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6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11章:申王府密会(上)() 
宋朝的皇帝对于军队的控制,是一代不如一代,也许把军队的控制权交到文人的手上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枢密院控制全国的军队,而枢密院里又都是文人中的大佬,这多少有些外行管内行的味道,而兵部没了军队的控制权,只管分发粮草等后勤工作。

    军队实际的掌控权,实际上还是在武将手中,以前还有严格的换戍法限制武将对军队的控制,可后来换戍法断断续续,也便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军人的思想是简单的,当兵吃粮嘛,他们才不管这些粮食最初来自何方,谁把粮饷分到他们的手上,他们便听谁的。

    武将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武德军,杨怀仁和手下的一众将军们,在将士们心中显然比皇帝的地位要高出不少。

    还有好多禁军里也是如此,尽管平时的时候武将受到枢密院的限制,可到了特殊时期,这种束缚也就不那么管用了。

    赵煦急着要册立太子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飞过了宫墙传到了宫外,深夜的申王府正堂里汇集了四五十人。

    这些人里,超过一半是当今禁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有一些朝堂上地位并不是很高的文官,剩下的便是申王府的心腹幕僚。

    高启勋便坐在上首的位置,受伤的高士迁和张叔夜趴在担架上在他下首。

    坐在主位上的赵佖显得有些愁眉苦脸,但很快他便深吸了一口气,似乎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似的,忽然站起来道,“诸位觉得,本王该如何自处?”

    高启勋没有抢着答话,而是小心观察着在场的其他人的反应。

    或许是武将平时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惯了,所以这种时候,也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发表意见。

    申王的首席幕僚窦桓道,“官家看来是认可了杨怀仁带来的孩子的身份了,所以才急着要册立那个孩子为太子。

    如果立储大典如期举办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确立了那个孩子的合法继承地位,那申王殿下再有什么打算,便会被认为是谋反了。

    所以在下认为,必须赶在大典之前起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皇位,到时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怕朝堂上的众臣不向申王殿下俯首称臣。

    至于天下的百姓,他们其实不在乎谁是他们的皇帝,只要殿下登基之后广施恩德,自然能堵住百姓的幽幽之口。”

    窦桓说完,有人捻须沉思,有人微微点头,却没有人开口附和。

    这也不算奇怪,不少人虽然站在赵佖这一边,可要他们起事谋反,他们也要好好掂量掂量,总要在心里平衡一下申王造反成功的几率,然后才能做出决断。

    赵佖的亲信幕僚自然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他们当年也是科举高中,东华门唱名的,只是因为没有靠山和路子,才被打发到申王府来做府官。

    说是打发这个词,一点儿也不为过,赵佖因为残疾和模样的原因,没少被朝堂上的人嘲笑和嫌弃,被分配到申王府的官员,基本上就等于宣判了们仕途的死刑。

    这些幕帘心里自然是憋着怨气的,后来和赵佖接触的多了,他们才发现赵佖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即便是从赵佖非常有野心这一点来看,他们也觉得赵佖此人将来很有可能会成就一番大事。

    加上赵佖对他们以礼相待,他们也十分坚定的成了赵佖的亲信,然后给他出谋划策,也期待着将来赵佖有一天真的能成就大事,他们也跟着鸡犬升天。

    而朝堂上那些官员们,也大多是赵佖和他手下的幕僚通过各种关系拉拢过来的。

    尽管这些文官在朝堂上地位并不高,也没有什么实权,但他们起码能给赵佖带来很多朝堂上的消息。

    面对直言不讳的窦桓,这些文官心中还是有些诧异的,今夜从一开始得到赵佖的帖子被请到申王府,他们便隐隐感到不安了。

    此时窦桓毫不避讳的把起事谋反说了出来,他们便更惊诧不已了,内心里的矛盾,也是让他们一时之间不好做出选择。

    站出来直接表示支持,好像不太好,万一别人不是这么想到,做了出头鸟的怕是没有好结果的。

    可如果一言不发就这么愣着,似乎也不会让赵佖满意,至于直接斥责窦桓蛊惑赵佖谋反的话,是绝对没有人会说的,也许一时的正义凛然,会立即招来一刀毙命的后果。

    而人数占大多数的武将,同样有些惊骇之意,其实赵佖谋反的事情,他们之前不是没想过,但真到了这一天被搬到台面上来说,他们还是有些犹豫。

    他们之中,也有像高家一样的将门,也有是靠自己能力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新晋将领,当初他们和赵佖结交,也是简单的像找个靠山而已。

    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即便有人点着头,却没人直接站出来附和窦桓的话。

    这些武将里地位最高的便是高启勋了,这些人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也只好把目光投向了高家父子,一副以高家父子马首是瞻的姿态。

    赵佖自然也明白,今天夜里因为事出突然,他才召集了这些他信任的人来府上商议。

    即便以前这些人里边不少人都表达过支持赵佖继承皇位的观点,可那是没有太子之前。

    眼下的情况已经和原来截然不同了,以前即便赵佖不能继承帝位,他们顶多也是站错了队,大不了影响仕途,却也不会引来太大的灾祸。

    原本这些没有大靠山的人仕途也没有多么好的前景,所以这一点他们是不怎么在意的。

    可现在即将有太子了,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

    赵佖若是起事,那便是诛九族的大罪,他们如果跟着赵佖起事,成功了自然可以一朝升仙,可若是万一失败了,那丢的可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性命了,连带一家老小都赔了进去,放在谁身上,也不得不考虑仔细。

    赵佖见局面有些尴尬,便看向了高启勋,他相信高启勋会帮助他说服众人。

第1812章:申王府密会(中)() 
高启勋显得非常镇定,他微微笑着颔首给赵佖使了个眼色,好像表示请他放心的意思。

    接着他站起来,冲着在场的众人行了一个四方揖,这才十分轻松的说道,“诸位,请听老夫一言。

    老夫觉得诸位现在都在犹犹豫豫,是因为杨怀仁送进宫一个孩子,并说这个孩子便是当年皇帝陛下和废后孟氏的儿子。

    今天姓杨的把孩子送进宫去,下午便传出来陛下着急要册立这个孩子为太子的消息。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便开始犹豫了,不知诸位觉得,老夫说的对是不对?”

    高启勋在在场的人之中,还是比较有威望的,一是他是侯爷的身份,高家祖上还是一位王爷,二是因为高启勋在军中的威望,而且他的长子高士迁如今也是禁军中的实权将领。

    高启勋一言便说到了众人的心里,确实是因为这个孩子的身份已经被赵煦认定了,所以大家都开始变的犹豫了。

    众人微微点着头表示认可高侯爷的说法,脸上却十分期待高启勋接下来会说什么。

    高启勋朗声道,“老夫可以告诉大家,诸位被杨怀仁蒙骗了!”

    众人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一个将领问道,“高侯爷,您的意思,是说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龙种,而是杨怀仁……”

    说到这里,那将军忽然哑然,他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便不敢说下去了。

    众人很快便明白了那将军没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也发觉事情的可怕之处了。

    赵佖很满意,在他心里,本来就想借着孩子的身份来说事,将来要起事,也必须有个合理的理由才是,孩子的身份,便是他可以抓住的最大的把柄了。

    高启勋接着道,“诸位不用怕,听老夫给你们分析分析。当年孟皇后身怀六甲,若是她肚子里是一对双棒儿,相信太医院的太医不会瞧不出来。

    可并没有任何一位太医提起过此事,也就是说,孟皇后肚子里只有一个孩子。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孟皇后诞下了一个女娃娃,也就是福庆公主,只可惜这位公主自生下来便身体不好,没过周岁便夭折了。”

    有一个文官疑惑道,“下官听闻的故事里,杨怀仁说当时孟皇后知道了刘皇后要暗中加害他的孩儿,便命一个老太监把刚刚生下来的孩子带出了宫。

    之后老太监又寻了一户刚刚生孩子的人家,把人家的女儿偷走带回了宫中。”

    高启勋忽然鄙夷地大笑道,“你们也真信?如此离奇的故事,也就姓杨的小子能编撰出来了,大家仔细想想,一个老太监,能自由出入皇宫?

    就算这个老太监身怀武艺,可老夫听说那个太监是个独腿的,哼哼,难不成少了一条腿的太监还能飞不成?

    你们当殿前侍卫都是吃素的吗?别说是一个活人,就是一只鸟,飞出宫又飞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众人想想也是,平日里也就是戏文里唱了一些所谓江湖侠客的离奇故事罢了,说的那些游侠好似都能飞檐走壁似的。

    可仔细想想,戏文毕竟只是戏文,哪来的会飞的人?他们要是有那样的本事,若是报效朝廷的话,必然会凭着这么大本事平步青云了。

    他们可以有钱有地位,稍微立些功劳还能光耀门楣,荫妻庇子,谁又会去行走江湖过没着没落的日子?

    想想就觉得可笑,戏文或者话本里的事情,当不得真的,一些不第的酸儒秀才们没本事金榜题名,为了生活凭着天马行空的幻想编的故事罢了,如何能轻信?

    高启勋接着道,“大家再想想,就算这个缺了一条腿的太监真有那个本事,这出宫再入宫,期间还偷了一个老百姓家里刚出生的娃娃,这时间上,无论如何也对不上啊!

    难不成孟皇后生孩子的时候旁边就没有别人看见了?还是所有宫人有胆量敢瞒着陛下让那个太监就这么换了个孩子?”

    众人听到这里,更加认可高启勋的说法,宫里的太监宫女的,平时最是胆小,宫里规矩多着呢,他们伺候主子们,哪一天不是小心翼翼,唯恐惹了主子不高兴?

    说他们一帮人敢瞒着陛下做换孩子的事情,那就更显得太不可能了。

    当时的整个过程,还是杨怀仁当初为了和高家父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同盟,才说出来的。

    高家父子期间也提出过疑问,杨怀仁自然详细给他们解释,还让瘸腿的管秋漓在他们面前露了一手。

    而给孟皇后接生的人都是被管秋漓所杀,这才让高家父子对杨怀仁深信不疑。

    高启勋也早以此编了一个故事,可以不把细节说出来,只是偷换了概念让眼前的众人相信他对这件事的质疑。

    从众人的反应来看,效果非常不错,包括赵佖在内,都十分认可高启勋的说法,他们本来内心里还担心那个孩子确实是赵煦的龙种,可现在他们觉得,这都是杨怀仁的奸计罢了。

    高启勋见差不多所有人都被他说动了,于是笑道,“姓杨的小子用这种把戏欺骗官家,是怎么做到的其实不难想出来。

    废后孟氏被废除皇后之位迁居宫外,被逼着出家做尼姑,生活贫苦不堪,孟氏也是大家闺秀,落得这样的地步她如何能甘心?

    她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后来得病,她不过是想着求神佛保佑而已,被刘清菁陷害她‘旁惑邪言,阴挟媚道’,才让官家废了她的后位。

    她心中如何肯服?于是她派人找上了姓杨的小子,给他出了一个天大的计谋,让姓杨的小子把自己的儿子送给官家当儿子。

    之后他们趁着官家病种糊里糊涂的时候,不难编造一个故事蒙蔽官家,其实就是想把杨怀仁的儿子送上皇帝的宝座!

    而孟氏自然可以重新回宫过上养尊处优的安稳日子,将来还会成为太后娘娘。

    杨怀仁的儿子要是顺利当了皇帝,那不论是朝堂还是这天下,便都是姓杨的小子一个人说了算了。

    到时候不要说是申王殿下,咱们在场任一个人,都会被杨怀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绝对没有好下场!”

第1813章:申王府密会(下)() 
高启勋说完这番话的时候,他也越来越理解杨怀仁说的钓鱼执法是什么意思了,刚才那一刻,他就感觉他就是那个鱼钩。

    听了这番话的人一开始面露忧色,可很快便变得群情激奋,他们对于杨怀仁将来掌不掌权其实不怎么关心,关心的还是自己的仕途和前程。

    既然注定要倒霉,那现在还有机会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拼一把呢?

    窦桓借着话说道,“高侯爷说的非常好,我们现在如果还沉默,将来也只有思路一条,既然如此,不如我们大干一把!

    我们这么做,也不仅仅是为了申王殿下,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家族!”

    众人纷纷应和,不断有人站出来义愤填膺地说道,“在下愿意跟随申王殿下,清君侧,正大统,殿下若起事,在下甘为先锋!”

    赵佖心中乐开了花,可脸上却作出一副感激的样子来,“诸位太抬爱小王了,小王身负残疾,样貌丑陋,实不是带头的最佳人选。”

    高士迁道,“请申王殿下不必谦让了,陛下怎么说都是正统皇族血统,比杨怀仁带进宫的孩子更适合继承大统。”

    众人也跟着附议,赵佖这才谦虚道,“本王欲起事,也并不是贪恋权位,而是不想我大宋百年基业落入旁人之手。

    事成之后,还请诸位另请高明,本王甘愿退位让贤。”

    话说的是非常高大上,可不论谁都清楚的很,若真是成功了,赵佖能坐上皇位,他怎么可能退位让贤?

    既然带头的老大还要客套,大家陪着他演戏便是,不少人感动的热泪盈眶,大声说道,“申王殿下高义!”

    窦桓见时机成熟,说道,“既然大家意见统一,便暂请申王殿下带头,诸位各施己能,同时也要听从号令。”

    众人答道,“那是自然。”

    赵佖自知没有什么大本事,却自负懂得识人用人,窦桓心思缜密,高启勋老成持重,有他们两人在,他自觉事情八成会马到功成。

    他看向了高启勋,高启勋自然会意,马上说道,“事情看起来好似很难,其实老夫想告诉大家,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只要咱们能赶在后天清晨大朝会上陛下下旨册立太子之前,能控制住陛下,然后道明真相,然后逼他立申王殿下为皇嗣,大事便成。

    行动人员方便,老夫自然会安排,其余人等从中策应,见机行事即可。”

    高启勋只是说了个大概的计划,却没把详细行动计划说出来,众人一听便明白事情肯定要做的隐秘,详细的计划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用到自己,也可能用不到自己,但不论如何,坐上了这条船,就没了回头的余地。

    事情若是真的成了,他们自然会有从龙之功,将来的仕途和前程也自然一片大好,就算不可能所有人都平步青云,起码在新皇心中,他们也是可信任之臣。

    若是事败,那后果就不用说了,在场的任何一个人,谁也逃不出悲惨的命运。

    即便有人还是因为激动和担忧而浑身发抖,可事到如今,却也没有回头路了。

    窦桓道,“天色已晚,不如今天大家先各自回去做好准备。”

    众人同声道,“若有什么吩咐,还请申王殿下告知,吾等必当竭尽全力。”

    赵佖恭敬的给众人施礼表示感谢,众人这才告退,只留下高启勋和窦桓等几个核心成员。

    赵佖这才放下脸上的自信,有些担忧的问道,“高侯爷,咱们之前准备的计划,真的可行吗?

    本王不知怎么了,心里也是又激动又担忧,总是感觉计划还不够详细,还有漏洞似的。”

    高启勋笑道,“殿下请放心,窦参事心思缜密,这计划必然可行,至于军队这边,殿下大可以放心,吾儿高士迁已经联络军中相好的将领。

    到时即便计谋不成,城外大军也可以冲进城来进攻皇宫,只要咱们比杨怀仁反应快,大事已成之下,杨怀仁也绝不敢在京城逗留。”

    赵佖担心道,“可杨怀仁手上起码有五万人,就算他暂时退出京城,将来也必然会杀回来的。”

    高启勋道,“杀回来就杀回来呗,这又什么可怕的?事成之后,赵煦必然要退位,殿下便可以取而代之。

    朝中重臣或许有人不服,可他们的家眷都在城中,只要咱们控制了他们的家眷,害怕他们敢不从吗?

    只要朝中文武百官拥护殿下,便大势已定,京畿几十万禁军便可以听从殿下调令。

    就算武德军战力彪悍,也顶多以一当二罢了,可五万人和三十万禁军对垒,一比六的比例,双方实力悬殊,他又有何胜算?

    到时候陛下再下旨通告各路各州,把杨怀仁的奸计昭告天下,杨怀仁孤立无援之下,别说五万人,就是五十万人,也是四面楚歌,人心尽失。

    别看现在武德军是精锐之师,可到那时,军心涣散之下别说打仗了,怕是粮草供给,都是一个杨怀仁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夫觉得到时根本不用和他交战,便会有识时务之人提了杨怀仁的人头来殿下面前邀功了。”

    赵佖越听越高兴,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幅光辉的画面,他高坐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对他顶礼膜拜,一个小将提着杨怀仁血淋淋的人头前来邀功……

    窦桓也十分推崇高启勋的判断,恭维道,“高侯爷所预计的不错,在下也认为局面大致会如此发展下去。

    两天之后的这个时间,我们就应该改口称殿下为陛下了。”

    赵佖大喜,“事成之后,高侯爷自会受封王爵,高兄和张兄也会是国公,窦桓也会成位文官之首,朕绝不会慢待尔等如此股肱之臣。”

    众人拜谢,这才告退离开。

    高启勋父子和张叔夜走出申王府,回去的路上高士迁忍不住笑道,“这赵佖还真是大言不惭,这便已经自称是朕了,着实让人觉得可笑。”

    张叔夜也鄙夷地笑了一下,高启勋神色严肃,“咱们也绝不能大意,照计划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