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融让梨只是个小故事,可是他并没有像其他正常的方法那样,只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故事,然后简单的告诉这个故事是教育人懂得谦让而已。

    从故事本身出发,先让孩子们对故事本身产生兴趣,然后开始思考,再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们故事和现实之间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们进行更深次的思考,从故事的背景开始,逐渐分析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故事。

    最后便是让孩子们学到这个故事里所教育人的东西了,整个过程,从梨开始,到礼,最后到理,孩子们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思考并分辨的过程。

    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故事本身,也学会了故事教育大家应该遵守的礼仪,更从故事之中,以及思考过程之中学到了做学问,还有做人处事的道理。

    杨怀仁心道,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嘛!

    不用说孩子们了,就连他这个旁听的人,都觉得印象深刻,恐怕今天的这一课,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其实朱先生的目的也不是要孩子们去追求事实的真相,而是教育他们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你到底学到了什么。

    杨怀仁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面对学问上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更懂得去思考,也会更合理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说一千道一万,杨怀仁是服了。

    朱先生也给了孩子们时间休息一下,孩子们兴高彩烈的冲出课堂,看见父亲,欢快地冲上来告诉父亲他们今天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杨怀仁笑着逐个摸着孩子们的脑袋,也进行了一番鼓励和夸赞。

    大官一眼便看出来父亲这是来看望朱先生,并向朱先生表达谢意的,便领了弟弟妹妹去另一边玩耍。

    杨怀仁走进两面透风的课堂,恭敬地给朱先生行礼。

    朱世儒老先生八十岁的人了,这年纪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别说是杨怀仁,就是皇帝来了,他也可以不用行礼。

    他只是笑着点点头,示意杨怀仁坐下。

    杨怀仁并没有立即坐下,而是先把自己准备的糕点和茶叶放在朱先生面前的几案上,这才缓缓盘腿而坐,“学生的一点心意,希望朱先生笑纳。”

    朱先生看也不看那个食盒,只是鼻子抽动着闻了闻,便道,“不错,不错。”

    那股子淡泊的气质从他的动作和语气里逐渐流露出来。

    杨怀仁自然知道朱先生不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便错开话题,先向朱先生表达了谢意,感谢他肯来杨府教育自己的几个孩子。

    朱先生一脸淡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淡淡道,“人越老,便越活得像个孩子,俗话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蒙杨国公不嫌弃,肯让老朽和孩子们在一起,倒是老朽要谢谢杨国公。”

    杨怀仁忙道,“不敢,不敢。朱先生当世大儒,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就所方才朱先生教导孩子们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学生便深有感悟。”

    朱先生这下来了点兴趣,问道,“不知杨国公学到了什么?”

    杨怀仁想了一下,答道,“分辨真理的方法。”

    朱先生的眼睛散发出一点明亮的光芒,似乎很满意杨怀仁这个答案。

    说到底,他教授的文章或者内容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在教育方式上有所创新,和当今的那些先生们有很大的不同。

    但归根结底,他真正想教育给下一代孩子们的,也不是真理,而是分辨真理的方法。

    通过怀疑,思考,深究,再思考的反复过程,不断去伪存菁,最终得到一个真理。

    当然,在不同的故事或者文章里边,这个真理在不同人的理解里还有不同,朱先生也并不是有自己的一套学派或者观点,而是教人去自主寻求真理,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们。

    这么说起来,就是一种学问的包容性了,即便是在后世,这个观点也绝对是非常超前的。

    人类依旧在探索未探索之地,或者未涉及的知识领域,围观世界和宏观的宇宙,人类依旧还有数不胜数的未知之事,未明之理。

    于是在某一个领域里,出现了许多学派,学派之间的观点和认知不同,便一直在争论不休。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既然是未知,那就不论对错,即便将来证明了什么,现在对了的也不用沾沾自喜,错了的也不必妄自菲薄。

    人类探求真理的过程,从来都是这样的,即便我们现在认可的真理,在未来也可能证明是错的,也有很多被人摒弃的道理,反而会成为真理。

    对与错,从来也都是相对的,就像物理学上那句至理名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朱先生终于在杨怀仁面前露出了笑意,“怪不得杨府的孩子们这么聪慧,原来根源在杨国公这里。”

    得到朱先生的夸奖,杨怀仁当然非常开心,特别是朱先生这是变相的夸奖他基因好,作为一个男人,当然会感到骄傲万分。

    正在杨怀仁暗自开心的时候,朱先生又道,“世间万物,总有常理,犹如星月轮转,生命轮回。

    有些事杨国公不应强求,顺其日然就好。”

    说罢不等杨怀仁回话,便摆了摆手,示意杨怀仁可以走了。

    杨怀仁有点发愣,不过对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来说,既然他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他的行为也不存在失礼不失礼的。

    杨怀仁也一时没想透着朱先生刻意说了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起身行礼告辞。

    只是当他走过课堂前的一小片竹林,在回望朱先生的时候,老头正在尝他送去的点心,只是轻轻一小口,便露出了赞赏的神情。

    杨怀仁对于别人认可他做的食物,还是很满足的,再回头想朱先生刚才那句话,好像道理很简单,也正是他曾经思考过的人生态度。

    但他扭头准备离开的时候,脑子里忽然闪过一道白光,他有点明白了。

    

第1996章:欠揍的常侍郎() 
至于杨怀仁明白了什么,不可说,不可说。问也是不可说。

    杨怀仁走到前堂的时候,管家说常侍郎早就来了,不过不说求见国公爷,只说国公爷知道他来了就明白他的来意的。

    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常侍郎现在的状态,一定和昨天杨怀仁离开兵部的时候常侍郎欲哭无泪的状态截然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乐坏了,甚至有可能还有点张狂。

    东京城里都是知道杨怀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轻易招惹的,所以常侍郎在杨怀仁这里赚了便宜,当然要瑟一下。

    这种事将来传出去,在他们文官圈子里,这都是十分有面子的事情。

    杨怀仁心说,要不是念在你快五十了,又是李相公给你出了主意,要不然你今天这么欠揍来府上装比,老子非揍得的满地“找”牙不可。

    事情很明显,常侍郎昨天知道猪肉价格飞上天,一定是欲哭无泪的。

    杨怀仁要求的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的也不简单,补给禁军将士们近两个月的肉食供给,在猪肉羊肉价格没涨之前,兵部下点力气,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昨天猪肉羊肉价格大涨,差不多涨到了平时的七八倍,甚至快十倍的地步,兵部就办不到了。

    这钱他们就出不起,从兵部的资金里出,到年底必然会出现亏空,他们对朝廷没法交代。

    这钱要是他们自己出,恐怕他们不肯,就算肯倾家荡产,似乎他们也补不出来。

    常侍郎这样的人也许勤勤恳恳,但论聪明,他就不行了,不过好在他懂得自己不够聪明,可以去求聪明人的道理。

    于是昨夜常侍郎去拜访了新的宰相李清臣。

    李相公本来就有意让杨怀仁来稳定猪羊肉价格,来试探杨怀仁的真实态度,在得到了杨怀仁肯定的答案之后,在面对常侍郎说的事情,李清臣算是彻底明白怎么回事了。

    杨怀仁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去为难兵部的人,至于他这么做,就是刻意营造一种紧张气氛,给文官们看罢了。

    杨怀仁答应过先帝大丧之后会请禁军的将士们吃一顿好的,可如果他自己出钱似乎不合规矩,也容易引来别人猜忌,所以他想到了这么个办法。

    这主意其实也不是多么高深,还是一种耍小聪明的方式,但李清臣却认为,这世上的聪明,其实没有大小之分,只要能达到目的,那就是真正的智慧。

    很显然杨怀仁达到了,昨天他去兵部是刻意的,但李清臣觉得他们在西市偶遇,应该是偶然的。

    只不过老李头忽然觉得白天的时候他以为是他算计了杨怀仁,到了晚上常侍郎一来,他才明白是杨怀仁随机应变,算计了他。

    李清臣也不记仇,倒是越来越发自内心的欣赏杨怀仁。

    因为如今朝堂上说大话说空话的人太多,真正办实事的人太少,整天讲大道理大智慧的人太多,有小聪明能把事情办成的人太少。

    所以杨怀仁用这种小聪明办成了事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值得李清臣的赞许。

    当然,这种事大家的目的也都是善意的,其实无伤大雅。

    李清臣也当了一回好人,一番话似乎打通了常侍郎的任督二脉,这才有了常侍郎来杨府瑟的一幕。

    杨怀仁倒没觉得自己多聪明,反倒觉得因为笨蛋太多,才衬托的他聪明绝顶而已。

    至于那些更聪明的人,杨怀仁也不会和他们比聪明,咱动手,玩武的,砂煲大的拳头见过没有?

    这好比和乌龟比赛跑,和矮子比身高,这种行为有个典故怎么形容来着?

    对了,叫田忌赛马。

    常侍郎就是那个乌龟,杨怀仁却不是个睡懒觉的兔子,所以当乌龟认为所有的兔子骄傲自大喜欢睡懒觉的时候,他就产生错觉,我又领先了。

    其实杨怀仁也不怎么在乎这些,常侍郎喜欢瑟,就让他瑟一会呗,反正也不会少了几两肉。

    刚才从朱先生那里,不是也学会了不少东西嘛。

    杨怀仁吩咐管家,咱们高价收购的生猪,常侍郎要多少就给他送去多少,就按原先的市价,不过账不能赊着,要表现出一点原则。

    管家有点摸不着头脑,国公爷今天脾气这么好,换了以往的时候,有人敢来国公府上瑟,腿早就给打断了八回了。

    这生意杨家肯定是做赔了的,而且一下就赔了好多钱,管家当然是非常不理解的,便宜百姓也就算了,反正主家本来也是每年都抽几回风,败几回家的。

    虽然赔了钱,但至少也给家里赚回点薄名,终究是有所得的。

    但便宜官府的话,这就不是东家的性格了。

    管家倒也不会多问,杨怀仁吩咐什么,他做什么就是了,于是回去告诉常侍郎,杨家今天第一批收回来的生猪,会先送到兵部去。

    常侍郎美滋滋地点着头,比一大早上拣了二百五十两银子还高兴,心说我今天赚了杨怀仁这么大的便宜,差不多可以名垂青史了。

    他琢磨的也不错,笨蛋史上他确实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就是笨的一笔。

    据说常侍郎走的时候是哼着小曲儿昂首挺胸走的,似乎也把这段日子的压抑给宣泄了出来。

    尽管管家恨不得把耳朵亲手撕下来,常侍郎那不叫五音不全,因为一首曲子怎么都不可能只有两个调子,跟拉风箱似的难听。

    不久之后成群的生猪就出现在了禁军大营里,将士们自然知道是谁兑现了他的诺言。

    而在西市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新来的屠户卖的猪肉羊肉价钱,只有其他人的八成,这一下成功吸引了所有买肉的百姓们的注意。

    既然有人把肉价降低了,那百姓们自然趋之如骛,一开始还有人怀疑肉不新鲜了,所以才贱价处理。

    但当有人买到了便宜的猪肉并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人家卖的煮肉新鲜的很,还是刚刚宰杀的生猪出产的肉。

    谁都喜欢吃肉,谁也都喜欢便宜的肉,而且人家卖的煮肉还很新鲜,那谁还会去多花钱卖贵价的肉呢?

    

第1997章:郑屠户找茬() 
其实杨怀仁这样做也并不是什么骚操作,用廉价货物冲击市场,引领价格下降,很基本的操作而已。

    即便没有这样的操作,杨怀仁断定,猪羊肉的价格大概也会在半个月左右下降不少,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基本上会降到平时的水平上。

    屠户们也许可以联合起来抬高猪肉价格,但这样做的效果也一定是暂时的,不会太长久,经济规律这种事,古人还不是太懂,但起码屠户们还是没办法抗衡的。

    百姓们愿意话高价买猪肉,也是因为之前的种种原因,导致商品短缺,所以产生了供求关系极大的不平衡,才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但百姓们对猪肉的需求不想粮食一样是必需品,当他们买了一两次高价猪肉之后,就会逐渐恢复到一个理想消费的阶段,高价猪肉没了市场,自然会逐渐降价。

    而杨怀仁做的,无非是把原本一个长期的过程,用调节手段,大幅缩减了这个过程罢了。

    在杨怀仁的计划里,这时间大约应该是三天左右,目标是每斤猪肉下降到二十文钱以内,基本就距离正常的猪肉价格不远了。

    杨家的管事们办事能力也确实强,操作上比杨怀仁指导的方式更加激烈。

    当别的屠户也罢猪肉价格下降到八十文一斤左右的时候,他们又立即吆喝起来,“新鲜宰杀的猪肉,六十文一斤啦!”

    其他的屠户们又懵了,伸着脖子望过去,除了看见人家猪肉摊子前拥挤的人群,还有从外围不断运进来的新鲜猪肉。

    屠户们气愤的同时,忽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从昨天开始,城里猪肉价格暴涨,城外的养猪户也立即上涨了生猪的价格。

    而那家便宜卖猪肉的人家,好像完全不受影响似的,猪肉不断地运,好像永远也运不完一般。

    这就奇了怪了,如果这家卖猪肉的贩子继续降价的话,那他们肯定就不赚钱了,而且会赔钱,照他们出售的猪肉的量来看,还不是一般的赔钱。

    那些屠户们想不通了,这世上还有傻子赔钱干买卖的?到底是他们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当然,杨怀仁派去卖猪肉的人在其他屠户心中的仇恨度也不断上升。

    当他们第三次把猪肉降价,猪肉价格降到五十文一斤的时候,屠户们彻底不干了,因为这个价钱,他们实在是降不下来了,因为他们也卖这个价的话,也要跟赔钱了。

    几个屠户气愤难当,凑到一起开始合计,这户新来的猪肉贩子,以前没见过啊。

    本来他们早上刚出现的时候,大家还以为是因为昨天猪肉涨价,这一户也不想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所以才来卖猪肉的。

    按照昨天的市场状况,大家的猪肉都是供不应求,多几户卖猪肉的,也不会影响了大家赚钱。

    可现在他们想不通了,这一户新来的明显就不是来赚钱的,而是来赔钱的!

    他们自己要败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可搞得大家都没有钱赚不说,也要跟着他们一起赔钱了,这就让大家不发容忍了。

    郑屠户的猪肉摊子在西市上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加上他平时性情豪爽,有点大哥范儿,所以其他屠户都跟着他操纵猪肉价格来赚钱。

    现在出事了,大家自然也看郑屠户的脸色,等着看他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郑屠户是个粗人,大字不识一箩筐,但做生意的心眼还是有一些的,要不然也成不了屠户们的头头。

    他越想越觉得事情不对,新来的卖猪肉的一定不简单,他一直在暗中观察,记录了他们卖出的猪肉的一个大致的数量。

    按照他的计算,那户新来的卖猪肉的,一个上午还不到,就已经赔了差不多一千贯钱了。

    一千贯钱对他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他瞠目结舌地看着人家一扇又一扇的猪肉往外卖,自己的心里都跟着滴血。

    但这让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帮便宜卖猪肉的不但不没有任何难过的意思,甚至脸上还一直带着笑容。

    能这么乐呵呵的赔钱的,京城里好像不多见,不过也不是没有,最著名的那个人,姓杨。

    郑屠户一想到那个姓杨的,就开始头皮发麻,如果这件事真的是姓杨的操作的,那他也没什么办法,这个姓杨的杀星,他根本也不敢惹。

    可其他屠户们已经开始不断的怂恿着他替大家出头,他还真是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郑屠户不想失信于这帮和他一起卖猪肉的弟兄们,只能咬了咬牙,硬着头皮带着其他几个屠户一起走了过来。

    买猪肉的人太多了,他们挤了好半天才挤到肉摊子面前,手上斩肉刀粗鲁往人家肉案子上一立,大声问道,“你们怎么回事?今儿是专门来呛行市的?”

    负责卖肉的杨家管事叫杨二七,原本也是个人牙子手里的奴婢,后来被杨家买回来在家里当仆役。

    买回来的时候他也没个名字,只记得他的生日是二月七号,于是自己主动跟了主家的姓氏,取名杨二七。

    后来是王夏莲发现杨二七在做买卖上有点灵性,就培养成了家里一个寻常的买卖管事。

    杨二七虽然出身不好,可在杨家这几年,倒是磨出了一个好性子,做生意嘛,自然是讲究笑脸相迎。

    即便眼下对面的汉子五大三粗一脸横肉,胸毛都长得凶神恶煞似的,杨二七依旧一脸笑容,问道,“敢问这位大哥有何指教?”

    李屠户有点愣神,一看这人就不是一般的屠户那么简单,说白了更像是做其他生意的掌柜的,人斯文,也总是面露笑容。

    这让李屠户进一步意识到事情不太对,也越来越觉得自己这次带着其他屠户过来闹事,似乎将来会让他吃个大亏。

    可他现在想回头也不行了,身后几个屠户兄弟给他壮着胆子,他也绝不能就这么认怂。

    他尽量让自己摆出一副不屑又蛮横的样子,问道,“在下是市场上的屠户,姓李,你可以叫我李屠户,喂,你怎么称呼?”

    

第1998章:郑屠户找茬(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