接受自己的小性子
在这个男权主导的好莱坞,没有哪个女演员,能够享受到比她还宽松的自由度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坐在下方面带微笑的家伙,所给予的。
一日的公主,一世的女王?
还不是你宠的么……
摸了摸脑袋上的皇冠,喜极而泣的她,深吸了一口气。
“当我踏入行的那天开始,我就知道,长得漂亮,也是种错。电影需要我们的美丽,但却又蔑视我们的美丽,所有人都深爱着玛丽莲的美,但却不认可随之带来的努力。”
“查理兹…塞隆《女魔头》;希拉里…斯万克《男孩别哭》;海伦…亨特《尽善尽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冰血暴》……除了这些,还有很多。”
“商业电影需要我们光彩动人,但奖项却蔑视那光鲜外表,我们要吃胖,我们要扮丑,我们要绝望,我们要崩溃,他们总喜欢瞧见受到创伤,哭泣自抑的女性,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女性的独立自强,事实上,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零六年底,江火把剧本给我她在我的耳畔告诉我,美,也能拿奖。”
“我一开始并不相信,但事实证明她没有错。寡妇、丧偶、prostitute,这些形象并不是拿奖的唯一渠道,而玛丽莲…梦露,也不是那个深受奖项所诅咒的人,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无数个美丽的女演员拿下这座奖杯,非常荣幸能够在得奖的同时,让世界瞧见我们的美。”
言语至此,斯嘉丽的话语,突然停顿了下来。
不是她不想一口气说完,而是嘉宾席上的女演员,全都站了起来。
热切的掌声响彻了整个柯达剧院,高声的喝彩,仿佛是对这段获奖词的最大认同。
斯嘉丽说的,是个存在已久的现实。
自诩公平的奥斯卡,从来就没有公平过。
女性歧视、种族歧视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存在,而最令人讥讽的是,在现行环境之下,那些反对女性歧视,种族歧视的电影,往往能大获成功。
这和既要当bitch,又要立牌坊,有什么区别?
一边歧视的同时,一边呼吁别人不要歧视?
你这到底是做给谁看呢?
凭什么女演员当寡妇,家丧偶,抚养孩子,沦为prostitute才能拿奖?
凭什么男演员能够左拥右抱,不受限制的用各种各样的表演来争取奥斯卡?
如果说之前,现场这些女星,同行的女性,会对江火的绑架奥斯卡之举,有所不满,但现在,听见斯嘉丽这犀利的讽刺,那种油然而生的认同感,令她们真心为斯嘉丽高兴。
她们明白,这些话语,只有斯嘉丽才能说得出来。
因为,只要坐在下方那个家伙存在一天,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所烦恼。
她在怎么讽刺那些评委,在怎么给江火出气,那些家伙,都不会冒头。
就像是这届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一样。
就算他指着总统的鼻子骂,人家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待掌声落幕之后,舞台中央的斯嘉丽这才继续开口,“上台领奖,是我这辈子的梦想。”
“你们不用笑话我,我这辈子的梦想,只有三个,但现在,已经全部实现了。”
“感谢学院,感谢西德尼,感谢伊丽莎白,感谢史蒂文、弗朗西斯,以及尚未到场的伍迪,还有那个从头到尾都给予帮助的诺兰兄弟……人很多,时间有限,我不能全部念出你们的名字,谢谢那些帮我得到奖的人,我爱你们。”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时,舞台中央的斯嘉丽,朝着台下,深鞠了一躬。
当她拿着奖杯走向后台,按照正常流程接受采访时,串场音乐,也随之响起,转播画面,也被abc瞬间切成了天价广告……
“**,这该死的米奇!”
“谁要看广告啊!我要看现场!”
“这就没有采访转播吗?其他信号都是吃屎的吗?”
“她真的好棒,看样子,我得重新认识她了……”
一直以来,斯嘉丽给北美民众的概念,那就是躲在江火身后的小女孩。
即便她是童星,但之前那些电影,所给她带来的声望,远没有和江火合作之后,那么猛烈。
毫不夸张的说,北美民众之所以会津津乐道谁攻谁受,完全就是因为斯嘉丽跟着江火打了太多年的酱油,现在好不容易成为了主角,他们自然不希望,自家女孩,又混回去了。
所谓的圣诞大战起哄,不还是变相给自家女孩撑腰么?
可现在,在听了斯嘉丽的感言后,他们才发现,那个被江火保护好的酱油女孩,有着自己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又是那么的酷,那么的帅气。
和完美人设安妮…海瑟薇相比,在他们看来,斯嘉丽…约翰逊的表现,更加的出彩。
爱就爱了,做就做了,不仅如此,她还敢代表女演员在奥斯卡上发声。
光是这种抗争,就值得他们去粉。
即便,所有人都明白,斯嘉丽这一席话,完全就是帮着江火说的。
因为,《百万美元宝贝》中,江火癫狂至死,也没拿奖,《暴雨》中,江火抑郁成性,最后也是靠着绑架舆论才拿到的小金人。
在这种情况下,斯嘉丽话语中的含义,大伙可是心知肚明。
而她们之间的情感,也让人真切的体会到了,那种决心。
“她们不承认,不就是担心歧视么?但现在承不承认不都一样?”
“真是令人羡慕的感情啊,希望她们能够好好地维持下去。”
“不得不说,江火非常优秀,我要是能够遇上一个能让我衣食无忧的家伙,我也会嫁。”
在遍布北美的各式议论中,abc那令人作呕的天价广告终于消失,当学院院长甘尼斯拿着手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那五位和最佳影片提名完全符合的导演,也出现在了银幕之上,“众所周知,导演是一个剧组的灵魂人物,他得翻看编剧的剧本,确保所有的内容能够呈现在大银幕之上,他得和选角导演确认,保证所选演员符合要求……”
随着校长的讲述,乔尔…科恩、伊桑科恩(《老无所依》)、托尼…吉尔罗伊(《迈克尔…克莱顿》)、朱利安…施纳贝尔(《潜水钟与蝴蝶》)、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血色将至》)、江火(《我与梦露的一周》),这五位导演,逐一出现在镜头之中,和那四位男性相比,洋溢着笑容的江火满不在乎,冲着镜头点了点头,便算作罢。
如此表情,也令正在收看颁奖礼的观众轻笑了起来。
因为他们,猜到了结果。
“我非常高兴各位的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整个行业才会变得更加多彩。”
当人员名单宣读完毕后,甘尼斯拆开了信封,“而奥斯卡则属于”
现场的气氛,沉默了下来,甘尼斯清扫了一眼后,这才道:“乔尔…科恩、伊桑科恩《老无所依》!”
“ohgod?我们真的获奖了?”
本还准备抬手鼓掌的科恩兄弟在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坐在嘉宾席上的他们,瞬间懵哔。
不过片刻之后,随着掌声的响起,那种狂喜之色,便攀然于脸。
而被镜头框中的江火,倒是大笑鼓掌,此刻的她哪有当初《百万美元宝贝》落选时的失落?
她现在非常的高兴,因为这种操纵游戏的感觉,真**的爽。
奖项由近万名评委评选,确保公平公正,谁来都没用?
抱歉。
现在,我说的算。
613江火:我不要指代意义上的历史第一,我只要历史第一()
看着那满脸涨红的科恩兄弟,看着他们手捧小金人,激动难耐的发表着获奖感言,正在收看abc直播的北美观众,倒是面露了然。
和abc方才切走画面的行为相比,此刻的他们,安静如常,因为
今年不把最佳导演颁给江火,才是大众都能接受的选择。
也是江火希望瞧见的事实。
很多人都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其实是一个串烧奖项,因为这三个奖项的对应性很大,尤其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一旦分开,含金量就有所不足。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你是最佳导演,那你的影片必定是最佳影片,因为对于所有导演而言,电影,才是他们的发声渠道,若是你得到了最佳导演,却没法拿下最佳影片,又或者说是拿下了最佳影片,却没法得到最佳导演,那只能证明,那一年的影片和导演,不分伯仲,也可以说,两个人的实力,都没有达到碾压对方的地步。
但实际上,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完全就是两件事情。
这是好莱坞发展下的历史遗留问题,若要追溯,时间,得回拨至黄金时代。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正处于典型的大制片厂时期,沿用至今的‘制片人中心’制度,就是当时出现的,对于一部电影影响最大的,便是制片人,在当时,导演只是一个相对普通的工种,很多人,连剪辑权都没有,更别说现在大伙梦寐以求的最终剪辑权了。
在那个年代,人们根本就不认为,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有关系。
因为这是被割裂的两个职位。
最佳影片是褒奖制片人的奖项,褒奖那些代表着资本家的家伙,而最佳导演,不过是各家影业公司养着的拍摄工具罢了,他们的地位,非常的低。
即便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奖项有所重合,但没人,将其画上等号。
对于制片人而言,这是挑战资本权威的体现,而对于导演而言,这是向资本靠拢的征兆。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各大导演的崛起,好莱坞,也出现了权力交接。
‘制片人中心’制度名存实亡,大导演的权利逐渐攀升,以至于最后,发展至攀比手中的最终剪辑权谁有这个权利,谁才是导演中的number one。
但在当时,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也没有重合。
因为那个时候,好莱坞得面临电视的冲击,有线电视让电影的市场份额骤然锐减,而能够救市的大片,能够对抗有线电视发展的史诗级电影,肯定会获得当年的最佳影片,而最佳导演,则更讲究戏剧性与技术性,和舆论无关。
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貌合神离的一对儿,直至一九六七年,才真正的合体。
一九六七年,是新好莱坞出现的第一年,从那时候开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几乎年年重合,导演们挥舞起了自己的屠刀,开始抢班夺权了,以导演为最核心的创作者地位基本确立,而很多大导演,从那时候开始,便兼任制片人职位。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必须合体,否则名不副实的说法出现。
因为现在,制片人近乎等于导演,而掌权导演,绝对会是制片人。
如果哪一年的作品,会出现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不符,除了黑幕不谈外,一般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作品的名气,大于导演的名气,你这个导演虽有才华,但太嫩了。
要么就是导演技术牛哔,但作品的种类,评委不喜欢。
奥斯卡每年的入选作品,其实可以归类为两种。
一是讲述美国精神的主旋律,二是探讨人文情感的文艺片。
一般情况下,后者比前者更受欢迎,除非像是《拆弹部队》、《国王演讲》这类正确的不能在正确的电影,不然的话,学院一般选择后者。
所以,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必须重合的说法,其实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