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最近几年,山上住着的人也不再是默默无闻,行事作风也越来越霸道,他们砍了山上树木,打造了许多船只,昼伏夜出,打劫梁山泊西边官道上来往的行人和客商。

    后来这些山贼的行为越来越没有约束,占了梁山做山头还不满足,开始不让周围的渔民去梁山周边几十里范围内的水域打鱼,于是便有了后来欺压渔民的那些事情。

    渔民被这些人断了生路,也曾经去官府举报,可官府也只是象征性的派一些捕快去官道上巡视而已,并没有组织有效的力量对梁山贼寇进行清剿。

    至于山上的情况,由于无法靠近山寨,所以内卫也没有查探到什么更进一步的消息,只是知道梁山上现任的债主,是一位姓李的江湖好汉。

    这一名内卫只是先回来汇报这些日子查探到的情报,目前仍然有十来名内卫仍然留在梁山泊周边进行进一步的蹲守和查访。

    杨怀仁也没指望短短半月的工夫,他们能把梁山查探的一清二楚,于是先让他下去休息。

    他独自留在堂中踱着步子思考,只不过想了许久,凭借他的历史知识,还有他读过的演义《水浒》里边的故事内容,实在是无法推断宋江上山之前的二十多年前是谁在梁山上落草。

    姓李的寨主?没听说过,他又是谁?几十年来梁山上最初上山的三四十人并不是贼寇,或许当初只是一伙流民,把梁山这块宁静的地方作为栖息之地而已。

    可又是谁会专门给这些人运送钱粮支持他们生存?这样的事情想来想去都没有道理。

    安安静静过了四十余年之后,为什么后来梁上山的人口突然暴涨?自然生育繁衍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让人数暴增十倍的,所以新增的人口,十有八九是后来上山的,可这后来的一拨人,又为什么突然上了梁山?

    最可怕的是,这后来上去的一大拨人,从他们的行为方式来看,一定不是什么善类,梁山也真正变成了一个贼寇聚集的山贼窝。

    打劫梁山泊西面官道上的客商,这件事很容易理解,既然成了山贼,那么打家劫舍本来就是山贼的生存方式,可他们又封湖是什么意思?

    如果只是简单的占有梁山泊的渔业资源,那是完全没有必要费那么多力气,还要对周边无辜的渔民做出那么极端的事情来的。

    山上只不过三四百人,就算一天三顿吃鱼,梁山泊的渔业产出,他们连一成也吃不完,那这样的行为,是完全不符合正常山贼的逻辑的。

    也就是说,他们封湖,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愿意让周边的渔民看到或者打扰,那他们在梁山泊的水域里进行了什么秘密的勾当?

    后来宋江他们那一拨人上梁山落草的时候,官府也是清剿过的,虽然这清剿也不怎么给力,但也是派出了像样的军队,为什么眼下梁山上的贼寇做了更过分的事情,官府却只是象征性的派一些捕快迅速官道就算应付公事?

    难道郓城官府和这些梁山上的贼寇之间,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结合前后的事情综合一想,杨怀仁忽然心中一凛,虽然暂时还想不明白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但是他发现梁山上现在这伙贼寇,绝对不是百姓眼里占山为王的普通山贼那么简单。

    这背后,一定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控制着这一切,不知道要在梁山上做些什么,但一旦做出来的时候,就一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杨怀仁当初路过大野坡的时候,原本对梁山上的人有一种好奇,只想着为了梁山泊周边的贫苦渔民着想,凭借自己现在的力量,能够轻松剿灭一伙贼寇,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可现在,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

第288章:嘉王来信() 
杨怀仁想了一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莲子三兄弟倒是提出了很多原因来解释这一切,只不过他们的解释也只能算是牵强附会,不能前后串联起来。

    即便是何之韵这种了解江湖事的人,也猜不透梁山上的这伙贼寇是何来历,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不符合正常山贼和江湖强匪的习惯。

    他们偶尔对过路客商的打劫,也许只不过是掩饰他们真正的身份。

    杨怀仁是个乐观的人,想不明白,他也不会执拗的去钻牛角尖。晚上的时候,又来了一封信,是赵頵派人送到齐州的。

    由于不知道杨怀仁老家的确切位置,送信的一位内侍只好去齐州衙门里查问环县侯家乡的住处。

    谢老儿父母官做的不精明,但官做的精明,一眼就看出了送信之人是个宦官,知道他是来给环县侯送信,直道是宫里来的密函,哪里敢怠慢?亲自把这位小内侍送到了杨怀仁在齐州的新府邸里。

    信里其实没有多少干货,除了东京城里最近发生的一些不打紧的琐事和生意上的账目之外,都是些赵頵多么多么思念杨怀仁这位小舅子的酸麻话,害的杨怀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杨怀仁看完了信笺,当着那位送信的小内侍和谢大知州的面,就指着东京城的方向对赵頵一通大骂,仿佛他正在东京城也正面朝东方耳提面命一般。

    “你姥姥的狗屁嘉王爷,这王八蛋哪里是想我了,分明是想我的手艺,老子不在京城一个月,不知道这小子去我家随园吃了多少霸王餐,不知去我家庄子里顺走了多少辣椒呢!

    你给老子等着,老子回了东京城先去你王府,你不给老子预备下十大车上好的湖宣,老子跟你没完!”

    送信的小内侍自然知道这位侯爷和嘉王是什么关系,那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啊,听了杨怀仁把他家主子骂了个狗血淋头,不但不吱声,反而心里觉得暗爽,若不是极力咬着牙强忍着,怕是早笑出了声来。

    这可把谢长礼给吓傻了,大冷天的脑袋瓜子上冒了一头的汗,双腿好似被人抽了骨头似的,差点就给跪了。

    他那颗小心脏惊讶得好似被人砍了十几刀似的早已经七零八落,心道这杨大侯爷也太牛叉了,大宋的一位亲王被他跟老子教训儿子似的这么骂,不愧是齐州人民的骄傲啊。

    杨怀仁骂得神清气爽,这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忙把送信的小内侍拉到一边,遮着嘴小声在他耳边问道:“我问你,宫里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小内侍白着眼想了一会儿,低声回道,“回禀侯爷,朝堂上的事情,咱家这种微末的小内侍,又如何知道?”

    杨怀仁一脚踢在他屁股上,“谁问你朝堂上的事情了,我是说宫里,官家还有太后,那个……身体可好?”

    “哦,这个,好着呢,官家年底过了大庆之日便要跟孟家的淑仪成婚,后宫的阁领们也都忙活着操办这件大事,太皇太后身体好着呢,其他的,也没什么大事了。”

    “嗯……”

    杨怀仁对他这番话咀嚼了一番,感觉宫中好像太平静了。可越是这种平静,越是意味着两位最高权力的拥有者都在准备着什么。

    “那东京城城里城外呢,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没有?”

    小内侍想了一下,“特别的事情啊,好像没有,不过你家庄子里发生了件事情,不知道算不算。”

    “哦?我家庄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嘛,咱家没有亲见,也是从王府里另一位嘴里听来的。说是侯爷出京之后的某一天,侯爷的庄子里两伙买酒的人为了争着买酒打了一架。”

    “嗯?”

    杨怀仁犟着鼻子,心道这算什么特殊的事情?庄子里的蒸酒作坊每天随园春的产量是有限的,有些商家为了抢先进货,发生些摩擦,偶尔出手打架实在是常有的事。

    不过他们打架归打架,也从没有闹出什么大事情来,他这个侯爷的名头现在也不是盖的,随园里有黑牛哥哥在,庄子里有闹腾和小花等人,也不会让庄子里的自家人受欺负,所以他也没什么担心的。

    小内侍见他一脸疑惑,接着说道:“打架是正常,就是这打架的人,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个禁军的将校,和一个刚调回京师换戍的边军将领一言不合,才相互打了几拳。

    后来是您家里人把这俩打架的将军给制服了,结果那俩打架的人不服气,要跟您家里那位黑脸的大汉比武,才搞的让王爷出面给摆平了的。”

    哦,原来是这样,杨怀仁现在明白了,是有两个军伍里的混蛋仗着自己的官职打架闹事,被黑牛哥哥给干趴了,这俩人不服气,所以庄子里人请了赵頵给平事。

    “后来呢?”

    “啥后来啊?王爷出面了他们还能怎样?赔钱呗,听说赔了不少,咱家王爷可一文钱不拿全给了侯爷庄子里的人了,只摘了些辣椒回王府而已……”

    “靠!”

    杨怀仁突然大声骂道:“我还以为刚才的事情只不过是我随便说说呢,没想到赵頵这熊孩子还真偷我家辣椒!

    什么两个将军,你就吹吧,指不定就是个什么伙长虞侯之类的微末小军官罢了,叫你家王爷夸大其词,还不是为了我的宝贝辣椒?”

    杨怀仁骂着骂着,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刚才小内侍口中说什么换戍的边军?

    换戍法是太祖制定的一种军队里轮换戍边和驻守京城的一种制度,为的是让大宋的军队都能有战斗经验,而且将领定期的调动,也让大宋的军队不会成为某些将领的私兵,建朝初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后来这种制度耗费大量财物,真宗朝因为和北方的大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大宋用钱买来了和平之后,朝中文臣觉得这种制度只会白白虚耗国库里的银钱,换戍法便逐渐被废除了。

    后来虽然也偶尔有些特殊的原因有过换戍的事情,不过并不常见,这个特殊的时候,这一场换戍,意味着什么呢?

第289章:摩擦产生热量() 
想了这许多事情,杨怀仁都有些后怕,幸亏他出京了,不然不知道将来要惹上什么事情。

    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玩的游戏哥们不懂,实在是抱歉,哥们玩不起,但是哥们躲得起,杨怀仁更笃定了远离这场纷争的决心。

    回到古代做人太难了,没有本事的要活活饿死,有点本事的整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又要忧心累死。

    想想这两种死法都怪可怜的,杨怀仁觉得自己还是留在齐州醉生梦死比较符合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反正不论在太皇太后还是官家那里,总不能不让一个人回乡给先父修坟以尽孝道,孝这个理由,不论在这个时代还是过去未来,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充分的。

    说起醉生梦死这种死法,杨怀仁听了好多次,但还真没亲眼见识过,喝酒泡妞遛老虎,如果能死人,那可真是天下奇谈了。

    自家的随园春是好酒,绝无任何添加,天然酿造蒸制,是喝不死人的;家里虽然养了两只斑斓猛虎,可只有杨怀仁心里清楚,那俩货只不过是长了一张老虎脸的小猫罢了,对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任何威胁。

    那么唯一的危险就是泡妞了,何之韵自从嫁入杨家之后,时时刻刻都是一副温柔体贴的样子,一直让杨怀仁很喜欢很舒心。

    当然,这是在杨怀仁没有到处沾花惹草的情况下,若是不然,她母亲的基因可是安安静静的躺在她的身体里,还有当初给了她的那本神书,这里边指不定还有什么比绝精散更毒的方子,想想就蛋疼菊紧。

    话说没心没肺的人睡眠质量都高,而且还会长寿,杨怀仁觉得自己操那些没用的心纯属没事找事,不如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做个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美男子。

    何之韵从丫鬟嘴里听说今儿个侯爷收到嘉王的来信在大堂里发火了,还言辞激烈地问候了老赵家八辈祖宗,原因就是赵頵偷摘了杨家菜园子里的几个辣椒。

    何之韵听了只粗略一琢磨,便有了办法。

    吃过了晚饭回到房间,何之韵便装模作样问起今天赵頵来信都说了些什么,当她听了赵頵偷菜的恶行之后,张口又从新问候了老赵家十八辈祖宗,而且用了许多杨怀仁都听不明白的江湖黑话。

    杨怀仁那叫一个顺心如意,感慨原来自己白天气急之下,竟然漏骂了他家十辈祖宗,现在好媳妇给他补上这一通,让他感觉周身舒畅,然后就“性”趣盎然了。

    都说高质量的蛋白质摄入能让男人精力充沛,看来这话纯属……一点都不假,而且完全没有折扣。

    平时杨怀仁都是习惯了大战三百回合,可今天不知怎么了,愉快顺畅的心情加上那条大明湖烤鱼的作用,让他对这种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的体力运动有了新的理解。

    直线的运动轨迹已经完全不能显示他如今的超能力,翻跟头转圈加旋转,又大战了另外的三百回合。

    啥是好男人?威猛而耐久,豪放而温柔,最关键是加量不加价,这才是好男人。

    临近腊月,是一天比一天冷,可杨怀仁的卧房里边热浪汹涌,屋子周边方圆一丈的雪都融化了个干净,杨怀仁用这种方式印证了物理书上所说的摩擦产生热量的真理。

    第二天早上,史无前例的事情发生了,杨怀仁比何之韵还早一步醒来,看来男人确实比女人体力要强一些。

    看着躺在自己臂弯里犹在熟睡的何之韵,玉白的俏脸上还留着意思晕红,鼻息一张一翕之间,煞是诱人怜惜,散开的秀发洒落在冰一般晶莹玉透的脊背上,一只纤纤皓腕正搭在他的心房之上。

    杨怀仁轻轻起身在她婉婉香肩上轻啄了一下,心里想着当年物理课本上好像还有很多物体运动的定理,自己作为一个实践主义者,从来都不完全相信书本上的内容,伟人也说过实践之中现真理的,那现在是不是要实践一下?

    正瞎琢磨着工夫,何之韵一双美目缓缓张开,水汪汪的大眼睛羞涩的看着早先一步醒来在欣赏着她睡姿的官人,滑润的双唇微微打开,似是要说些什么。

    可杨怀仁那眼神太有杀伤力了,即便是何之韵这样的仙女下凡之姿的大美女,也无法抵挡,话没有说出口,却一脸羞红的赶忙扯了被子蒙上了自己的脸。

    杨怀仁一脸得意之色,吻了下她头顶的秀发,翻过身来把右手伸入了棉被之中,顺着她纤细的颈子,一路丝般柔顺拂过了她整个后背,最后落在了挺拔水润如鲜桃儿似的两瓣儿圆弧之上。

    怀里可人儿抵不住噤声轻咛,翻着俏皮的白眼轻怪了一声“坏人”。

    杨怀仁正想着大清早要耍点什么新花样呢,这一声“坏人”立即让他心花荡漾了,整个身子猛地搂紧了那美妙绝伦的香软,用力将她身子向上一举,嘴里哼唱起来:“大王派我来巡山,抓只兔子做晚餐……”

    那个,然后,这屋子方圆三丈之地的雪,全化了。

    谁若以为杨怀仁杨大物理学家要是因此体力不支白天又要懒一天,那就大错特错了,起码钓鱼这种事,并不需要很大的体力。

    郎情妻意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的吃过了早饭,且不管被这肉麻暴击倒地的丫鬟们何时才能缓过劲来,杨怀仁又背起鱼竿挎着鱼篓哼着小曲出门去大明湖边钓鱼。

    这一次除了天霸弟弟一个胳膊底下夹着一个大酒坛子,二丫头也要跟着哥哥出门去大明湖边游玩。

    杨府里就这俩一大一小两个闲人,倒是正好搭个伴。好气的是二丫原本非要带着臭蛋和毛球一起去的,那俩家伙也伸长了脖子“嗷嗷”叫唤的可怜。

    杨怀仁只好对两只老虎好生安抚了一番,并答应他们今个儿回来带足够的鲜鱼给它俩享用,才让这俩家伙一步三回头不舍的慢慢回了后宅。

    其实对于臭蛋和毛球来说,它们也是回了老家,杨怀仁也很希望领他们出去转转,可它们的形象太特殊了,又不能像人一样乔装改扮,也只好暂时委屈它们了。

第290章:史上第一隐士() 
这天天气不错,齐州城里街道上人也多了起来,谢老儿现在对杨怀仁这位侯爷不单单是敬畏,甚至有了一种崇拜之情。

    大雪虽然还没有融化,但齐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街道却都被清理了出来,街面上也因此热闹了许多。

    百姓们也对谢老儿这两天组织了衙门里的三班捕快,还有许多民壮民夫清扫了大街小巷表达了赞美之意,特别是谢老儿本人亲自拿了个雪铲再清理积雪,让人感慨这位父母官的作风发生了好的变化。

    只不过这老小子躺在衙门里不作为惯了,作秀的经验严重不足,虽然找准了杨怀仁新府邸出门去大明湖的必经之路,却没有搞清楚他出门的时辰。

    杨怀仁快到中午才出门,可是让谢老儿等待了很久,当杨怀仁看着鼻涕流的老长还笑呵呵眼睛挤成一条缝的谢大人手持雪铲在路口瑟瑟发抖的模样时,不知道是该乐呢还是该乐呢还是该乐呢?

    其实他做这些,杨怀仁看了也没用,虽然说看起来谢长礼以前的无为之治的做官准则并没有伤害被人,但实际上正是像他这种不作为的父母官太多了,才伤害了大宋。

    不过人家谢长礼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总不能给他讲这些大道理,杨怀仁看着他一脸“求求你表扬我”的可怜样子,还是走到他身边,趁没有百姓注意,开口称赞了他几句。

    谢老儿傻乐的工夫,杨怀仁已经走远了。齐州百姓只听说齐州来过一位钦差之后,官府办了不少好事,只那位钦差长什么样子,现在又去了哪里,早没有人在意了。

    杨怀仁要的就是这样,新宅子周围的邻居也大都是城里的富人,杨怀仁也不与他们来往,平时都是母亲出面,只说是多年在外经商的人赚足了养老钱返乡养老,街坊们倒也不怀疑。

    何之韵也是安守本分,很少上街,即便上街也戴了幕离,一再低调。再说冬天里的齐州城,泉水都藏在了冰面以下,实在不是欣赏湖光山色的好季节。

    像大明湖畔,这时候也没有几个游人,除了那些鱼贩子和采冰的工人们,剩下的就是些滑冰的孩童,还有些垂钓的老人。

    再回到昨日垂钓的地方,杨怀仁远远的便看见有人向他招手,正是昨天那个有趣的老汉,只不过今天他们也是来了三个人。除了老汉之外,还有个年近五十的儒雅的先生模样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