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两卫的规模就这么不断的扩大,竟超过了两万人的编制,超出来的人,兵部是不给发饷银的,还是杨怀仁自己掏钱,这会儿倒没人说他什么了。

    朝廷打了胜仗,可国帑也用去了大半,朝堂上一帮家伙们就喜欢斗嘴,赚钱的本事那是不能指望的,所以方方面面都在缩紧开支。

    杨怀仁的边贸计划倒是让他们看到了赚钱的希望,对这件事很是上心,搞得好像没了杨怀仁什么事一般,功劳似乎都成了他们的了。

    杨怀仁其实不介意,他就管投自己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将来能赚大钱就好,至于谁要抢功劳,随便他们抢就好了,他也不稀罕,反正他的爵位是不可能再高了。

    其他的嘛,只要安排好了境内境外的商道就好,龙门镖局将来可以大展身手,来往于京城和西域的货物,都需要他们沿途护送。

    铁香玉生孩子前还很操心这事,但生了孩子之后便不管了,现在她最大的任务就是养育两个儿子,女人当了母亲,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

    既然她都不管了,杨怀仁就更不用过多的去操心西边商路的事情了。

    让杨怀仁不能放心的还是他的兄弟们,总不能他走了,兄弟们还留下,没了他这个草头王爷,恐怕麻烦会找到这些兄弟们头上去,这些他都要考虑的。

    所以他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让他能带着全家和兄弟们进行一次大迁移似的转移,让别人看起来合情合理,谁也不会察觉出蹊跷来。

    还有去哪儿也是个问题,四个孩子都那么小,去西边的荒芜之地去受罪杨怀仁是会心疼的,北边就更不用想了,上次耶律跋窝台没抓住他,再有一次,他是绝对不会放过杨怀仁的。

    那么剩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江南了,江南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美女又多,呃……这个先不考虑,主要还是江南一代文风鼎盛。

    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了,生活富裕了,自然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书,江南出才子,也是在长期的数量基础上,渐渐有了质量的巨大提升的。

    读书的孩子们多了,教书的先生们也就多了起来,有钱人抢着捐钱盖书院,就是想给自己冠上一个书香门第的雅号,也许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真的提高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江南一带的才子也确实值得称道,如今朝廷科举上考了功名的,超过一半都是来自江南的才子们,可见要发展教育,必须得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如果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杨怀仁是非常愿意的,孩子们将来长大了要从事什么行业,都看他们自己的个人喜好,杨怀仁是个开明的老爸,是绝不会把个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们的。

    但不管他们志愿要做什么,书是一定要读的,考不考功名嘛,那就无所谓了。

    杨怀仁想来想去,还是没想到好的办法,最后还是问了一嘴眼前的风神卫,“江南最近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风神卫挠着脑瓜子想了半天,摇了摇头,“大事是没有的,小事倒是有一些。”

    杨怀仁若有所思的点着头,“说来听听。”

    “江南东路江州那边闹水患,不过不是很大,那地方每几年都要发一次水的,这不算新鲜事。

    再就是江宁府到钱塘的官道上闹山贼,几股小山贼而已,专门挑落单的过路商客下手,大案子没有,小案子不断,这些案子当地官府办了很久了,但因为山贼油滑,几乎也没什么像样的成效。

    定海那边闹海盗,是一帮亡命徒,不过人数也不多,只是那边海岛众多,明州的水军也找不到他们,只能看好了海上的商路,不让他们有机可乘便也罢了。

    其他的嘛,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江南那边朝廷最关心就是市舶司和织造局这两块,童阁领和崔阁领管理的都很好,从来也没出过什么乱子。”

    。

第1278章:鬼姐的鬼主意() 
杨怀仁开始琢磨,如果只是用剿匪缉盗或者赈灾的理由申请去江南,恐怕这些理由都有点牵强,就算赵煦同意了,杨怀仁也只能自己带些兵去江南,没法带上家人。

    朝廷最关心的江南事务,无非有三样,织造局是管理纺织行业的,市舶司是管理对外海洋贸易和船务的,还有一样是转运司,在江南也就是漕运司,是管理漕运的。

    刚才风神卫之所以把织造局、市舶司和漕运司分开,是有原因的。从当时的管理机制上,织造局和市舶司虽然是朝廷的下属地方职能性衙门,但真正管理的却是内府。

    所以织造局和市舶司的顶头上司,都是太监来担任,衙门里的朝廷官员,也只不过是办公而已,说了算的还是那班太监们。

    但转运司不同,漕运之事关乎国家命脉,江南每年的粮食和丝织物产量占比尝过全国的一半,每年都有大量的漕粮、丝绸布匹等货物运送到中原和北方各地,所以当时的漕运还是由户部属下的转运司管理。

    杨怀仁觉得,除非是这三个衙门出了事,而且是大事,他才有机会自告奋勇去办皇差,否则根本没法实现他的举家南迁江南的美好愿望。

    但这三个衙门因为官家和朝廷都非常重视,却又是最稳定的,这便让杨怀仁一时之间没了办法。

    简单吃过了晚饭,杨怀仁陪着鬼姐在院子里溜达,吃饭的时候鬼姐就发现杨怀仁有点心不在焉了,在她印象里,杨怀仁是很少发愁的,即使是在辽国的时候,杨怀仁也不曾表现出忧虑来。

    可今天不同,鬼姐陪着他说话,却发现杨怀仁只是“嗯”“好”“哦”地应付着,其他的话很少,总是时不时目光呆滞的望向夜空。

    鬼姐忍不住问道,“官人可是有什么心事?”

    杨怀仁本来觉得事情在他还没想好要如何解决之前,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的,但这一次不同,他的脑子就好像卡壳了一般,总是在一个地方打转,如何都走不出来。

    他望着一脸担忧的鬼姐,抬手轻轻抚上了她的脸,月光皎洁,月光里的那张脸美的让人窒息,下意识里说了一句,“你真的好美。”

    鬼姐当然很开心,不过转念一想,又板起脸来,“官人,你是不是有是烦心事,却又不想说出来让我担心,所以才用甜蜜的话语来哄我,好让我不再担心啊?”

    杨怀仁笑了笑,鬼姐确实很机灵,还是被她识破了小把戏。

    杨怀仁看着她蓝宝石般透亮的双眸,忽然觉得告诉鬼姐,让她帮忙出出主意也不错,一来她足够聪明,二来她有时候的想法真的让杨怀仁觉得意外。

    或者可以这么说,鬼姐的奇葩念头多,性格上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说不定杨怀仁按正常思维想不通的问题,她就能轻易想出来呢?

    杨怀仁在后花园里找了一处平整的石板,掏出一块手帕铺在了石板上,这才让鬼姐坐下,他坐在了她身边,把他的烦心事一点点的说给她听。

    鬼姐认真听完,先问了一句,“官人为什么非要去江南?留在京城里不好吗?就算官人不喜欢朝堂上的权力争斗,大不了不理会就是了,反正之前你们大宋皇帝也没让官人入朝为官,现在为什么官人要为此时躲出去呢?”

    杨怀仁是隐瞒了孟皇后的事情的,只说了朝堂争斗的原因,这会儿他也不可能说出来杨孝祖是皇子的事情来,只好含糊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厌倦了。

    虽然我不在朝堂,但朝堂上各种各样的消息,还是会有意无意的传到我的耳朵里来,你说我能不烦吗?

    我躲在杨家庄子里躲清静,现在看是没有问题,但保不齐将来能一直这样下去,万一哪一天官家或者那些朝堂上的大佬们想起我来,要我选边站队,我又该如何面对?

    所以我要离开京城,带着我的家人朋友,一齐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我们汉人有句俗话你肯定听过,叫做伴君如伴虎,你能明白吗?”

    鬼姐点点头,“官人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只是官人要去江南,直接上一道折子,说想去江南生活不完了吗?在辽国,如果哪位大臣不想干了,他可以随时辞官,去他任何可以去的地方生活。”

    杨怀仁苦笑,“你也说啊,那是辽国,辽国的权力和财富基本都在宗族的手中,朝中的大臣谁走谁留,对政局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但大宋不同啊,特别是我这种身份你的人,不是说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的,没有官家的圣旨,我擅自离开京城的范围,都会被御史们奏议的,何况我要带上家人朋友,他们编排出来的东西,是你无法想象的。”

    “啊?”

    鬼姐没想到宋朝规矩那么多,不过她想了想,又出了一个主意,“那也不难,你就给你们官家说我病了,需要找郎中医治,可京城里的郎中都治不好,但听说江南一代有个神医会治这种病,咱们全家不就可以去江南了?”

    “装病?”

    杨怀仁陷入了深思,这个办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仔细想想,并不是没有操作性可言。

    鬼姐贵为辽国公主,如果她得病了,影响比一个王爷得病了还大,那可是涉及到宋辽两国之间的关系的。

    万一鬼姐有个什么意外,不光杨怀仁逃脱不了干系,整个大宋朝廷也逃脱不了干系,鬼姐是耶律跋窝台唯一的女儿,他要是追究起来,恐怕局面会闹的很大,甚至导致两国兵戎相见也不是不可能的。

    杨怀仁刚要转忧为喜,忽然间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如果鬼姐的了病,官家一定会派宫中的太医前来医治。

    那些太医的医术还是很精湛的,如果只是让鬼姐装病,难保他们看不出来,如果他们识破了杨怀仁的小把戏,回宫把这件事告诉赵煦,赵煦会怎么想杨怀仁?

    有没有可能,赵煦觉得这是杨怀仁和鬼姐这个契丹公主密谋了什么更大的阴谋?

    

第1279章:安国公主的怪病(上)() 
杨怀仁意识到,鬼姐说装病的主意可以用,但如果单纯是装的话,同时又很容易被识破,那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他觉得,如果能让鬼姐“安全”的病上一场,才能真正瞒天过海。

    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主意,但他还需要得到鬼姐的同意,不料他一开口,鬼姐便笑着答应了下来。

    两天后,杨怀仁罕见的给官家上了一道折子,朝堂上的众臣们也很关注,纷纷猜测,一向不参与朝政的杨怀仁,现在怎么改变了主意了?

    乱糟糟的朝堂立即安静了下来,如今朝中虽然是新党当权,但新党内部也并不那么团结,不论哪一方都不愿意看到一个新的势力加入到朝中权力的争夺中来。

    甚至有人开始暗暗怀疑,会不会是官家觉得不能让新党一家独大,特意找了一个新的势力出来,目的是为了制约朝堂上的新党呢?

    这不是不可能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里,也总有这样的精明皇帝,利用朝中不同派系的官员之间的争斗,来控制整个朝堂权力的平衡。

    可这种事谁也不会直接在朝上说出来,只能各自猜测,一时间里众说纷纭。

    但当赵煦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前把杨怀仁的折子拿出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辽国的安国公主病了,杨怀仁的折子,是求官家派宫中太医去府上给安国公主瞧病的。

    朝堂上原本还担心杨怀仁另有所图的官员们愣住了,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还是他们想的太肤浅了,看不出这道折子里边的门道?

    不管如何,安国公主得了怪病,民间的郎中看不好,这可不是小事。

    东京城里的契丹人很关心他们的公主,以前就三天两头的往杨家庄子里跑,另外契丹皇帝耶律跋窝台写给女儿的信也是天天又,可见安国公主在契丹人心目中的地位并非一般。

    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引起了辽国皇帝的不满,对大宋来说,这个后果可是目前所承担不起的。

    虽然刚刚打败了西夏,但大宋的损失也是不少的,尽管主要体现在国帑的损耗上,但如果一年之内再来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那么朝廷恐怕如何也负担不起了。

    更何况辽国之强大,可不是一个西夏可以比拟的,契丹百万铁骑,更不是西夏的那点兵马能比。

    所有朝臣几乎同一时刻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必须赶紧派太医去给安国公主治病,而且一定要治好。

    赵煦立即下了圣旨,让宫中最好的八位太医立即赶往南方王府,无论如何也要把辽国安国公主的病医好。

    朝都没散,章惇亲自领着那八位最好的太医,以及他们的药童和随侍赶到了城中的南方王府。

    杨怀仁立即来到大门钱迎接,章惇第一眼看见他,就惊呆了。

    只见杨怀仁身着内衣短褂,黑着眼圈,嘴唇干燥得起了皮,一脸的憔悴和担忧,而且脚上什么也没穿,光着脚站在他们面前。

    看到他领了太医来,杨怀仁竟懒得跟他施礼,只说一句“章相公到了”,便直接去拽了他身后的太医往门里走。

    章惇也不怪他,只是惊诧于印象里意气风发少年得意的那个杨怀仁,好似整个都换了一个人一般。

    众人就这么被他连拉带拽的带到了后宅,进了安国公主的房间,发现里边早已经乱做一团,丫鬟哭哭啼啼,房间的地面上还有摔碎的各种物件。

    房间的内间里一张大床上,安国公主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脸上没有一丝的血色,整个人的皮肤由惨白开始发灰,完全没有了大美人儿的光彩,仿佛……已经死了一般。

    杨怀仁大声呵斥着跪在床边的丫鬟们赶紧滚开,把太医们拉到了窗前,“求求诸位太医救救我家娘子,我给你们磕头了。”

    说完他真的屈膝要去跪下,吓得那班太医们赶紧一起去扶,杨怀仁又一次拉着他们去看床上的安国公主,瞪大了眼睛嘶吼道,“别管我,赶紧救人!”

    章惇愣住了,他如何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是他吩咐王府的丫鬟们把瘫坐在地上开始哭泣的杨怀仁拉起来搬了凳子坐下,然后他亲自站在杨怀仁身边开始安慰。

    可不管他说了些什么,杨怀仁好似都听不见似的,眼神直愣愣地盯着太医们,整个人像是陷入了痴傻一般。

    八个太医几乎涉及了当时所有的中医分类,可他们转着圈挨个给安国公主瞧了一遍,脉象也摸了不知多少次,可如何也想不出安国公主是得了什么病来。

    他们围在一起,一脸的愁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这可麻烦了。

    他们奉旨来给安国公主治病,谁的心里都清楚,如果事情办得好,不论是谁把安国公主的病给治好了,他们八人都会得到极大的好处。

    官家和朝廷的赏赐就不说了,单单是杨怀仁这位南方王爷的谢礼,那就是他们不敢想象的,谁不知道杨怀仁不差钱啊?

    还有,杨怀仁家的随园,那可是他们平时偶尔才能去享受一次美食的地方,以他们的薪俸,想经常去吃,也是吃不起的。

    但如果他们给安国公主治好了病,那就不一样了,到时候还不是想什么时候去吃就什么时候去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可问题是,他们自负比宫外的郎中们高明不少,但真见了安国公主察看了她的病情之后,一个个的却都傻了。

    别说能给安国公主治病了,连安国公主得的什么病他们都看不出来,以他们的经验来看,床上的女人气若游丝,脉象虚弱且时有时无,面色毫无血色甚至出现了肤色转灰转暗的迹象。

    这一切只有一个答案,安国公主已经药石无灵,大限将至了!

    “怎么样,怎么样?”

    杨怀仁不断的问着同一句话,可那八个太医谁也不敢站出来回答这个事实。

    章惇似乎瞧明白了点什么,对他们呵斥道,“王爷问你们话,你们有什么便说什么,不必遮遮掩掩!”

    领头的太医见章相公都发话了,这才愁眉苦脸地小声说道,“王爷,章相公,安国公主的情况……已经太晚了,我们也无能为力了……”

    。

第1280章:安国公主的怪病(中)() 
杨怀仁呆了一下,然后忽然大怒道,“晚什么晚?公主前日才感到不舒服,从发了病到今日这才两天的光景,如何就晚了?

    什么叫无能为力?无能为力你们来干什么?来消遣我杨怀仁的吗?”

    他眼神微眯,接着又瞪了起来,“等等,不会是你们因为安国公主是契丹人,就故意不给她医治吧?”

    杨怀仁这话把太医们个吓蒙了,他们很想解释说,王爷你正好说反了,就因为安国公主是契丹人,而且是契丹的公主,我们才如此紧张,才不敢不尽力的医治啊,安国公主的病治不好,我们回宫也没法向官家交代。

    可看着杨怀仁双眼冒火的样子,谁也不敢说话了,只能去求章惇,“章相公,还请您帮卑职们向王爷解释解释啊,我们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给安国公主治病啊。”

    章惇本想开口的,可杨怀仁忽然转过头来盯着他,眼睛里快飞出刀子来,那样子简直就是六亲不认啊,呲着个牙跟个疯狗似的,看着就吓人。

    章惇也是很强硬的脾气,可面对这样的杨怀仁,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那感觉,就好比正常人没法跟疯子去解释一样的。

    杨怀仁看了眼床上躺着的安国公主,忽然大哭起来,哭的那叫一个痛彻心扉感人肺腑啊,那叫一个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杨怀仁这么一哭,房间里其他的丫鬟们知道夫人没救了,也跟着大哭起来,一时间里房间里全是号啕大哭之声。

    章惇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走到杨怀仁身边安慰道,“王爷莫急,我就不相信这世上没有能救安国公主的郎中,这几个太医……他们医术不精罢了。”

    太医们也无力反驳,他们确实没有办法救安国公主,但他们也不太赞同章相公的话,他们可不是一个人,而是八个人,而且是宫里最好的八名太医。

    这世上如果有个病人让他们八个看过了之后说么有救了,那么他们绝对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能救了这个病人的神医。

    “神医?”

    杨怀仁口气有些心灰意冷,“你说的神医要去哪里找?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