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吉祥-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重点头道:“是。我明白。”

    二人相谈至此。都已说到了尽头。卫肃勉强挤一丝笑容道:“听说玉儿和公主都有了身孕。你也是即将要做父亲人了。你能明白就好。你记住。飞扬不仅仅只是我儿子。还是与你有八拜之交的金兰兄弟。我希望永都是!”

    “永远都是!我保!”

    卫肃不再多话。端起了茶杯。只听一直远远侍立一旁的老管家高声道:“送客!”

    对于卫肃来说。杨致这次来和没来都是一样。杨致告辞离去之后。卫肃犹自一动不动的坐在前厅痴痴回味。想到郁结处。忽然间一阵剧烈的咳嗽。随后竟然吐出了几口殷红的鲜血!

    老管家连忙上前扶他。惊恐的叫道:“老爷!老爷!。来人!快来人啊!”

    “你慌什么?!我没事。”卫肃擦干净嘴角的血迹。吩咐道:“务不可让夫人知晓。你去看看夫人到飞虎侯府回的礼物准备怎么样了。顺便把阿荣叫到书房来见我!”

    卫肃所说的阿荣就是一年前随飞扬助杨致试箭的荣叔了:“老爷。杨爷终于还是上门了?上年校场比武之时。耿超明不是他的对手。他却宁可冒死故意落败。请恕小多嘴。由此可见杨爷本不是个多事的人。”

    “也许吧。”卫肃面无表情的道:“此一时彼一人都是会变的。谁又知道呢?兵书云:宁失一子。不失其先。此人手握御赐金牌。兼之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实在大意不。还是小心一点好。你们确信他返京之后与福王和耿超没有过接触?”

    “据安插在各处府的眼线回报。确信没有。不这两日市井街肆已经有了一些对太子不利的传闻。还有。杨爷手上的御赐金牌及他为何突然返京也沸扬扬传神乎其神。”

    卫肃森冷的道:“|小子以晚辈身份上门造访。还是顾及了与我父子二人的情谊。难道他果真不打算趟个浑水?连皇后娘娘和我他都不买帐。福王与耿超之流他大概更看不上眼了。他昨日夜访两位老爷子。根本就是有意显摆金牌。但他未必有用的上的那个机会。至于市井街肆间的谣言四起。本就是意料中事。总有那么一些不甘心。背的里干些个偷鸡摸狗的勾只要太子护卫一个还能喘的皇上班师还朝。谣言必然不攻自破。自即日起。将盯梢杨致的人手加倍。盯死他!但是。如果没有我的手令。杨府上下所有人等一根头发丝儿都不能动!”

    荣叔登时长吁了一口气:“是。老爷。小人说句不中听的话。少爷之所以能有今日。杨爷的教导当居首功。如若有朝一日非要翻脸相向小人还真有些下不去手”

    “如果不是因为飞扬的缘故。他今日上门必定是另外一番情形。”卫肃缓缓闭上双眼。疲惫的道:“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数万突厥铁骑尚且奈他不何。连托都可汗和忽而赤那等突厥顶尖人物他说杀就杀了。你以为这世上还有什么他不敢杀杀不了的人?我担心的正是你下不去手。而他能!盯死他但千万别去惹他。即使真有翻脸的那么一天恐怕只有以他人的性命相挟是上策。”

    “虽有风雪阻隔。算起来宁王与康王以贺岁为名遣来摸底的人迟在这两日也该到长安了。必须仔细这两帮人的动静!元旦前后这十天。是太子护卫圣驾返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所兵不血刃的出奇制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太子优柔寡断。切记每日传书催促提醒。内廷禁卫府赵天养那边也记的去叮嘱一声。万万不能有丝毫懈怠。你先下去吧!我想一个人在此静静呆上一”

    比较而言。现在的杨致则远比卫要轻松许多。就如前世的天气预报一样。即使明明知道将有狂风骤雨的恶劣天气来临。也只能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他所该做的所能做的都已尽力做了。唯一还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趁着等待中短暂的宁静间隙。陪伴人享受辞旧迎新的天伦之乐。

    身涉局中的人无不心下雪亮。事实上大家都在等待。

    按照卫肃的说法。认为自己的|想是崇高而伟大的。把自己当成了全天下百姓的临时救世主。幻想通过非正常手段给大夏换上一个温和的主人。好让这只四:呲着獠牙的战争巨兽停下脚步。皇后与太子的动机相对单纯而现实。绝不能从那张宝座上中途被人赶下来。即使这个人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即使这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现任大夏皇帝。金城与关中的老牌士族豪强势力在期待重现往日的无限风光。李氏一族更是磨刀霍霍的极度渴望藉一举咸鱼翻身。朝中死而未僵的保守派文臣势力。加上内廷禁卫将军赵天养禁军副将张天行担负统率重兵之任的骁骑将沈重东宫侍读裴显中之流。则在做着凭仗拥立之功成就“中兴”名臣的美梦。

    杨致在等待皇帝代|人的位在朝堂内外众口相传中的以不可撼动的确立与神化。等待长安粮价疯了似的暴涨。等待秦氏与刘二随时传回皇帝的消息……也不知道远在蓬莱外海的玲珑能否成功镇住那几伙海盗。期待玲珑捎来报平安的家书。

    杨致炫耀御赐金牌威公开代子“慰问”的朝中重臣。仅止陈文远与王雨农而已。按理说除此二人之外。统兵在外为国征战的两位皇子宁王与康王两家王府。功高位显的“国防大臣”卫肃。“重病不起”的禁军大将军周挺新近蹿红的“财政大臣”徐文瀚。乃至贵为嫡亲皇叔的福王赵行。耿进耿超父子两代同朝位列大夏重将。完全都有资格享受这一“殊荣”

    可是。杨致脑子里根本没有闲暇去给他们论资排辈分个三六九等。根本没有替他们划#39;政治待遇的那个概念。老子来就屁事不用求你们。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若是挨家挨户上门都走上一通。宝贝疙瘩岂不成烂白菜帮子了么?

    至于与福王和耿超联络。也不必急于这一时。以免令皇后与卫肃徒生警惧猜疑。杨致虽然曾与耿超同共死。却关系尴尬向来不太对板。既非朋友。也不是人。他于诸皇子争位的立场。此前对耿超并无隐瞒。如果福王与耿超还没有笨到的话。应该不难读懂他回京当日深夜在耿府门前突然身的含义。现在讨论分赃无为时尚早。若是已经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又何必再去脱裤子放屁呢?别忘了。阳成郡主赵与杨府沈氏少夫人往来密切。平素出入杨府如入无人之境。是没脑子。但她那王爷老爹和老公谁都不省油。

    宁王与康王各有班底自成一系。对有关皇帝的消息和长安诸多动向的了解。未必就比自己;了。同样的道理。他们应该更着急。杨致压根儿就不相信。这哥儿俩会甘心变身为两个老实的乖孩子。而装聋作哑什么都不干。

    从腊月二十四日。就是杨致拜卫肃的当天下午开始。遣派至飞虎侯府邸轮值的大内侍卫又增添了一倍。内廷禁卫将军赵天养亲自登门解释。话说的很客气。|由很强大:公主殿下移驾侯府居住。皇后娘娘十分关心。由此下了一懿旨。必须对公主严加保护。丝毫马虎不。

    但如此。杨府在英明神武的老爷子的主持下。素来在民间享有“亲民”的美誉。近日又掀起了一个小**。为求与爷子一晤当面致以亲切问候。自愿承依旧价格不菲的门票费用者有之;如杨致大婚之日一般。自发提前奉上五花八门的年礼者甚众。

    杨府人来人往。连以来喧嚣如闹市。然而。这一都对杨致这几天闲适安逸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至于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老百姓。哪些是太子的人。哪些是宁王与康王的人。哪些又是秦氏的人。;杨致既没有半点兴趣去分辨。也没那个闲心。

    这些人与前世无比强大的狗仔队疑有的一拼。在监视杨致的同时。也在相互监视。自己与两位夫人呆了多久。一顿吃几碗饭。一天要上几次茅房……对于类似这样的“机密”。杨致并不介意让人知道。只要你们不嫌累。尽管继续好了!

    。。。

第175章 终于来了() 
世界的人都知道,杨致与徐文瀚、秦空云、卫飞扬的异姓兄弟,他和徐文瀚与秦空云的交往自然不用有任何顾忌。这几日犹如杨致迁居长安之初一样,只要徐文瀚每日朝中公事一了,必与秦空云结伴前来杨府。

    杨致通常是上午不出内院半步,变着法儿哄两位夫人开心,午后则与徐文瀚、秦空云兄弟三人围炉小酌。

    在这场诡异而宏大的棋局中,杨致刻意忽略了一位原本绝不应该忽略的重要人物:托病不出的秦公。

    秦公一贯深居简出极少露面,杨致与徐文瀚也不以为奇,秦空云平时更是从不主动提起父亲。按照那老狐狸的说法,杨致是这个世界上对秦氏的恐怖实力最为了解的人。皇帝据说是病倒在出庐州的路上,他这一病,远在长安的秦公居然也跟着病了,两个合作多年的老家伙就像约好了似的。难道就真有那么巧吗?

    杨致之所以从容笃定,除了料定宁王与康王必然有所行动,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根本不相信秦公病了!

    皇帝在班师途中龙体抱恙、病势沉重的消息业已传遍长安,这一切皆因太子妄图弑君篡位而起的传闻,也如疯狂传染的瘟疫一般在朝野内外或明或暗的传播开来。真相到底如何,未来到底会怎样,无论是谁都不敢说心里有谱。威名赫赫的飞虎侯在这个时候手持御赐金牌骤然现身京城,却是千真万确。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汪洋恣肆的丰富联想。谁敢说这仅仅是凑巧?谁还敢怀疑他是皇帝代理人的身份?

    人心思定,杨致在小民百姓心目中宛若天神,是无所不能的大英雄,是正义地化身,是皇帝钦点的镇国重臣,举手投足间能让一切叛臣贼子的阴谋会灰飞烟灭。能跻身朝堂混迹官场的人大多智商不差,一如前世官场的“路透社”,明面上仍是波澜不惊若无其事,私底下已演绎出一万种版本的可能。

    上至包括皇后在内的王公贵戚,下至凡是有品级地文武百官,不管是分属哪个阵营,对杨致的两点看法都惊人的一致:一是此人素以强势著称,机谋丝毫不输勇悍。加之有陈文远与王雨农亲口佐证,皇帝正牌代理人的身份毋容置疑。他是什么态度,就意味着皇帝是什么态度。他站在谁那一边,谁就会是赢家!二是在这个敏感的非常时期,你就算得罪了天王老子都不打紧,就是不能得罪这尊瘟神!

    在杨致与徐文瀚、秦空云的密议中,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尽快确立他在这场棋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不留神成了备受瞩目地官场风向标倒是意料之外。而由此催生出另一项令他眉花眼笑的副产品,也是始料未及。

    杨致“惹不起”的名声在外,御赐金牌的含金量更显十足。这几天来杨府送年礼地,并不只有小民百姓。

    皇后给杨府两位少夫人地大笔赏赐首当其冲。东宫太子府、宁王、康王、越王四位皇子紧随其后。以福王为首地王公贵戚。以卫肃、王雨农为首地朝中文武重臣无一遗漏。令杨致颇感意外地是。向来视其为不共戴天地死敌地李氏三侯。居然也不惜放下身段来凑这个热闹。足见皇后与卫肃用心良苦。

    诸多送礼之人心思各异。与杨致确有私谊往来者屈指可数。几位重磅级人物地笼络之心昭然若揭。且不奢望他会因此倒向自己这一边。至少也想以此示好落个不得罪。以求这位大爷在关键时候能保持中立两不相帮。意图借此机会观风向探苗头地大有人在。随波逐流来应个景儿瞧热闹地也占了相当一部分。

    杨致原本在蓬莱就打算狠敲一笔“过年竹杠”。却被太子这档子破事给生生搅黄了。闲暇之余心下不无遗憾。没想到东边不亮西边亮。岂有不大收特收统统笑纳之理?

    美中不足地是。诸多赏赐和礼品虽然无一例外价值不菲。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珍奇药物、绫罗绸缎无所不有。但要清点估价分类收藏却也麻烦。杨致大感惬意之余。忍不住心下暗骂:若早知如此。老子就在大门口贴出一纸告示。上书“谢绝礼品、只收银票”八个大字。岂不是大家都省事。要便当许多?

    杨氏父子一贯来地搂钱热情。早已蜚声长安官场。老爷子杨炎父仗子势明码标价收取进门费。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杨致将安贵侯整到发疯地境地。犹自没忘了穷凶极恶地追讨那十万两“赔款”。大婚当日满朝文武任谁送地贺仪都照单全收。连场面上地假客套都没一句。到了山东与几伙海盗“打成一片”后。初刮地皮地凶狠老辣也早已在长安流传。令无数官场老油子叹为观止。

    有心地好事之人断定:杨家在信阳时虽是小有产业地商家。但顶多算是家道殷实。自打迁居长安进入皇帝地视线仅一年有余。只怕已可称家资巨万了。

    人家发财还发得让你没脾气,连前世颇为时髦地“巨额财产来历不明”这一条都挨不上,即使想告状都找不到由头。他一不偷,二不抢,三不盘剥祸害百姓,四无官无职谈不上贪墨受贿,都是你们这些唯恐脑袋上那顶乌纱戴不牢靠的人犯贱自个儿送上门的。

    你可以背转身后骂他们这对父子是钱痨,也可以回去关起门来问候他老杨家祖宗十八代,但没人敢当面放半个屁,一点儿也不妨碍人家财源广进。该送的还得送,而且还怕人家不给你这个面子拒收。若是人人都送了唯独你例外,天知道这尊瘟神什么时候会惦记上你?骂归骂,钱财乃身外之物,在这山雨欲来阴云密布的前夜,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说到底不管各路神佛还是城隍小鬼,无非是想来捕捉到一个态度。但没有态度就是杨致的态度:赏赐与礼品来者不拒,人却一个都不见。你愿意就把东西留下走人,不乐意就带上东西趁早滚蛋!连越王赵启和代表耿府前来的阳成郡主赵瑛这两个平素关系尚算亲厚地人物,都没破例给他们面子。

    对杨致多快好省发家致富的形式,老爷子杨炎与少夫人沈玉早已见怪不怪了。这翁媳俩对钱财多少的概念已近乎麻木,有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所谓。

    可赵妍就不同了。

    她天性聪慧,生长于皇宫大内自小耳濡目染,皇帝老爹

    爱之余的有意引导,母亲梅妃的悉心养育教诲,令了善于思考用心国事的习惯,将她造就成了一位集美貌、贤淑、谋略于一身的大夏独一无二地长秀公主。凭良心说,耿超当初对她如此痴迷,并不全然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妄想攀上金枝的缘故。

    赵妍虽然没有机会听到外面满天飞的流言蜚语,但皇帝病倒在班师途中还是听说了的,宫中形势和母亲与弟弟的微妙变化,以及杨致突现长安之后的表现,侯府近日异乎寻常的热闹,诸多因由结合起来一细想,不难对当前局势隐约猜出个大概。

    沈玉远不如赵妍心重,大过年地也没心思去理会什么天下大事。这日晚间,赵妍没费多大功夫就把沈玉支开,郑重其事的向杨致道出了自己的隐忧:“夫君,父皇此番因龙体抱恙延误班师行程之事,委实令人感觉蹊跷。眼下府中是这等门庭若市的光景,你概不见客,对礼品也自不加甄别。你虽有御赐金牌在手,但父皇并未授你上朝议政署理国事之权。都说事有反常即为妖,诸多王公贵戚与文武重臣对你如此巴结,你就不觉得反常么?”

    杨致对她地疑问不置可否,只心不在焉的笑问道:“说完了?”

    “……还有,昨日小瑛妹子来时定要见你,我怕她惹你着恼,强自拖住她说了半晌话。

    小瑛只说带有耿超的书信,嘱她必须面交于你,对信中所言之事却又死活不愿透露一字。圣人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耿超乃是禁军大将,夫君与他有并肩血战之谊,平日若是堂堂正正有所交往,那也没什么稀奇。此时私下与其暗中勾连,似乎多有不妥。夫君,请念父皇待你不薄,望你切莫让这大夏江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够了!圣人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杨致骨子里对什么“皇恩浩荡”、什么“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那套教唆无条件与人做狗的荒唐说辞极为反感,挥手打断赵妍,皱眉道:“这世上谁也不欠谁的,我没欠任何人什么!我既非君子,也不是小人。什么事当做不当做,该如何做,想来还无需旁人教导。你所说的一切都是你的揣度臆测,你凭什么说皇上病得蹊跷?同为大夏皇族,阳成郡主好歹还能跑腿捎个信儿,可你瞧瞧你那宝贝弟弟!平时一口一个姐夫叫得比蜜还甜,只想赖在这儿不走,这一回倒好像会沾上瘟病似的,露个面就溜之大吉了!堂堂监国皇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日后人家会不会认我这个女婿还难说呢!”

    赵妍刻意回避太子弑父篡逆地字眼,固然是抹不开父女兄妹之情照拂皇家脸面,还顾忌到于此事眼前并无确凿证据。她从杨致话中听出了这层意思,也听出了他对越王一心耍滑头的怨气。

    赵妍有生以来除了受过杨致一次痛斥,其他没有任何人给过她脸色看。倔强的昂起头,竭力平静的劝道:“夫君,我既是进了你杨家的门,便永生永世都是你杨家地人了。请你务必相信,我绝对没有自外的心思。常言道妻贤夫祸少,我虽明知会惹你不喜,但我还是要说。”

    “小五毕竟只有十二岁,他还是个孩子,你莫要怪他。父皇在御驾亲征之前曾经说过,大夏之忧不在南楚,也不在北燕,而在萧墙之内。只要将来不出现兄弟墙束甲相争地局面,大夏便会百姓相安江山永固。大夏若是分崩离析,可想而知我杨家亦绝无宁日。我无意干涉夫君的所作所为,但此中之大义与小节,你定要心中有数才好。”

    杨致不喜赵妍从中掺和,原是一片好意。如今皇帝杳无音讯,梅妃与赵启母子又一意置身事外,提及于此难免生出点小牢骚,那也是真地。见赵妍眼圈发红,却强自忍住不让泪水滑落,不由大感不忍。

    牵过她冰凉颤抖的小手,将她带入怀中轻笑道:“我方才地话说得重了,对不起。我并非有意隐瞒,而是不想让你和玉儿担心。眼下局势极尽微妙,我也不知该从何说起。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我的理由。总而言之,你尽管相信,我绝不会令你失望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