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乙檀的死讯想瞒也瞒不住,这小子在宋夏边境两边都恶名远播,他死了,无论商贾还是百姓都会当做一件十分吸引人的谈资,或许只需要一天的工夫,消息就会不胫而走,三天之内,就会传到西夏兴庆府。

    可以想象,西夏国相梁乙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在了大宋境内,而且是死在一个姓杨的小侯爷手里,他会做出怎么样的反应。

    百年来宋夏之间虽然只爆发过四次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局域内小规模的摩擦战斗还是没有间断的,西夏从国君到各部族,早就对物产丰饶的大宋垂涎若渴,这些年来和大辽、吐蕃等国合纵连横,为的就是能在将来能在大宋身上啃下一块肉来吃。

    谋划了好几年的大辽西夏吐蕃联盟去年莫名其妙的出现了裂隙,他们的大计划也只好搁浅,如果现在有了这么个理由,重新联合进攻大宋,或许就有了转机。

    事情闹大了。杨怀仁很想镇定下来,可是他的心脏还是忍不住地激烈跳动起来,他是有些胡闹,大不了是得罪几个恶人罢了,可今天不同,梁乙檀的死,很可能转化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他不怕战争,想起要打仗,年轻气盛的他甚至还有些激动。可是内心激动也不能掩盖他的忧虑,战争都是无情的,激情澎湃的战斗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但是同时,也伴随着流血和牺牲。

    军人流血牺牲,为国捐躯,或许是一个军人的宿命,可是那些无辜的百姓呢?他们的宿命,难道就是因为一个西夏恶霸的死而去陪葬吗?

    杨怀仁还承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可这么大一口黑锅罩下来,他现在想躲也躲不过了。

    如果换了是个别人,童贯说不定会立即把他绑了,然后和梁乙檀的尸首一起送给梁乙逋,然后再附送点金银财宝请罪,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作为内卫,他心中清楚不过,杨怀仁能做到金菊堂堂主,内卫副总管的职位,那一定是太皇太后最信任的人,如果他把杨怀仁绑了送给西夏人,那么他的一生也完了,朝廷里肯定要得罪不少人,百姓也会骂他是卖国贼。

    所以他才主动来找杨怀仁寻找对策,尽力把这件事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杨怀仁能读懂童贯的眼神和想法,心里有些感激,可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商议过后,杨怀仁决定亲自派内卫去给朝廷送一封加急的书信说明此事,同时也向朝廷说明了他跟梁乙檀之间的冲突,着重表明梁乙檀的死和自己无关,不过高太后和朝堂上的大佬们如何看待这件事,就不是他能左右了。

    而童贯则以通远军司军监的身份给西边边地各州县各军发送公文,提醒大家注意防范西夏军队的调动情况,以提前做好防范,同时向永兴军大总管府求援,希望大总管能增援军队到环州来加强防御。

第439章:梁乙檀的死因() 
黑锅背是背了,可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一直背下去。杨怀仁不是没想过,万一又一次宋夏战争爆发,他肯定逃不了干系,要是大宋军民损失惨重,他的命就是赵煦和赵頵也保不住,而高太后,他根本就没指望。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梁乙檀的死因。可杨怀仁去到梁乙檀在通远县的住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梁乙檀身份特殊,他的属下随从已经把他的尸体装进了棺椁,等天一亮,便要运送他的时候回西夏兴庆府。

    再想验尸,那是不可能了,那些西夏人只当是杨怀仁给他们的公子爷下了毒毒死的,盯着杨怀仁的眼神里也充满了仇恨,若不是通远县巡防营上百官兵保护着杨怀仁,怕是会被他们生吞活剥了。

    这样一来一些事杨怀仁就不好出面了,只好拜托通远县令宋庭玉代替他,去询问梁乙檀的手下人昨夜梁乙檀离开西域楼之后的行踪。

    梁乙檀的手下在这一点上倒是没有隐瞒,不过梁乙檀离开西域楼之后有点郁闷,没有再去别的地方,而是直接回了他在通远县的货栈。

    之后就是他把那些被人打得满地找牙的手下大骂了一顿,又喝了一会酒,心情才逐渐转好,傻呵呵发了一阵酒疯,折腾到半夜,才准备睡下。

    梁乙檀有个习惯,不论多么晚,睡前都会喝一口茶。他家丫鬟也习惯了等到他快要睡下的时候,给他煮一壶茶水,伺候他喝了之后才离开。

    而昨夜那个伺候梁乙檀睡前喝茶的小丫鬟,发现他喝醉了躺在床上,本以为他今天喝醉了也许就不会喝茶了,只不过是犹豫之间走近了他的床边察看一下,才发现梁乙檀那时候已经没有气了。

    正是因为梁乙檀的突然死亡,引发了他家客栈里一阵大慌乱,引起了巡城营士兵的注意,当他们发现死的人是梁乙檀的时候,知道此事非小,才慌忙报告了通远军司里的童贯。

    天微微亮起来的时候,梁乙檀的手下人便准备运送装载着尸首的棺椁出城。这个童贯是不敢拦下来的,既然梁乙檀的死讯肯定藏不住,那么也就没有必要阻拦他的手下人运送他的尸首回西夏,引起更多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西夏人只顾着匆忙运送棺椁,对于通远县令的查探,也就不在意了,货栈里任他们去查,反正昨夜杨怀仁给梁乙檀下毒蛊的时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杀人凶手已定,他们爱怎么查就怎么查。

    货栈里干活的小工其实也大都是宋人,他们对于官府的查问也相当配合,只不过他们能提供的线索实在是太少了,聊胜于无。

    只有一条从那个煮茶的丫鬟那里问出来一条极其奇怪的线索,那就是梁乙檀死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看来他死的时候还是快乐的,并没有收到多少痛苦。

    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想不通了。按说梁乙檀昨夜调戏西域楼掌柜的女儿未果,后来手下又被天霸弟弟揍了一顿,他本人还被杨怀仁忽悠,以为他中了一种七虫毒蛊,他心情应该是极度郁闷的。

    从他回家之后的表现看,也证明了这一点,梁乙檀大骂了随行的一帮被打的手下,然后郁闷之下自己一个人喝闷酒,最后喝大了回房休息,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符合他当时的心情。

    可喝醉了酒之后他傻乎乎的傻乐了一会儿又是怎么回事?都说一杯美酒解千愁,可同样也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就算这小子心大,也不至于喝醉了酒得意忘形,完全把自己中了毒蛊的事情抛诸脑后吧?

    好吧,就算他心理不正常,喝点酒就把所有事情都忘了,那喝醉了酒死在了自己床上,脸上还带着满足的笑容又是怎么回事?这说不通啊,还能是笑死的?这得多没心没肺啊?

    通远县的衙役们按照杨怀仁教给他们的办法,搜寻了许多梁乙檀房间内的器物回来供杨怀仁查验,包括他的衣物,昨天一天吃过的食物剩余,酒壶里的残酒,已经喝酒和喝茶使用的酒杯和茶碗。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怀仁发现了点什么。要说鉴证物件,杨怀仁也不是专业的,他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过是看了点后世讲述法医和法证的那种电视剧,从电视剧里学到一点皮毛的鉴证常识罢了。

    但是他作为一个天才厨子,有一点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他拥有超乎超人的敏锐嗅觉和味觉。在杨怀仁看来,梁乙檀的死,如果没有任何明显的外伤,那就是因为中毒了。

    通远县的仵作水平怎么样他也能猜到一些,判断死者有没有中毒,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银针探喉和刺腹,从银针是否变黑来判断死者是不是中毒而死。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探出死者是不是食用了不纯净的砒霜中毒,其他很多的有毒物质,是根本探不出来的,所以杨怀仁决定先从梁乙檀死前食用的食物和饮料查起。

    他死前吃过的东西还有剩余,杨怀仁现实嗅了嗅,觉得并没有什么异常,然后吩咐人抓来些老鼠,喂他们吃这些食物,观察老鼠的反应。

    同时,他也用类似的方法去鉴定了梁乙檀死前一天内喝过的酒、茶以及其它吃过或喝过的东西。

    从梁乙檀死前的反应来看,这种毒物应该毒发的很快,应该不超过两个时辰,也就是说,他昨夜在西域楼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中毒的迹象,他中毒的时间点,应该是离开西域楼之后。

    既然他是回到家才中毒的,那么食物和还没来得及喝的茶水,也就嫌疑不大了。老鼠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可同时,也证明了他喝过的酒同样是没有问题的。

    就在验证了梁乙檀生前所入口的所有食物和饮品都没有问题的时候,杨怀仁发现了突破点,是梁乙檀喝酒用的酒杯。

    酒壶中的酒没有问题,但是不代表他喝酒用的酒具没有问题,杨怀仁把他喝酒用过的酒杯放在鼻子底下仔细嗅了嗅,闻到了一股久违了了特殊气味。

第440章:栽得一手好脏() 
杨怀仁嗅了嗅梁乙檀喝酒用过的酒杯,闻到了一种他最熟悉不过的特殊味道。

    他的心脏一紧,咯噔地狂跳了一下,脑袋里也开始嗡嗡作响。这……竟然是曼陀罗花毒加河豚毒素的气味!

    这怎么可能?自从他上一次被汪老虎绑票开始,这种毒药他便一直随身携带,为的就是再遇到那种危机情况的时候,可以救命,连他身边的几个兄弟们都不太清楚这一点。

    梁乙檀竟然是中了这种混合毒素死亡的,这太离奇了。不过这也解释了梁乙檀死之前的种种奇怪反应。

    曼陀罗花毒能让人出现幻觉,所以梁乙檀死前乐呵呵疯癫了好长一段时间,他身边的随从和伺候他的丫鬟也只以为是他吃醉了酒发酒疯而已,绝不会往他中毒上边想。

    河豚毒素麻痹他的交感神经,让他在酒后快速的神经麻痹而死亡,而曼陀罗花毒中的致幻剂掩盖了他死前的痛苦,反而让他快乐的死去,所以丫鬟说梁乙檀死后脸上带着诡异的微笑。

    可问题是,凶手是谁?他又是如何得到这种特殊的混合毒素的?这不科学!

    如果说河豚有毒人尽皆知,而且河豚在大宋以及周边国家的分部还比较广泛,凶手比较容易得到这种致命的毒药的话,那么曼陀罗花就显得十分稀少了。

    中原能见到曼陀罗花本就很难得,普通百姓估计连见都没见过,从杨怀仁所知的情况来看,这种曼陀罗花只有在西域和大理的少量地区有分部,可谓十分罕见。

    杨家庄子花园里的曼陀罗花,杨怀仁猜想也不过是地方上的官员当初为了讨好南阳郡王赵宗楚,而把这种美丽的花当做一种观赏植物送给他的,赵宗楚大概也不清楚这种花是有毒的。

    外人知道这一点的就更少了,能知道杨怀仁配置了这种混合毒药的人,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而且基本都是他身边的人。

    现在梁乙檀死在这种毒药下,杨怀仁都想不出除了他之外还有什么另外的嫌疑人。

    所以他只好苦笑,毒杀梁乙檀的事情,但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会怀疑到他头上来,他想解释都解释不清楚了。

    但是他没有做过,更没有指使旁人去做,这就太奇怪了,难道是有人要给他栽赃嫁祸?

    这是唯一的解释了,可即便如此,这个构陷了杨怀仁的人,又是谁?他又对杨怀仁有什么解不开的怨恨,驱使他要这么做呢?

    我去年买了个表的!杨怀仁心中大骂,这仇家要报仇的方式真是歹毒啊,栽得一手好脏,这是要他全家玩完啊!

    冷静!冷静!杨怀仁对他自己说道,努力让自己从气愤中平静下来。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一定要想清楚这个人为什么要陷害他。

    如果单纯和他个人有仇,那么直接给他下毒就好了,没必要搞出那么多事情来。

    梁乙檀的货栈虽然难说防守严密,但是看家护院的人也不少,想要把他喝酒的酒杯偷换成另一个抹了毒药的,这一点也不是可以轻易做到的,杨怀仁觉得他这个仇人,一定不是个普通人,肯定是有充足的资源和人力,而且他的手下人武功也不低。

    如果这个人实力强大,那他完全可以直接给杨怀仁下毒,直接毒死他就好了,他不这么做,反而毒死另一个人栽赃杨怀仁,那么他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借刀杀人,而且不止要杀杨怀仁,还要整个杨家陪葬。

    梁乙逋会毫无疑惑的认定他的儿子是杨怀仁杀的,像他这样有权有势的人,要报仇的话,肯定不会单单报复杨怀仁一个人,而是祸及全家。

    另一方面,如果这件事引发一场宋夏战争,大宋胜了还好说,若是大宋又败了,那么这场战争的责任追究起来肯定会追究到杨怀仁头上,到时朝廷大概只能杀了杨怀仁来和西夏讲和,到时他的家人也很难幸免于难。

    这个栽赃嫁祸,借刀杀人的计策真是太毒了!杨怀仁努力回忆和他有过节的人,可想了一会儿,觉得和他有仇的人实在是不少,可是能让人家恨不得杀他而后快的仇家,可就真没有了。

    大不了是些钱财上的纠纷,这种事情做买卖的都十分常见,就因为这个,不至于杀人全家吧?

    那还有谁?杨怀仁也一时没想出最大的嫌疑人来。他又换了另一个角度去思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机会知道他这种曼陀罗花和河豚毒素混合毒药的人,又有谁?这其中有能耐得到这种毒药的人,又能是谁呢?

    杨怀仁想来想去,发现他这种独门配置的混合毒药,总共就用了三次。

    第一次是毒杀当铺掌柜的八字胡胖子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杀人,当时的情况杨怀仁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细节,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时候他屏退了几个看守的内卫,是没有旁人看到他下毒的,何况他毒杀八字胡胖子也是帮他解脱,说不定胖子对他还心怀感激,怎么会恨他呢?更重要的一点,胖子的死,被内卫掩饰的很好,他的家人也不会知道他真正的死因,正怪不到杨怀仁头上来。

    第二次是毒杀汪老虎。那也是一次情急之下的决定,在场的人也只有兰若心而已。他那时毒杀汪老虎也是为了救人,迫不得已而为之。

    何况他救了兰若心,兰若心本来也跟他无仇无怨,甚至杨怀仁还觉得这丫头好像对他的感情挺复杂的,更不可能找他寻仇了。

    第三次是在梁山上,放火烧山的那一夜,为了保证他们六个人能安全放火之后还要带领那些被逼做苦力的渔民逃出生天,在给梁山几位头领的食物里下了一点。

    事后梁山上见过他们六人的贼寇,除了吴勇之外全都被烧死或者熏死了,而吴勇也是后来被灭了口,更没有人知道梁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至于下毒,更是神不知鬼不觉,那些人都是没烧死的,谁会想到他们被烧死前还被下了毒?

第441章:可疑的商队() 
杨怀仁分析了一下,把能想到的情况都琢磨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想出是谁要置他全家于死地。

    他开始意识到梁乙檀之死,或许只是个巧合,他进通源县城的日子是随机的,并不是事先定好的日子。

    童贯在通源县城里最大的酒楼西域楼为他摆下宴席接风洗尘,或许还可以算到,可同时又遇到梁乙檀领着他的手下去西域楼欺辱掌柜的父女,就只能用巧合来解释了。

    如此说来,凶手毒杀梁乙檀的计划或许是原本就存在的,而嫁祸给杨怀仁,只是顺手牵羊的一时兴起之为?

    杨怀仁觉得这里相当的矛盾,用曼陀罗花毒和河豚毒素的混合毒药,明显是针对他个人的,但是偏偏选中梁乙檀这个特殊身份的人,这又不能被预见,这里边就说不清楚了。

    要是真是他想的那样,只不过是在巧合之下让这个凶手一举两得,那么杨怀仁觉得自己也够那倒霉的。

    也幸亏杨怀仁是个穿越人氏,尽管不是个专业的侦探,但是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见识,让他还有还有另一个角度去寻找线索。

    环州是个西北边地的州县,县城里百姓本就不算多,人口流动性上也不算强。

    正因为通远县地理位置的特殊,所以对于进出县城的人,巡城营守门的士兵们都要进行一番严格的检查,并作了详细的纪录。如果有生人进出的话,他们应该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既然这个凶手栽赃给杨怀仁,那么他肯定不是原来就在通远县的人,一定是最近才来到通远县的,从守门士兵那里,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件事自然要拜托杨世虎来帮忙去做。杨世虎因为这件事也很紧张,在他心里杨怀仁根本没有必要杀死梁乙檀,所以觉得他一定是清白的,当杨怀仁粗略的告诉他可能是有人要栽赃嫁祸他的事情之后,杨世虎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忙。

    通远县只有南北两座城门,因为刚开春,这几天来进出县城的人,比冬天的时候要多了一些。

    不过这也是相对的,比起中原州县的人员流动来说,这个多也没多到哪里去。

    当地的百姓,守城的士兵基本都比较眼熟的,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可疑,平时基本连盘查也都是草草略过的。

    而生面孔里,探亲访友的人很少,大都是些客商,要么是来通远县买了西域的稀罕玩意回中原贩售的,要么是带着中原的茶叶和丝绸等货物贩卖到西夏去的。

    客商里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宋人,也有各色的胡人。而且有些商贾是整个商队进城的,类似这种情况的,由于一个商队人数众多,货品繁杂,查验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守门的士兵也只是大致检查一下货物里有没有违禁的货品,对于人,也只能简单记录个姓名籍贯了事。

    得到这些信息,杨怀仁又有了新的思路。只要查探清楚这些商队之中有什么可疑之人,或许能从和他的关系上,寻找出什么新的线索。

    这件事交给内卫去办,通远县城也不怎么大,客栈和货栈基本都在南北贯穿的一条大街之上,挨个查问,用不了多久就能摸清楚所有最近进入通远县的商队的情况。

    连子庚知道这件事对于侯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这件任务执行的力度非常大,内卫的效率非常之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寻找出三个有可疑的商队。

    第一个是西夏人的商队。这个商队之所以让人觉得可疑,是因为这个商队所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