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用量太小,杨怀仁也抓不准龟息散的效果如何,若药效发作太慢或者药效不太明显,那么杨怀仁急于要给她治病的理由就显得不充分了。

    不得不提另一个人的戏份做的很到位,玄参又一次易容改扮,成了一个江湖郎中,这个丑角的演绎,在整个计划过程中也是重中之重。

    他扮演的江湖郎中虽然也是个郎中,但在他的诠释之下,那种江湖郎中的放荡不羁和贪财劲儿,对太医们的不屑眼神和口气,都发挥到了极致。

    或者这么说,玄参作为一个郎中,其实也不是科班出身,内心里的自我认知和那些江湖郎中们是能感同身受的,他那两声“哼哼”,或许正是他内心里最真实想法的表现。

    赵煦虽然对杨怀仁也有了些其他的想法,但信任程度上,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所以整场戏他这个最重要的观众很容易入戏。

    至于章惇嘛,他的性格是那种大开大合的类型,为人又十分刚正,他不屑去琢磨那些小伎俩小奸计,是那种喜欢刚正面的人物。

    所以杨怀仁以往给他的印象就起了关键作用了,在他心里杨怀仁或许经常会胡闹,正儿八经的时候却比较少。

    当他看到杨怀仁衣冠不整的样子和焦急烦躁易怒的情绪时,也很容易融入到杨怀仁的情绪展现中去,很难对他产生怀疑了。

    马车驶出了最快出城的东门,然后转向南面行驶,没有转头向西南方向回杨家庄子,而是直接向东南来到了城外二十里的东大仓。

    东大仓是东京城外四大粮仓之一,临着汴河而建,有一个巨大的水陆码头,江南的漕粮,就是运到这里被卸下船,直接存入到了东大仓里。

    除了官府的码头之外,还有民用的运河码头,码头周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货物集散地,货栈和饭馆林立。

    杨怀仁因为是拿着圣旨出公差,所以自然要住进东大仓的官驿,他也在这里约好了其他家人,明日一早汇合之后,便坐官船走水路去江南。

    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已经在此等候,在官驿里直接用黑幕把一个院子围了起来,官驿的人是一个也不让进。

    他们知道南方王杨怀仁奉旨南巡,自然不敢违拗,至于搞得为什么这么神秘,他们也不敢打听和议论。

    马车直接驶进黑幕中的院落,天霸弟弟在门口站定,看着那些好奇的人还在围观,忽然大喝一声,“想知道王爷的秘密吗?那就自己走进来去看好了,不过我话先说下,这院子今夜只准进不准出,要出也是横着出来!”

    人群立即一哄而散,谁也不想从竖着变成了横着。

    黑牛哥哥迎着杨怀仁下车,然后黑牛嫂子带着几个丫鬟把鬼姐抬下马车,扶着进了房间。

    杨怀仁不好意思地笑笑,“哥哥陪嫂子回娘家住了没三天,我就闹出这样的事来,真是对不住哥哥了。”

    黑牛哥哥憨笑,“说的哪里的外道话,住在老丈人家里,总是有些不自在的,呵呵。”

    黑牛嫂子这是从内间里掀起帘子走了出来,俏皮地瞪了黑牛哥哥一眼,“怎么?跟我父母一起住很不舒服啊?

    我爹可说了,过段日子他辞了官,便去江南寻咱们,到时候咱们还是要住在一起的,你要是不习惯,到时候你亲口跟他说去。”

    黑牛哥哥立即收了笑容去给黑牛嫂子赔礼道歉,“娘子,你看你看,我不是那个意思啊,你看官人我嘴笨,都不知该如何解释了,其实我挺愿意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的,将来一定好好伺候到他们走了。”

    本来意思是好意,可这么说出来就歧义了,黑牛嫂子并不是不明白,只是故意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来,“你看你看,你看什么?你还要把我父母伺候走了?”

    黑牛哥哥也明白过来了,忙改口解释,“是伺候他们养老送终,不是不是,养老,不送终,不是不是,也不是不送终”

    看着他满头大汗,黑牛嫂子掩嘴笑了出来,“傻样”

    

第1284章:离京,去江南() 
杨怀仁很欣赏黑牛嫂子的一点,就是她有主见,懂得如何和丈夫相处,比起当时内敛的女性性格来,这样的她,让黑牛哥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黑牛哥哥是幸福的,杨怀仁觉得他也是幸福的,五个老婆,性情各异,大气的、温婉的、热烈的、精明的、奇葩的。

    奇葩的那个现在越来越正常了,好多事不用杨怀仁去说,她都会抢先想在了前头,只是有时候她也会撒娇。

    “官人,人家手脚好麻,来帮人家捏一捏嘛”

    杨怀仁走到床边,不明白那个口口声声说手麻的美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衣服脱了的。

    解药完全起作用了,可能龟息散用量控制的好,鬼姐服下了解药只不过三个时辰,就已经活动自如了。

    这里的活动自如嘛,还需要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五个老婆,四个都有了孩子,那么剩下的那一个自然会有莫名的心理压力的,即便到了一千年后,孩子也是女人在婆家和老公心里彰显自己地位的重要依据。

    为了让奇葩的那位得到这样的满足,杨怀仁只好忍了,任由她活动自如的奇葩动作,来达到那个没羞没臊的目的。

    好在杨怀仁还是很有节制的,这一夜,只不过是梅开二度。

    第二天一大早杨府的人也到了,浩浩荡荡一大群,大小车辆挤满了东大仓的官府码头,钦差所用的龙船也准备就绪,没有过多的仪式,大家上船立即出发。

    龙武卫和虎贲卫那边要晚一天出发,那么多将士们要出营,总要做足了准备,这可是两万人的规模,即便如此,大营里还是留下来将近四千人。

    杨怀仁本没想准备多少钱的,去了江南可以住当地的行辕,衣食住行也可以用他钦差的身份来花朝廷的钱。

    不过杨母觉得既然是全家搬迁,那必须带够了钱才好,听说江南那边富人挺多,怕钱带的少了,会被人瞧不起。

    于是龙武卫和虎贲卫便成了杨家的镖师,顺便押送了杨母要带到江南的价值一百万贯的金银财宝。

    杨家的管事早就提前出发了,为的是给杨怀仁打前站,按照杨母的意思,宅子还是住自家的好。

    四个老婆把杨家庄子和杨怀仁在京城的各种产业都交给了信任的人看着,这一点杨怀仁倒不担心什么,做生意上,是没人敢打他的主意的。

    随园就更没问题了,王明远和羊乐天如今是城中的知名人物,都知道杨怀仁现在的地位不轻易回随园做饭给别人吃了,羊乐天这个厨神门生,便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连官家都经常偷偷派公公们出宫来随园买东西吃,最近好像对臭豆腐情有独钟。

    只是随园现在臭豆腐很少做,弄得街上臭烘烘的,还要开封府来人维持秩序——城里百姓只要闻见了这个味儿,都发疯了似的往随园跑,吃上一块便宜实惠又终生难忘的臭豆腐,是京城百姓标准的美好夙愿。

    照这么说的话,赵煦也算是个京城人士,只不过王明远没杨怀仁那么硬气,见到熟悉的小公公又来了,是允许他走后门不用排队的。

    府卫是一定会追随着杨怀仁的,他们的家眷,将来到了江南也一定要给安排好。

    庄子里的庄户们不舍得,但他们只知道东家是接了皇命要去江南办事的,而且要办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尽管不舍,却也没有太过悲伤,而且保证一定会把杨家庄子经营好,等将来杨怀仁回来,庄子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学院交给了柔石利水他们,如今学院的名气也有了,根本不愁不能自负盈亏,这里不仅仅是学生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起始点,同样是他们这些先生们的。

    后山的秘密山洞,交给连子庚去处理,秘密是一定要隐藏好的,火药工匠们生产了新式的炸药出来,已经试着装备到龙武卫和虎贲卫里试验,从现有的成果来看,效果还不错,只等着实战来证明这些成果。

    将士们对于去江南,还是充满期待的,谁都知道江南好,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真正见识过。

    上一次跟着杨怀仁出使辽国,他们虽然也有功劳,但还是没法更直接参与了战争的禁军相比,得到的封赏,自然是不如别人多的。

    这一次跟着杨怀仁去江南,听说有山贼和海盗要打,他们自然憋足了劲,只等着证明他们的能力,肯定比其他的禁军要强。

    林冲、卢进义和兰若弼如今都跟着大和尚学武,龙武卫跟着杨怀仁去江南,他们自然要跟着,大和尚不舍得徒儿们没了人教武功,便也跟了来。

    卢进义他们一开始是很怕大和尚逼着他们学武功的,但后来武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才开始认真的学武,兰若弼本来就是武痴,那认真劲儿就更不用提了。

    只不过大和尚上了船,让虞美人和归鸿有点不自在,之前她们找大和尚比武却自己退却了,按照江湖规矩,江湖中人说过的话是不能收回来的,所以唯恐大和尚什么时候忽然想起来,要跟她们切磋一番。

    杨怀仁第一次觉得老丈母娘这么和蔼可亲,从一个苦大仇深的江湖侠女,终于进化到了仁慈姥姥的角色。

    西边贸易基地的事情指派了管事们跟进,有龙门镖局帮忙,还有游师雄帮忙看着,杨怀仁也不怎么担心。

    他早就明白了买卖做到这样的规模,他已经不需要什么事都事必躬亲,懂得用人,也是管理的一种境界。

    铁香玉带着两个娃,肯定要受些累的,不过她这么想,两个孩子,那就是两份快乐,有时候她很感激杨怀仁让她用不同的方式得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既然杨孝祖跟着父母去江南,管秋漓也会跟着来,离开他几乎生活了一生的京城,他似乎并没有多少悲伤。

    也许对他来说,京城其实是不熟悉的,一道高高的宫墙把他禁锢了几十年,如果不是最后遇上了好到让人发指的孟皇后,管秋漓也许都不会对京城有任何的眷恋。

    而离开,才让他真正把人性里最轻松的一面展现了出来,龙船扬起风帆的那一刻,也许才是他新生的起点。

    

第1285章:大运河() 
兰若心肚子越来越大,看样子离生产也不远了,奇怪的是她坐船没有一丝的不良反应,只是有点放不下自己刚建立起来的产业。

    杨怀仁只好帮她按摩着腰边劝慰她,“赚再多的钱,也不如活得舒服重要。”

    兰若心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她那个武痴老爸,创业也许不怎么行,但守业还是没问题的。

    更重要的一点,她现在是隐形的丐帮帮主,即便她不在京城了,丐帮也会全力支持兰纳独,至于以前净衣流污衣流的纷争,早就在实际利益面前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背井离乡,也许只是暂时的,但杨怀仁还是跟家人们说,这一次的决定这么匆忙,来的这么突然,他感到很抱歉。

    但有些事,势在必行,留在京城,将来会有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麻烦找上门来。

    杨母表示理解,她用一句话总结的很到位,你是一家之主,你去哪儿,全家人就跟着你去哪儿,亲人之间,不需要道歉。

    兄弟们也这么说,尽管论年龄杨怀仁不是最年长的,但实际上,他就是大家的主心骨。

    当然也有人没什么压力,比如还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还小,对家的概念,也只是停留在母亲或者父亲的怀抱里,乡土,他们还不曾接触过。

    天霸弟弟和二丫头就纯粹属于没心没肺了,船一开动,这俩家伙不知哪里来的默契,找了船工们挨个打听江南有什么好吃的。

    天霸弟弟这个大吃货这么问也就算了,二丫头前一天还在埋怨哥哥决定下的太突然,让她连跟好闺蜜清照妹子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或许不是他们不走心,而是极力在杨怀仁面前表现出来一种乐观来,用这样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哥哥的支持罢了。

    当然杨怀仁也要满足他们这种吃货对未知的美食的简单欲望。

    汴河只是大运河的一段,起先还是不算很宽的,等船过了应天府,河道忽然变宽起来,两岸的景色,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今年夏季的雨水充足,不论是黄淮还是长江中下游的水情都见涨,不好的是部分地区发生了水患,好的一面是运河的水量很足,来往的商船更加通畅无阻。

    沿河的码头不少,尽管大小不一,但每隔个几十里,就有一个因为码头而兴建的市镇。

    这些市镇无一例外都是一片欣欣向荣,搭配着沿岸的层层绿树和望不到边的农田,让景色更加令人心生惬意。

    美景让众人渐渐放下了离家的丝许愁绪,船上的气氛也渐渐恢复了往日庄子里的轻松和热闹,唯独鬼姐一个人只能憋在船舱里,不敢上甲板上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杨怀仁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每天都会抽很多时间来船舱里陪着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走的匆忙,朝廷给杨怀仁安排的一队随行官员要晚些日子出发,到了江南后再汇合,但这几艘大龙船上,也是有朝廷的漕运官员的,就更不用提那些船工们人多嘴杂了。

    鬼姐既然是装病,就必须要掩人耳目,所以她是不能走出舱门的,而她所居住的船舱附近,也是日日有府卫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外人见到一个健康的安国公主。

    杨怀仁告诉她,这叫牺牲一个人,幸福千万家。鬼姐回答说,她也是幸福的,起码现在她占据杨怀仁的时间是最多的。

    于是鬼姐为了她自己和大家的幸福,船舱里的窗户都从来没有打开过。

    其实她很想看看汉人开凿的大运河,这么宏伟的工程,她觉得这世上也只有汉人能做得到了。

    杨怀仁便给她讲大运河的历史,其实他说的也不一定全都对,他当年学到的关于运河的东西,也并没有许多。

    不过杨怀仁总是能把有限的知识联想起许多有内涵的故事来,比如,人们常说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这里沟通,不单单是货物的沟通,这两个字的内在含义,才是大运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贡献意义。

    就说饮食,原本没有大运河的时候,南北的食物流通是十分困难的,这里不仅仅是说粮食的运送,而是在百姓的饮食文化上,南北是截然不同的。

    后世的南北菜系,川菜走出盆地真正普及到中国每一个角落,也还不到百年,粤菜成体系的发扬光大,也是清朝晚期的事情了。

    而体系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深远的两大菜系,鲁菜和淮扬菜,正是因为宋代大运河的使用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全方位的沟通和融合。

    比起鲁菜的历史悠久和传承有序,淮扬菜原本显得有点零碎,它更像是原本几个小型菜系的融合。

    徽菜、赣菜、苏菜和浙菜,以及其他极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在大运河把越来越多的北方人送到江南之后,在鲁菜的影响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菜式也正是因为融入了鲁菜的刀工之后,变得更加精致,甚至在精妙程度上有了更巨大的飞跃。

    仔细翻看鲁菜和淮扬菜的很多代表性的菜式,以及它们的发展形成历史,不难发现一点,有些鲁菜的菜式和淮扬菜的菜式其实很像。

    这便是融合的结果了,这种融合是积极和正面的,一道菜,也许原本的做法还不足以把它最美味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

    但用了两种菜系的处理手法料理之后,不论是菜的味道还是花样,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南北大厨,也积极地去学习对方的优点,并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技艺之中。

    最幸福的自然是老百姓们了,这种融合和沟通让南北的百姓都享受到了更多的美食,正体现了中国人家和万事兴的传统观念。

    杨怀仁看着鬼姐,两个本是不同种族的人结合在一起,尽管生活习惯、文字语言、文化信仰上都有巨大的差异,但这些从来没有成为两个人之间的隔阂。

    他们在一起相处的很融洽,日子过的很幸福。

    或许我们的祖先从一开始叫告诉了我们繁衍生息下去最关键的一点,和。

    而隔阂,不是因为种族的不同而产生的,滋生了隔阂的,终究是我们的内心。

    

第1286章:老妇告状() 
船进入淮南,驶入宿州码头停靠补给,随行的龙武卫和虎贲卫也赶了上来。

    因为他们乘坐的除了将船是千人的龙船之外,其他将士乘坐的是两百人的普通漕粮船,一时间江面上百舸争流,好不壮观。

    只是这样吓坏了不少人,宿州地面上所有的带品官员都赶紧来迎接杨怀仁这位钦差,也引来了成群的百姓赶来围观。

    船要停靠一天补给,所以尽管杨怀仁不大乐意去应酬这些官员,但还是露了一面,跟他们说些可套话,并没打算赴宴。

    宿州知州刘大人自然不敢怠慢,还是按照常例,把宿州近年来的军政事务一一向杨怀仁汇报。

    杨怀仁很无奈,不过这都是当钦差必须经历的一套程序,他也躲不过去,只得耐着性子听完。

    没料想刘大人把自己的功绩吹了半天,从围观的百姓里忽然冲出一群人来,说要告状。

    刘大人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的甚是好看,杨怀仁倒是很欣赏这帮百姓的勇气,也乐得听一听他们要告谁的状,若是民告官,而且那位官又在当场,那么杨怀仁一定要给他好看。

    不过这帮百姓告的不是官,而是匪,这才让刘大人的脸色稍稍平静下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娘,被两个中年妇人搀扶着走上前来,瞅准了杨怀仁是个大官,那头便拜,一边磕头一边喊冤,“钦差大人,你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啊……”

    杨怀仁起身过去把老妇人扶了起来,问道,“你有何冤屈,可一一道来,本王一定给你做主!”

    老百姓们一听杨怀仁自称本王,哗啦啦又跪下去一大片,他们这辈子别说王爷了,国公侯爷也没机会见到,乍一听眼前这位年轻的钦差还是个王爷,心里着实吓坏了。

    杨怀仁没想到老百姓会有如此反应,搞得他也有点懵,旋即便想明白了,他这个北方王爷的名头在民间还没有多么出名,估计老百姓也分不清他这个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