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重新建立了战胜魏财的信心,现在他忙着准备八月十五当天所需要的食材和工具。

    这些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一点差错也不敢出,如果因为自己的马虎导致了失败,那么可就真是太蠢了。

    腌鱼的大缸里算好了日子腌好了的半缸鱼块,到八月十五那天开封刚刚好。

    而大米他选用了上好的江南的新米,各种调味品也是准备的市面上最好的。另外他还吩咐好了几个徒弟四处去准备了几样特别的东西。

    厨房里的老汤大都是牛骨汤和猪骨汤,这种骨汤配拉面还可以,但是配鱼的话,会影响鱼肉原来的鲜味。

    所以他又用几只鸡熬了另一锅老汤。

    四五只鸡去毛洗净,剔下鸡胸上的瘦肉,先大火熬出鸡皮中的脂肪。

    然后捞出来放入加入了冰块的冰水中冷却,等鸡表面凝结了一层冰片后去鸡皮,然后重新放入一锅水中,加入精盐从新慢火熬制两个时辰。

    快加热之后的鸡肉冰镇,会锁住鸡肉味道的精华,又让鸡肉细胞的细胞壁在冷热交叉之间遭到破坏,再次慢火熬制,盐分激鸡肉细胞,让鸡肉味道的精华完全被释放出来。

    熬完之后取出整鸡,把实现剔来的鸡胸肉用刀背敲打成鸡肉茸,再放入热汤中,不必开火,慢慢的去搅拌整锅汤,让鸡肉茸吸附留在汤中的碎的很细小的鸡肉颗粒。

    等鸡肉茸被汤水的余热加热熟的时候,把整锅汤过滤到另一个容器中,一锅清香无比,清澈透明的老汤就算熬制完成了。

    材料准备的差不多,一种特殊的材料和刀具也按照杨怀仁的嘱咐从杨家庄子里送到了随园。

    这个年代的厨房常用刀具只有两种,切肉剁骨用的骨刀和切菜用的片刀。

    杨怀仁在后世,他自己的的专用厨房刀具却多达十六种之多。而且现在的生铁刀虽然不能说不锋利,但是无论手感还是重量他用起来多少有些不习惯。

    所以上次去涡河庄子里的时候,他就曾经画了图样,让庄子里的铁匠给他打造新的刀具。

    庄户里的铁匠平时都是做些粗陋的农具,精细的刀具他们也不是很有经验。幸好何之韵原来的山寨里有一对专门打造武器的工匠父子,有着高的粹钢技艺。

    杨怀仁根据后世的粹钢工艺跟他们原来的技术结合,产生的最新的粹钢技术,并嘱咐他们用这种新技术打造一批新的厨房用的成套的刀具。

    新的刀具在他看来,虽然没法跟后世机械化锻造出来的刀具相媲美,但是在这个年代,能有这样全套的厨房用刀,杨怀仁已经非常满足了。

第九十三章:可笑的武举结局() 
八月十四。

    再有十二个时辰,就是杨怀仁和魏财厨艺大战了,也是各大赌坊里下赌注的最后一天,街市上到处都是谈论这次大战的人们,互相询问下了多少筹码。

    不论随园里还是杨府上下,气氛都有些紧张,作为此次比试主角之一的杨怀仁反倒没有感到一丝的紧张,照例被何之韵喊起来锻炼身体。

    半个月的锻炼,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杨怀仁却明显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

    之前他这副身子太瘦弱了,在厨房里站半个时辰都会感到疲乏,如今习惯了每日早上早起晨练,隐隐产生了他也有肌肉的感觉。

    当然,让一个身体底子那么薄的小书生,练成阿诺舒华那样的魔鬼筋肉人是不可能的,杨怀仁要的只是有足够的体力和力量能把他满腹的床上功夫套路施展出来,他也就满足了。

    李黑牛的伏魔十二式棍法经过周同的一番指点之后,已经大有精进,只不过今天本来是最终擂台比武选出武状元的日子,可惜他已经没有机会参加了。

    看着黑牛哥哥闷闷不乐的一言不的耍着手里的哨棒,杨怀仁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其实早在认识兰若心之后,他便从兰若心那里听说八个小组出线的一百二十八位武举人,大多对武状元之位不是那么看重。

    或者说即便看重了,也没有办法凭本事去争取的。

    前几日杨怀仁埋怨兰若心和她的青莲帮整日里不让他安静,就跟她说过武举正在进行,你们青莲帮不应该只盯着八月十五的厨艺比试,擂台比试的赌盘虽然小,但是比赛数量多啊,也可以赚不少钱。

    兰若心就笑话他不知道其中奥妙。

    原来武举初试,复试,大家都很关注谁能中武举,但是百姓们却不关心最后的终试谁能中武状元。

    所以赌庄在复试擂台比武的时候,基本每一场都开了盘口,也是有不少利润进账。反而到了终试,是一个赌盘也没开。

    实际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武状元的归属,基本属于内定的,赌盘若是开了盘口,那纯属于明着撒钱。

    表面上看,最后进入终试的一百二十八名武举,每一轮都是通过抽签决定谁和谁对阵,通过比试武艺高低而晋级下一轮的。

    而这个抽签是牢牢掌握在兵部官员手中,并不是公开透明的。等公开了结果,看看对阵表,只要不是傻子,也明白这么回事了。

    复试中表现突出的一些民间高手,都被分在同一个半区,而公侯勋贵的子弟们,被分在了另一个半区。

    这样一来,上半区的竞争就空前的激烈,参加比试的武举使出了浑身解数,才能惨胜晋级下一轮,而下半区好像耍猴戏一样,大多假赛保送那些高官子弟们晋级。

    从上半区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人,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只可惜即便晋级了两轮,也已经是伤痕累累,早早就耗尽了元气。

    等到再面对下半区轻松晋级没有耗费多少心力的那些勋贵子弟们,也会因为前边耗费了大量体力,加上无法避免的伤病,无法施展出原有的实力而落败。

    到最后进入决赛阶段的八个人,无一不是名门望族或者将门之后,他们之间也许早定好了谁这一次夺魁,即使皇帝亲临,也不过演一场好戏给皇帝看看罢了。

    所以开赌庄的庄家们,早就明白这种潜规则,百姓也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周同事先就给宗泽,李黑牛,卢进义和林冲几人说过这些事情,在他的劝解下,他们几个直接弃了权。

    其实这样也好,省的他们在擂台上受更多的,**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

    黑牛哥哥其实知道即使他真去参加,凭他现在的武功底子,也不见得就会晋级,只不过他替他的师叔和两位师弟不值。

    想起当初他决定参加武举时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确实有些可笑。

    杨怀仁只能劝慰他说武状元只不过一个虚名而已,今后谁能建功立业,靠的还是真本事,所以不必因为一时的失意而不开心。

    这些话周同也早跟他们说过,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李黑牛他们几个也只能用这种理由来宽慰自己。

    现实却是将来封官的时候,还是那些勋贵子弟们占便宜,禁军中原本就不多的空缺,也基本被他们占据了。

    而民间出身的那些武举人们,虽然在兵部备案,也很难有空缺给他们。

    原本这个时期的朝廷就人员冗余,已经有大量的吃空饷却没有实事可干的职位存在,哪里有多余的职位安排给他们?

    卢进义本来就明白这点,他这次参加武举也是怀着出来见见世面,试验他的武功到了什么境界的目的才来的,对于当个武官出仕,他不感兴趣,准备过段时间就回冀州老家做他的富家翁。

    林冲是东京人氏,他父亲有个故旧在禁军中当差,有路子可以给林冲安排个步军棍棒教头的差事,而李黑牛决定留在杨怀仁身边,保护他的安全,这起码比从了军去受那些窝囊气要开心许多。

    宗泽出身寒微,早就有忠君报国的远大抱负,加上他文武双全,早在老家就通过了解试,也是有功名的,武举出仕的路子走不通,他还可以参加下个月的科举,他决定留下来准备文试。

    杨怀仁想给他们帮忙,却苦无办法,想起蔡京举荐李邦彦的事,他忽然想到可以把宗泽推荐给嘉王爷赵頵。

    有了嘉王爷赵頵的举荐,相信宗泽或许可以以文出仕,好有机会让他去实现他的理想。

    夜里莫谈人,白天莫说鬼。杨怀仁刚想起李邦彦这档子事,李邦彦这小子就登门了。

    前天才让杨福去万花楼告知俏牡丹杨怀仁安排了让开封府知府蔡京举荐李邦彦的事情,李邦彦就去拜会了蔡京。

    杨怀仁虽然不喜欢李邦彦这种靠一个青楼女子谋取前途和钱途的小白脸,但是礼节上,人家登门造访,又不好不见,只好硬着头皮去前堂见一见这个将来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卖国贼。

第九十四章:美男子李邦彦() 
杨怀仁慢慢走向大堂,记忆里前生看过的

    李邦彦原名李彦,河/北西路怀州人,自幼生得皮肤白皙,样貌优美。

    其父名李浦,是怀州当地一个手艺不错的银匠,所以李邦彦家在怀州当地也算是个小富之家。

    李邦彦幼时李父曾经给他找过一个高人占卜了一卦,卦上说他面相伏犀贯顶,眼有定睛,乃是大富大贵之相。

    李父听后大喜,之后便不遗余力的花费了大量钱财培养他这个将来注定要成为人中龙凤的宝贝儿子。

    李邦彦小的时候也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更聪明机敏的一面,先生也夸他文采风流,无论作诗还是作画都出普通学生的水准。

    只不过天生长的好看的男人,身边都少不了女人,李邦彦从十四五岁起就开始流连于风月之地。

    别的男人逛窑子花钱,这小子生了一张含了蜜似得巧嘴,逛窑子不但从来不花钱,那些被他清秀外表迷惑了的窑姐儿们还倒贴给他不少钱财。

    别人眼里的放荡不羁,或许在他自己眼里就是风流倜傥。

    据说他非常喜欢结交文士,凡是河东士子经怀州入京,他都要结交一下,不但给他们添置行装,还另外赠与钱财,李邦彦也因此在怀州一代声名鹊起。

    不过也可以看出这样的人贪慕虚名,其实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他日后入仕,也并非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不知耍了什么手段。

    比如眼前,他便是用了什么法子把万花楼的头牌俏牡丹小姐迷的神魂颠倒,让俏牡丹宁愿舍了一切也要给李邦彦换个好前程。

    杨怀仁走到大堂,现大堂里没有人,却在刚进入杨府正门处躬身站定了一个白衣小生,朝着大堂的方向叉手虚拜。

    杨怀仁心道这小子礼数真是做到了极致,虽然他们两个年龄相仿,因为杨怀仁帮了他一个小忙,李邦彦便以师礼之,可见这人非常精于表面功夫,也难怪心思简单的读书人会被他的样子蒙骗。

    但是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不在于它是否礼数周全,又是样貌如何俊美讨人喜欢,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事。

    像李邦彦这种人,虽然有读书人所具有的风流风采,却完全没有读书人应该有的风骨,他甘愿当小白脸吃软饭,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连女人都利用,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是个正直的人。

    杨怀仁走进他身边,伸手虚扶了一下,示意他直起身来说话。李邦彦深揖了一礼才缓缓抬起头来。

    杨怀仁终于看清了他的样貌,忍不住眼前一亮,心道李邦彦这小子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张冠玉般的俊脸连他一个男人看了都心生羡慕。

    后世有个形容这样的男人的一个流行词汇叫“小鲜肉”,那么李邦彦就是这样一个大宋版的小鲜肉,甚至杨怀仁觉得后世那些什么棒子国的小鲜肉们见了他,也会自惭形秽,也难怪那么多女人迷恋于他的俊美。

    杨怀仁忍不住夸赞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李兄的样貌,怕是潘安宋玉之辈再生,也不一定比李兄俊美了。”

    李邦彦二十岁年纪,杨怀仁未满十八,喊他一声李兄不算失礼。

    李邦彦却急忙装出一副惊恐的样子再次躬身说道:“学生惶恐,恩师对学生有知遇之恩,学生怎么敢跟恩师称兄道弟?”

    本来是谦虚的表现,听到杨怀仁耳朵里就极其不舒服了,直觉李邦彦这人太能阿谀奉承,我不过一个做了厨子的小秀才,只是在蔡京那里提起了李邦彦的名字而已,竟也被他当恩师一样对待。

    那么可以想象李邦彦在蔡京那里,是多么卑躬屈膝巧言巴结了,指不定早认了蔡京做他干爹也说不定呢。

    杨怀仁顿时跟李邦彦聊下去的兴趣全无,加上他本来就对长的比他好看的男人不喜欢,忽而想起李邦彦后来做出的那些卖国的事情来,心中更是讨厌他,一时失神,没有回复他,只是望着墙外愣愣的出神。

    李邦彦躬这身子没见杨怀仁说话,没有起身,只是抬着眼睛睨向了杨怀仁,现他不知望见自己身后不知什么东西,正在愣神。

    想到明日便是八月十五,正是杨怀仁跟魏财约定的厨艺比试之期,李邦彦便认为他是想这明日比试之事才分心失了神。

    “恩师厨艺冠绝京城,早是街知巷闻,魏财主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来挑战,是他自寻其辱。

    学生早就在坊间听了恩师和魏财之间的恩怨,魏财作恶多端,自有天降惩罚于他,恩师不必为了一个小人忧心。

    明日比试之时,学生自会约了交好的河东士子,去归雁楼给恩师助威……”

    杨怀仁被他一通叽里呱啦的阿谀奉承之词惊醒过来,心里对他这种人更是愈加不喜欢。既然他这么说,也没有请他入堂看茶的必要了。

    “呃……在下忽然想起还有点要紧的事要办,招待不周,还望见谅。”

    李邦彦自是聪明人,也看出杨怀仁对他并不怎么喜欢,既然人家下了逐客令,他也不好腆着脸留下。

    “既然恩师还有要事要办,学生就告退了,预祝恩师明日旗开得胜。”

    说罢李邦彦又施了一礼才缓缓倒退几步,到了门廊前,才转身离去。

    杨怀仁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摇了摇头,转生准备往回走,今日值门的杨喜跑到他身边,递上了一个礼盒,说是李邦彦送来的礼物。

    杨怀仁厌恶的看了一眼那个被大红的彩纸包装的十分精美的礼盒,摆摆手让杨喜还回去。

    杨喜跑出门去不久,便又抱着那个礼盒回来了,说是早不见了李邦彦的影踪。

    杨怀仁皱着眉头看着礼盒,想了一想,还是伸手去撕开了包裹在外边的红纸。

    打开一看,是一套精美的银制的餐具,看来是李邦彦的父亲李浦的得意之作。

    杨怀仁摸着这些精美的银制餐具叹气道:“李邦彦啊李邦彦,你老爹费尽了心思,却不曾想过他培养出来的儿子,未来竟是直接导致北宋灭亡的大祸根。”

第九十五章:郁闷皇帝()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中国人赋予了八月的满月

    这样的日子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回到家中来团聚。百姓们忙活着准备团圆饭,外边的酒店也纷纷关门休业,随园也不例外。

    只有宝镜湖边的归雁楼依旧张灯结彩布置的富丽堂皇,打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比试是在中午,并不影响来观看这场世纪对决的人们晚上跟家人团聚。

    同样忙碌的还有皇宫里,高太后打算在今天宴请各国使节,向他们展示大宋的繁荣富庶。

    作为这场宫廷宴会主角的赵熙,似乎对他祖母的安排不太满意,他打心底里不喜欢那些所谓的各国使节。

    大宋周边群狼环饲,北方的辽国,女真,西夏,这些彪悍的游牧民族早就南面大宋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垂涎已久。

    辽国与大宋自真宗朝景德元年结下檀渊之盟开始,便结为兄弟之国。但这所谓的“兄弟”并没有多少真的兄弟情谊,近百年来,按约定大宋每年都要向这位“兄弟”缴纳岁币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大宋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算是最富庶的一朝,仁宗嘉祐年间税收层高达一万三千万贯,即使在眼下元祐年间,每年的税收也有八千万贯之多。

    可以说当时中国人就用世界上三成的人口创造了全世界七成的财富。

    听起来大宋这么富有,每年付出百分之二的税收换取和平,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朝堂上那么多才华横溢的文臣们,甚至觉得庆幸。

    但是这在杨怀仁这种现代人听起来,就是一个让人哭笑的笑话了。想我泱泱大中华,竟要向人口只有大宋十分之一的北方蛮夷每年纳贡,这是多么大的屈辱。

    辽国使节常驻东京城,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负责催着大宋缴纳这笔岁币。

    女真本是辽国的附属国,随着部族不断的壮大,最近几年有了反辽自立之心,历史上记载女真到徽宗朝政和年间才立国,实际上元祐初年女真人就已经秘密立国,定国号为大金,秘密准备着反辽。

    金国不与大宋接壤,加上他们辽国附属国的地位,本没有资格派遣使节,这一次是以商务代表的身份来到大宋,实际上想通过某位朝廷大员,给他们牵线,让他们接触到高太后,商议联合抗辽之事。

    西夏的目的就很直接了,西夏虽然对大宋称臣,却从没有真把自己放到臣下的位置上,北宋时期生的大规模战争,多是跟西夏。

    每次打打合合,西夏虽然胜多负少,却没有像辽国一样得到实际的利益。

    这次西夏使节的目的,便是要跟大宋效仿宋辽檀渊之盟,建立新的和议,西夏保证不再侵犯大宋国土,而大宋要像向辽国缴纳岁币一样,也向西夏缴纳岁币,他们厚颜无耻的自称索要的不多,只要辽国岁币的一半。

    西面的回纥,吐蕃,大理,虽然不像北方诸强那样有实力,但是也有样学样,或者希望加大通商力度,或者用他们不值钱的特产换取大宋的粮食和其他资源。

    还有南面和东面海外的几个小国,比如倭国,高丽,安南,暹罗,吕宋等小国,也纷纷派了使节出使大宋,也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

    所以这次高太后中秋宴请各国使节,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金银粮食才能打这些贪婪的饿狼和蛇虫鼠蚁们。

    赵煦作为皇帝,虽然坐在象征着大宋最高统治者的龙椅上,却做不了大宋的主。

    他心里崇拜他的父亲,想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