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太监心里知道杨怀仁的想法,可他只不过是一个跑腿的小太监罢了,只能苦着脸道,“大帅,这种事咱家也不想啊,您也看见了,咱家在宫里是卑贱的下人,干的也是跑腿的活而已。

    您说的事情,咱家心里清楚,可娘娘没说,咱家也做不了主啊对不对?

    您对咱家发火,咱家不敢说什么,可您也要知道,您就算再生气,那也是白搭,不是吗?”

    杨怀仁火着脸道,“那你再进去通报一声,我就不信皇太后娘娘会看着宫中妃嫔和朝中大臣们跪在雪地里受冷受冻,她会不管!”

    小太监还是很为难,“大帅,忘了告诉您一个状况,陛下醒了……”

    听到这话,几位相公立即站起来围了上来,向小太监打听陛下如今的状况,也有像章惇这样脾气比较急的,直接便打算进殿去看一看。

    小太监刚忙拦住了章惇,哈着腰给他们解释道,“诸位相公听咱家把话说完,陛下是醒了,可这一个时辰里,陛下都是昏昏醒醒的,可醒的时候也是迷糊着,说不了话的。

    寝殿里的两位皇太后娘娘,还有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都非常担忧陛下的身体,所以诸位还是不要进去了。

    不如等太医想出法子能让陛下清醒了,能说话交代事情了,再进去不迟。”

    接着他转向了杨怀仁,使劲弓身行了一礼,才乞求似的说道,“大帅,寝殿里的几位主子现在心情都不太好,咱家若是再进去打扰他们,怕是咱家小命不保啊。

    所以咱家求大帅,放过咱家一马,咱家是真的怕死呢。”

    “你……”

    杨怀仁被小太监的理由噎的说不出话来,没等他重新组织语言,那小太监已经要跪下去了。

    韩忠彦走过来劝道,“杨国公,我算是听明白了,你这么做也是一片好心,不过你不能只替他们的身体着想,也要替他们的内心着想。

    现在陛下身体有恙,正是臣子们表现对陛下忠心的时候,这也是他们自愿跪在宫门外的原因了。

    你看着他们是在受冷受冻,可他们内心里是热的,就算真冻死了又能如何?这正说明他们深明大义,他们的举动将来也会成为一桩美谈。

    不光会成就他们个人的名声,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尊敬,而他们的子侄将来长大了,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别人高看一眼的。

    至于那些宫中的妃嫔,你担心她们的身体就更不合适了,所以你还是安静的坐下来吧,多考虑考虑陛下的事情才是你应该做的。”

    杨怀仁冷冷的看着韩相公,心里也清楚他来劝自己也是出于好心,他说的话在他的道德范畴内也绝对是没有任何过错的。

    可杨怀仁还是清晰的听见他的三观出现了裂痕,然后碎裂了一地的声音。

    他也不得不说,是啊,这是在宫中,和在外边是不同的世界,这里有这里的礼仪和规矩,绝不是凭着他普通人的三观可以理解的。

    读书人都喜欢追求大义和大道之类的东西,为此不惜损坏自己的身体,甚至是生命。

    可这些名声上的东西,难道不是应该置身事外的吗?

    杨怀仁还是不能认可他们的思想,宫中的太监他指使不动,宫中的那些侍卫他还是能指使的动的,因为他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军令,只要不是谋反,那些侍卫也算是他的属下的,也应该听从他的命令。

    杨怀仁冲韩相公抱了抱拳,算是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但他接下来却走出了殿门外的屋檐下,走到宫门外,然后命令守门的侍卫去多喊一些人来。

    杨怀仁或许不能阻止这些迂腐的人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尽忠的做法,可也有能力尽量不让他们不被冻死。

    侍卫们一开始也有点发愣,但当他们发现杨怀仁表情严肃绝不像是说笑的时候,还是接受了杨怀仁的命令。

    不一会儿工夫,又来了两队侍卫,他们按照杨怀仁的吩咐,带来了一些衣服,还有一锅御膳房里刚熬出来的热姜汤。

    这些或许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有了挡风的衣服和暖身子的姜汤,起码这些跪在地上已经嘴唇发紫脸无血色的人不至于被冻死。

    几位相公看见杨怀仁的举动,也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但也没有开口阻拦。

    那些被冻得快没了知觉的官员内心里也没有真想死的,看见热乎乎的姜汤,也忍不住赶紧接过来喝了下去。

    尽管因为他们的双手早已经被冻得不听使唤了,倒掉的姜汤比喝下去的还多,可喝了姜汤之后,身子果然暖和了不少。

    只是仍旧没有人愿意站起来,他们现在也只能期盼自己不被冻死就好,至于双腿会不会冻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杨怀仁同样无奈的叹着气,和这帮迂腐的人更没什么道理好讲,他们的大义会把杨怀仁的好心损的体无完肤。

    记住网址:

    第1879章:大义和人性(中)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880章:大义和人性(下)() 
杨怀仁看见他们披上了多一件衣服,也喝下了热姜汤,总算能放心一些,内心里也感觉好受了不少。

    那些妃嫔还是比较通情理的,知道以她们的身份还不合适直接向杨怀仁表达谢意,但她们也都暗示随着自己的宫女向杨怀仁点头表示了感激之情。

    杨怀仁也不好一一去回礼,他心里还惦记着那些因为冻晕了而被抬走的几个官员,便问清了他们被抬去了哪里,打算去看一眼。

    地方并不算远,两个侍卫引着杨怀仁来到了隔壁的一个较小宫院,院子里的一间不大的殿宇里亮着灯火。

    杨怀仁走进去,发现两个熟悉的人正在和几个半大孩子照顾着那几个刚才被抬走的官员。

    一开始杨怀仁有点讶异,后来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刚才没看见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原来被安排在了这里。

    杨怀仁也意识到,在皇帝病危的情况下,像赵佶和赵似这样的皇室成员,会被召集进宫,但一般却不会让他们去见皇帝。

    说起来也是他们进宫来陪侍陛下,但实际上意义,却是另一种方式的看管,就是怕皇帝万一驾崩了,他的兄弟有可能会趁机造反。

    虽然说眼下的局面之下,赵佶和赵似他们几个也不可能造反的,不过出于万无一失,向太后还是照规矩这么安排了他们,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软禁。

    杨怀仁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好笑,生在皇家看着风光,可却处处被人戒备着,别人防着,那感觉一定也不太好受,特别是那些防备自己的人,原本都是他们血缘上最亲近的人。

    他们被安排在这里等候,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知道紫宸殿外跪着的官员有的冻晕了过去,便叫侍卫抬到他们这里来。

    他们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只有宫里给的热茶是不断的,那些被冻晕了的官员抬过来之后,他们也只能用些小毯子把他们裹起来,然后喂上一口热茶试图让他们暖和过来。

    虽然做了这些也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这几个被冻晕了的官员起码有人管,没有在露天里冻死,那也算是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有一个刚刚醒过来的官员发现自己已经在室内,竟忽然间变得很激动,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还要去紫宸殿外跪着。

    赵佶安抚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平静下来,等那个中年的官员发现照顾他的竟然是几位王爷之后,这才惊讶不已,接着便是心怀感激了地痛哭流涕了。

    场面实在是好笑,不过这会儿杨怀仁也不好真笑出来,还是赵似先发现有人来了,扭头看见是杨怀仁,忙起身来见礼。

    杨怀仁还记得当年赵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落魄的王爷不如狗,赵似他们虽然贵为王爷,可眼下杨怀仁的权力比他们可大多了。

    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见了杨怀仁,竟要主动谦逊地来行礼。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然后便看到了刚刚扭头看过来的赵佶。

    两个人默默对视了差不多三秒钟,最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含蓄的点了点头算是见了礼。

    杨怀仁第一次感觉他已经无法猜透赵佶心里想什么了,感觉上赵佶在他眼里还是个孩子,可实际上他也已经是个十八岁的成年人了。

    在经历了最近的这么多事情之后,在那一夜他们来在大营里喝醉了之后,赵佶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一个人,不再口无遮拦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从某种角度讲,这或许是一种成长的表现,可在杨怀仁眼里,这样的成长,似乎也失去了太多单纯而美好的东西。

    杨怀仁心里也清楚,赵佶绝不再是那个顽皮的孩子了,也许他们还是朋友,也许将来赵佶遇到事情还会找他帮忙,找他解忧。

    但现在的情况之下,赵佶真的没有什么话跟他讲,这种无言,是一种天然的隔阂,他们的心之间的距离,已经变远了。

    杨怀仁觉得错不在他,当然也不是赵佶的错,而是这个世道和许许多多的世间事,在潜移默化里,又有些粗暴的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杨怀仁见那些被冻晕了的大臣有了人照顾,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只是他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他还是感觉到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这种感觉很奇怪,得知赵煦病危的消息,杨怀仁都没有这么强烈的悲伤。

    相比起来,当时的杨怀仁更多的是惊讶,当他来到宫中之后,回顾了赵煦的皇帝生涯,他的感觉便渐渐变成了惋惜。

    直到他看到那些讲究大义大礼的读书人跪在雪地了表达他们所谓的尽忠的情感,杨怀仁感到的也只是不解和愤怒。

    一直都没有悲伤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内心,可现在,他竟然悲伤了。

    悲伤和寒冷似乎从来都是结伴而行的,雪还在下,单纯是下雪或许还不会让人感觉太冷,但如果下着大雪还挂着狂风,那就是真的寒冷刺骨了。

    不管你是如何把衣领子弄紧,大片的雪花还是往脖领子里钻,很快那种凉意便直达内心。

    走出这座宫院,杨怀仁一直没有回头,他似乎也知道身后一定有人在目送自己离开,但这些人里一定没有赵佶。

    赵佶也许多皇位的事情已经释然了,只是对杨怀仁在个朋友,或者说一直以来在他心里都当做兄长一样的人,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这都是人性使然。

    回到紫宸殿的屋檐下,几位相公也只是看了杨怀仁一眼,并没有过多的表示。

    杨怀仁也知道,他的做法也许在他们看来是失礼的,是不合身份的,但杨怀仁也不介意。

    如果大家都是普通人,杨怀仁大概也不会介意他们怎么想。

    但作为朝中的重臣,肩负国家和百姓的福祉,他们如果只是迂腐的去讲究那些礼仪和名声之类的东西,却丢失了最根本的人性和他们应该担负的责任,杨怀仁就真有点看不起他们了。

    

第1881章:皇帝驾崩(上)() 
好在像李清臣这样的老臣,还是对杨怀仁报以感激的目光。

    即便他没有说什么,可杨怀仁明白,在他们这些文人眼中,人的生命自然是重要的,只是身为朝中大臣,那些礼法上的东西,他们也不好主动去违背。

    杨怀仁心里还算是可以接受,起码人类最基本的人性没有丢,只不过被人类自己所制定的礼法所限制了人性的自由释放罢了。

    这就不得不说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曲折的了,原本不应该产生矛盾的东西,竟产生了矛盾,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缺陷之一。

    直到一千年以后,类似的事情也不是就没有了,而是变幻了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罢了。

    人类可以为了名,为了利,而忽视了最基本的人类的生命,这肯定是可悲的。

    苏公公从内殿里急匆匆的走了出来,众人也紧张地齐齐站了起来,心里想着陛下大概是清醒过来了,这是出来唤人进去听什么遗命了。

    果不其然,苏公公脸色有些阴沉,也没多说话,抬手制止了几位先攻想提问的举动,手上做了个请的手势,道,“陛下刚刚转醒,请诸位相公和杨大帅进去面圣。”

    几人长出一口气,心说陛下能醒过来就好,赶紧按照长幼之序排成了队伍,缓缓地往内殿里走。

    杨怀仁心情还是很着急的,不过看着几位相公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彬彬有礼,竟还有秩序的往内殿里走,他也只得不断地做出谦让的手势,自己跟在了最后。

    众人走进内殿,没看见陛下的人,却只听见朱太后哽咽的哭声。

    向太后同样眼含泪珠,只是她克制住了内心里的悲伤,极力地在安慰着朱太后。

    另一边的孟皇后正在闭目凝神,像一尊菩萨一样,嘴上不断默念着什么经文,似乎是在位赵煦祈祷。

    或者说,孟皇后其实早已经知道赵煦已经快不行了,这时候的祈祷似乎就太做作了,比起已然无用的祈祷来,她应该是在帮助赵煦的灵魂超度吧。

    大壮跪在榻前,也已经哭成了个泪人儿。

    对赵煦这个亲生的父亲,也许大壮的情感上还不是那么深刻,不过在这种时候,他还是会感到难过,血缘里的亲近是不容置疑的。

    特别是看着赵煦躺在榻上痛苦的样子,他应该内心里饱受折磨,而且一点儿也不比朱太后这个当母亲的内心里遭受的折磨少。

    只是作为一个孩子,可能他的难过里也有对未来的惶恐的因素在,这段日子以来,他的人生变化的实在是太快了。

    杨怀仁替大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了是他,在这样的年纪他做到的一定还不如大壮做的好。

    大壮起码还是比较镇定的,也还没有像朱太后那般哭的撕心裂肺。

    杨怀仁和几位相公走进来,大壮看见了也忙起身行礼,他的目光看向杨怀仁的时候,杨怀仁分明感觉到了一种无助的感觉。

    不管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杨怀仁是感同身受的,他离开老爹的时候,虽然有点突然,但当他一想到他以后可能永远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老爹了,也是一样的难过和无助。

    那一刻杨怀仁忽然变得激动起来,恨不得立即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怀里安慰他,让他把内心里的压抑和悲痛全部释放出来。

    可他知道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以这么做,他们的身份已经不同了,即便内心里他们之前的父子感情依然浓烈,可他们明面儿上已经不能重新作为父子,也不可能想父子一般相处了。

    别人眼里的焦点大概还不在大壮身上,他们更关注赵煦的情况,只有向太后捕捉到了杨怀仁申请的变化。

    杨怀仁瞥见向太后看着他的时候,内心里也有些紧张,这样的紧张有些莫名其妙,明明他什么都没做,却像是做了贼一样的心虚了。

    好在向太后是个明理的女人,她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情,也许比在场的所有人都多,尽管她并没有子嗣,却也能明白为人父母的心情。

    她并没有因为杨怀仁和大壮之间的眼神交流和情绪波动而表示出什么,而是给了杨怀仁一个慈祥又善意的淡笑,算是对他的一种安慰。

    杨怀仁也明白过来,这种时候的向太后,作为一个女人,不管她地位多么高,其实她也是脆弱的。

    赵煦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她对赵煦的情感投资却一点儿都不少,比起其他人来,也许她更能理解杨怀仁和太子之间那种感情。

    何况将来太子继位成为新的宋朝皇帝之后,她也要仰仗大壮,同时也要仰仗杨怀仁,来保持她现在的地位。

    不管你现在地位如何,都不是真是握在手里的权力和实力所能替代的,向太后的善意是对杨怀仁的,也是对太子的,同样也是对自己的。

    杨怀仁心情渐渐放松了一些,这才看见了躺在床上的赵煦。

    一张偌大的龙床,足足可以躺下十几个成年人,赵煦一个身躯并不大的人躺在上边,便略显他的渺小。

    是啊,即便他是皇帝,在死神面前他的确是渺小的,渺小到没有任何力气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渺小到即便一呼一吸,都显得那么困难,惹人怜悯。

    赵煦确实是清醒了,这一点可以从眼睛里看得出来,如果依旧昏昏沉沉,他的眼睛不会那么清明。

    只不过他的身体似乎已经完全摆脱了他的控制,他似乎想坐起来,也似乎想说话,可他身体却纹丝不动,只有一张嘴,被他极力的张的老大。

    看上去像是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可又像是极力想呐喊的哑巴一般,嘴巴张的老大,可最后只发出一些“啊啊”的无序的声响。

    确实挺可怜人的,看着他太阳穴上青筋暴起,应该是用尽了他最后的力气了,但就是没有一句像样的话说出来。

    众人还在尽力的去听,想判断出那些连节奏都没有的“啊啊”声里是不是传达了什么意思,可他们听了好久,也只能面露疑色,然后遗憾的摇了摇头。

    

第1882章:皇帝驾崩(中)() 
就在大家都为难的时候,孟皇后睁开了眼睛,先是欠了欠身子对杨怀仁和几位相公们行了一礼,才缓缓开口道:

    “陛下说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的一生不算是完美,但他希望他走后,还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

    众人听孟皇后再翻译赵煦的“啊啊”声,每个人的神情里都写着匪夷所思。

    他们看看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的皇帝,再看看云淡风轻的如菩萨一般的孟皇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更不知道该不该信孟皇后转述的赵煦的话。

    连朱太后这个皇帝的亲生母亲也停止了哭泣,整个人愣住了,那感觉好像是连她这个亲生母亲都搞不懂儿子的“啊啊”声是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一个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算长的女人会知道。

    就在大家发愣的时候,苏公公忽然突兀的大喊道,“陛下眨眼了,陛下眨眼了!”

    众人的目光重新集中到了赵煦身上,发现赵煦在尽力的不断扑闪着眼睛,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认可了孟皇后转述的他的意思。

    所有人都有些惊愕,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既然陛下都认可了孟皇后的话,那么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