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法和尚也渐渐开始觉得胖和尚这么做,里边是有蹊跷了,偌大的一个国公府,冬天会不准备各种各样的木炭和石炭?这怎么可能!

    可胖和尚偏偏睁着大眼说瞎话,这就是专门说给他听的,可他说这些又是想告诉自己什么?圆法还是迷糊着。

    胖和尚叹了一口气,“圆法师兄,这个道理别人不明白可以,你不应该不明白啊?”

    就在圆法和尚呆滞的目光里,胖和尚忽然把红泥小火炉上的茶壶端了起来,把壶中烧了半开的水,倒了一半出去,然后重新把茶壶放回了火炉上。

    做完了这些,胖和尚才一脸欢喜地说道,“水烧不开,也许是因为炉子里的炭火不够。

    若是炭火是有限的呢?我们要如何把水烧开?方法其实很简单,炉火不足以烧开一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可以烧开了。”

第1912章:胖和尚的茶道() 
杨怀仁不说话了,因为他没有话说。听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蕴含着深奥的道理。

    他只能沉思,思考胖和尚用这件事想告诉他什么,又想告诉圆法和尚一些什么。

    舍和得,从来都是一个很难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人生一定会受益无穷。

    圆法和尚立即明白了,他的脸色很难看,随即便变成了痛彻痛悟似的感叹,最后又从一种愧疚变成了一种轻松。

    圆法和尚的内心里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他的精神世界里经过了怎么样的争斗,杨怀仁还没法从他千变万化的表情里读出来。

    只不过他敢肯定的是,一胖一瘦两个老和尚,精神世界的碰撞一定是很激烈的。

    悟能确实是个有慧根的高僧,也许在他眼里,如今的佛门,还有那些掌握着佛门的那些高僧大德们,已经被人世间的烟尘所沾染了。

    财色名利,这些人世间的东西,本来不是他们这些出家人应该去在意的,更不应该去追求。

    你求,你就玷污了你的信仰,玷污了你的神灵,也玷污了你自己的灵魂。

    三个人约好了似的都没有说话,时间仿佛被雪后的寒冷冻住了,只有那个小火炉里发出来一些滋滋的声音。

    说来也的确有意思,胖和尚刚才烧满满一茶壶的水,确实烧了很久没有烧开,可这会儿,静谧之中忽然有了水开了的咕噜咕噜的声音。

    “你看,水开了。”

    胖和尚依旧笑着,也分不清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神色如常的把茶壶从红泥小火炉上端下来。

    再往火炉里看,那一小堆炭刚刚烧完,留下的余烬在冷风的吹拂下最后闪了一下,便渐渐褪去了光彩。

    胖和尚见圆法看着火炉发呆,忙把火炉推到一边,拣了三个他最喜爱的竹制的茶盏出来,熟练的玩着他的茶道。

    第一茬的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嗅的,红檀制作的茶盘,倒进了一些热茶之后,立即雾气升腾。

    茶的香气配合着红檀特有的香味,让这些云雾有了崭新的味道,很香,但却很清新,沁人心脾。

    也或许是室外的寒意作怪,杨怀仁嗅着热茶的气味感觉上更加有了渴望似的,看着胖和尚一双胖手巧妙的玩耍着茶壶和茶盏,竟有了些出乎意料的趣味。

    胖和尚也知道自己的一套茶道和东京城里那些著名的茶博士们玩的还不是一个路数,人家算是比较正统的,他纯属于自娱自乐。

    杨怀仁笑着微微皱眉的时候,一盏茶便被推到他面前,与此同时圆法面前也多了一盏茶,茶液的颜色还不算浓厚,淡淡的透明里也还保留着上下翻舞的茶末子。

    可茶末子在茶盏里的旋转,竟让圆法看的痴了,杨怀仁很好奇他在茶盏中看到了什么,是过去还是未来,是天空还是大海,亦或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个和现实里长得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趁热喝。”

    胖和尚淡淡说了一句,也不管客人如何,自己先品尝了自己的茶液。

    杨怀仁也不再管圆法和尚,轻啜了一口自己的茶液,味道和平常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不知为什么,今天胖和尚煮的茶貌似格外提神似的。

    圆法是最后一个端起茶盏品茶的,可他品茶的方式似乎不太对,一口便把那一盏茶给喝光了。

    换了以往,杨怀仁要笑这样喝茶的人不懂茶道,是暴殄天物了,可这次他没有出声,而是等着圆法和尚用这么粗俗的方式吃完了茶,会不会说什么奇怪的话。

    结果让杨怀仁失望了,圆法和尚喝光了茶,一句话也没说,而是分别对杨怀仁和悟能和尚施了礼,便要告辞离去。

    杨怀仁本想起身送一下的,结果发现胖和尚没有一点站起来送送他这位师兄的打算,便只好又坐了回去。

    圆法见状,并没有觉得主人失礼,反倒是笑了,而且这个笑在杨怀仁眼里,是他今天第一次真正发自内心的笑。

    谁也没说话,圆法和尚就这么走了。

    等圆法走了,胖和尚仰头看了看天,然后闭上眼,说了一句“阿弥陀佛”。

    然后便开始收拾他的茶具,也不理杨怀仁看自己的目光。

    杨怀仁很好奇,两个和尚究竟在玩的什么,本来圆法为了佛门缴税的事情急得好像火烧眉毛。

    可喝了那盏茶之后,现在竟大大方方地走了,好像了无牵挂似的,就这么拂袖而去。

    另一个胖和尚本来置身事外,然后就少了半壶茶,也没讲什么大道理,像个傻子似的问了人家三个问题,就把人家问走了。

    杨怀仁觉得有意思,也许他们这种人之间,通过一件事能表达的道理也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后续有什么高深的佛禅在里边也说不定。

    杨怀仁是不会去深究这些事的,只要事情的发展还在原来的轨道上,他不会轻举妄动。

    他这是好奇胖和尚的半壶茶,到底还有没有剩,所以也不管胖和尚收拾东西隐隐有种赶客的意思,依旧赖着不肯走。

    也许,杨怀仁觉得悟能大师内心里,也是很挣扎的吧,一方面是佛门,一方面是他的朋友。

    往深了说,一方面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是天下的利益,他并没有任何思考的过程,便已经做出了选择。

    他没考虑他这样做会给他带来多少的困扰,将来其他的僧人会如何看待他,更没有考虑杨怀仁是个什么态度。

    当他听到圆法和尚用谎话欺骗杨怀仁的时候,后续便已经知道,圆法这次来,是肯定做不成任何事了。

    杨怀仁也许和这个时代其他的所有人都有所不同,在悟能大师眼里却是平常不过的,在杭州的时候那一次谈话之后,他已经知道杨怀仁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他对杨怀仁做的事情便有了一种坦然,也许他也有好奇,杨怀仁做了那么多事,他也已经分不出哪些是为公,那些只是单纯为了一己之私。

    不过他依然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就像一块石头,一棵树,等待着这个某种意义上超脱出他们这个时代的人,究竟会把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

    记住网址:

    第1912章:胖和尚的茶道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913章:王权和神权() 
杨怀仁回到后宅,何之韵早已经准备好一切,帮着杨怀仁用热水洗漱一下之后,便退了出去。

    杨怀仁感觉他似乎已经越来越习惯了这种生活,被一个体贴的妻子照顾的这么好,他觉得他比当了皇帝还舒服。

    床上铺了厚厚的软毯,被子是填充了鹅绒的绒被,这都是杨怀仁设计出来的,冬天睡在这样的床铺上,又舒服又温暖。

    杨怀仁把自己扔在了床上,整个人都陷入了软毯之中。

    按说这么舒服的床铺,他又熬了一夜,这会儿都中午了,应该倒下去就能睡过去的。

    可不知怎么了,脑子里无论如何都不能放空,就是睡不着。

    他倒也不会埋怨悟能大师的茶水太提神,只能怪自己不能把心静下来。

    赵煦驾崩了,该伤心也伤心了,半天过去了,那种情绪已经渐渐淡了下来。

    至于和尚们的事情,杨怀仁不关心,也或许是因为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大势所趋,佛门做再多的努力,也已经无济于事。

    杨怀仁不爽的是讲道理的胖和尚因为这件事,也许会郁闷一阵子,只是这种选择了大义而放弃了私情的郁闷,会轻易的让一个人变得纠结起来。

    倒是听了道理的圆法和尚走的时候似乎已经释然了,佛门的兴衰,和钱财一定有关系,但要说有钱佛门就兴盛,钱少一点就衰落了,显然也是个悖论。

    任何宗教,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也因为好的口碑,你才有了更多的香火钱。

    而产业产生的财富,缴纳了税赋也还有不少,对佛门的影响肯定有,但要说多么大的话,那就夸张了。

    宋朝对宗教信仰这种事还是很开通的,并没有灭佛的情况出现,只是任何一个统治阶层,都不会容许他的统治体系之外的力量太过于强大。

    杨怀仁就算能力再大,他也是属于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之内的一部分,但佛门就不同了。

    王权和神权之间,有共同的地方,也会产生矛盾,所以历史上王权会不定期的打压神权,只是烈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朝廷对佛门的产业收税,也只是一种压制神权的手段罢了,当下总得来说是盛世,神权有生存的土壤,但要想超越王权,那也不可能。

    所以神权必须接受王权的压制,东方的这种统治体系,也不可能像差不多时代的西方一样,让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所以杨怀仁也不太担心这些事,将来王权和神权之间的摩擦还有很多,只要大家不闹到无法共存了,那就没有大问题。

    替百姓们发愁,杨怀仁觉得有一部分,可他也觉的他考虑多了。

    快过年了,在皇帝葬礼期间不让老百姓宰杀牲畜也不让吃肉,百姓能遵守多少,这还很难说。

    在外边不敢违抗官府,偷摸在家里吃肉喝酒的,谁又会多嘴去说呢?

    官府里的官员也好,差人小吏也罢,他们也是人,他们也要过年,官员以身作则那没问题,可他们的家人呢?

    这近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不让婚丧嫁娶,这个必须遵守,但吃肉这种事,百姓也会各有各的法子的。

    杨怀仁就觉得自家的孩子在蛋白质摄入上就绝对不能少,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时候不补充营养,整天青菜豆腐的,孩子长大了身体不好怪谁去?

    悼念皇帝的话,还是在于内心的感受,并不在于你吃不吃肉,心意到了就好了,没必要折磨自己和家人。

    还有大营里的将士们,他们也不可能少了营养,好不容易练就了一直能战之师,如果因为伙食的问题损失了战斗力,杨怀仁觉得得不偿失。

    只是大营里的将士们身份特殊,明着吃肉似乎罪过很严重,所以杨怀仁打算用今天母亲招待庄户们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把肉做的没了肉的样子,或者看不见肉又能保持菜式的动物蛋白量,这个应该不难。

    还有庄子里的庄户们,怕是杨怀仁也不用刻意嘱咐他们,他们自然各家有各家的法子,来面对这个难题。

    杨怀仁就打算自家过年的时候,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关起门来不见客,高墙外边的人闻见了味儿,总也不能当做确凿的证据指谪杨怀仁的。

    当然,杨怀仁打算一会儿做梦的时候和赵煦说一声,希望他不要在意。

    赵煦会在意这个吗?杨怀仁想到这里笑了笑,起码他觉得不会。

    胡思乱想着,杨怀仁开始变得迷糊起来,这种半睡半醒的状态让他感觉很舒服,脑子里依旧在杂七杂八的想事情,可想的事情有点天马行空,似乎过会儿清醒的时候,连他自己也会记不起来了吧。

    何之韵在门外一直没走,听不到熟悉的声音,她似乎还有些担心。

    就这么在门外站了好一会儿,听到屋里传出那个熟悉的呼噜声,何之韵脸上才露出欣喜的笑意,给随身的丫鬟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蹑手蹑脚地转身离去。

    雪已经停了,但田地依旧一片苍茫,天空中看不见太阳,不过依旧很清亮,大片的雪地反射的光线让人有些眼花,整座城市依旧在忙碌着,只是老百姓还是需要压抑自己对新年将至的喜悦。

    一个时辰之后,杨怀仁半梦半醒之前仿佛听见孩童的嬉闹声,那些声音很清脆,也很讨人喜欢,让人有种轻灵之感。

    只是看不见画面,杨怀仁也搞不懂他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里。

    使劲竖起耳朵来,才分辨出了那些孩子的笑声,原来是自己的孩子们发出来的。

    这下便再也睡不着了,就躺在床上活动了一下筋骨,杨怀仁既不想立刻爬起来,也不想继续睡下去。

    就在他发了一会儿呆之后,便听见何之韵小声训孩子的声音,说你们的父亲正在休息,你们在这里吵吵闹闹的,吵醒了父亲的话,要受罚的。

    大官自然知道受罚的只会是他一个人,今天的学业一早上他就完成了,他最怕的就是母亲又安排多余的功课给他做。

    。

第1914章:堆雪人() 
杨怀仁赶紧穿上衣服冲出去替儿子解围,“我醒了,不碍事的。”

    何之韵脸色带着微微的埋怨,可却别刚才软了下来,“官人,您才睡了一个多时辰……”

    杨怀仁呵呵笑着,“一个时辰就够了,再多睡怕是今晚上又睡不着了。”

    孩子们赶紧笑嘻嘻地给父亲见礼,他们知道家里几位母亲都是唱白脸的,而父亲是唱红脸的那个,所以杨怀仁一出来,孩子们便感觉找到了大救星一般。

    何之韵笑着摇了摇头,“您就惯着这些小的们吧!”

    杨怀仁倒不以为意,“俗话说得好啊,慈母多败儿,所以你们几个当娘的,自然要对孩子们严厉一些。

    可没听说过慈父多败儿的说法,所以我就当那个惯着孩子的吧,哈哈!”

    何之韵也不好继续说什么,杨怀仁的性子她最清楚,对家人都特别好,对孩子尤其的疼爱,但这种疼爱也并不是放任自流,该有的严厉也同样不会少。

    只是她见杨怀仁只是穿了内衬的暖衣便走了出来,便亲自去屋子里去了一件大氅出来给他披上,省的刚睡醒便受冻,再着了凉就不好了。

    杨怀仁见韵儿走开了,舒展几下身子骨,给孩子们飞了飞眉毛,笑问,“你们在爹爹屋外叽叽喳喳的做什么呢?”

    小鱼儿指了指,“爹爹,我们要哥哥给我们堆雪人!”

    杨怀仁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过人有一堆雪,小山似的雪堆有两尺高,雪堆上还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雪球,应该是被孩子们当做雪人的脑袋的。

    可惜那个样子无论怎么说,离杨怀仁记忆里雪人的样子还是差的太远了,光是那个雪人脑袋,也不协调啊。

    杨怀仁转念一想,心说也是啊,自己的这几个孩子虽然大多数都是出生在北方的,不过却都是在江南长大的。

    江南也不是不下雪,而是很少下雪,即便是下了雪,也是那种零星儿的小雪,一场雪也下不了多久,往往是转眼间的事情,就更不用说能有积雪让孩子们堆雪人玩了。

    孩子们这是回到北方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第一次见到大雪的孩子有些兴奋,也就在所难免了。

    弟弟妹妹想堆雪人,自然是老大出手,不过大官这孩子也并没有堆雪人的经验,只能硬着头皮出马,所以便堆出一个四不像来。

    杨怀仁还是赞扬了大官,他作为长子,不管事情做没做好,只要他尽力了,杨怀仁还是要尽量鼓励的,这也是保护他在弟弟妹妹心目中威望的一种方式。

    赞赏完了,这才开始撸袖子,孩子们看见爹爹的样子便乐坏了,知道爹爹要亲手帮他们堆雪人了。

    杨怀仁的想法很简单,教育孩子这种事,不一定非要搞得那么严肃,有时候在玩耍之中,同样能教给孩子很多知识,哪怕是生活的经验,孩子们照样可以受益匪浅。

    而一边堆雪人一边教育孩子做事的方法,这就是传说中的寓教于乐吧。

    杨怀仁开始教了,孩子们也聪明,很快便各自找了一堆雪准备跟着爹爹学。

    杨怀仁边做边说,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堆雪人原来这么简单。

    他也不用利用家里仆人扫出道路所积攒的雪堆,而是用那些没有人踩过的比较干净的积雪。

    首先要向孩子们说明的,是堆雪人并不是真的要去堆一堆雪,而是要先用手攒一个小号的雪球。

    有了雪球之后,便可以用手转着圈把雪球在雪地上滚了,雪球滚过地上的积雪,自然会沾上更多的雪,雪球也自然越滚越大。

    至于为什么要转着圈的滚,那是保持雪球保持一个球的形状,总朝着一个方向滚,怕是要把雪球滚成了雪碾子了。

    何之韵拿了外衣和手套回来,见杨怀仁和孩子们都撅着屁股在推雪球,看那个样子就觉得好笑。

    只是他们都光着就直接去推雪球,早已经把大手小手都动的通红通红的。

    何之韵叹了一口气,还是带着笑意过来给杨怀仁披上外衣,又把手套挨个给他们亲手戴上,还不断地教育他们,“也不怕懂皲了手,疼得时候可别喊疼!”

    孩子们当着母亲面自然毕恭毕敬的把手套套在了手上,可等母亲转过身去,便立即冲着爹爹做鬼脸。

    杨怀仁示意大家比赛,孩子们也更来了劲头,滚雪球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而且杨怀仁还教育孩子们,雪球也不能乱放,最后要滚到院子里的大树底下。

    这样一来,将来天气转暖了,雪人化了之后,便可以滋润那些大树附近的土地。

    孩子们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向爹爹的目光里也是充满了崇拜之情,感觉爹爹就是这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

    很快,院子里的大树底下便分别有了一个巨大的雪球,孩子们还小,力气也小,把雪球滚到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时候便很难再滚大了。

    杨怀仁滚得雪球最大,比一个成年人还高出一头,也是因为雪球太大了实在是很难再滚动了,他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