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十二日,上上大吉,诸事皆宜。
皇帝临朝,当庭颁布圣旨:皇四子越王赵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即日册立为大夏太子。
原本最没希望争储的越王成了最为出乎意料的黑马,没等众臣回过神来,皇帝再度下旨,命宁王赵当、康王赵敢以及朝中四品以上官员,随驾前往太庙祭拜,之后祭告天地,明旨昭告天下。
与此同时,禁军副将王文广奉旨亲率五千禁军进城,分兵驻守新立太子与其余两位皇子以及各位重臣府邸,以为“护卫”。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绝大多数朝臣第一时间的想法。变天了!(。)
第342章 我就是我()
骤然变天,册立皇四子越王赵启为太子,真没杨致什么事。可别人并不这么认为,皇帝从宰辅重臣到六部尚书,再到诸多芝麻官吏,统统发作了一通。在整个册立太子的过程当中,唯独不碰凶名卓著的杨致。事有反常即为妖,若说没他什么事,谁信啊?
爱信不信。杨致不是圣人,自回京与皇帝摊牌之后,竟然不予理睬,心里多少有几分失落。一想到皇帝那道令他恶心的圣旨,心知自己就是贱的。大夏江山又不是我家的,太子又不是我儿子,犯不着太过操心。
赵启被册立为新的太子,杨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绝不是外人以为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么回事。
回想起来,初到长安,就被皇帝安排以越王亲卫的身份参与禁军将领选拔,“出自越王门下”的这个烙印,只怕很难抹去了。早在赵启撒着欢儿成天瞎玩的时候,秦公那个老狐狸就在终南山下的乡野客栈点明了此事。
除了从小精心培养,能登上储君之位,头脑、胆识、天赋与运气缺一不可。皇帝恐怕从来没有将废太子赵恒当成理想的后继之君看待,早年册立他为太子,只是碍于其嫡长子的身份,与诸方势力妥协平衡的结果。随着大夏国力日盛,皇帝心底这个念头只会越来越强烈。
即使后来卫肃没有鼓动赵恒图谋篡逆,皇帝也会另找借口将他废掉。卫肃实际上是栽倒在与皇帝政见不同又过于天真,废太子赵恒一直只是皇帝手中的赖以迷惑世人的一道幌子,先皇后李氏、太子妃卫氏是最具悲剧性的牺牲品。
明明极具天赋、满腹心机、头脑精明、胆识过人。偏偏无时不刻不是一副嘻皮笑脸的市井无赖样儿。一旦赵启登上皇位,无疑比他老子更为可怕。
五月十六日。皇帝再次下诏。命太子赵启监国,署理一切国政。同时赐封皇次子宁王赵当、皇三子康王赵敢、枢密院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并为辅政大臣。共同佐理朝政。
过渡期,或者说是实习期,果然紧随而至。
出乎意料的是,杨致也掺和在里面露了一小脸,打了一回酱油。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三个儿子打了一回酱油:钦封大夏海关总督杨致,尽忠国事,朕心甚慰,特晋爵二等飞虎侯。其长子杨猛赐爵顺平伯。次子杨骁赐爵荣贵伯,三子杨珑赐爵安远伯。钦此。
大夏自开国以来,无功不赏已成定例。想当年突袭军团横扫大漠,一万精兵悍将浴血拼杀,十死一生。领军主将耿超只是封了个三等侯,部将董坚、李为、沈重不过是赐封伯爵。大夏爵位之金贵,由此可见一斑。杨致的三个儿子连路走不稳、话都说不利索,就被赐封伯爵,足见皇帝对杨氏一门是何等恩宠重视!
事实上。皇帝要向外界传达的正是这个信息。看见了吧?这个强势怪物从来都朕的人!只要他身在长安,那就如同是朕悬在你们头上的一柄利剑!不服气?想闹事?谁倒是试试看?
圣旨一到,杨府上下照例是一片欢腾。老爷子杨炎大派利市,人人有赏。欢喜过后。却又在儿子面前碎嘴嘟囔,埋怨皇帝未免太过小气,怎么就舍不得赐个爵位给我。让我老人家也过上一把瘾?
杨致不禁哭笑不得:“老爹,你就知足吧!你以为皇帝的爵位是街肆里买一送一的大白菜。是个人就给啊?如今你是侯爷他爹,三个伯爷的祖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倒也是。”杨炎悻悻的点了点头,随即问起了担心的另外一件事:“越王那小子现在是太子了,这个日后我还能跟他玩么?”
杨致苦笑道:“能!为什么不能?只不过日后他可能没有太多功夫来找你玩了。”
赵妍自从嫁入杨家后,一直谨慎自处。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与老爷子、沈玉、朱灵儿相处融洽,在侯府诸多仆婢当中也博得了最为温善贤良的口碑。尽管如此,同胞一母的亲弟弟被册立为新太子,侯府上下人等看她的眼光难免有所变化,情不自禁的多了几分敬畏。
这个年代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侯府上下受杨致的影响,应该算是气氛最为宽松的。如果赵妍不是生为女儿身,依她的头脑心智与性情,绝对有参与角逐储君之位的那个实力。
杨致不是圣人,赵妍当然也不是。胞弟被立为储君,儿子被赐封伯爵,她的心理多少有些微妙的变化。
这日晚间,杨致恰好在赵妍房中歇宿。哄了儿子杨骁睡下,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闲话。赵妍不经意的问道:“夫君,不是说义父与王相都在病中么?怎地父皇又命他们辅政了?小五被立为太子,两位皇兄岂能甘心?父皇命他们辅政,又是何意?”
杨致戏谑的答道:“老太尉与王相是奉旨称病,皇上不让他们好,他们就只能一直病着。称病就是为了让他们回避,辅政只是个安抚人心的幌子。皇上也知道你那两个哥哥不甘心,所以才命他们辅政。一来多少是个心里安慰,二来把他们架到前台看起来,不给他们捣乱生事的机会。皇上这是为太子扫除一切可能掣肘的障碍,让太子真正可以自己做主!”
赵妍默然片刻,又问道:“那父皇为什么不用你呢?晋封赐爵,也是为了安抚你么?夫君,你还是上奏父皇恳请调你回京吧!这样的话,我们也能一家团聚了不是?”
高官将帅外任,家眷留居长安,亦是大夏不成文的惯例,实际上有扣为人质的意味。赵妍的话,貌似夫妻之间闲话私房家常,实则是在委婉的劝说杨致:皇帝已经不信任你了,还是回来老实呆着为好。大家都放心。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杨致无论是在山东外海诸岛,还是经营夷州,每每回京谈及于此,都只是含糊一语带过。但他不可能完全阻止外间的传言流入府中,赵妍的劝说是出自皇帝与梅妃的授意也不一定。
如今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既有点本事,又有了地盘可作倚仗,皇帝父子、满朝文武谁都不敢小觑。如若就此全然放手,混吃等死是不是太早了一点?与举手投降、任人宰割又有什么区别?
杨致几年不曾回家,原想与赵妍温存一番,被她几句话一说,立马兴致全无。
背转身去叹道:“一家团聚?玲珑与玲儿、珑儿也都要接回来吗?如今天下太平,皇上不须用我,委实可喜可贺。请旨回京做甚?辞官回乡不好吗?你若怕不习惯,亦可留在长安。”
都说听音知意,赵妍听得出来,杨致的话说得极重。你父亲是皇帝,你弟弟将来也是皇帝,很稀罕么?你愿意留在长安就留下,反正我是恕不奉陪了。
赵妍霍然起身,语带哽咽的道:“夫君,你切勿误会!我我没有别的意思。”
比较而言,赵妍嫁进杨家,与沈玉、玲珑、朱灵儿相比,过程与处境十分尴尬,比谁都委屈。
杨致心中一软,跟着起身搂住她,柔声道:“妍儿,无论你有何想法,我都会尊重你。你我结成夫妻日久,你应该知道,我就是我!”
继而不老实的往赵妍身上摸索道:“你想给骁儿添个弟弟还是妹妹?”(。)
第343章 熊孩子()
杨致数年不曾回京,一朝还家,三位娇妻美妾,自然雨露均沾。
侯府不缺仆婢,这个年代牛奶尚未普及,奶娘倒是多的是。但在杨致的反复叮嘱下,沈玉与赵妍一直坚持母乳喂养,亲自带着杨猛与杨骁相伴入睡。连阿猫阿狗出乎天性都知道的事,何况人乎?这个道理还用我多说吗?
出于朱灵儿一直未有身孕以及晚间需要照料孩子的缘故,沈玉与赵妍有意无意的让杨致多去她房中歇宿。朱灵儿白皙圆润,又朴实懂事,杨致也乐得正好。
杨致声称自己要亲自教导儿子,但每日除了陪两个孩子逗弄玩闹,就没正经教过他们什么东西。命人腾出几间大房,在后花园专门辟出一处小院,采买大量零食与玩具充置其中。尔后放话出去,街坊四邻的孩子若想来玩,一概欢迎。
这样的免费幼儿园计划,仅只执行了不到三天便玩不下去了。因为闻讯而来的孩子太多了!
幸好老爷子杨炎经验丰富,果断的予以改良:街坊四邻家的孩子,虽然不能不照顾,但也不容假冒。遣派家仆逐家上门予以核实,这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免费来玩的。至于其他的孩子,想来也可以,每天收费一百两,包月二千两。我孙子是伯爷,你以为是个人就能跟他们玩么?嫌贵?爱来不来。
饶是如此,每天来的孩子还是太多。老爷子无奈之下,只得无比肉疼的决定,凡是交不起钱的孩子,每日都可去杨府账房领取一份免费糕饼。每日限量一百份,领完为止。
如此一来,杨府每日都是闹哄哄的如同集市。杨致是无所谓。老爷子生性就爱热闹,家里又不缺钱,那就更无所谓了。
但是沈玉与赵妍有所谓。两个孩子是高兴了,街坊四邻高兴了,老爷子是高兴了,可有像你家这么教孩子的吗?
杨致则是不以为然。孩子需要玩伴。来玩的孩子无论高低贵贱、三教九流的都有,让他们一起玩没什么坏处。老爷子收钱更妙,跟两个孩子什么都不用解释,其中是何道理,让他们自己慢慢琢磨去吧!
老爷子随和可喜,没大没小,不仅府中仆婢觉得亲切,两个孩子都喜欢粘着他。杨致生怕岳父沈子通扼杀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对自家老爷子教导孩子也根本就没抱过什么指望。不想居家赋闲的这段时日。却让他对老爷子刮目相看。
一日,老大杨猛与人交战,力有不敌,败下阵来,前来向老爷子哭诉告状。孙子历来是老爷子的心肝尖儿肉,那还了得?随侍家仆战战兢兢,唯恐老爷子责骂。不想老爷子竟在杨猛小脑袋上敲了一记爆栗:“你个没出息的东西!哭什么?打输了再去打过就是了!打赢了回来,爷爷趴在地上让你骑马!”
杨猛依言抹泪再战。再败,又战。最终大胜。如愿骑马。
又一日午后,杨致正在院中躺椅上闭目假寐,老二杨骁前来求告:“爹,爹!你醒醒!你能不能借我十两银子?”
家里什么都不缺,三四岁的孩子通常对银钱没什么概念。杨致懵懵懂懂的问道:“你要银子做什么?”
抬头一打量,杨骁下身竟是光溜溜的连裤子都没穿。小**昂扬的露在外头。时近夏日,几岁大的孩子不穿裤子倒也没什么。杨致奇道:“骁儿,你怎么不穿裤子?你的裤子呢?”
杨骁笑嘻嘻的道:“裤子抵押给爷爷了,我借银子就是为了去翻本。娘在午睡,我怕她骂我。灵儿姨娘也怕娘骂。叫我来跟爹爹借。”
杨致一听,便知道老爷子又在纠集府里的侍卫与仆役们开赌了。这么小的孩子,教他点什么不好?非要教他赌钱么?又好气又好笑的问道:“去翻本?连裤子都输掉了?你怎么不跟爷爷借?”
杨骁挠着头道:“原已跟爷爷借了二两银子的。后来后来又脱下裤子抵押,再向爷爷借了二两。爷爷说了,得先赎回裤子,才能再借。”
杨致沉吟片刻,正色道:“爹爹若是不借给你,怎么办?你若再是输了,又怎么办?”
杨骁一双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支吾道:“那那我就去找大哥,求他为我担保,或是脱下裤子给我做抵押。”
见杨致脸色不善,随即信心满满的道:“爹,你放心吧!这回我不会再输了。爷爷说了,我也问过灵儿姨娘了,借钱是要付利息的。我一定会付你利息!”
杨致无力的问道:“你知道什么是利息?”
杨骁笑道:“简单啊!爹借我十两,我还你十一两。那多出来的一两就是利息啊!”
杨致认真想了一想,掏出一百两银票给他:“我借你一百两。若是赢了,要还我一百二十两。若是输了,以后不准再赌。不然我见一次就揍一次!”
当日晚饭时分,杨骁连本带利还给杨致二百两,另外很大方的奉送哥哥杨猛一百两。参赌的几个侍卫与仆役输得面如土色,杨骁则两眼放光的紧挨着老爷子坐了:“爷爷,咱们明天再玩好不好?”
从此以后,杨府二少爷十赌九胜,鲜有败绩。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盛夏过后,眼看就要入秋了。
俗话说,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赵启这个新任监国太子,明显要比他大哥赵恒当年要轻松许多。不仅有板有眼的将政务署理得井井有条,还有空闲隔三差五的休憩游玩。到杨府来得虽说不像从前那么频繁,但每个月总要来个一两次,或蹭饭,或逗弄两个小外甥,或陪老爷子乐呵乐呵。
皇帝摆出了做个甩手掌柜的架势,却总是不太放心。
“小金,今日太子批了多少奏章?花了多久功夫?”
“回皇上,太子今日批了二十七道奏章,约莫花了一个时辰。”
“哦?这么快?太子现在何处?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太子批完奏章就回府去了。最近从工部匠作处召来了几名工匠,命他们画出精细图形,打造一艘航船模型。”
皇帝无奈的道:“启儿从小就喜欢鼓捣一些古古怪怪的物事,如今已是太子了,怎么还是这样?也罢!总比玩牌斗鸟要好。——去将启儿今日批过的奏章拿来给朕看。”
金子善命人取来厚厚一大摞的奏章之后,皇帝逐一阅看,不由大皱眉头。
二十七道奏章就是二十七件事,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赵启依据陈奏内容,分别批转两位辅政皇子宁王、康王与几位宰辅大学士以及六部处置,自己亲自批复处理的居然一件都没有!难怪他只要花一个时辰!
皇帝看得摇头不已:“惫懒至此,这怎么行?当儿与敢儿是何说法?这段时日他们有没有与启儿发生争执?”
金子善据实答道:“宁王与康王也曾这般劝谏太子,但太子说他是奉旨监国,不是一介县令,更不是一个账房师爷。至今为止,太子从未与二位辅政王爷发生过任何争执。每有意见相左,若是太子有理或是两下相持,太子则推说是按皇上的旨意处置。若是二位王爷有理,太子了解详实之后,则欣然纳之。”
皇帝恍然失笑道:“照启儿的说法,莫非朕以前干的都是县令与账房师爷的活儿?若是胸有成竹,抓大放小,亦无不可。当儿与敢儿不服气是一定的,启儿心思玲珑剔透,他们没有争执就好。”
皇帝的担心不无道理,其实金子善还算是说得很客气的。赵当与赵敢明争暗斗了多年,不想被原本都没怎么放在眼里的幼弟赵启摘了桃子。二人心知被皇帝老爹涮得狠了,但是木已成舟,兄弟之间的君臣名分已定,每日又被看得死死的,能奈其何?唯一的发泄途径,就是在上朝辅政之时,憋足了劲与赵启玩“大家来找茬”了!
金子善稍一迟疑,说道:“太子聪明睿智,皇上且宽心保重龙体。太子认为重要的奏章,即便不是亲自批复处置,在批转之后必会再度过问。早几日太子批转宁王的一道奏章,宁王的处置意见,便被太子驳回了。”
皇帝登时来了兴趣:“你可知是为何事?说来听听!”
金子善答道:“中州知府上奏,因今夏黄河水患,急需朝廷拨付钱粮赈济灾民、清理河道。宁王的处置意见,是拨银三百万两,粮食一百万石。这几年裁撤府兵与边军之后,在襄阳、随州等地还有不少军粮囤积,可运往中州赈灾。”
“而太子的意思,是拨银二百万两,粮食三十万石。银子分三次拨给,先拨五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军粮只可置换,不可轻动。且襄阳、随州两地囤积的军粮多是稻米,中州百姓平日以面食为主,不如就近从南阳运粮。入冬之前,再拨银五十万两以工代赈,清理河道。既要保证不冻死一人,不饿死一人,又不能惯出灾民不劳而获的习气。余下钱粮,待到立春之后再予拨给,以助百姓度过春荒。”
“好啊!朕可以放心了!”皇帝情不自禁的拍案赞道:“这才是真正体察过民生疾苦的人啊!小金,都是朕的儿子,不是朕偏心,启儿尚无雨农他们帮衬,恒儿做了十多年的太子都没干过这么漂亮的事!”
————————分割线————————————
ps:本来实在没脸跟诸位看官讨什么。。。既然是月票双倍,还是希望大家能随个喜,也显得好看一点。(。)
第344章 突厥来使()
夏历武成三十一年十月,西突厥索力可汗遣使来朝。以入秋草原爆发蝗灾为由,请求大夏免除一年贡赋,另再援助粮草一百万石。
自杨致潜入赛音山达王庭,与玲珑同夜刺杀了托都可汗与左贤王察尔罕之后,突厥便分裂为东西两部。大夏出于战略考量,在西突厥图邪可汗去世之后,助其幼子索力王子登上汗位。在大夏的扶植下,近年来西突厥在与东突厥的冲突中业已稳占上风。
随着大夏国力日盛,西突厥每年那点贡赋,皇帝渐渐有些瞧不上眼了。皇帝还杵在这儿,这等军国大事,太子赵启自然是奏请圣裁。
皇帝接到驻守朔方的讨虏大将军曾英明奏报,草原蝗灾确有其事,只能等到入冬天气苦寒,才会得以缓解。皇帝很大方的答应免除西突厥一年贡赋,对于援助粮草的要求则谨慎的大打折扣,只允诺给予二十万石。
这日晚间,徐文瀚突然来访。之所以说是突然,是因为赵启被册立为太子以来,兄弟四人一直未曾松懈,平日极少往来走动,秦空云至今仍未回京。
杨致与徐文瀚