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目标-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只有史黛西有意见要发表。她的想法很简单,钟纳以前强迫我们从“公司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着手,那么我们现在也应该从“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出发,这里的“我们” 不是指个人,而是泛指一群经理人。 
    我们不喜欢这个题目,觉得太理论化了。唐纳凡打了个呵欠,一副很无聊的样子。刘梧回应了我无声的要求,自愿接手玩游戏。 
    他微笑着说:“很简单。假如公司的目标是 ‘从现在到将来,都愈来愈赚钱’,那么,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努力让事业部达到目标。” 
    史黛西问:“你办得到吗?假如目标包括了 ‘愈来愈’这几个字,我们能达到目标吗?”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刘梧仍然微笑着回答,“不行,当然我们不能达到一个无限量的目标,而是必需努力让事业部迈向那个目标。你说得对,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赖我们不断的努力。我应该修改一下我刚才的答案。”于是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着:“推动能 
使事业部持续改善的流程,才算是善尽职守。” 
    史黛西转过头来,对我说:“你想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我想我们应该就从这里开始。” 
    “怎么做呢?”唐纳凡提出了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我不知道。”史黛西说。当她看到唐纳凡脸上的表情时,她防卫的说:“我没有说我有了重大突破,只不过想到个主意罢了。” 
    “谢谢你,史黛西。”我说。然后,我转过去面对大家,同时指着白板上还没擦掉的涂鸦说,“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观点和先前的观点很不一样。” 
    我们又卡住了。唐纳凡的问题当然正中要害,所以我把白板擦干净,用大字写上“持续改善的流程”,希望藉此推动讨论。 
    这样做没有太大的帮助,大家瞪着白板,沉默了一阵。 
    “有什么意见吗?”最后我问,结果正如我所料,唐纳凡说出了大家的感觉。 
    “我对这几个大字简直厌烦透了。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听到同样的事情。”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面,然后装出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腔调说:“持续……改善的……流程……” 
    回到座位上,他说:“即使我想把它忘掉,我都忘不掉。史麦斯的备忘录中到处都是这个句子。顺便告诉你,罗哥,他不停的发这类备忘录给我们,而且愈来愈多。即使只是为了省钱,为了节省一点纸张,你能不能想办法叫他停止这个做法?” 
    “等我找到适当的时机再说。但是,不要岔题了,假如我们的讨论没有成果的话,那么我当上事业部主管以后,唯一的好处,就只不过是停止发备忘录罢了。别这样,唐纳凡,老实说出你的不满吧!” 
    要鼓励唐纳凡说实话并不难。他说:“我们公司里每一座工厂都至少推行过四五个使人烦厌的改善计划了。如果你问我的话,结果只造成消化不良。不信你到生产线提出新的改善计划试试看,马上就会看到反应如何。工人已经开始对这几个字过敏了。” 
    “那么,你有什么建议呢?”我在火上继续加油。 
    “延续这里的做法。”他对着我大吼,“我们没有推动任何正式改善计划,但是你看看我们成就多大。不是说大话,但是假如你问我,我们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 
    “你说得对。”我试图平息我撩拨起的这座火山,“但是唐纳凡,假如我们想要在事业部重复相同的经验,我们就必须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做法和别人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我们没有推出这么多改善计划。”他说。 
    史黛西回答:“不对,我们采取了很多行动:无论是在生产线的制程上、在衡量基准上、在品质上、在局部流程上,更不用提我们在派发材料给生产线的流程上所进行的一切改革了。”她举起手来,制止唐纳凡插嘴,然后下了结论:“没错,我们没有称呼这些措施为改善 
计划,但是我不信只因为我们没有为这些计划取名字,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那么,你觉得为什么那么多人失败了,而我们却成功了?”我问她。 
    “很简单。”唐纳凡插进来说,“他们光说不做,我们却实际去做。” 
    “现在是谁在玩文字游戏啊?”我让他闭嘴。 
    “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对 ‘改善’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诠释。”史黛西若有所思。 
    “怎么说?”我问。 
    “她说得很对!完全是衡量指标的问题。”刘梧脸上发亮。 
    唐纳凡对大家说:“对会计师而言,什么都和衡量指标有关。” 
    刘梧站起来,开始踱方步。我很少看到他这么兴奋,大家都耐着性子等候。 
    最后,他转头过去,在白板上写下: 
    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 
    然后,他转过头来,对我们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改善,几乎都被解释为节省成本。大家把力量都集中在降低营运费用上,仿佛这是最重要的指标。” 
    “还不止如此。”唐纳凡插嘴,“最重要的是,在我们工厂里,我们改成把有效产出看成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对我们而言,改善的意思不是节省成本,而是增加有效产出。” 
     “你说得对。”史黛西附议,“整个瓶颈的概念都不是为了降低营运费用,而是着眼于提高有效产出。” 
     “你想告诉我们的是,”我慢慢的说,一面消化他们的话,“我们已经改变了这几件事情的重要度。” 
    刘梧说:“正是如此。过去成本最重要,其次是有效产出,存货远远落在第三位。”他微笑着补充:“甚至严重到存货会被当作资产。在我们的新尺规上,就完全不同了。有效产出最重要,然后就是存货,因为存货会影响有效产出,最后才是营运费用。而我们的数据显然也支持这个理论。”刘梧把证据拿出来,“有效产出和存货都改变了几十个百分点,而营运费用只下降了不到两个百分点。” 
    我说:“这是很重要的一课,你的意思是,我们已经从 ‘成本的世界’跨入了 ‘有效产出的世界’。” 
    沉默了几分钟以后,我接着说:“你们知道吗,这下子又挑起了另外一个问题。改变不同衡量指标的重要性,从一个世界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毫无疑问都代表了文化的转变。大家面对现实吧,这正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改变,企业文化的转变。但是,我们要怎么样让整个事业部经历同样的文化转变呢?” 
    我去倒杯咖啡,唐纳凡和我一起。“罗哥,你知道吗,我们还是漏掉了什么。我觉得我们所采用的方式很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宣布任何改善计划,改善措施完全是因应需要而产生。不知怎么的,对我们来说,下一步该怎么走,似乎一直都很明显。” 
     “我猜也是如此。” 
    我们花了好一段时间,一项项列出我们采取了的行动,并且逐项检验每个行动是否符合我们的新尺规。唐纳凡一直沉默不语,后来突然跳了起来。 
     “我逮到这混蛋了!我想到了!”他大声嚷嚷。 
    他走到白板前面,抓起一枝马克笔,在“改善”这两个字旁边重重画了个圆圈。他连珠炮似的大喊,“持续改善的流程。刘梧对衡量指标的执着逼迫我们专注于 ‘改善’两个字上。难道你们不明白,真正的混蛋其实是 ‘流程’两个字?”他在“流程”这两个字旁边画了好几个圆圈。 
     “假如刘梧对衡量指标很执着,那么你一定是对流程很执着了。”我有一点被激怒了,“希望你的执着和他的一样有用。” 
     “当然啦,老板。我知道我们因应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而不只是衡量尺度不同而已。”他回座位的时候,还乐得很。 
     “你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啊?”史黛西柔声的问。 
     “你还不懂吗?”唐纳凡惊讶的问。 
     “我们也不懂。”我们都面露困惑之色。 
    他看看每一个人,发现我们不是在开玩笑,于是他问:“什么是流程?我们都晓得,流程就是我们依序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对不对?” 
     “对……” 
     “那么,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我们应该遵循哪个流程?在我们 ‘持续改善的流程’中,我们遵循了哪个流程?你们认为推动好几个改善计划算是一个流程吗?我们并没有真的进行了什么改善计划,我们所做的只是跟着一个流程走,事实就是这样。” 
     “他说得对。”刘梧静静的说。 
    我站起来,和唐纳凡握握手。每个人都向他微笑。 
    然后刘梧问:“那么,我们遵循了什么样的流程呢?” 
    唐纳凡没有马上回答,最后他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们绝对是跟着一个流程走。” 
    为了避免他太过于尴尬,我很快接腔:“我们可以把它找出来,既然我们一直照着做,要把它找出来应该不会太难。大家一起想想看,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大家还来不及回答,雷夫就说:“你们知道吗,这两件事之间其实是相关的。” 
     “哪两件事?” 
     “在罗哥所谓的 ‘成本的世界’里,我们最关心的是成本问题。处处都要耗费成本,每件东西都会让我们花钱。我们过去一直把这个复杂的组织看成很多个环,而控制每个环都很重要。” 
     “能不能请你直接把话说明白?”唐纳凡不耐烦的说。 
     “让他说完。”史黛西也没好气的说。 
    雷夫不管他们,继续冷静的分析:“假如我们根据环链(chain)的重量,来衡量环链,每个环都变得很重要。当然,假如每个环都很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会应用20/80的巴莱多原理(Paretoprinciple)——百分之二十的因素造成了百分之八十的结果。仅仅拿我们都很熟悉的巴莱多原理这个事实来看,刘梧说得对,我们都身在 ‘成本的世界’中。” 
    史黛西用手压住唐纳凡,防止他打岔。 
    雷夫接着说:“我们都了解,改变衡量尺规的重要。因此我们选择有效产出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从哪里得到有效产出呢?从每个环上头吗?不是,只有在所有制程的最末端,才会得到有效产出。唐纳凡,你看,最重要的是有效产出,就好像从考虑环链的重量转变为考虑它的强度一样。” 
     “我还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这是唐纳凡的反应。 
    雷夫不肯罢手。“什么东西决定了环链的强度?”他问唐纳凡。 
     “最弱的一环,聪明人。” 
     “那么,假如你想要改善环链的强度,你首先应该做什么事情?” 
     “找到最弱的一环,指出瓶颈的所在!”唐纳凡拍拍他的背。“答案就在这里!真聪明!”他又拍拍他的背。 
    雷夫被拍得弯下了腰,不过他眉飞色舞,我们也一样。 
    之后的工作,就很简单了,和先前相比,问题变得简单许多。我们没多久就把流程清楚的写在白板上: 
    步骤一:找出系统的瓶颈。 
    (毕竟我们当初辨认出热处理锅炉和NCX—10是工厂的瓶颈,并不是太困难。) 
    步骤二: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 
    (这部分很有趣。例如,机器不应该在午餐时间休息等等。) 
    步骤三:其他的一切配合上述决定。 
     (确定每件事都能配合制约因素的节奏,例如红色和绿色标签等等。) 
    步骤四:把瓶颈松绑。 
     (把旧机器找回来,回复不那么“有效”的旧生产线…… 
    步骤五: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 
    我看着白板,就这么简单,纯粹只是普通常识而已。我再度怀疑,我们过去怎么一直都看不明白,这时候史黛西开口了。“唐纳凡说得对,我们当然是跟着这个流程走,而且我们重复了不只一次,甚至我们必须处理的瓶颈本质亦已经改变了。” 
     “你说的 ‘瓶颈的本质’是什么意思?”我问。 
    她说:“我是指重大的改变,例如瓶颈从机器骤然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东西,比如变成了需求不足的市场。每次我们经过了这五个步骤的循环时,瓶颈的本质都改变了。瓶颈起先是热处理锅炉和NCX…IO机器,然后就变成了材料发配系统——还记得上次钟纳在这里的时候,情况如何吗?接着市场变成了瓶颈,我恐怕很快瓶颈又会回到生产线。” 
     “你说得对。不过,称呼市场需求或材料发配系统为瓶颈,好像有点奇怪,我们何不把它改称为……”我说。 
     “制约因素(constraint)?”史黛西提议。 
    我们修改了白板上的用词,然后就坐在那儿欣赏我们的杰作。 
     “我要怎么样才可以继续维持这么高昂的士气?”我问茱莉。 
     “永远不满足,嗯?”然后她以充满感情的声音对我说,“罗哥,为什么你要把自己逼得这么紧呢?难道对你来说,一天发展出五个步骤,成就还不够大吗?” 
     “当然足够了,还不只足够而已,能找到每个人都在寻找的流程,晓得怎么样有系统的追求持续的改善,这是很大的成就。但是茱莉,我谈的是别的事情。我们怎么样才能继续快速的改革工厂?” 
     “出了什么问题?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很顺利呀!” 
    我叹了口气。“也不尽然。我不可再积极争取订单了,因为我们很害怕额外的销售量会制造出更多的瓶颈,而让我们重新陷入赶工的噩梦中。另一方面,我没有办法要求公司让我增聘人手或购买机器,因为目前的财务状况显示我们还没有能力这样做。” 
     “瞧我这没有耐性的老公!”她大笑,“你好像也只有坚持到底,等到工厂赚了足够的钱,可以进行更多的投资再说。不管怎么样,亲爱的,很快就要换唐纳凡来为这些问题头痛了。差不多也该是换其他人操心的时候了。”“也许你说得对。”话虽这么说,我仍然不是心服口 
服。 

      37  昨日是,今日非 

    雷夫一坐定,就说:“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我们还是漏了什么。” 
     “什么?”唐纳凡来势汹汹的逼问,准备防卫我们的新发明。 
     “假如步骤三没有错的话……”雷夫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讲,“假如我们必须调整所有的工作来配合我们在制约因素上所作的决定,那么……” 
     “别这样,雷夫。”唐纳凡说,“你说 ‘假如我们必须调整’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必须让非制约因素配合制约因素,这不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吗?假如不是为了要根据瓶颈的状况来调整其他的工作,你在电脑上跑出的那堆时程表又是怎么回事呢?” 
    雷夫带着歉意说:“我不怀疑这点,但是当制约因素的本质改变的时候,我们会预期所有非制约因素的作业方式,也发生重大的改变。” 
     “听起来很有道理。那么,你在担心什么呢?”史黛西以鼓励的语气说。 
    雷夫说:“我不记得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改变。” 
     “他说得对。”唐纳凡低声说,“我也不记得有过这种改变。” 
     “我也不记得。”过了一会儿,我也附议。 
     “也许我们当时应该要修正作业方式?”唐纳凡若有所思。 
     “我们检查看看。”我说。我接着问:“制约因素第一次改变是在什么时候?” 
     “当有些绿色标签的零件太晚抵达装配部的时候。”史黛西笃定的说,“我还记得,我们那时候很担心新的瓶颈出现了。” 
     “对。然后钟纳跑来,告诉我们那不是新瓶颈,而是制约因素已经转变为我们发配材料到生产线的方式。” 
     “我还记得当时的震惊,我们限制了材料的发放,即使因此使工人无事可做,都在所不惜。”唐纳凡评论。 
     “而且我们很担心‘效率’会因此降低。回头看,我很惊讶当时我们居然有勇气这么做。”刘梧也加上他的注解。 
    我说:“因为这样做很合理,我们才这么做。实际情况也证明我们做得对。所以雷夫,至少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的确牵动了所有的非制约因素。可以继续往下讨论了吗?” 
    雷夫没有作声。 
     “还有什么事情使你觉得困扰吗?”我问。 
    他说:“有,但是我说不出来。” 
    最后史黛西说:“怎么回事,雷夫?你、唐纳凡和我一起为制约因素拟订了工作清单,然后你再让电脑根据那份清单,算出所有材料的派发日期。我们绝对改变了非制约因素作业的方式。请注意,我们把电脑也当成非制约因素之一。” 
    雷夫不安的笑了。 
    史黛西继续说:“然后,我要手下根据这份电脑清单来做事,他们的作业方式起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当时领班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拼命向他们要一些工作来做。” 
    唐纳凡说:“但是你不能不承认,最大的改变还是在生产线上。对大多数人而言,要接受事实,认清我们真的不想让他们分分秒秒都在工作,实在很不容易。不要忘了,当时大家对裁员都还抱着很大的恐惧。” 
     “我想这样做大概没错。”雷夫不再追根究底。 
     “我们当时采取的办法,后来怎么样了?”刘梧问,“知道吧,我是指红色标签和绿色标签。” 
     “没有怎么样。”史黛西回答,“为什么我们需要改变这个做法呢?” 
     “谢谢你,刘梧。这正是我一直很困惑的事情。”雷夫转过头去,对史黛西说:“还记得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标签吧?我们想要建立起清楚的优先顺序。希望每个工人都晓得哪些零件比较重要,必须立刻处理,哪些零件比较不重要。” 
    史黛西说:“没错,原因正是如此。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过去我们派发材料只是为了让生产线有事做,而现在我们所派发的每件材料基本上都同样重要。让我想一想。” 
    大家都思考了几分钟。 
     “喔,该死!”她呻吟着。 
     “怎么了?”唐纳凡问。 
     “我现在才明白这些标签对我们的作业有什么影响。” 
     “怎么样?”唐纳凡催促她赶快讲。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一直抱怨我们的问题出在那六七个产能制约资源,我不断提出警告,甚至要求限制接单的数量。现在我才明白问题是我亲手造成的。”她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