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说!”

    八字胡知道自己还有半个时辰可活,不如就顺着杨怀仁的话,胡扯一番,敷衍了这帮内卫,也算报答了杨怀仁给了他一个痛快。

    连子庚见八字胡要交代新的口供,忙去唤了一个熟练丹青的属下来,铺开了桌案开始根据八字胡的描述,画出一个人的图影来。

    “小底知道的都交代了,再也没有隐瞒。”

    八字胡说完了,黯然的低下了头,整个身体也瘫软下来,等待着死亡那一刻的来临。

    “算你识相!”

    杨怀仁说完从地牢里退了出来,拿起那张根据八字胡供述画出来的人像,差点笑喷出来。

    那张人像上画的,哪里是一个穷酸书生,明明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相貌丑陋的大胡子山贼模样。

    更夸张的是,这人长得也太奇怪了,鼻孔朝天不说,鼻尖上还有一颗大大的黑痣,眼睛却细小的仿佛只有一条细线,左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刀疤。

    几个内卫看了这个图像,实在不敢相信这样一个类似江湖中大盗的粗鄙汉子,会拥有一块世上罕见的九天玄铁。

    连子庚开口问道:“特使大人,这……”

    看着众人怀疑的表情,杨怀仁怒喝道:“怎么?不相信本使的手段问出来的口供吗?不信你亲自再去审问!”

    说罢挨个瞪了众人一人一眼。众人心里打鼓,这图像上画的人,实在跟之前八字胡交代的那个书生身份的年轻人相距甚远。

    但是既然这是新堂主问出来的,他们也没有人敢提出质疑,只得吩咐人照着这个图像去临摹上几千份,送到各地的内卫手中,让他们按照图中所画之人的样子寻找。

    事情办完了,杨怀仁离开了这个让他感到不舒服的地牢,重新回到地面上,沐浴在阳光之下,才让他重新呼吸顺畅起来。

    第一次杀了人,杨怀仁的心情有些奇怪,虽然可能毒杀了八字胡,才是对他最大的怜悯,可是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块大石,重重的压在了他的心头之上。

    确实如杨怀仁所预料的一样,他走了小半个时辰的工夫,八字胡就毒发了,或许是曼陀罗的麻醉作用,他并没有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就这么解脱了。

    等到牢头发现他死了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天光阴。牢头不敢说人犯在他手底下出了意外,对上面的报告中只推说是人犯受刑不过,咬舌自尽了。

第175章:纸上谈兵() 
回家的路上,杨怀仁一言不发,何之韵知道他心情不好,也没有去烦他,只是靠在他肩膀上,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温暖。

    心情沉重归沉重,但杨怀仁绝没有后悔。

    杨怀仁安慰自己,既然重生在这个时代,就要遵从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无论你想过怎么样的日子,或者有什么样的理想,要实现它们,首先应该先让自己生存下来,然后才能慢慢的强大起来。

    拥有了权力和力量,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

    现在他忧心的是,太皇太后那么精明的人,看到了那幅搞笑一样的人像,会怎么想呢?她是一定不会相信那个样貌丑陋的人,就是那个典当了第一块九天玄铁的书生。

    危机并没有因为八字胡的死而解决,或许只是延缓了一下危机来临的时间而已,杨怀仁也恰恰需要一段时间,来想清楚怎么面对将来的危机。

    莲子三兄弟决定扮作杨怀仁的随身护卫留在杨家庄子,一是方便跟内卫联络,二是可以随时保障杨怀仁的安全。

    其实他们心里还有另外的目的,他们察觉到了杨怀仁不单单是个小书生或者小厨子那么简单,在他们眼里,杨怀仁的将来,绝对不会只是一个堂主,他的成就也绝不会局限于内卫之中。

    连子庚很相信他的眼光,他们兄弟三个跟着杨怀仁,会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虽然不是农忙时节,杨家庄子里确是一如既往的忙碌,不断有运送随园春和豆腐的货车进进出出。

    游师雄领着一帮人在偏院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出一块又一块的压缩饼干,他的手艺比不了专业厨子的杨怀仁,所以做出来的压缩饼干味道上差了一些。

    但是在游师雄看来,这个味道已经不错了,怎么都比原来的硬邦邦的干粮强,最重要的是,压缩饼干体积小,一个士兵,可以随身携带够吃两个月的压缩饼干。

    以后再要领兵去塞外作战,就不会那么被动了,起码应对起近年来西北边地胡人不断的骚扰来,在围剿和反击的战略部署上,会有更大的灵活度,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既然游师雄已经学会制作压缩饼干了,那么杨怀仁就没必要对这件事那么上心了,随着游师雄这个老头去折腾。

    只是偏偏游师雄这人是个性情率直的人,心里想了啥就说啥,而且说出来的话是不经过大脑的,所以这话里就带着毒。

    远远的看见杨怀仁的马车回府,游师雄就拿起一块他亲自制作的压缩饼干过来叫板。

    “我说小子,老夫当你们厨子是个多么难做的活计呢,今天老夫当了一天厨子,竟然发现当个厨子竟然这么简单。”

    杨怀仁就算脾气再好,也不能被老头子这么羞辱,一个厨师,也是有尊严的。

    “老头!你胡说什么呢?你可以羞辱我的人,但是你不可以羞辱厨师这个职业!”

    “呦呦,没看出来你小子这么有骨气呢?”

    游师雄笑道:“小子,你当老夫真不懂你们厨行是怎么回事呢?一个厨子手艺好不好,全在一道菜的方子上。

    你看,你把制作压缩饼干的方子给了老夫,老夫也能做出来,不信你尝尝!”

    游师雄说着把他亲手制作的一块压缩饼干送到杨怀仁面前。

    杨怀仁无奈,他不得不怀疑这姓游的老头是天蓬元帅派来专门跟他来搞笑的。猪见得多了,这么自以为是又笨得冒泡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你真是我亲大爷,我服了。小子来问你,你老身为秦凤路行军总管,一定是熟读兵书的,纸上谈兵的典故,你肯定知道吧?

    那是不是我熟读了兵书,就可以说当个将军也事件很容易的事了?”

    说到老本行,游师雄自然不认同这个说法,“这不胡扯吗?当将军带兵打仗,那是需要谋略和胆量的,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傻蛋,怎么敢拿他跟老夫比?”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杨怀仁把那块饼干塞回到游师雄手里,笑着说道:“当厨子做饭,是需要天赋和经验的,那个说当厨子就靠一张菜谱的,也是一个傻蛋,怎么敢拿他跟小子比呢?”

    说完杨怀仁撒腿就跑,等游师雄回过味来,早不见了杨怀仁的人影,只好使劲跺脚,把铺地的石砖都给跺坏了几块。

    一口气跑到后宅,杨怀仁回头看看游老头没有追上来,才停下脚步,抄起一个茶壶嘴对嘴猛灌了几口茶,杨怀仁才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笑不要紧,不但阴郁的心情一下变好了,他忽然想起纸上谈兵的故事来,便知道怎么应对眼前的危机了。

    他是个厨子,会做一手好菜,当初太皇太后也正是因为要利用这一点,把他吸收到菊花内卫中来。

    给他一个堂主的身份,或许就是用这种地位上的奖励,让他忘乎所以,或者让他感恩戴德,全心全意的为她效力。

    但是太皇太后对杨怀仁能力上的了解,也只不过是厨艺上的,至于其他方面,相信她也没有对杨怀仁抱有太大的希望。

    搜寻九天玄铁的任务,一定也不是单独给杨怀仁的,天下的内卫多了,如今可能最大的任务就是这个。

    既然大家都在做同一个任务,只要杨怀仁做的比其他人好一点就可以了,显示出他的卖力程度就可以。

    关于那幅根据八字胡乱说一通的叙述绘制出来的人像,杨怀仁大可以敷衍说是那小子熬不过刑才编造的,或者说当初那个典当的九天玄铁的书生改扮了自己的面容也可以。

    然后杨怀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年看过的电视剧里情节中,学到的那些古代的探子秘密侦查情报的办法,在太皇太后面前“纸上谈兵”一番。

    当探子的本事杨怀仁没有,但是编故事的本事,杨怀仁觉得凭借着一千年后的见识,自己起码比勾栏里那些说书唱戏的人强。

    最重要的一点,是太皇太后不会怀疑他,更不会把他当做威胁。

    一个小厨子原本就没有什么威胁,一个没有真本事只会夸夸其谈的内卫金菊堂堂主,老太婆就更不会在意了。

    所以杨怀仁打定了主意,下次再见到高太后,就做一回纸上谈兵的赵括给她看。

第176章:人怕出名猪怕壮() 
这一日上朝,果然又有言官奏弹五味子杨怀仁,这次的罪名是豢养野兽。

    要是放在以往,这样的对杨怀仁的奏弹,赵煦都不太当回事,只是轻笑着敷衍这位言官,然后安抚几句,就算糊弄过去了。

    可是偏偏今天赵煦心里憋了一肚子火没处发,这位瘦干的山羊胡子老言官便是撞在了枪口上。

    自从他回了宫,就向他祖母表达了不满,他不想要孟晓婉做他的皇后。

    高太后对她这个孙子时不时的埋怨早就习惯了,也并没有当做一回事,只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辞拒绝了他。

    赵煦的父亲老皇上早就驾崩多年,亲生母亲由于宫中地位不高,就更不敢违逆高太后的旨意,所以高太后替他做主,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孟晓婉赵煦是见过的,只比他小了一岁多,论样貌可以算得上万里挑一的美人痞子,只是赵煦见过了他哥哥孟度的那副熊样之后,就对她再无好感。

    现在的大宋讲究礼仪仁孝治天下,赵煦还不敢违背了这个孝字,就算再不情愿,也只好无可奈何的接受这门亲事。

    年轻人,毕竟是有火气的,胸中的火气不发出来,就容易憋出病来。

    听了山羊胡子老言官对杨怀仁一番指摘,赵煦阴着脸问道:“你啰嗦那么多,可是亲眼见过五味子豢养的两只老虎?”

    山羊胡子老言官是个腐儒,一生以清流自居,昨日听了家仆说外头传言,说五味子杨怀仁的庄子里养了两只大老虎,周围百姓敢怒不敢言,便有了今日的直言上谏。

    他本意也并非是针对杨怀仁,而是为了显示他那种言官的风骨,杨怀仁最近不是风头正劲嘛,那我就专门奏弹你一本不可,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虚名而已。

    可问题就在于,山羊胡子看样子得有快七十来岁了,腿脚都不灵便,哪里有工夫去杨家庄子上参观老虎?

    本以为官家会敷衍他一番了事,没想到官家样子好似真的动了怒,这件事他也只是道听途说,没有亲眼验证,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这个……那个……”

    “看来不是你亲眼所见喽?”

    山羊胡子自辩道:“微臣的确不曾亲见,但是市井之间的流言,也绝非空穴来风。”

    赵煦听了他这种理由就更是生气,扯着嗓子怒斥道:“道听途说的事情,你就敢拿到朝堂之上来说?

    那么是不是朕道听途说你家养了三只狗熊四只豹子,也可以说你在城里豢养野兽喽?

    那么是不是朕道听途说你流连烟花柳巷,也可以说你有辱斯文喽?”

    山羊胡子被官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他喝花酒逛窑子,这可是他无法容忍的诽谤,急忙上前喊冤,“微臣冤枉,陛下明察。”

    赵煦脸上冷冷一笑,“怎么?你觉得冤枉了?为何你听说的就不是空穴来风,朕听说的就是胡说八道了?

    你的意思是朕不分黑白,不辨真伪,是觉得朕不如你喽?”

    山羊胡子这才意识到自己是越描越黑,挖了个坑把自己埋在了里面。

    御史中丞胡宗愈察觉到了官家今天有些不对头,属下今天对杨怀仁的奏弹听起来虽然有些捕风捉影,但他作为言官之首,有责任为下属辩护。

    “启禀陛下,马司谏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乃是本职,太祖曾喻下,‘谏言不咎,谏官不罪’。”

    胡御史搬了太祖皇帝出来,赵煦差点从龙椅上掉下来,心道朕这个官家当的,发个脾气对一个小小言官教训几句都不行了,真是憋屈。

    高太后对这场闹剧好似一点儿也不敢兴趣,自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有说。

    或许这正是她乐意看到的,官家年幼,执政经验不足,说话做事都少年人那种意气用事的风格,在大多数文武百官人心中的形象,都还不够亲政的资格。

    为了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子爵的声誉,在朝堂这种严肃的地方,跟一个老言官据理力争,说起来的确不成体统,有失官家的威严。

    胡宗愈是个出名的愣子,只要他认准的道理,别说是宰相,连官家和太皇太后他都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会藏着掖着,一句话就把赵煦的还没完全发出来的火气又憋了回去。

    这时候高太后出来打圆场,正显示了她参政的必要性,就算官家马上十六岁了,就算她当初说过等到官家成年便还政给他,可如今的局面,她必须让文武百官看到现在还不能没有她。

    “胡御史说得有道理,诸位言官也是忠职进谏,不管说的对错,官家都不会怪罪的,至于五味子豢养老虎之事,本宫下一道旨意申斥他一下便是,此事不必再议了。”

    高太后云淡风轻的几句话,本来闹得十分尴尬的场面一下就平静了。

    ……

    “阿……嚏!阿嚏!”

    刚吃过早饭,杨怀仁就连打了几个喷嚏。明明没有受风感冒,杨怀仁就觉得又有人在背地里编排他了。

    杨怀仁不怕王爷,因为这小子好哄,随便做几道美味,就能忽悠的这小子跟自己称兄道弟。

    怕老婆的事,就更谈不上了,百兽之王老虎都对自己服服帖帖,更何况何之韵嫁入杨家之后,女人味一天浓过一天,没有半点变身河东狮的趋势。

    游师雄这老头是动不动就往他屁股上踹几脚,但是老游脚上功夫看来不咋地,每次都跟挠痒痒似的,除了留下个大脚印子不太好看之外,倒也没什么大碍,可就是苦了黑牛哥哥。

    黑牛哥哥皮肤黑,传素色的衣服不好看,所以就一直穿深色的衣服,也正是因为这样,游师雄踢在身上的大脚印子就特别明显。

    杨怀仁最怕的就是有人背地里编排他,看不见摸不着的刀子,其实才最伤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招人妒是庸才,杨怀仁现在有了钱又有了地位,被人嫉妒是很正常的。

    内卫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没几天工夫,那张丑八怪的画像就被临摹了几千张,不知通过什么手段,送到了官府手里,谎称这是个无恶不作的大盗,让他们去抓捕。

第177章:馋嘴宰相() 
出城向西的官道上,有一辆马车在行驶着。

    马车很普通,甚至看上去有些老旧,拉车的老马经验娴熟,一直以一种近乎匀速的姿态在行进,驾车的老马夫自然就很清闲,眯着眼睛把一条马鞭抱在怀里。

    车厢也十分稳当,里边坐了两个人,看样子两人都是年过花甲、须发皆白的老者,身上都穿着寻常的素色儒衫,悠闲的拿小茶杯抿着茶,不时地谈论着什么。

    “尧夫兄,今日邀我出来,这是要去哪儿啊?”

    “微仲兄,眼见着天一天比一天凉了,再过些日子,恐怕你我这样的老骨头,想出城也出不了了。

    趁着今日天好,咱们去个好地方,保证咱们能有口福的好地方。”

    “哦?”

    吕大防抚须一笑,“可是去五味子的庄子上?”

    范纯仁微笑着点点头。

    吕大防和范纯仁二人,可谓挚友。两人同一年生人,又在同一年,也就是仁宗皇佑元年中了进士,一同出仕为官。

    后来英宗继位,两人又同为侍御史,在英宗朝著名的“濮议”事件之中,站在同一阵线,不顾英宗皇权而尊礼法,反对英宗下诏称生父濮王赵允让为皇考。

    也正因为这件事,两人又同时被外贬,神宗时又同时回朝为官,直到哲宗继位,随司马光拥戴太皇太后高滔滔参政,后司马光去世,两人同时为相,纵观这一对好朋友的整个官场生涯,不得不谓传奇。

    范纯仁这次邀请吕大防陪伴一同前去杨怀仁的庄子上,不单单是为了一饱口福,两人多年的交情和默契,一些事情不用多说,各自心里早已经明白对方的想法。

    在他们眼里,杨怀仁的出现太奇怪了。

    在这个年代,一个读书人的年轻人,最远大的理想就是通过十年寒窗,有朝一日能高中进士,出仕为官,报效国家。

    或者可以说得通俗一点,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就是通过读书参加科举,一朝登上枝头变凤凰,从此有权有势,光宗耀祖,登上人生巅峰。

    但是偏偏杨怀仁是个例外,和他们曾经接触过的任何一个读书人的想法,都完全不同。

    《孟子》有云,“君子远庖厨”。这话的原来的意思,是君子应该有仁义之心,不应宰杀牛羊,后来也用来劝诫读书人不应该不务正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北宋年间饮食业发达,从事厨子这个行当的人数不胜数,但这数不清的人里边,绝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之辈,其中还有不少女性。

    男人在这时候当厨子,是被人看不起的,而一个功名在身的人,不想着出仕为官为朝廷效力,反而放弃仕途,专心去做了一个厨子,在吕范二人眼里,是很不能理解的行为。

    不过之后的事情,又一次让他们大跌眼镜。

    杨怀仁不但放弃了科举去做了厨子,并且以一个小厨子的身份,竟然得到了官家的封赏,被封为子爵,另辟蹊径提前达到了目的,就让吕范二人惊讶了。

    当天下的读书人近日在为了一个功名背井离乡参加秋试之时,杨怀仁已经被恩赏了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即便如此,这个杨怀仁仍然安心开他的饭馆,开心做他的厨子,并没有一丝要迷恋官场的意思。

    最奇怪的是,杨怀仁要远离官场,却躲不开官场的是非。总有些言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拿出来说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