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怀仁讶异地张开了嘴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不信?高升泰的口气完全不像是撒谎,而且他也没有这个必要,将来杨怀仁接触到段正明,一切自然会明了。

    信?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全世界的人都在执迷于权力,但凡是有机会让你登基做一国的皇帝,除了杨怀仁这样的,还有谁会不愿意吗?

    段正明当年为了当上大理国皇帝,也是费劲了心思的,要不然延庆太子一家一夜之间被灭门,就没有道理了。

    可他既然当初为了当皇帝付出了那么多,到了今天,为什么又要禅位呢?而且他并没有禅位给他的弟弟段正淳,或者是大理段氏任何一个后辈,而是高升泰这位相国呢?

    高升泰问道,“从杨郡公的表情里,似乎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吧?”

    杨怀仁下意识的点点头,高升泰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一般示意杨怀仁喝茶,才淡淡地说道,“这件事我相瞒,也瞒不住的。将来的某一天,事情自然会大白于天下,现在先说给杨郡公知道,也并没有大碍。

    不知杨郡公可曾听说过大理曾经有位延庆太子?”

    “延庆太子?呃……听说过,他好像多年前就已经过世了吧?”

    高升泰摇了摇头,“外边传说是这么传的,但实际上,延庆太子并没有死,或者说,他可能还有后人在世。”

    杨怀仁糊涂了,“这话又如何讲?”

    高升泰要说大理国的一段不堪的往事,总是有点羞愧,声音似乎都不那么平稳了。

    “当年延庆太子全家被害,其实并不是保定帝的本意。大理段氏既然作为大理国的皇室家族,家族庞大,旁支繁多,人数以万计。

    杨郡公在大宋身居高位,也应该知道,在皇室之中,关系复杂,有些事,并不是一个皇帝就能说了算的。

    在皇族的传承之中,总会出现支强干弱的局面。当年家父借乌蛮兵攻回大理城,杀杨义贞复大理段氏皇位,本应该助延庆太子复位为帝的。

    但当时延庆太子年幼,背后势力薄弱,在大理段氏强大的家族压力之下,只能把保安帝之侄段寿辉的位置扶正,让他入登大宝,要不然,延庆太子也许那时候就家破人亡了。”

    杨怀仁听到这里似乎并不惊讶,一切跟他想象的都差不多,只不过他原以为是高智升当时兵权在握,扶植跟他更亲近的段寿辉,是想把段寿辉当做一个傀儡,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原来这里边还有这么复杂的原因,照此说来,当初的事情就怪不到高智升父子头上了。

    而且这样也似乎更说的通另一件事,高智升当初弑杀杨义贞之后,就有机会自立为帝的,他并没有这样做,也许高氏父子真不是有野心的人,而是对大理段氏非常忠诚的。

    高升泰继续说道,“实不相瞒,我们大理白族有三大家族,第一便是大理段氏,他们的势力范围便在大理城以及中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大理杨氏,原本是第二大家族,势力范围在大理国北部和西部,长久以来杨氏一直掌握了大理的兵权,但在杨义贞造反弑君之前,杨氏都是非常忠心的。

    而杨义贞之后,杨氏就没落了,不但没了兵权,杨氏子弟也渐渐退出了朝政的权力中心,如今也只能偏安一隅了。

    最后便是我们高氏了,我们的势力范围,在大理东部拓东一代,要说在大理城,还真不如段氏的实力强大。

    我们高氏子孙,也大都是习圣人之书的,自然知道君臣之礼,不敢背信弃义,若不是保定帝苦苦哀求之下,我高升泰又如何敢独掌朝政呢?”

    杨怀仁虽然觉得高升泰说得这些话很诚恳,但也不能因此就确定他说的全部都是真话。

    想了想,他还是试探道,“事情也说不定,大理段氏不肖子孙多了,失了民心,而高相国一直以来为国为民操劳,老百姓是看得见的,如今万众归心,就算谋了段家的皇位,恐怕也是顺应天意。”

    高升泰竟然嗤鼻一笑,完全不认同杨怀仁的说法,“杨郡公说笑了,大理国虽然比不上大宋幅员辽阔,人才众多,但和相邻的几个小国比起来,也算是个像样的国家。

    一国之主,并不是谁说想当,就那么容易能当得了的……”

第887章:大理国的秘密(下)() 
    

    高升泰继续说道,“孟圣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理段氏皇族,的确是有不少不肖子孙。

    大理百年来外患甚少,但内患不绝,杨义贞当年弑君夺位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段是皇族众子弟的警醒,反而比起之前对百姓更加严苛。

    这之中很多人不理朝政,不为国为民着想,却只想着敛财和享受,近年来他们欺压百姓霸占良田的事情倒是不绝于耳。

    保定帝一开始碍于情义不想管,到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想管的时候,却管不了了。

    杨郡公来到大理数日,相信也已经见识过大理的民情民风了,也许看上去还是一片祥和,实际上已经民生日渐凋敝,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便会民不聊生。

    保定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想过许多办法,却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跟强势的家族对抗,实际效果聊胜于无。

    所以最近一年以来,保定帝宽恕杨氏曾经的罪过,重新启用了杨氏家族中一些循规蹈矩的有识之士,让他们重新进入朝堂。

    杨氏原有的实力还在,对保定帝的宽宏大量又感恩戴德,自然慢慢成长成为保定帝可以掌握的一股新势力。

    与此同时,保定帝又命老夫带领家族势力西进,逐渐侵蚀中部的段氏势力范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杨氏家族和我们高氏家族对段氏家族形成了三面的包围之势。”

    杨怀仁心中十分惊讶,没想到在外人口中无为无能的保定帝,竟然还有如此的谋略,而且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和自己的家族做斗争,这样的胸怀真是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

    高升泰所说的这些,可都是大理国朝政中的秘密,杨怀仁猜想他能如实相告,看来有些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那保定帝执意让位,又是何意?”

    高升泰惭愧道,“情势所迫,保定帝此举也是被逼无奈。从杨氏重新进入大理朝堂的权力核心开始,段世家族中的实际权力者便对保定帝感到不满。

    但保定帝当初的解释是为了笼络大理国西部和北部的人望,不得不这么做。后来我们高氏势力西进,段氏虽然也有不满,但毕竟碍于老夫的地位,也倒没有很大程度上反对。

    可一年以来,他们渐渐觉察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也意识到那个性情温和的保定帝,慢慢的不再受他们控制了。

    于是最近段氏开始在筹划着一些秘密的事情,在大理城和他们家族的势力范围内都做了不少事情。

    这些事自然逃不过老夫几位子弟的法眼,他们四处宣扬保定帝的坏话,拉拢朝堂上的中间力量,孤立支持保定帝的家族力量,让整个大理国的政局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便是意图找到一个时机,逼保定帝退位让贤,他们好重新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上位,继续在大理国为所欲为。

    保定帝为人宽和,但并不愚钝,家族中的事情,他自然看的一清二楚,心知肚明如果皇位落在了这些人手中,大理国会陷入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因此他才决定出家为僧,事先把大权交到了老夫手上,秘密嘱托老夫利用本家族的势力,联合杨氏和其他几股势力,阻止段氏中的野心家的下一步行动,然后慢慢挤压他们的势力范围。”

    杨怀仁似乎有点听懂了,高升泰独掌大权,原来并不是他个人的本意,而是受了保定帝段正明的委托。

    这样做是具有极大的风险的,万一段正明辨人不明,高升泰也是一个有野心觊觎大理国皇位的人,那段氏的百年基业,便是在他手上被拱手让出,他便成了大理段氏王朝的罪人。

    但是段正明也真是位仁慈爱民的好皇帝,为了百姓福祉,甘愿冒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实在是有点太伟大了。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段正明既然这么做,一方面是相信高氏,特别是高升泰的人品,当年高氏父子领乌蛮兵还朝,杀杨义贞还位于段氏,当时就有机会和实力自立为主的。

    既然当时没那么做,也许现在也不会那么做。

    段正明重新启用杨氏,也是在利用杨氏的大理的势力牵制高氏,也做出了应该有的防备,这一点,高升泰这么精明的人,自然不会看不懂保定帝的用意。

    这就形成了大理国范围内的三足鼎立之势,谁若是想一家独大,都会受到另外两个家族的两面夹击,而如果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反而会让大理段氏得到正统的传承。

    这么说来,段正明还真是个极其聪明,也极其豁达的人。当然,将来的继位者,一定是一个能体恤大理万民的好皇帝才行。

    杨怀仁忽然想起两年后高升泰过世,还政于保定帝的亲弟段正淳,段正淳也无意皇位,继续传给他的儿子段和誉之事,结合如今高升泰的说法,似乎前因、过程和后果,都差不多可以预见,也一目了然了。

    能知道大理国这么一段隐秘的历史,杨怀仁觉得很有意思,既然大理国的政局注定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会对大宋造成什么影响,他便放下了心来。

    但还有一件事他没想清楚,向高升泰问道,“那么昨日之事,高相国是否觉得和刚才你说的事情有什么关联呢?”

    高升泰点头笑笑,“杨郡公果然天资聪慧。乌蛮王出现在大理城外,又费时费力挖掘了一条从城外进入城内的地下密道,他的用意不言自明。

    不过老夫相信乌蛮王的智慧,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的,他的背后,应该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纵着这一切,而乌蛮王,只不过是被这只黑手利用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乌蛮部虽然近年来日渐强大,但要想动摇大理国本,实力还完全不够,而乌蛮王此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他只不过是个见钱眼开的蛮人,也许是背后有人许了他什么承诺,他才愚蠢的以为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实现他的野心罢了,殊不知他无论如何折腾,终究只不过是一枚棋子。”

第888章:可笑的柴致祖() 
    杨怀仁又问道,“照高相国的说法,那条密道便是他们阴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喽?”

    高升泰答道,“一定是的!也许是将来有一天他们发动政变的时候,便是利用这条密道让乌蛮兵进城之用,从而达到内卫呼应的目的。”

    杨怀仁点点头,他之前对于密道的猜想也差不离是这样,便转了口风问道,“那柴致祖昨夜夜访相国府,这其中原因,不知高相国能否如实相告?”

    高升泰笑了笑,“这个本也不是秘密,老夫自然不会欺瞒杨郡公。这个柴致祖来老夫府邸上门下拜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几日他几乎每日一贴,要求见老夫。

    老夫忙于国事早已殚精竭虑,本来是没有精力见他这么一个人的,若不是柴致祖在大宋民间和江湖上的一些名望,加上他态度诚恳,老夫是不会见他的。

    后来实在拗不过他的坚持,才在昨夜答应见他一面,原以为他是要在大理做点什么大生意,只是找了老夫这么个相国来帮忙铺路,却没料想这个人竟然一开口便提到了军国大事,着实惊到了老夫。”

    “他说的什么事?”

    高升泰笑的更厉害了,“这位柴大官人,自说自话地说要拿出十万贯财富,来帮助老夫顺利夺得大理国皇位,老夫当时听了是又惊讶又好笑。

    他把老夫当做什么人了?真当和他一样是个不忠不义之人?

    老夫自然知道柴大官人这十万贯钱,并不是白拿的,这个人情,将来老夫可还不起,这人的野心也太大了,可仅仅凭着他在大宋的地位和那点微薄的名望,他那点野心恐怕是痴人说梦。”

    杨怀仁也忍不住笑了,高升泰是明白人,柴致祖的野心的确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别说是在大宋,就算是在大理或者其他小一点的国家,恐怕真要把造反付诸实施,他欠缺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了。

    “柴大官人是着了魔了,高相国看得明白,小子佩服。”

    高升泰摆了摆手,“大理国内的事情老夫犹自顾不暇,哪里有工夫去理他的事情?老夫也无意和大宋交恶,更不会暗中支持柴大官人的野心和计划,还望杨郡公明察。”

    “小子自然是明白的,所以昨夜小子见到柴致祖的时候,他的脸色似乎很难看,小子便猜到他这趟进相国府,碰了一鼻子灰。

    小子在大宋就跟这位柴大官人有些个人恩怨,发现他在大理行踪怪异,这才跟了上去,后边便发现了那条通往城外的密道,后来的事情,想必高相国也知道了。

    小子还没感谢高相国的救命之恩,在此谢过了。”

    说罢杨怀仁站起身来,恭敬的伏身行了一礼。

    高相国忙起身虚扶了一把,“杨郡公多礼了,要说救命之恩,那就言重了,若不是杨郡公发现了这条通往城外的密道,老夫还不知道柴致祖和乌蛮王的阴谋,或许将来定要深受其害。

    老夫因此还要多谢杨郡公,无意之间帮助老夫捣毁了密道,也破坏了他们的阴谋计划,保定帝的护国护民的大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高升泰既然知道了杨怀仁来大理的目的,自然能猜到昨夜杨怀仁其实是和他的属下来监视他的府邸,无意之间才发现了柴致祖的。

    但这一点就没必要说破了,如今自己的秘密也对杨怀仁倾心相告,杨怀仁自然不会成为他的阻碍,而至于他跟柴致祖之间的个人恩怨,就不是他该操心的范畴了。

    杨怀仁也心知肚明,有些事大家心里明白就好,既然现在相互之间该说的都说明白了,不该说的谁也不愿意提起,那么似乎他的皇差已经办得很妥当了。

    杨怀仁见高升泰不断的揉眼,想起他毕竟是花甲老人了,本来就体力有限,昨夜又没睡好,肯定已经非常疲惫了。

    他起身又行了一礼,“既然如此,小子就不多打扰高相国了,若是事情有了什么变故,高相国倒是可以找大宋帮忙,只要是小子力所能及范围之内的,小子一定出手相助。”

    “那老夫就多谢杨郡公好意了。”

    话是这么说,可谁都知道这是客气话,高升泰当然不会让外人掺和到大理国这件重要的事情中来,杨怀仁也并不会真的去对此多做干涉。

    高升泰命人给杨怀仁准备了许多当地的土特产作为礼物,这才恭送杨怀仁离开。

    杨怀仁觉得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必要去打听段正明那边的情况了,只留下几个风神卫中的属下在大理联络并改编原来隐藏在大理国的内卫人员,便带剩余的人出城。

    已是腊月中旬,要是日夜赶路,倒是可以在过年之前赶回东京城,杨怀仁想家之情急切,便吩咐众人一路狂奔。

    至于柴致祖逃去了哪里,是不是又跟乌蛮王在谋划新的阴谋,他都顾不上了,柴致祖是一定跑不了的,他的庄子和家人还在沧州。

    乌蛮王和阿满,杨怀仁觉得他要报仇的心也不是那么重,他中了阴阳花毒是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也正因此得了另一位红颜知己,倒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他对于龙门镖局在将来他的贸易计划中的巨大作用,还是很看重的,如今和铁香玉的关系变成了这种男女关系,倒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好事。

    只不过他发现自从那一夜的事情之后,铁香玉似乎越来越少言寡语了,路上也是乘坐了另一辆马车,好像有意避开了杨怀仁似的,让杨怀仁有点奇怪。

    更奇怪的是兰若心也不跟他同乘一车了,而是主动上了铁香玉乘坐的马车,杨怀仁一开始担心两个女人之间会不会因为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但后来发觉她们的车厢里一直很平静,便渐渐放下心来。

    可两个女人到底相互之间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是一点也不知道,只能自顾的感叹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让男人搞不懂的事物。

    天黑行至弥渡,队伍便寻了一家客栈休息,杨怀仁惊奇的发现,从马车上走下来的兰若心和铁香玉竟然挽着手有说有笑了,似乎之前两人之间的不和都烟消云散了一般。

第889章:杀手归鸿(上)() 
    对男人来说,女人是很奇怪,不过这并不代表她们就不可爱。杨怀仁觉得这样也好,省的他过分操心将来会家庭不和。

    有些话之前他没想好该如何说,路上想清楚了,既然是男人,就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无论是兰若心还是铁香玉,都得给人家一个交代。

    简单用过了晚饭,众人便各自回房休息,兰若心自然而然和铁香玉住进了同一间屋。

    土木结构的客栈有个坏处,就是隔音效果极差,杨怀仁住在隔壁,被房间两边的动静扰得没法好好休息。

    一边是天霸弟弟震天响的打呼噜声,这小子也不是天天打呼噜的,有点神经刀的意思,但是他真打起呼噜来,那动静也是真热闹,一会儿擂鼓,一会儿敲锣,不知道梦里唱了一台什么好戏。

    另一边是铁香玉和兰若心在说着闺蜜间的贴心话,总不时的传出来两个人的嬉笑声,杨怀仁想不通平时都不爱说话的两个人,今天这是怎么了。

    至于她们在聊什么,当然不难猜,她们作为江湖上小有名气的女江湖,聊江湖事不可能应该不至于不断的笑出声来,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聊杨怀仁了。

    杨怀仁想到这里,倒没觉得他的过去里有什么值得她们笑的不光彩的事情,当然,除了他屁股曾经中了一刀。

    如果兰若心把这件事告诉了铁香玉,杨怀仁发誓他也要把兰若心屁股中了一刀的事情当做将来的一个房中趣事讲给铁香玉听。

    那个,至于讲完了这个笑话之后的事情,就不能再往下想了,除了涉嫌不可描述,还牵扯少儿不宜。

    实在是没办法,杨怀仁扯了两块布条,团了团塞进了耳朵里,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