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或者,这一特殊的时期搞出那么多食物的新花样来,只不过是那些统治者们贪图享乐的产物而已。

第378章:面条的历史(下)() 
如果说五代时期露出了饮食变革的苗头,那么到了北宋,饮食的大发展或许就是一种必然了。

    这又要说回到北宋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上来。文人有了至高无上的法定地位,还真是让人觉得喜忧参半。

    文人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有创新,这样的四有新人在北宋还真是涌现了一大批。精英人群数量上的爆发,注定了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

    同样的道理,武人被压制的同时也导致了北宋军事力量的薄弱,这就是治国政策上的偏颇了,在那样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下,竟然没人站出来建立个“平衡与和谐”的新思想出来,现在看来还真是既可惜又遗憾。

    文人中最高地位的那些大佬们都忙着去证明老赵家皇帝作为天子的合理合法性,搞出如茅房的垫脚石一般又臭又硬的什么理学基础来,还搞得后世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破四旧,真是吃饱了闲的蛋疼菊紧。

    相对没有那么高地位的文人们,没有资格去和那帮老家伙们掺和一脚搞搞理学,于是他们便寄情山水风月,所以弄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出来,害的后世的孩子们背不出挨了不知道多少板子。

    越是觉得自己有文化的人,就越是不能闲着,诗词歌赋天天作,也会累,也会审美疲劳,无聊的时候喝喝酒吃点好吃的,也是一种消遣。

    反正北宋物产丰富了,粮食起码可以做到不缺,放羊的养猪的都开始发了财,这么多好食材,自然就要想办法把它们做成美食。

    所以想苏东坡这种又会吃又会做的大吃货就出现了,而且出现了不单只有他一个,只不过他的光芒太盛,掩盖住了另一些腕儿没有他那么大的小吃货们而已。

    有些人发现了如何从豆酱里分离出更好吃的酱油,有人想办法把油量含量大的植物种子压榨除了植物油。

    植物油的普及,即便放到世界范围内看,也是人类饮食文化的巨大革命。

    以前产量有限的动物油老百姓吃不起,后来更便宜的植物油来了,当人们吃过了油烹法制作的美食之后,很快就厌倦了以往千篇一律的白水蒸煮的单调的食物制作方式。

    于是一种更有滋味的汤饼出现了,当面条和用油炒或炸过的肉食或者蔬菜豆腐搭配到一起,再浇以酱汤或者卤汤,便赋予了原本清汤淡泊的汤饼以新的生命。

    东京城里饭馆酒楼数不胜数,如果算上早市或者夜市里摆摊的小食摊贩,还有那些游弋于街头巷尾挑着担子零售的行脚贩子们,提供汤饼或者类似汤饼的小食者的数量是最多的。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不是深更半夜,在东京城里只要你走出门去,百步之内一定会有出售汤饼的铺子或者小贩。

    大概是因为汤饼这种简单的食物实在是太方便了,有面有汤,后来又有了卤有了菜有了油水,成为最流行的快捷食物就成了必然。

    可随园牛肉面的出现,虽然没有跳出汤饼的主要特性,但是从食物发展进化的角度看,牛肉面无论从制作还是味道上,比起以往的汤饼来说,这种进步是跨越性的。

    之前的汤饼都是切面皮得到的,虽然刀切的制作方法也能把汤饼制作的有款有细,有长有短,可是谁也没有想过把面用抻拉的方式同样可以做出类似的效果,甚至在口感上,因为这种特殊的制作方式让面条有了更强的韧性。

    自古以来,中国人吃面条就讲究面条要又长又瘦,取谐音“长寿”之意,而拉面正是暗暗附和了古人的这种有点小迷信又赋予了食物表达美好祝愿的心理。

    一个优秀的拉面师傅,一碗拉面拉出来,能够通过自己高超的手法,让整个碗里只有一根又长又瘦的面条。

    这种到清朝中后期才渐渐出现的拉面技法,由杨怀仁提前七八百年带到了北宋,不由得随园牛肉面不火了。

    做面条的业内人士里有句俗话,一碗面好不好,关键在那一勺汤。随园牛肉面的汤汁,才是它美味的关键所在。

    复杂的熬制过程,繁多的配料配比,这些让一碗拉面美味的秘方,直到二十世纪初才逐渐被人们调配出来。

    当北宋原先最美味的汤饼铺子刚刚开始在面汤中加入卤子和酱汤的时候,随园牛肉面的汤汁已经用复合式的香料熬制了,这其中的差距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另一方面,随园牛肉面一开始的市场定位,无形之中也压过了其他汤饼等同类产品一头。

    牛肉面风靡之前,高档的汤饼有羊肉搭配,中档的有猪肉搭配,低档的连肉都没有,因为汤饼这种食物的大众特性和北宋时期牛肉的高昂价格影响之下,谁也没想过用牛肉来搭配普通的一碗面条。

    随园牛肉面刚出现的时候,也有很多同行和竞争对手不看好牛肉面的前景,五十文一碗的价格,基本是底层百姓两天的收入了,他们吃不起,而收入高的群体在他们眼里不屑于用一碗面条来做正餐。

    如果换另外一种食物,这种想法确实也是有道理的,可对于牛肉面来说,正是杨怀仁最初给它的这种高端产品的市场定位,让人们对高价的一碗面条产生了好奇心和新鲜感。

    一种新产品也好,一种新食物也好,如果要它出名,先进的营销方式自然会起到一个打响第一炮的效果,但是要让它持续的火起来,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关键还是它们自身的品质,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原本随园的地理位置,对于从事饮食业来说,算不得什么好地方,比起内城的汴水大街和东西两市,人流量都是明显不足的。

    可牛肉面的火爆,又一次印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理。随园南临大宋两座最高学府太学和国子监,北邻外城著名的风月之地,成了牛肉面快速火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第379章:随园的弱点() 
喜欢在蔡水河边吟诗作赋的士子们尝过了随园的牛肉面,自然要做几首酸不酸咸不咸的小诗显摆一下自己的诗才,这些诗虽然流行性不怎么样,但是架不住数量繁多。

    寻常百姓们不管听不听得懂他们诗句里表达了怎么样的个人思想和抱负,但是印象里却很直观的觉得既然随园牛肉面又那么多读书人称赞,肯定是好吃的。

    而流连风月之地的男人们,除了这些自诩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们,剩下的就是口袋里有了钱学了坏的富人们,恰好组成了牛肉面这种“高档的汤饼”最初的消费群体。

    这些人也恰恰成了牛肉面火爆的初期,在东京城的各色茶馆勾栏里免费为随园的知名度不辞辛苦口舌相传的那一群人。

    而随园借着牛肉面的火爆名满京城,也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等后来杨怀仁归雁楼比试鮓大胜魏财的时候,嘉王爷那句对杨怀仁“少年厨神”的赞誉,更像是给杨怀仁和随园定了性,那就是少年厨神开的一家饭馆。

    当一个新兴起的饭馆无论在自身定位还是产品定位上都正巧契合了当时东京城里饮食行业的空白之处的时候,想不火都不行了,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魏财闭门凝思了许久,终于把握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要想报复杨怀仁,首先就是要搞垮杨怀仁名声的来源,也就是随园。

    而要搞垮随园,同样的关键之处在于搞臭随园的名声。随园虽然现在名震一方,但是毕竟它整个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察觉的漏洞,被账面上每天进账的海量的收入所掩盖。

    用另一种道理来比喻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一座摩天大厦的关键不在于它建的多么高大上,而在于它的地基是否牢固到能足够支撑起这座大厦;一架飞机的关键不在于它能飞多么高多么远,而在于每一次航行之后,它都能安全平稳的着陆。

    随园就是因为生意扩展的太大,而根基却还没有打得坚定牢固,怎么看都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魏财忽然就想明白了随园的根基不牢固的地方在哪里,他要做的,就是设计一个完美的计划,用最大的力量去攻击随园的弱点,达到一击即中的效果。

    随园这座大厦如果倾覆,杨怀仁的依仗也就不存在了,就像现在的魏财,没有了钱财这个依靠之后,他什么都不是。

    魏财心里清楚,要施行他这个计划,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是现在的他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他需要找一个有实力而且对杨怀仁同样不满的人,来帮助他实现这个计划。

    要寻找这个人,魏财也是想得绞尽了脑汁。找以前那些在东京城同样开酒楼的同行是不靠谱的,这些人虽然对杨怀仁和由他主导的餐饮业连锁经营体系羡慕嫉妒恨,但是他们还没到恨杨怀仁恨到要跟他正面怼的地步。

    随园的美食火了之后,原本他们还以为会因为随园和那些连锁酒楼火爆的生意会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可事实是随园的火爆,杨怀仁两次厨艺比试的事情,在民间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享受美食,在东京城里形成了一种风气。

    这样一来,随园不但没有抢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反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基本所有的经营酒楼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一点。

    更多的人愿意花钱来享受美食,百姓们在饮食行的消费也越来越多,让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都变大了。

    随园和那十三家加盟的酒楼吃了肉,他们也喝到了汤。这些人虽然羡慕人家赚了大钱,但是他们的营业额也增长了,大家一起赚钱,说起来是一件好事。

    找业内人士不靠谱,找业外人士就更不靠谱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时间的确有更多的其他行业的人见识到了饮食业的发展,也开始找门路投身到这个行业里来想趁机赚钱,可这些人里边真正有实力的商人还真不多。

    他们目前想搭上随园这条大船还唯恐不及,哪里会有心思跟随园和杨怀仁作对?

    可天无绝人之路,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会爆发出想象不到的创造力,魏财就想到了一个人,他们既有足够的实力,也足够恨杨怀仁。

    于是他找到了这个人,只是把自己的计划大致说了出来,就得到了那个人的信任。

    很快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魏财躲在幕后出谋划策,这个神秘人出钱出力,先是在随园的对面找了一处适合开酒楼的铺子买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秘密的对这间酒楼进行装潢,无论从门面还是内部装饰风格,甚至精细到碗筷,都完全模仿了随园的风格。

    这一切都在悄悄的进行,装潢的时候只不过需要在正门外拉一层幕,外边人就看不清里边装修的样子。

    这段时间正好杨怀仁出京回乡去了,留在随园里的人,无论是掌柜的王明远,还是守门的李黑牛,都因为忙着随园的生意,根本没有注意不远处的河对岸到底发生了什么。

    模仿一家店面的门面和内部装修不难,但是模仿随园餐牌上提供的食物就难了。

    不过这也没有难倒魏财,他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更加坚信了一个道理,这世上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情。随园的厨子他们不敢挖,一是怕打草惊蛇,二是怕挖不动,但是那十三家加盟酒楼的后厨里,就不一定都固若金汤了。

    许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工钱,然后宅子美女打包赠送,魏财果然挖到了几个曾经在随园接受过拉面培训的厨子。

    只要随园特色的食物能够高度模仿出来,那么像餐牌上的其他并非随园原创的菜式就更好说了,东京城里像曹安这样水平的厨子虽然也不算很多,但是挖上一两个来聚园掌勺,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恰好选了个杨怀仁刚刚回到京城的日子,聚园风风光光的开张了。

第380章:隐隐的威胁() 
杨怀仁叫的牛肉面和鮓过了一会才端了上来,看着眼前的原本是随园的两道招牌菜式出现在聚园里,让人难免有一种非常不爽的感觉。

    单从外观上看,这两样菜式聚园模仿的更是惟妙惟肖,如果不是他知道这是坐在聚园的大堂里,真有一种坐在自家随园里的错觉。

    他对撇着嘴兀自在生闷气的黑牛哥哥和天霸弟弟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先尝尝聚园的牛肉面再说,看看他们到底能模仿出随园正宗牛肉面几成的味道。

    三人尝过之后,一起露出了惊疑之色。聚园的牛肉面,起码有随园牛肉面九成的水准!

    杨怀仁开始打心底佩服聚园的老板和他们后厨的这位大师傅了,虽然和自家随园的牛肉面还有些差距,但是能模仿到这种地步,说明这位大厨真的很有天赋。

    当初建立牛肉面销售联盟的时候,杨怀仁答应拿出牛肉面的配方来供大家一起使用,协议里也写的清清楚楚。

    不过杨怀仁在共享协议里规定的牛肉面配方的时候,并不是没留后手的。

    拉面的制作,他确实没有保留,因为虽然拉面的制作手法在当下属于原创性质的很新鲜的一种制作方法,但是其实说白了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都是孰能生巧的东西。

    但是牛肉汤的熬制,就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了。杨怀仁还记得当时第一次熬制牛肉汤的时候,根据自己记忆中的配方,需要多大三十几种的调味香料。

    他转遍了东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食材铺子和香料商行,也只找到二十来种还算比较常见的香料。

    当时杨怀仁也曾经认为或许有十来种香料在北宋时期还没有广泛使用,或者是还没有从海外传入中原地区。

    后来他想到一件事,无论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以及西亚地区传入中原的香料也好,还是通过海运从东南亚以及南亚传入大宋的香料也好,很多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当做食用的调味料来使用的。

    中国人对外来食材的认知,往往是先试验它的毒性,先确定人吃了这种香料之后的身体反应如何。

    相应的,在试验毒性的同时,其实也摸索出了这种新鲜材料的药性,所以很多我们熟知的香料和调味料,在最初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是以药材的身份进入的。

    想通了这一点,杨怀仁才又辗转各大药材铺子和胡人的杂货铺子,终于寻找齐了所有的调味香料或者味道极其近似的替代品。

    就这样,才有了随园牛肉面基本近似于后世风靡全国的牛肉拉面的味道。

    当初转让牛肉面配方的时候,杨怀仁把拉面的手艺一丝不苟的传授给了那十三家参加了协议的酒楼派来的厨师,但是汤汁熬制的秘方,他只提供熬制的方法,至于秘密的配料包的秘方,并没有完全拿出来。

    比如常见的香料配比,他可以贡献出来,但是那十来种不常见的香料和配比方式,他并没有拿出来,而是自己秘密采购,然后让羊乐天秘密地照方配比之后,把这些香料用小磨研磨成看不出原来样子的粉末,才提供给他们。

    所以说,即便是赵頵的归雁楼的牛肉面,在制作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环还是被杨怀仁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这倒并不是杨怀仁自私或者违背锲约精神,而是为了防止牛肉面的秘方外泄给自己造成损失,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当然,那些跟他合作的酒楼掌柜和东家们,觉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反对。

    杨怀仁觉得他原本就知道牛肉面汤汁的熬制方法和秘密配方,有这种先天的优势制作出来的随园牛肉面,都已经是费了好大的力气,而聚园的大厨没有这种先天的优势的,他能做的,只有依靠品尝随园牛肉面的味道,来自己配比方子。

    杨怀仁已经可以确定那十三家连锁加盟酒楼里,肯定有后厨里干活的厨子或者伙计被挖到了聚园里来,从眼前这碗面来看,起码拉面的手艺非常纯熟,跟正宗的随园牛肉面可以说毫无差别。

    而通过他敏锐的味觉,杨怀仁也尝出了汤汁的配方之中,那二十来种常见的调味香料的配比,同样是和随园不差分毫的。

    最关键的那十多种非常见的调味香料,虽然还不那么完美,但是他还是尝出了超过八成的香料都有了,只不过配比上还没有那么精确而已。

    拉面的制作手艺和那二十多种常见的调味香料泄露了的事情是在杨怀仁预料之中的,但是最关键的那十多种香料能被找出来,可以判断出这位聚园的大厨是多么的有心。

    或许有人泄露了那些神秘的调味粉末给了他,他再通过自己品尝的方式,慢慢找到了这些香料的种类和出处,然后就是不断的试验,最终找到最接近随园牛肉面味道的那种配比方式,制作出了聚园牛肉面。

    人的味觉敏锐程度都是因人而异的,杨怀仁这种天生味觉敏锐的人,在世上虽然极少,但是一定不会只有他一个,人家聚园的大厨有这种本事,想来也不算多么值得惊奇。

    问题在于,对于普通的食客来说,他们的味觉敏锐程度不见得也那么精确,精确到可以分别出随园牛肉面和聚园牛肉面的差别来。

    在他们吃起来,两种牛肉面的味道是几乎一模一样的,这就是让杨怀仁开始担心的地方了。

    价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会抹平那一点细微到不容易察觉的味道上的差距,大多数普通的百姓对食物还没有那么高端的要求,实惠在他们眼里才是最重要的。

    杨怀仁隐隐感觉到了一些威胁,和他刚刚走进聚园的大门的时候不同,这种感觉非常的诡异,让人浑身不舒服,好像有人从衣领上往你衣服里扔了一粒砂子似的,难受却又一时之间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等尝过了聚园提供的鮓,杨怀仁便猜到聚园后厨里那位大厨是谁了。

第381章:聚园的老板() 
其实杨怀仁看到聚园的餐牌上有那道鮓的时候,就应该猜到魏财回来了。

    鮓并不算是很高端的食物,东京城里的很多饭馆,还有许多小食摊子都有的卖,只不过能让聚园拿出来跟随园的鮓抗衡的,也只有魏家正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