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5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秋漓哭够了,才想起来一件事,忽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来,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油纸包推到了孟皇后面前。

    “娘娘,您看这是什么?”

    孟皇后愣了一下,不过立即便笑了,管秋漓兴奋的把油纸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些小点心来。

    “娘娘,是您以前最爱吃的鲜花饼,是老奴进城的时候,从馥馨园买的,您快尝尝!”

    鲜花饼是一种用鲜花和糯米粉、面粉和糖等原料制作的一种小点心,口感酥脆,味道清甜,还带着些鲜花的香气。

    据说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发现糖的制作方法的时候,从盛开的鲜花上第一次尝到了甜蜜的滋味。

    之后便开始了食用鲜花的历史,到了宋朝,用鲜花的花瓣、花粉和花蜜制作的像鲜花饼这样的美食出现了很多。

    鲜花饼的味道很奇特,也确实很吸引人,那种甜味和一般的甜味不同,带着鲜花的味道,而且食用之后齿颊留香,连说话都带着一股鲜花的香气,所以颇受女人的喜爱。

    孟皇后显然很久没有尝过这个味道了,看着那些鲜花饼,忽然有些不知所措,还抬头瞅了杨怀仁一眼。

    杨怀仁自然知道这样一个女人不会当着他面前吃东西,于是装作喝水,端着水杯挡住自己的脸,还故意扭到一边去。

    管秋漓又推让了一下,孟皇后这才小心的捏起一块放到嘴边,用牙齿轻轻咬了一小口。

    管秋漓似乎不太满意,脸上依旧堆着笑意,“娘娘,您大口吃,大口的吃。”

    他如此热情,孟皇后便更不好推辞,只好想以前一样,把整个鲜花饼填在了嘴里大嚼特嚼,然后冲着管秋漓笑了笑。

    管秋漓高兴的泪水又流了出来,也立即取了一个杯子给孟皇后倒水。

    因为水是凉的,管秋漓倒了一杯之后并没有立即给她喝,而是把水杯捧在手心里,用手掌的温热去温暖水杯,试图把水杯中的凉水温热一下。

    等到孟皇后看起来像是吃的嘴里太满有可能要噎到了,管秋漓才把那杯水送到她嘴边,让她接过去饮用。

    手掌的温度其实也实在没法给水杯中的水加热,不过这样的举动,却着实温暖了孟皇后许久冰冷了的内心。

第1728章:逃不开的命运() 
孟皇后看来应该是很久没吃过鲜花饼了,那个熟悉的曾经给她带来过快乐的美食,如今依旧能给她似曾相识的感受。

    也说不清是因为食物还是带来了食物的人,孟皇后又笑了一次,这次笑得比前两次更加真诚,也更加烂漫。

    杨怀仁心中也有些窃喜,食物里融合了人的情感进去,总是会变得更加美味。

    原本人类获取味道的感知器官,也绝不是舌头和鼻子那么简单的,感情的滋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舌头和鼻子也不一定能感受的到。

    反倒是内心,会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味道,而且这种味道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反而会留存在记忆深处,日久弥新。

    孟皇后只吃了两块,便表示她够了,管秋漓很高兴孟皇后吃的很开心,见她不要了,便小心的把剩下的鲜花饼重新包了起来。

    “娘娘,如今老奴来了京城,您也住在宫外了,老奴以后会时常带些您喜欢吃的食物来看望您的。”

    孟皇后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份好意,又担心事情会对管秋漓不利,所以摇了摇头。

    管秋漓再欲说些什么,杨怀仁抬手示意他不急,管秋漓才退了一步站在旁边。

    杨怀仁知道孟皇后担心的是什么,也明白玉清庵外边的许多事情,她还不知道,可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她也无从知道。

    所以杨怀仁打算告诉她,然后把他的一些计划说给她听。

    “皇后娘娘,有件事臣下必须告诉您知道,陛下他……可能不行了。”

    孟皇后忽然被雷劈了一下似的,皱着眉头痴痴地望着杨怀仁的眼睛。

    杨怀仁又说了一遍,“陛下他可能不行了,这是真的。”

    孟皇后确认过之后,眼神变得有些黯然。

    这就是杨怀仁不太能理解的古代女人的心境那种情况了。

    按照他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像孟皇后这样的女人,是从来没想过会得到一份真挚的男女间的那种情感的。

    自从她踏进宫城的那一天起,在她当时还幼小的心灵里就明白了一件事,她这辈子都只能有一个男人了,这个男人就是皇帝。

    这年头女人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从来都不是握在自己手中,很多女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婚和繁育后代。

    幸运的话,父母给说的亲事还是个见过面,也有些好感的男人,但绝大多数女人,结婚前连自己的丈夫长啥样都不知道,就那么糊里糊涂成亲了。

    大多数女人甚至可笑到洞房花烛之后的第二天早上,才第一次看见丈夫的模样,且不管丈夫生得是美是丑,她都没有别的选择了。

    而这个年代的女人也大多没有主观意识,认命是她们的普遍选择,之后相夫教子,侍奉舅姑,也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孟皇后虽然生在书香门第,自幼也是读过些书的,但是在古代的礼教大环境之下,她也没有任何反抗命运的想法。

    入了宫,被高太后选为赵煦的皇后,即便后来遇上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直到现在她被废,迁居宫外这么一个简陋的环境里,她也没有什么怨言,就这么接受了命运对她一生的安排。

    或许当时她的孩子差点被害死的那一天,她也早已经对赵煦这个男人绝望了,可现在让她做出对不起赵煦的事情,她还是会谨遵礼教的。

    所以她从杨怀仁口中得知赵煦已经不行了的消息之后,表现的有点奇怪。

    杨怀仁只能尽量去按照古代女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她现在的心情,或许她对赵煦失望至极,但对于赵煦这么年轻就快不行了,也会在内心深处感到一些惋惜。

    可这种惋惜又不会那么深刻到让她悲痛欲绝,所以她脸上的呆和痴,更说明她心中的迷茫。

    其实不管皇帝是谁,她的身份都已经注定了不可能再有幸福的生活,她能对着神佛祈祷的,除了大义上的国泰民安,也只有自己那个远在天边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健康长大了。

    但杨怀仁接下来告诉她的一些事情,让她开始变得有点歇斯底里了。

    “王爷,您真的会那么做?”

    杨怀仁心中坦荡,语气很坚定,“或许这些事会让娘娘您感到反感,但在我的角度,为了大宋,为了天下苍生,我也只能这样做。”

    孟皇后紧闭双眼,无奈道,“我知道我这样一个女人,也绝不会影响到王爷的决定,只是王爷若是有野心,您为何不自立呢?”

    杨怀仁尴尬地摇了摇头,“娘娘,臣下刚才说的那些事,已经表明了臣下的心,臣下的确有野心,但这份野心也皇位没有半点关系。

    臣下甚至可以大言不惭的说一句,对于皇位,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在我眼里一文不值,甚至代表着禁锢。

    我这人没什么别的,但就是喜欢自由自在,所以无论如何,我是不会把我自己禁锢在那把黄金制作的椅子上的。”

    孟皇后发难,“王爷既然自己不肯,那为何要让一个七岁的孩童去受到那样的禁锢呢?”

    杨怀仁被问的有点惭愧,“娘娘,其实本来臣下也没想过要这样做,但是如果臣下不这样做,大宋很有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您以为臣下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您误会了,当年管秋漓把孩子带到我身边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为了孩子着想,从今往后,他就是我杨怀仁的孩子,和皇家没有半点关系。

    我也希望大壮可以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快乐的长大,皇家的事情从此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但现在的局面,我也是没有办法,而且大壮身上,也确实流着皇帝的血脉,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有让他站出来了,这也是他逃不开的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命运。

    我今天来,除了告诉您这些,也希望您能支持我的决定,将来有您在大壮身边教导和扶持着,他也不会走上陛下如今正在走的道路。”

    孟皇后听到这里,目光变得有点呆滞,但一想到她还有机会能和大壮母子相认,也担心将来大壮会像他亲生父亲一样走错了人生道路,忽然间开始变得踟蹰了……

    

第1729章:血书() 
孟皇后犹豫不决,她的担心倒也不是多余,下意识地,她看向了管秋漓。

    管秋漓虽然知道杨怀仁的大体计划,但对于很多细节,他也并不是精明之人,一时之间并没有想的太透彻。

    孟皇后用眼神来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在犹豫,不过在他内心里,最希望看到的还是孟皇后和大壮能够重续母子之情,自然是希望大壮被推出来继承皇位的。

    所以他的表情里有些迷惑之意,却也点了点头算是表达了他的意见。

    孟皇后叹了一口气,她的内心里也是十分挣扎,一方面,她已经厌倦了宫中的尔虞我诈,一想到将来大壮还要面对那些事情,心底里难免生出一种不情愿的想法。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何尝不想能母子重聚?

    如果继续照现在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换了赵煦某个兄弟继位为帝,恐怕她只会更加被遗忘,大概要永远留在这个小院子里永无天日了。

    而她想见大壮一面,也是难如登天,就更别说重续母子情谊了。

    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让她纠结不清,杨怀仁所说的话,比如什么若是别人继承皇位,大宋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怎么听都觉得这话有些危言耸听。

    可仔细想想,这话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大宋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孟皇后虽然深居陋室,可并不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当初她还是皇后的时候,就很了解宋辽局势,也关心天下间的大势。

    宋辽貌似和平共处,实则辽国虎视眈眈,大宋则是岌岌可危,即便最近几年大宋在对外战事上好像颇有建树,但这都是假象。

    西夏的灭亡其实是他们内部矛盾迸发产生出来的结果,宋朝的西征只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至于交趾,本来也不是什么强大的存在,这都不能证明宋朝强大起来了。

    反倒是北面的辽国,耶律跋窝台继位之后,和之前耶律洪基对大宋的态度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明眼人都瞧出来了,耶律跋窝台野心甚大。

    他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行动,只不过是因为他登基没有几年,权力根基未稳,所以才一直隐忍而已。

    实际上从他的许多做法来看,将来举辽国之兵南侵,几乎是肯定的事情。

    如果事情真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无论是暴戾的赵佖还是软弱的赵佶在位,恐怕都不是有能力保住国家的人选。

    大壮虽然年幼,可背后有杨怀仁的帮助,反倒是最有希望抵挡辽国进攻的皇帝最佳人选。

    而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大壮的亲生父亲是赵煦,亲生母亲是她这个皇后,他是最纯正的皇族血脉,继承大统,也是最符合道理之人。

    想到这里,孟皇后也渐渐觉得,杨怀仁的命运论,说的没错,有些人从一生下来,命运就是已经被上天注定了的。

    可眼下的事情,又不由得孟皇后不担忧,她问道,“王爷对此事可有十足把握?”

    杨怀仁不想骗她,摇了摇头,“这世上从来没有十足把握之事,只有尽力和不尽力的区别。”

    孟皇后对杨怀仁用这种不咸不淡的话岔开问题有些不悦,不过她还是耐着性子又说,“王爷不必打岔,我只要你告诉我你有几成把握就好。”

    杨怀仁这下不想瞎说了,双眼注视着孟皇后的一双明眸答道,“七成。”

    这个答案似乎并不能让孟皇后满意,她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七成听着不少了,可三成的失败几率,也着实打击了孟皇后的内心,在她意识里,如果杨怀仁说个九成,哪怕是八成,她也能放心一些。

    杨怀仁看来是铁了心要推大壮出来继承大宋皇帝之位了,孟皇后觉得,这里边不管有多少是为公,多少是为私,杨怀仁的态度是不作假的。

    他敢这么做,也一定想到了后果,那么按照她以前对杨怀仁的了解来看,杨怀仁是绝对不会不考虑后路的。

    如果事成,自然是好事,可万一事败,杨怀仁恐怕会不容于新君,就算因为他现在的地位不会被立即处死,恐怕也要一撸到底了。

    假设杨怀仁为自己留了后路,大致也是带一部分兵马迁居海外。

    孟皇后不了解大宋之外是什么情况,只想着化外之地,也许荒蛮了些,但凭杨仁的本事,求生倒也不难。

    想到这里,她似乎也不太在乎了,只要孩子不论如何都能活下去,她的将来如何,似乎也不是那么紧要。

    但她想到了另外一点,假若事情成了,杨怀仁可是新帝的养父,这样的话,新帝要如何面对,杨怀仁又要如何自处?

    新帝出于感恩也好,孝道也罢,总不会对杨怀仁不利,可万一杨怀仁到时候骄纵跋扈,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新帝又要如何自处?

    孟皇后知道现在就问这些话或许会激怒了杨怀仁,但她还是壮着胆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杨怀仁听了这些对他猜忌的话会动怒,却不料他竟笑了出来。

    孟皇后不解地问道,“王爷笑什么?”

    杨怀仁道,“孟皇后聪明绝顶,只是不肯与刘清菁之流较真罢了,若是孟皇后有如此心机,今日幽居此地的,怕是她刘清菁了。”

    孟皇后有点委屈,她自然不会与刘清菁之辈卑鄙到一个层次上,只是也理解杨怀仁为什么说这种话。

    圣母的形象被一句话给毁了,但孟皇后想了想,她现在也早已不在乎这些事了。

    为了她的孩子,别说形象了,就算是要了她的性命,她也一点不在乎。

    她竟反问道,“王爷是不想回答我的疑问吗?”

    杨怀仁正色道,“娘娘你可以放心,我现在把话放在这里,将来若是事败,我杨怀仁绝不独活!

    若是事成,娘娘您为太后,大壮继位为帝,臣下自清除官,永不入朝堂!”

    说罢扯下一段素色的内袖来,咬破了手指把他刚刚说的话写了下来,起身跪下来双手奉到孟皇后面前。

    孟皇后吓了一跳,不敢去接杨怀仁的血书,而是退开一步,反跪在杨怀仁面前,“王爷高义,是我唐突了。”

    记住网址:

    第1729章:血书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730章:自私与无私() 
杨怀仁心里也并不在意孟皇后说那些话故意激他,他现在很懂孟皇后的心境。

    一个承受了背叛的女人,一个曾经高高在上,却落得如此下场的女人,现在很难去相信别人,这似乎没什么奇怪的。

    杨怀仁实在没有理由去怪罪一个不了解他的女人,何况这个女人这么做也并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她的孩子。

    为人父母的心态,杨怀仁很懂,这世上的人,说为了爱情可以舍弃一切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但说为了孩子而愿意舍弃一切的父母,那这世上可就太多了,杨怀仁相信绝大多数最普通的人,也能体会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而自己又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

    管秋漓站在一边吓傻了,杨怀仁和孟皇后对着跪下磕头,这画面太激烈了。

    他赶忙过来扶起二人,似乎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说到了点子上,“娘娘王爷请赶快起来,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啊。”

    杨怀仁其实还是有些惭愧的,虽然他自知他对大壮一直都当做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到这次要把大壮推出来继承帝位,他也是有他个人的考虑的。

    在他心中不论赵佖还是赵佶,或者其他的赵似等人,实在不是当新皇的好人选,也是出于一种怕自己这些年为了梦想的经营付之东流的担忧。

    说他是为了孩子好,似乎这里边有他自私的成分在;可若说他全是自私的,可他做的一切都是无私的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

    对于未来,他的想象里是有画面感的,所以他敢对孟皇后做出那样的承诺。

    事情失败了,他活下去的意义似乎也就不存在了,甚至可以说,事败之后,他活着反而是他爱着的家人和兄弟的一种威胁。

    他死了,新帝或许还可以放过他的家人和朋友,但他活着,反而必然要被斩草除根了。

    但事成之后呢,他也早想到了他会面对更多的风言风语,除非他真正的造反,否则他下半辈子都要生活在流言之中了。

    所以他也早有打算,只要大壮能顺利继位为帝,他也没有保留什么官职的必要了,他所拥有的势力,已经早已超出了官职的范畴。

    他利用他的势力,完全可以辅佐大壮,让他渐渐长大,真正掌握整个国家,甚至在宋辽之间的事情上,他也能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他现在敢对孟皇后做出承诺,他所说的,所写在血书上的,也是他真正的打算,他没有什么好隐瞒和避讳的。

    孟皇后见杨怀仁如此的态度,也再一次确认,当初她没有看错人。

    两人站起来之后,尽管孟皇后没有接那张血书,杨怀仁还是恭恭敬敬都把血书折好,放在了孟皇后面前。

    接着对管秋漓吩咐道,“管秋漓,如果将来我没有做到我所说的话,你就拿这份血书取了我的性命便是。”

    孟皇后知道这次杨怀仁绝没有任何私心了,心中又开始感到万分愧疚。

    管秋漓自然知道杨怀仁和孟皇后之间是这么回事,忙跪下来说道,“小人不敢!王爷言出必行,娘娘也从来没有怀疑过。”

    孟皇后有了台阶,也忙说道,“我一个女流之辈,不懂王爷苦心,还望王爷见谅。”

    杨怀仁自然地接话道,“娘娘言重了。眼下时辰也不早了,不如臣下把计划详细说与娘娘知道,还有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故,咱们要如何应对,也要早说清楚的好。”

    孟皇后对杨怀仁不计前嫌竟有些感动,忙把刚才的误会和捕快抛至九霄云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